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39973U - 一种覆土竹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覆土竹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39973U
CN205839973U CN201620349047.3U CN201620349047U CN205839973U CN 205839973 U CN205839973 U CN 205839973U CN 201620349047 U CN201620349047 U CN 201620349047U CN 205839973 U CN205839973 U CN 205839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mboo
pole part
bamboo pole
earthing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4904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凝
李玉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iority to CN20162034904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39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39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3997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覆土领域,特指一种覆土竹窿结构,包括竹竿组件、竹篾层、覆土层、棕榈层,所述竹竿组件构成一个穹顶结构,所述竹篾层覆盖在竹竿组件表面,所述覆土层覆盖在竹篾层之上,所述棕榈层覆盖在覆土层之上。上述方案具有构造简洁、易搭建的、可更换、具备隔热保温防水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覆土竹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覆土领域,特指一种覆土竹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绿色环保的建造方式已成为建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较于当前诸多高技术高成本的绿色建筑,竹子作为建筑材料具有绿色生态、结构力强、造价低廉等优势。
竹材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当竹材用作建筑主体结构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竹子是一种天然材料,不同的竹子长短粗细不同,同一根竹子的根部与梢部的尺寸也相差较多,不规整的材料会增加建造难度;其次,竹子易腐,耐久性较差,在建造使用时需考虑竹子的可更换性;再者,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复合型竹胶板材。这种板材虽然规格尺寸可控,但是在加工过程中往往加入了大量胶合物,并不环保,失去了竹材本身绿色生态的优势。这些都大大限制了竹材作为一种建筑材料的形式和用途。
因此,本发明人对此做进一步研究,研发出一种覆土竹窿结构,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覆土竹窿结构,构造简洁、易搭建的、可更换、具备隔热保温防水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覆土竹窿结构,包括竹竿组件、竹篾层、覆土层、棕榈层,所述竹竿组件构成一个穹顶结构,所述竹篾层覆盖在竹竿组件表面,所述覆土层覆盖在竹篾层之上,所述棕榈层覆盖在覆土层之上。
进一步,所述竹篾层由竹篾片编织而成。
进一步,所述覆土层由具有粘性的泥土构成。
进一步,所述棕榈层由棕榈片编织而成。
进一步,所述竹竿组件包括若干长短不一的杆状构件、若干半径不一的环形构件,所述杆状构件径向分布,所述环形构件纬向分布,环形构件从杆状构件中穿设而过。
进一步,所述杆状构件整体为圆柱体结构,杆状构件的端部为半圆柱体结构形成的连接口,两根杆状构件之间的连接口能互相枢接。
进一步,所述杆状构件包括第一竹竿件、第二竹竿件、第三竹竿件、第四竹竿件、第五竹竿件,所述第一竹竿件的一端部形成连接口;所述第二竹竿件长度为第一竹竿件的2倍,所述第二竹竿件一端形成连接口;所述第一竹竿件和第二竹竿件处于竹竿组件底部;所述第三竹竿件长度与第二竹竿件相同,第三竹竿件两端部设有连接口,两端连接口方向相对;所述第四竹竿件长度与第三竹竿件相同,所述第四竹竿件一端部削成尖角,另一端部设有连接口;所述第五竹竿件为弧形,长度与第一竹竿件相同,所述第五竹竿件一端部削成尖角,另一端部设有连接口。
进一步,所述环形构件由第六竹竿件构成,所述第六竹竿件为弧形,第六竹竿件两端部设有连接口,两端连接口方向相对。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竹材生态环保,造价低廉;
2、本发明组成竹竿件尺寸易控,构造统一,搭建简便,结构轻盈;
3、创新的构造方法,能用尺寸较小的竹竿件搭建形成较大的穹窿空间;
4、本发明的分段尺度、分段连接角度、分段段数均可做一定调整,能搭建能不同尺度、形态的竹窿结构;
5、各个竹竿件拆卸方便,易于替换;
6、竹篾片、泥土和棕榈片形成了结构的外表层,使覆土竹构具备形成一个隔热保温防水的室内空间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竹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二竹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三竹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四竹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五竹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六竹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环形构件的示意图;
图9是竹竿组件构造时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竹竿组件1,竹篾层2,覆土层3,棕榈层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覆土竹窿结构,包括由第一竹竿件、第二竹竿件、第三竹竿件、第四竹竿件、第五竹竿件、第六竹竿件、螺栓构成的竹竿组件1,以及由有粘性的泥土构成的覆土层3,由竹篾片编织而成竹篾层2,由棕榈片编织而成棕榈层4,竹竿件挑选并截取竹子的局部以保证同类竹竿件长度一致,截面直径相近。
第一竹竿件的一端部裁去一半,形成连接口,第一竹竿件用于竹竿组件1的多段穹顶结构底部支撑,数量不少于3。第二竹竿件长度为第一竹竿件的2倍,截面直径与第一竹竿件相近,第二竹竿件一端部设有连接口,第二竹竿件用于竹竿组件1的多段穹顶结构的底部支撑,数量不小于3。第三竹竿件长度与第二竹竿件相同,截面直径与第一竹竿件相近,第三竹竿件两端部设有连接口,两端连接口方向相对,第三竹竿件用于穹顶结构的中间各段的连接和支撑,每一段的第三竹竿件的数量不少于3。第四竹竿件长度与第三竹竿件相同,截面直径与第一竹竿件相近,第四竹竿件一端部削成尖角,另一端部设有连接口,第四竹竿件用于穹顶结构的顶部连接收口,数量不小于3。第五竹竿件为弧形,长度与第一竹竿件相同,截面直径与第一竹竿件相近,第五竹竿件一端部削成尖角,另一端部设有连接口,第五竹竿件用于穹顶结构的顶部连接收口,数量不小于3。弧形的第六竹竿件构成环形构件,第六竹竿件的截面直径决定竹窿结构的多段交接角度,长度较为自由,第六竹竿件两端部设有连接口,两端连接口方向相对,第六竹竿件用于穹顶结构各段连接处,数量由第六竹竿件的长度以及所需组成的圆环周长决定。
螺栓为市面常规螺栓,由螺杆和螺母组成,螺栓用于各种竹竿件之间的连接,并不起主要承重作用。
其种泥土为黏性较强的土质,竹篾片为市面常规采用竹篾编织的席片,棕榈片为稍以修剪的片状棕榈。
构造时,将所述第一竹竿件垂直固定,使其均分穹顶结构的底部周长,其数量不少于3,接着将第六竹竿件组合形成环形构件,和第一竹竿件、第二竹竿件、第三竹竿件通过螺栓相连,组成了穹顶结构的底部段。
然后将第六竹竿件组合形成半径不一的环形构件,和第三竹竿件通过螺栓相连,组成了穹顶结构的中间部分。
再将第六竹竿件组合形成的环形构件,和第三竹竿件、第四竹竿件、第五三竹竿件通过螺栓相连,组成了穹顶结构的顶部段,形成一个可自承重的穹顶结构。
为了使穹顶结构受力更均匀,单根竹竿件受力更小,依据前几步的搭建方式,再匀质地添置更多竹竿件,从而形成一个竹竿编织感的更为稳定的穹顶结构。
将竹篾片覆在竹竿编织的穹顶表面,用黏性较大的泥土均匀覆在竹篾片之上,为防止泥土遇水,在泥土表层粘以棕榈片,至此形成一个具备隔热保温防水效果的覆土竹构。
上述方案打破竹结构的传统样式,将一个较大体量的竹织穹顶结构分解为若干种较小规格的竹竿件,使得竹竿件的尺寸易控;竹竿构件样式简单,易于加工和搭建;各类竹竿件通过螺栓连接,螺栓起到连接作用而不是主要承重作用,本结构的稳定是依靠竹竿件叠加的重力;竹篾片、泥土和棕榈片形成了结构的外表层,因此覆土竹构具备形成一个隔热保温防水的室内空间的可能性。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8)

1.一种覆土竹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竹竿组件、竹篾层、覆土层、棕榈层,所述竹竿组件构成一个穹顶结构,所述竹篾层覆盖在竹竿组件表面,所述覆土层覆盖在竹篾层之上,所述棕榈层覆盖在覆土层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土竹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篾层由竹篾片编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土竹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层由具有粘性的泥土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土竹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棕榈层由棕榈片编织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土竹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竿组件包括若干长短不一的杆状构件、若干半径不一的环形构件,所述杆状构件径向分布,所述环形构件纬向分布,环形构件从杆状构件中穿设而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覆土竹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构件整体为圆柱体结构,杆状构件的端部为半圆柱体结构形成的连接口,两根杆状构件之间的连接口能互相枢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覆土竹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构件包括第一竹竿件、第二竹竿件、第三竹竿件、第四竹竿件、第五竹竿件,所述第一竹竿件的一端部形成连接口;所述第二竹竿件长度为第一竹竿件的2倍,所述第二竹竿件一端形成连接口;所述第一竹竿件和第二竹竿件处于竹竿组件底部;所述第三竹竿件长度与第二竹竿件相同,第三竹竿件两端部设有连接口,两端连接口方向相对;所述第四竹竿件长度与第三竹竿件相同,所述第四竹竿件一端部削成尖角,另一端部设有连接口;所述第五竹竿件为弧形,长度与第一竹竿件相同,所述第五竹竿件一端部削成尖角,另一端部设有连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覆土竹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构件由第六竹竿件构成,所述第六竹竿件为弧形,第六竹竿件两端部设有连接口,两端连接口方向相对。
CN201620349047.3U 2016-04-22 2016-04-22 一种覆土竹窿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39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49047.3U CN205839973U (zh) 2016-04-22 2016-04-22 一种覆土竹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49047.3U CN205839973U (zh) 2016-04-22 2016-04-22 一种覆土竹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39973U true CN205839973U (zh) 2016-12-28

Family

ID=57628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4904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39973U (zh) 2016-04-22 2016-04-22 一种覆土竹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399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6193A (zh) * 2016-04-22 2016-07-13 浙江财经大学 一种覆土竹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6193A (zh) * 2016-04-22 2016-07-13 浙江财经大学 一种覆土竹构
CN105756193B (zh) * 2016-04-22 2018-02-13 浙江财经大学 一种覆土竹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39973U (zh) 一种覆土竹窿结构
CN205712653U (zh) 一种可替型竹制穹顶结构
CN205712477U (zh) 一种竹制连接件
CN204163474U (zh) 木塑组装式围墙
CN105756193B (zh) 一种覆土竹构
CN108331199A (zh) 一种装配式原竹墙体和组合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71119A (zh) 一种覆土竹构的制作方法
CN105888066B (zh) 一种多段式竹窿结构
CN206644405U (zh) 一种共挤型生物质复合材料桑拿板
CN106088346A (zh) 一种竹制连接件
CN207201783U (zh) 一种拼装式远洋捕捞用拖网浮子
CN208444743U (zh) 一种开关底盒
CN208040839U (zh) 用于两板块的隐藏连接件
CN206158076U (zh) 一种新型环保木塑装饰板
CN207909898U (zh) 光伏组件串焊的焊接压针
CN206135332U (zh) 一种隐藏电线的伸缩架
CN204877993U (zh) 一种可拆分扇叶的小型风扇
CN205490642U (zh) 一种组合式路由器
CN208662049U (zh) 反应釜反应使用的喷嘴
CN210421764U (zh) 一种饰面板的装配式柔性挂装结构
CN204066704U (zh) 鼓的响线结构
CN204014108U (zh) 一种碳碳电极
CN203026196U (zh) 结构改进的汇流铜排
CN203348288U (zh) 一种紧固件
CN203901871U (zh) 一种新型防渗透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Termination date: 2017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