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93179U - 一种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93179U
CN205793179U CN201620512777.0U CN201620512777U CN205793179U CN 205793179 U CN205793179 U CN 205793179U CN 201620512777 U CN201620512777 U CN 201620512777U CN 205793179 U CN205793179 U CN 205793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threading
tail plug
threading opening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1277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162051277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93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93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93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耳机。该耳机包括耳机柄,耳机柄尾端设置有穿线口,耳机线从穿线口处穿出,穿线口处设置有尾塞,尾塞中间设置有穿线通道,其特征在于,穿线通道内径从耳机柄内部向穿线口方向逐渐减小,其最小内径小于耳机线外径,在穿线口处卡紧耳机线。本实用新型耳机的尾塞穿线通道内径,设置为在穿线口处小于耳机线的外径,采用过盈配合夹紧耳机线,能够将耳机线上的振动吸收到尾塞上,避免由于碰撞、摩擦等产生的振动通过耳机线直接传递到耳道内,有效降低了听诊器效应,提高了用户体验,该方案没有改变耳机的外观和使用方式,不增加用户使用过程的操作,使用方便,实现简便。

Description

一种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有线耳机在使用过程中常存在听诊器效应,所谓听诊器效应,是指耳机线或者线控单元处受外界碰撞或者摩擦,产生的振动通过耳塞线直接传递到耳道内,产生让人很不愉快的摩擦声的问题,尤其常见于入耳式耳机中。其发生的机理为:耳机线一般硬度较大,有利于传导振动,入耳式耳机的听筒与人耳接触更紧密,耳机线传输的振动产生的噪音大,听诊器效应明显,严重影响用户的听觉体验。
目前常用的降低听诊器效应的方法有:采用绕耳式耳机、固定线材和更换线材等,但是这些常用方法都存在一些缺陷,如,采用绕耳式佩戴方式,佩戴麻烦,不便使用;利用夹子等将线材固定在衣物上,取放不便;更换线材为编织物材料等,使线材成本升高,且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耳机使用过程中听诊器效应造成噪声,影响用户听觉体验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耳机,该耳机的尾塞通过过盈配合夹紧耳机线,将耳机线上的振动吸收到尾塞上,避免了振动通过耳机线直接传递到耳道内产生噪声,降低了听诊器效应。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耳机,包括耳机柄,所述耳机柄尾端设置有穿线口,耳机线从所述穿线口处穿出,所述穿线口处设置有尾塞,所述尾塞中间设置有穿线通道,所述穿线通道内径从所述耳机柄内部向所述穿线口方向逐渐减小,其最小内径小于所述耳机线外径,在所述穿线口处卡紧所述耳机线。
可选地,所述尾塞与所述耳机柄的内壁之间还设置有减振层。
可选地,所述尾塞材质为橡胶,所述减振层材质为海绵。
可选地,所述尾塞的外壁为圆锥状,所述尾塞外径从所述耳机柄内部向所述穿线口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尾塞的穿线通道剖面为V字型,所述V字型开口较小一侧位于所述穿线口侧。
可选地,所述尾塞的外壁为圆柱状,所述尾塞的穿线通道剖面为V字型,所述V字型开口较小一侧位于所述穿线口侧。
可选地,所述尾塞末端还设置有止挡圆锥段,所述止挡圆锥段压靠在所述穿线口处。
可选地,所述尾塞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凸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耳机的尾塞穿线通道内径,设置为在穿线口处小于耳机线的外径,采用过盈配合夹紧耳机线,能够将耳机线上的振动吸收到尾塞上,避免由于碰撞、摩擦等产生的振动通过耳机线直接传递到耳道内,有效降低了听诊器效应,提高了用户体验,该方案没有改变耳机的外观和使用方式,不增加用户使用过程的操作,使用方便,实现简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在耳机柄与尾塞之间加一层减振层,辅助尾塞减振,避免尾塞上的余振传导到耳机柄上,进一步降低了降低听诊器效应。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耳机的耳机柄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耳机柄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穿线示意图。
图中:1.耳机柄;2.尾塞;21.穿线通道;22.止挡圆锥段;3.耳机线;
4.减振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耳机的听诊器效应是由于振动沿耳机线传输到人耳部造成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耳机尾塞与耳机线之间的紧配合,在耳机柄的穿线口处实现振动的吸收,抑制振动继续向上传播到人耳,达到降低听诊器效应的作用。
图1为现有技术耳机的耳机柄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耳机柄1的下侧为穿线口,耳机线3从穿线口处穿出,耳机柄1内设置有尾塞2。
但是现有技术的尾塞2主要起到保护耳机线3和防尘的作用,其穿线通道21内径上下一致,且为了便于穿线,其内径略微大于耳机线3的外径,这种结构不具有降低听诊器效应的功能。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耳机柄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耳机包括耳机柄1,耳机柄1尾端设置有穿线口(图中下侧),耳机线3从穿线口处穿出,穿线口处设置有尾塞2,尾塞2中间设置有穿线通道21,穿线通道21内径从耳机柄1内部向穿线口方向逐渐减小,其最小内径小于耳机线3外径,在穿线口处卡紧耳机线3。
上述结构的耳机在使用时,由于尾塞2的穿线通道21内径在穿线口处小于耳机线3的外径,对耳机线3产生较大的挤压力,即采用过盈配合夹紧耳机线3,能够将耳机线3上的振动吸收到尾塞2上,避免由于碰撞、摩擦等产生的振动通过耳机线3直接传递到耳道内,降低听诊器效应,该方案没有改变耳机的外观和使用方式,不增加用户使用过程的操作,使用方便,实现简便。
如图2所示,优选地,尾塞2与耳机柄1的内壁之间还设置有减振层4,减振层4辅助尾塞2实现减振,线材上的振动传递到尾塞2,再传到减振层4上,避免尾塞上的余振传导到耳机柄上,进一步降低了降低听诊器效应。
优选地,尾塞2的材质为橡胶,减振层4的材质为海绵。橡胶具有弹性,能起到吸收振动的效果,且便于加工;海绵的结构疏松,减振效果更佳,作为减振层4的材质,可以有效吸收经尾塞2吸收后剩余的振动,当然,减振层4的材质还可以选择其他具有阻尼性质或疏松结构的材质,如硅胶等,不仅局限于本实施例的海绵材质。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穿线示意图。如图3所示,由于穿线通道21在穿线口处的内径小于耳机线3的外径,从下侧穿线困难,所以将耳机线3从尾塞2上部穿过穿线通道21(如图中箭头所示),且为了便于穿线,尾塞2的外壁为圆锥状,尾塞2外径从耳机柄1内部向穿线口方向逐渐减小,尾塞2的穿线通道21剖面为V字型,V字型开口较小一侧位于穿线口侧。相应地,耳机柄1内壁也可以设置为与尾塞2外壁相应的圆锥状,圆锥状的设置可以避免尾塞2滑出,便于组装固定。
优选地,尾塞2末端还设置有止挡圆锥段22,止挡圆锥段22压靠在穿线口处,止挡定位尾塞2。
优选地,尾塞2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凸起,使尾塞2固定牢固。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地,尾塞2的外壁为圆柱状(该实施例未图示),尾塞2的穿线通道21剖面为V字型,V字型开口较小一侧位于穿线口侧。在满足强度要求时,尾塞2的外壁沿用现有技术无倾角的圆柱状,仅将尾塞2的内部穿线通道21剖面设置为V字形,使其在达到降低听诊器消音的同时,结构简单更利于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耳机的尾塞穿线通道内径,设置为在穿线口处小于耳机线的外径,采用过盈配合夹紧耳机线,能够将耳机线上的振动吸收到尾塞上,避免由于碰撞、摩擦等产生的振动通过耳机线直接传递到耳道内,有效降低了听诊器效应,提高了用户体验,该方案没有改变耳机的外观和使用方式,不增加用户使用过程的操作,使用方便,实现简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在耳机柄与尾塞之间加一层减振层,辅助尾塞减振,避免尾塞上的余振传导到耳机柄上,进一步降低了降低听诊器效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耳机,包括耳机柄,所述耳机柄尾端设置有穿线口,耳机线从所述穿线口处穿出,所述穿线口处设置有尾塞,所述尾塞中间设置有穿线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通道内径从所述耳机柄内部向所述穿线口方向逐渐减小,其最小内径小于所述耳机线外径,在所述穿线口处卡紧所述耳机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塞与所述耳机柄的内壁之间还设置有减振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塞材质为橡胶,所述减振层材质为海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塞的外壁为圆锥状,所述尾塞外径从所述耳机柄内部向所述穿线口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尾塞的穿线通道剖面为V字型,所述V字型开口较小一侧位于所述穿线口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塞的外壁为圆柱状,所述尾塞的穿线通道剖面为V字型,所述V字型开口较小一侧位于所述穿线口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塞末端还设置有止挡圆锥段,所述止挡圆锥段压靠在所述穿线口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塞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凸起。
CN201620512777.0U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耳机 Active CN205793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12777.0U CN205793179U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12777.0U CN205793179U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93179U true CN205793179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37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12777.0U Active CN205793179U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931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2466A (zh) * 2019-07-02 2019-08-30 北京工商大学 一种用于饮品包装的可降解可回收双置式吸管
CN111615032A (zh) * 2020-06-24 2020-09-01 王申国 一种能有效预防听诊器效应的耳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2466A (zh) * 2019-07-02 2019-08-30 北京工商大学 一种用于饮品包装的可降解可回收双置式吸管
CN111615032A (zh) * 2020-06-24 2020-09-01 王申国 一种能有效预防听诊器效应的耳机
CN111615032B (zh) * 2020-06-24 2022-05-17 浙江音置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有效预防听诊器效应的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6331B (zh) 耳罩距离可调的头戴式耳机
CN205793179U (zh) 一种耳机
CN201986123U (zh) 耳罩距离可调的头戴式耳机
CN106303792B (zh) 防摩擦耳机
CN105681945B (zh) 一种耳机
CN206136293U (zh) 一种螺旋式防噪音助听器
CN208316941U (zh) 一种会议翻译用具有抗干扰功能的耳机
CN106303791B (zh) 抗干扰耳机线
CN209250851U (zh) 一种可调节压力的耳机头戴结构
CN208656998U (zh) 一种用于手机游戏的防噪音对讲麦克风
CN205545827U (zh) 一种磁吸附耳机
CN208806943U (zh) 一种降噪的头戴式耳机
CN209545824U (zh) 一种新型耳塞式耳机
CN206728240U (zh) 一种半入耳式音频传导装置
CN205545829U (zh) 一种耳机耳挂及应用其的耳机
CN206042302U (zh) 一种连接线可伸缩的耳机
CN217643677U (zh) 一种用于降噪耳机
CN205320238U (zh) 一种耳机
CN206274678U (zh) 一种塞入式睡眠耳机
CN207732941U (zh) 一种多轴转动的入耳式耳机
CN207443078U (zh) 一种具有降噪效果的入耳式耳机
CN208572378U (zh) 一种运动睡眠耳机
CN209462566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
CN207995345U (zh) 一种蓝牙耳机运动头带
CN211271640U (zh) 一种具有防霉抗菌隔音耳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