CN205877998U - 感应灯 - Google Patents

感应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77998U
CN205877998U CN201620888344.5U CN201620888344U CN205877998U CN 205877998 U CN205877998 U CN 205877998U CN 201620888344 U CN201620888344 U CN 201620888344U CN 205877998 U CN205877998 U CN 205877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post
lamp body
mainboard
sen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8834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立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88834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77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77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779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感应灯,包括灯体及与灯体的外形相匹配的充电座,灯体包括灯壳、安装于灯壳内的主板及电性连接于主板的发光组件,充电座包括外壳及凸设于外壳一侧的充电插脚;其中,外壳的另一侧设有弹性柱、连接柱中的一者,弹性柱或连接柱电性连接于充电插脚;灯壳上还设有弹性柱、连接柱中的另一者,弹性柱或连接柱电性连接于主板;且弹性柱可伸缩地设置,弹性柱、连接柱中的至少一者为磁性体,当灯体插接于充电座上时,弹性柱与连接柱磁性相吸并相互接触,以对灯体进行充电。通过弹性柱、连接柱磁性相吸而接触来进行充电,充电损耗小,从而可保证灯体的充电效果及使用寿命;且该感应灯可工作于多种模式,具有多种功能,使用更方便。

Description

感应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损耗小、功能多样的感应灯。
背景技术
感应灯是一种通过感应模块自动控制光源点亮的一种新型智能照明产品,感应灯的控制开关具有多种类型,例如声控开关、触发式开关、感应开关、光控开关等,这使得感应灯的使用方便,其多用于楼道、电梯间、卫生间、库房、车库、地下室等场合。
但是,目前大部分感应灯的功能仅停留在人到灯亮、人离灯熄的简单模式,功能单一,适用范围较小,不用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另外,感应灯具有传统接触式充电及无线充电两种模式。其中,对于无线充电的方式,能够达到减小占用空间、降低设备磨损等目的;这种方式中,感应灯通常包括灯体及与之相配合的充电座,在充电座内设有第一线圈,灯体内设有与第一线圈相对应的第二线圈,灯体插接于充电座上后,通过第一、第二线圈实现电磁感应祸合,使得交流电源可以向灯体内的电池充电。但这种无线充电方式在具有上述优点的同时,还存在设备耗能较高、电磁的空间磁损率较大、发射功率受限等缺点,进而可能影响灯体的充电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充电损耗小、功能多样的感应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损耗小、功能多样的感应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感应灯,其包括灯体及与所述灯体的外形相匹配的充电座,所述灯体包括灯壳、安装于所述灯壳内的主板及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的发光组件,所述充电座包括外壳及凸设于所述外壳一侧的充电插脚;其中,所述外壳的另一侧设有弹性柱、连接柱中的一者,所述弹性柱或所述连接柱电性连接于所述充电插脚;所述灯壳上还设有所述弹性柱、所述连接柱中的另一者,所述弹性柱或所述连接柱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且所述弹性柱可伸缩地设置,所述弹性柱、所述连接柱中的至少一者为磁性体,当所述灯体插接于所述充电座上时,所述弹性柱与所述连接柱磁性相吸并相互接触,以对所述灯体进行充电。
较佳地,所述外壳或所述灯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弹性柱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弹性柱可伸缩地凸出所述外壳或所述灯壳。
较佳地,所述弹性柱包括柱体及与所述柱体相抵触的弹性件,所述柱体具有与所述连接柱相接触的第一位置及与所述连接柱相分离的第二位置,所述弹性件用于驱使所述柱体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较佳地,所述灯体与所述充电座相分离时,所述柱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且其端部位于所述外壳或所述灯壳内。
较佳地,所述连接柱的端部与所述外壳或所述灯壳的表面齐平。
较佳地,设于所述灯壳上的所述弹性柱或所述连接柱为磁性体,因此,灯体单独使用时,可将灯体吸附于外部金属部件上,使用更方便。
较佳地,所述弹性柱可伸缩地连接于所述灯壳,且所述弹性柱为磁性体。
较佳地,所述连接柱设于所述充电座并与所述弹性柱相对应,且所述连接柱的端部与所述外壳的表面齐平。
较佳地,所述灯体插接于所述充电座上时,在磁性力作用下,所述弹性柱凸伸出所述灯壳而与所述连接柱相接触,所述灯体脱离所述充电座时,所述弹性柱在弹性力的作用下缩回所述灯壳内。
较佳地,所述外壳的相对于所述充电插脚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灯体外形相匹配的充电插槽,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充电插槽内。
较佳地,所述灯体还包括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的感应装置,当所述感应装置接收到感应信号时,所述主板控制所述发光组件开启。
较佳地,所述感应装置为光感器、雷达中的至少一者。
较佳地,当所述光感器接收到的光强度低于一预设值或/和所述雷达检测到人体时,所述主板控制所述发光组件开启。
较佳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顶光源组件及侧光源组件,所述顶光源组件的出光面为所述灯体的顶部,所述侧光源组件的出光面为所述灯体的一侧面。
较佳地,所述侧光源组件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的灯板、设于所述灯板上的数个灯珠及设于所述主板上方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灯珠的一侧,所述灯珠发出的光经所述导光板的作用后向所述灯体的侧面出射。
较佳地,所述灯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灯壳上的控制开关,操作所述控制开关可控制所述侧光源组件、所述顶光源组件开启、关闭或闪烁。
较佳地,所述灯体还包括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的数个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用于显示所述灯体的充电状态。
较佳地,所述灯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灯壳上并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的充电按钮,操作所述充电按钮可使所述灯体于充电模式及断电模式间转化。
较佳地,所述灯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灯壳上并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的USB接口,通过所述USB接口可对其他电子设备充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感应灯,其充电座的外壳上设有弹性柱、连接柱中的一者,弹性柱或连接柱电性连接于充电座的充电插脚;灯壳上还设有弹性柱、连接柱中的另一者,弹性柱或连接柱电性连接于灯体内的主板;弹性柱可伸缩地设置,且弹性柱、连接柱中的至少一者为磁性体。当灯体插接于充电座上时,在磁性力的作用下,弹性柱凸伸并与连接柱相吸使两者接触,从而对灯体进行充电;灯体脱离充电座时,弹性柱缩回外壳或灯壳内。通过弹性柱、连接柱直接接触进行充电,充电损耗小,可进行大功率充电,从而可保证灯体的充电效果及使用寿命。同时,该感应灯可工作于多种模式,具有多种功能,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感应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分解图。
图6是图3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7是图3中灯体拆除灯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感应灯1,包括灯体100及与灯体100外形相匹配的充电座200。其中,所述灯体100包括灯壳110、安装于灯壳110内的主板120(见图5)及电性连接于主板120的发光组件(详见后述),灯壳110上还设有弹性柱、连接柱中的一者,弹性柱或连接柱电性连接于主板120。充电座200包括外壳210及凸设于外壳210一侧的充电插脚220,外壳210的另一侧设有弹性柱、连接柱中的另一者,弹性柱或连接柱电性连接于充电插脚220。且弹性柱可伸缩地设置,弹性柱、连接柱中的至少一者为磁性体,当灯体100插接于充电座200上时,在磁性力作用下,弹性柱凸伸并与连接柱相吸进而使两者相接触,从而可对灯体100进行充电,当灯体100脱离充电座200时,弹性柱回缩于灯体100的灯壳110内或充电座200的外壳210内。
结合图3-4所示,灯壳110上开设有卡槽111,以与充电座200相卡合,使两者的连接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中,设于灯壳110上的弹性柱或连接柱为磁性体,这样,当灯体100单独使用时,可将灯体100直接吸附于外部金属部件(例如汽车)上,连接及使用都更加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3-10所示,对本实用新型感应灯1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结合图3-7所示,感应灯1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于灯体100之灯壳110上可伸缩地设置弹性柱130,弹性柱130的一端与主板120电性连接,弹性柱130的另一端位于灯壳110以内,且该弹性柱130为磁性体。对应地,灯壳110上开设有与弹性柱130相对应的通孔112,弹性柱130经由该通孔112可伸缩地凸出灯壳110,以与连接柱相接触,参看图4。
如图6-7所示,弹性柱130包括柱体131及套设于柱体131外的弹性件132,柱体131的一端具有凸缘131a,弹性件132的一端与凸缘131a相抵触,弹性件132的另一端抵触于灯壳110,柱体131具有与连接柱相接触的第一位置及与连接柱相分离的第二位置。且该柱体131为磁性体,当柱体131与外部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磁性作用力时,柱体131受力而沿灯壳110滑动,从而使其远离凸缘131a的一端凸出灯壳110而与外部金属部件相吸,此时柱体131处于第一位置;在柱体131滑动过程中,弹性件132被压缩;当柱体131与外部金属部件之间失去磁性力时,弹性件132恢复形变而驱使柱体131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柱体131的端部缩回灯壳110内(见图4)。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灯壳110上设置可伸缩的弹性柱130,其柱体131为磁性体且端部在未充电时位于灯壳110内,即,柱体131与灯壳110的外表面之间具有一定间距(见图4),这样,当灯体100接触到外部其他金属件时,柱体131不易直接与其他金属件相吸,因此可有效防止灯体100短路。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132为弹簧,但不以此为限,还可以采用其他弹性元件代替,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
下面继续参看图5-6所示,所述灯壳110包括框架113、后盖114、侧灯罩115及顶部灯罩116;后盖114连接于框架113的一侧从而使两者之间围成一安装腔体117,主板120设于该安装腔体117内;弹性柱130可伸缩地连接于后盖114上。侧灯罩115对应连接于框架113的另一侧,顶部灯罩116设于灯壳110的顶部,发光组件发出的光可经过灯壳110的侧面及顶部出射。
本实用新型中,发光组件包括侧光源组件140及顶光源组件150,侧光源组件140、顶光源组件150分别电性连接于主板120的两端,且侧光源组件140发出的光经过侧灯罩115出射,顶光源组件150的出光面正对顶部灯罩116,其发出的光经顶部灯罩116出射。
参看图7所示,侧光源组件140包括第一灯板141及设于第一灯板141的数个第一灯珠142,第一灯板141垂直设于主板120的底端并与主板120电性连接,第一灯珠142面向主板120的顶端。本实施例中,侧光源组件140还包括设于主板120与侧灯罩115之间的导光板143(如图5所示),导光板143与主板120大致平行,第一灯珠142发出的光经导光板143的作用后向侧灯罩115出射。
继续参看图7,所述顶光源组件150包括第二灯板151、设于第二灯板151的数个第二灯珠152、设于数个第二灯珠152外的灯杯153,第二灯板151电性连接于主板120的顶端,并使第二灯珠152正对顶部灯罩116。
本实施例中,侧光源组件140的光强大于顶光源组件150的光强,但并不以此为限。
结合图5-7所示,所述灯体100还包括设于框架113上的控制开关160,控制开关160与主板120电性连接,通过操作控制开关160可控制侧光源组件140或/和顶光源组件150开启、关闭、闪烁等。当然,还可以通过主板120控制侧光源组件140或/和顶光源组件150发光(详见后述),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再次参看图5-6所示,灯体100还包括与主板120电性连接的数个指示灯170及一充电按钮180,指示灯170、充电按钮180分别电性连接于主板120的底端并露出于灯壳110(见图3),通过操作充电按钮180可使灯体100于充电模式及断电模式间转化,指示灯170用于显示灯体100的充电状态。
继续参看图5-6,所述灯体100还包括电性连接于主板120的感应装置,当所述感应装置接收到感应信号时,所述主板120控制侧光源组件140或/和顶光源组件150发光。
优选地,感应装置为光感器、雷达中的至少一者,当光感器接收到的光强度低于一预设值或/和雷达检测到人体时,所述主板120控制侧光源组件140或/和顶光源组件150发光。
本实用新型中,主板120上同时电性连接有光感器190和雷达(图未示),且光感器190露出于灯壳110,使感应灯1可于多种模式下工作,具有多种功能。具体地,当感应灯1连接外部电源时,其可用作人体感应灯,当光感器190接收到的光强度低于一预设值,且雷达检测到人体时,主板120控制侧光源组件140开启。而当感应灯1断电时,其可用作应急灯或夜灯,此时,只要光感器190接收到的光强度低于一预设值,主板120便控制侧光源组件140开启并长亮。
另外,该感应灯1还可以单独使用,例如用作电筒、求救灯等。具体地,通过操作控制开关160使顶光源组件150发光并保持长亮或使其闪烁即可。且,由于侧光源组件140的光强大于顶光源组件150的光强,因此,该感应灯1还可用作工作灯,此时只需通过操作控制开关160使侧光源组件140发光并长亮即可。由于该感应灯1可于多种模式下工作,具有多种功能,使用更方便。
再者,由于灯体100上设置的弹性柱130为磁性件,因此,感应灯1单独使用时,可通过弹性柱130将其吸附于外部金属部件上,例如吸附于车辆上,以解放使用者双手,使用更方便。
如图6所示,灯体100还包括设于灯壳110之框架113上并与主板120电性连接的USB接口118,该USB接口118设于灯体100的底部,通过USB接口118可对其他电子设备充电,因此,该感应灯1还可以用作充电宝。
下面结合图8-10所示,充电座200上设有与灯体100的弹性柱130相对应的连接柱230,连接柱230为金属件,且连接柱230与充电插脚220电性连接,连接柱230的端部与外壳210的表面齐平。
结合图1、8-9所示,外壳210的相对于充电插脚220的另一侧面上设有与灯体100外形相匹配的充电插槽240,连接柱230位于该充电插槽240内。具体地,外壳210的两相对的侧边上凸设有护边211,护边211的端部相向弯折形成扣部212,扣部212、护边211、外壳210之间围成该充电插槽240。灯体100插接于该充电插槽240内后,扣部212卡合于卡槽111内。
如图8、10所示,外壳210上开设有与连接柱230相对应的通孔213,连接柱230穿设于的该通孔213内,且连接柱230的一端部与外壳210的表面齐平,连接柱230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于电路板(未标号)上,该电路板还与充电插脚220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连接柱230通过呈弯折状的连接片250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但不以此为限。
结合图1-10所示,当灯体100插接于充电座200的充电插槽240内后,连接柱230与弹性柱130的位置相对应,两者之间产生磁性力,从而拉动弹性件132的柱体131沿灯壳110滑动并凸出灯壳110而与连接柱230相吸,此时柱体131处于第一位置,可对灯体100充电。柱体131滑动过程中,弹性件132被压缩。当灯体100从充电插槽240脱离后,柱体131失去磁性吸引力的作用,此时弹性件132恢复形变而驱动柱体131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即,使柱体131重新缩回灯壳110内。
可理解地,当在灯体100上设置连接柱,对应在充电座200上设置弹性柱时,两者的设置方式与上述描述方式相同,因此不再赘述。且,不仅限于弹性柱130为磁性体,当连接柱230为磁性体或两者均为磁性体时,同样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感应灯1,由于其灯壳110上设有弹性柱130、连接柱230中的一者,弹性柱130或连接柱230电性连接于灯体100内的主板120;充电座200的外壳210上设有弹性柱130、连接柱230中的另一者,弹性柱130或连接柱230电性连接于充电座200的充电插脚220;弹性柱130可伸缩地设置,且弹性柱130、连接柱230中的至少一者为磁性体。当灯体100插接于充电座200上时,在磁性力的作用下,弹性柱130凸伸并与连接柱230相吸而使两者接触,从而对灯体100进行充电;灯体100脱离充电座200时,弹性柱130缩回外壳210或灯壳110内。通过弹性柱130、连接柱230直接接触进行充电,充电损耗小,可进行大功率充电,从而可保证灯体100的充电效果及使用寿命。同时,该感应灯1可工作于多种模式,具有多种功能,使用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感应灯1的其他部分结构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感应灯,包括灯体及与所述灯体的外形相匹配的充电座,所述灯体包括灯壳、安装于所述灯壳内的主板及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的发光组件,所述充电座包括外壳及凸设于所述外壳一侧的充电插脚,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的另一侧设有弹性柱、连接柱中的一者,所述弹性柱或所述连接柱电性连接于所述充电插脚;
所述灯壳上还设有所述弹性柱、所述连接柱中的另一者,所述弹性柱或所述连接柱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
且所述弹性柱可伸缩地设置,所述弹性柱、所述连接柱中的至少一者为磁性体,当所述灯体插接于所述充电座上时,所述弹性柱与所述连接柱磁性相吸并相互接触,以对所述灯体进行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或所述灯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弹性柱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弹性柱可伸缩地凸出所述外壳或所述灯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柱包括柱体及与所述柱体相抵触的弹性件,所述柱体具有与所述连接柱相接触的第一位置及与所述连接柱相分离的第二位置,所述弹性件用于驱使所述柱体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与所述充电座相分离时,所述柱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且其端部位于所述外壳或所述灯壳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的端部与所述外壳或所述灯壳的表面齐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灯壳上的所述弹性柱或所述连接柱为磁性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柱可伸缩地连接于所述灯壳,且所述弹性柱为磁性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设于所述充电座并与所述弹性柱相对应,且所述连接柱的端部与所述外壳的表面齐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插接于所述充电座上时,在磁性力作用下,所述弹性柱凸伸出所述灯壳而与所述连接柱相接触,所述灯体脱离所述充电座时,所述弹性柱在弹性力的作用下缩回所述灯壳内。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相对于所述充电插脚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灯体外形相匹配的充电插槽,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充电插槽内。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还包括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的感应装置,当所述感应装置接收到感应信号时,所述主板控制所述发光组件开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为光感器、雷达中的至少一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光感器接收到的光强度低于一预设值或/和所述雷达检测到人体时,所述主板控制所述发光组件开启。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顶光源组件及侧光源组件,所述顶光源组件的出光面为所述灯体的顶部,所述侧光源组件的出光面为所述灯体的一侧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光源组件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的灯板、设于所述灯板上的数个灯珠及设于所述主板上方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灯珠的一侧,所述灯珠发出的光经所述导光板的作用后向所述灯体的侧面出射。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灯壳上的控制开关,操作所述控制开关可控制所述侧光源组件、所述顶光源组件开启、关闭或闪烁。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还包括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的数个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用于显示所述灯体的充电状态。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灯壳上并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的充电按钮,操作所述充电按钮可使所述灯体于充电模式及断电模式间转化。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灯壳上并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的USB接口,通过所述USB接口可对其他电子设备充电。
CN201620888344.5U 2016-08-16 2016-08-16 感应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77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88344.5U CN205877998U (zh) 2016-08-16 2016-08-16 感应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88344.5U CN205877998U (zh) 2016-08-16 2016-08-16 感应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77998U true CN205877998U (zh) 2017-01-11

Family

ID=57704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8834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77998U (zh) 2016-08-16 2016-08-16 感应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779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32348A1 (zh) * 2016-08-16 2018-02-22 余立基 感应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32348A1 (zh) * 2016-08-16 2018-02-22 余立基 感应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15113065A1 (de) Leuchten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Betreiben
US8646937B2 (en) Switch panel illumination structure
CN210511382U (zh) 紧凑式消防应急装置
US10371361B2 (en) Device has LED track means with removable LED-units which clip-on anywhere along the length or add-on from ends
CN205877998U (zh) 感应灯
KR101676562B1 (ko) 조명장치가 구비된 거울
CN112393143A (zh) 磁吸式无线充电照明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0601132U (zh) 一种可更换电池的手提灯
CN210179489U (zh) 嵌入式消防应急装置
WO2018032348A1 (zh) 感应灯
CN210637878U (zh) 磁吸式无线充电照明装置
CN102913768A (zh) 一种多功能新能源组合灯
CN208779180U (zh) Led指示灯
CN205101965U (zh) 一种衣柜用led照明装置
CN206572335U (zh) 一种轨道低压取电的照明结构
CN215982297U (zh) 一种磁吸壁灯
CN109488964A (zh) 多功能夜灯
CN112443800A (zh) 便携式的发光组件、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CN210976888U (zh) 一种带灯门把手
CN214756485U (zh) 具有多取电方式的发光手机壳
CN220822119U (zh) 可移动式取电扩展件轻薄磁吸轨道连接结构及智能家具
CN211119059U (zh) 一种led小夜灯
CN220709550U (zh) 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时钟
CN217402341U (zh) 一种小夜灯
CN211040612U (zh) 磁吸式无线充电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Termination date: 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