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54136U - 车标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标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54136U
CN205854136U CN201620822771.3U CN201620822771U CN205854136U CN 205854136 U CN205854136 U CN 205854136U CN 201620822771 U CN201620822771 U CN 201620822771U CN 205854136 U CN205854136 U CN 205854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vehicle
mark
button
car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227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东辉
刘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227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54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54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541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标和车辆,该车标包括车标本体,车标本体上设置有输入部件,输入部件与车辆的自动泊车系统相连,触发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车标触发车辆的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操作简单方便,为用户进行自动泊车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车标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车辆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车标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内停车空间极其有限,会有很多非常狭窄的停车地点,可能仅比车身宽度宽一点。这种车位基本无法停车入位,或者往往需要多次操作才能停车入位。此外,在这种位置停车,还有可能造成车门无法开启等情况。
为了实现在上述停车地点的停车,一般采用自动泊车技术。在目前的自动泊车技术中,自动泊车系统通过采集车辆周围的泊车信息,并根据泊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规划出可行的泊车路径,基于泊车路径生成移动指令,并将移动指令发送给车辆的执行机构执行,使得车辆移动到停车地点,从而实现自动泊车。
在目前的自动泊车技术中,由于自动泊车系统通常都需要驾驶员在车内启动,操作起来比较繁琐并且不便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标和车辆,使得自动泊车的操作简单便捷。
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标,该车标包括车标本体;该车标本体上设置有输入部件,该输入部件与车辆的自动泊车系统相连,触发该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输入部件为按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车标本体包括车辆的标志图案部,该标志图案部的上表面包括可按压区域,该按键为该可按压区域中的部件。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按键位于该车标本体的外侧壁或内侧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输入部件为多个按键组成的组合按键,其中,该多个按键的一种输入组合用于作为该车标触发该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的启动密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输入部件为指纹识别部件。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指纹识别部件位于该车标本体的上表面。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指纹识别部件位于该车标本体的内侧壁或外侧壁。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输入部件和该自动泊车系统有线或无线连接。
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车标。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标和车辆,与现有技术中驾驶人员需要进入车内进行操作相比,通过车标触发车辆的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操作简单便捷,为用户进行自动泊车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车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车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车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车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首先在此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会引入的几个要素。
车标:用于表示车辆标志的部件。通常情况下,车辆都应该有至少一个车标,位于车前盖或车后盖上。车标的组成类型很多,例如,以首字母作为车标的标志图案,以汽车品牌的英文名字作为车标的标志图案,以象征物件作为车标的标志图案,以抽象图形作为车标的标志图案,等等。
自动泊车系统:不用人工干预,自动停车入位的系统。
控制器局域网总线(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种用于实时应用的串行通讯协议总线,可以使用双绞线来传输信号,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CAN协议用于汽车中各种不同元件之间的通信。
如背景技术所提到的,在目前的自动泊车技术中,驾驶员需要在车内启动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如果最终停车的位置是一个空间比较狭窄的地方,车门无法打开,将会导致驾驶员被困在车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标100。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标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车标100包括车标本体110,该车标本体上设置有输入部件111,输入部件111与车辆的自动泊车系统相连,触发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
应理解,图1中的车标结构是示意性的,在具体的应用中,车标的结构不限于图1所示的结构。
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车标触发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的用户,可以是驾驶员,也可以是其它人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车标触发车辆的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操作人员无需进入车辆内部进行操作,使得操作简单方便,为用户进行自动泊车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此外,由于通过位于车辆外部的车标进行操作,能够避免自动泊车后驾驶员因车门无法打开而被关在车内的情况发生。
此外,车标作为汽车品牌标志,是车辆所不可缺少的。在车标上集成触发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的功能,可以避免在车辆外部增加额外的部件,从而影响车辆的观赏性。
从理论上来说,车标可放置在车辆的任何位置。但是,车标作为汽车品牌标志,往往放在车前或车后较为显眼的位置。下面结合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标位置进行说明。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外部结构示意图。
可选地,车标可以位于车前盖上,如图2中的220所示的位置。此时,车标往往立在车前盖上。
或者,可选地,车标可以位于车后盖上,如图2的210所示的位置。此时,车标往往贴在车后盖上。
当车标位于车前盖或车后盖时,用户可以较容易地触碰到这些位置的车标。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该输入部件为按键,该按键可以是物理按键或者触摸屏案件,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进行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车标上设置按键,并通过按压该按键触发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操作方便简洁,从而为用户提供了较好的自动泊车体验。
应理解,在车标上设置按键,总体上应遵循一个原则:不破坏车标作为汽车品牌标志的功能。也就是说,按键的设置不能导致车标的标志图案部发生明显的改变。
基于这个原则,车标可以有两种不同方式的设计方案。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该车标本体包括车辆的标志图案部,该标志图案部的上表面包括可按压区域,该按键为该可按压区域中的部件。其中,标志图案部是车标上用于表示汽车品牌的标志图案。
应理解,当车标贴着车辆放置时,车标的上表面是指与车标中贴着车辆的一面相反的一面;当车标立着放置时,车标的上表面是指车标中容易被用户在车外触摸到或观察到的一面。
应理解,车标作为汽车品牌的标志,其上的标志图案部是不能够随意增加或删除的。因此,可以考虑将车标上用于体现汽车品牌的标志图案部设计为可按压区域,该按键即为该可按压区域中的部件。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案中,可以将整个车标主体的标志图案部的部件都作按键。
以图1所示的车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其中,车标本体110包括一个柱状的立体圆环,该标志图案部即为该柱状的立体圆环。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柱状立体圆环的整个上表面为斜纹区域,表示该柱状立体圆环的整个上表面都为可按压区域,该柱状立体圆环的整个上表面构成输入部件111。也就是说,柱状立体圆环整体可以作为按键。通过这样的设计,当按压该车标的任何一个位置时,都可以触发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案中,可以将整个车标主体的标志图案部中部分部件作为按键。
还是以图1所示的柱状立体圆环的车标为例进行说明。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柱状立体圆环的上表面中的斜纹区域为可按压区域,该可按压区域即为输入部件111。也就是说,图4中柱状立体圆环的上表面的灰色区域为按键。
又例如,假设车标的标志图案部中包含若干个字母时,可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字母设计为可按压区域(按键)。例如,假设车标的标志图案中包含大写字母A,可以将该字母整体设计为可按压区域(按键)。当该字母A的区域被按下时,触发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又例如,考虑到字母A由3笔画组成,车标中字母A的每一个笔画也可单独被设计为可按压区域(按键),等等。当车标的标志图案部中包括线条、圆圈等,也可以参照这种方式设计为按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按键融入到车标的标志图案部中,能够保持车标的图案造型不发生变化,不会对车标的标志功能造成影响。
为了在车标中区分该按键,还可以将按键所在的可按压区域设置为与车标其它地方不同的颜色,或者将按键所在的可按压区域在车标中凸出(或凹入)显示。
当然,也有可能为了保持隐秘,不在车标中对按键位置加以区分。
或者,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该按键位于该车标本体的外侧壁或内侧壁。
应理解,当按键设置在该车标本体的外侧壁或内侧壁,比较不容易被发现,可以避免影响对车标的识别和理解。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车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按键111位于车标主体110的外侧壁。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车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按键111位于车标主体110的内侧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按键设置在车标本体的侧壁,使得按键不会对车标中标志图案部的图案构造形成较大的影响,不会妨碍用户对车标的识别和理解,从而不会对车标的汽车标志功能造成影响。
上面列举了在车标中设置按键作为输入部件的几种实现方式。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的实现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此外,应理解,车标作为位于车辆外部的部件,任何人都可以轻易的触碰到该部件,而不仅限于车辆的合法用户。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鉴权机制,对使用车标触发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的用户进行鉴权,确定是否通过车标对车辆的操作是否合法,从而避免无关人员对该车辆进行非法操作。
例如,当车辆处于启动状态时,可以认为车辆属于合法用户的可控范围内,此时,任何人通过车标触发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都是合法的。
又例如,如果车辆钥匙进入车辆周围预定区域,可以认为车辆属于合法用户的可控范围内,此时,任何人通过车标触发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也都是合法的。
上述方式都是通过车辆上的系统进行鉴权的方案,具体实现可参考现有技术的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还可通过预设的按键输入进行鉴权。
可选地,该输入部件111为多个按键组成的组合按键,其中,该多个按键的一种输入组合用于作为该车标触发该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的启动密码。
当车标100上包括多个按键的组合按键时,车标100可预先设置该多个按键的一种输入组合作为密码。如果用户输入准确的密码,才能够触发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车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按键111可包括多个按键。具体地,该多个按键可以是数字键,或者是字母键,或者是其它形式的按键,本实用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例如,假设车标上包括五个按键(为加以区分,不妨命名为A、B、C、D、E),规定DCBA的按键输入为合法的按键输入。如果用户的按键输入与预设的按键输入一致,则触发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等等。
特别地,当车标100上只有1个按键时,车标100还可预设输入的按键的次数作为密码。例如,对按键连续按5次,等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利用按键设置密码,提高了车标使用的安全性,避免了因车标在车外导致的安全隐患。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的车标的方案,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同时兼顾车标使用的安全性,避免了因车标在车外导致的安全隐患。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该输入部件为指纹识别部件。
指纹识别作为一种成熟的鉴权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车标上设置指纹识别部件作为输入部件,既方便用户操作,又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
具体地,用户可通过指纹识别部件预先设置能够触发车辆的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的指纹。
当用户需要自动泊车时,可以在该指纹识别部件上输入指纹。在用户输入的指纹与预先设置的指纹匹配的情况下,车标可以触发车辆的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如果用户输入的指纹与预先设置的指纹不匹配,则不触发此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引入指纹识别部件作为输入部件,可以识别与车辆关联的用户,只有通过指纹识别部件的指纹识别鉴权后,用户才可以通过车标100触发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既方便操作,又可以兼顾车辆的安全性,避免车标在车辆外导致的安全隐患。
可选地,该指纹识别部件位于该车标本体的上表面,如图1的输入部件111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指纹识别部件设置在车标本体的上表面,使得用户能够方便的输入指纹。
或者,可选地,该指纹识别部件位于该车标本体的外侧壁,如图5的输入部件111所示。
或者,可选地,该指纹识别部件位于该车标本体的内侧壁,如图6的输入部件111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该指纹识别部件设置在该车标本体的侧壁,能够使得指纹识别部件的设置不会破坏车标的图案造型,不会对车标的标志功能造成影响。
可选地,作为再一个实施例,该输入部件为声纹识别部件。声纹识别部件能够进行声纹鉴权识别。
用户可通过声纹识别部件预先设置能够触发车辆的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的声纹。
当用户需要自动泊车时,可以在该声纹识别部件上输入声纹。在用户输入的声纹与预先设置的声纹匹配的情况下,车标可以触发车辆的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如果用户输入的声纹与预先设置的声纹不匹配,则不触发此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引入声纹识别部件作为输入部件,可以识别与车辆关联的用户,只有通过声纹识别部件的声纹识别鉴权后,用户才可以通过车标100触发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既方便操作,又可以兼顾车辆的安全性,避免车标在车辆外导致的安全隐患。
同时,由于声音传播的距离较长,用户可以在较远的距离触发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
可选地,作为再一个实施例,该输入部件为瞳孔识别部件。瞳孔识别部件能够进行指声鉴权识别。
用户可通过瞳孔识别部件预先设置能够触发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的瞳孔信息。
当用户需要自动泊车时,可以在该瞳孔识别部件上采集瞳孔信息。在用户采集的瞳孔信息与预先设置的瞳孔信息匹配的情况下,车标可以触发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如果用户输入的瞳孔信息与预先设置的瞳孔信息不匹配,则不触发此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引入瞳孔识别部件作为输入部件,可以识别与车辆关联的用户,只有通过瞳孔识别部件的识别鉴权后,用户才可以通过车标100触发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既方便操作,又可以兼顾车辆的安全性,避免车标在车辆外导致的安全隐患。
此外,车标的输入部件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与自动泊车系统连接。
可选地,输入部件111和自动泊车系统无线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使得输入部件111和自动泊车系统无线连接,可以灵活调整车标100在车辆的车身上的位置,而不需要因为车标位置的调整对车辆上的线路进行调整。
可选地,输入部件111和自动泊车系统有线连接。
输入部件111可以通过接入车辆上的总线系统与自动泊车系统有线连接。具体地,例如,输入部件111可以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总线系统与自动泊车系统有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标100通过和自动泊车系统有线连接,可以避免其它无线信号对车标进行干扰。
另外,车标100通过和自动泊车系统有线连接,可以由车辆上的电源系统进行供电,而不需要提供额外的电源支持车标工作。
同时,由于位于车前盖位置的车标靠近发动机,温度较高,不适于布线。因此,此时可考虑采用车后盖上的车标和自动泊车系统有线连接,避免线路过热导致的安全隐患。
可选地,该车标上还可设置无线接收部件,以接收车辆钥匙发出的泊车指令。车标在接收到车辆钥匙发出的泊车指令后,可触发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车辆钥匙的信号在距离一定范围内都有效,驾驶员通过车辆钥匙向车标发送泊车指令,而不需要走到车标前对车标进行操作,从而能够为用户的自动泊车提供更好的体验。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8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车辆800可包括车标810。应理解,车标810可以是图1、图3-7中任一实施例所示的车标1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车辆设置能够触发车辆的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的车标,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该车标进行自动泊车,操作简单方便,为用户进行自动泊车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此外,由于通过位于车辆外部的车标进行操作,能够避免自动泊车后驾驶员因车门无法打开而被关在车内的情况发生。
此外,车标作为汽车品牌标志,是车辆所不可缺少的。在车标上集成触发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的功能,可以避免在车辆外部增加额外的部件,从而影响车辆的观赏性。
应理解,该车辆800可以是电动汽车,或者是其它类型的汽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标包括:
车标本体;
所述车标本体上设置有输入部件,所述输入部件与车辆的自动泊车系统相连,触发所述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部件为按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标本体包括车辆的标志图案部,所述标志图案部的上表面包括可按压区域,所述按键为所述可按压区域中的部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位于所述车标本体的外侧壁或内侧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部件为多个按键组成的组合按键,其中,所述多个按键的一种输入组合用于作为所述车标触发所述自动泊车系统进行自动泊车的启动密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部件为指纹识别部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部件位于所述车标本体的上表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部件位于所述车标本体的外侧壁或内侧壁。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部件和所述自动泊车系统有线或无线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标。
CN201620822771.3U 2016-07-29 2016-07-29 车标和车辆 Active CN205854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2771.3U CN205854136U (zh) 2016-07-29 2016-07-29 车标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2771.3U CN205854136U (zh) 2016-07-29 2016-07-29 车标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54136U true CN205854136U (zh) 2017-01-04

Family

ID=57654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22771.3U Active CN205854136U (zh) 2016-07-29 2016-07-29 车标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541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5789B (zh) 通过随机码输入进行触摸表面的使用和磨损均衡的电子锁
CN108475447A (zh) 用于控制对物理空间的访问的系统和方法
CN105840015A (zh) 关闭件锁状态显示系统及相关方法
EP3108331B1 (de) Anwenderschnittstelle und verfahren zum berührungslosen bedienen eines in hardware ausgestalteten bedienelementes in einem 3d-gestenmodus
CN104851164B (zh) 一种具有生物特征识别功能的智能锁及其控制方法
DE102016120209A1 (de)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deaktivierung des passivzugangs auf abruf
DE102010061111A1 (de) Verfahren zum Betätigen eines Kraftfahrzeugs-Schließsystems unter Verwendung eines mobilen Kommunikationsgerätes
CN107679426A (zh) 一种屏幕内容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843729A (zh) 一种终端操控方法及终端
AU2014200833A1 (en) Gesture control for electronic safety devices
DE102011078018A1 (de) System zum Ausführen von Fernfunktionen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04035698A (zh) 终端设备及其状态切换方法
DE102008009427B4 (de) Verfahren zum Schutz eines Infotainmentsystems eines Fahrzeugs vor unberechtigtem Zugriff
WO202110840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enrolling users of a wireless biometric lockset
DE102017204976B4 (de) Bediensystem zur Steuerung zumindest einer bedienbaren Einrichtung, Fahrzeug mit einem Bedien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Bediensystems
CN205854136U (zh) 车标和车辆
CN205158495U (zh) 一种用于智能锁的控制系统
CN101532353A (zh) 具有触摸板的门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E112016000824T5 (de) Fahrzeugsteuersystem
CN205263917U (zh) 一种门禁系统
CN105045149A (zh) 线控器及线控器的控制方法
CN102750093A (zh) 一种屏幕解锁的方法、系统及触摸屏终端
CN105118119A (zh) 智能锁系统和其智能锁及其通过蓝牙实现智能开锁的方法
CN104091378A (zh) 一种触摸屏双向汽车遥控钥匙
CN202788318U (zh) 一种车门触摸控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8, floor 801, room 3, No. 10, Wangjing street,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vehicle and hom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02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City, Fu Tong East Street, No. 1 Building No. 5 hospital room 312707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HEHEJ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