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84894U - 一种阵列式感应起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阵列式感应起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84894U
CN205784894U CN201620652302.1U CN201620652302U CN205784894U CN 205784894 U CN205784894 U CN 205784894U CN 201620652302 U CN201620652302 U CN 201620652302U CN 205784894 U CN205784894 U CN 2057848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nd points
detonates
armor
ar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5230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甄建伟
刘国庆
王国栋
高兴勇
李金明
丁玉奎
张玉令
陈玉丹
张倩
闫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 of PLA filed Critical 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 of PLA
Priority to CN20162065230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848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848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8489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阵列式感应起爆装置。其结构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层叠的高密度高延展层、炸药层、电容感应层和起爆器件层;穿甲弹在侵彻时会首先在高密度高延展层上形成一个锥形漏斗,电容感应层用于感应其与高密度高延展层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穿甲弹的侵彻位置;起爆器件层包括控制器和阵列式起爆器件,控制器用于接收电容感应层输出的信号,从而获得穿甲弹侵彻的位置,并控制阵列式起爆器件在穿甲弹侵彻位置处起爆炸药层中的炸药,炸药层中的炸药被起爆后所形成的能量会反作用于穿甲弹,从而破坏穿甲弹的侵彻作用,降低其对被保护目标的损伤。本实用新型可准确感知穿甲弹的侵彻位置,并控制相应的起爆器件起爆,从而抵抗高速穿甲弹的侵彻。

Description

一种阵列式感应起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甲防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阵列式感应起爆装置。
背景技术
装甲防护技术是武器装备系统生存能力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一项现代武器装备都离不开防护。随着反装甲武器技术的迅速发展,武器装备的战场生存能力对装甲防护结构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良的装甲防护系统能够使得坦克、装甲车辆、运钞车及其他结构的主体及其中的人员和财产安全得到更好的保护。
目前针对高速穿甲弹的侵彻,主要采取选取高性能防护材料、增加防护材料厚度、改变装甲倾斜角度等方法。但受装甲平台机动性、内部空间、外部尺寸等要求的影响,防护材料的厚度和装甲的设置尺寸受到限制,而防护材料性能的提高发展极为缓慢,这就使得战场上装甲平台在高速穿甲弹侵彻条件下难以有效生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阵列式感应起爆装置,该装置能够感知穿甲弹的侵彻位置,并在侵彻位置处起爆炸药,从而有效抗击穿甲弹的高速侵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阵列式感应起爆装置,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层叠的高密度高延展层、炸药层、电容感应层和起爆器件层;穿甲弹在侵彻时会首先在高密度高延展层上形成一个锥形漏斗,电容感应层用于感应其与高密度高延展层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穿甲弹的侵彻位置;所述起爆器件层包括控制器和阵列式起爆器件,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电容感应层输出的信号,从而获得穿甲弹侵彻的位置信息,并控制所述阵列式起爆器件在穿甲弹侵彻位置处起爆炸药层中的炸药。
所述电容感应层由若干纵横排列的金属箔片组成;每一行中的金属箔片每间隔一个相互连接在一起,每一行中连接在一起的金属箔片称为横向金属箔片,将每一行中横向金属箔片连接后的一个端点作为公共端点,另一端点作为对应行的测试端点;每一列中的金属箔片每间隔一个相互连接在一起,每一列中连接在一起的金属箔片称为纵向金属箔片,将每一列中纵向金属箔片连接后的一个端点作为公共端点,另一端点作为对应列的测试端点;所有行的公共端点和所有列的公开端点连接在一起,并在公共端点与所述高密度高延展层之间设置一稳压电源,通过所述稳压电源可使每行相互连接的横向金属箔片与所述高密度高延展层所形成的电容器充满电,通过所述稳压电源可使每列相互连接的纵向金属箔片与所述高密度高延展层所形成的电容器充满电;所有行的测试端点与所有列的测试端点均与所述控制器相接。
所述阵列式起爆器件包括若干纵横排列的起爆器件;每一个起爆器件具有上下左右四个节点和一个发热桥丝,每个起爆器件的左节点和上节点相连接,每个起爆器件的右节点和下节点相连接,且左节点和上节点通过所述发热桥丝与右节点和下节点相连接;每一个起爆器件均通过导线与其相邻的起爆器件相连接;每一行的起爆器件连接后的一个端点与所述控制器相接,另一端点接地线;每一列的起爆器件连接后的一个端点与所述控制器相接,另一端点接地线;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电容感应层输出的信号获得穿甲弹侵彻的位置信息时,通过给与穿甲弹侵彻位置相对应的起爆器件所在行和所在列分别施加一电压信号,使与穿甲弹侵彻位置相对应的起爆器件首先起爆,进而在穿甲弹侵彻位置处起爆炸药层中的炸药。
所述高密度高延展层为紫铜板层。
当高速穿甲弹侵彻时,高密度高延展层(例如紫铜板)受到侵彻会发生凹陷变形,进而形成一个锥形漏斗;电容感应层可感知其与高密度高延展层之间的距离,当高密度高延展层某处受到冲击形成锥形漏斗时,锥形漏斗的底部就会接近电容感应层,当接近距离达到起爆阈值时,由控制器控制阵列式起爆器件上与锥形漏斗底部对应的起爆器件发生作用,进而起爆炸药层中的炸药;炸药的爆轰会对高密度高延展层上的锥形漏斗产生挤压作用,形成能量的汇聚,高速的金属射流会反向作用于穿甲弹,进而破坏穿甲弹的侵彻作用,降低其对被保护目标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容感应层可准确感知穿甲弹的侵彻位置,控制器可控制阵列式起爆器件在穿甲弹侵彻位置处起爆炸药层中的炸药,炸药的爆轰使高密度高延展层上的锥形漏斗汇聚成高速的金属射流,金属射流反向作用于穿甲弹,从而有效地保护目标以抵抗高速穿甲弹的侵彻,提高被保护目标的生存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装甲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感应起爆阵列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电容感应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电容感应层与高密度高延展层之间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起爆器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单个起爆器件及其所在行和所在列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变形拓展层受侵彻变形使高密度高延展层发生凹陷进而形成锥形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感应起爆阵列层感应穿甲弹侵彻位置并在侵彻位置处起爆炸药层中炸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炸药层中炸药被起爆后所形成的爆轰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炸药的爆轰对高密度高延展层上的锥形漏斗所产生的能量汇聚作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高速的金属射流反向作用于穿甲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阵列式感应起爆装置属于装甲防护装置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装甲防护装置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层叠在一起的变形拓展层1、高密度高延展层2、炸药层3、感应起爆阵列层4和爆炸防护层5。本实用新型中的阵列式感应起爆装置包括图1中的高密度高延展层2、炸药层3和感应起爆阵列层4。
穿甲弹(其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侵彻时,最先接触的是变形拓展层1。变形拓展层1是由纤维织物通过浸入剪切增稠流体(Shear Thickening Fluid,STF)后而形成。纤维织物可以为Kevlar、PBO或UHMWPE纤维织物。STF是指流体呈浓缩的胶质悬浮液状态,其粘性随剪切应力的增加而增加,STF由分散相粒子和分散介质组成。其中分散相粒子可以是天然存在的矿物质,也可以是化学合成的聚合物,如二氧化硅和其它氧化物、碳酸钙、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分散介质可以是水、盐溶液(氯化钠溶液或缓冲液等)、有机物(乙烯基乙醇、聚乙二醇或乙醇)、矿物油等,也可以是加有表面活性剂和低聚物的几种互溶溶剂的复配体。
本实施例中的STF是由SiO2粒子和聚乙二醇200作为分散相和分散介质制备的。变形拓展层是用单层Kevlar平纹织物,将其浸入上述STF中浸泡15分钟,取出后将多片单层织物层叠在一起,并进行干燥处理,最后用聚乙烯膜封装起来。当受到高速穿甲弹侵彻时,穿甲弹的高速剪切作用会使Kevlar纤维之间发生滑移,Kevlar纤维层之间也会发生相对运动,这些均可使STF处于高速剪切状态,进而发生固化,使穿甲弹的侵彻作用可拓展到较大的半径范围。
高密度高延展层2可采用紫铜板制成;当受到穿甲弹的间接冲击时,受变形拓展层1的影响,在高密度高延展层2上与穿甲弹侵彻位置对应处会形成一个比穿甲弹直径大得多的锥形漏斗。
炸药层3中装填有炸药,炸药可以为TNT、黑索金、奥克托金等高能炸药,也可以是它们的混合物。
如图2所示,感应起爆阵列层4由两层结构层叠而成,由外至内(图中由右至左)分别是电容感应层4-1和起爆器件层4-2。
电容感应层的基本结构如图3所示,它是由大量按一定规律纵横排列并连接在一起的金属箔片(例如铝箔片)组成。每一行的金属箔片每间隔一个箔片相互连接在一起,同理每一列的金属箔片每间隔一个箔片相互连接在一起,这样所有的金属箔片就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横向金属箔片(即每一行中连接在一起的金属箔片)和纵向金属箔片(即每一列中连接在一起的金属箔片)。每一行的横向金属箔片相互连接后,将各行的一个端点(图中右侧端点)也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公共端点,每行的另一个端点分别编号做为相应行的测试端点,图3中a01、a02、……、a15就是各行的测试端点(本实施例中以15行为例进行说明)。同理,每一列的纵向金属箔片相互连接后,将各列的一个端点(图中上侧端点)也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公共端点,每列的另一个端点分别编号做为相应列的测试端点,图3中b01、b02、……、b14就是各列的测试端点(本实施例中以14列为例进行说明)。
为了实现对穿甲弹侵彻位置的判定,在每行横向金属箔片的公共端与高密度高延展层(本实施例中高密度高延展层为紫铜板)之间加载一个稳压电源,稳压电源的正极连接每行横向金属箔片的公共端,负极连接紫铜板,如图4所示。在初始状态时,稳压电源同时给每行的横向金属箔片与紫铜板构成的电容器充电,直到充满为止,此时各行横向金属箔片的测试端点的电压均相等。当穿甲弹高速侵彻时,紫铜板会快速局部凹陷,使与凹陷处对应的横向金属箔片与紫铜板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迅速增大,由于电源充电需要一定的时间(考虑到压降的原因,可以通过设置使稳压电源每间隔一段时间对每行的横向金属箔片与紫铜板构成的电容器充电),那么根据电容器基本原理(如果两个极板间的距离减小,电容器电容会增大,当电容储存的电量一定时,两端电压会下降),相对应的测试端点axx的电压会下降。通过测量测试端点电压的下降与否,就可以确定哪行金属箔片对应的位置发生了紫铜板凹陷,从而最终获得了穿甲弹侵彻位置的纵向坐标。若同时两个或三个测试端点的电压都发生了下降,则电压下降最大的那个测试端点所连接的那行金属箔片对应的位置发生了紫铜板凹陷。
同理,在每列纵向金属箔片的公共端与高密度高延展层之间加载一个稳压电源,本实施例中每列纵向金属箔片的公共端和每行横向金属箔片的公共端连接同一稳压电源的正极。如上所述,通过测定各列纵向金属箔片对应测试端点bxx的电压是否下降(如有两个或三个测试端点的电压都发生了下降,则找出电压下降最大的那个测试端点),就可获得穿甲弹侵彻位置的横向坐标。
在获得穿甲弹侵彻位置的横向坐标和纵向坐标后,穿甲弹的侵彻位置也就确定了。即:通过电容感应层可确定穿甲弹的侵彻位置。
在确定了穿甲弹侵彻位置的基础上,依靠起爆器件层就可实现在特定位置点起爆炸药层3中的炸药。起爆器件层的基本结构如图5所示。起爆器件层包括控制器和阵列式起爆器件,控制器与电容感应层中所有行的测试端点和所有列的测试端点均相接,控制器用来接收电容感应层输出的信号,从而获得穿甲弹侵彻的位置信息,并控制特定的起爆器件发生作用,进而实现在特定位置起爆炸药。阵列式起爆器件包括若干纵横排列的起爆器件。每一个起爆器件(对应图5右侧矩形框中的圆圈)均通过导线与其相邻的起爆器件相连接。每一行的起爆器件连接后的一个端点(图中左侧端点,即c01、c02、……、c09)与控制器相接,另一端点(图中右侧端点,即e01、e02、……、e09)接地线;每一列的起爆器件连接后的一个端点(图中上方端点,即f01、f02、……、f09)与控制器相接,另一端点(图中下方端点,即d01、d02、……、d09)接地线。
每一个起爆器件具有上下左右四个节点和一个发热桥丝,单个起爆器件的电路可简化为如图6所示。每个起爆器件在与其相邻的起爆器件连接时,是采用导线将相邻两个起爆器件对应的节点连接起来。对于单个起爆器件而言,其上的左节点和上节点相连接,其上的右节点和下节点相连接,且左节点和上节点通过中间的发热桥丝与右节点和下节点相连接。对于图6中所示的单个起爆器件,其上节点通过上方的等效电阻(即与该起爆器件处于同一列的且位于该起爆器件上方的其他起爆器件中发热桥丝的电阻之和)连接所在列的上方端点fxx,其下节点通过下方的等效电阻(即与该起爆器件处于同一列的且位于该起爆器件下方的其他起爆器件中发热桥丝的电阻之和)连接所在列的下方端点dxx,其左节点通过左侧的等效电阻(即与该起爆器件处于同一行的且位于该起爆器件左侧的其他起爆器件中发热桥丝的电阻之和)连接所在行的左侧端点cxx,其右节点通过右侧的等效电阻(即与该起爆器件处于同一行的且位于该起爆器件右侧的其他起爆器件中发热桥丝的电阻之和)连接所在行的右侧端点exx。上方端点fxx和左侧端点cxx均与控制器相接,下方端点dxx和右侧端点exx均接地线GND。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起爆器件层中的起爆器件与电容感应层中的金属箔片在制作初期就是对应好的,即:在穿甲弹侵彻位置确定后,也就是在电容感应层中与穿甲弹侵彻位置对应的某个金属箔片确定后,与该金属箔片对应的起爆器件层中的起爆器件也就确定了,电容感应层中金属箔片与起爆器件层中起爆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可预先在控制器中设定好。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电容感应层输出的信号获得穿甲弹侵彻的位置信息时,通过给与穿甲弹侵彻位置相对应的起爆器件所在行和所在列分别施加一电压信号,使与穿甲弹侵彻位置相对应的起爆器件首先起爆,进而在穿甲弹侵彻位置处起爆炸药层中的炸药。
例如,当需要使第i行、第j列的起爆器件发生作用时,控制器在第i行的左侧端点ci上加载+V电压,在第j列的上方端点fj上加载+V电压,由于第i行的右侧端点ei和第j列的下方端点dj接地,因此,在第i行、第j列的起爆器件的发热桥丝上通过的电流为第i行通过其余起爆器件的电流和第j列通过其余起爆器件的电流之和,而各起爆器件的发热桥丝均相同,因此第i行、第j列起爆器件的发热桥丝发热量最大,此起爆器件会首先发生起爆作用,进而在此位置起爆炸药,最终实现特定位置的可控起爆。
爆炸防护层5可采用钢板、泡沫铝等材料制成,其用来减轻爆炸作用对被防护目标的损伤。
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装甲防护装置抵抗高速穿甲弹侵彻的过程如图7~图11所示。当穿甲弹高速侵彻时,变形拓展层首先受到穿甲弹的侵彻,穿甲弹的高速剪切作用会使变形拓展层中的纤维之间发生滑移,纤维层之间也会发生相对运动,这些均使STF处于高速剪切状态,进而发生固化,使穿甲弹的侵彻作用可拓展到较大的半径范围。高密度高延展性层(如紫铜板)受到变形拓展层的作用,会发生凹陷变形,进而形成一个锥形漏斗。感应起爆阵列层中的电容感应层可感知面前导体(此处为紫铜板)的距离,当紫铜板某处受到冲击形成锥形漏斗时,锥形漏斗的底部就会接近电容感应层中的某个金属箔片,当接近距离达到起爆阈值时,由控制器控制相应的起爆器件发生作用(由于接近距离直接反映测试端点电压下降的大小,而控制器就是根据接收到的测试端点电压的变化来决定是否起爆的,因此可以说接近距离直接决定是否起爆,即:当接近距离达到起爆阈值时,由控制器控制相应的起爆器件发生作用),进而起爆炸药层中的炸药。炸药的爆轰会对紫铜板上的锥形漏斗产生挤压作用,形成能量的汇聚,高速的金属射流会反向作用于穿甲弹,进而破坏穿甲弹的侵彻作用,降低其对被保护目标的损伤。

Claims (4)

1.一种阵列式感应起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层叠的高密度高延展层、炸药层、电容感应层和起爆器件层;穿甲弹在侵彻时会首先在高密度高延展层上形成一个锥形漏斗,电容感应层用于感应其与高密度高延展层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穿甲弹的侵彻位置;所述起爆器件层包括控制器和阵列式起爆器件,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电容感应层输出的信号,从而获得穿甲弹侵彻的位置信息,并控制所述阵列式起爆器件在穿甲弹侵彻位置处起爆炸药层中的炸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式感应起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容感应层由若干纵横排列的金属箔片组成;每一行中的金属箔片每间隔一个相互连接在一起,每一行中连接在一起的金属箔片称为横向金属箔片,将每一行中横向金属箔片连接后的一个端点作为公共端点,另一端点作为对应行的测试端点;每一列中的金属箔片每间隔一个相互连接在一起,每一列中连接在一起的金属箔片称为纵向金属箔片,将每一列中纵向金属箔片连接后的一个端点作为公共端点,另一端点作为对应列的测试端点;所有行的公共端点和所有列的公开端点连接在一起,并在公共端点与所述高密度高延展层之间设置一稳压电源,通过所述稳压电源可使每行相互连接的横向金属箔片与所述高密度高延展层所形成的电容器充满电,通过所述稳压电源可使每列相互连接的纵向金属箔片与所述高密度高延展层所形成的电容器充满电;所有行的测试端点与所有列的测试端点均与所述控制器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式感应起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阵列式起爆器件包括若干纵横排列的起爆器件;每一个起爆器件具有上下左右四个节点和一个发热桥丝,每个起爆器件的左节点和上节点相连接,每个起爆器件的右节点和下节点相连接,且左节点和上节点通过所述发热桥丝与右节点和下节点相连接;每一个起爆器件均通过导线与其相邻的起爆器件相连接;每一行的起爆器件连接后的一个端点与所述控制器相接,另一端点接地线;每一列的起爆器件连接后的一个端点与所述控制器相接,另一端点接地线;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电容感应层输出的信号获得穿甲弹侵彻的位置信息时,通过给与穿甲弹侵彻位置相对应的起爆器件所在行和所在列分别施加一电压信号,使与穿甲弹侵彻位置相对应的起爆器件首先起爆,进而在穿甲弹侵彻位置处起爆炸药层中的炸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式感应起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高密度高延展层为紫铜板层。
CN201620652302.1U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阵列式感应起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848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52302.1U CN205784894U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阵列式感应起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52302.1U CN205784894U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阵列式感应起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84894U true CN205784894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27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5230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84894U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阵列式感应起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848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90458B (zh) 一种抗高速穿甲弹侵彻的防护方法
US8104396B2 (en) Reactive armor system and method
CN106052491A (zh) 一种模拟爆炸冲击波和高速破片群联合载荷作用试验方法
EP1846723A1 (de) Reaktive schutzvorrichtung
BR112013003155A2 (pt) dispositivo reativo de proteção
Elshenawy et al. Ballistic Protection of Military Shelters from Mortar Fragmentation and Blast Effects using a Multi-layer Structure.
CN105783598A (zh) 一种设置弹性板的防爆复合装甲结构
US20160076856A1 (en) Armor
CN205784894U (zh) 一种阵列式感应起爆装置
CN106123694B (zh) 一种抗高速穿甲弹侵彻的装甲防护装置
CN205748128U (zh) 一种用于确定穿甲弹侵彻位置的装置
Nayak et al. Ballistic impact response of ceramic-faced aramid laminated composites against 7.62 mm armour piercing projectiles
US4815385A (en) Blast focu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102010008612A1 (de) Stoss- und Impulsuebertragungsvorrichtung
US3741123A (en) Multi cylinder shell of fragmentized metal
Ji et al. Dynamic behaviors of multi-layered steel targets with air gaps subjected to the impact of EFP simulants
RU2511517C1 (ru) Раздвигающая пучковая боевая часть "могоча"
RU212885U1 (ru) Осколочный блок ударного беспилотного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Zhang et al. Design of Ultra-High g Penetration Fuze Data Record Device
GB2284878A (en) Device for protection against high-velocity destructive weapons
Guendouz et al. Autodyn-2D simulation of shaped charge jet formation and penetration mechanism into multi-layered shielded target
Tarver et al. MODELING LX‐17 DETONATION GROWTH AND DECAY USING THE IGNITION AND GROWTH MODEL
Backus Civilian Air Raid Shelters
Gupta et al.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a 3-d asymmetric minesoil-hull floor interaction problem with mine buried in dry and wet sand
Hušek et al. Concep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a reactive anti-fragment armour lay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