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89757U - 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89757U
CN205789757U CN201620518656.7U CN201620518656U CN205789757U CN 205789757 U CN205789757 U CN 205789757U CN 201620518656 U CN201620518656 U CN 201620518656U CN 205789757 U CN205789757 U CN 2057897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late
electric fuse
elastic component
relay
movabl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186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志
姚保同
汪鲁建
刘斯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186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897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897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8975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外壳,底板,弹性件和驱动装置,外壳上设有静触点组;底板上设有与静触点组对应的动触点组,底板上设有保险丝,至少一个动触点组的两个动触点之间通过保险丝电导通,底板在动触点组与静触点组接触的导通位置和动触点组与静触点组分离的断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外壳内,底板位于导通位置时,静触点组的两个静触点之间电导通;弹性件设置在底板上,且在保险丝熔断时弹性件弹开保险丝;驱动装置与底板相连以驱动底板在导通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当保险丝熔断后,可以利用弹性件弹开保险丝的两端,防止保险丝再次接触,提高继电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继电器中,通常没有过载保护装置,当电路中负载的电流过大或者电路短路时,容易导致继电器烧结,从而使继电器丧失功能,发生危险。而相关技术中的设有保险丝的继电器,一般在动触点与动触点之间直接设置保险丝,通过搭接或者其他方式直接将保险丝设置在动触板上;这种保险丝方案中,在保险丝熔断后,熔断后的保险丝的两端容易搭接在一起或通过其他导电部件导通,使保险丝丧失保护功能,导致烧坏电路中的元器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和安全性高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静触点组,所述静触点组包括两个相互绝缘的静触点;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静触点组对应的动触点组,所述动触点组包括两个动触点,至少一个所述动触点组的两个动触点之间通过所述保险丝电导通,所述保险丝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在动触点组与静触点组接触的导通位置和动触点组与静触点组分离的断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底板位于导通位置时,所述静触点组的两个静触点之间电导通;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底板上,且在所述保险丝熔断时所述弹性件弹开所述保险丝;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底板相连以驱动所述底板在所述导通位置和所述断开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通过在底板上设置弹性件,由此,当保险丝熔断后,可以利用弹性件弹开熔断的保险丝,防止保险丝再次接触,从而提高继电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保险丝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上端抵在所述保险丝的下表面上且下端抵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弹性件常处于被压缩的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险丝的两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保险丝的中间部分与所述底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间隙内,所述弹性件的上端抵在所述保险丝的中间部分。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上端向上穿过所述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位于所述连杆的顶端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上端抵在所述保险丝的下表面,所述弹性件的下端抵在所述垫片上。
优选地,所述连杆的顶端设置有卡簧,所述垫片位于所述卡簧与所述底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的外周面上套设有用于将所述底板和所述连杆隔开的护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险丝呈片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为陶瓷底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簧为绝缘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险丝的两端和所述动触点分别钎焊在所述底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触点压住所述保险丝的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动触点的下表面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配合在所述限位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动触点对应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贯通所述底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敞开;托板,所述托板设在所述壳体下面以封闭所述壳体底部;连接台,所述连接台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托板相连。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陶瓷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填充有氢气或氦气。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的一个使用状态示意图,底板在导通位置,弹性件未弹开保险丝;
图2是图1中圈示的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的另一个使用状态示意图,底板在断开位置,弹性件弹开保险丝;
图4是图3中圈示的B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的爆炸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底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继电器100,
外壳1,壳体11,托板12,连接台13,
静触点2,
底板3,限位槽31,散热孔32,过孔33,护套34,
动触点4,限位凸起41,
保险丝5,熔断部51,弹性件6,
驱动装置7,
套筒71,限位柱72,铁芯73,连杆74,限位凸缘741,
复位弹簧75,卡簧76,垫片77,缓冲弹簧7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图6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100,包括:外壳1、底板3、弹性件6和驱动装置7。
具体地,外壳1上设有静触点组,静触点组包括两个相互绝缘的静触点2;底板3上设有与静触点组对应的动触点组,动触点组包括两个动触点4,底板3上设有保险丝5,至少一个动触点组的两个动触点4之间通过保险丝5电导通,底板3在动触点组与静触点组接触的导通位置(例如图1所示的导通位置)和动触点组与静触点组分离的断开位置(例如图3所示的断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外壳1内,底板3位于导通位置时,静触点组的两个静触点2之间电导通。
上述动触点组的两个动触点4,只有通过保险丝5才能电导通。更具体的,动触点组的两个动触点4之间本身是绝缘的,因为设置了保险丝5才将动触点组的两个动触点4电导通;若不没有保险丝5,那么动触点组的两个动触点4之间是绝缘的。
如图3所示,弹性件6设置在底板3上,且在保险丝5熔断时弹性件6弹开保险丝5。也就是说,当保险丝5熔断时,弹性件6可以使保险丝5分为两部分而且还避免这两部分再次导通。如图3和图4所示,保险丝5熔断后,弹性件6会将保险丝5从熔断的位置向上弹开,使熔断后的两段保险丝5分离。由此,可以防止熔断后的保险丝5再次接触,提高继电器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驱动装置7与底板3相连以驱动底板3在导通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100,通过在保险丝5和底板3之间设置弹性件6,由此,当保险丝5断后,可以利用弹性件6弹开保险丝5,防止保险丝5再次接触,提高继电器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1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静触点组。对应的动触点组也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动触点组的两个动触点4由保险丝5导通。例如,动触点组为一个,且这个动触点组的两个动触点4之间通过保险丝5导通;再例如,动触点组为两个,两个动触点组中的一个的两个动触点4由保险丝5导通,而两个动触点组中的另一个的两个动触点4不是通过保险丝导通;再例如,动触点组为两个,且两个动触点组中的每一个的两个动触点4均由保险丝导通。
当然,本实用新型对静触点组和动触点组的数量均没有做限定,例如,静触点组和动触点组中任一个的数量均可以为三个、四个或其它任意的数量。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保险丝5熔断后通过弹性件6弹开,使保险丝5分为两部分而且还避免这两部分再次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并结合图4,弹性件6可以设在保险丝5和底板3之间,弹性件6的上端抵在保险丝5的下表面上且下端抵在底板3上,且弹性件6常处于被压缩的状态。这样,当驱动装置7驱动底板3使动触点4与静触点2导通时,继电器100与外电路导通,保险丝5中有电流通过,当保险丝5中电流过大或电路短路时,保险丝5熔断,如图3所示,保险丝5熔断后形成两段,这两段中任一个的一端与底板3相连且另一端有弹性件6抵压,此时,弹性件6释放被压缩的弹力,推动保险丝5熔断后的两段中被弹性件6抵压的端部向上移动,避免保险丝5再次接触,从而实现弹性件6将熔断后的保险丝5弹开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保险丝5的两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保险丝5的左右两端)与底板3固定连接,保险丝5的中间部分与底板3之间留有间隙,弹性件6安装在间隙内,弹性件6的上端抵在保险丝5的中间部分。由此,可以便于在保险丝5熔断后弹性件6可以弹开保险丝5,使继电器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这里的“中间部分”,不是指正中央,而是指位于保险丝5两端之间的部分,称之为中间部分。
具体地,结合图1、图2以及图5,保险丝5的左右两端与底板3固定相连且中部(上文中的中间部分)向上凸起并与底板3间隔开一定距离,保险丝5的中部形成有熔断部51,弹性件6设在底板3与保险丝5之间且弹性件6的上端抵在保险丝5中部,当电路过载或短路时,保险丝5的熔断部51熔断,使保险丝5熔断成左右两段,弹性件6向上恢复变形弹开保险丝5,以防止保险丝5的两端再次接触。
保险丝5没有熔断时,保险丝5的刚度较高,弹性件6无法断开保险丝5,而在保险丝5熔断时刚度降低,从而通过弹性件6可以断开保险丝5。
当然,弹性件6也可以常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从而在保险丝5熔断时弹性件6弹起产生的拉力作用来断开保险丝5。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6可以为伸缩弹簧,由此,将伸缩弹簧预压后设在保险丝5和底板3之间,当保险丝5熔断后可以在利用伸缩弹簧预压后的弹力弹开保险丝5,使继电器100的结构更加简单。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底板3和保险丝5之间设置预压缩的伸缩弹簧,当保险丝5熔断后,伸缩弹簧的上端不再受到保险丝5向下的压力,伸缩弹簧释放压力恢复形变,推动熔断后的保险丝5向上翘起,从而可以使保险丝5的两端完全间隔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6可以为绝缘弹簧。由此,可以使弹性件6绝缘,避免弹性件6导电,提高继电器100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板3可以为陶瓷底板。陶瓷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导热性能,当底板3上的动触点4与静触点2导通时,动触点4上有电流通过并产生热量,通过采用陶瓷材质的底板3可以避免底板3导电,提高继电器100的安全性,同时,陶瓷材料相对金属材料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且使用寿命长,由此,陶瓷底板可以进一步提高底板3的散热性能,将热量传递开,有效避免动触点4与静触点2的局部温度过高,从而在提高继电器100的使用寿命的同时,提高继电器100的安全可靠性。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底板3也可以采用其他绝缘的非金属材料,只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保险丝5可以呈片状,由此,可以在实现保险丝5保险功能的前提下,简化继电器100的整体结构,便于弹性件6在保险丝5熔断时弹开保险丝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保险丝5的两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保险丝5的左右两端)和动触点4可以分别钎焊在底板3上,由此可以提高保险丝5、动触点4和底板3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保险丝5和动触点4也可以采用其他装配方式连接在底板上,只要能满足保险丝5和动触点4与底板3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底板3上可以设有限位槽31,动触点4的下表面设有限位凸起41,限位凸起41配合在限位槽31内,由此可以提高动触点4与底板3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动触点4压住保险丝5的边缘,由此,可以提高动触点4和保险丝5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底板3上设有与动触点4对应的散热孔32,散热孔32贯通底板3,这样,当动触点4与静触点2导通时,动触点4与静触点2之间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孔32散热,由此,可以提高底板3的散热性能,提高继电器100的安全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外壳1包括:壳体11、托板12和连接台13,具体地,壳体11的底部敞开,托板12设在壳体11下面以封闭壳体11底部,连接台13分别与壳体11和托板12相连。由此,可以便于外壳1的加工成型,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壳体11为陶瓷壳体,陶瓷壳体可以起到高压绝缘的作用,由此,可以有效地避免继电器100内的低压元件受壳体11内的高压影响而损坏或被击穿,从而提高继电器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内填充有氢气或氦气,氢气或氦气可以保护外壳1内的元器件(例如静触点2、保险丝5和动触点4等),避免外壳1内的元器件产生电弧而烧坏,从而进一步提高继电器100的安全可靠性。
结合图1、图3以及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7包括连杆74,连杆74的上端向上穿过底板3,连杆74的顶端设置有卡簧76,弹性件6的上端抵在保险丝5的下表面,弹性件的下端抵在卡簧76上。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装置7连接在外壳1底部以驱动底板3沿上下方向运动,驱动装置7包括:套筒71、限位柱72、铁芯73、连杆74和复位弹簧75。其中,套筒71上端与外壳1相连;限位柱72设在套筒71内的上部并与外壳1相连,铁芯73设在套筒71内的下部并沿上下可移动,且限位柱72可以限定铁芯73向上移动的位移;连杆74的下端与铁芯73相连且连杆74的上端与底板3相连,铁芯73的外侧套设有线圈(未示出),当铁芯73上下移动时,可带动连杆74和底板3上下移动;复位弹簧75套在连杆74外侧且两端分别抵压铁芯73和限位柱72,铁芯73向上移动时,压缩复位弹簧75,压缩后的复位弹簧75恢复形变可推动铁芯73向下移动复位。
当线圈中通有电流时,线圈产生感应磁场,铁芯73在磁场的作用下可沿上下方向运动,当需导通静触点2和动触点4时,铁芯73在磁场的作用下推动连杆74带动底板3向上运动,同时压缩复位弹簧75,直至动触点4与静触点2接触呈导通状态,当静触点2和动触点4需断开时,铁芯73的受力不足以抵消复位弹簧75的压缩力,复位弹簧75被压缩后的反弹力推动铁芯73带动连杆74和底板3向下移动,从而使得静触点2和动触点4断开。
结合图1、图3以及图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7包括连杆74,所述连杆74的上端向上穿过所述底板3,所述底板3上设置有垫片77,所述垫片77位于所述连杆74的顶端与所述底板3之间,所述弹性件6的上端抵在所述保险丝5的下表面,所述弹性件6的下端抵在所述垫片77上。使继电器的结构稳定。
优选地,所述连杆74的顶端设置有卡簧76,所述垫片77位于所述卡簧76与所述底板3之间。通过卡簧76定位垫片77,可以实现垫片77的有效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7包括连杆74,连杆74的上端向上穿过底板3,连杆74的顶端设置有卡簧76,卡簧76与底板3之间设置有垫片77,弹性件6的上端抵在保险丝5的下表面,弹性件6的下端抵在垫片77上。
具体地,如图1和图6所示,底板3上设有过孔33,连杆74的上端穿过过孔33,且连杆74穿过过孔33的端部设有卡簧76和垫片77,弹性件6的上端抵在保险丝5的下表面,弹性件6的下端抵在垫片77上。由此,卡簧76可以将连杆74与底板3连接在一起,同时,在卡簧76与底板3的上表面之间设置垫片77可以减小卡簧76受到的压力,从而可以在利用卡簧76卡紧连杆74的同时,提高卡簧76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连杆74上设有限位凸缘741,限位凸缘741与底板3之间设有缓冲弹簧78,且缓冲弹簧78套在连杆74外侧,当连杆74向上移动时,缓冲弹簧78可以减缓连杆74和底板3向上移动的速度,减小动触点4与静触点2接触时的冲击力,由此,可以减少动触点4和静触点2之间的磨损,提高继电器100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1所示,连杆74的外周面上套设有用于将底板3和连杆74隔开的护套34,这样,过孔33的内周面与连杆74的上端之间可以由护套34隔开。由此,当连杆74在铁芯73的带动下上下移动时,护套34可以避免连杆74与底板3直接摩擦接触,从而减少底板3对连杆74的磨损,提高连杆74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护套为绝缘护套。
下面将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继电器100。
参照图1,继电器100包括外壳1、静触点2、底板3、动触点4、保险丝5、弹性件6和驱动装置7,其中,静触点2设在外壳1上,底板3、动触点4、保险丝5、弹性件6以及一部分驱动装置7均设在外壳1内。
具体地,如图1所示,外壳1包括壳体11、托板12和连接台13,壳体11的底部敞开,静触点2穿过壳体11的顶壁,托板12封闭壳体11的底部,连接台13连接在托板12和壳体11之间。优选地,壳体11为陶瓷壳体,外壳1内填充有氢气或氦气等灭弧性气体。
如图6所示,底板3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两个向下凹陷的限位槽31,每个限位槽31的底壁上均形成有多个沿上下方向贯穿底板3的散热孔32;动触点4的下表面形成有向下凸出的限位凸起41,动触点4钎焊在底板3上且限位凸起41配合在限位槽31内。底板3的中心进一步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过孔33,护套34过盈配合在过孔33内。优选地,底板3为陶瓷底板,护套34为金属护套。
保险丝5形成为带状,且保险丝5中部设有熔断部51。保险丝5的左右两端钎焊在底板3的上表面上,且动触点4压住保险丝5的左右两端的边缘。弹性件6设在保险丝5和底板3之间,且弹性件6的下端抵在底板3上、上端抵在保险丝5中部。优选地,弹性件6为绝缘的伸缩弹簧。
驱动装置7包括套筒71、限位柱72、铁芯73、连杆74和复位弹簧75,套筒71的上端与托板12的下表面相连,限位柱72和铁芯73从上向下依次设在套筒71内,限位柱72的上端与托板12固定连接;复位弹簧75连接限位柱72和铁芯73之间;连杆74的下端与铁芯73相连、上端穿过底板3上的过孔33与底板3通过卡簧76连接,卡簧76与底板3之间进一步设有垫片77;连杆74的中部设有限位凸缘741,缓冲弹簧78套设在连杆74的外侧,且缓冲弹簧78的下端抵在限位凸缘741上、上端抵在底板3的下表面。进一步地,铁芯73的外侧套设线圈。
当驱动装置7与底板3位于断开位置时,铁芯73可以在线圈产生的感应磁场中带动连杆74、底板3和动触点4向上移动,同时,铁芯73依次压缩复位弹簧75和缓冲弹簧78,直至动触点4与静触点2接触,底板3位于导通位置;当动触点4与静触点2导通时,保险丝5通过动触点4与外电路连通,用于保护外电路,当外电路中电流过载或短路时,保险丝5熔断,此时,伸缩弹簧向上弹起,并将熔断后的保险丝5的两端弹开,避免保险丝5两端再次接触,从而进一步保证电路的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100,通过利用伸缩弹簧自动弹开熔断后的保险丝5,防止保险丝5再次接触,从而使继电器100更加安全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静触点组,所述静触点组包括两个相互绝缘的静触点;
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静触点组对应的动触点组,所述动触点组包括两个动触点,至少一个所述动触点组的两个动触点之间通过保险丝电导通,所述保险丝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底板在所述动触点组与所述静触点组接触的导通位置和所述动触点组与所述静触点组分离的断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底板位于导通位置时,所述静触点组的两个静触点之间电导通;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在所述保险丝熔断时所述弹性件弹开所述保险丝;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底板相连以驱动所述底板在所述导通位置和所述断开位置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保险丝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上端抵在所述保险丝的下表面上且下端抵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弹性件常处于被压缩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丝的两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保险丝的中间部分与所述底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间隙内,所述弹性件的上端抵在所述保险丝的中间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上端向上穿过所述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位于所述连杆的顶端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上端抵在所述保险丝的下表面,所述弹性件的下端抵在所述垫片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顶端设置有卡簧,所述垫片位于所述卡簧与所述底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外周面上套设有用于将所述底板和所述连杆隔开的护套。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丝呈片状。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陶瓷底板。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绝缘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丝的两端和所述动触点分别钎焊在所述底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压住所述保险丝的边缘。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动触点的下表面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配合在所述限位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6以及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动触点对应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贯通所述底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敞开;
托板,所述托板设在所述壳体下面以封闭所述壳体底部;
连接台,所述连接台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托板相连。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陶瓷壳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填充有氢气或氦气。
CN201620518656.7U 2016-05-31 2016-05-31 继电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7897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18656.7U CN205789757U (zh) 2016-05-31 2016-05-31 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18656.7U CN205789757U (zh) 2016-05-31 2016-05-31 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89757U true CN205789757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38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18656.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789757U (zh) 2016-05-31 2016-05-31 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8975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06652A1 (zh) * 2016-05-31 2017-1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
CN107452555A (zh) * 2016-05-31 2017-12-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06652A1 (zh) * 2016-05-31 2017-1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
CN107452555A (zh) * 2016-05-31 2017-12-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
CN107452555B (zh) * 2016-05-31 2019-11-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4166322A1 (zh) 一种高安全性电涌保护器
CN205723345U (zh) 继电器
CN205789757U (zh) 继电器
CN107452550A (zh) 继电器
CN205723344U (zh) 继电器
CN107452555A (zh) 继电器
CN201478203U (zh) 一种交流接触器灭弧系统
CN102436955B (zh) 低压熔断式隔离开关
CN205992519U (zh) 一种漏电断路器
CN206040548U (zh) 继电器
CN208873691U (zh) 一种触头结构
CN202259117U (zh) 一种户外交流高压跌落式熔断器
CN202712106U (zh) 户外交流高压跌落式熔断器
CN107204250A (zh) 继电器
CN202487475U (zh) 低压熔断式隔离开关
CN205984821U (zh) 继电器
CN205789758U (zh) 继电器
CN107706033A (zh) 一种变压器专用隔离开关
CN107818896A (zh) 断路器的灭弧结构
CN103270570A (zh) 热断开装置
CN106910662A (zh) 一种断路器
CN203367193U (zh) 小型漏电断路器
CN207082490U (zh) 电磁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203562773U (zh) 电涌保护器
CN206194646U (zh) 保护器和能够安装保护器的电气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11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