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91509U - 一种信号防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防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91509U
CN205791509U CN201620552611.1U CN201620552611U CN205791509U CN 205791509 U CN205791509 U CN 205791509U CN 201620552611 U CN201620552611 U CN 201620552611U CN 205791509 U CN205791509 U CN 2057915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ning
signal
module
protection
protec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526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维明
李晨曦
杨悦新
李明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an Dun (Shenzhe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邵维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邵维明 filed Critical 邵维明
Priority to CN2016205526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915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915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915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信号防雷装置,包括:模数转换模块与第一防雷模块。模数转换模块,所述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将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输出的数字信号;第一防雷模块,所述第一防雷模块与所述模数转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防雷模块接收所述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所述数字信号在第一防雷模块内部转换为光信号,所述光信号在所述第一防雷模块内部进行短暂传播后转化为数字信号,所述第一防雷模块输出所述由光信号转化的数字信号。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防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信号防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工业自动化进程的加快,微电子产品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地使用。现代电子技术中电子元器件或电气元件,一般无法承受5V的电压波动。
当雷击发生时,如果所有线路是共同敷设(如双绞线、网线、同轴电缆),在雷电发生时,在所有的信号线路中产生感应极性和幅值相同的感应电压,由于雷击时释放的能量庞大,会在雷击附近范围内的线路中产生较大的感应电压,进而瞬间损坏连接在电路两端电子或电器元件,造成较大的损失。
现有技术中为防止雷电破坏,一般采用SPD(雷保护器),使用时将相对应的SPD串/并联在相关的线路中,一旦线路由于雷击出现雷过电压,SPD将同保护地短接,将雷电流在在地中散流,以达到保护电气设备的目的。
本发明创造的发明人在研究现有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由于雷电是多脉冲放电,SPD经常在雷电的第一个脉冲被损坏失效,失去对后续脉冲放电的电磁感应生产的雷的保护,造成被保护设备的损坏,且SPD长出现雷过电压消失之后不能恢复高阻抗,在工作电压下其泄漏电流大等故障,使用其可靠性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信号防雷装置,使电信号在第一防雷模块内部进行短暂的光路传播,从而切断了由电涌产生的高压流经的线路,将电涌高压隔离在信号防雷装置的一侧,防止其对电子或电气原件造成损坏。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多脉冲放电保护不足,以及电源高压过后SPD无法恢复高阻抗,在工作电压下泄漏电流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信号防雷装置,包括:
模数转换模块,所述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将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输出的数字信号;
第一防雷模块,所述第一防雷模块与所述模数转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防雷模块接收所述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所述数字信号在第一防雷模块内部转换为光信号,所述光信号在所述第一防雷模块内部进行短暂传播后转化为数字信号,所述第一防雷模块输出所述由光信号转化的数字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防雷装置还包括:第二防雷模块;
所述第二防雷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防雷模块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信号防雷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位于所述第一防雷模块与第二防雷模块之间,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防雷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防雷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对数字信号进行编码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防雷装置还包括:信号放大器;
所述信号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防雷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放大所述第二防雷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雷模块与第二防雷模块均为光电耦合器。
更加优选地,所述第一防雷模块与第二防雷模块均为高速线性光耦。
更加优选地,所述第一防雷模块与第二防雷模块均为级联光电耦合器。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防雷装置还包括:反馈电路;
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防雷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防雷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馈电路用于防止第一防雷模块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防雷装置包括:至少两组第一防雷模块,以及数量与所述第一防雷模块相对应的第二防雷模块。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为系统级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电信号在第一防雷模块内部进行短暂的光路传播,从而切断了由雷产生的高压流经的线路,将雷电产生的高压隔离在信号防雷装置的一侧,防止其对电子或电气原件造成损坏。由于信号在第一防雷模块内部以光信号的方式进行传播,无需通过线路进行传播,即使雷电为多脉冲放电在无法击穿第一防雷模块的情况下,多次放电也无法通过第一防雷模块。同时第一防雷模块在非击穿的情境下,不存在恢复的问题,不会导致雷高压过后出现工作电压泄露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整体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整体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11、第一电源;12、第二电源;21、模数转换模块;31、第一防雷模块;41、控制模块;51、反馈电路;61、第二防雷模块;71、信号放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 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种信号防雷装置,包括:模数转换模块21与第一防雷模块31。其中,模数转换模块21用于将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输出的数字信号;第一防雷模块31与模数转换模块21连接,第一防雷模块31接收模数转换模块21输出的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在第一防雷模块31内部转换为光信号,光信号在第一防雷模块31内部进行短暂传播后转化为数字信号,第一防雷模块31输出由光信号转化的数字信号。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电信号在第一防雷模块31内部进行短暂的光路传播,从而切断了由电涌产生的高压流经的线路,将电涌高压隔离在信号防雷装置的一侧,防止其对电子或电气原件造成损坏。由于信号在第一防雷模块31内部以光信号的方式进行传播,无需通过线路进行传播,即使雷电为多脉冲放电在无法击穿第一防雷模块31的情况下,多次放电也无法通过第一防雷模块31。同时第一防雷模块31在非击穿的情境下,不存在恢复的问题,不会导致电涌高压过后出现工作电压泄露的问题。
其中,模数转换模块21为A/D转换器,电子或电气原件一般输出的电信号为模拟信号,模拟信号只有通过A/D转化为数字信号后才能被第一防雷模块31使用。A/D转换器使用时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根据采样结果将模拟信号的波形转换为脉冲波形,A/D转换器输出的波形为方波,但不限于此,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采用不同的A/D转换器或调节A/D转换器的输出波形,A/D转换器输出的脉冲波形能够为(不限于)三角波。
第一防雷模块31为光电耦合器,光电耦合器以光为媒介来传输电信号的器件,通常把发光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ED)与受光器(光敏半导体管)封装在同一管壳内。当输入端加电信号时发光器发出光线,受光器接受光线之后就产生光电流,从输出端流出,从而实现了“电—光—电”转换。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的光电耦合器为高速线性光耦。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防雷模块31是由级联的光电耦合器构成, 级联时至少将两个光电耦合器以首尾相接的方式串联在一起,也就是第一个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在第二个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将二个光电耦合器级联在一起。光电耦合器本身具有耐高压的上限值,现有技术中的高速线性光耦一般的耐压上限值为五千伏,级联后的光电耦合器呈倍数级别上升。本实施方式中的光电耦合器具体为高速线性光耦,现有技术中的高速线性光耦一般的耐压上限值为五千伏,实验数据表明二个光电耦合器级联后的耐压上限值为十万伏,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将二个光电耦合器级联在一起。级联后的光电耦合器呈倍数级别上升,实验数据表明二个光电耦合器级联后的耐压最低为10kV,1.2/50μs,能够有效地防止雷电击穿第二防雷模块,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在一些选择性实施例中,信号防雷装置还包括:第二防雷模块61。一般现有技术中线路两端均设有电子或电气原件,由于线路较长且铺设于旷野中,容易由于雷电放电形成雷电高压,一旦形成雷电高压会对线路两端的电子或电气原件造成毁坏。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线路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防雷模块31与第二防雷模块61。第二防雷模块61的输入端与第一防雷模块31连接。相同的,第二防雷模块61为光电耦合器。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的光电耦合器为高速线性光耦。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防雷模块61是由级联的光电耦合器构成,级联时至少将两个光电耦合器以首尾相接的方式串联在一起,也就是第一个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在第二个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将二个光电耦合器级联在一起。光电耦合器本身具有耐高压的上限值,现有技术中的高速线性光耦一般的耐压上限值为五千伏,级联后的光电耦合器呈倍数级别上升,实验数据表明二个光电耦合器级联后的耐压最低为10kV,1.2/50μs,能够有效地防止雷电击穿第二防雷模块61,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在一些选择性实施方式中,电涌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41;控制模块41位于第一防雷模块31与第二防雷模块61之间,控制模块41的输入端与第一防雷模块31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41的输出端与第二防 雷模块61的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41用于对数字信号进行编码控制。控制模块41用于对第一防雷模块31输出的数字信号进行编码与整形,使第一防雷模块31输出的数字信号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后续处理。控制模块41具体为编码控制装置,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41为系统级芯片(SoC,System-on-a-Chip)。
信号防雷装置还包括:反馈电路反馈电路51;反馈电路反馈电路51的输入端与模数转换模块21的输出端连接,反馈电路反馈电路51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模块21的输入端连接,反馈电路反馈电路51用于防止模数转换模块21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模数转换模块21的信息处理能力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同时,反馈电路51还能够提高模数转换模块21信息处理精度以及抗干扰能力。为使第一防雷装置的信息处理能力处于稳定状态,在模数转换模块21的输出端连接反馈电路反馈电路51,反馈电路反馈电路51的输出端连接在模数转换模块21的输入端。反馈电路反馈电路51具体为温度负反馈电路,该温度负反馈电路为现有技术中的反馈电路反馈电路51,现有技术中反馈电路反馈电路51包括温敏电阻与三极管,温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敏电阻连接在三极管的集电极,温敏电阻的阻值升高时,集电极的电压降低,相应的三极管的发射极的电压降低,由于三极管的发射极即反馈电路反馈电路51的输出端,也就是说发射极的电压降低使得模数转换模块21的输入端电压降低,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三极管发射极的电压控制模数转换模块21的输入电压值,属于典型的负反馈电路。
信号防雷装置还包括:信号放大器71;信号放大器71的输入端与第二防雷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放大第二防雷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
本实施方式中信号防雷装置还包括: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分别为第一电源11电路与第二电源12电路,第一电源11电路与第二电源12电路均为直流电源。其中第一电源11电路模数转换模块21、第一防雷模块31连接和控制模块41连接。第二电源12电路分别与第二防雷模块61和信号放大器71连接。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一种信号防雷装置,包括:至少两组模数转换模块21、至少两组第一防雷模块31、至少两组第二防雷模块61、至少两组信号放大器71、控制模块41和至少两组反馈电路51。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四组模数转换模块21、四组第一防雷模块31、四组第二防雷模块61、四组信号放大器71、控制模块41和四组反馈电路51。四组模数转换模块21的输出端分别与四组第一防雷模块31的输入端连接,四组第一防雷模块31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41控制模块41连接,控制模块41输出四路数字信号分别对应输出到四组第二防雷模块61,四组第二防雷模块61的输出端对应连接在四组信号放大器71的输入端。
本实施方式中输入信号的不限于四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输信号的能够为单路、两路、三路、五路、八路或者更多路。每一路输入信号均对应一路信号防雷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无论输入信号有几路,控制模块41仅有一个。
本实施方式中信号防雷装置还包括: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分别为第一电源11电路与第二电源12电路,第一电源11电路与第二电源12电路均为直流电源。其中第一电源11电路分别与四组模数转换模块21、四组第一防雷模块31连接和四组控制模块41连接。第二电源12电路分别与四组第二防雷模块61和四组信号放大器71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仅对信号防雷装置内部结构及其连接关系加以描述,其具体作用与工作原理请参阅实施例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方式,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信号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数转换模块,所述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将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输出的数字信号;
第一防雷模块,所述第一防雷模块与所述模数转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防雷模块接收所述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所述数字信号在第一防雷模块内部转换为光信号,所述光信号在所述第一防雷模块内部进行短暂传播后转化为数字信号,所述第一防雷模块输出所述由光信号转化的数字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号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防雷装置还包括:第二防雷模块;
所述第二防雷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防雷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信号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防雷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位于所述第一防雷模块与第二防雷模块之间,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防雷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防雷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对数字信号进行编码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信号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防雷装置还包括:信号放大器;
所述信号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防雷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放大所述第二防雷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信号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雷模块与第二防雷模块均为光电耦合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信号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雷模块与第二防雷模块均为高速线性光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信号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雷模块与第二防雷模块均为级联光电耦合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号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防 雷装置还包括:反馈电路;
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数模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数模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馈电路用于防止数模转换模块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信号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防雷装置包括:至少两组第一防雷模块,以及数量与所述第一防雷模块相对应的第二防雷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信号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为系统级芯片。
CN201620552611.1U 2016-06-08 2016-06-08 一种信号防雷装置 Active CN2057915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52611.1U CN205791509U (zh) 2016-06-08 2016-06-08 一种信号防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52611.1U CN205791509U (zh) 2016-06-08 2016-06-08 一种信号防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91509U true CN205791509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34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52611.1U Active CN205791509U (zh) 2016-06-08 2016-06-08 一种信号防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915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8303A (zh) * 2016-12-15 2017-12-29 深圳市安特博防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隔离防雷模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8303A (zh) * 2016-12-15 2017-12-29 深圳市安特博防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隔离防雷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ripathi et al. A MV intelligent gate driver for 15kV SiC IGBT and 10kV SiC MOSFET
CN103633964B (zh) 一种高可靠大功率纳秒窄脉冲产生电路
CN205791509U (zh) 一种信号防雷装置
CN105305972B (zh) 一种射频前端电磁脉冲防护模块
CN205791453U (zh) 一种信号防雷装置
US20190222019A1 (en) Chip protection circuit
CN102185286A (zh) 大功率igbt冗余驱动保护电路
CN106603050A (zh) 一种集成式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
Salman et al. Mutual ballasting: A novel technique for improved inductive system level IEC ESD stress performance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CN206850687U (zh) 大功率高压脉冲刚性调制器
CN205791510U (zh) 一种信号防雷装置
CN201270088Y (zh) Rs-485抄表通信电路
TWI595628B (zh) 靜電放電防護電路及積體電路
Budnyaev et al. Microwave limiter design in 180 nm SiGe BiCMOS technology
US9912149B2 (en) Lightning and surge protection for electronic circuits
US20220294213A1 (en) Esd protection circuit
CN202518896U (zh) 一种电梯用光电开关
He et al. A novel high‐voltage solid‐state switch based on the SiC MOSFET series and its overcurrent protection
CN202190074U (zh) 一种poe网络供电设备专用防雷器
CN103487624A (zh) 一种数字示波器隔离通道电路
CN202004428U (zh) 浪涌阻断式保护电路
CN107528303A (zh) 一种隔离防雷模块
CN203312789U (zh) 网络信号防雷器
CN203261018U (zh) 百兆网防雷器
CN204422636U (zh) 交流信号检测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1

Address after: 518000 1st floor, block B, Tsinghua information port, No.1, songpingshan Xindong Road, songpingshan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an Dun (Shenzhe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0 Building 1, Taihao Industrial Park, Guanlan high tech park, 123 huanguan South Road, Longhua new area,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ao Wei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