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14358U - 一种面部提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部提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14358U
CN205814358U CN201620467543.9U CN201620467543U CN205814358U CN 205814358 U CN205814358 U CN 205814358U CN 201620467543 U CN201620467543 U CN 201620467543U CN 205814358 U CN205814358 U CN 205814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ffect end
handle
lift device
face
guiding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675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绍国
埃伦宝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4675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14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14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14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面部提升器,包括作用端、引导口和手柄,所述作用端固定或一体成形于所述手柄前端,所述引导口设置在作用端的中部,所述引导口与所述作用端形成“回”字形,所述作用端上端至所述手柄下端的距离为180‑250mm,所述作用端宽度为6‑10mm。这样,从发际线内切开小于1CM的小切口,由于作用端的宽度为6‑10mm,作用端即可通过发际线处的切口剥离至面部,通过作用端剥离到面部预先设计需要提升的部位,由于所述引导口与所述作用端形成”回”字形,作用线可以通过引导口固定需要提升的点,之后引导口将作用线返回切口处进行缝合处理,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的优点是:拉手术过程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痛苦也轻,术后皱纹展平、手术切口小、面部不留瘢痕。

Description

一种面部提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面部提升器。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的拉皮技术只是将面部松弛的皮肤向后向上提紧,切除多余的皮肤,进行皮下分离,越靠近面部前侧危险系数越高,手术切口较大、剥离范围广、疤痕明显、面部表情僵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提升简单、手术创伤小、痛苦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及效果持久的面部提升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部提升器,包括作用端、引导口和手柄,所述作用端固定或一体成形于所述手柄前端,所述引导口设置在作用端的中部,所述引导口与所述作用端形成“回”字形,所述作用端上端至所述手柄下端的距离为180-250mm,所述作用端宽度为6-10m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部提升器还可以是:
所述作用端与所述手柄之间设有钳壁,所述钳壁两端分别与所述作用端和所述手柄连接,所述钳壁的宽度小于作用端的宽度。
所述钳壁的横截面为“工”字形。
所述钳壁两端分别与所述作用端和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
所述作用端由下至上厚度逐渐减小。
所述手柄上部中间位置处厚度小于两侧边缘厚度。
所述手柄上设置有两条由下至上且相互平行延伸的条形开孔。
所述手柄上部中间位置处与所述条形开孔之间设有横向凹槽。
所述作用端宽度为8mm。
所述作用端上端至所述手柄下端的距离为220mm,所述手柄的宽度为10m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部提升器,包括作用端、引导口和手柄,所述作用端固定或一体成形于所述手柄前端,所述引导口设置在作用端的中部,所述引导口与所述作用端形成“回”字形,所述作用端上端至所述手柄下端的距离为180-250mm,所述作用端宽度为6-10mm。这样,从发际线内切开小于1CM的小切口,由于作用端的宽度为6-10mm,作用端即可通过发际线处的切口剥离至面部,通过作用端剥离到面部预先设计需要提升的部位,由于所述引导口与所述作用端形成”回”字形,作用线可以通过引导口固定需要提升的点,之后引导口将作用线返回切口处进行缝合处理,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的优点是:拉手术过程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痛苦也轻,术后皱纹展平、手术切口小、面部不留瘢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面部提升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作用端;2:引导口;3:钳壁;4: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面部提升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部提升器,包括作用端1、引导口2和手柄4,所述作用端1固定或一体成形于所述手柄4前端,所述引导口2设置在作用端1的中部,所述引导口2与所述作用端1形成“回”字形,所述作用端1上端至所述手柄4下端的距离为180-250mm,所述作用端1宽度为6-10mm。这样,从发际线内切开小于1CM的小切口,由于作用端1的宽度为6-10mm,作用端1即可通过发际线处的切口剥离至面部,通过作用端1剥离到面部预先设计需要提升的部位,由于所述引导口2与所述作用端1形成“回”字形,作用线可以通过引导口2固定需要提升的点,之后引导口2将作用线返回切口处进行缝合处理,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的优点是:拉手术过程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痛苦轻,术后皱纹展平、手术切口小、面部不留瘢痕。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部提升器,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作用端1与所述手柄4之间设有钳壁3,所述钳壁3两端分别与所述作用端1和所述手柄4连接,所述钳壁3的宽度小于作用端1的宽度。这样,由于作用端1的宽度小于手柄4的宽度,在手术中,手柄4宽于作用端1,遮挡作用端1进入皮下后的视线,通过在所述作用端1和所述手柄4之间设置钳壁3,且钳壁3的宽度小于作用端1的宽度,当作用端1进入皮下后,不会遮挡视线,使手术更加精准,并且通过钳壁3代替部分手柄4,可以有效减轻本实用新型一种面部提升器的整体重量,在长时间的手术中,有效降低医生的疲劳程度,提高手术进度。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的优点是:手术视线清晰、手术更加精准、结构质量轻便及降低医生的疲劳程度提高手术进度。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钳壁3的横截面为“工”字形。这样,通过将钳壁3的横截面设计为“工”字形,在保证钳壁3宽度不超过作用端1的宽度的同时,也保证了钳壁3的强度,在受到较强的侧力时,“工”字形一侧的两条凸起发挥作用,另一侧的两条凸起进一步保护钳壁3,防止钳壁3发生侧弯,导致手术精度减低。最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钳壁3两端分别与所述作用端1和所述手柄4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这样,通过钳壁3两端分别与作用端1和手柄4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可以有效提升钳壁3与作用端1和手柄4的连接强度,延长受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部提升器,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作用端1由下至上厚度逐渐减小。这样,由于在手术时,作用端1进入面部皮下,若作用端1前端的横截面积太大,会导致作用端1进入时,阻力过大,而且还会破会面部皮下神经损伤及血管破裂,术后面部红肿不易痊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部提升器由于作用端1由下至上厚度逐渐减小,可以起到刀片的作用,在作用端1进入面部皮下的同时,作用端1的上部同时进行表皮下切割,使作用端1方便进入,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的优点是:作用端1进入面部皮下顺利,术后面部无红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部提升器,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手柄4上部中间位置处厚度小于两侧边缘厚度。这样,由于手柄4上部中间位置处厚度小于两侧边缘厚度,手柄4上部中间位置处与两侧边缘形成一种凹陷区域,在手术中,此处凹陷区域方便手指定位,拿握更加精准,而且此处的凹陷区域可以有效防止手指滑落,避免由于手指滑落导致作用端1划伤其他部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现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的优点是:手术过程更加精准,减少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手柄4上设置有两条由下至上且相互平行延伸的条形开孔。这样,由于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很容易紧张,人在紧张的状态下,手心很容易出汗,当手部出汗过度时,很容易与手柄4发生滑落,增设两条由下至上且相互平行延伸的条形开孔,增加手柄4位置的表面粗糙度,增大摩擦力,防止手柄4位置滑落,而且两条由下至上且相互平行延伸的条形开孔也可以增加手心位置的空气流动,使手部位置的汗液加快蒸发。最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手柄4上部中间位置处与所述条形开孔之间设有横向凹槽。这样,进一步增加手柄4位置的粗糙度,增大表面摩擦力,防止手柄4滑落,也可以增加手指位置的空气流动,使手指位置的汗液加快蒸发。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部提升器,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作用端1宽度为8mm。这样,从发际线内切开小于1CM的小切口,由于作用端1的宽度为8mm,作用端1即可通过发际线处的切口剥离至面部,通过作用端1剥离到面部预先设计需要提升的部位,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的优点是:从发际线内切开小于1CM的小切口,由于作用端1的宽度为6-10mm,作用端1即可通过发际线处的切口剥离至面部,通过作用端1剥离到面部预先设计需要提升的部位,痛苦轻、手术切口小及面部不留瘢痕。更优选的方案是:引导口2的长度为45mm,宽度为6mm。这样,在作用端1进入面部皮下后,在需要提升的面部位置穿设作用线,由于引导口2的长度为45mm,宽度为6mm,其空间足够穿设作用线,并且可以减轻作用端1的整体质量,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部提升器,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作用端1上端至所述手柄4下端的距离为220mm,所述手柄4的宽度为10mm。这样,由于在做面部提升的手术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部提升器伸入面部皮下的长度大约100mm,而手柄4位置根据常规手掌宽度设计为120mm,其总长为220mm,不会因为太短导致术中使用不方便,也不会因为太长导致重心不稳,不方便拿握,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的优点是:方便拿握,提升手术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面部提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作用端、引导口和手柄,所述作用端固定或一体成形于所述手柄前端,所述引导口设置在作用端的中部,所述引导口与所述作用端形成“回”字形,所述作用端上端至所述手柄下端的距离为180-250mm,所述作用端宽度为6-1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部提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端与所述手柄之间设有钳壁,所述钳壁两端分别与所述作用端和所述手柄连接,所述钳壁的宽度小于作用端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部提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壁的横截面为“工”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部提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壁两端分别与所述作用端和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部提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端由下至上厚度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部提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部中间位置处厚度小于两侧边缘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面部提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设置有两条由下至上且相互平行延伸的条形开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面部提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部中间位置处与所述条形开孔之间设有横向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面部提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端宽度为8mm。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面部提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端上端至所述手柄下端的距离为220mm,所述手柄的宽度为10mm。
CN201620467543.9U 2016-05-20 2016-05-20 一种面部提升器 Active CN205814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67543.9U CN205814358U (zh) 2016-05-20 2016-05-20 一种面部提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67543.9U CN205814358U (zh) 2016-05-20 2016-05-20 一种面部提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14358U true CN205814358U (zh) 2016-12-21

Family

ID=57558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67543.9U Active CN205814358U (zh) 2016-05-20 2016-05-20 一种面部提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143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14358U (zh) 一种面部提升器
CN206576926U (zh) 一种用于妇科肿瘤的医疗剪刀
CN204306874U (zh) 一种妇产科用手术刀
CN206079470U (zh) 甲沟剪
CN206006351U (zh) 具放大镜与发光二极管的指甲剪结构
CN203344072U (zh) 眉剪
CN216933387U (zh) 一种双刃口单锋小针刀
CN205411330U (zh) 手术传递盘
CN210589402U (zh) 一种带有手部防护设计的绣花剪刀
CN208892861U (zh) 一种断层肋软骨切取刀
CN204428256U (zh) 一种用于内眦赘皮矫正手术的针刀
CN208388712U (zh) 一种胫骨骨折用筋膜分割手术刀
CN209172435U (zh) 一种硬膜剪开装置
CN202086648U (zh) 视神经联合离断器
CN209996430U (zh) 解剖松解针
CN201422906Y (zh) 一种“v”型硬膜切开保护器
CN202920299U (zh) 手术刀
CN212650887U (zh) 一种膜性组织手术剪刀
CN209932900U (zh) 神经科用伤口清理用镊子
CN205697944U (zh) 一种可控深度手术刀
CN207768478U (zh) 一种手术刀柄
CN205521526U (zh) 一种妇科术前用刮刀
CN202122593U (zh) 手术机械爪
CN201759650U (zh) 美容整形保健刀
CN2382374Y (zh) 医用挑刺钩割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