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77142U - 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77142U
CN205777142U CN201620591849.5U CN201620591849U CN205777142U CN 205777142 U CN205777142 U CN 205777142U CN 201620591849 U CN201620591849 U CN 201620591849U CN 205777142 U CN205777142 U CN 2057771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device
roof
uplift resistance
roof board
wind upli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918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敬学
彭俊
毛家茂
盛晖
罗汉斌
陈学民
张志阳
龚雯
杨劲
杨志红
沈磊
陈强
朱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918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771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771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771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面板系统,提供一种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包括若干檩条以及若干屋面板,各屋面板安装固定于对应的檩条上,每一屋面板均包括底板以及两个连接部,每一连接部均由底板的其中一端部弯折延伸形成,相邻两个屋面板之间通过相邻两个连接部连接固定,且每一连接部处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另一部件的锁紧装置,连接部远离底板的端部部分伸入和其对应的锁紧装置内沿垂直于底板的方向压紧,各锁紧装置均安装至对应的檩条上。本实用新型的屋面板系统中,相邻的屋面板之间通过一锁紧装置连接固定,同时将两者安装固定于对应的檩条上,屋面板与对应的锁紧装置之间采用沿垂直于底板的方向压紧的方式进行固定,使其具有较强的抗风揭能力。

Description

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面板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
背景技术
压型金属屋面系统因其轻质、高强、美观、施工方便等特点在机场、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工业厂房、仓储、铁路站台雨棚、铁路站房屋面等大型工程中大量运用。但因抗风揭能力不够,金属屋面被风揭落的现象频有发生,金属屋面渗水的现象也频有发生。
目前金属屋面系统主要有单层屋面板和双层屋面板两种形式,单层屋面板或双层屋面板系统的上层板的固定方式主要有搭接式、咬合式、直立锁边等形式。
对于搭接型屋面板,板与板的搭接处是其薄弱部位所在,这种搭接形式是靠自攻螺钉将板搭接处与屋面龙骨或支架固定,螺钉与板之间靠橡胶垫圈及耐候密封胶进行密封防水。两层板搭接处及自攻螺钉钉眼处都容易造成渗漏,漏水会引起自攻螺钉及自攻螺钉孔洞位置钢材的锈蚀,自攻螺钉的紧固作用会大打折扣甚至丧失其连接作用。
咬合式及直立锁边式连接无需用螺钉穿透屋面板,杜绝了屋面漏水及渗水现象的出现,但是由于支架及自攻螺钉全部隐藏在屋面板下,施工质量往往无法保证,造成屋面板局部区域缺失支架或固定支架的自攻钉数量不足,屋面板与支架的咬合能力不足,抗风揭能力较低,强风地区不宜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屋面板连接不稳定,抗风揭能力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包括若干檩条以及依次连接的若干屋面板,各所述屋面板安装固定于对应的所述檩条上,每一所述屋面板均包括横跨相邻檩条的底板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相对两端部处的两个连接部,每一所述连接部均由所述底板的其中一端部弯折延伸形成,相邻两个所述屋面板之间通过相邻两个所述连接部连接固定,且每一所述连接部处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另一部件的锁紧装置,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底板的端部部分伸入和其对应的所述锁紧装置内沿垂直于底板的方向压紧,各所述锁紧装置均安装至对应的所述檩条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屋面板系统中,相邻的屋面板之间通过一锁紧装置连接固定,同时将两者安装固定于对应的檩条上,屋面板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连接部以与对应的锁紧装置进行连接固定,且两者之间采用垂直于底板方向压紧的方式进行固定,由于底板通常为水平设置或者斜向上小角度倾斜,采用这种安装固定方式,可在受到强风冲击时两者之间也能够保持安装的稳定性,使其具有较强的抗风揭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垂直于檩条方向的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沿檩条长度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图1的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的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放大图;
图6为图1的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中锁紧装置通过转换件安装于檩条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放大图;
图8为图1的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中锁紧装置与转换件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2、图4以及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包括若干檩条1以及若干屋面板2,各檩条1依次排列,而各屋面板2之间则依次连接且均安装固定于对应的檩条1上,细化每一屋面板2的结构,其包括横梁相邻檩条1的底板21以及分别位于底板21的两个相对端部处的两个连接部22,具体为在这每一端部处均具有连接部22,底板21上设 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凸起211,凸起211的长度均平行于连接部22的长度方向,截面呈圆弧形,其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强底板21自身的强度,每一连接部22均由底板21的其中一端部弯折延伸形成,两个连接部22与底板21之间为一体结构,两个连接部22相对底板21的中轴线呈对称分布,从而可以避免屋面板2在应用的过程中产生前后的问题,同时方便加工制作,另外各屋面板2之间依次连接时,相邻的两个屋面板2通过两者之间相邻的两个连接部22进行连接固定,且每一连接部22处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另一部件的锁紧装置3,即每一连接部22均对应有锁紧装置3,相邻的两个屋面板2之间只需有一个锁紧装置3,此时一个锁紧装置3对应有两个连接部22,两者通过该锁紧装置3形成连接固定,而位于外侧的两个屋面板2均具有一个连接部22与另外的安装部件连接,此时一个锁紧装置3只对应有一个连接部22,通过锁紧装置3可以使得位于外侧的屋面板2与另外的安装部件形成连接固定,而在连接部22与对应的锁紧装置3连接时,连接部22远离底板21的端部部分伸入该锁紧装置3内,锁紧装置3竖直压紧固定连接部22伸入的部分,同时锁紧装置3自身也均安装至对应的檩条1上,进而使得屋面板2安装固定于檩条1上。本实用新型中,每一屋面板2通过端部处的连接部22与对应的锁紧装置3连接,不但使得各依次设置的屋面板2连接为一个整体,同时将对应的屋面板2安装固定于对应的檩条1上,且由于每一屋面板2的两个端部处均采用锁紧装置3进行固定,在受风冲击时稳定性非常高,另外屋面板2的连接部22的端部部分伸入锁紧装置3内,通过锁紧装置3沿垂直于底板21的方向压紧固定屋面板2,对此沿垂直于各屋面板2的排列方向,每一屋面板2均具有部分结构伸入锁紧装置3内压紧,屋面板2在受到竖直方向上的风力冲击时均难以将其由锁紧装置3内脱出,抗风揭能力比较强。另外对于上述的屋面板2系统,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抗风揭能力, 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所,比如机场、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工业厂房、仓储、铁路站雨棚或者铁路站房屋面,应用非常广泛。
参见图4以及图5,进一步地细化连接部22的结构,每一连接部22均包括板肋23以及扣接头24,板肋23沿底板21的其中一端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而扣接头24则位板肋23的上端部处,在与锁紧装置3连接时,扣接头24伸入锁紧装置3内进行压紧。本实施例中,板肋23与底板21之间为一体结构,板肋23为底板21沿屋面板2排列方向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其不但可以方便扣接头24伸入锁紧装置3内,同时还能够增强屋面板2的强度,提高屋面板2的抗风揭能力。一般地,屋面板2可采用镀铝锌钢板或者铝镁锰板制成,其有效宽度为300-600mm,厚度为0.6-1.2mm,而板肋23的高度则为60-90mm之间,对于屋面板2的长度则与相邻两个檩条1的间隔相对应,比如一般两个相邻檩条1的间隔为750-950mm,则每一屋面板2的长度也为750-950mm,而且通常将屋面板2沿宽度方向的端部制成连接部22,锁紧装置3连接固定相邻两个屋面板2之间的宽边。
参见图4、图5、图6以及图7,优化上述屋面板2的结构,板肋23分为三部分,包括两段延伸段以及一端弯折段232,两个延伸段均向上延伸,其中一个延伸段为底板21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另一延伸段则位于上方,扣接头24与其上端部相连,弯折段232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其中一延伸段的上端以及另一延伸段的下端,锁紧装置3具有朝下设置的拐角结构,当锁紧装置3与对应的屋面板2安装固定时,其连接部22对应的弯折段232具有部分结构抵顶至锁紧装置3的该拐角内。本实施例中,细化了板肋23的结构,两个延伸段之间具有弯折段232,与锁紧装置3安装后,弯折段232部分抵顶至锁紧装置3的拐角内,同时弯折段232还要绕行该拐角,使得位于弯折段232上方的扣接头24可以伸 入锁紧装置3内夹紧,而屋面板2主要受到的都是下方风力的冲击,锁紧装置3的拐角可以产生抵压力进一步减少屋面板2被掀翻的可能性,有效提高屋面板2系统的抗风揭能力。
继续优化上述实施例,在板肋23中,位于下方的延伸段为倾斜段231,倾斜段231由底板21的端部斜向上延伸形成,而位于上方的延伸段则为竖直段233,该竖直段233沿弯折段232的上端竖直向上延伸形成。倾斜段231斜向上设置,底板21水平设置,两者围设的角度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即倾斜段231沿远离底板21的方向且斜向上延伸,从而不但加强了屋面板2的强度,同时也便于将弯折段232部分延伸至锁紧装置3的拐角处,而竖直段233竖直向上设置则可以提高屋面板2抗风揭能力。一般地,弯折段232包括有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弧面板2321与第二弧面板2322,两者之间光滑连接,且倾斜段231的上端光滑连接至第一弧面板2321,第二弧面板2322与竖直段233之间也为光滑连接,且在与锁紧装置3安装后,第一弧面板2321抵顶至锁紧装置3的拐角内,而第二弧面板2322部分环绕锁紧装置3的拐角,使得连接部22整体可由锁紧装置3的拐角内伸出。一般,第一弧面板2321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二弧面板2322的曲率半径,锁紧装置3的拐角为两个垂直设置的平面结构,第一弧面板2321与两个平面结构均相切,且沿水平设置的平面结构向外侧延伸,第二弧面板2322由外侧环绕该平面结构,从而可以在风揭屋面板2时,通过该拐角与弯折段232的配合结构加强屋面板2系统的抗风揭能力。
参见图5以及图7,进一步地细化扣接头24的结构,扣接头24具有水平段241以及上斜段242,水平段241一端与板肋23的上端部连接,具体为竖直段233的上端部水平弯折形成,而其另一端则连接至上斜段242的底端,即上斜段242由水平段241的该端部斜向上弯折形成。本实施例中,上斜段242与板肋 23的倾斜段231的延伸方向类似,其与水平段241均为向外侧延伸,在屋面板2与锁紧装置3安装时,上斜段242伸入锁紧装置3的内侧,同时锁紧装置3竖直压紧水平段241,对此假设屋面板2被揭开,则需要先产生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将上斜段242弯折至与水平段241同一平面,然后继续采用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将两者由竖直夹紧状态下的锁紧装置3内抽出,难度非常高,即采用这种结构安装的屋面板2系统抗风揭性能非常好。
优化上述扣接头24的结构,扣接头24还具有回折段243,该回折段243为上述上斜段242的上端回折形成,且其依次贴合上斜段242与水平段241。本实施例中,在制作扣接头24时通过辊压折叠形成回折段243,回折段243沿上斜段242与水平段241贴合延伸,使得扣接头24在上斜段242与水平段241部分均为双层结构,从而可以提高扣接头24部分的强度,且在将上斜段242伸入锁紧装置3内侧时,回折段243也具有部分结构位于锁紧装置3内,对此风揭屋面板2时需要将两者同步折弯,即可以进一步提高屋面板2系统的抗风揭性能。一般地,在回折段243远离上斜段242的端部处还具有挡片244,该挡片244由水平段241伸出,且斜向下延伸,其可以遮挡回折段243与水平段241之间的贴合间隙,避免雨水由该间隙渗入锁紧装置3内。
参见图2以及图3,进一步地细化锁紧装置3与檩条1之间的连接方式,屋面板2系统还包括有转换件4,锁紧装置3通过转换件4安装于对应的檩条1上。对于转换件4,包括有连接板41,连接板41具有敞口竖直向下的U形夹槽411,檩条1部分穿过且卡设于U形夹槽411内,两者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件412进行安装固定。本实施例中,U形夹槽411倒置,檩条1穿过U形夹槽411后,其外表面与U形夹槽411的内壁贴合,连接板41倒扣于檩条1上,通过檩条1可以形成对锁紧装置3以及屋面板2的支承作用,同时U形夹槽411与檩条1 之间通过连接件412进行连接固定,连接件412水平设置,可以承受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且不会轻易由连接板41上脱落,可以提高连接板41与檩条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也能够保证屋面板2系统的抗风揭能力。对于连接件412可以有两种实施方式,其中一种连接件412为若干自攻螺钉,在U形夹槽411的两侧均水平攻入螺钉,螺钉水平连接连接板41的对应侧与檩条1,一般在U形夹槽411的每一侧均攻入两颗螺钉,且相互间隔设置,连接板41与檩条1之间的安装比较方便;而在另一种方式中,连接件412为至少一根长螺栓,在檩条1与U形夹槽411的两侧上均开设有连接孔,将连接板41倒扣于檩条1上后,每一根长螺栓依次穿过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连接孔,然后采用螺母锁紧固定该长螺栓,一般地,在这种结构中长螺栓也为两根,两者也采用间隔的方式固定连接板41与檩条1。优化U形夹槽411与檩条1之间的连接方式,转换件4还包括一塑胶垫片413,塑胶垫片413贴合于U形夹槽411的内壁上,当将檩条1穿设于U形夹槽411内时,塑胶垫片413夹设于U形夹槽411内壁与檩条1的外表面之间,从而可以将连接板41与檩条1两种不同的金属材质分隔开来,进而可以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电化学腐蚀。
优化转换件4的结构,在连接板4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组连接座42,通过连接座42可将连接板41与锁紧装置3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板41开设有倒置的U形夹槽411,其内壁需要与檩条1的外表面贴合,对此本实施例在连接板41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座42,制作时连接座42与连接板41一体成型,锁紧装置3通过与连接座42安装固定来实现与檩条1的连接,可以有效避免锁紧装置3与转换件4之间的连接结构干涉连接板41与檩条1之间的连接方式。对于连接座42,其上开设有水平设置的通孔421,该通孔421在连接座42的上表面处具有开口,在该通孔42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螺栓422,各连接螺 栓422的头部卡设于对应的通孔421,而其螺杆部则可由对应的开口伸出,且与位于其上方的锁紧装置3采用螺母锁紧固定。在安装时,可将连接螺栓422由对应通孔421的端部沿其长度方向滑至安装位置,比较方便,且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座42上开口的宽度尺寸应小于通孔421的宽度尺寸,即当将连接螺栓422的头部卡设于通孔421内时,连接螺栓422不会由其开口滑出,而且连接座42与锁紧装置3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固定,结构稳定性非常高,而且采用这种形式,连接螺栓422只限制了锁紧装置3竖直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的自由度,当屋面板2系统热胀冷缩时,连接螺栓422可以沿通孔421的长度方向自由滑动,进而可以带动屋面板2以及锁紧装置3自由滑动伸缩,不产生温度应力,以保证了屋面板2各项性能的可靠性。另外在每一通孔421的两相对侧壁上还均开设有槽道,两槽道均沿通孔42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均位于同一平面内,当将连接螺栓422卡设于对应的通孔421内时,螺杆部上套设的垫片刚好部分卡设于两槽道内,垫片难以由对应的连接座42内脱落,可以加强连接螺栓422螺纹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地,连接板41上设置有两组连接座42,两组连接座42平行间隔设置,且通常分别位于连接板41上表面的两个相对边沿处,对于通孔421的方向,则应与檩条1的安设方向相同,且垂直于锁紧装置3的长度方向,在每一通孔421内均卡设有两根连接螺栓422,两连接螺栓422均沿通孔42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对此每一锁紧装置3与其中对应的一根檩条1之间具有四个连接部22位,在各部位处均采用连接螺栓422固定后,锁紧装置3在转换件4的作用下可以稳定安装于对应的檩条1上。优化连接座42与锁紧装置3之间的连接结构,每一连接座42的上表面均为位于对应开口两侧的平面,即连接座42的上表面为水平面,当采用连接螺栓422固定转换件4与锁紧装置3时,锁紧装置3的 下端与每一连接座42的上表面贴合,两者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可以进一步加强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参见图6-图8,进一步地,细化锁紧装置3的结构,其包括有支座龙骨31以及位于支座龙骨31上的压盖32,每一连接部22的上端均卡设于对应的支座龙骨31与压盖32之间。本实施例中,支座龙骨31与压盖32配合形成压紧结构,连接部22的上端部分伸入支座龙骨31与压盖32之间,且在支座龙骨31与压盖32锁紧后,两者竖向夹紧连接部22的上端,具体为连接部22的扣接头24部分,其上斜段242以及部分回折段243伸入支座龙骨31与压盖32围设的空间内,同时其水平段241以及部分回折段243位于支座龙骨31与压盖32之间,当支座龙骨31与压盖32锁紧后,两者竖向压紧位于两者之间的水平段241与部分回折段243,从而实现屋面板2与锁紧装置3之间的稳定连接,且在压紧状态下,上斜段242与部分回折段243难以在克服变形做功的情况下由压盖32与支座龙骨31之间围设的空间内脱出,即采用这种压紧固定屋面板2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屋面板2的抗风揭性能。
参见图7以及图8,优化上述实施例,支座龙骨31与压盖32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若干压紧螺栓33连接固定,而在支座龙骨31上则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连接槽311,各压紧螺栓33的头部均卡设于连接槽311内,其螺杆部则由该连接槽311伸出与位于其上方的压盖32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各压紧螺栓33沿连接槽31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具体为可间隔300mm左右设置一根压紧螺栓33,在其与压盖32连接固定后,压盖32与支座龙骨31锁紧,进而两者竖直压紧屋面板2的水平段241与部分回折段243,且由于压盖32与支座龙骨31之间为螺栓连接。连接安全可靠,可将屋面板2通过锁紧装置3牢牢固定于檩条1上,抗风揭能力强。连接槽311的长度与支座龙骨31的长度方向 相同,即为屋面板2的宽度方向,对此压紧螺栓33只限制了屋面板2竖直方向以及板宽方向的自由度,而并没有限制屋面板2板长方向的自由度,从而可以使得屋面板2系统也可以适应热胀冷缩性能,屋面板2在进行温度变化时,不产生温度应力,可进一步保证屋面板2各项性能的可靠性。
继续优化支座龙骨31与压盖32之间的配合结构,在压盖32的内表面上具有竖直向下设置的两条形压板321,两条形压板321均沿压盖32的长度方向延伸,即为屋面板2的宽度方向,两者之间围设形成一定的空间,屋面板2连接部22的端部部分伸入该围设空间内,同时在采用压紧螺栓33锁紧压盖32与支座龙骨31时,条形压板321竖直压紧对应的连接部22端部结构,具体为扣接头24的上斜段242以及部分回折段243伸入两条形压板321围设的空间内,且条形压板321竖直压紧扣接头24的水平段241以及另一部分回折段243。
在采用压盖32压紧支座龙骨31时,压盖32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大于支座龙骨31的竖直投影,即压盖32罩盖支座龙骨31,而且压盖32的边沿处还具有向外侧斜向下延伸的挡边322,其可以一定程度有效避免外界雨水经支座龙骨31与压盖32之间的压紧部位渗入屋面板2的下侧。而在另一方面,在压盖32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水盖帽34,当压紧螺栓33与压盖32连接时,各压紧螺栓33均由压盖32上开设的连接孔伸出,而防水盖帽34则可将各压紧螺栓33伸出压盖32的上方均罩盖其内,从而可以避免压紧螺栓33伸出的部分外露,进而不但可以防止其受到雨水腐蚀,同时可以防止雨水由压盖32上的连接孔渗入支座龙骨31内,即采用防水盖帽34可以大大提高屋面板2系统的防水性能,同保证锁紧装置3的使用寿命。对于压盖32与防水盖帽34之间为拆卸连接,防水盖帽34可由压盖32上打开,具体为在压盖32的上表面设置有凸出其表面的两条卡槽323,两卡槽323并排设置,开口均水平朝向且方向相互背离,各压紧螺 栓33伸出部分均位于两条卡槽323之间,对应地防水盖帽34具有两排卡扣341,每一卡扣341分别卡设于与其对应的卡槽323内。在上述实施例中,防水盖帽34与压盖32之间为卡接,不但拆装都非常方便,而且能够形成较好的密封性能,外界雨水难以由两者之间的卡接位置渗入防水盖帽34内。
进一步地,在支座龙骨31与压盖32之间还夹设有若干弹簧卡件35,各弹簧卡件35分别沿支座龙骨3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其安设位置与压紧螺栓33相仿,间隔300mm左右,在每一弹簧卡件35上均设置有开孔,压紧螺栓33可由对应的弹簧卡件35的开孔穿过。本实施例中,弹簧卡件35为以压紧螺栓33为轴线的对称弯折结构,其每一半的弯折方式与扣接头24的水平段241以及上斜段242相似,且其位于压盖32与扣接头24之间,在压盖32与支座龙骨31锁紧后,其部分结构贴合于扣接头24的回折段243上,通过弹簧卡件35可以进一步提高屋面板2扣接头24在压盖32与支座龙骨31之间的压紧效果,屋面板2系统的抗风揭性能更好。进一步地,在弹簧卡件35与压盖32之间还夹设有橡胶条36,由于每一弹簧卡件35与压盖32之间对应有两个压紧位置,对此橡胶条36为两根,每一根橡胶条36均沿支座龙骨31的长度方向设置,一般弹簧卡件35也为金属材料制成,其与压盖32之间的金属材料性质不同,通过橡胶条36隔开,可以避免压盖32与弹簧卡件35之间产生电化学腐蚀,同时还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对于支座龙骨31可以直接竖立于转换件4上,即支座龙骨31的底部与转换件4之间通过连接螺栓422连接,当然在支座龙骨31上还可以形成有拐角结构,该拐角结构可与屋面板2连接部22的弯折段232配合,以加强屋面板2的抗风揭性能,当然还可以使得转换件4不包括有连接座42结构,支座龙骨31的底部与连接板41的上表面一体成型,即两者为一整体,从而省略了两者之间 的连接结构。
参见图2、图3、图6、图7以及图8,而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锁紧装置3还包括有至少一个支撑架37结构,支座龙骨31与转换件4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支撑架37进行连接,支撑架37的下端与转换件4安装固定,而其上端则支撑固定支座龙骨31,当支撑架37为一个时,则其为通长结构,其沿支座龙骨3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而当支撑架37为多个时,则单一支撑架37的尺寸较小,各支撑架37沿支座龙骨3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对于支撑架37与转换件4之间,也可以采用两种结构形式,支撑架37与转换件4之间为一体结构,支撑架37的下端与连接板41的上表面为一体成型,两者为一个整体,之间无需通过连接座42进行连接固定。而另一种方式则为,支撑架37与连接板41为两个部件,两者之间通过连接座42连接固定,在这种结构中,支撑架37包括有座板371,座板371位于转换件4的两个连接座42上,座板371与每一连接座42之间采用两个连接螺栓422连接固定,同时形成对支撑架37的支承效果。
继续细化支撑架37的结构,其还包括有竖直设置的支撑板372以及位于支撑板372上端的连接头373,支撑板372竖立于座板371上,通过支撑板372连接座42板与连接头373,而连接头373则是用于支承固定支座龙骨31,连接头373、支撑板372以及座板371三者为一体成型,且连接头373水平凸出支撑板372,对此连接头373与支撑板372之间形成朝向下方设置的拐角结构,屋面板2弯折段232的第一弧面板2321刚好可以抵顶至该拐角内,且与支撑板372以及连接头373的底面均相切,同时第二弧面板2322绕连接头373水平方向的一端部绕设。连接头373与支座龙骨31之间通常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安装固定,即将支座龙骨31的底端卡紧固定于连接头373上,具体为连接头373为水平凸出的平台,平台上开设有内陷的至少一条卡齿3731,卡齿3731沿支座龙骨31 的长度方向贯穿整个平台,对应地在支座龙骨31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卡脚312,卡脚312与卡齿3731一一对应,在将支座龙骨31与支撑架37进行安装时,每一卡脚312沿对应的卡齿3731端部伸入该卡齿3731内,且卡脚312卡合于卡齿3731内。对于卡齿3731与卡脚312的形状,其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均呈梯形,且右下至上渐缩,对此将卡脚312卡合于对应卡齿3731内时,卡脚312不会轻易由对应的卡齿3731内脱出,稳定性比较高,同时由于卡齿3731只限制了支座龙骨31沿竖直方向以及垂直其长度方向的自由度,而没有限制其长度方向的自由度,对此在屋面板2出现热胀冷缩的情况下,支座龙骨31也可以产生沿其长度方向的滑动,难以产生温度应力,也可进一步保证屋面板2各项性能的可靠性。另外对于平台,其沿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尺寸比较小,对此在采用第二弧面板2322部分环绕平台时,第二弧面板2322可以采用较小的弯曲角度即可环绕平台端部处沿竖直方向上的距离,第二弧面板2322部分结构包裹于平台的下表面,部分结构包裹平台上表面,既保证了结构外观需求,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屋面板2抗风揭能力。
针对上述屋面板2系统,当锁紧装置3包括支撑架37、支座龙骨31、压盖32以及防水盖帽34时,其安装步骤可按如下完成:(1)组装转换件4和支撑架37,采用连接螺栓422固定连接到位;(2)根据现场安装需要支撑架37数量分别将支撑架37上部的卡齿3731与支座龙骨31的下部通长卡脚312连接,并将支撑架37滑动到适当位置;(3)将转换件4下部U形夹槽411在倒扣至檩条1上,并采用自攻螺钉将转换件4与檩条1固定;(4)根据现场需要压紧数量分别将压紧螺栓33的头部从支座龙骨31的上部连接槽311内滑入并移动至适当位置;(5)将屋面板2安装于支座龙骨31顶部;(6)安装弹簧卡件35,弹簧卡件35间距按300mm左右控制;(7)在屋面板2的扣接头24上方铺设通长的橡 胶条36,橡胶条36铺设在弹簧卡件35上层;(8)将压紧螺栓33按压盖32的连接孔位置调整到位,将压盖32穿过压紧螺杆压扣在屋面板2的扣接头24上,拧紧压紧螺栓33的螺母,螺母下设弹簧垫片;(9)将防水盖帽34扣在压盖32的上部卡槽323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包括若干檩条以及依次连接的若干屋面板,各所述屋面板安装固定于对应的所述檩条上,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屋面板均包括横跨相邻檩条的底板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相对两端部处的两个连接部,每一所述连接部均由所述底板的其中一端部弯折延伸形成,相邻两个所述屋面板之间通过相邻两个所述连接部连接固定,且每一所述连接部处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另一部件的锁紧装置,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底板的端部部分伸入和其对应的所述锁紧装置内沿垂直于底板的方向压紧,各所述锁紧装置均安装至对应的所述檩条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沿所述底板的端部弯折延伸的板肋以及位于所述板肋远离所述底板的端部处的扣接头,所述扣接头伸入所述锁紧装置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肋具有向上伸展的两段延伸段以及可抵顶至所述锁紧装置朝下设置的拐角内且绕所述拐角向上弯折的弯折段,所述弯折段连接两所述延伸段,且其中一所述延伸段由所述底板的端部弯折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延伸段为倾斜段,所述倾斜段沿所述底板斜向上延伸形成,另一所述延伸段为竖直段,所述竖直段沿所述弯折段的上端竖直向上延伸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段包括第一弧面板与第二弧面板,两者之间光滑连接,且所述第一弧面板由所述倾斜段弯曲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弧面板光滑连接至所述竖直段,所述第一弧面板抵顶至所述锁紧装置的拐角内,所述第二弧面板部分环绕所述锁紧装置的拐角。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头具有由所述锁紧装置竖直压紧的水平段以及可伸入所述安装件内的上斜段,所述水平段一端与板肋的上端部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上斜段的底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头还具有回折段,所述回折段沿所述上斜段的上端回折且依次贴合所述上斜段与所述水平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回折段远离所述上斜段的端部处具有凸出所述水平段的挡片,所述挡片斜向下延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通过一转换件安装于对应的所述檩条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具有敞口竖直向下的U形夹槽,所述檩条部分卡设于所述U形夹槽内,且两者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件固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组连接座,每一所述连接座均具有水平设置的通孔,且所述通孔于所述连接座的上表面处具有开口,至少一个连接螺栓部分卡设于所述通孔内且其螺杆部均由所述开口伸出连接对应的所述锁紧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支座龙骨以及盖封于所述支座龙骨上的压盖,每一所述连接部的上端均卡设于对应所述支座龙骨与所述压盖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龙骨与所述压盖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若干压紧螺栓连接固定,各所述压紧螺栓的头部均卡设于所述支座龙骨的连接槽内。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的内表面具有竖直向下设置的两条形压板,所述连接部的端部伸入两所述条形压板围设的空间内,且所述条形压板与所述支座龙骨夹紧所述连接部。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支座龙骨与所述压盖之间夹设有用于夹紧所述屋面板端部的若干弹簧卡件,各所述弹簧卡件沿所述压盖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弹簧卡件上开设有供对应的所述压紧螺栓穿过的开孔。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弹簧卡件与所述压盖之间夹设有橡胶条。
CN201620591849.5U 2016-06-17 2016-06-17 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 Active CN2057771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91849.5U CN205777142U (zh) 2016-06-17 2016-06-17 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91849.5U CN205777142U (zh) 2016-06-17 2016-06-17 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77142U true CN205777142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32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91849.5U Active CN205777142U (zh) 2016-06-17 2016-06-17 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771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2068A (zh) * 2016-06-17 2016-09-2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2068A (zh) * 2016-06-17 2016-09-2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26867B (zh) 一种提高防水性能的双层屋面板系统
CN105926864B (zh) 一种提高防水性能的屋面板系统
CN107762074A (zh) 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双层屋面系统
CN107762073B (zh) 提高防水性能的双层屋面系统
CN205777124U (zh) 可适应热胀冷缩的双层屋面板系统
CN205777135U (zh) 屋面板锁紧装置
CN207597733U (zh) 提高保温性能的双层屋面系统
CN205777133U (zh) 一种提高防水性能的屋面板系统
CN207469609U (zh) 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双层屋面系统
CN205777131U (zh) 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双层屋面板系统
CN205777142U (zh) 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
CN105926861A (zh) 可适应热胀冷缩的双层屋面板系统
CN105952068A (zh) 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屋面板系统
CN105926862A (zh) 可适应热胀冷缩的屋面板系统
CN207453284U (zh) 一种提高防水性能的屋面底板及屋面板系统
CN206128458U (zh) 一种提高防水性能的双层屋面板系统
CN205777125U (zh) 可适应热胀冷缩的屋面板系统
CN207469611U (zh) 一种提高防水性能的屋面板系统
CN205907909U (zh) 屋面板固定装置
CN205777143U (zh) 可滑动伸缩的屋面板支座装置
CN205777134U (zh) 实现屋面板对边支撑的支座装置
CN105926863A (zh) 可提高抗风揭性能的双层屋面板系统
CN205777126U (zh) 屋面板
CN207538338U (zh) 提高防水性能的双层屋面系统
CN105952066A (zh) 屋面板锁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