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58331U - 一种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58331U
CN205858331U CN201620791564.6U CN201620791564U CN205858331U CN 205858331 U CN205858331 U CN 205858331U CN 201620791564 U CN201620791564 U CN 201620791564U CN 205858331 U CN205858331 U CN 2058583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drill bit
drilling
short circuit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9156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永清
石绍球
杨博生
王曦远
胡进
陆立中
屈国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Qiany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ruituo Energy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ruituo Energy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Aoruituo Energy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62079156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583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583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5833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其包括马达系统、测量传输系统、无线接收系统和无磁短接,所述的测量传输系统设置在马达系统内部,所述测量传输系统的发射装置和无线接收系统的接收装置设置在无磁内腔内。在钻头钻进过程中能更准确的实时测量钻头所在地层的方位伽马和井斜参数并向无线接收系统实时无线传输。与常规随钻测量作业相比,所述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测量位置更靠近钻头,无滞后描述井眼轨迹和测量地层伽马,极大提高了钻遇率。与常规近钻头随钻测量作业相比,所述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井眼轨迹控制能力(造斜、纠斜)更强,地质参数描述更准确。从而极大地提高储层钻遇率和无滞后描述井眼轨迹,降低钻井成本和提高采出率。

Description

一种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钻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石油钻采领域,定向井技术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稳定油田产量的重要技术,特别是针对复杂油气藏,其钻遇率与井眼轨迹控制一直是制约钻采成本降低的主要因素,而精确的随钻测量钻头所在位置地层信息数据对提高钻遇率与井眼轨迹控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实现良好的储层钻遇效果,地质跟踪导向技术便成为定向井开发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定向井地质导向跟踪技术是以井下实际地质特征来确定和控制井眼轨迹,精确地控制井下钻具命中目的层位。而定向井钻遇最佳目的层位,即有效储层,关键技术在井眼轨迹控制,保证钻头在有效储层中穿行,尽量避免钻遇夹层。
常规随钻测量方式的随钻测量仪器设置在马达的上部,其测量位置距离马达系统的下端面大都在10米以上,在钻进过程中常常因为远离钻头而不能实时准确测量钻头所在位置地层数据信息导致钻头穿出油气藏,特别是薄油气藏。
而使用常规近钻头随钻测量方式可以克服不能实时准确测量钻头所在位置地层数据信息的缺点,其是把近钻头随钻测量短节设置在马达系统的下部并与钻头直接相连,使其测量位置靠近钻头,但是因为在钻头与马达系统之间增加了随钻测量短节,加长了钻头与马达弯点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了钻头的可控性,增加了钻具在井底的摩擦和扭矩以及钻头工作时的振动。由于常规近钻头随钻测量方式增加了近钻头随钻测量短节使井下钻具组合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其力学特性发生变化,从而使钻具的造斜能力降低,导致井下钻具对井眼轨迹的控制能力不足,常常因为井眼轨迹控制的滞后造成纠偏过长。而钻头在井底工作时的振动所产生的冲击加剧了钻头等井下工具的损坏。另一方面,常规近钻头随钻测量的数据信息通过无线发射到接收装置时,无线发射信号必须穿过螺杆钻具系统的阻碍,传输距离远且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钻探领域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测量靠近钻头的地层数据信息,从而能更准确地实时获得钻头所在地层的数据信息和井眼轨迹参数的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以提高钻头钻遇率并保持较高的钻具导向控制能力,增强井眼轨迹可控性,提高采出率,降低钻井成本。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包括马达系统、测量传输系统、无线接收系统、无磁短接,所述马达系统由外部壳体和内部转动部分组成,所述无磁短接设置在所述马达系统上方,且无磁短接与马达系统之间直接连接或连接钻具或短接,所述马达系统的内部转动部分的内部设置有孔,所述测量传输系统包括采集、测量数据的测量装置,将测量装置的数据发射给无线接收系统的发射装置,将测量装置的数据传输给发射装置的传输装置,以及为测量装置和发射装置提供电能的电源装置,测量传输系统的测量装置和传输装置设置在所述马达系统的内部转动部分的孔内,其中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马达系统的下部靠近钻头位置;测量传输系统的发射装置设置在马达系统的内部转动部分的上部并伸入无磁内腔中,测量传输系统相对所述马达系统转动部分固定,能随转动部分一起相对马达系统的外部壳体转动;无线接收系统的无线接收装置设置在无磁短接内且相对无磁短接固定,马达系统工作时,测量传输系统相对无线接收系统转动,无线接收装置与发射装置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信号。
作为选择,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马达系统的下1/3位置以内,且距马达系统的下端面的距离在2米以内。作为选择,所述测量装置设置在距马达系统的下端面1.5米的距离以内。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测量装置设置在距马达系统的下端面1米的距离以内。
作为选择,所述马达系统为螺杆钻具系统。螺杆钻具系统能够提供较大的扭矩和转速,具有优良的导向钻进能力,是导向钻井中极好的马达工具。且螺杆钻具系统结构紧凑,适用于定向井和从式井,与随钻测量系统配合能够准确进行造斜,定向和纠偏,可提高工程质量并降低钻井成本。
作为进一步选择,螺杆钻具系统的转动部分至少包括传动轴,挠轴和螺杆马达转子,所述测量装置设置于所述螺杆钻具系统的传动轴内部,相对传动轴固定,能随传动轴一起转动。螺杆钻具系统的传动轴直接与钻头相连,测量装置距离钻头很近,能更准确的实时测量钻头所在位置地层的数据信息。测量装置设置在传动轴内部,没有增加钻头到马达弯点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强了对钻头的导向可控性,也减少了因钻头与马达之间增加短节(工具)而增加钻具在井底的摩擦和扭矩,并可降低钻头工作时的振动。从而使钻具保持高的造斜与纠斜能力,保证井眼轨迹质量,降低钻井成本,提高采出率,减小钻压传递阻力提高钻井效率,并且降低钻头在井底振动冲击力,从而减少钻头等井下工具因振动冲击引起的损坏。
作为进一步选择,所述发射装置设置于所述螺杆马达转子的上部,相对螺杆马达转子固定,能随螺杆马达转子一起转动。发射装置设置于所述螺杆马达转子的上部使发射装置接近无线接收系统的接收装置,发射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信号传输无障碍阻隔,且整个测量传输系统一起随着钻头转动,可以有效保护测量传输系统。
作为选择,所述测量传输系统的电源装置设置在所述马达系统的内部转动部分的孔内,并位于测量装置与发射装置之间,相对更靠近发射装置。电源装置为测量传输系统提供可靠的能源供应,保证测量传输系统持续不断的稳定工作。
作为选择,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方位伽马传感器和井斜传感器,所述方位伽马传感器采集方位伽马数据,所述井斜传感器测量井斜数据。在定向钻井过程中,钻头所在地层的方位伽马数据和井斜数据是钻进中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数据。其直接决定了井眼轨迹的质量和钻头钻遇率,影响采出率与钻井成本。
作为选择,所述马达系统与无磁短接之间设有防掉总成,所述防掉总成包括防掉短接和防掉帽,所述防掉帽中心具有轴向贯通的通孔,设置在马达系统的内部转动部分的上部并固定,所述测量传输系统的发射装置从防掉帽中间的通孔穿过并伸入无磁的防掉短接内腔中,所述防掉短接下部与所述马达系统的外部壳体连接,上部与无磁短接相连,且下端内壁上设有限位台肩;所述防掉帽的上端外壁设有凸缘,所述凸缘用于在下部壳体断裂时抵接于所述限位台肩处。防掉总成可以防止钻具系统壳体断裂时掉落到井底而增加打捞成本,可降低钻进风险,提高本专利的安全可靠性。
作为选择,无磁短接为无磁钻铤,且当无磁短接与马达系统之间直接连接时,测量传输系统的发射装置伸入无磁钻铤内腔中。本专利的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通过无线传输信号,有磁短接会干扰和影响无线信号稳定可靠地传输。且无磁钻铤可以作为钻柱的一部分,具有扶正效果,也不影响无线信号的传输。
前述本实用新型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且本实用新型,(各非冲突选择)选择之间以及和其他选择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通过在马达系统内靠近钻头的部分设置测量装置,使钻头在钻进过程中能够更准确的测量钻头所在位置地层的实时数据信息和井眼轨迹参数,并实时向上稳定可靠地无线传输所测量的数据信息到无线接收系统的接收装置。随钻测量系统设置在马达系统内部,可保持钻具高的造斜与纠斜能力。
本实用新型相对常规随钻测量方式,测量位置距离马达系统的下端面在2米以内(甚至更短,在1.5米、1米以内)且靠近钻头,在钻进过程中能实时准确测量钻头所在位置地层数据信息,从而能有效避免钻头穿出油气藏,特别是薄油气藏,极大地提高油层钻遇率和无滞后描述井眼轨迹。
本实用新型相对常规近钻头随钻测量方式,测量装置设置在钻头与造斜弯点之间,不影响钻头与弯点之间的距离关系(钻头与马达之间无需增加任何短接或工具,钻头与马达及弯点的距离不增加),从而增强了对钻头的可控性,减少因钻头与马达之间增加短节(工具)而增加钻具在井底的摩擦和扭矩,并可降低钻头工作时的振动。从而使钻具保持高的造斜与纠斜能力,保证井眼轨迹质量,降低钻井成本和提高采出率;减小钻压传递阻力提高钻井效率,并且降低钻头在井底振动冲击力,从而减少钻头等井下工具因振动冲击引起的损坏。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相对常规近钻头随钻测量的数据信息通过无线发射到接收系统的接收装置时,无线信号不需穿过螺杆钻具系统,而直接通过测量传输系统的传输装置(有线传输)传输到无线接收系统的接收装置附近的发射装置,然后再无线传输给接收装置,使数据无线传输距离大大缩短且传输通道无障碍,增强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结构紧凑,将测量传输系统设置在马达系统内部,在没有改变钻具组合结构的情况下解决了准确地实时获得钻头所在地层的数据信息和井眼轨迹参数的问题,提高钻头钻遇率并保持较高的钻具导向控制能力,增强井眼轨迹可控性,提高采出率,降低钻井成本。而且使测量传输系统的发射装置与接收系统的接收装置之间实现近距离无障碍无线通讯传输,实现测量数据的近测近传,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测量装置离钻头近,且测量装置离钻头越近,钻头在钻进过程中越能够更准确地测量钻头所在位置地层的实时数据信息和井眼轨迹参数,钻头钻遇率和采出率越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的传动轴总成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的万向轴总成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的螺杆马达总成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的防掉总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考图1所示,一种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10,包括马达系统20、测量传输系统6、无线接收系统5、无磁短接7。所述马达系统20由外部壳体和内部转动部分组成,所述无磁短接7设置在所述马达系统20上方,且无磁短接7与马达系统20之间直接连接或连接钻具或短接,所述马达系统20的内部转动部分的内部设置有孔,所述测量传输系统6包括采集、测量数据的测量装置61,将测量装置61的数据发射给无线接收系统5的发射装置64,将测量装置61的数据传输给发射装置64的传输装置62,以及为测量装置61和发射装置64提供电能的电源装置63,测量传输系统6的测量装置61和传输装置62设置在所述马达系统20的内部转动部分的孔内,其中测量装置61设置在所述马达系统20的下1/3位置以内,且距马达系统20的下端面的距离在2米以内;测量传输系统6的发射装置64设置在马达系统20的内部转动部分的上部并伸入无磁内腔中,测量传输系统6相对所述马达系统20转动部分固定,可随转动部分一起相对马达系统20的外部壳体转动;无线接收系统5的无线接收装置51设置在无磁短接7内且相对无磁短接7固定,马达系统20工作时,测量传输系统6相对无线接收系统5转动,无线接收系统5的无线接收装置51与测量传输系统6的发射装置61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信号。
作为选择,所述测量装置61设置在距马达系统20的下端面1.5米的距离以内。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测量装置61设置在距马达系统20的下端面1米的距离以内。
作为选择,所述马达系统20为螺杆钻具系统。作为选择,螺杆钻具系统的转动部分至少包括传动轴11,万向轴22和螺杆马达转子32,所述测量装置61设置于所述螺杆钻具系统的传动轴内部11,相对传动轴11固定,可随传动轴11一起转动。
作为选择,所述发射装置64设置于所述螺杆马达转子32的上部,相对螺杆马达转子32固定,可随螺杆马达转子32一起转动。
作为选择,所述测量传输系统6的电源装置63设置在所述马达系统20的内部转动部分的孔内,并位于测量装置61与发射装置64之间,相对更靠近发射装置64,为测量装置61及发射装置64提供电能。
作为选择,所述测量装置61包括方位伽马传感器和井斜传感器,所述方位伽马传感器采集方位伽马数据,所述井斜传感器测量井斜数据。
作为选择,无磁短接7为无磁钻铤。当无磁短接7与马达系统20之间直接连接时,测量传输系统6的发射装置64伸入无磁钻铤内腔中。
实施例2:
一种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10,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包括马达系统20、测量传输系统6、无线接收系统5和无磁短接7。其中所述无磁短接7为无磁钻铤,所述马达系统20为螺杆钻具系统,如图1所示,由传动轴总成1、万向轴总成2、马达总成3和防掉总成4组成。其分别都带有外壳和内部可旋转部分,且各自的外壳通过螺纹依次连接组成马达系统20的外部壳体,各自的内部可旋转部分通过螺纹依次连接组成马达系统20的内部转动部分,可将内部转动部分的内部设计为通孔,不仅为钻头传递破岩的动力同时还作为测量传输系统6的载体。无磁钻铤通过螺纹连接在马达系统20的外部壳体上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2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是本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10中螺杆钻具系统(马达系统20)的传动轴总成1,包括传动轴11、轴承组12、传动轴壳体13和支撑环14,其中传动轴11上端通过螺纹与万向轴总成2连接,下端通过螺纹与钻头连接,轴颈各部装入轴承组12(径向轴承和推力轴承组),主要作用为钻头传递钻压、转速和扭矩,内部通孔设置测量装置61(井斜、方位伽马测量短接)。传动轴壳体13通过上端螺纹与万向轴壳体24连接,为马达系统20外部壳体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为向下传递钻压并保护内部设备。轴承组12设置在传动轴11与传动轴壳体13之间,其主要作用为传递传动轴总成1所受的径向与轴向载荷,并保证传动轴11扭矩的传递。支撑环14设置在传动轴11的内孔中,靠近传动轴11下端面,其作用是稳定测量装置61(井斜、方位伽马测量短接),防止测量装置61(井斜、方位伽马测量短接)晃动或与传动轴11发生碰撞。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3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是本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10中螺杆钻具系统(马达系统20)的万向轴总成2,包括导流接头21、挠轴22、转子接头23和万向轴壳体24,其中导流接头21位于万向轴壳体24内,导流接头21的下端与传动轴11螺纹连接,其主要作用是向传动轴11传递扭矩和转速。导流接头21的侧壁上具有贯通至其内孔的泥浆通道,用以将泥浆导入传动轴11的内孔中。挠轴22的上端与下端分别插接于所述转子接头23的下端和导流接头21的上端并铆接。其中导流接头21、挠轴22和转子接头23均有互相贯通的通孔,其用来作为测量传输系统6的通道。万向轴壳体24通过螺纹下端与传动轴壳体13连接,上端与螺杆马达定子31螺纹连接,作为马达系统20外部壳体的一部分。万向轴总成2的主要作用是将螺杆马达转子32的偏心运动转化为同轴转动,向下传递扭矩和转速。并为测量传输系统6的传输装置62提供通道和保护。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4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是本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10中螺杆钻具系统(马达系统20)的马达总成3,包括螺杆马达定子31和螺杆马达转子32,螺杆马达定子31的下端与万向轴壳体24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上端通过螺纹与防掉总成4的防掉短节41相连,使螺杆马达定子31成为马达系统外部壳体的一部分。螺杆马达定子31的内壁为具有一定空间几何参数的橡胶衬套,使螺杆马达定子31与位于其内的螺杆马达转子32组成马达总成3。螺杆马达转子32具有一定空间几何参数的螺旋曲面,与螺杆马达定子31内壁的橡胶衬套形成共轭副,在钻井液的驱动下,螺杆马达转子32在螺杆马达定子31内作行星运动,以输出转速和扭矩。螺杆马达转子32通过螺纹下端与万向轴总成2的转子接头23连接,使螺杆马达转子32可以通过转子接头23向挠轴22传递输出转速和扭矩。螺杆马达转子32的上端外径与防掉总成4的防掉帽42螺纹连接,上端内径与测量传输系统6的发射装置64连接。螺杆马达转子32为中空结构,内部用来放置测量传输系统6的传输装置62与电源装置63。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5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是本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10中螺杆钻具系统(马达系统20)的防掉总成4,包括防掉短接41和防掉帽42。其中防掉短节41的下端通过螺纹与螺杆马达定子31连接,上端通过螺纹与无磁钻铤7相连,从而组成马达系统20的外部壳体部分。所述防掉短节41内腔中有测量传输系统6的发射装置64,所以其材料和功能与无磁钻铤7相同。所述防掉帽42中心具有轴向贯穿的通孔,下端通过螺纹与螺杆马达转子32连接,从而组成马达系统20的内部转动部分。防掉帽42的上端外壁设有凸缘,防掉短接41的下端内壁设有限位台肩,防掉帽42的凸缘外径大于防掉短接41限位台肩的内径,当下部壳体断裂时,凸缘卡接于限位台肩处以轴向限位,能够提出下部钻具。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6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如图1所示本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10中的测量传输系统6由测量装置61、传输装置62、电源装置63和发射装置64组成。其中测量装置61为井斜/方位伽马测量短节,设置在所述螺杆钻具系统(马达系统20)传动轴11内,且距螺杆钻具系统下端面的距离在1米以内。测量装置61(井斜/方位伽马测量短接)包括方位伽马传感器、方位伽马电路模块、井斜传感器、井斜电路模块、探管,其中探管设置在传动轴11内的支撑环14上并与其相对固定。探管下部为实孔,上端与传输装置62通过螺纹连接,以保护内部传感器及电路模块并作为测量装置61(井斜/方位伽马测量短接)的电源接口。方位伽马传感器、方位伽马电路模块、井斜传感器和井斜电路模块依次设置在探管内,方位伽马传感器是测量地层自然伽马的传感器,其采集的数据传至方位伽马电路模块进行处理;方位伽马电路模块由各种电子元件和电路板组成,主要处理方位伽马传感器采集的地层方位伽马数据;井斜传感器及井斜电路模块用于测量并计算井斜数据,其中井斜传感器测量的井斜数据,包括井斜角和井斜方位角。
测量传输系统6的发射装置64设置在螺杆钻具系统的螺杆马达转子32的上部,并从防掉帽42中间的通孔穿过伸入防掉总成4的防掉短接41的内腔中,其下端通过螺纹与电源装置63连接,用于将近钻头测量的井斜数据、方位伽马数据向上部无线传输至无线接收系统5的接收装置51;
测量传输系统6的传输装置62下端与探管通过螺纹连接,上端与电源装置63通过螺纹连接,并为测量数据信息的传输和测量传输系统6电能的传输提供通道;测量传输系统6位于传动轴总成1、万向轴总成2和马达总成3的内部转动部分的通孔中,相对所述马达系统20转动部分固定,可随转动部分一起相对马达系统20的外部壳体转动;
测量传输系统6的电源装置63下端与传输装置62螺纹连接,上端与发射装置64通过螺纹连接,相对更靠近发射装置64,为测量装置61及发射装置64提供电能;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7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如图1所示本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10中的无磁短接7(无磁钻铤)设置在防掉总成4与上部连接钻柱之间,下部与防掉总成4的防掉短接41螺纹连接,上部与钻柱螺纹连接。所述测量传输系统6的发射装置64与无线接收系统5的接收装置51都设置在无磁钻铤7内,但防掉总成4的防掉短接41可以不用无磁材料。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7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10中的无磁短接7(无磁钻铤)设置在马达系统20与上部连接钻柱之间(没有防掉总成4),下部与马达总成3的螺杆马达定子31螺纹连接,上部与钻柱螺纹连接。所述测量传输系统6的发射装置64与无线接收系统5的接收装置51都设置在无磁钻铤7内。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9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如图1所示本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10中的无线接收系统5的无线接收装置51设置在与防掉总成4上部相连接的无磁钻铤7内且相对无磁钻铤7固定,马达系统20工作时,测量传输系统6相对无线接收装置51转动,无线接收系统5的无线接收装置51与测量传输系统6的发射装置61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信号。无线接收装置51会将接收的测量数据信息传输到地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包括马达系统、测量传输系统、无线接收系统、无磁短接,所述马达系统由外部壳体和内部转动部分组成,所述无磁短接设置在所述马达系统上方,且无磁短接与马达系统之间直接连接或连接钻具或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系统的内部转动部分的内部设置有孔,所述测量传输系统包括采集、测量数据的测量装置,将测量装置的数据发射给无线接收系统的发射装置,将测量装置的数据传输给发射装置的传输装置,以及为测量装置和发射装置提供电能的电源装置,测量传输系统的测量装置和传输装置设置在所述马达系统的内部转动部分的孔内,其中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马达系统的下部靠近钻头位置;测量传输系统的发射装置设置在马达系统的内部转动部分的上部并伸入无磁内腔中,测量传输系统相对所述马达系统转动部分固定,能随转动部分一起相对马达系统的外部壳体转动;无线接收系统的无线接收装置设置在无磁短接内且相对无磁短接固定,马达系统工作时,测量传输系统相对无线接收系统转动,无线接收装置与发射装置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马达系统的下1/3位置以内,且距马达系统的下端面的距离在2米以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设置在距马达系统的下端面1.5米的距离以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设置在距马达系统的下端面1米的距离以内。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系统为螺杆钻具系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螺杆钻具系统的转动部分至少包括传动轴,挠轴和螺杆马达转子,所述测量装置设置于所述螺杆钻具系统的传动轴内部,相对传动轴固定,能随传动轴一起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装置设置于所述螺杆马达转子的上部,相对螺杆马达转子固定,能随螺杆马达转子一起转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方位伽马传感器和井斜传感器,所述方位伽马传感器采集方位伽马数据,所述井斜传感器测量井斜数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系统与无磁短接之间设有防掉总成,所述防掉总成包括防掉短接和防掉帽,所述防掉帽中心具有轴向贯通的通孔,设置在马达系统的内部转动部分的上部并固定,所述测量传输系统的发射装置从防掉帽中间的通孔穿过并伸入无磁的防掉短接内腔中,所述防掉短接下部与所述马达系统的外部壳体连接,上部与无磁短接相连,且下端内壁上设有限位台肩;所述防掉帽的上端外壁设有凸缘,所述凸缘用于在下部壳体断裂时抵接于所述限位台肩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无磁短接为无磁钻铤,且当无磁短接与马达系统之间直接连接时,测量传输系统的发射装置伸入无磁钻铤内腔中。
CN201620791564.6U 2016-07-26 2016-07-26 一种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583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91564.6U CN205858331U (zh) 2016-07-26 2016-07-26 一种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91564.6U CN205858331U (zh) 2016-07-26 2016-07-26 一种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58331U true CN205858331U (zh) 2017-01-04

Family

ID=57649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91564.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58331U (zh) 2016-07-26 2016-07-26 一种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58331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4391A (zh) * 2016-07-26 2016-10-12 奥瑞拓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
CN109403954A (zh) * 2018-12-18 2019-03-01 徐州天地岩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钻孔测斜纠偏装置
CN109488289A (zh) * 2018-12-05 2019-03-19 贝兹维仪器(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多参数随钻测量设备
CN110513104A (zh) * 2018-05-21 2019-11-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钻方位组合测量装置
CN113719237A (zh) * 2021-08-23 2021-11-30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碎软薄煤层瓦斯抽采定向长钻孔施工钻具组合及方法
CN115059449A (zh) * 2022-06-22 2022-09-16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井下自识别多参数近钻头随钻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5059449B (zh) * 2022-06-22 2024-06-04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井下自识别多参数近钻头随钻测量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4391A (zh) * 2016-07-26 2016-10-12 奥瑞拓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
CN106014391B (zh) * 2016-07-26 2023-03-28 奥瑞拓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
CN110513104A (zh) * 2018-05-21 2019-11-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钻方位组合测量装置
CN110513104B (zh) * 2018-05-21 2022-01-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钻方位组合测量装置
CN109488289A (zh) * 2018-12-05 2019-03-19 贝兹维仪器(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多参数随钻测量设备
CN109403954A (zh) * 2018-12-18 2019-03-01 徐州天地岩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钻孔测斜纠偏装置
CN109403954B (zh) * 2018-12-18 2024-01-19 徐州天地岩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钻孔测斜纠偏装置
CN113719237A (zh) * 2021-08-23 2021-11-30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碎软薄煤层瓦斯抽采定向长钻孔施工钻具组合及方法
CN113719237B (zh) * 2021-08-23 2023-10-27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碎软薄煤层瓦斯抽采定向长钻孔施工钻具组合及方法
CN115059449A (zh) * 2022-06-22 2022-09-16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井下自识别多参数近钻头随钻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5059449B (zh) * 2022-06-22 2024-06-04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井下自识别多参数近钻头随钻测量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4391A (zh) 一种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
CN205858331U (zh) 一种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
US10161246B1 (en) Rotatable sensors for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subterranean formation
EP0900917B1 (en) An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making at-bit measurements while drilling
US8011425B2 (en) Transmitting sensor response data and power through a mud motor
CN104499940B (zh) 一种全旋转指向式导向工具及导向方法
US5325714A (en) Steerable motor system with integrated formation evaluation logging capacity
US882700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while drilling
CN202081888U (zh) 一种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
US20130014992A1 (en) Data Transfer In A Two-Pipe Directional Drilling System
CN101253304A (zh) 用于测量和钻探控制的双向钻柱遥测技术
CN106988727A (zh) 一种钻井用定向传感器
CN103696760A (zh) 近钻头随钻测量声波短距离传输方法和传输装置
CN110344823A (zh) 一种基于旋转导向工具的随钻伽马电阻率成像测井仪器
CN107130958A (zh) 一种智能钻具钻井有线数据传输系统
CN213450241U (zh) 一种近钻头地质导向钻进系统
CN207847532U (zh) 一种螺杆钻具
US10760401B2 (en) Downhole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 rate of penetration of a downhole tool and related methods
US9938772B2 (en) System and process for drilling a planned wellbore trajectory with a downhole mud mo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7

Address after: Room 1166, building 10, Jingbin Ruicheng, Jingbin Industrial Park, Wuqing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after: Tianjin Qiany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65000, No. 118, fertile Road, long river hi tech Industrial Zone, Anci District, Hebei, Langfang

Patentee before: Orient Energy & Technologies Co.,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32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