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29535U - 煤矿采空回填区的光伏组件支架施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煤矿采空回填区的光伏组件支架施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29535U
CN205829535U CN201620782558.4U CN201620782558U CN205829535U CN 205829535 U CN205829535 U CN 205829535U CN 201620782558 U CN201620782558 U CN 201620782558U CN 205829535 U CN205829535 U CN 205829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w
crossbeam
pole
photovoltaic panel
cant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8255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学飞
赵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telligence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telligence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telligence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telligence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8255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29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29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29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矿采空回填区的光伏组件支架施工结构,包括基台、斜梁和立柱,基台固定在地面上,立柱固定在基台的上端中心位置上,立柱的中部箍有抱箍环,抱箍环的左侧部水平方向连接有第一支杆,抱箍环的右侧部偏向于右上部连接有第二支杆,立柱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架,斜梁的左下部与第一支杆铰链连接,斜梁的中下部与支架固定连接,斜梁的右上部与第二支杆的端部连接。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采用了单基台,可有效减少因采空区回填不均匀造成的基础沉降差,从而引起组件隐裂,采用只有两根支杆的小支架模块,有效减少了沉降差的发生点,即使两根立柱产生沉降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煤矿采空回填区的光伏组件支架施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电站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煤矿采空回填区的光伏组件支架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光伏组件支架基础一般采用多跨双立柱的基础形式,东西方向采用多跨连续布置,南北向采用双立柱布置,立柱之间不设置基础梁,首先需同时控制东西向和南北向的精度,精度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同时对于采空回填区此方案在基础不均匀的情况下会造成组件大面积隐裂,影响发电效率。
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煤矿采空回填区的光伏组件支架施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工期短、能有效控制沉降和安装精度高的煤矿采空回填区的光伏组件支架施工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煤矿采空回填区的光伏组件支架施工结构,包括基台、斜梁和立柱,所述基台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立柱固定在基台的上端中心位置上,所述立柱的中部箍有抱箍环,所述抱箍环的左侧部水平方向连接有第一支杆,所述抱箍环的右侧部偏向于右上部连接有第二支杆,所述立柱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斜梁的左下部与第一支杆铰链连接,所述斜梁的中下部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斜梁的右上部与第二支杆的端部连接,所述斜梁的上端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排横梁、第二排横梁、第三排横梁、第四排横梁和第五排横梁,所述第一排横梁与第二排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一光伏板,所述第二排横梁与第三排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二光伏板,所述第三排横梁与第四排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三光伏板,所述第四排横梁与第五排横梁之间设置有第四光伏板。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基台之间连接有基础梁,所述基台高出地面150mm。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杆的两端与斜梁和抱箍环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一销钉,所述第二支杆的两端与斜梁和抱箍环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二销钉。
优选地,所述立柱的高度为1380mm,所述第一支杆的长度为1115mm,所述第二支杆的长度为2184mm,所述第二支杆向右倾斜的角度为60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第三光伏板和第四光伏板的长度均为990mm,所述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第三光伏板和第四光伏板之间的间隔均为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单基台,可有效减少因采空区回填不均匀造成的基础沉降差,从而引起组件隐裂,采用只有两根支杆的小支架模块,有效减少了沉降差的发生点,采用只有两根支杆的小支架模块是基于两点一线的原则,即使两根立柱产生沉降差,由于两点间依旧是一条直线,组件支架不会发生变形,可有效降低组件隐裂的发生,最后,在两根基台间增设了一道基础梁,可大大调高立柱的抗沉降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相邻两个基台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板矩阵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2并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一种煤矿采空回填区的光伏组件支架施工结构,包括基台1、斜梁16和立柱5,所述基台1固定在地面17上,所述立柱5固定在基台1的上端中心位置上,所述立柱5的中部箍有抱箍环2,所述抱箍环2的左侧部水平方向连接有第一支杆3,所述抱箍环2的右侧部偏向于右上部连接有第二支杆4,所述立柱5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架18,所述斜梁16的左下部与第一支杆3铰链连接,所述斜梁16的中下部与支架18固定连接,所述斜梁16的右上部与第二支杆4的端部连接,所述斜梁16的上端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排横梁6、第二排横梁7、第三排横梁8、第四排横梁9和第五排横梁10,所述第一排横梁6与第二排横梁7之间设置有第一光伏板11,所述第二排横梁7与第三排横梁8之间设置有第二光伏板12,所述第三排横梁8与第四排横梁9之间设置有第三光伏板13,所述第四排横梁9与第五排横梁10之间设置有第四光伏板14。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基台1之间连接有基础梁15,所述基台1高出地面17150mm,所述第一支杆3的两端与斜梁16和抱箍环2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一销钉,所述第二支杆4的两端与斜梁16和抱箍环2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二销钉。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5的高度为1380mm,所述第一支杆3的长度为1115mm,所述第二支杆4的长度为2184mm,所述第二支杆4向右倾斜的角度为60度,所述第一光伏板11、第二光伏板12、第三光伏板13和第四光伏板14的长度均为990mm,所述第一光伏板11、第二光伏板12、第三光伏板13和第四光伏板14之间的间隔均为20mm。
基础开挖,开挖宽度满足基础梁模板支护要求,深度至基础梁底标高;灌注桩钻孔,转孔深度达到埋深要求;放置钢筋笼、支护模板;步骤四,浇筑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单基台,可有效减少因采空区回填不均匀造成的基础沉降差,从而引起组件隐裂,采用只有两根立柱的小支架模块,有效减少了沉降差的发生点,采用只有两根立柱的小支架模块是基于两点一线的原则,即使两根立柱产生沉降差,由于两点间依旧是一条直线,组件支架不会发生变形,可有效降低组件隐裂的发生,最后,在两根基台间增设了一道基础梁,可大大调高立柱的抗沉降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煤矿采空回填区的光伏组件支架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台、斜梁和立柱,所述基台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立柱固定在基台的上端中心位置上,所述立柱的中部箍有抱箍环,所述抱箍环的左侧部水平方向连接有第一支杆,所述抱箍环的右侧部偏向于右上部连接有第二支杆,所述立柱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斜梁的左下部与第一支杆铰链连接,所述斜梁的中下部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斜梁的右上部与第二支杆的端部连接,所述斜梁的上端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排横梁、第二排横梁、第三排横梁、第四排横梁和第五排横梁,所述第一排横梁与第二排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一光伏板,所述第二排横梁与第三排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二光伏板,所述第三排横梁与第四排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三光伏板,所述第四排横梁与第五排横梁之间设置有第四光伏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采空回填区的光伏组件支架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基台之间连接有基础梁,所述基台高出地面15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采空回填区的光伏组件支架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的两端与斜梁和抱箍环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一销钉,所述第二支杆的两端与斜梁和抱箍环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二销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采空回填区的光伏组件支架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高度为1380mm,所述第一支杆的长度为1115mm,所述第二支杆的长度为2184mm,所述第二支杆向右倾斜的角度为60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采空回填区的光伏组件支架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第三光伏板和第四光伏板的长度均为990mm,所述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第三光伏板和第四光伏板之间的间隔均为20mm。
CN201620782558.4U 2016-07-25 2016-07-25 煤矿采空回填区的光伏组件支架施工结构 Active CN205829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82558.4U CN205829535U (zh) 2016-07-25 2016-07-25 煤矿采空回填区的光伏组件支架施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82558.4U CN205829535U (zh) 2016-07-25 2016-07-25 煤矿采空回填区的光伏组件支架施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29535U true CN205829535U (zh) 2016-12-21

Family

ID=57560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82558.4U Active CN205829535U (zh) 2016-07-25 2016-07-25 煤矿采空回填区的光伏组件支架施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295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8502A (zh) * 2017-05-05 2017-07-21 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基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8502A (zh) * 2017-05-05 2017-07-21 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基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39053U (zh) 一种螺旋地桩光伏支架
CN203961021U (zh) 一种预制墙板与预制梁快速安装连接结构
CN205829535U (zh) 煤矿采空回填区的光伏组件支架施工结构
CN204794826U (zh) 预应力柔性光伏支架
CN202767612U (zh) 一种煤矿沉陷区倾斜输电铁塔扶正装置
CN202009013U (zh) 光伏电站可调型装配式固定支架
CN202273242U (zh) 一种联合式微型桩杆塔基础
CN203546601U (zh) 钢桁梁拼装支架
CN204825919U (zh) 支护基坑围檩抗剪结构
CN105162392A (zh) 一种适合山地安装的菱形光伏支架
CN202500146U (zh) 钢结构装配式承台管桩基础
CN213269933U (zh) 一种煤矿井下巷道支护装置
CN203423203U (zh) 预应力索结构地面光伏支架系统
CN205693605U (zh) 光伏系统用支撑装置
CN205142087U (zh) 单立柱柔性光伏支架
CN106100524A (zh) 一种石头地基上的聚光光伏地基拉杆安装工艺
CN103882910A (zh) 一种组合式雨水储存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CN201151913Y (zh) 新型结构斜插挖孔桩基础
CN202495454U (zh) 一种山坡型太阳能光伏电站固定支架
CN211113687U (zh) 一种一字型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
CN207543035U (zh) 一种山地光伏电站支架系统
CN208266902U (zh) 一种用于光伏电站支架基础的抗拉拔钢桩
CN202298901U (zh) 一种超静定结构的环形柱网钢梁连接体系
CN220653248U (zh) 一种空间分叉的高架式光伏固定支架
CN110905264A (zh) 一种维稳性输电线用杆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