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30022U - 头戴式助听器 - Google Patents

头戴式助听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30022U
CN205830022U CN201620370803.0U CN201620370803U CN205830022U CN 205830022 U CN205830022 U CN 205830022U CN 201620370803 U CN201620370803 U CN 201620370803U CN 205830022 U CN205830022 U CN 2058300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
type
sonifer
collection sound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7080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达慷
袁立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 Yuan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 Yuan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 Yuan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Ten Yuan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7080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300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300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3002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头戴式助听器,此头戴式助听器是是包含头戴式连接主体及助听装置模块。其中,助听装置模块设置连接至头戴式连接主体的两相向侧端。本实用新型在提供一种头戴式助听器,以解决现有习知技艺的电子助听器容易脱落损坏、无法隔绝外部噪音及电子助听器本身产生的噪音与回音噪声,导致其实质配戴功效低落的问题。

Description

头戴式助听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头戴式助听器,特别是一种具有助听装置模块的头戴式助听器。适用于产业界广泛推广和生产。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助听器,其主要是内耳式电子或耳挂式电子助听器。然而,由于电子助听器一般是一种属于全向性(非指向性)的精密收音电子装置,且其佩戴主要是采用置入内耳或外部耳挂的方式,因此当使用者处于室内与他人进行对话时,则会同时接收其他四面八方所传来的外部噪音与回音,进而产生干扰无法确切地接收谈话对象的语音内容;此外,电子助听器本身于开启时,也会产生电子电路中的噪声杂音,导致用户配戴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处于吵杂音讯的使用环境中;再者,当用户配载电子助听器活动时,也容易致使电子助听器脱落碰撞而产生损毁损坏。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助听器,能够有效改上述习知的助听器容易因掉落而损坏、无法过滤背景噪音与回音、及克服电子式助听器自身产生的噪声干扰,从而提升实质使用效能,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习知技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头戴式助听器,以解决现有习知技艺的电子助听器容易脱落损坏、无法隔绝外部噪音及电子助听器本身产生的噪音与回音噪声,导致其实质配戴功效低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头戴式助听器,其包含:头戴式连接主体及助听装置模块。其中,助听装置模块是设置连接至头戴式连接主体的两相向侧端,其中该助听装置模块包含非电子助听单元,且该非电子助听单元包含:一对集音耳罩;其中每一个该集音耳罩具有凹槽,其中当使用者配戴该头戴式连接主体时,每一个该集音耳罩的该凹槽与使用者的头部侧边形成集音腔体;二结合部,其中上述集音耳罩是通过该其中的结合部,以分别对应连接至该头戴式连接主体的两相向侧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该头戴式连接主体为头盔、桥接耳架、挂 耳式眼镜、后挂式眼镜或发箍结构。
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该集音腔体具有开口,用以收音。
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上述集音耳罩包含多个排音孔。
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上述集音耳罩包含吸音垫。
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上述结合部的一端是对应设置固定于上述集音耳罩的上缘,并且上述结合部的另一端是枢接该头戴式连接主体的两相向侧端。
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上述结合部是贴合于该集音耳罩外侧边,并配合该集音耳罩的外形轮廓而成弯曲的形状。
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上述结合部的一端是对应设置锁接固定于上述集音耳罩的外侧。
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上述结合部的另一端是枢接该头戴式连接主体的两相向侧端。
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更包含通讯单元。
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该通讯单元为无线通信单元或有线通讯单元。
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该无线通信单元为蓝牙、Wi-Fi、ZigBee、RFID、NFC、ANT或红外线传输系统。
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更包含:
一对扬声器,分别配置于每一个该集音耳罩中;及
音源传输线,连接于该通讯单元与上述扬声器的间。
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该扬声器为骨传导音频装置。
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该助听装置模块包含电子助听单元,并且该电子助听单元包含一对电子助听器,设置于该头戴式连接主体的两相向侧端。
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该电子助听器是内耳式电子助听器。
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该电子助听器是可拆卸式电子助听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可以过滤外部噪音与回音,使使用者确切地接收谈话对象的语音内容;
降低电子式助听器自身产生的噪声干扰;
增加稳固性,使用户配载电子助听器活动时,不易因电子助听器脱落碰撞而产生损毁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与图2是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助听器的部分组件分离示意图及用户配戴示意图。
图3与图4是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头戴式助听器的部分组件分离示意图及用户配戴示意图。
图5是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头戴式助听器的部分组件分离示意图。
图6与图7是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头戴式助听器的部分组件分离示意图及组合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头戴式助听器 110:头戴式连接主体
112:助听装置模块 120:非电子助听单元
130:集音耳罩 131:凹槽
132:集音腔体 133:开口
134:排音孔 135:缓冲垫
140:结合部 150:通讯单元
152:传输线 154:扬声器
160:电子助听单元 170:电子助听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将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如下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广泛地在其他的实施例施行,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受实施例的限定,其以后的专利范围为准。再者,为提供更清楚的描述及更易理解本实用新型,图式内各部分并没有依照其相对尺寸绘图,某些尺寸与其他相关尺度相比已经被夸张;不相关的细节部分也未完全绘出,以求图式的简洁。
请参阅图1与图2,其是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助听器的部分组件分离示意图及用户配戴示意图。如图所示,头戴式助听器100可包含头戴式连接主体110及助听装置模块112。其中,助听装置模块112是设置连接至头戴式连接主体110的两相向侧端。在本实施例中,头戴式连接主体110为头盔,用以当使用者配戴头戴式助听器100时,给予使用者头部完整的包覆效果,其中头戴式连接主体110的内衬可采用具弹性且吸湿排汗的材质,以提供使用者更为舒适的配戴效果。然而,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头戴式连接主体110不以此为限,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头戴式连接主体110也可为桥接耳架、挂耳式眼镜、后挂式眼镜或发箍结构等其他合适的结构态样。
接着,更进一步地说,助听装置模块112可包含非电子助听单元120。非电子助听单元120则包含一对集音耳罩130及二结合部140。其中,每一 个集音耳罩130是通过其中的结合部140,以分别对应连接至头戴式连接主体110的两相向侧端。然而,由于非电子助听单元120中的集音耳罩130可以通过结合部140及头戴式连接主体110予以固定于使用者的头部两侧,因此当听障患者活动时或甚至使用期间产生碰撞时,集音耳罩130也不易因此而偏移或掉落损坏。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一个集音耳罩130可具有凹槽131。其中,当使用者配戴头戴式连接主体110时,每一个集音耳罩130的凹槽131是与使用者的头部侧边形成集音腔体132。其次,集音腔体132具有开口133,用以进行收音至集音腔体132内部。更进一步地说,集音腔体132是可形成以盖覆使用者的耳朵,如此集音耳罩130可通过开口133以进行指向性地收音,并集音腔体132的壳体隔绝其它方向的背景噪音,例如:可借由集音耳罩130可加强使用者前方的收音,同时遮蔽左、右两侧和后方的背景声音。此外,使用者更可通过头戴式连接主体110,致使集音耳罩130的开口133随着用户的视线同步转向。
然而,每一个集音耳罩130具有多个排音孔134。排音孔134可形成位于对应于开口133的集音腔体132的另一端,如此即可有效地将大部份集音耳罩130所收集的声音排出,而避免在集音腔体132内产生回音干扰。
此外,在另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集音耳罩130内也可以设置由吸音材质所制成的吸音垫,此吸音垫可以产生与排音孔134同样的效果,其可以吸收集音耳罩130所收集的声音,进而避免在集音耳罩11内产生回音干扰。其次,集音耳罩130的接触端缘更可包含缓冲垫135,而让使用者于配戴期间更为舒适。
请继续参阅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结合部140的一端是对应设置固定于每一个集音耳罩130的上缘,并且每一个结合部140的另一端则是分别枢接头戴式连接主体110的两相向侧端。如此一来,集音耳罩130可通过结合部140,而产生旋转转动于头戴式连接主体110的侧端上,以提供使用者调整获致合适的配戴角度。
请参照图3与图4,是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头戴式助听器的部分组件分离示意图及用户配戴示意图。如图所示,结合部140是可贴合于集音耳罩130的外侧边,并配合着集音耳罩130的外形轮廓而成略为弯曲的形状。然而,每一个结合部140的一端是对应设置锁接固定于每一个集音耳罩130的外侧,举例而言,每一个结合部140的一端是具有卡槽,并通过转动螺丝予以螺接于集音耳罩130的对应外侧螺孔,其中转动螺丝能结合部140的卡槽中移动,提供使用者能够自由调整集音耳罩至最合适的佩带高度位置,以更为贴合头部两侧。此外,于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结合部140的另一端亦可枢接头戴式连接主体110的两相向侧端,提供 使用者能够自由旋转转动于头戴式连接主体110的侧端上。
请参阅第图5,其是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头戴式助听器的部分组件分离示意图。如图所示,戴式助听器100可更包含通讯单元150。其中,于实施例中,通讯单元150可为无线通信单元,且较佳地,无线通信单元可为蓝牙、Wi-Fi、ZigBee、RFID、NFC、ANT或红外线传输系统,为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亦也可依据实际使用环境及设计需求而选用其他合适的无线传输系统。如此一来,用户即可借由通讯单元150与他方直接进行一对一的无线双向通讯,或进行一对多的多方群组通讯。再者,戴式助听器100更可通过无线通信单元,无线接收多媒体装置(例如:电视、收音机或计算机)的音源数据文件。然而,本实用新型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通讯单元150也可为有线通讯单元,其可借由传输线予以连接至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计算机或个人计算机PC等,以接收音源或进行通讯等。此外,通讯单元150是可依据实际需求与设计,予以配置于头戴式连接主体110、集音耳罩130或二结合部140其中之一的外部或内部中。
请继续参照图5,如图所示,戴式助听器100可更包含音源传输线152及一对扬声器154。音源传输线152是连接于通讯单元150与扬声器154之间,用以传输音源数据文件。扬声器154则可分别配置于集音耳罩130中,用以播放音源于集音腔体132内部,并借由通过集音耳罩130的收音共振效果以提升音源的振幅强度,进而让使用者可清楚地聆听他方通讯语音或多媒体音效。此外,由于扬声器154是可镶嵌设置于集音耳罩130的内侧壁,因此使用者则可通过上述结合部140的配戴调整机制,而有效调整音源的传播方向。再者,于另一个实施例中,扬声器154也可为骨传导音频装置,并且设置贴附于使用者的耳后或后脑处以传输音讯。
然而,虽然本案图5中的通讯单元150,其是绘示以配置于头戴式连接主体110、集音耳罩130或二结合部140其中之一的外部或内部中,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通讯单元150也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境与设计需求,而设置于使用者的腰侧部或后背部等非头部位置的合适使用配置部位或其他穿戴式装置上,其中通讯单元150则是通过音源传输线152予以连接传输音讯至戴式助听器100中的扬声器154。另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通讯单元150也可借由无线传输方式,将音讯传送至戴式助听器100中的扬声器154。
请参照图6与图7,其是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头戴式助听器的部分组件分离示意图及组合示意图。如图所示,助听装置模块112包含电子助听单元160,并且电子助听单元160可包含一对电子助听器170,分别设置于头戴式连接主体110的两相向侧端。更进一步地说,电子助听器170可为可拆卸式电子助听器,其可通过结合部140予以结合固定至头 戴式连接主体110的两相向侧端上。此外,在实施例中,电子助听器170可为内耳式电子助听器。虽然,图6及图7中所绘示的头戴式连接主体110是以发箍结构作为示意,只是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其也可为头盔、桥接耳架、挂耳式眼镜或后挂式眼镜等合适结构。
再者,于另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头戴式助听器100,其助听装置模块112也可同时具有非电子助听单元120及电子助听单元160,并且相互结合以配置连接于头戴式连接主体110,从而提供更为全面性的使用效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下述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头戴式连接主体;及
助听装置模块,设置连接至该头戴式连接主体的两相向侧端,其中该助听装置模块包含非电子助听单元,且该非电子助听单元包含:
一对集音耳罩,其中每一个该集音耳罩具有凹槽,其中当使用者配戴该头戴式连接主体时,每一个该集音耳罩的该凹槽与使用者的头部侧边形成集音腔体;
二结合部,其中上述集音耳罩是通过该其中的结合部,以分别对应连接至该头戴式连接主体的两相向侧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头戴式连接主体为头盔、桥接耳架、挂耳式眼镜、后挂式眼镜或发箍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集音腔体具有开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集音耳罩包含多个排音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集音耳罩包含吸音垫。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结合部的一端是对应设置固定于上述集音耳罩的上缘,并且上述结合部的另一端是枢接该头戴式连接主体的两相向侧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结合部是贴合于该集音耳罩外侧边,并配合该集音耳罩的外形轮廓而成弯曲的形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结合部的一端是对应设置锁接固定于上述集音耳罩的外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结合部的另一端是枢接该头戴式连接主体的两相向侧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通讯单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通讯单元为无线通信单元或有线通讯单元。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无线通信单元为蓝牙、Wi-Fi、ZigBee、RFID、NFC、ANT或红外线传输系统。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对扬声器,分别配置于每一个该集音耳罩中;及
音源传输线,连接于该通讯单元与上述扬声器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扬声器为骨传导音频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助听装置模块包含电子助听单元,并且该电子助听单元包含一对电子助听器,设置于该头戴式连接主体的两相向侧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子助听器是内耳式电子助听器。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子助听器是可拆卸式电子助听器。
CN201620370803.0U 2016-04-27 2016-04-27 头戴式助听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300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70803.0U CN205830022U (zh) 2016-04-27 2016-04-27 头戴式助听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70803.0U CN205830022U (zh) 2016-04-27 2016-04-27 头戴式助听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30022U true CN205830022U (zh) 2016-12-21

Family

ID=58148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7080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30022U (zh) 2016-04-27 2016-04-27 头戴式助听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3002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6610A (zh) * 2018-04-29 2018-09-21 姜丽丽 医用隐形助听器
CN111988719A (zh) * 2018-04-29 2020-11-24 徐菡 医用耳内式听力辅助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6610A (zh) * 2018-04-29 2018-09-21 姜丽丽 医用隐形助听器
CN108566610B (zh) * 2018-04-29 2020-10-30 乐清市智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医用隐形助听器
CN111988719A (zh) * 2018-04-29 2020-11-24 徐菡 医用耳内式听力辅助设备
CN112073886A (zh) * 2018-04-29 2020-12-11 姜丽丽 一种医用隐形助听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62483B1 (ko) 이어폰
JP4994497B2 (ja) 改良された耳ユニットと呼ばれる装置
CN205584434U (zh) 一种智能耳机
CN102428712A (zh) 骨传导耳机
CN104853282A (zh) 带骨传导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及音频输出处理方法
CN209488778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
CN103428601A (zh) 一种基于双声道骨传导技术的智能眼镜
CN205830022U (zh) 头戴式助听器
CN202907150U (zh) 运动头戴式耳机
CN203378018U (zh) 一种具有双声道骨传导装置的智能眼镜
KR101471981B1 (ko) 이어버드 세트, 이를 이용한 보청기 및 이어폰
CN211982111U (zh) 一种挂耳式耳机
CN206042367U (zh) 一种多功能骨传导助听器
CN207560273U (zh) 骨传导耳机及骨传导无线通信装置
CN105100988A (zh) 入耳式耳机壳
CN204681552U (zh) 一种便携式蓝牙耳机
CN209862419U (zh) 一种蓝牙骨传导帽子
CN209314005U (zh) 一种骨传导fm收音及助听耳挂机
CN209014845U (zh) 一种智能眼镜
CN207968813U (zh) 新型骨传导佩戴耳塞
CN105898656A (zh) 音频处理单元、头戴耳机、虚拟现实设备及音频处理方法
CN202222041U (zh) 自然声耳机
CN205864687U (zh) 一种易佩戴的骨传导耳机
TWM529994U (zh) 頭戴式助聽器
CN204993765U (zh) 一种具有噪声防护的个性化耳塞式受话器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