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65662U - 一种鱼苗养殖池吸底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鱼苗养殖池吸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65662U
CN205865662U CN201620734580.1U CN201620734580U CN205865662U CN 205865662 U CN205865662 U CN 205865662U CN 201620734580 U CN201620734580 U CN 201620734580U CN 205865662 U CN205865662 U CN 2058656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tube
dome
flexible pipe
pond
end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3458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元文
王雪
李莉
菅玉霞
高凤祥
胡发文
郭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Marine Biology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Marine Bi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Marine Biology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Marine Bi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62073458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656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65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6566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苗养殖池吸底器,包括支撑杆、支撑架和圆罩;所述支撑杆包括依次连接且密封连接的第一硬管、第二软管、第三硬管和第四软管;所述第四软管作为池底污物排出口;所述圆罩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圆罩的上底面的圆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一硬管垂直连接,且密封连接;所述圆罩的下底面沿直径方向设有海绵,在海绵两侧的圆罩下底面上分别设有2‑5条长度依次递减的透水缝;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和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位于底座内部或外部,且可沿底座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的吸底器可以有效解决鱼类育苗过程中清底、倒池的问题,方便用于鱼类育苗及养殖。

Description

一种鱼苗养殖池吸底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易高效的鱼类人工育苗养殖池吸底器。
背景技术
渔业养殖通常采用室内池塘养殖,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剩余饵料、鱼类粪便等沉积池底,易造成池底水质恶化。例如六线鱼育苗的仔鱼、稚鱼、或者幼鱼对水体质量要求较为苛刻,在恶化的水体中易感染病菌导致大量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定期对养殖池塘的池底进行清理工作。但是在育苗过程中,小鱼苗会沉底,对吸底工作造成困难。
目前水产行业中常用的吸底器自身设计上存在诸多不足,在进行吸底操作时,一方面不易将粘附在池底的污物清除干净;另一方面容易伤到小苗,甚至容易造成鱼苗被误吸排掉,对鱼苗养殖造成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苗养殖池吸底器,操作简易高效,在保证育苗水体水质的基础上,不伤害鱼苗、不误吸鱼苗,有利于提高鱼类育苗的成活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苗养殖池吸底器,所述支撑杆包括依次连接且密封连接的第一硬管、第二软管、第三硬管和第四软管;所述第一硬管连接圆罩,所述第二软管使得第一硬管和第三硬管之间的角度可调,所述第三硬管为手持部,所述第四软管作为池底污物排出口;所述圆罩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圆罩的上底面的圆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一硬管垂直连接,且密封连接;所述圆罩的下底面沿直径方向设有海绵,在海绵两侧的圆罩下底面上分别设有2-5条长度依次递减的透水缝;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和连接头,所述底座位于圆罩的上底面,所述连接头与第三硬管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头位于底座内部或外部,且可沿底座上下移动,通过可拆卸连接固定。
为了方便操作,所述第一硬管的外径为30-35mm,高度为130-180mm;所述第二软管的内径与第一硬管的外径相同,长度为80-120mm;所述第三硬管的外径与第二软管的内径相同,长度为1500-1800mm;所述第四软管的内径与第三硬管的外径相同。
为了保证硬管的硬度,不变形,所述第一硬管和第三硬管采用PVC材质;为了保证软管形成可弯曲的管道,所述第二软管和第四软管采用钢丝软管材质。
为了方便调节底座和连接头的相对位置,进而调节支撑架的总高度,所述底座和连接头通过内外螺纹连接;或在底座和连接头的竖直方向上分别设置3-5个圆孔,将螺钉穿过圆孔并使用螺栓固定。
为了方便多角度、多方位的操作吸底器,所述第三硬管与圆罩上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20-150度。
进一步的,所述圆罩的高度为50-150mm,内径为220-260mm,壁厚为4-8mm。
为了方便清理粘附在池底的污物,所述海绵的宽度为80-120mm,高度为50-80mm。
为了有效透过含污废水,又能避免吸走幼鱼,所述透水缝的宽度为1-5mm,相邻透水缝之间的距离为20-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苗养殖池吸底器,利用虹吸原理,将圆罩及支撑杆组成一个密封的水流通路。所述第一硬管和第三硬管之间通过可弯折的软管连接,再设置支撑架,通过改变支撑架的高度,改变第三硬管和圆罩底面之间的夹角,方便吸底器多方位、多角度操作。通过在圆罩的下底面上设置海绵,海绵伸出下底面一定距离,可以紧贴池底,方便清理粘附在池底的污物,且能够起到驱赶鱼苗的作用。在海绵两侧分别设有多个透水缝,含污废水通过透水缝进入到圆罩中,通过密封的水流通路排出水池。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吸底器可以有效解决鱼类育苗过程中清底、倒池的问题,方便用于鱼类育苗及养殖。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施例的鱼苗养殖池吸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 如图1中圆罩底面的仰视图;
图中标注:圆罩10、海绵11,透水缝12,支撑杆20,第一硬管21,第二软管22,第三硬管23,第四软管24,支撑架30,底座31,连接头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鱼苗养殖池吸底器,包括圆罩10、支撑杆20和支撑架30。
所述圆罩10为中空的圆柱体,包括上底面、下底面和侧壁。所述上底面的圆中心位置设有圆孔,用于连接支撑杆。所述下底面沿直径方向粘有海绵11,海绵可以贴近池底,用于清理粘附在池底的污物。在圆罩的下底面上,且在海绵两侧,分别设有2-5条长度依次递减的透水缝12;如图1所示为海绵两侧分别设有3条透水缝。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圆罩的高度为50-150mm,内径为220-260mm,壁厚为4-8mm。所述海绵的宽度为80-120mm,高度为50-80mm。
所述透水缝的宽度为1-5mm,相邻透水缝之间的距离为20-50mm,透水缝的尺寸设计合理,能有效透过含污废水,又能避免吸走幼鱼
所述支撑杆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硬管21、第二软管22、第三硬管23和第四软管24;其中所述第一硬管21通过圆罩上底面的圆孔与圆罩30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软管22是可随意弯折的软管,使得第一硬管和第三硬管之间的角度可随意改变;所述第三硬管作为手持部,方便对圆罩施力,带动圆罩移动;所述第四软管作为池底污物排出口,出口端低于养殖池水面,通过虹吸作用可将池底污物排出。由于本实施例是利用虹吸作用进行吸底作业的,因此圆罩与支撑杆之间、且支撑杆中的四个管子之间必须形成密封连接。所述圆罩30与第一硬管21均是PVC材质,它们之间连接用PVC粘合剂作密封处理;所述第二软管22套接在第一硬管21外面,之间用钢丝捆绑后拧紧作密封处理,同样的,第二软管22与第三硬管23之间、第三硬管23与第四软管24之间均采用相同的方法作密封处理。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硬管的外径为30-35mm,高度为130-180mm;所述第二软管的内径与第一硬管的外径相同,长度为80-120mm;所述第三硬管的外径与第二软管的内径相同,长度为1500-1800mm;所述第四软管的内径与第三硬管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一硬管和第三硬管采用PVC材质,可以保证硬管的硬度,不变形。所述第二软管和第四软管采用钢丝软管材质,形成可弯曲的管道。
所述支撑架30包括底座31和连接头32,所述底座位于圆罩的上底面,所述连接头与第三硬管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头可插入到底座内部或套接在底座外部,且可沿底座上下移动,通过可拆卸连接固定。所述支撑架的作用是固定第三硬管的位置,通过调节底座和连接头的总高度,使得圆罩上底面与第三硬管形成一定的角度,为了方便操作,所述第三硬管与圆罩上底面之间的夹角优选为120-150度。所述连接头可以是有开口的圆形卡槽,将第三硬管卡接在卡槽中,将第三硬管与圆罩的相对位置得以固定。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支撑架的底座和连接头通过内外螺纹连接;通过旋转连接头,改变底座与连接头的相对位置,进而改变二者的总长度。或着采用螺栓连接,在底座和连接头的竖直方向上分别设置3-5个圆孔,底座和连接头的相对位置确定之后,使用螺钉穿过圆孔并使用螺栓将二者固定。所述底座采用PVC材质,高度与第一硬管的高度相同。
使用时,首先通过调整支撑架的总高度,将第三硬管的位置固定,再将圆罩没入水池中,海绵紧贴池底,然后通过向第四软管灌注海水或是通过吸气的方式来产生虹吸作用,最后手持第三硬管缓慢的前后移动,利用虹吸原理将海绵周围污物通过透水缝吸到圆罩中,通过支撑杆排出。
本实施例的鱼苗养殖池吸底器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虹吸原理,清除池底污物,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等药物。2、该吸底器取材方面,制作简单,造价低廉,易于操作且吸底效果好。3、圆罩底部的海绵可将粘于池底的污物擦掉,并能提前驱赶周围的幼鱼,不会伤害到幼鱼。4、设计合理的透水缝,在有效透过含污物废水的同时又能避免吸走幼鱼。5、该吸底器采用虹吸原理,手动操作较为灵活,且水流流速适中,不会惊扰到周围的幼鱼。
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若干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几种,应当指出,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鱼苗养殖池吸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支撑架和圆罩;
所述支撑杆包括依次连接且密封连接的第一硬管、第二软管、第三硬管和第四软管;所述第一硬管连接圆罩,所述第二软管使得第一硬管和第三硬管之间的角度可调,所述第三硬管为手持部,所述第四软管作为池底污物排出口;
所述圆罩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圆罩的上底面的圆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一硬管垂直连接,且密封连接;所述圆罩的下底面沿直径方向设有海绵,在海绵两侧的圆罩下底面上分别设有2-5条长度依次递减的透水缝;
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和连接头,所述底座位于圆罩的上底面,所述连接头与第三硬管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头位于底座内部或外部,且可沿底座上下移动,通过可拆卸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苗养殖池吸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管的外径为30-35mm,高度为130-180mm;所述第二软管的内径与第一硬管的外径相同,长度为80-120mm;所述第三硬管的外径与第二软管的内径相同,长度为1500-1800mm;所述第四软管的内径与第三硬管的外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苗养殖池吸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管和第三硬管采用PVC材质;所述第二软管和第四软管采用钢丝软管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苗养殖池吸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底座和连接头通过内外螺纹连接;或在底座和连接头的竖直方向上分别设置3-5个圆孔,将螺钉穿过圆孔并使用螺栓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鱼苗养殖池吸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硬管与圆罩上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20-150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鱼苗养殖池吸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罩的高度为50-150mm,内径为220-260mm,壁厚为4-8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鱼苗养殖池吸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的宽度为80-120mm,高度为50-80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鱼苗养殖池吸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缝的宽度为1-5mm,相邻透水缝之间的距离为20-50mm。
CN201620734580.1U 2016-07-13 2016-07-13 一种鱼苗养殖池吸底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656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34580.1U CN205865662U (zh) 2016-07-13 2016-07-13 一种鱼苗养殖池吸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34580.1U CN205865662U (zh) 2016-07-13 2016-07-13 一种鱼苗养殖池吸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65662U true CN205865662U (zh) 2017-01-11

Family

ID=57695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3458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65662U (zh) 2016-07-13 2016-07-13 一种鱼苗养殖池吸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656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21252A (zh) * 2020-07-20 2020-12-04 天津农学院 一种养鱼池吸底成套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21252A (zh) * 2020-07-20 2020-12-04 天津农学院 一种养鱼池吸底成套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30709U (zh) 一种山羊养殖用便于清洗的羊舍
CN207461144U (zh) 一种养殖用便于清洗的循环饮水装置
CN104521871A (zh) 水产养殖池底吸污器
CN205865662U (zh) 一种鱼苗养殖池吸底器
CN108432679A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水产养殖网箱
CN204443667U (zh) 一种内含带扁嘴喷头冲水管道的海参养殖池
CN104322430A (zh) 一种海参养殖池
CN202035379U (zh) 鱼池清污装置
CN205628745U (zh) 一种可抑菌杀菌的牛舍清洁装置
CN205390029U (zh) 一种用于鱼池的水面泡沫清除装置
CN208783571U (zh) 一种刷子式吸污装置
CN204837575U (zh) 一种龙虾养殖池
CN204499097U (zh) 一种贝类网片附着基的清洗装置
CN209898007U (zh) 一种养殖池手持吸底器
CN209685533U (zh)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CN206686852U (zh) 一种水生植物培养装置
CN207720978U (zh) 一种贝类养殖池
CN208783550U (zh) 一种水产品养殖箱
CN215774985U (zh) 一种工厂化苗种培育池简易吸污装置
CN205106056U (zh) 一种便捷的清污、吸苗虹吸管
CN213784917U (zh) 一种银鲳专用的池壁真菌清理装置
CN205732185U (zh) 一种易清洁犊牛饲喂器
CN202406838U (zh) 一种用于鲑科鱼类苗种培育的清污装置
CN212065369U (zh) 一种环保易清理型水产养殖池
CN215992425U (zh) 一种石斑鱼水泥池培苗用吸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Termination date: 201707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