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76143U - 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 - Google Patents

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76143U
CN205776143U CN201620680077.2U CN201620680077U CN205776143U CN 205776143 U CN205776143 U CN 205776143U CN 201620680077 U CN201620680077 U CN 201620680077U CN 205776143 U CN205776143 U CN 205776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fg
concrete
laid
consolidated subsoil
st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8007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玉昆
杨宏
张晓利
冯文玮
何瑞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8007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76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76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76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包括多根布设在待加固地基内的CFG桩、平铺在待加固地基上的褥垫层、平铺在褥垫层上的灰土垫层和由左至右布设在灰土垫层上的上部承重结构,待加固地基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多根CFG桩呈梅花形布设;褥垫层的层厚为20cm~40cm,灰土垫层的厚度为120cm~180cm;上部承重结构由多个混凝土箱体拼接而成,多个混凝土箱体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混凝土箱体的高度为600cm~800cm。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采用由CFG桩、褥垫层、灰土垫层和混凝土箱体组成的复合加固结构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有效加固。

Description

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基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由碎石、石屑、砂、粉煤灰掺水泥加水拌和后,用各种成桩机械制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可变强度桩。CFG桩复合地基是在碎石桩加固地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它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砂)加水拌合成混合料灌入成孔中形成的CFG桩,桩体与桩间土、褥垫层和足够刚度的基础一起形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变形的目的。
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湿陷性黄土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其中自重湿陷性黄土是指受水浸湿后在饱和自重压力下发生湿陷的湿陷性黄土。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层进行工程施工时,由于土质积水、遇水易湿陷坍塌、滑落给施工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极易造成质量事故,地基处理要求较高,且施工难度较大。但目前,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地基加固时,没有一套统一、标准且规范的施工方法可供遵循,因而实际施工时,不可避免地存在施工操作比较随意、地基加固效果较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采用由CFG桩、褥垫层、灰土垫层和混凝土箱体组成的复合加固结构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有效加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布设在待加固地基内的CFG桩、平铺在待加固地基上的褥垫层、平铺在褥垫层上的灰土垫层和由左至右布设在灰土垫层上的上部承重结构,所述待加固地基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多根所述CFG桩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顶部均与待加固地基的上表面相平齐;多根所述CFG桩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CFG桩的桩径为Φ35cm~Φ45cm;多根所述CFG桩呈梅花形布设,相邻两根所述CFG桩之间的间距为100cm~150cm;所述褥垫层的层厚为20cm~40cm,所述灰土垫层的厚度为120cm~180cm;所述待加固地基的上表面为长方形,所述褥垫层和灰土垫层均为长方形垫层且二者均呈水平布设;所述上部承重结构由多个混凝土箱体拼接而成,多个所述混凝土箱体均沿待加固地基的长度方向进行布设,多个所述混凝土箱体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混凝土箱体的高度均相同且其高度为600cm~800cm。
上述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箱体为混凝土预制结构,左右相邻两个所述混凝土箱体之间为湿接缝,所述湿接缝的缝宽为40cm~60cm。
上述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箱体为立方体箱体。
上述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箱体包括混凝土底板、位于混凝土底板正上方的混凝土顶板和支撑于混凝土底板与混凝土顶板左右两侧之间的混凝土腹板,所述混凝土底板和混凝土顶板均呈水平布设,两个所述混凝土腹板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呈对称布设。
上述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底板、混凝土顶板和混凝土腹板的厚度均为60cm~90cm。
上述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箱体的宽度为1300cm~1600cm且其长度与待加固地基的长度相同。
上述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其特征是:多个所述混凝土箱体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
上述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其特征是:多根所述CFG桩分多排多列进行布设,每列所述CFG桩中均包括多根沿待加固地基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的CFG桩;多列所述CFG桩中位于最左侧的一列所述CFG桩与待加固地基左侧边线之间的间距为40cm~60cm,多列所述CFG桩中位于最右侧的一列所述CFG桩与待加固地基右侧边线之间的间距为40cm~60cm。
上述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褥垫层和灰土垫层的宽度均与待加固地基的宽度相同,且褥垫层和灰土垫层的长度均与待加固地基的长度相同;所述上部承重结构的左侧壁位于待加固地基的左侧边线右侧,且所述上部承重结构的左侧壁与待加固地基左侧边线之间的间距为80cm~100cm;所述上部承重结构的右侧壁位于待加固地基的右侧边线左侧,且所述上部承重结构的右侧壁与待加固地基右侧边线之间的间距为80cm~100c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实现方便,投入施工成本较低。
2、施工简便,先在待加固地基上施工多根CFG桩;待多根CFG桩均施工完成后,在待加固地基上平铺一层褥垫层,并在褥垫层上平铺一层灰土垫层;之后,在灰土垫层由左至右布设多个混凝土箱体,并对相邻两个混凝土箱体之间的湿接缝进行施工,施工过程非常简单,且施工过程易于控制。
3、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推广应用前景广泛,CFG桩的施工过程简单且省工省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施工效率率,同时能有效减少城市施工中的弃土外运成本,降低了工程成本;将多根CFG桩、褥垫层、灰土垫层和多个混凝土箱体组成的上部承重结构组合为一体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加固,上部承重结构形成加固后地基的地基基础,为后续施工带来极大便利,并且能简便、快速完成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过程,地基加固效果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采用由CFG桩、褥垫层、灰土垫层和混凝土箱体组成的复合加固结构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有效加固。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CFG桩的平面布设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待加固地基; 2—CFG桩; 3—灰土垫层;
4—混凝土箱体; 4-1—混凝土底板; 4-2—混凝土顶板;
4-3—混凝土腹板; 5—褥垫层; 6—湿接缝。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多根布设在待加固地基1内的CFG桩2、平铺在待加固地基1上的褥垫层5、平铺在褥垫层5上的灰土垫层3和由左至右布设在灰土垫层3上的上部承重结构,所述待加固地基1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多根所述CFG桩2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顶部均与待加固地基1的上表面相平齐;多根所述CFG桩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CFG桩2的桩径为Φ35cm~Φ45cm;多根所述CFG桩2呈梅花形布设,相邻两根所述CFG桩2之间的间距为100cm~150cm;所述褥垫层5的层厚为20cm~40cm,所述灰土垫层3的厚度为120cm~180cm;所述待加固地基1的上表面为长方形,所述褥垫层5和灰土垫层3均为长方形垫层且二者均呈水平布设;所述上部承重结构由多个混凝土箱体4拼接而成,多个所述混凝土箱体4均沿待加固地基1的长度方向进行布设,多个所述混凝土箱体4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混凝土箱体4的高度均相同且其高度为600cm~800cm。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箱体4为混凝土预制结构,左右相邻两个所述混凝土箱体4之间为湿接缝6,所述湿接缝6的缝宽为40cm~60cm。
本实施例中,所述CFG桩2的桩径为Φ40cm,相邻两根所述CFG桩2之间的间距为120cm,所述褥垫层5的层厚为30cm,所述灰土垫层3的厚度为150cm,所述混凝土箱体4的高度为710cm,所述湿接缝6的缝宽为50cm。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CFG桩2的桩径、相邻两根所述CFG桩2之间的间距、褥垫层5的层厚、灰土垫层3的厚度、混凝土箱体4的高度和湿接缝6的缝宽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箱体4为立方体箱体。
并且,所述混凝土箱体4包括混凝土底板4-1、位于混凝土底板4-1正上方的混凝土顶板4-2和支撑于混凝土底板4-1与混凝土顶板4-2左右两侧之间的混凝土腹板4-3,所述混凝土底板4-1和混凝土顶板4-2均呈水平布设,两个所述混凝土腹板4-3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呈对称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底板4-1、混凝土顶板4-2和混凝土腹板4-3的厚度均为60cm~90cm。所述混凝土箱体4的宽度为1300cm~1600cm且其长度与待加固地基1的长度相同。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混凝土箱体4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
本实施例中,多根所述CFG桩2分多排多列进行布设,每列所述CFG桩2中均包括多根沿待加固地基1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的CFG桩2;多列所述CFG桩2中位于最左侧的一列所述CFG桩2与待加固地基1左侧边线之间的间距为40cm~60cm,多列所述CFG桩2中位于最右侧的一列所述CFG桩2与待加固地基1右侧边线之间的间距为40cm~60cm。
本实施例中,所述褥垫层5和灰土垫层3的宽度均与待加固地基1的宽度相同,且褥垫层5和灰土垫层3的长度均与待加固地基1的长度相同;所述上部承重结构的左侧壁位于待加固地基1的左侧边线右侧,且所述上部承重结构的左侧壁与待加固地基1左侧边线之间的间距为80cm~100cm;所述上部承重结构的右侧壁位于待加固地基1的右侧边线左侧,且所述上部承重结构的右侧壁与待加固地基1右侧边线之间的间距为80cm~100cm。
本实施例中,所述褥垫层5为碎石层。
实际施工时,先按照常规的CFG桩施工方法,在待加固地基1上施工多根所述CFG桩2;待多根所述CFG桩2均施工完成后,在待加固地基1上平铺一层褥垫层5,并在褥垫层5上平铺一层灰土垫层3;之后,在灰土垫层3由左至右布设多个所述混凝土箱体4,并对相邻两个所述混凝土箱体4之间的湿接缝6进行施工,获得施工完成的所述上部承重结构,施工过程简便且施工过程易于控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布设在待加固地基(1)内的CFG桩(2)、平铺在待加固地基(1)上的褥垫层(5)、平铺在褥垫层(5)上的灰土垫层(3)和由左至右布设在灰土垫层(3)上的上部承重结构,所述待加固地基(1)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多根所述CFG桩(2)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顶部均与待加固地基(1)的上表面相平齐;多根所述CFG桩(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CFG桩(2)的桩径为Φ35cm~Φ45cm;多根所述CFG桩(2)呈梅花形布设,相邻两根所述CFG桩(2)之间的间距为100cm~150cm;所述褥垫层(5)的层厚为20cm~40cm,所述灰土垫层(3)的厚度为120cm~180cm;所述待加固地基(1)的上表面为长方形,所述褥垫层(5)和灰土垫层(3)均为长方形垫层且二者均呈水平布设;所述上部承重结构由多个混凝土箱体(4)拼接而成,多个所述混凝土箱体(4)均沿待加固地基(1)的长度方向进行布设,多个所述混凝土箱体(4)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混凝土箱体(4)的高度均相同且其高度为600cm~800cm。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箱体(4)为混凝土预制结构,左右相邻两个所述混凝土箱体(4)之间为湿接缝(6),所述湿接缝(6)的缝宽为40cm~60cm。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箱体(4)为立方体箱体。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箱体(4)包括混凝土底板(4-1)、位于混凝土底板(4-1)正上方的混凝土顶板(4-2)和支撑于混凝土底板(4-1)与混凝土顶板(4-2)左右两侧之间的混凝土腹板(4-3),所述混凝土底板(4-1)和混凝土顶板(4-2)均呈水平布设,两个所述混凝土腹板(4-3)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呈对称布设。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底板(4-1)、混凝土顶板(4-2)和混凝土腹板(4-3)的厚度均为60cm~90cm。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箱体(4)的宽度为1300cm~1600cm且其长度与待加固地基(1)的长度相同。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混凝土箱体(4)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CFG桩(2)分多排多列进行布设,每列所述CFG桩(2)中均包括多根沿待加固地基(1)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的CFG桩(2);多列所述CFG桩(2)中位于最左侧的一列所述CFG桩(2)与待加固地基(1)左侧边线之间的间距为40cm~60cm,多列所述CFG桩(2)中位于最右侧的一列所述CFG桩(2)与待加固地基(1)右侧边线之间的间距为40cm~60cm。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褥垫层(5)和灰土垫层(3)的宽度均与待加固地基(1)的宽度相同,且褥垫层(5)和灰土垫层(3)的长度均与待加固地基(1)的长度相同;所述上部承重结构的左侧壁位于待加固地基(1)的左侧边线右侧,且所述上部承重结构的左侧壁与待加固地基(1)左侧边线之间的间距为80cm~100cm;所述上部承重结构的右侧壁位于待加固地基(1)的右侧边线左侧,且所述上部承重结构的右侧壁与待加固地基(1)右侧边线之间的间距为80cm~100cm。
CN201620680077.2U 2016-07-01 2016-07-01 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 Active CN205776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80077.2U CN205776143U (zh) 2016-07-01 2016-07-01 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80077.2U CN205776143U (zh) 2016-07-01 2016-07-01 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76143U true CN205776143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26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80077.2U Active CN205776143U (zh) 2016-07-01 2016-07-01 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761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06836A (zh) * 2017-03-03 2017-06-30 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铁质红土地区的cfg桩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06836A (zh) * 2017-03-03 2017-06-30 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铁质红土地区的cfg桩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
CN106906836B (zh) * 2017-03-03 2018-09-28 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铁质红土地区的cfg桩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08536U (zh) 一种高填方路基结构
CN104790428B (zh) 一种超高整体钢塑格栅加筋土桥台挡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677154A (zh)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碎石框架结构加固体系及加固方法
CN104278608A (zh) 一种新型公路路堤拓宽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7724680A (zh) 一种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方法
CN106049213B (zh) 一种公路软土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控制方法及结构
CN101922146A (zh) 使用透水混凝土管桩进行地基处理的方法
CN207891857U (zh) 双向螺旋挤土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复合地基
CN104480956B (zh) 一种小直径模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
CN205776143U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结构
CN109577135A (zh) 一种减震透水砖及铺设方法
CN110804918B (zh) 一种抗震防塌陷混凝土路面结构
CN103215950A (zh) 回填区桩基接长施工方法
CN208363088U (zh) 一种适用深厚软土多变径高压旋喷桩-多变径粉喷桩复合地基结构
CN106758559A (zh) 一种高速铁路粉土、粉砂路堤结构及构筑方法
CN104878763B (zh) 带裙楼的主楼地下室支护结构
KR20150085637A (ko) 안정화제와 토목섬유를 이용한 연약지반 안정화 공법 및 그 구조
CN208363087U (zh) 一种适用深厚软土地基多变径高压旋喷桩地基结构
CN204081064U (zh) 一种地下室夹层结构
CN206752210U (zh) 一种高速铁路粉土、粉砂路堤结构
CN206625207U (zh)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碎石框架结构加固体系
CN206448238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边坡的防护系统
CN205420939U (zh) 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桩网的路基结构
CN110512598B (zh) 一种适用深厚软土多变径高压旋喷桩-多变径粉喷桩复合地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972400A (zh) 一种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