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59529U - 一种太极云手练习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极云手练习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759529U CN205759529U CN201521065559.9U CN201521065559U CN205759529U CN 205759529 U CN205759529 U CN 205759529U CN 201521065559 U CN201521065559 U CN 201521065559U CN 205759529 U CN205759529 U CN 2057595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i
- cloud
- hands
- cloud hands
- guide track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肢体锻炼器材,是一种适用于太极云手练习的器械,具体为板面上设置有太极云手练习引导轨迹的太极云手练习板;或为根据太极云手练习引导轨迹形状制造的太极云手练习圈;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积极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即降低了几百年来因太极运动在空间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导致的学习难度,克服了太极运动不可复制的难题,尤其适用于初学者学习在空间云手,大幅度提高了太极运动的可传播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肢体锻炼器材,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太极云手练习或康复训练的太极云手练习器;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太极云手练习器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各门派太极拳势中,云手演练的风格是多样的,但各家太极拳均称云手为“母式”,可见其在太极拳技术体系中的非凡位置。8字圈是陈式太极拳独创的云手练习方法,通过运动的手指在空中顺时针或逆时针地画圆弧或画圈,两圆弧或两圈交叉形成一个近似8字形或8字形的双圆弧或双圈。本实用新型所指的云手是指人体四肢的末梢在空间按照太极原理的方式进行运动,既可以是手或手指的移动,也可以是脚或脚趾的移动,还包括手持器械,器械末梢的移动。云手练习虽然是简单的画圆弧画圈,但不是言传身教的确难以明了。中国有句古话叫“太极十年不出门”,正是因为太极运动根据《易经》的原理有复杂的理论体系,习练者需要花数十年的时间在空间捕捉正确的太极运动轨迹,并成千上万次的重复训练才能形成正确的太极“肌肉记忆”。
现有技术中缺乏帮助太极云手练习者在空中定位的技术措施,导致太极练习者耗费数年的时间去寻求云手练习空中弧线运动的规律;因此,众多畏难者望而却步,甚至更有许多人因为不得当的练习导致损伤身体的严重后果。在云手练习空中画圈时,手臂三节和全身整体的合理运转是云手练习的真谛,针对不同的臂长和腿长,如果按照太极大师云手画弧或8字圈的运动轨迹进行练习,对于太极拳初学者来说可以少走弯路,并大幅度缩短掌握太极运动规律所需要的时间,同时,在练习中还可以提高触觉灵敏度,为进一步学习推手创造条件。
针对太极云手练习的画圈练习,现有技术中已存在一种太极轮,它由两个轮盘固定在支架上构成,它只是辅助练习者在一个平面的一个或两个圆周上运动,限制了太极拳运动的空间范围,不能满足太极拳云手练习或8字圈练习所需的立体浑圆运动轨迹的要求。
与本实用新型最接近的在先专利申请是“太极云手康复训练质量控制的方法”,但该实用新型的目的只为解决康复训练的效果,所关注的客体也不同于本实用新型。按照太极运动体系的划分,以人体而言,下肢为根节,躯干为中节,头为梢节;以手臂而言,肩关节为根节,手臂为中节,手及手指为梢节。云手,顾名恩义是手乃至手指的运动;对比专利关注的客体是躯干和肩等中节或根节,并非手或手指等梢节部分,而本实用新型基于本门派独创的“梢节领劲”理论体系,以手尤其是手指作为重点关注部位,所针对的客体完全不同。其次,对比专利与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也不同,对比专利所建立的云手标准模型是一系列不连贯的数据,取得数据的方法很复杂,成本很高,比对系统也是两组复杂数据系统的比对;本实用新型采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取得连贯地运动轨迹,成本低,效率高;再则,对比专利的数据模型不是人的肢体可直接感知的,需要通过思维转换来控制肢体的行为,仍未解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太极运动难以复制的技术难题,而本实用新型是用肢体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器械来控制肢体行为,与对比专利有本质的区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太极云手练习的太极云手练习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即一种太极云手练习器,其特征在于:为板面上设置有太极云手练习引导轨迹的太极云手练习板;或为根据太极云手练习引导轨迹形状制造的太极云手练习圈;所述太极云手练 习引导轨迹的形状为对太极云手示范者云手轨迹的拓扑。
进一步,所述太极云手练习板为平面或有起伏的弧面;所述太极云手练习圈在平面或在起伏的弧面上。
更进一步,所述引导轨迹形状包括双圈单8字形,或四圈双8字形。所述示范者包括太极大师。
更进一步,所述双圈单8字形轨迹之间具有另一凸起的弧面。
更进一步,所述引导轨迹的为凹槽或/和凸沿;或所述引导轨迹为凸起的弧面在板面上的边界,所述凸起的弧面包括球面、椭球面;或所述引导轨迹为在板面上围成的空心圈边沿;所述凸沿上具有绳纹;所述凸起的弧面上具有凸点。
更进一步,所述引导轨迹上复合有磁性材料或/和柔性材料。
更进一步,所述太极云手练习板或太极云手练习圈具有与墙或地或支架固定的连接件;或者所述太极云手练习板和太极云手练习圈为建筑体表面或/和建筑构件的一部分,所述建筑体表面包括墙面或地面,所述建筑构件包括墙砖或地砖。
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结构而产生的积极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即太极拳初学者借助上述练习器不断重复云手动作能够很快形成太极云手的肌肉记忆,或长期练习者可以在正确方法的引导下练习太极,使太极拳变为一项可复制的运动,大幅度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太极运动的可传播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太极云手练习板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7分别为六个实施例在图1中的A-A′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太极云手练习圈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9、10为本实用新型太极云手练习圈另外两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中:1、太极云手练习板;2、引导轨迹;3、弧面;4、太极云手练习圈;4.1、练习圈上的引导轨迹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太极云手练习板
参见附图,图中的太极云手练习板包括板体1,其中:在板面上设置有用于太极云手练习的引导轨迹2。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轨迹2形状为对太极大师云手轨迹的拓扑;包括双圈单8字形,或四圈双8字形。也可称为双花瓣形或四花瓣形。
进一步地,所述拓扑轨迹是由示范者或太极大师手持太极剑、棍等器械云手时所形成的。
更进一步,所述的拓扑轨迹是由任一手指/脚趾,或手指/脚趾组合所形成的。
参见图2-7,所述引导轨迹为凹槽或/和凸沿,亦即是说,在板面的引导轨迹可以凹槽和凸沿同时存在,进一步地,一半凹槽和一半凸沿。
或者,所述引导轨迹为凸起的弧面在板面上的边界。所述凸起的弧面包括球面、椭球面。参见图4、图6
或者,所述引导轨迹为在板面上围成的空心圈边沿,参见图2,进一步,所述边沿为凸沿。
进一步,所述板体的板面为平面或有起伏的弧面(图7)。
上述凹槽或/和凸沿,或凸起的弧面上具有凸点,便于增强手的触感。或所述凸沿上具有绳纹。
进一步,所述凹槽或/和凸沿,或凸起的弧面上复合有磁性材料,当练习者手指上带有金属套时,可以增强引导的效果。
更进一步,所述板体具有与墙或地或支架固定的连接件。
上述双圈单8字形双圏之间具有另一凸起的弧面3。
实施例2太极云手练习圈
根据太极云手练习引导轨迹形状制造的太极云手练习圈,为闭合或不闭合的引导轨迹圈,参见图8-10。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轨迹的形状为对太极大师云手轨迹的拓扑轨迹;包括双圈单8字形,或四圈双8字形。也可称为双花瓣形或四花瓣形。
更进一步,所述太极云手练习圈4上具有与引导轨迹一致的引导轨迹凹槽4.1,参见图9、图10。
更进一步,所述引导轨迹上具有绳纹或经过磨砂处理;或复合有磁性材料或/和柔性材料。或所述太极云手练习圈具有与墙或地或支架固定的连接件。或者所述太极云手练习板和太极云手练习圈为墙面或墙砖、地面或地砖的一部分。
实施例3太极云手练习器的制作方法
在本实用新型的制作太极云手练习器的方法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1)用双组份加成型腻子状模具硅橡胶建立对太极大师云手移动轨迹进行记录的模板Ⅰ;将所述双组份加成型腻子状模具硅橡胶的A、B两组分按重量1:1混合均匀,混合后的胶料即可用于取模。室温(23℃)20分钟操作时间,1小时完全固化;加温60-120度,可在数十分钟内完全固化。
2)将所述模板Ⅰ竖直或倾斜或水平设置在太极大师云手移动轨迹面上,在模板上获得太极大师云手时手指在双组份加成型腻子状模具硅橡胶上留下的双圈单8字形或四圈双8字形凹槽,即得载有太极大师云手引导轨迹信息的模板 Ⅱ;
3)待模板Ⅱ固化后进行模具的制作,包括:
a.对模板Ⅱ进行3D扫描后进行3D打印获得带有太极大师云手移动轨迹凹槽的太极云手练习板;
或b.以模板Ⅱ为模具,生产带有太极大师云手移动轨迹的太极云手练习圈;
或c.在模板Ⅱ的凹槽中填充双组份加成型腻子状模具硅橡胶,固化后脱模获得带有太极大师云手移动轨迹的凸模模具,用该模具生产带有太极大师云手移动轨迹凹槽的太极云手练习板;或直接采用b步骤获得的太极云手练习圈作为模具生产带有太极云手移动轨迹凹槽的太极云手练习板;
进一步地,对步骤3)获得的太极云手练习板或太极云手练习圈进行再次加工,包括但不限于:
d.将太极云手练习板上的凹槽全部或部分进行填充获得凸沿;
或e.在太极云手练习板的凹槽或太极云手练习圈表面覆盖磁性材料层或/和柔性材料层,所述柔性材料选自橡胶、塑料、皮革或绒布;
或f.在太极云手练习板表面加工凸起的弧面,使代有云手练习引导轨迹的凹槽或凸沿成为所述凸起弧面在板体上的边界,所述凸起的弧面包括球面或椭球面;
或g.在太极云手练习板的凹槽、凸沿或太极云手练习圈表面加工凹凸的纹路或凸点;
或h.在步骤d的基础上将太极云手练习板引导轨迹所围的板体空间掏空;
或i.在太极云手练习圈4上加工与引导轨迹一致的凹槽4.1。
本实施例模具的特点:
1.低收缩率,交联过程中不放出低分子,故体积不变,收缩率小于0.1%, 尺寸稳定性好;
2.可塑性好,容易成形,具有良好的仿真性;
3.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温度可以达到200-500度;
4.属于食品级,无毒无味,通过FDA食品级认证;
5.固化后硬度可以达到shore A 30—shore A 70,既可室温固化也可加热固化。
6.双组份加成型腻子状硅橡胶材料,未固化前呈橡皮泥状,能够造成上述的模板用于获得太极大师的云手轨迹,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7.固化后强度较高,具有良好的脱模性及高弹性等特点。
由于温度对固化时间有显著影响,低温下固化速度慢,高温下固化速度快,根据环境及手指的温度调整操作节奏。此外,太极大师可使用一次性聚乙烯塑料手套或指套进行云手画圈。
更进一步地,所述太极云手练习板和太极云手练习圈为建筑体表面或/和建筑构件的一部分,所述建筑体表面包括墙面或地面,所述建筑构件包括墙砖或地砖;采用b步骤获得的太极云手练习圈作为模具在未凝固的水泥、砂浆预制墙体构件、墙砖、地砖、水泥地面上、得到带有太极云手移动引导轨迹凹槽的太极云手练习墙面或地面;或直接将b步骤获得的太极云手练习圈镶嵌在墙体构件、墙砖、地砖、水泥地面上、得到带有太极云手移动引导轨迹凸沿的太极云手练习墙面或地面。
所述太极云手练习圈或太极云手练习板包括但不限于聚氨酯、聚酯、环氧树脂、石蜡、石膏、橡皮泥、腻子、粘土、水泥及低熔点合金等材料的制品。
所述延时固化的制模材料为腻子型硅橡胶印模材料:包括室温可固化塑形泥、双组份室温固化硅橡胶或双组份加成型腻子状模具硅橡胶。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畴。
Claims (11)
1.一种太极云手练习器,其特征在于:为板面上设置有太极云手练习引导轨迹的太极云手练习板(1);或为根据太极云手练习引导轨迹形状制造的太极云手练习圈(4);所述太极云手练习引导轨迹(2)的形状为对太极云手示范者云手轨迹的拓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极云手练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太极云手练习板为平面或有起伏的弧面;所述太极云手练习圈在平面或在起伏的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极云手练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轨迹(2)的形状包括双圈单8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太极云手练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太极云手练习板的引导轨迹(2)为凹槽或/和凸沿;所述太极云手练习圈上具有与引导轨迹一致的引导轨迹凹槽(4.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太极云手练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太极云手练习板的引导轨迹(2)为凸起的弧面在板体板面上的边界;所述凸起的弧面包括球面、椭球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太极云手练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太极云手练习板上的引导轨迹(2)为在板面上围成的空心圈的边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极云手练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沿上具有绳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极云手练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弧面上具有凸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太极云手练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轨迹(2)为复合有磁性材料或/和柔性材料的引导轨迹。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太极云手练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太极云手练习板和太极云手练习圈具有与墙或地或支架固定的连接件;或者所述太极云手练习板和太极云手练习圈为建筑体表面或/和建筑构件的一部分,所述建筑体表面包括墙面或地面,所述建筑构件包括墙砖或地砖。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极云手练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圈单8字形引导轨迹的双圈之间具有另一凸起的弧面(3)。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65559.9U CN205759529U (zh) | 2015-12-18 | 2015-12-18 | 一种太极云手练习器 |
PCT/CN2016/110581 WO2017101877A1 (zh) | 2015-12-18 | 2016-12-17 | 一种太极云手练习器及其制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65559.9U CN205759529U (zh) | 2015-12-18 | 2015-12-18 | 一种太极云手练习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759529U true CN205759529U (zh) | 2016-12-07 |
Family
ID=57413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065559.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759529U (zh) | 2015-12-18 | 2015-12-18 | 一种太极云手练习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75952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13134A (zh) * | 2015-12-18 | 2016-03-23 | 张贵生 | 一种太极云手练习器及其制作方法 |
WO2017101877A1 (zh) * | 2015-12-18 | 2017-06-22 | 张贵生 | 一种太极云手练习器及其制作方法 |
-
2015
- 2015-12-18 CN CN201521065559.9U patent/CN205759529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13134A (zh) * | 2015-12-18 | 2016-03-23 | 张贵生 | 一种太极云手练习器及其制作方法 |
WO2017101877A1 (zh) * | 2015-12-18 | 2017-06-22 | 张贵生 | 一种太极云手练习器及其制作方法 |
CN105413134B (zh) * | 2015-12-18 | 2019-01-22 | 张贵生 | 一种太极云手练习器及其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40116166A1 (en) | Handle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use and methods of making | |
CN205759529U (zh) | 一种太极云手练习器 | |
Hiley et al. | The margin for error when releasing the high bar for dismounts | |
CN105413134B (zh) | 一种太极云手练习器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5608973B (zh) | 甲状腺结节模型 | |
CN100594520C (zh) | 基于关键帧时刻优化的空中运动仿真方法 | |
CN103394188A (zh) | 一种高尔夫挥杆定位指示方法及装置 | |
CN206454179U (zh) | 基于跑步机在地图数据上进行模拟跑的装置及系统 | |
WO2017101877A1 (zh) | 一种太极云手练习器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5107184B (zh) | 一种运动训练方法、系统、智能眼镜以及运动训练器 | |
CN201211415Y (zh) | 一种棒垒练习球 | |
CN102974087A (zh) | 一种高尔夫挥杆定位光源投影指示方法及装置 | |
CN203001874U (zh) | 一种高尔夫挥杆定位光源投影指示装置 | |
CN103949043B (zh) | 杆旗组合式乒乓球运动模拟训练器 | |
Hu et al. | The research of 3d human motion simulation and video analysis system implemented in sports training | |
Tieryas et al. | Bringing Lou to life: a study in creating Lou | |
Kolbjørnsen | A Comparison of Motion-Sensing Game Technologies for use in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 |
CN205434906U (zh) | 一种纠正游泳姿势的机械装置 | |
CN203634810U (zh) | 一种升降木马游具 | |
CN202933493U (zh) | 一种儿童墙面玩具 | |
CN204092991U (zh) | 太极云手辅教装置 | |
CN204932717U (zh) | 儿童趣味哑铃 | |
CN103834182A (zh) | 彩泥蜡 | |
Hamou-Lhadj et al. | Reinterpreting memorable characters in Incredibles 2 | |
Shaikh | Vector Collag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122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