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63389U - 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63389U
CN205863389U CN201620833165.1U CN201620833165U CN205863389U CN 205863389 U CN205863389 U CN 205863389U CN 201620833165 U CN201620833165 U CN 201620833165U CN 205863389 U CN205863389 U CN 205863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concave part
metal shell
antenna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331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红方
魏嘉贤
邱宗文
李荣耀
何丹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Hongb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Hongb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Hongb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Hongb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331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63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63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6338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ending/receiving arrangement to establish a cordless communication link, e.g. radio or infrared link, integrated cellular pho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金属壳体,具有第一凹槽部;第二金属壳体,具有第二凹槽部;转轴,具有第一、第二金属枢转部;同轴电缆线,具有中心导体及外层导体;馈入单元,设在转轴本体上且具有馈入部、接地部以及开关,馈入部与同轴电缆线的中心导体连接,接地部与第一金属枢转部连接,第二金属枢转部与同轴电缆线的外层导体连接,第一金属枢转部与第一金属壳体连接,第二金属枢转部与第二金属壳体连接;金属罩体,套置在转轴本体外且覆盖馈入单元,金属罩体、第一凹槽部以及第二凹槽部作为辐射体。缩小天线所占的空间,避免因荧屏边框缩小造成的对天线设置位置产生的制约因素。

Description

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前述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主要是指但并非绝对限于指转轴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如业界所知,携带方便是考量具有无线通信功能和/或无线连网(无线上网)功能的电子装置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笔记本电脑是一种携带方便的电子装置。
图1所示为已有技术中的作为电子装置范畴的笔记本电脑的示意图,包括具有荧屏(即“屏幕”,以下同)的上盖1、作为电脑主体的下盖3和用于连接上盖1与下盖3的转轴2。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从而使已有技术中的笔记本电脑也向着兼有无线网络功能的方向发展,并且要求常用的内藏式(也称内置式)天线尽可能保持外观简洁,但大多仍因考虑到多个通信频带的应用,例如同时具有在2.4GHz频带的IEEE802.11b/g规格以及5GHz频带的IEEE802.11a/n/ac规格的无线区域网络(WWAN)功能,甚至有些笔记本电脑也须支援无线区域网络(WWAN)的应用,例如须符合长期演进技术(LTE)的无线连网功能,于是使笔记本电脑所能使用的无线通信频带与频宽日益增大。
出于对外观观瞻效果以及使用的稳定性,笔记本电脑的隐藏式天线通常设置在前述的上盖1上。然而,为了使笔记本电脑的外观更具观瞻性,笔记本电脑的制造商往往将上盖1的荧屏边框大幅度缩小(缩减),从而使天线设置的位置大幅限缩,于是在相同无线通信品质甚至要求更高的无线传输效能的条件下,对于笔记本电脑的天线设计者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合理利用两个金属壳体的凹部以及对应于凹部的位置使两个金属壳体连接的转轴将天线整合于转轴而藉以缩小天线所占的空间同时避免因荧屏边框的缩小造成的对天线设置位置产生制约影响并且能使电子装置具有可切换操作频率的无线广域网络功能以及同时具有无线区域网络或WiFi的应用功能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金属壳体,该第一金属壳体具有一第一凹槽部;一第二金属壳体,该第二金属壳体具有一第二凹槽部;转轴,该转轴包括转轴本体,该转轴本体具有一第一金属枢转部和一第二金属枢转部,该第一金属枢转部以及第二金属枢转部位于转轴本体的同一侧,第一金属枢转部在对应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的所述第一凹槽部的位置与第一金属壳体枢转连接,使第一金属壳体以及转轴本体依据第一轴而相对转动,第二金属枢转部在对应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所述第二凹槽部的位置与第二金属壳体枢转连接,使第二金属壳体以及转轴本体依据第二轴而相对转动,其中,所述的第一、第二轴是彼此并行的;一同轴电缆线,该同轴电缆线,该同轴电缆线具有一中心导体以及一外层导体;一馈入单元,该馈入单元设置在所述转轴本体上并且该馈入单元具有一馈入部、一接地部以及一开关,馈入部与所述同轴电缆线的所述中心导体电气连接,接地部与所述第一金属枢转部电气连接,而所述的第二金属枢转部与同轴电缆线的所述外层导体电气连接,第一金属枢转部通过所述的第一凹槽部实现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的电气连接,而第二金属枢转部通过所述的第二凹槽部实现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电气连接;一金属罩体,该金属罩体套置在所述转轴本体外且覆盖所述的馈入单元,该金属罩体通过所述开关与所述接地部连接,其中,所述的金属罩体、第一凹槽部以及第二凹槽部作为辐射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金属罩体具有一开口,所述的转轴本体以及所述馈入单元通过该开口而容置于金属罩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馈入单元的馈入部包括一微带线、一第一电感、一第一电容和一第二电感,第一电感以及第一电容与微带线串联连接,而第二电感连接在微带线与所述的接地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装置具有一笔电模式和一平板模式,当所述的第一金属壳体与第二金属壳体彼此之间的角度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180°时则为所述的笔电模式,而当第一金属壳体与第二金属壳体彼此之间的角度为360°时则为所述的平板模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电子装置在所述的平板模式时,所述开关受控于控制信号而使所述接地部通过开关导电连接所述金属罩体,而当电子装置在所述的笔电模式时,所述开关受控于控制信号而使所述接地部与所述金属罩体彼此不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凹槽部以及所述的第二凹槽部的形状是彼此相同的,所述金属罩体激发第一凹槽部的边缘的电流以及激发第二凹槽部的边缘的电流而产生一低频模态以及一高阶模态,该高阶模态的频率高于低频模态的频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凹槽部具有一长边、一深度和一厚度,长边是第一凹槽部在所述第一金属壳体的一第一侧面所挖空的长度,深度是第一凹槽部由第一金属壳体的第一侧面向第一金属壳体内部凹陷的凹陷程度,而厚度则为第一金属壳体的壳体厚度,所述低频模态的频率由所述第一凹槽部的所述长边与所述深度的总长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高阶模态的频率由所述第一凹槽部的所述长边与所述金属罩体之间的间距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凹槽部的所述长边的长度为26㎜,所述第一凹槽部的所述深度为10㎜,所述金属罩体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一凹槽部的所述长边,所述低频模态的频率涵盖2.4GHz的频带,所述第一凹槽部的长边与所述金属罩体之间的间距为2㎜,所述高阶模态的频率涵盖5GHz的频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为笔记本电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合理地利用了转轴以及转轴附近的凹槽部而将天线整合于转轴,因而显著地缩小了天线所占的空间,避免了因荧屏边框缩小造成的对天线设置位置产生的制约因素并且能够使电子装置具备可切换操作频率的无线广域网络功能以及具备无线区域网络或WiFi的应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笔记本电脑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使用在笔电模式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使用在平板模式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的转轴部分的爆炸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的转轴部分的组装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仅具有一个转轴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的返回损失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其馈入单元所具有的匹配电路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使用图5的馈入单元所得到的返回损失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以笔记本电脑作为举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因此限定,只要是具有两个金属壳体以及连接两者的转轴的电子装置就适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设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利用在笔记本电脑的机体的转轴以实现双频,甚至多频天线设计。例如可用于无线广域网络(WWAN)、长期演进技术(LTE)频段,以及无线局域网络(WLAN)或WiFi(包含2.4GHz及5GHz)的应用。
请参照图2A,图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的使用在笔电模式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上盖与下盖分别是第一金属壳体与第二金属壳体,使得笔记本电脑为金属机壳构成。图2A中省略了键盘、触控板等配置,藉以凸显本实施例主要组件。就笔记本电脑的主体结构而言,笔记本电脑的主体结构包括具有屏幕49的第一金属壳体4(上盖)、转轴5以及第二金属壳体6(下盖)。在图2A中,转轴5的数量为两个,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因此限定,例如参见图3C,图3C则为一个转轴5,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前述的第一金属壳体4具有第一凹槽部411,其是对第一侧面41进行挖槽而产生的。第二金属壳体6具有第二凹槽部611,其是对第二侧面61进行挖槽而产生的。第一凹槽部411对应于第二凹槽部611,且每一个转轴5对应一个第一凹槽部411以及一个第二凹槽部611。图中的转轴5的形状仅用以示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所使用的转轴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结构的实现是利用转轴5与第一凹槽部411和第二凹槽部611之间的空间配合转轴5实现,能够大幅减少天线在整个机体所占用的空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可以有两种以上操作模式,至少包括笔电模式与平板模式。第一金属壳体4与第二金属壳体6彼此的角度θ大于或等于90度且小于180度时为笔电模式,参照图2A,例如使用者使用笔电模式时一般使第一金属壳体4与第二金属壳体6彼此的角度θ约为110度,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因此限定。当第一金属壳体4与第二金属壳体6彼此的角度θ为360度时,使第一金属壳体4的屏幕49外露而成为平板模式。
参照图2B,只要作为上盖的第一金属壳体4的屏幕49是触控屏幕,即可让使用者利用触控模式操作(不需使用键盘或鼠标)。
转轴5用以连接第一金属壳体4与第二金属壳体6,以让第一金属壳体4与第二金属壳体6能够相对转动。并且每一个转轴5可以与对应的第一金属壳体4的第一凹槽部411以及第二金属壳体6的第二凹槽部611共同构成天线结构。关于转轴5的详细说明,请一并参照图2A与图3A,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转轴5包括转轴本体50、金属罩体53、馈入单元54以及同轴电缆线55。转轴本体50具有第一金属枢转部51以及第二金属枢转部52,第一金属枢转部51以及第二金属枢转部52位于转轴本体50的同一侧,例如在图3A中是转轴本体50的左侧。第一金属枢转部51枢接第一金属壳体4的第一凹槽部411,使第一金属壳体4以及转轴本体50能够依据第一轴X1而相对转动。第二金属枢转部52枢接第二金属壳体6的第二凹槽部611,使第二金属壳体6以及转轴本体50能够依据第二轴X2而相对转动,其中第一轴X1与第二轴X2是彼此并行的。金属罩体53套设于转轴本体50之外,且覆盖馈入单元54。在实际应用时,第一金属枢转部51的一端外露于即探出金属罩体53之外,以枢接第一金属壳体4的第一凹槽部411。同理,第二金属枢转部52的一端外露于即探出金属罩体53之外,以枢接第二金属壳体6的第二凹槽部611。在图3A中,代表第一凹槽部411与第二凹槽部611的线条仅是用以示意,第一凹槽部411与第二凹槽部611的实施细节将于后续的图3B进一步说明。另外,金属罩体53可具有如图3A所示的开口531以用于方便组装,让金属罩体53可以方便地套设于转轴本体50以及馈入单元54之外,或者说,让转轴本体50与馈入单元54通过开口531而容置于金属罩体53内,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因此限定。
继续参照图3A,馈入单元54具有馈入部541、接地部542以及开关S,馈入单元54设置于转轴本体50。馈入单元54的馈入部541用以将同轴电缆线55的信号馈入。馈入单元54的馈入部541导电连接同轴电缆线55的中心导体551,馈入单元54的接地部542导电连接第一金属枢转部51、第二金属枢转部52以及同轴电缆线55的外层导体552。馈入部541例如使用微带线实现,此时的接地部542是包括微带线的接地面。在图3A中,接地部542包括了微带线M的接地面以及连接微带线M的接地面的金属元件,以让同轴电缆线55的外层导体552容易与接地部542锡接(锡焊焊接)在一起,可方便制造程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接地部542的实施方式。第一金属枢转部51藉由第一金属壳体4的第一凹槽部411导电连接第一金属壳体4,第二金属枢转部52藉由第二金属壳体6的第二凹槽部611导电连接第二金属壳体6。金属罩体53套设于转轴本体50之外,且覆盖馈入单元54。金属罩体53导电连接馈入单元54的馈入部541,使同轴电缆线55的能量可以通过馈入部541传送至金属罩体53,在实际实施时,可例如利用金属组件以机械式卡接或锡接方式导电连接金属罩体53与馈入部541,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因此限定,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仅是用以示意。另外,金属罩体53也通过开关S连接馈入单元54的接地部542,在开关S导通时,金属罩体53也电性连接至接地部542,在开关S不导通时,金属罩体53则并未接地。开关S与金属罩体53的连接方式参照图3A所示,开关S例如为设置在微波基板的表面黏着(粘贴)组件(SMD),开关S的一端利用金属线路导电连接接地部542,开关的另一端导电连接金属线路,并利用机械结构卡接或焊接(锡焊)的方式导电连接金属罩体53,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开关S与金属罩体53两者彼此的组装方式,只要可实现导电连接即可。开关S具有两种状态,分别是导通与不导通,且仅在导通状态时将金属罩体53与接地部542彼此导通。由以上可知,金属罩体53、第一凹槽部411以及第二凹槽部611是主要共同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结构的辐射体。金属罩体53内的馈入单元54、转轴本体50以及同轴电缆线55主要是用于信号馈入与接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金属枢转部51与第二金属枢转部52除了提供机械结构方面的可转动连接,也用于与第一金属壳体4和第二金属壳体6彼此导电连接,且就天线设计的观点而言,第一金属枢转部51、第二金属枢转部52、第一金属壳体4以及第二金属壳体6都视为接地(即连接至电子装置的系统电路的接地)。
请参照图3B,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凹槽部411与第二凹槽部611的形状相同,金属罩体53激发第一凹槽部411的边缘的电流与第二凹槽部611的边缘的电流而产生低频模态与高阶模态,高阶模态的频率高于低频模态的频率。基于第一凹槽部411与第二凹槽部611的形状相同的情况,金属罩体53激发第一凹槽部411的边缘的电流大致相同于金属罩体53激发第二凹槽部611的边缘的电流,也就是说,金属罩体53激发第一凹槽部411的边缘的电流而产生低频模态与高阶模态,并且金属罩体53激发第二凹槽部611的边缘的电流也产生低频模态与高阶模态。
参照图4并且结合图3B的返回损失图,中心频率约为2.4GHz的模态是所述低频模态,中心频率约为5.5GHz的模态是所述高阶模态。本实施例的第一凹槽部411与第二凹槽部611基本上相同,故在此仅说明第一凹槽部411。第一凹槽部411的边缘可由以下叙述所定义,第一凹槽部411具有长边L、深度D与厚度T,长边L是第一凹槽部411在第一金属壳体4的第一侧面41所挖空的长度,深度D是第一凹槽部411由第一金属壳体4的第一侧面41向第一金属壳体4内部凹陷的凹陷程度,厚度T是第一金属壳体4的厚度。再者,在天线设计原理上,低频模态的频率由第一凹槽部411的长边L与深度D的总长度(L+D)决定,经由计算机仿真计算之后可发现金属罩体53对于第一金属壳体4所激发的电流主要分布在第一凹槽部411的边缘,且在第一金属壳体4上远离第一凹槽部411的距离大于天线操作频率所对应一个波长处的电流已经十分微小,因此,使得图2A(或图2B)中的另一个转轴5,或是距离第一凹槽部411大于一个波长的其它金属组件基本上并不影响低频模态的频率,因此可例如使用图3C的实施方式,仅使用一个转轴5可实现相同的天线特性。另一方面,高阶模态的频率主要由第一凹槽部411的长边L与金属罩体53之间的间距d(图3B示)决定。详细的说,间距d可调整高阶模态与低频模态的频率比。
在第一凹槽部411与第二凹槽部611的形状相同的情况,当应用于无线局域网络的2.4GHz频带与5GHz频带时,第一凹槽部411的长边L与深度D分别是26毫米(mm)与10毫米(mm),金属罩体53的长度W(图3B示)略短于长边L,例如是22毫米,此时低频模态的频率可涵盖2.4GHz的频带。并且,第一凹槽部411的长边L与金属罩体53之间的间距d是2毫米(mm),可使高阶模态的频率涵盖5GHz的频带,请参照图4的返回损失图。另一方面,在第一凹槽部411与第二凹槽部611的形状与尺寸不相同的情况下,金属罩体53与第一凹槽部411激发的低频模态与高阶模态则不相同于金属罩体53与第二凹槽部611激发的低频模态与高阶模态,也就是说天线结构可以产生两个不同频率的低频模态以及两个不同频率的高阶模态,如此也可能增加可使用的频宽与应用频带。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第一凹槽部411与第二凹槽部611是否相同。
再者,馈入单元54的馈入部541可以具有匹配电路,以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结构可以在笔记本电脑的不同使用模式实现良好的无线通信。
请参照图5,馈入单元54的馈入部541包括微带线M、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以及第二电感L2,其中第一电感L1与第一电容C1串联微带线M,第二电感L2连接于微带线M与接地部542之间,在图5中设置在微波基板上的第二电感L2利用微波基板的贯孔导电连接微波基板背面的接地面(是接地部542的一部份)。为了达到较佳的阻抗匹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电感L1的电感值选定为4.2nH为较佳,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选定为5.8pF为较佳,且第二电感L2的电感值选定为27nH为较佳,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因此限定。另一方面,馈入单元54的开关S连接于接地部542与金属罩体53之间,开关S受控于笔记本电脑(电子装置)的系统电路的控制信号而导通或不导通,在图中省略了开关S的控制线路,控制信号的触发或设定(例如是电压值大小)可以依据系统电路的设计而决定,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控制开关S导通与否的方式。
参照图6的返回损失图,返回损失曲线RLa、RLb分别是笔记本电脑使用在笔电模式与平板模式的返回损失曲线。当在平板模式时,开关S受控于控制信号而导通,使接地部542通过开关S导电连接金属罩体53,此时金属罩体53除了导电连接馈入部541也连接至接地部542。当在笔电模式时,开关S受控于控制信号而不导通(开路),使接地部542与金属罩体53彼此不导通(开路)。换句话说,当在笔电模式,金属罩体53并未接地;当在平板模式,金属罩体53利用导通的开关S而接地。
再者,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低频模态的频率除了可以是对应于2.4GHz的无线网络应用频段,也可以是对应于LTE 700 (698MHz–787MHz)的频带,或者是GSM 850、GSM900的频带(其频率范围分别是824–960MHz与880–960MHz)。可替换的,低频模态的频率例如也可以是对应于GSM 1800/1900/UMTS (1710–2170 MHz)频带,或是LTE 2300/2500 (2300–2690 MHz)的频带。高阶模态的频率例如为5GHz的无线网络应用频段。然而,上述频带仅是用以举例,本实用新型并不因此限定低频模态与高阶模态的应用频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适用于具有金属外壳的电子装置,其天线是用转轴及转轴附近的凹槽部实现,可以使同一个天线结构使用在笔电模式与平板模式。藉此,可将天线整合于电子装置的转轴。并且,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设计可以应用于无线广域网络(WWAN)的LTE 700(698MHz–787MHz)、GSM 850(824–960MHz)、GSM 900 (880–960MHz)、GSM 1800/1900/UMTS(1710–2170 MHz)、LTE 2300/2500 (2300–2690 MHz)、2.4GHz无线局域网络(WLAN)以及5GHz的WiFi无线局域网络等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金属壳体(4),该第一金属壳体(4)具有一第一凹槽部(411);一第二金属壳体(6),该第二金属壳体(6)具有一第二凹槽部(611);转轴(5),该转轴(5)包括转轴本体(50),该转轴本体(50)具有一第一金属枢转部(51)和一第二金属枢转部(52),该第一金属枢转部(51)以及第二金属枢转部(52)位于转轴本体(50)的同一侧,第一金属枢转部(51)在对应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4)的所述第一凹槽部(411)的位置与第一金属壳体(4)枢转连接,使第一金属壳体(4)以及转轴本体(50)依据第一轴(X1)而相对转动,第二金属枢转部(52)在对应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6)的所述第二凹槽部(611)的位置与第二金属壳体(6)枢转连接,使第二金属壳体(6)以及转轴本体(50)依据第二轴(X2)而相对转动,其中,所述的第一、第二轴(X1、X2)是彼此并行的;一同轴电缆线(55),该同轴电缆线(55),该同轴电缆线(55)具有一中心导体(551)以及一外层导体(552);一馈入单元(54),该馈入单元(54)设置在所述转轴本体(50)上并且该馈入单元(54)具有一馈入部(541)、一接地部(542)以及一开关(S),馈入部(541)与所述同轴电缆线(55)的所述中心导体(551)电气连接,接地部(542)与所述第一金属枢转部(51)电气连接,而所述的第二金属枢转部(52)与同轴电缆线(55)的所述外层导体(552)电气连接,第一金属枢转部(51)通过所述的第一凹槽部(411)实现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4)的电气连接,而第二金属枢转部(52)通过所述的第二凹槽部(611)实现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6)的电气连接;一金属罩体(53),该金属罩体(53)套置在所述转轴本体(50)外且覆盖所述的馈入单元(54),该金属罩体(53)通过所述开关(S)与所述接地部(542)连接,其中,所述的金属罩体(53)、第一凹槽部(411)以及第二凹槽部(611)作为辐射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罩体(53)具有一开口(531),所述的转轴本体(50)以及所述馈入单元(54)通过该开口(531)而容置于金属罩体(5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馈入单元(54)的馈入部(541)包括一微带线(M)、一第一电感(L1)、一第一电容(C1)和一第二电感(L2),第一电感(L1)以及第一电容(C1)与微带线(M)串联连接,而第二电感(L2)连接在微带线(M)与所述的接地部(54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装置具有一笔电模式和一平板模式,当所述的第一金属壳体(4)与第二金属壳体(6)彼此之间的角度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180°时则为所述的笔电模式,而当第一金属壳体(4)与第二金属壳体(6)彼此之间的角度为360°时则为所述的平板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子装置在所述的平板模式时,所述开关(S)受控于控制信号而使所述接地部(542)通过开关(S)导电连接所述金属罩体(53),而当电子装置在所述的笔电模式时,所述开关(S)受控于控制信号而使所述接地部(542)与所述金属罩体(53)彼此不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凹槽部(411)以及所述的第二凹槽部(611)的形状是彼此相同的,所述金属罩体(53)激发第一凹槽部(411)的边缘的电流以及激发第二凹槽部(611)的边缘的电流而产生一低频模态以及一高阶模态,该高阶模态的频率高于低频模态的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凹槽部(411)具有一长边(L)、一深度(D)和一厚度(T),长边(L)是第一凹槽部(411)在所述第一金属壳体(4)的一第一侧面(41)所挖空的长度,深度(D)是第一凹槽部(411)由第一金属壳体(4)的第一侧面(41)向第一金属壳体(4)内部凹陷的凹陷程度,而厚度(T) 则为第一金属壳体(4)的壳体厚度,所述低频模态的频率由所述第一凹槽部(411)的所述长边(L)与所述深度(D)的总长决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阶模态的频率由所述第一凹槽部(411)的所述长边(L)与所述金属罩体(53)之间的间距决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凹槽部(411)的所述长边(L)的长度为26㎜,所述第一凹槽部(411)的所述深度(D)为10㎜,所述金属罩体(53)的长度(W)短于所述第一凹槽部(411)的所述长边(L),所述低频模态的频率涵盖2.4GHz的频带,所述第一凹槽部(411)的长边(L)与所述金属罩体(53)之间的间距为2㎜,所述高阶模态的频率涵盖5GHz的频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为笔记本电脑。
CN201620833165.1U 2016-08-03 2016-08-03 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63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33165.1U CN205863389U (zh) 2016-08-03 2016-08-03 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33165.1U CN205863389U (zh) 2016-08-03 2016-08-03 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63389U true CN205863389U (zh) 2017-01-04

Family

ID=57654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33165.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63389U (zh) 2016-08-03 2016-08-03 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63389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8462A (zh) * 2016-08-03 2016-10-26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
CN107093787A (zh) * 2017-04-24 2017-08-25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与转轴结构整合的天线的电子装置
CN109786927A (zh) * 2018-12-13 2019-05-21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铰链及电子设备
CN110190400A (zh) * 2019-05-27 2019-08-30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1416195A (zh) * 2020-03-31 2020-07-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轴机构、电子设备、转轴机构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8462A (zh) * 2016-08-03 2016-10-26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
CN106058462B (zh) * 2016-08-03 2018-09-28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
CN107093787A (zh) * 2017-04-24 2017-08-25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与转轴结构整合的天线的电子装置
CN107093787B (zh) * 2017-04-24 2019-05-03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与转轴结构整合的天线的电子装置
CN109786927A (zh) * 2018-12-13 2019-05-21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铰链及电子设备
CN109786927B (zh) * 2018-12-13 2021-07-30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铰链及电子设备
CN110190400A (zh) * 2019-05-27 2019-08-30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1416195A (zh) * 2020-03-31 2020-07-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轴机构、电子设备、转轴机构的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63389U (zh) 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
CN106058462A (zh) 具有天线的电子装置
US10553932B2 (en) Mobile device and antenna structure
US10446915B2 (en) Mobile device
US10516202B2 (en) Mobile device and antenna structure
CN103311641B (zh) 电子设备的内置天线
CN104604025B (zh) 用于可调谐天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84526B (zh) 具有混合模式天线的电子装置
CN102368575A (zh) 一种内置二次辐射天线
CN205828646U (zh) 带天线的电子装置
CN105917527B (zh) 多频段天线和通信终端
CN106058429A (zh) 带天线的电子装置
TWI658641B (zh) 行動裝置
TW201810804A (zh) 具包含寄生元件之多帶溝槽天線之無線通訊裝置
US20170141455A1 (en) Mobile device
CN106921035A (zh) 天线系统
CN115224467B (zh) 包括天线的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04733834A (zh) 天线及应用该天线的移动终端
CN108306117B (zh) 一种天线系统及终端
CN204668449U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天线及电子设备
EP426649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4425874B (zh) 天线及电子装置
EP1445825B1 (en) A portable wireless apparatus
CN109309284A (zh) 天线装置和移动装置
TWI669851B (zh) 行動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92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