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39705U - 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39705U
CN205839705U CN201620780462.4U CN201620780462U CN205839705U CN 205839705 U CN205839705 U CN 205839705U CN 201620780462 U CN201620780462 U CN 201620780462U CN 205839705 U CN205839705 U CN 205839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eeder
sewage blocking
guide rail
blocking plate
block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804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宁
吕军
李文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78046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39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39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3970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al 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包括导轨和导向移动装配在导轨上的拦污组件,拦污组件包括拦污板,拦污组件还包括用于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使所述拦污板部分露出水面的漂浮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漂浮件的存在,拦污板就可以通过漂浮件所受的浮力作用部分露出水面,从而阻止漂浮物进入分水口,同时拦污组件可以根据水位的变化自适应地沿导轨上下移动,从而使拦污板始终处于部分露出水面的状态,达到自动拦污的目的。整个拦污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需要人工操作或者电力控制,省去了水位传感器、提升装置、电力设施以及房屋建筑等一系列设施,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适合在分水口处大规模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
背景技术
南水北调中线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渠道表层水里季节性地出现藻类、柳絮、植物秸秆碎片等垃圾漂浮物,这些漂浮物进入向地方供水的分水口内,影响供水质量,增加自来水厂净化水质的成本。由于分水口位于渠道混凝土边坡上,若采用人工打捞,不仅费工费时,同时打捞人员还有落水的危险,因此在渠道的分水口一般都设置有拦污装置。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拦污装置如附图1~图2所示,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导轨3,导轨3上导向移动装配有拦污组件,该拦污组件包括框架1,框架1上设置有用于阻止漂浮物进入分水口的拦污板2,框架1上还设有四个与导轨3滚动配合的滚轮4,从而使拦污组件可以沿导轨3上下移动。当分水口的形状呈矩形时,两条导轨3可以直接设置在分水口渠道的坡面上或者设置在分水口侧壁上;当分水口的形状呈梯形时,由于两条轨道只能是平行设置,因此需要通过固定在分水口两侧的支撑架5来进行轨道的固定,支撑架5呈三角形,同时为了适应梯形分水口的形状,框架1也做成了梯形,且框架1的底边长度大于两侧支撑架5的底边长度,用以防止漂浮物从框架1与分水口之间的间隙进入分水口。
正常使用时,拦污板2的一半板面位于水面以下,另一半板面位于水面以上,为了控制拦污板2的合适高度,可以通过手动调节或自动调节的方式。自动调节时,需要通过提升卷筒6、导轮8以及钢丝绳7等一套提升装置来使拦污组件沿导轨3上下移动,那么也就需要设置电气系统来控制提升卷筒6的动作,因此还需要在渠道上建立房屋用以布置电气系统并方便控制,同时还需要在渠道上设置用以安装提升装置的支架。另外,为了能够实现电气系统根据水位变化自动控制提升装置的动作以使拦污板2处于合适的高度,在拦污板2上还设置有与电气系统信号连接的水位传感器,当水位升高时,电气系统控制提升卷筒6转动进行收绳,钢丝绳7带动拦污组件沿导轨3上移,反之当水位降低时,电气系统控制提升卷筒6转动进行放绳,拦污组件靠自重沿导轨3下移。总之,无论水位如何变化,拦污板2始终处于拦污状态,即一半板面位于水面以下,另一半板面位于水面以上,从而阻止漂浮物进入分水口。
该拦污装置虽然能够实现根据水位的变化自动控制拦污板的高度,但是其结构过于复杂,需要房屋建筑、电力设施、提升装置以及水位传感器等配合使用,另外在进行梯形分水口拦污时,还需要设置支撑架来固定导轨,从而导致拦污装置的制造和运行维护成本比较高,不适合在分水口处大规模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包括导轨和导向移动装配在导轨上的拦污组件,拦污组件包括拦污板,拦污组件还包括用于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使所述拦污板部分露出水面的漂浮件。
拦污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拦污板外围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框架主体和设置于框架主体上的用于与导轨导向移动配合的导向件,所述拦污组件通过所述导向件导向移动装配在导轨上。
所述导向件为滚轮,导轨上设置有供所述滚轮滚动的滚轮槽。
所述漂浮件为浮筒。
所述导轨有两条且呈左右平行设置,两条导轨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分水口侧壁或者分水口渠道坡面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两条导轨之间的间距不小于分水口的最大开口宽度。
所述拦污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两条导轨之间的间距。
拦污板的左右两端超出两条导轨,拦污板超出导轨的超出端设置有向下的翻沿。
两条导轨的长度均满足上端超过分水口的设计水位、下端超过分水口的底面或与分水口底面齐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拦污组件还包括用于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使拦污板部分露出水面的漂浮件,由于漂浮件的存在,拦污板就可以通过漂浮件所受的浮力作用部分露出水面,从而阻止漂浮物进入分水口,同时由于导轨的存在,拦污组件可以根据水位的变化自适应地沿导轨上下移动,从而使拦污板始终处于部分露出水面的状态,达到自动拦污的目的。整个拦污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需要人工操作或者电力控制,省去了水位传感器、提升装置、电力设施以及房屋建筑等一系列设施,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适合在分水口处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拦污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拦污机构与导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框架主体;2.拦污板;3.导轨;4.滚轮;5.支撑架;6.提升卷筒;7.钢丝绳;8.导轮;9.混凝土渠道;10.分水口底面;11.设计水位;12.分水口渠道坡面;13.浮筒;14.翻沿;15.矩形分水口侧壁;16.梯形分水口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图5所示,包括平行设置在混凝土渠道9上矩形分水口左右两侧的导轨3,两条导轨3设置在分水口渠道坡面12上,导轨3的侧面与矩形分水口侧壁15平齐,即两条导轨3之间的间距等于矩形分水口的宽度,两条导轨3的长度均满足上端超过分水口的设计水位11、下端超过分水口底面10。导轨3上设置有用于与分水口渠道坡面12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可以是混凝土灌浇面,也可以是用于将导轨3铆接固定在分水口渠道坡面12上的铆接部。
两条导轨3上导向移动装配有拦污组件,拦污组件包括拦污板2以及设置在拦污板2外围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框架主体1和设置于框架主体1上的用于与导轨3导向移动配合的导向件,拦污组件通过所述导向件导向移动装配在导轨3上,在该实施例中,导向件为滚轮4,滚轮4有四个,导轨3上设置有供滚轮4滚动的滚轮槽。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导轨3为C型钢,且为不锈钢材质,两根C型钢的缺口相对设置,C型钢的内槽构成供滚轮4滚动的滚轮槽。
拦污板2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两条导轨3之间的间距,在该实施例中,拦污板2的左右两端超出两条导轨3,拦污板2超出导轨3的超出端设置有向下的翻沿14。所述翻沿14包裹在C型钢的外部,这样就保证了拦污板2与导轨3之间没有缝隙,防止漂浮物从拦污板2和导轨3之间的缝隙中进入分水口。
拦污组件还包括用于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使拦污板2部分露出水面的漂浮件,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漂浮件为塑料材质的浮筒13,浮筒13的数量为一个且横截面呈圆形。上述拦污组件中拦污板2、框架主体1及滚轮4的材质均为不锈钢,在该实施例中拦污板2部分露出水面的意思是,根据拦污板2及框架的重量,通过合理设置浮筒13的大小以及数量,使拦污组件处于平衡状态时,拦污板2的一半板面位于水面以下、另一半板面位于水面以上。
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的工作原理是:由于浮筒的存在,拦污板就可以通过浮筒所受的浮力部分露出水面,通过合理设计,拦污板在平衡状态时,可以保持一半板面位于水面以下、另一半板面位于水面以上,从而阻止漂浮物进入分水口。同时由于导轨的存在,拦污组件可以根据水位的变化自适应地沿导轨上下移动,从而达到自动拦污的目的。整个拦污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需要人工操作或者电力控制,真正实现自动拦污,且制造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低,适合在分水口处大规模推广应用。
将两条导轨3的长度设计成满足上端超过分水口的设计水位11、下端超过分水口底面10,这样设置是由于,在正常情况下,渠道中的水位是低于设计水位11并高于分水口底面10的,若将导轨3的长度设置成上端等于或低于设计水位11、下端高于分水口底面10,那么当水位上涨到设计水位11及以上时,拦污板2不能再向上移动,拦污板2的上端在水面以下;当水位下降到导轨3以下、分水口底面10以上时,拦污板2不能再向下移动,拦污板2的下端在水面以上,这两种情况下拦污板2均起不到阻拦漂浮物的作用。而当渠道中的水位低于分水口底面10时,此时分水口不进水,不需要拦污,因此导轨3的下端最少也要与分水口底面10齐平,才能保证拦污效果。
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该分水口是梯形分水口,两条导轨3仍然平行设置在混凝土渠道9的分水口渠道坡面12上,两条导轨3之间的间距与分水口的最大开口宽度一致,因此导轨3沿分水口渠道坡面12向上延伸后与梯形分水口侧壁16形成一定的夹角。该实施例中拦污板2的宽度仍然大于两条导轨3之间的间距,导轨3的长度仍然满足上端超过分水口的设计水位、下端超过分水口底面。在拦污板2沿导轨3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拦污板2的两端有一部分板面始终露出水面以上,对于梯形分水口而言,这样的设置就不需要通过支撑架来固定导轨,简化了拦污装置的结构,同样不需要额外操作,即可实现自动拦污,且成本相比现有技术大大降低。
在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的其他实施例中:拦污板部分露出水面也可以是四分之三的板面在水面以下、四分之一的板面在水面以上,只要有部分板面露出水面,可以阻挡漂浮物进入分水口即可;拦污板的左右两端可以不超出导轨,只要拦污板与导轨之间没有缝隙即可,此时也不再需要设置翻沿;两条导轨的下端也可以与分水口底面齐平;根据渠道中的实际水位情况,导轨的上端也可以不超出分水口的设计水位、下端也可高于分水口底面;当分水口为矩形分水口时,两条导轨也可以直接固定在分水口侧壁上,这时导轨可以倾斜设置成与分水口渠道坡面的斜度一致;在矩形分水口和梯形分水口中,两条导轨之间的间距也可大于分水口的最大开口宽度;浮筒的材质也可以是橡胶或者不锈钢;浮筒的数量可以根据框架和拦污板的重量进行调整;浮筒的横截面也可以是矩形或者其他形状;漂浮件可以不是浮筒,也可以是实心的塑料或橡胶制品或者橡胶圈等其他形状的漂浮件,只要其在水的浮力作用下能够使拦污板部分露出水面即可;导向件也可以是滑块,此时导轨上设置有供滑块滑动的滑槽;拦污组件可以不包括框架,拦污板直接导向移动装配在导轨上。

Claims (8)

1.一种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包括导轨和导向移动装配在导轨上的拦污组件,拦污组件包括拦污板,其特征在于:拦污组件还包括用于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使所述拦污板部分露出水面的漂浮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拦污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拦污板外围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框架主体和设置于框架主体上的用于与导轨导向移动配合的导向件,所述拦污组件通过所述导向件导向移动装配在导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为滚轮,导轨上设置有供所述滚轮滚动的滚轮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件为浮筒。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有两条且呈左右平行设置,两条导轨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分水口侧壁或者分水口渠道坡面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两条导轨之间的间距不小于分水口的最大开口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污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两条导轨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拦污板的左右两端超出两条导轨,拦污板超出导轨的超出端设置有向下的翻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条导轨的长度均满足上端超过分水口的设计水位、下端超过分水口的底面或与分水口底面齐平。
CN201620780462.4U 2016-07-22 2016-07-22 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39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80462.4U CN205839705U (zh) 2016-07-22 2016-07-22 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80462.4U CN205839705U (zh) 2016-07-22 2016-07-22 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39705U true CN205839705U (zh) 2016-12-28

Family

ID=57625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8046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39705U (zh) 2016-07-22 2016-07-22 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397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49014U (zh) 地下车库防洪板
KR101619176B1 (ko) 고정형 부력식 자동 취수장치
CN107336805A (zh) 一种浮萍式水上充电桩
CN104790354A (zh) 上开式堰门
CN205839705U (zh) 分水口自动拦污装置
CN103835269A (zh) 升降式高度可调闸门
CN101886375B (zh) 圆筒滚动钢闸门
CN202519633U (zh) 一种山区河道取水池自动式闸阀启闭装置
CN103993582B (zh) 一种靠船装置
CN104120684B (zh) 一种橡胶护舷装置
CN204078835U (zh) 一种电池生产线上的运输改进装置
CN205530143U (zh) 一种水库大坝迎水面砼面板观测设备
CN201459701U (zh) 垂直升船机
CN205421190U (zh) 一种用于小型河道闸门的简便升降装置
CN203866110U (zh) 一种可提升式曝气系统
CN211621489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拦河闸
CN205246688U (zh) 水文自动升降装置
CN203763952U (zh) 一种导轨提升的人工格栅装置
CN207159946U (zh) 渠道取水口漂浮杂物隔离装置
CN206815294U (zh) 水电站分级式常温水自动开闸门系统
CN202369440U (zh) 一种浮力滗水器
KR101140230B1 (ko) 친환경 연동식 에스컬레이터형 가변어도가 구비된 가동보
CN220768253U (zh) 一种水利工程泵站
KR20090009071U (ko) 조류방지막 선박 통항장치
CN204918183U (zh) 一种浮于水面的太阳能一体化曝气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Termination date: 2018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