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27048U - Vr全景拍摄机 - Google Patents
Vr全景拍摄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827048U CN205827048U CN201620311591.9U CN201620311591U CN205827048U CN 205827048 U CN205827048 U CN 205827048U CN 201620311591 U CN201620311591 U CN 201620311591U CN 205827048 U CN205827048 U CN 2058270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camera
- piece
- pan
- tailst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VR全景拍摄机。该VR全景拍摄机包括架体及相机。架体包括安装框及设于安装框两端的顶盖板及尾座。安装框为由八个相互连接的矩形板形成的正八边体结构,每一矩形板上分布有两个平行间隔排布的相机,顶盖板及尾座上均分布有相机。该VR全景拍摄机排布相机的方式,能得到完全无死角的全景拍摄图像,而且拍摄的画面在经过后续的处理后,可以呈现出完美震撼的立体影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拍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R全景拍摄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全景拍摄机一般仅在机器的周向上设置一圈相机,导致在拍摄时,位于拍摄机上下方的景象不能被完全获取,从而后期制作出的视频缺乏足够的立体感。而且,周向上的相机一般呈等角度圆周式排列,这种排布方式会导致相机的数量以及相机之间的角度不合理,从而增加了后续的图像处理难度,不能得到较好的3D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得到全方位、无死角且3D效果好的全景拍摄图像的VR全景拍摄机。
一种VR全景拍摄机,包括架体及相机,所述架体包括安装框及设于所述安装框两端的顶盖板及尾座,所述安装框包括八个矩形板,八个所述矩形板相互连接构成正八边体结构,每一所述矩形板上分布有两个平行间隔排布的所述相机,所述顶盖板及所述尾座上均分布有所述相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板与所述安装框一体成型,所述尾座与所述安装框卡扣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板包括呈正八边形的第一中心板以及八个环绕所述第一中心板设置的第一板状件,所述第一板状件与所述矩形板一一对应;
所述尾座包括与所述第一中心板平行且相似的第二中心板以及八个环绕所述第二中心板设置的第二板状件,所述第二板状件与所述矩形板一一对应;
至少一所述第一板状件上设有所述相机,至少一所述第二板状件上设有所述相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板上共有五个所述相机,其中一个所述相机位于所述第一中心板上,其余四个所述相机分别位于四个所述第一板状件上,且每两个所述相机之间间隔一所述第一板状件;
所述尾座上共有四个所述相机,四个所述相机分别位于四个所述第二板状件上,且每两个所述相机之间间隔一所述第二板状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框、所述顶盖板及所述尾座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尾座上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线孔,所述线孔的位置与位于所述尾座上的所述相机的位置相互独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尾座还包括座框,所述座框一端与八个所述第二板状件连接,另一端与八个所述矩形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孔包括第一线孔、第二线孔及第三线孔,所述第二中心板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架体与支架的架孔,多个所述第一线孔设于所述第二中心板上且围绕所述架孔,所述第二线孔设于位于所述尾座两所述相机之间的所述第二板状件上,所述第三线孔设于所述座框上,且与所述矩形板上的所述相机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相机包括主体及设于所述主体一表面上的摄像头,每一所述相机的所述主体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位于所述矩形板上的所述摄像头垂直穿设于所述矩形板上,位于所述第一中心板的所述摄像头垂直穿设于所述第一中心板上,位于所述第一板状件上的所述摄像头垂直穿设于所述第一板状件上,位于所述第二板状件上的所述摄像头垂直穿设于所述第二板状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状件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心板朝向所述安装框的方向倾斜25°,所述第二板状件相对于所述第二中心板朝向所述安装框的方向倾斜2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状件呈等腰梯形,所述第二板状件呈等腰梯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VR全景拍摄机,在周圈呈八边形的八个面上各排布两个平行的相机的基础上,在顶部及底部均增设了相机,这样排布相机,不仅能得 到完全无死角的全景拍摄图像,而且拍摄的画面在经过后续的处理后,可以呈现出完美震撼的立体影像,多角度的观看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VR全景拍摄机的主视图;
图2为VR全景拍摄机的俯视图;
图3为VR全景拍摄机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VR全景拍摄机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全景拍摄机10,包括架体100、相机200及螺纹固定柱(图未标)。
架体100包括安装框110以及设于安装框110两端的顶盖板120及尾座130。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顶盖板110与安装框120一体成型,尾座130与安装框120卡扣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安装框120可与顶盖板110及尾座130分别可拆卸连接,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或者卡扣连接。
相机200包括主体(图未标)及设于主体一表面上的摄像头210。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相机200选用GoPro相机,GoPro相机是一款小型可携带固定式防水防震相机。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用类似结构的相机替代上述相机200。
在本实施方式中,架体100周向上设置有相机200。具体的,安装框110为由八个相互连接的矩形板112形成的正八边体结构。每一矩形板112上分布有两个平行间隔排布的相机200。位于矩形板112上的摄像头210与矩形板112垂直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一矩形板112上分布有两个平行间隔排布的相机200是指,位于同一矩形板112上的两摄像头210平行间隔排布,而位于同一矩形板112上的两主体可以平行,也可以不平行。
传统的全景拍摄机通常包括圆柱形安装框及设于圆柱形安装框周向上的多个相机,多个相机等间距排布,也即多个相机呈等角度圆周式排列,这种相机 的排布位置会导致相机的数量以及相机之间的角度不合理,增加了后续的图像处理难度,而且容易导致画面亮度低,闪烁现象严重,显示效果与色彩真实度、饱和度减弱,不能得到较好的3D的效果。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矩形板112之间的夹角设为135°,并在每一矩形板112上设有两个平行的相机200。与传统的全景拍摄机相比,本实施方式的VR全景拍摄机10拍摄的画面在经过后续的处理后能得到优质的3D效果,不仅稳定性强,画面清晰,播放流畅真实,没有闪烁抖动的现象,而且可以呈现出完美震撼的立体影像,多角度的观看效果好。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同一矩形板112上的两摄像头210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在62mm至80mm之间。该距离以人眼的瞳距为设定基准,使得大脑透过两幅有视差的画面获得深度信息,形成一幅有最佳立体感的图像。若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越小,则3D效果越不明显,画面的纵深感减弱;若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越大,3D效果容易让人眩晕。
进一步,如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顶盖板120及尾座130上也设有相机200。传统的全景拍摄机一般仅在机器的周向上设置一圈相机,导致在拍摄时,位于拍摄机上下方的景象不能被完全获取,从而后期制作出的视频缺乏足够的立体感。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架体100的周向上设置相机200的同时,还在顶盖板120及尾座130上也设置相机200,从而能使得后期制作出的视频具有足够的立体感。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在顶盖板120及尾座130上设置相机200,此时顶盖板120及尾座130可以省略。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顶盖板120包括呈正八边形的第一中心板122以及八个环绕第一中心板122设置的第一板状件124。第一板状件124与矩形板112一一对应。尾座130包括与第一中心板122平行且相似的第二中心板132以及八个环绕第二中心板132设置的第二板状件134。第二板状件134与矩形板112一一对应。其中,至少一第一板状件124上设有相机200,位于第一板状件124上的相机200的摄像头210与第一板状件垂直设置。至少一第二板状件134上设有相机200,位于第二板状件134上的相机200的摄像头210与第二板状件134垂直设置。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顶盖板120上共有五个相机,其中一个相机200位于第一中心板122上,其余四个相机200分别位于四个第一板状件124上,且每两个相机200之间间隔一第一板状件124。尾座130上共有四个相机200,四个相机200分别位于四个第二板状件134上,且每两个相机200之间间隔一第二板状件134。安装框110上设有16个相机200,顶盖板120上设有5个相机200,尾座130上设有4个相机200,这样排布相机,能得到完全无死角的全景拍摄图像,并且有利于后续图像的处理。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相机200的第一板状件124与设有相机200的第二板状件134分别正对设置。
进一步,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尾座130还包括座框136。座框136一端与八个第二板状件134连接,另一端与八个矩形板122连接。尾座130通过座框136与安装框110卡扣连接。
安装框110、顶盖板120及尾座130围合形成一容置腔(图未示)。尾座130上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线孔138,线孔138的位置与位于尾座130上的相机200的位置相互独立。从而可以通过线孔138将外部设备连接线引入容置腔内,与相机200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孔138包括第一线孔1382、第二线孔1384及第三线孔1386。第二中心板122上设有用于连接架体100与支架的架孔1222。多个第一线孔1382设于第二中心板122上且围绕架孔1222。第二线孔1384设于位于尾座130两相机200之间的第二板状件134上。第三线孔1386设于座框136上,且与矩形板112上的相机一一对应。即,尾座130上共有4个第一线孔1382、4个第二线孔1384及16个第三线孔1386。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状件124相对于第一中心板122朝向安装框110的方向倾斜25°,第二板状件134相对于第二中心板132朝向安装框110的方向倾斜25°。倾斜25°能使得相机200拍摄出的画面更有利于后续的处理。
传统的全景拍摄机在安装相机时,直接将相机卡扣在拍摄机上,容易出现拍摄机在移动拍摄时相机发生偏移的情况,这样会导致相机的拍摄角度发生偏 差,不能满足图像的拍摄效果要求,会导致后续图像处理后的3D效果较差。在本实施方式中,相机200的主体与架体100通过螺纹固定柱连接。螺纹连接使得相机200更为紧固的固定在架体100上,能有效避免VR全景拍摄机10在移动拍摄的过程中,相机200发生偏移而影响后续图像的3D效果。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相机200的主体均位于容置腔内。而位于矩形板112上的摄像头210垂直穿设于矩形板112上。位于第一中心板122的摄像头210垂直穿设于第一中心板122上。位于第一板状件124上的摄像头210垂直穿设于第一板状件124上。位于第二板状件134上的摄像头210垂直穿设于第二板状件134上。所有主体上设有第一螺纹孔(图未标),矩形板112、第一中心板122、第一板状件124及第二板状件134均设有与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140。螺纹固定柱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螺纹孔及第二螺纹孔140内。具体的,主体呈方形,主体上设有四个第一螺纹孔,分别分布于主体的四个角落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机200设于架体100的内壁上,从而可以在架体100外安装螺纹固定柱,更方便操作,且更便于在相机200上形成螺纹孔,也即第一螺纹孔可以为盲孔。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相机200设于架体100的外壁上。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相机200为无壳相机。在将相机组装于架上时,相机的外壳会影响其安装精度,导致安装精度较低,而且相机的外壳尺寸公差通常较大,直接以外壳定位安装后相机拍摄视角的偏差较大,不能满足图像的拍摄效果要求,会导致后续图像处理后的3D效果较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拆除相机200的外壳得到无壳相机,以无壳相机来进行组装,能保证相机200的拍摄视角,提高相机200的安装精度,进而提升后续图像处理后的全景以及3D效果。
进一步,由于相机200在拍摄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量,且VR全景拍摄机10用到的相机200的数量较多,产生的热量会大量聚集,常常会导致相机在拍摄过程中死机,大大影响了拍摄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本实施方式的VR全景拍摄机10在主体的发热部位设置有散热片220。散热片220吸收了热量后,会 以复合的热交换模式将热散发掉,从而避免了相机200在拍摄中由于热聚集而死机。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导热胶将散热片220黏贴于主体上。优选的,散热片220选用铝散热鳍片。铝与空气的换热效果较好,吸热快,散热也快。而且铝的成本较低,制作工艺也相对简单。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片220与摄像头210位于主体的同一表面上。矩形板112、第一中心板122、第一板状件124及第二板状件134与散热片220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散热窗(图未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VR全景拍摄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及相机,所述架体包括安装框及设于所述安装框两端的顶盖板及尾座,所述安装框包括八个矩形板,八个所述矩形板相互连接构成正八边体结构,每一所述矩形板上分布有两个平行间隔排布的所述相机,所述顶盖板及所述尾座上均分布有所述相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R全景拍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与所述安装框一体成型,所述尾座与所述安装框卡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R全景拍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包括呈正八边形的第一中心板以及八个环绕所述第一中心板设置的第一板状件,所述第一板状件与所述矩形板一一对应;
所述尾座包括与所述第一中心板平行且相似的第二中心板以及八个环绕所述第二中心板设置的第二板状件,所述第二板状件与所述矩形板一一对应;
至少一所述第一板状件上设有所述相机,至少一所述第二板状件上设有所述相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VR全景拍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上共有五个所述相机,其中一个所述相机位于所述第一中心板上,其余四个所述相机分别位于四个所述第一板状件上,且每两个所述相机之间间隔一所述第一板状件;
所述尾座上共有四个所述相机,四个所述相机分别位于四个所述第二板状件上,且每两个所述相机之间间隔一所述第二板状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VR全景拍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所述顶盖板及所述尾座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尾座上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线孔,所述线孔的位置与位于所述尾座上的所述相机的位置相互独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VR全景拍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座还包括座框,所述座框一端与八个所述第二板状件连接,另一端与八个所述矩形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VR全景拍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孔包括第一线孔、第二线孔及第三线孔,所述第二中心板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架体与支架的架孔,多个所述第一线孔设于所述第二中心板上且围绕所述架孔,所述第 二线孔设于位于所述尾座两所述相机之间的所述第二板状件上,所述第三线孔设于所述座框上,且与所述矩形板上的所述相机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VR全景拍摄机,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相机包括主体及设于所述主体一表面上的摄像头,每一所述相机的所述主体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位于所述矩形板上的所述摄像头垂直穿设于所述矩形板上,位于所述第一中心板的所述摄像头垂直穿设于所述第一中心板上,位于所述第一板状件上的所述摄像头垂直穿设于所述第一板状件上,位于所述第二板状件上的所述摄像头垂直穿设于所述第二板状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VR全景拍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状件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心板朝向所述安装框的方向倾斜25°,所述第二板状件相对于所述第二中心板朝向所述安装框的方向倾斜2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VR全景拍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状件呈等腰梯形,所述第二板状件呈等腰梯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311591.9U CN205827048U (zh) | 2016-04-13 | 2016-04-13 | Vr全景拍摄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311591.9U CN205827048U (zh) | 2016-04-13 | 2016-04-13 | Vr全景拍摄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827048U true CN205827048U (zh) | 2016-12-21 |
Family
ID=58149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311591.9U Active CN205827048U (zh) | 2016-04-13 | 2016-04-13 | Vr全景拍摄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827048U (zh) |
-
2016
- 2016-04-13 CN CN201620311591.9U patent/CN20582704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8153254A1 (zh) | 一种多目摄像装置和监控系统 | |
WO2015135227A1 (zh) | 集成成像三维立体显示装置及显示系统 | |
US9851623B2 (en) | Multi camera mount | |
WO2012015191A3 (ko) | 입체영상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조 | |
JP2017505565A (ja) | 多面映像の生成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WO2018001244A1 (zh) | 基于渐变节距微透镜阵列的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方法及系统 | |
CN104954779B (zh) | 一种集成成像三维显示中心深度平面的调节方法 | |
CN205827045U (zh) | Vr全景拍摄机 | |
CN109254412A (zh) | 基于矩形针孔阵列的双视3d显示装置 | |
CN105717735A (zh) | 搭建式vr立体拍摄阵列装置 | |
CN205827047U (zh) | Vr全景拍摄机 | |
CN106899783A (zh) | 一种全景拍摄装置 | |
CN208569201U (zh) | 宽视角和均匀分辨率的双视3d显示装置 | |
CN205827048U (zh) | Vr全景拍摄机 | |
CN109298538A (zh) | 均匀光学效率的双视3d显示装置 | |
CN205827046U (zh) | Vr全景拍摄机 | |
CN208872954U (zh) | 基于矩形针孔阵列的双视3d显示装置 | |
CN205982978U (zh) | 一种立体全景拍摄设备 | |
CN105867064B (zh) | 一种全景成像系统的镜头排列方式及全景相机、投影仪 | |
CN205450425U (zh) | 一种卡扣式手机广角镜头 | |
CN209327692U (zh) | 无串扰的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装置 | |
CN208477225U (zh) | 基于柱透镜光栅的双视3d显示装置 | |
CN203688967U (zh) | 便于组装的影像器安装组件和全景影像器支架 | |
CN107318011B (zh) | 一种单镜头横幅立体拍摄系统 | |
CN205829893U (zh) | 沉浸式虚拟现实屏幕投影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01 Address after: No.29, Gaoxin South Ring Road, high tech District,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Talo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street of Shenzhe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7 City Business Center No. 9676 Huarun big block C 2007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DKVISION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