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46854U -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46854U
CN205846854U CN201620697517.5U CN201620697517U CN205846854U CN 205846854 U CN205846854 U CN 205846854U CN 201620697517 U CN201620697517 U CN 201620697517U CN 205846854 U CN205846854 U CN 205846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power supply
microswitch
another
normally ope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975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建珍
杨海军
管柯
王军
王树利
顾小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HANKWANG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HANKWA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HANKWA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HANKWA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975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46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46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4685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包括接触器KM1、KM2、KM3、KM4、KM5,中间继电器R、备用电源合闸选择线圈SC1、SC2;主线圈CC,以及多个微动开关;控制器实时监控两路电源的工作状况,当发现一路电源出现故障时,需要由这一路供电电源转换到另一路作为供电电源;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实现了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的可靠切换,保证重要负载可靠运行,电气控制原理简单,清晰,开关连接结构合理,开关装置不发生误动作,准确及时完成供电系统切换。本实用新型只由一套电磁系统完成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电源切换,大大缩小了开关本体的体积,耗材少。通过几组接触器电气联锁控制开关动作,简洁可靠。

Description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尤其是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PC级大电流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三位置开关一般机构比较复杂,电磁系统的设计比较难,而且需要的驱动力大,带来的体积比较大,特别是开关机构的限制。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实现常用电源到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到常用电源的合分闸过程和控制;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需要准确,合理,动作可靠;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设计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能够准确及时完成供电系统切换,动作可靠,切换速度快,结构紧凑体积小。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包括接触器KM1、KM2、KM3、KM4、KM5,中间继电器R、备用电源合闸选择线圈SC1、SC2;主线圈CC,以及多个微动开关;
中间继电器R线圈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常用电源接线端子,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常用电源接线端子;中间继电器R的常开点R-1的一端接制器的一个常用电源接线端子,另一端接接触器KM2的常闭点KM2-1的一端,接触器KM2的常闭点KM2-1的另一端接接触器KM1线圈一端,接触器KM1线圈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常用电源接线端子;中间继电器R的常闭点R-2的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备用电源接线端子,另一端接接触器KM1的常闭点KM1-1一端,接触器KM1的常闭点KM1-1的另一端接接触器KM2线圈一端,接触器KM2线圈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备用电源接线端子;
接触器KM1的常开点KM1-2的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常用电源接线端子,另一端接接触器KM3的常开点KM3-1的一端、接触器KM2的常开点KM2-2的一端和接触器KM5的常开点KM5-1一端;接触器KM2的常开点KM2-2的另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备用电源接线端子;接触器KM3的常开点KM3-1的另一端接接触器KM5的常开点KM5-1的另一端和整流桥Si的一个输入端;整流桥Si的正负输出端接主线圈CC的两端,整流桥Si的另一个输入端接接触器KM3的常开点KM3-2一端和接触器KM5的常开点KM5-2的一端;接触器KM3的常开点KM3-2另一端接接触器KM5的常开点KM5-2的另一端、接触器KM1的常开点KM1-3的一端以及接触器KM2的常开点KM2-3一端;接触器KM1的常开点KM1-3的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常用电源接线端子;接触器KM2的常开点KM2-3的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备用电源接线端子;
接触器KM4的常开点KM4-1的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备用电源接线端子,另一端接备用电源合闸选择线圈SC1的一端和SC2的一端;备用电源合闸选择线圈SC1和SC2的另一端接接触器KM4的常开点KM4-2的一端,接触器KM4的常开点KM4-2的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备用电源接线端子;
微动开关AX1-1的常闭点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常用电源合闸端子,另一端接微动开关BX1-1的常闭点一端,微动开关BX1-1的常闭点另一端接微动开关SC1-1的常闭动触点;微动开关AX1-2的常闭点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备用电源合闸端子,另一端接微动开关BX1-2的常闭点一端,微动开关BX1-2的常闭点另一端接微动开关SC1-1的常开动触点,以及接触器KM4线圈一端;微动开关SC1-1的静触点接接触器KM3线圈一端,接触器KM3线圈另一端接微动开关SC2-1的静触点;微动开关SC2-1的常闭动触点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常用电源合闸端子;接触器KM4线圈的另一端接微动开关SC2-1的常开动触点和控制器的另一个备用电源合闸端子;
微动开关AX2-1的常开点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常用电源脱扣端子,另一端接接触器KM5线圈一端;微动开关BX2-1的常开点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备用电源脱扣端子,另一端接接触器KM5线圈一端;接触器KM5线圈另一端接微动开关AX2-2的常开点一端和微动开关BX2-2的常开点一端;微动开关AX2-2的常开点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常用电源脱扣端子,微动开关BX2-2的常开点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备用电源脱扣端子;
主回路开关K1一端接常用电源,另一端接负载;主回路开关K2一端接备用电源,另一端接负载。
进一步地,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还包括四个辅助开关AX3-1、AX3-2、BX3-1、BX3-2;
辅助开关AX3-1、BX3-1为单刀单掷开关,辅助开关AX3-2、BX3-2为单刀双掷开关,四个辅助开关AX3-1、AX3-2、BX3-1、BX3-2的各触点分别和控制器的各辅助开关接线端子连接;
辅助开关AX3-1、AX3-2与主回路开关K1联动,辅助开关BX3-1、BX3-2与主回路开关K2联动。
进一步地,微动开关AX1-1和AX1-2采用一个集成联动的微动开关;微动开关BX1-1和BX1-2采用一个集成联动的微动开关。
进一步地,微动开关AX2-1和AX2-2采用一个集成联动的微动开关;微动开关BX2-1和BX2-2采用一个集成联动的微动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只由一套电磁系统完成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电源切换,大大缩小了开关本体的体积,耗材少。通过几组接触器电气联锁控制开关动作,简洁可靠。
2)本实用新型通过这套电气控制电路,保证在控制器的实时监控下,开关装置不发生误动作,准确及时完成供电系统切换,即由常用电源转换的备用电源,或者由备用电源转换到常用电源的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包括控制器,和电磁系统;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介绍电磁系统涉及的电路,电磁系统的机械部分只略作介绍。
如图1所示,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包括接触器KM1、KM2、KM3、KM4、KM5,中间继电器R、备用电源合闸选择线圈SC1、SC2;主线圈CC,以及多个微动开关;
主线圈CC用作合闸线圈兼脱扣线圈;接触器KM1、KM2、KM3、KM4、KM5分别作为常用电源侧接触器、备用电源侧接触器、合闸接触器、备用电源选择接触器、脱扣接触器;
该控制电路连接控制器,控制器上的接线端子如图1中的端子1~27所示;
端子1、2为常用电源接线端子;
端子3、4为备用电源接线端子;
端子7、8为常用电源合闸端子;
端子9、10为备用电源合闸端子;
端子11、12为常用电源脱扣端子;
端子13、14为备用电源脱扣端子;
端子16-27为辅助开关接线端子;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有三个位置:常用电源位置、中间位置、备用电源位置;在常用电源位置时,图1中的主回路开关K1接通,主回路开关K2断开。负载接通常用电源;在中间位置时,主回路开关K1和K2都断开;在备用电源位置时,主回路开关K1断开,主回路开关K2接通,负载接通备用电源;
图1中的电路对应于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中间位置;
中间继电器R线圈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常用电源接线端子,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常用电源接线端子;中间继电器R的常开点R-1的一端接制器的一个常用电源接线端子,另一端接接触器KM2的常闭点KM2-1的一端,接触器KM2的常闭点KM2-1的另一端接接触器KM1线圈一端,接触器KM1线圈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常用电源接线端子;中间继电器R的常闭点R-2的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备用电源接线端子,另一端接接触器KM1的常闭点KM1-1一端,接触器KM1的常闭点KM1-1的另一端接接触器KM2线圈一端,接触器KM2线圈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备用电源接线端子;
接触器KM1的常开点KM1-2的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常用电源接线端子,另一端接接触器KM3的常开点KM3-1的一端、接触器KM2的常开点KM2-2的一端和接触器KM5的常开点KM5-1一端;接触器KM2的常开点KM2-2的另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备用电源接线端子;接触器KM3的常开点KM3-1的另一端接接触器KM5的常开点KM5-1的另一端和整流桥Si的一个输入端;整流桥Si的正负输出端接主线圈CC的两端,整流桥Si的另一个输入端接接触器KM3的常开点KM3-2一端和接触器KM5的常开点KM5-2的一端;接触器KM3的常开点KM3-2另一端接接触器KM5的常开点KM5-2的另一端、接触器KM1的常开点KM1-3的一端以及接触器KM2的常开点KM2-3一端;接触器KM1的常开点KM1-3的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常用电源接线端子;接触器KM2的常开点KM2-3的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备用电源接线端子;
接触器KM4的常开点KM4-1的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备用电源接线端子,另一端接备用电源合闸选择线圈SC1的一端和SC2的一端;备用电源合闸选择线圈SC1和SC2的另一端接接触器KM4的常开点KM4-2的一端,接触器KM4的常开点KM4-2的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备用电源接线端子;
微动开关AX1-1的常闭点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常用电源合闸端子,另一端接微动开关BX1-1的常闭点一端,微动开关BX1-1的常闭点另一端接微动开关SC1-1的常闭动触点;微动开关AX1-2的常闭点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备用电源合闸端子,另一端接微动开关BX1-2的常闭点一端,微动开关BX1-2的常闭点另一端接微动开关SC1-1的常开动触点,以及接触器KM4线圈一端;微动开关SC1-1的静触点接接触器KM3线圈一端,接触器KM3线圈另一端接微动开关SC2-1的静触点;微动开关SC2-1的常闭动触点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常用电源合闸端子;接触器KM4线圈的另一端接微动开关SC2-1的常开动触点和控制器的另一个备用电源合闸端子;
微动开关AX1-1和AX1-2可采用一个集成联动的微动开关;微动开关BX1-1和BX1-2可采用一个集成联动的微动开关;
微动开关AX2-1的常开点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常用电源脱扣端子,另一端接接触器KM5线圈一端;微动开关BX2-1的常开点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备用电源脱扣端子,另一端接接触器KM5线圈一端;接触器KM5线圈另一端接微动开关AX2-2的常开点一端和微动开关BX2-2的常开点一端;微动开关AX2-2的常开点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常用电源脱扣端子,微动开关BX2-2的常开点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备用电源脱扣端子;
微动开关AX2-1和AX2-2可采用一个集成联动的微动开关;微动开关BX2-1和BX2-2可采用一个集成联动的微动开关;
主回路开关K1一端接常用电源,另一端接负载;主回路开关K2一端接备用电源,另一端接负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介绍如下:图1中,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位于中间位置;
1)中间位置—>常用电源位置;
常用电源此时正常,控制器的端子1、2被施加交流市电,则中间继电器R线圈得电,常开点R-1闭合,常闭点R-2断开,接触器KM1线圈得电(而接触器KM2线圈失电),常闭点KM1-1断开(接触器KM2和接触器KM1机械联锁,处在断开位置),常开点KM1-2、KM1-3闭合;
此时,控制器在端子8和7给出电信号,施加电压,接触器KM3线圈得电,常开点KM3-1和KM3-2闭合,主线圈CC得电(KM1-2、KM3-1、Si、CC、KM3-2、KM1-3这一条支路导通),电磁系统的操作机构动作,使得主开关K1闭合,同时使得微动开关AX2-1和AX2-2闭合,微动开关AX1-1和BX1-1断开,接触器KM3线圈失电,常开点KM3-1和KM3-2由闭合变成断开,使得主线圈CC又失电,防止线圈CC长时间通电过热烧坏;
当常用电源出现故障时(包括过压、欠压、缺相等),控制器检测备用电源,如果备用电源也有故障,那么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不动作,如果备用电源正常,控制器发出指令让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处于中间位置;
2)常用电源位置-->中间位置;
控制器在端子12和11给出电信号,施加电压,由于上一过程中微动开关AX2-1和AX2-2闭合,因此接触器KM5线圈得电,接触器KM5的常开点KM5-1和KM5-2闭合,主线圈CC得电,(KM1-2、KM5-1、Si、CC、KM5-2、KM1-3这一条支路导通),开关电器脱扣,电磁系统的操作机构动作,使得主回路开关K1断开,微动开关AX2-1和AX2-2断开,微动开关AX1-1和BX1-1闭合;
微动开关AX2-1和AX2-2断开使得接触器KM5线圈失电,接触器KM5的常开点KM5-1和KM5-2从闭合变成常开,主线圈CC马上失电,避免线圈过热烧坏;
微动开关AX1-1和BX1-1虽然变为闭合,但是控制器此时并未在端子8、7间施加电压,因此接触器KM3线圈未得电,接触器KM3的常开点KM3-1和KM3-2保持断开状态;
撤去常用电源供电后,整个电路又回到图1所示;
3)中间位置-->备用电源位置;(当备用电源正常时)
控制器在端子10、9给出电信号,施加电压,接触器KM4线圈得电,接触器KM4的常开点KM4-1和KM4-2闭合,备用电源合闸选择线圈SC1、SC2同时得电,电磁系统的操作机构动作,使得微动开关SC1-1、SC1-2的静触点与常开动触点接触,(即图1中SC1-1、SC1-2的触头都向右移动)接触器KM3的线圈得电,接触器KM3的常开点KM3-1和KM3-2闭合,而此时,因为备用电源正常,接触器KM2线圈得电,接触器KM2的常开点KM2-2和KM2-3闭合;主线圈CC得电(KM2-2、KM3-1、Si、CC、KM3-2、KM2-3这一条支路导通),电磁系统的操作机构动作,使得主回路开关K2闭合,
同时使得微动开关BX2-1和BX2-2闭合,微动开关AX1-2和BX1-2断开,接触器KM4线圈失电,常开点KM4-1和KM4-2断开,备用电源合闸选择线圈SC1、SC2又失电,电磁系统的操作机构动作,微动开关SC1-1、SC1-2的静触点与常开动触点分离,接触器KM3线圈失电,接触器KM3的常开点KM3-1和KM3-2从闭合转为断开,主线圈CC又失电,避免线圈过热烧坏;
4)备用电源位置-->中间位置;
当常用电源正常后,控制器在端子14和13给出电信号,施加电压,由于上一过程微动开关BX2-1和BX2-2闭合,接触器KM5线圈得电,接触器KM5的常开点KM5-1和KM5-2闭合,主线圈CC得电(KM2-2、KM5-1、Si、CC、KM5-2、KM2-3这一条支路导通),开关电器脱扣,电磁系统的操作机构动作,使得主回路开关K2断开,微动开关BX2-1和BX2-2断开,微动开关AX1-2和BX1-2闭合;
微动开关BX2-1和BX2-2断开使得接触器KM5线圈失电,接触器KM5的常开点KM5-1和KM5-2从闭合转为断开,主线圈CC又失电,避免线圈过热烧坏;
然后按照上述“中间位置—>常用电源位置”的过程,将负载切换接入常用电源;
上述过程完成了由常用电源转换备用电源,由备用电源转换常用电源的电气控制过程。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四个辅助开关AX3-1、AX3-2、BX3-1、BX3-2;
辅助开关AX3-1、BX3-1为单刀单掷开关,辅助开关AX3-2、BX3-2为单刀双掷开关,四个辅助开关AX3-1、AX3-2、BX3-1、BX3-2的各触点分别和控制器的各辅助开关接线端子连接;
辅助开关AX3-1、AX3-2与主回路开关K1联动,辅助开关BX3-1、BX3-2与主回路开关K2联动。

Claims (4)

1.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器KM1、KM2、KM3、KM4、KM5,中间继电器R、备用电源合闸选择线圈SC1、SC2;主线圈CC,以及多个微动开关;
中间继电器R线圈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常用电源接线端子,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常用电源接线端子;中间继电器R的常开点R-1的一端接制器的一个常用电源接线端子,另一端接接触器KM2的常闭点KM2-1的一端,接触器KM2的常闭点KM2-1的另一端接接触器KM1线圈一端,接触器KM1线圈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常用电源接线端子;中间继电器R的常闭点R-2的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备用电源接线端子,另一端接接触器KM1的常闭点KM1-1一端,接触器KM1的常闭点KM1-1的另一端接接触器KM2线圈一端,接触器KM2线圈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备用电源接线端子;
接触器KM1的常开点KM1-2的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常用电源接线端子,另一端接接触器KM3的常开点KM3-1的一端、接触器KM2的常开点KM2-2的一端和接触器KM5的常开点KM5-1一端;接触器KM2的常开点KM2-2的另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备用电源接线端子;接触器KM3的常开点KM3-1的另一端接接触器KM5的常开点KM5-1的另一端和整流桥Si的一个输入端;整流桥Si的正负输出端接主线圈CC的两端,整流桥Si的另一个输入端接接触器KM3的常开点KM3-2一端和接触器KM5的常开点KM5-2的一端;接触器KM3的常开点KM3-2另一端接接触器KM5的常开点KM5-2的另一端、接触器KM1的常开点KM1-3的一端以及接触器KM2的常开点KM2-3一端;接触器KM1的常开点KM1-3的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常用电源接线端子;接触器KM2的常开点KM2-3的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备用电源接线端子;
接触器KM4的常开点KM4-1的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备用电源接线端子,另一端接备用电源合闸选择线圈SC1的一端和SC2的一端;备用电源合闸选择线圈SC1和SC2的另一端接接触器KM4的常开点KM4-2的一端,接触器KM4的常开点KM4-2的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备用电源接线端子;
微动开关AX1-1的常闭点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常用电源合闸端子,另一端接微动开关BX1-1的常闭点一端,微动开关BX1-1的常闭点另一端接微动开关SC1-1的常闭动触点;微动开关AX1-2的常闭点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备用电源合闸端子,另一端接微动开关BX1-2的常闭点一端,微动开关BX1-2的常闭点另一端接微动开关SC1-1的常开动触点,以及接触器KM4线圈一端;微动开关SC1-1的静触点接接触器KM3线圈一端,接触器KM3线圈另一端接微动开关SC2-1的静触点;微动开关SC2-1的常闭动触点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常用电源合闸端子;接触器KM4线圈的另一端接微动开关SC2-1的常开动触点和控制器的另一个备用电源合闸端子;
微动开关AX2-1的常开点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常用电源脱扣端子,另一端接接触器KM5线圈一端;微动开关BX2-1的常开点一端接控制器的一个备用电源脱扣端子,另一端接接触器KM5线圈一端;接触器KM5线圈另一端接微动开关AX2-2的常开点一端和微动开关BX2-2的常开点一端;微动开关AX2-2的常开点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常用电源脱扣端子,微动开关BX2-2的常开点另一端接控制器的另一个备用电源脱扣端子;
主回路开关K1一端接常用电源,另一端接负载;主回路开关K2一端接备用电源,另一端接负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个辅助开关AX3-1、AX3-2、BX3-1、BX3-2;
辅助开关AX3-1、BX3-1为单刀单掷开关,辅助开关AX3-2、BX3-2为单刀双掷开关,四个辅助开关AX3-1、AX3-2、BX3-1、BX3-2的各触点分别和控制器的各辅助开关接线端子连接;
辅助开关AX3-1、AX3-2与主回路开关K1联动,辅助开关BX3-1、BX3-2与主回路开关K2联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微动开关AX1-1和AX1-2采用一个集成联动的微动开关;微动开关BX1-1和BX1-2采用一个集成联动的微动开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微动开关AX2-1和AX2-2采用一个集成联动的微动开关;微动开关BX2-1和BX2-2采用一个集成联动的微动开关。
CN201620697517.5U 2016-07-01 2016-07-01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46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97517.5U CN205846854U (zh) 2016-07-01 2016-07-01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97517.5U CN205846854U (zh) 2016-07-01 2016-07-01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46854U true CN205846854U (zh) 2016-12-28

Family

ID=58150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97517.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46854U (zh) 2016-07-01 2016-07-01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468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0165A (zh) * 2016-07-01 2016-11-16 无锡韩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
CN110932385A (zh) * 2019-12-19 2020-03-27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一种旁路型自动转换开关及其测试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0165A (zh) * 2016-07-01 2016-11-16 无锡韩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
CN106130165B (zh) * 2016-07-01 2018-10-23 无锡韩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
CN110932385A (zh) * 2019-12-19 2020-03-27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一种旁路型自动转换开关及其测试方法
CN110932385B (zh) * 2019-12-19 2023-05-12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一种旁路型自动转换开关及其测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88042U (zh) 可实现双路电源自动切换电路
CN106130165B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
CN106059055A (zh) 自动转换开关装置控制电路
CN205846854U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
CN108061838B (zh) 一种保证用户正常用电的漏电测试方法
CN114089179B (zh) 一种自动化配网终端断路器的遥控测试装置
CN208971236U (zh) 一种变压器冷却控制柜主备电源自动切换回路
CN202918048U (zh)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N108388143A (zh) 一种带机械开关的智能面板开关及智能家居系统
CN205846853U (zh) 自动转换开关装置控制电路
CN207835061U (zh) 一种环网柜两路进线快速切换控制电路
CN202772657U (zh) 一种电源切换时防掉电的控制回路
CN110957736A (zh) 一种基于新型复合投切开关的无功补偿装置
CN108832643A (zh) 一种智能换相开关的换相系统
CN204991513U (zh) Pc级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N209627048U (zh) 一种旁路转换开关及其控制系统
CN202067694U (zh) 一种转换开关的控制电路
CN102841549B (zh) 开关识别方法、其装置及Z-wave控制终端
CN102157283A (zh) 一种转换开关的控制电路
CN215009751U (zh) 一种用于两工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
CN208353255U (zh) 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及系统
CN202649754U (zh) 一种新型电操控制装置
CN201219086Y (zh) 节材高分断真空接触器
CN110931311A (zh) 一种vsp5开关电动控制电路
CN219227574U (zh) Sts静态单相双电源切换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02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02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