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60212U - 空调器及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860212U CN205860212U CN201620666543.1U CN201620666543U CN205860212U CN 205860212 U CN205860212 U CN 205860212U CN 201620666543 U CN201620666543 U CN 201620666543U CN 205860212 U CN205860212 U CN 2058602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baffle
- duct type
- conditioning indoor
- indoor mach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30 thermomechan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包括中空的壳体、风机组件、第一挡板组件及第二挡板组件;壳体上开设侧风口及下风口;风机组件与壳体的内壁形成通风通道;风机组件具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第一挡板组件使第一出风口及通风通道的第一通风口中的其中一个打开时另一个关闭;第二挡板组件使第二出风口及通风通道的第二通风口中的其中一个打开时另一个关闭,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中的其中一个打开时另一个关闭。通过第一挡板组件与第二挡板组件实现下风口与侧风口的出风切换,提高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的舒适性,同时避免开设单独的进风口,保证了风管机空调室内机安装的美观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室内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时由于热风密度较低,如果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从侧面出风无法到达房间下部,使得制热舒适性很差;在制冷时由于冷风密度较低,如果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从下面出风会造成冷风直接吹人,导致制冷舒适性差,使得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制热舒适性与制冷舒适性不能同时兼顾,影响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
现在有一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设置了一个单独的进风口,通过切换下风口及侧风口出风实现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的切换,使得风管机的制热舒适性与制冷舒适性能够同时兼顾。但是,这样会增加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上风口的数量,使得风管式室内机安装不美观;同时,进风口与下风口或者侧风口过近会影响室内温度调节的效果,进而影响用户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制热效果与制冷效果不能同时兼顾的问题,提供一种既能够保证制热舒适性又能够保证制冷舒适性、且无需开设单独进风口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同时还提供了含有上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包括中空的壳体、风机组件、第一挡板组件及第二挡板组件;
所述壳体上开设侧风口及下风口,且所述侧风口与所述下风口均与所述壳体的内腔相连通;
所述风机组件具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内腔的内壁包括有上内壁及与所述上内壁对应的下内壁;
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上内壁上,且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下内壁之间的空间为通风通道;或者,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下内壁上,且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上内壁之间的空间为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具有靠近所述侧风口处的第一通风口和靠近所述下风口处的第二通风口;
气流经所述通风通道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机组件;所述第一出风口靠近所述侧风口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靠近所述下风口设置;
所述第一挡板组件与所述第二挡板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壳体中;
且所述第一挡板组件靠近所述侧风口设置,所述第一挡板组件能够使所述第一出风口及所述通风通道的第一通风口中的其中一个打开时另一个关闭;
所述第二挡板组件靠近所述下风口设置;所述第二挡板组件能够使第二出风口及所述通风通道的第二通风口中的其中一个打开时另一个关闭;
所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工作时,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中的其中一个打开时另一个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组件包括第一挡板及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一挡板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挡板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通风通道;
所述第二挡板组件包括第二挡板及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二挡板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部件能够控制所述第二挡板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通风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可滑动地或者可转动地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通风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的形状为弧形或平板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底壳、离心风机及电机;
所述底壳安装于所述壳体中,所述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底壳上;
所述电机与所述离心风机均安装于所述底壳中,且,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离心风机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导流圈,所述导流圈安装于所述离心风机上,并对应所述进风口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心风机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所述导流圈的数量等于所述离心风机的数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中;
所述换热器对应所述侧风口设置,或者,所述换热器对应所述下风口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具有制热模式及制冷模式;
所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处于所述制热模式,所述第一挡板组件打开所述通风通道,所述第二挡板组件关闭所述通风通道,气流从所述侧风口进入所述壳体,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机组件并由所述第二出风口排出,再由所述下风口送出;
所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处于所述制冷模式,所述第一挡板组件关闭所述通风通道,所述第二挡板组件打开所述通风通道,气流从所述下风口进入所述壳体,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机组件并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再由所述侧风口送出。
还涉及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壳体上设置侧风口及下风口,并通过第一挡板组件与第二挡板组件来关闭或者打开通风通道,使得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具有下出风及侧出风两种出风方式,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当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一挡板组件打开通风通道并关闭第一出风口,第二挡板组件关闭出风通道并打开第二出风口,此时,气流从侧风口进入壳体,经过进风口进入风机组件后并由第二出风口输出,再由下风口送入室内,这样能够保证热风的出风落地效果,提高制热舒适性;当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挡板组件关闭通风通道并打开第一出风口,第二挡板组件打开出风通道并关闭第二出风口,此时,气流从下风口进入壳体,经过进风口进入风机组件后并由第一出风口输出,再由侧风口送入室内,这样能够保证冷风出风时不直接吹向用户,提高制冷舒适性。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通过第一挡板组件与第二挡板组件实现下风口出风与侧风口出风的切换,使得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具有不同的出风方式,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通过下风口与侧风口实现气流的进入与送出,避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开设单独的进风口,减少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开设风口的数量,保证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外观整洁,保证了风管机空调室内机安装的美观性。
由于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有上述风管的空调器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去除壳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去除壳体及接水盘的仰视图;
图6为图3所示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中换热器倾斜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中换热器竖直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110-壳体;
111-侧风口;
112-下风口;
113-上内壁;
114-下内壁;
120-风机组件;
121-底壳;
1211-进风口;
1212-第一出风口;
1213-第二出风口;
122-离心风机;
123-电机;
124-导流圈;
130-第一挡板;
140-第二挡板;
150-换热器;
160-接水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及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为隐藏式的空调室内机,通常采用吊顶安装的方式安装于天花板上。当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也可以呈壁挂式安装。在本实施例中,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为吊顶安装的风管机。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具有制热模式及制冷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式需求可以选择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的不同出风方式,使得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能够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提高制冷舒适性及制热舒适性,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便于用户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包括中空的壳体110、风机组件120、第一挡板组件及第二挡板组件。风机组件120、第一挡板组件及第二挡板组件均安装于壳体110的内腔中。风机组件120能够加速壳体110中的气流流动,便于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
壳体110上开设侧风口111及下风口112,且侧风口111与下风口112均与壳体110的内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通过侧风口111及下风口112实现出风。具体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可以选择从侧风口111进风并从下风口112出风;也可以选择从下风口112进风并从侧风口111出风。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选择不用的出风方式,如通过下风口112进行下出风;或者通过侧风口111进行侧出风。
风机组件120能够与壳体110的内壁形成通风通道A,侧风口111与下风口112均与通风通道A相连通。风机组件120设置在壳体110的一个内壁上,并与壳体110的另一内壁形成通风通道A。具体的,壳体110的内腔的内壁包括有上内壁113及与上内壁113对应的下内壁114。风机组件120安装于上内壁113上,且风机组件120与下内壁114之间的空间为通风通道A;或者,风机组件120安装于下内壁114上,且风机组件120与上内壁113之间的空间为通风通道A。在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120设置在壳体110的上内壁上,并与相对的壳体110的下内壁形成通风通道A,如图3所示。并且,通风通道A具有靠近侧风口111处的第一通风口A1和靠近下风口112处的第二通风口A2。
从侧风口111或者下风口112进入到壳体110中的气流均通过通风通道A进入到风机组件120中,再由风机组件120经下风口112或者侧风口111送出,实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下出风或者侧出风。具体的,风机组件120具有进风口1211、第一出风口1212及第二出风口1213。通风通道A与进风口1211相连通,通风通道A中的气流通过进风口1211进入到风机组件120中。第一出风口1212靠近侧风口111设置,第一出风口1212能够与侧风口111相连通。第二出风口1213靠近下风口112设置,第二出风口1213能够与下风口112相连通。通过第一出风口1212或者第二出风口1213将风机组件120中的气流输出,再由对应的侧风口111或者下风口112送入室内。
第一挡板组件靠近侧风口111设置,第一挡板组件能够使第一出风口1212及通风通道A的第一通风口A1中的其中一个打开时另一个关闭。即第一挡板组件关闭通风通道A的第一通风口A1能够使第一出风口1212打开,第一挡板组件打开通风通道A的第一通风口A1能够使第一出风口1212关闭。也就是说,第一挡板组件关闭通风通道A的第一通风口A1的同时,第一挡板130打开第一出风口1212;第一挡板130打开通风通道A的第一通风口A1的同时,第一挡板130关闭第一出风口1212。当第一挡板组件关闭通风通道A的第一通风口A1的同时,第一挡板组件打开第一出风口1212,侧风口111与第一出风口1212连通,不与通风通道A相连通,此时,侧风口111不能进风,即侧风口111只能出风。当第一挡板组件打开靠近侧风口111处的通风通道A的第一通风口A1的同时,第一挡板组件关闭第一出风口1212,侧风口111与通风通道A相连通,不与第一出风口1212连通,此时,侧风口111只能进风,即侧风口111不能出风。
第二挡板组件靠近下风口112设置,第二挡板组件能够使第二出风口1213及通风通道A的第二出风口A2中的其中一个打开时另一个关闭。即第二挡板140关闭通风通道A的第二出风口A2能够使第二出风口1213打开,第二挡板140打开通风通道A的第二出风口A2能够使第二出风口1213关闭。也就是说,第二挡板140打开通风通道A的第二出风口A2的同时,第二挡板140关闭第二出风口1213;第二挡板140关闭通风通道A的第二出风口A2的同时,第二挡板140打开第二出风口1213。当第二挡板组件关闭靠近下风口112处的通风通道A的第二出风口A2的同时,第二挡板组件打开第二出风口1213,下风口112与第二出风口1213连通,不与通风通道A相连通,此时,下风口112不能进风,即下风口112只能出风。当第二挡板组件打开靠近下风口112处的通风通道A的第二出风口A2的同时,第二挡板组件关闭第二出风口1213,下风口112与通风通道A相连通,不与第二出风口1213连通,此时,下风口112不能出风,即下风口112能够进风。
并且,第一出风口1212与第二出风口1213中的其中一个打开时另一个关闭。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通过第一挡板组件与第二挡板组件实现下风口112的下出风与侧风口111的侧出风之间进行切换。当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的下风口112出风时,第一挡板组件打开通风通道A并关闭第一出风口1212,第二挡板组件关闭通风通道A并打开第二出风口1213,气流从侧风口111进入,经进风口1211进入风机组件120后并由第二出风口1213输出,再由下风口112送入室内。当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的侧风口111出风时,第一挡板组件关闭通风通道A并打开第一出风口1212,第二挡板组件打开通风通道A并关闭第二出风口1213,气流从下风口112进入,经进风口1211进入风机组件120后并由第一出风口1212输出,再由侧风口111输出。
参见图1至图7,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换热器150,换热器150设置于壳体110中。换热器150对应侧风口111设置,或者,换热器150对应下风口112设置。换热器150能够对进入壳体110中的气流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气流从下风口112或者侧风口111送出,以实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制热。
进一步地,第一挡板组件包括第一挡板130及第一驱动部件,第一驱动部件与第一挡板130连接;第一驱动部件能够控制第一挡板130打开或者关闭通风通道A。第二挡板组件包括第二挡板140及第二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与第二挡板140连接;第二驱动部件能够控制第二挡板140打开或者关闭通风通道A。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30及第二挡板140的运动是分别由第一驱动部件及第二驱动部件控制的。第一驱动部件及第二驱动部件能够分别控制第一挡板130及第二挡板140打开或者关闭通风通道A。这样,能够便于第一挡板130及第二挡板140打开或者关闭通风通道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30及第二挡板140的数量均为一个。
第一挡板130靠近侧风口111设置,第一挡板130能够使第一出风口1212打开,第一挡板130打开通风通道A能够使第一出风口1212关闭。也就是说,第一挡板130有两个位置,一个是在通风通道A中的位置,另一个是在风机组件120上的位置。第一挡板130关闭通风通道A的同时,第一挡板130打开第一出风口1212;第一挡板130打开通风通道A的同时,第一挡板130关闭第一出风口1212。
第二挡板140靠近下风口112设置;第二挡板140能够使第二出风口1213打开,第二挡板140打开通风通道A能够使第二出风口1213关闭。也就是说,第二挡板140有两个位置,一个是在通风通道A中的位置,另一个是在风机组件120上的位置。第二挡板140打开通风通道A的同时,第二挡板140关闭第二出风口1213;第二挡板140关闭通风通道A的同时,第二挡板140打开第二出风口1213。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通过第一挡板130与第二挡板140实现下风口112的下出风与侧风口111的侧出风之间进行切换。当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的下风口112出风时,第一挡板130打开通风通道A并关闭第一出风口1212,第二挡板140关闭通风通道A,气流从侧风口111进入,经风机组件120后由下风口112输出。当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的侧风口111出风时,第一挡板130关闭通风通道A并打开第一出风口1212,第二挡板140打开通风通道A,气流从下风口112进入,经风机组件120后由侧风口111输出。
再进一步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具有制热模式及制冷模式。在本实施例中,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热模式,第一挡板130打开通风通道A并关闭第一出风口1212,第二挡板140关闭通风通道A并打开第二出风口1213,气流从侧风口111进入壳体110,经进风口1211进入风机组件120并由第二出风口1213输出,再由下风口112送入室内。此时,侧风口111与通风通道A、进风口1211、第二出风口1213及下风口112连通,气流的流动方向为:气流从侧风口111进入壳体110,通过通风通道A经由进风口1211进入底壳121,离心风机122将气流从第二出风口1213送出底壳121,并由下风口112送入室内。
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冷模式,第一挡板130关闭通风通道A并打开第一出风口1212,第二挡板140打开通风通道A并关闭第二出风口1213,气流从下风口112进入壳体110,经进风口1211进入风机组件120并由第一出风口1212输出,再由侧风口111送入室内。此时,下风口112与通风通道A、进风口1211、第一出风口1212及侧风口111连通,气流的流动方向为:气流从下风口112进入壳体110,通过通风通道A经由进风口1211进入底壳121,离心风机122将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212送出底壳121,并由侧风口111送入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在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时,用户可以随意选择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上的侧风口111或者下风口112进行出风。较佳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冷模式时,用户可以选择从下风口112进风并从侧风口111出风;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在制热模式时,用户可以选择从侧风口111进风并从下风口112出风。这样能有利于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在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时能够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这是因为:冷空气的密度要大于常温空气的密度,热空气的密度是小于常温空气的密度。
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在制冷时,从下风口112进风并从侧风口111出风。这样能够避免冷风直接吹向用户,提高制冷舒适性。冷风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上方慢慢的流向下方,经过人体的时候会给人全身一种凉爽的感觉,同时,还能够保证室内温度能够均匀分布,避免因冷空气下降使得室内温度难以均匀下降,保证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便于用户使用。
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在制热时,从侧风口111进风并从下风口112出风。这样,下风口112输送热风后,能保证热风的出风落地效果,提高制热舒适性。热风经过人体的时候会给人全身一种舒适的感觉,同时,还能够保证室内温度均匀分布,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便于用户使用。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通过侧风口111与下风口112进行进风与出风,无需再壳体110上在开设其他风口,能够保证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效果,同时还能够保证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观整洁,提高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观舒适度。
目前,风管机作为一种隐形安装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已越来越多的取代了家用壁挂机。但是由于风管机安装于房间顶部,在制热时由于热风密度较低,如果从风管机从侧面出风无法到达房间下部,使得制热舒适性很差;在制冷时由于冷风密度较低,如果风管机从下面出风会造成冷风直接吹人,导致制冷舒适性差,使得风管机的制热舒适性与制冷舒适性不能同时兼顾,影响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在壳体110上设置侧风口111及下风口112,并通过第一挡板组件与第二挡板组件来关闭或者打开通风通道,使得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具有下出风及侧出风两种出风方式,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当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一挡板组件打开通风通道A,第二挡板组件关闭出风通道,此时,气流从侧风口111进入壳体110,经过风机组件120后由下风口112送入室内,这样能够保证热风的出风落地效果,提高制热舒适性;当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挡板组件关闭通风通道A,第二挡板组件打开出风通道,此时,气流从下风口112进入壳体110,经过风机组件120后由侧风口111送入室内,这样能够保证冷风出风时不直接吹向用户,提高制冷舒适性。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通过第一挡板组件与第二挡板组件实现下风口112出风与侧风口111出风的切换,使得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具有不同的出风方式,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通过下风口112与侧风口111实现气流的进入与送出,避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开设单独进风口,减少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开设风口的数量,保证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观整洁,保证了风管机空调室内机100安装的美观性。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换热器150竖直设置、倾斜设置或者呈V字形设置,以增加气流与换热器150的接触面积,保证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接水盘160,接水盘160位于换热器150的下方。接水盘160能够接取换热器150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换热器150在工作时会产生冷凝水,若冷凝水在壳体110中流动,可能会造成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存在电气安全隐患或者出现漏水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通过接水盘160接取换热器150产生的冷凝水,能够保证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电气安全,避免出现漏水问题,提高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驱动部件与第二驱动部件可以为连杆传动件或齿轮齿条传动件。第一驱动部件与第二驱动部件可以为连杆传动件、曲柄连杆传动件、齿轮齿条传动件、蜗轮蜗杆传动件等。原则上,第一驱动部件与第二驱动部件的结构不受限制,只要第一驱动部件与第二驱动部件能够驱动第一挡板130及第二挡板140运动打开或者关闭通风通道A即能够满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当然,第一驱动部件及第二驱动部件也可以为同一个驱动结构,通过同一个驱动结构控制第一挡板130及第二挡板140,以减少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的零部件数,便于装配。
进一步地,第一挡板130与第二挡板140可滑动地或者可转动地打开或者关闭通风通道A。也就是说,第一挡板130与第二挡板140在壳体110中可以是滑动设置的,也可以是转动设置的,只要能够实现第一挡板130及第二挡板140运动打开或者关闭通风通道A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30及第二挡板140是滑动运动的,以实现打开或者关闭通风通道A。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挡板130与第二挡板140的形状为弧形或平板状。第一挡板130与第二挡板140的形状原则上不受限制,只要能够关闭通风通道A,使得通风通道A关闭时气流不能流入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30与第二挡板140的形状为弧形,弧形的第一挡板130与第二挡板140能够起到缓冲气流的作用,降低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运行时的噪声,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板130的数量与第二挡板140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第一挡板130分别可转动地遮挡第一出风口1212及靠近侧风口111处的通风通道A,通过第一驱动部件驱动两个不能够同时关闭或者打开第一挡板130第一出风口1212及靠近侧风口111处的通风通道A。两个第二挡板140分别可转动地遮挡第二出风口1213及靠近下风口112处的通风通道A,通过第二驱动部件驱动两个第二挡板140不能够同时关闭或者打开第二出风口1213及靠近下风口112处的通风通道A。这样,也能够实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下出风与侧出风的切换。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风机组件120包括底壳121、离心风机122及电机123。底壳121安装于壳体110中。电机123与离心风机122均安装于底壳121中。电机123驱动离心风机122转动,以实现风机组件120的送风,使得气流能够通过下风口112或者侧风口111送出。底壳121与壳体110之间存在的空间即为通风通道A。从下风口112或者侧风口111进入到壳体110中的气流,通过通风通道A进入到风机组件120的底壳121中,再由离心风机122将气流从侧风口111或者下风口112送出。
进一步地,进风口1211、第一出风口1212及第二出风口1213设置于底壳121上。第一出风口1212靠近侧风口111设置,第二出风口1213靠近下风口112设置。进风口1211与通风通道A相连通,气流经通风通道A进入风机组件120。第一出风口1212送出的气流由侧风口111送入室内;第二出风口1213送出的气流由下风口112送入室内。通风通道A中的气流能够通过进风口1211进入底壳121中,离心风机122提供出风动力,使得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212或者第二出风口1213送出底壳121,再由下风口112或者侧风口111送入室内。
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30与第二挡板140安装于底壳121上,第一驱动部件及第二驱动部件能够驱动对应第一挡板130及第二挡板140相对于底壳121运动。这样,能够减小第一挡板130及第二挡板140占用的空间,便于第一挡板130与第二挡板140运动。同时,第一挡板130与第二挡板140可以与底壳121滑动连接,也可以与底壳121铰接,进而实现第一挡板130与第二挡板140相对于底壳121运动。当然,第一挡板130与第二挡板140也可以与壳体110的内壁连接。
再进一步地,风机组件120还包括导流圈124,导流圈124安装于离心风机122上,并对应进风口1211设置。导流圈124起到引导气流流动的作用,便于通风通道A中的气流经进风口1211进入底壳121中。
更进一步地,离心风机12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一个离心风机122也能够使风机系统120出风。较佳地,离心风机12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离心风机122成行设置于底壳121中。这样,能够出风效果,保证出风量,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提高使用时的舒适度。导流圈124的数量等于离心风机122的数量,以保证气流进入对应的离心风机122,保证导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离心风机122为后向式离心风机。这样,后向式离心风机能够保证风机组件120的进风从进风口1211进入,进而便于下风口112与侧风口111能够交换出风。当然,前向式离心风机也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前向式离心风机的制造工艺要优于后向式离心风机。进风口12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一个进风口1211与至少两个导流圈124对应。进风口1211的数量还可以等于导流圈124的数量,每一进风口1211对应一个导流圈12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采用上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后,能够保证空调器的制冷效果及制热效果,使得空调器在制热模式时能够出风落地,保证制热舒适性;空调器在制冷模式时能够不直接吹向用户,保证制冷舒适性。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能够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能够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便于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壳体(110)、风机组件(120)、第一挡板组件及第二挡板组件;
所述壳体(110)上开设侧风口(111)及下风口(112),且所述侧风口(111)与所述下风口(112)均与所述壳体(110)的内腔相连通;
所述风机组件(120)具有进风口(1211)、第一出风口(1212)及第二出风口(1213);所述壳体(110)的内腔的内壁包括有上内壁(113)及与所述上内壁(113)对应的下内壁(114);
所述风机组件(120)安装于所述上内壁(113)上,且所述风机组件(120)与所述下内壁(114)之间的空间为通风通道(A);或者,所述风机组件(120)安装于所述下内壁(114)上,且所述风机组件(120)与所述上内壁(113)之间的空间为通风通道(A);所述通风通道(A)具有靠近所述侧风口(111)处的第一通风口(A1)和靠近所述下风口(112)处的第二通风口(A2);
气流经所述通风通道(A)从所述进风口(1211)进入所述风机组件(120);所述第一出风口(1212)靠近所述侧风口(111)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1213)靠近所述下风口(112)设置;
所述第一挡板组件与所述第二挡板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10)中;
且所述第一挡板组件靠近所述侧风口(111)设置,所述第一挡板组件能够使所述第一出风口(1212)及所述通风通道(A)的第一通风口(A1)中的其中一个打开时另一个关闭;
所述第二挡板组件靠近所述下风口(112)设置;所述第二挡板组件能够使第二出风口(1213)及所述通风通道(A)的第二通风口(A2)中的其中一个打开时另一个关闭;
所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所述第一出风口(1212)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213)中的其中一个打开时另一个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组件包括第一挡板(130)及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一挡板(130)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挡板(130)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通风通道(A);
所述第二挡板组件包括第二挡板(140)及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二挡板(140)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部件能够控制所述第二挡板(140)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通风通道(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30)与所述第二挡板(140)可滑动地或者可转动地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通风通道(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30)与所述第二挡板(140)的形状为弧形或平板状。
5.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120)包括底壳(121)、离心风机(122)及电机(123);
所述底壳(121)安装于所述壳体(110)中,所述进风口(1211)、第一出风口(1212)及第二出风口(1213)设置于所述底壳(121)上;
所述电机(123)与所述离心风机(122)均安装于所述底壳(121)中,且,所述电机(123)驱动所述离心风机(122)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120)还包括导流圈(124),所述导流圈(124)安装于所述离心风机(122)上,并对应所述进风口(1211)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12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所述导流圈(124)的数量等于所述离心风机(122)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器(150),所述换热器(150)设置于所述壳体(110)中;
所述换热器(150)对应所述侧风口(111)设置,或者,所述换热器(150)对应所述下风口(112)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具有制热模式及制冷模式;
所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处于所述制热模式,所述第一挡板组件打开所述通风通道(A),所述第二挡板组件关闭所述通风通道(A),气流从所述侧风口(111)进入所述壳体(110),经所述进风口(1211)进入所述风机组件(120)并由所述第二出风口(1213)排出,再由所述下风口(112)送出;
所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处于所述制冷模式,所述第一挡板组件关闭所述通风通道(A),所述第二挡板组件打开所述通风通道(A),气流从所述下风口(112)进入所述壳体(110),经所述进风口(1211)进入所述风机组件(120)并由所述第一出风口(1212)排出,再由所述侧风口(111)送出。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666543.1U CN205860212U (zh) | 2016-06-27 | 2016-06-27 | 空调器及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666543.1U CN205860212U (zh) | 2016-06-27 | 2016-06-27 | 空调器及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860212U true CN205860212U (zh) | 2017-01-04 |
Family
ID=57644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66654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60212U (zh) | 2016-06-27 | 2016-06-27 | 空调器及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86021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72700A (zh) * | 2016-06-27 | 2016-09-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
CN112066455A (zh) * | 2020-09-17 | 2020-12-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均匀换热的风管机及其控制方法 |
-
2016
- 2016-06-27 CN CN201620666543.1U patent/CN20586021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72700A (zh) * | 2016-06-27 | 2016-09-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
CN105972700B (zh) * | 2016-06-27 | 2018-11-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
CN112066455A (zh) * | 2020-09-17 | 2020-12-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均匀换热的风管机及其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72700B (zh) | 空调器及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5222227B (zh) | 立式空调器及其使用方法 | |
US20180335222A1 (en) |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 |
CN201129802Y (zh) | 一种进风口和出风口可互换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201129806Y (zh) | 一种进风口和出风口可互换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107726446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3503586A (zh) |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 |
CN205860212U (zh) | 空调器及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5627442A (zh) | 一种矢量送风技术及风道结构 | |
CN215808860U (zh) | 立式新风空调室内机 | |
CN106247584A (zh) | 出风面板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5505332U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7584951U (zh) | 全新风吊顶式空调系统 | |
CN106594881A (zh) | 空调柜机 | |
CN208108357U (zh) | 一种贯流式水冷风扇 | |
CN109442573A (zh) |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
CN205860419U (zh) | 出风面板结构、空调器 | |
CN210861380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8195019A (zh) | 双向流全热新风装置 | |
CN106322512B (zh) | 一种新型壁挂式空调器 | |
CN204830176U (zh) | 一种新型壁挂式空调器 | |
CN107023886A (zh) | 引流立式空调 | |
CN107676895A (zh) | 一种带冷气的厨房、卫生间空气调节机 | |
CN109695904B (zh) | 一种与吸油烟机联动的厨房空调系统 | |
CN209165590U (zh) |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 Termination date: 201706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