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18995U - 汽车座椅头枕 - Google Patents

汽车座椅头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18995U
CN205818995U CN201620800617.6U CN201620800617U CN205818995U CN 205818995 U CN205818995 U CN 205818995U CN 201620800617 U CN201620800617 U CN 201620800617U CN 205818995 U CN205818995 U CN 205818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seat
seat headrest
head rest
rest body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006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边成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e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边成战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边成战 filed Critical 边成战
Priority to CN2016208006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18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18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1899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座椅头枕,涉及汽车内饰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座椅头枕舒适性和安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包括:头枕本体;头枕本体包括:支撑使用者后脑的头部支撑部以及与使用者后颈部相贴合的颈部支撑部。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汽车座椅头枕的生产制造中。

Description

汽车座椅头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头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家用轿车的销量逐年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轿车作为出行的交通工具,最近,一些医院与研究机构发现,出租车司机或其他长期驾驶轿车的人群,更容易罹患颈椎疾病,这是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座椅头枕无法满足驾驶员的舒适性要求,因此如何设计一个舒适的汽车座椅头枕成为现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座椅头枕通常包括:设置在汽车座椅椅背顶端的枕套、以及枕套内部的填充物;汽车座椅头枕的外形为类长方体,且汽车座椅头枕与汽车座椅椅背呈钝角或平角设置,为了保证驾驶的安全性,驾驶员驾驶轿车时需要将后脑贴靠在汽车座椅头枕上。
然而,本申请发明人发现,使用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座椅头枕,由于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需要始终将后脑贴靠在汽车座椅头枕上,但是后颈始终处于悬空的状态,因此当驾驶员长时间驾驶后,由于后颈始终得不到支撑,会使得驾驶员的脖子十分酸胀,十分影响驾驶的舒适性与安全性,且长此以往会对颈椎造成严重的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头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座椅头枕舒适性和安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头枕,包括:头枕本体;所述头枕本体包括:支撑使用者后脑的头部支撑部以及与使用者后颈部相贴合的颈部支撑部。
实际应用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头枕本体外侧的头枕套,所述头枕套上设置有多个条形凸起,且多个所述条形凸起由上至下依次排列并邻接分布。
其中,所述头枕套为慢回弹海绵。
实际应用时,所述头枕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透气的多孔结构。
其中,所述头枕本体内部填充有木炭。
实际应用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头枕本体底端的固定插销,所述固定插销用于与汽车座椅椅背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插销上设置有缺口。
具体地,所述固定插销顶端为锥形。
实际应用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还包括:硬质背板,所述硬质背板设置于所述头枕本体的背侧。
其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硬质背板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中,包括:头枕本体;头枕本体包括:支撑使用者后脑的头部支撑面以及与使用者后颈部相贴合的颈部支撑面。由此分析可知,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时,使用者头部贴靠在头部支撑部上,同时使用者的后颈部贴合在颈部支撑部上,从而保证使用者在驾驶的过程中后颈部能够始终得到支撑,避免因后颈部长期悬空而导致使用者脖子酸胀,进而有效提高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头枕本体;11-头部支撑部;12-颈部支撑部;13-头枕套;131-条形凸起;20-固定插销;21-缺口;30-硬质背板;31-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座椅头枕,包括:头枕本体10;头枕本体10包括:支撑使用者后脑的头部支撑部11以及与使用者后颈部相贴合的颈部支撑部12。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中,如图1所示,包括:头枕本体10;头枕本体10包括:支撑使用者后脑的头部支撑部11以及与使用者后颈部相贴合的颈部支撑部12。由此分析可知,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时,使用者头部贴靠在头部支撑部11上,同时使用者的后颈部贴合在颈部支撑部12上,从而保证使用者在驾驶的过程中后颈部能够始终得到支撑,避免因后颈部长期悬空而导致使用者脖子酸胀,进而有效提高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不限于驾驶位置使用,副驾驶以及后排座椅均可使用,因为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所有乘客均需要将头倚靠在汽车座椅头枕上,否则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对脊椎产生非常大的冲击力,甚至会危害生命。
实际应用时,为了使空气流通效果更好,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还包括:套设在头枕本体10外侧的头枕套13,头枕套13上设置有多个条形凸起131,且多个条形凸起131由上至下依次排列并邻接分布,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头枕表面一般为平面或曲面,当使用者头部倚靠在汽车座椅头枕表面时,头部空气流通不畅,无法及时散热,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不适感;设置多个条形凸起131后,当使用者头部和颈部倚靠在条形凸起131上时,条形凸起131间的缝隙形成通风通道,空气能够在通风通道内流通,能够及时带走使用者头部散发的热量以及排出的汗液,使使用者头部更凉爽、舒适。
实际应用时,为了增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的透气性,如图2所示,头枕本体1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透气的多孔结构,空气能够在多孔结构内流通,从而有效增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的透气性。
此外,头枕套13以及条形凸起131也可以采用多孔和/或透气材质制成,从而进一步保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的透气性与舒适性。
另外,条形凸起131内可填充含有中药成分的固体颗粒,例如:可在条形凸起131内设置含有麝香、冰片、樟脑和/或薄荷等中药成分的填充物(例如用中药侵泡过的棉花),能够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实际使用时,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头枕套13难免会弄脏,为了便于清洗头枕套13,头枕套13上可以设置拉锁,从而可以单独将头枕套13拆卸下来进行清洗,使清洗过程更便捷、高效。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条形凸起131还可以选用其它的排列方式,只要能保证透气效果均可。
其中,为了能够符合不同使用者的体型,头枕套13为慢回弹海绵,慢回弹海绵又叫记忆海绵,顾名思义当其它外界压力变形后,海绵不会马上恢复原来的形状,而是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形变后的状态,利用这个特性,当使用者头部、颈部挤压头枕套13时,头枕套13受到压力会根据使用者的头部、颈部产生形变,从而能够根据不同使用者的体型,更好地支撑使用者的头部、颈部。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只需要将头枕套13采用慢回弹海绵制成,条形凸起131可选用其它材质,采用此种设置,当驾驶员或其他乘客头部倚靠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上时,条形凸起131不会发生不可逆的形变,从而保证条形凸起131形成的通气通道不会因被挤压而消失,进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的透气性与舒适性。
其中,为了吸附车内有害物质,头枕本体10内部填充有木炭,由于头枕本体10内部为多孔结构,多孔结构的比表面积较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也较大;同时汽车内饰在加工过程中,会使用大量含有苯、甲醛的物质,当汽车放置在阳光下暴晒时,苯、甲醛等有害物质会释放出来,人若吸入大量苯、甲醛等物质会对身体产后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头枕本体10内部填充木炭微粒,能够有效吸附苯、甲醛等物质,保护车内人员的身体健康。
实际应用时,为了能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固定在汽车座椅椅背上,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还包括:设置在头枕本体10底端的固定插销20,固定插销20用于与汽车座椅椅背连接。
其中,为了能够上下调节颈部支撑部12的位置,如图3所示,固定插销20上设置有缺口21,汽车座椅椅背匹配设置有弹簧卡齿,当收起弹簧卡齿时,能够将头枕本体10上下调节,进而能够调节颈部支撑部12的上下位置,当调节到适当的位置时,放出弹簧卡齿,弹簧卡齿与缺口21相配合,从而能够将颈部支撑部12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上。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缺口21的数量与间距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取,然而缺口21的数量不宜过多,若缺口21过多,容易导致固定插销20的结构稳定性下降,缺口21的数量也不宜过少,缺口21过少,容易导致无法调节到合适的位置。
此外,还可以在汽车座椅椅背上设置电动升降装置,电动升降装置可以包括:电机和设置在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在固定插销20上与齿轮匹配设置有锯齿,通过电机输出轴的正转和反转,带动齿轮正转或反转,从而使固定插销升起或降下,进而可以调整头枕本体10及颈部支撑部12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电机的控制开关可以设置在汽车方向盘、控制面板或其它任何使用者容易操作的位置。
另外,还可以在汽车座椅椅背上设置液压升降装置,液压升降装置包括液压缸、活塞、活塞杆和密封件等,向液压缸内冲入液体,利用液体的压力推动活塞的前端面或后端面,进而带动活塞杆往复运动,实际使用时可使用固定插销20替换活塞杆,从而实现升降的目的,液压升降装置的控制开关可以设置在汽车方向盘、控制面板或其它任何使用者容易操作的位置。
实际使用时,还可以将颈部支撑部12与头枕本体10通过竖直导轨滑动配合连接,竖直导轨设置在头枕本体10上,从而实现颈部支撑部12单独上下移动,同时,通过在头枕本体10内部设置电机和齿轮组等传动装置,使用者可以通过与电机电连接的控制开关,控制颈部支撑部12单独上下移动。
具体地,为了能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便于跳窗逃生,如图1-图4所示,固定插销20顶端为锥形(如图2和图4中虚线箭头所指),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例如:车沉入河中,或被困于大水中等),一般需要从车窗或前挡风玻璃处逃生,然而一般人很难依靠自力打碎车窗或前挡风玻璃,因此将固定插销20顶端设置为锥形,固定插销20一般使用合金制成,硬度比汽车玻璃高,使用固定插销20的锥形顶端能够方便地打碎汽车玻璃,从而使车内人员顺利逃生。
实际应用时,为了保证车内人员能够顺利逃生,固定插销20上设置有切割装置,当车辆处于紧急情况需要弃车逃生时,安全带往往会因为带扣或安全带插口变形等原因无法打开,此时需要将安全带割断进行逃生,切割装置若设置在其它位置,在发生碰撞等交通事故时容易割伤车内人员,因此将切割装置设置在固定插销20上,平常状态隐藏在汽车座椅椅背内,需要使用时将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取出,割断安全带后,可直接用固定插销20顶端打碎车窗玻璃逃生。
实际应用时,为了能在极端情况下保障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还包括:自动充气气囊,自动充气气囊设置于头枕本体10内,自动充气气囊上设置有充气拉环,当汽车落入水中后,使用者从车内逃脱后,可拉动充气拉环,使自动充气气囊充气,使用者可借助自动充气气囊的浮力游到岸边或向人呼救。
实际应用时,为了使整体结构更稳定,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还包括:硬质背板30,硬质背板30设置于头枕本体10的背侧,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硬质背板30能够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座椅头枕,并将受到的压力分散,使整体结构更稳定,实际使用时,还可将固定插销20与硬质背板30固定连接,从而使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中,为了满足车内娱乐的需要,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还包括:显示屏31,显示屏31设置于硬质背板30上,在汽车行驶时,尤其是长途行驶时,为了避免车内人员感觉烦闷、无聊,可以在汽车座椅头枕背侧设置显示屏31,从而提升车内乘客的舒适性。
实际使用时,为了消除使用者的疲劳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还包括:按摩装置,按摩装置可以设置于颈部支撑部12内,在驾驶员经过长时间驾驶后,由于精神高度集中并且双手一直处于运动状态,颈、肩部难免会感到疲劳,因此在颈部支撑部12内设置按摩装置,帮助驾驶员消除疲劳,从而避免驾驶员过度疲劳导致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可将按摩装置的开关设置在方向盘附近,例如方向盘的面板上、方向盘的转向盘上等,从而可以根据驾驶员的需要,随时开启按摩装置。
实际使用时,为了缓解使用者的压力,头枕本体10内还设置有含有中药成分的填充物,例如可在头枕本体10内设置含有麝香、冰片、樟脑和/或薄荷等中药成分的填充物,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缓解使用者压力,避免使用者疲劳驾驶,从而导致危险的发生。
实际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头枕还包括:扬声器,扬声器可设置在头枕本体10外表面,当行驶一定里程或一段时间后,扬声器会自动发声,提醒驾驶员需停靠休息等。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设置在驾驶员位置的头枕本体10外表面的扬声器不宜与汽车内广播电台等相连,否则容易造成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或无法听清附近车辆的喇叭声,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隐患。
实际应用时,为了使坐在后排的乘客能够调节车内的环境(例如:温度、音响设备声音的大小等),硬质背板30上设置有控制面板,后排乘客可以操作控制面板从而实现对车内环境的调节,避免驾驶员亲自调节,从而分散注意力,进而导致交通事故的情况发生。
实际应用时,可以在头枕本体10内设置USB接口(UniversalSerialBus即通用串行总线),后排乘客可通过USB接口完成对电子设备充电等操作,从而满足不同乘客的使用需求,尤其是在长途出行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出行体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枕本体;
所述头枕本体包括:支撑使用者后脑的头部支撑部以及与使用者后颈部相贴合的颈部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头枕本体外侧的头枕套,所述头枕套上设置有多个条形凸起,且多个所述条形凸起由上至下依次排列并邻接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套为慢回弹海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透气的多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本体内部填充有木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头枕本体底端的固定插销,所述固定插销用于与汽车座椅椅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插销上设置有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插销顶端为锥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硬质背板,所述硬质背板设置于所述头枕本体的背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硬质背板上。
CN201620800617.6U 2016-07-27 2016-07-27 汽车座椅头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18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00617.6U CN205818995U (zh) 2016-07-27 2016-07-27 汽车座椅头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00617.6U CN205818995U (zh) 2016-07-27 2016-07-27 汽车座椅头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18995U true CN205818995U (zh) 2016-12-21

Family

ID=57557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0061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18995U (zh) 2016-07-27 2016-07-27 汽车座椅头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189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4585A (zh) * 2016-07-27 2016-10-12 边成战 汽车座椅头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4585A (zh) * 2016-07-27 2016-10-12 边成战 汽车座椅头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67366U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按摩座椅
WO2003059682A3 (en) Inflatable aircraft seat cushion
CN106004586A (zh) 汽车座椅头枕
CN205818995U (zh) 汽车座椅头枕
CN206086461U (zh) 带集成充气颈托头枕的座椅
CN108734925A (zh) 一种汽车驾驶员疲劳警示与消除系统及方法
CN106004585A (zh) 汽车座椅头枕
CN205818996U (zh) 汽车座椅头枕
CN106945580A (zh) 一种具有多重缓冲减震效果的舒适性汽车座椅
CN104960447A (zh) 一种汽车座椅及其加工方法
CN202641439U (zh) 设有按摩功能的汽车座椅
CN204774771U (zh) 一种安装于汽车前排的座椅
CN104908621A (zh) 一种带u型护颈枕的汽车座椅
CN213861940U (zh) 一种舒适性的特种车用座椅
CN205326862U (zh) 一种载货汽车座椅
DE102012019721A1 (de) Die Halsstütze für Passagiere in den Fahrzeugen
CN208915015U (zh) 一种多功能的汽车驾驶员座椅
CN208569844U (zh) 一种汽车驾驶员疲劳警示与消除系统
CN200999012Y (zh) 幼童专用客车
CN202935194U (zh) 一种新型汽车座椅
KR200397082Y1 (ko) 차량용 간이시트커버
CN205601662U (zh) 多功能充气枕
CN203819087U (zh) 多功能充气座椅
CN206394498U (zh) 一种具有舒适软垫的汽车座椅
CN204526894U (zh) 一种智能汽车座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19

Address after: 100080 A-47, Second Floor, 48 Haidian West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Re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719000 Unit 802, Building 5, Luyuan District, Yulin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ian Chengzha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