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54446U - 一种卡座结构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卡座结构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54446U
CN205754446U CN201620146612.6U CN201620146612U CN205754446U CN 205754446 U CN205754446 U CN 205754446U CN 201620146612 U CN201620146612 U CN 201620146612U CN 205754446 U CN205754446 U CN 2057544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elastic component
push rod
kato
cartridg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466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桂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crophone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4661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544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544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544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卡座结构及终端,包括卡座本体、推杆组件、卡托及卡针,卡座本体设插槽及设于插槽一侧的滑槽,推杆组件包括推杆及弹性件,推杆设于卡座本体上,推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弹性件连接于第一端,卡托滑动装设于插槽并与第二端连接,卡针滑动连接于滑槽内,卡针包括抵接端,当卡针被外力按压至抵接端抵持第一端时,第一端抵压弹性件,以使弹性件提供弹性力将卡托顶出插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座结构及终端,利用按压卡针使卡针的抵接端抵接于推杆上,来使推杆抵压弹性件以使弹性件提供弹性力使推杆抵接于卡托并将卡托顶出插槽。由于卡针滑动连接于滑槽,因此无需额外携带卡针即可实现随时取出SIM卡,便于用户操作并防止卡针丢失。

Description

一种卡座结构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座结构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工具的不断发展,移动电话的结构、样式和性能更显也日益频繁,人们对移动电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手机的应用,大多将SIM(用户识别模块)卡插入手机所设的卡槽内,并完成启用程序后,即可使用手机进行接收、拨打电话。
但是,目前的手机的卡托通常是固定在插槽内,当需要更换或者查看SIM卡时,通常需要借助顶针来将卡托从插槽内顶出。然而,由于顶针需要额外携带,并且顶针的体积较小,因此,经常容易造成丢失,不便于随时取出SIM卡,故而不利于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卡座结构及终端,无需额外携带卡针,即可实现随时取出SIM卡,便于用户操作的同时也能防止卡针丢失。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卡座结构,其中,所述卡座结构包括卡座本体、推杆组件、卡托以及卡针,所述卡座本体上设置有插槽以及设于所述插槽一侧且与所述插槽贯通的滑槽,所述推杆组件包括推杆以及弹性件,所述推杆设于所述卡座本体上,所述推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所述卡托滑动装设于所述插槽且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卡针滑动装设于所述滑槽内,并且所述卡针包括抵接端,当所述卡针被外力按压至所述抵接端抵持所述第一端时,所述第一端抵压所述弹性件,以使所述弹性件提供弹性力将所述卡托顶出所述插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卡座结构,所述卡座结构设于所述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座结构以及终端,通过在卡座本体上设置推杆以及弹性件,并使得推杆的第一端与弹性件连接,第二端与卡托连接,然后在 卡座本体上开设滑槽,设置卡针滑动装设于滑槽,利用外力按压卡针使得卡针的抵接端抵接于推杆的第一端,从而使得推杆的第一端低压弹性件,此时,弹性件提供弹性力使得第二端作用于卡托,从而将卡托顶出插槽。采用上述设计,由于卡针滑动装设于滑槽,因此,无需额外携带卡针,即可实现随时取出SIM卡,便于用户操作的同时也能防止卡针丢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便于描述,这里可以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面”、“下”、“在…之上”、“上”等空间相对性术语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些)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可以理解,当一个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到”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居间元件或层。
可以理解,这里所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在这里使用时,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表述,否则单数形式“一”和“该”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进一步地,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表明所述特征、整体、步骤、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增加。说明书后续描述为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座结构100,所述卡座结构100包括卡座本体10、推杆组件20、卡托30以及卡针40。所述卡座本体10上设置有插槽11以及设于所述插槽11一侧且与所述插槽贯通的滑槽12。所述推杆组件20包括推杆21以及弹性件22,所述推杆21设于所述卡座本体10上,所述推杆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所述弹性件22连接于所述第一端211。所述卡托30滑动装设于所述插槽11并与所述第二端212连接。所述卡针40滑动装设于所述滑槽12内,并且所述卡针40包括抵接端41;当所述卡针40被外力按压至所述抵接端41抵持所述第一端211时,所述第一端211抵压所述弹性件22,以使所述弹性件22提供弹性力将所述卡托30顶出所述插槽1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卡座结构100可应用于终端中,所述终端上可开设有容置所述卡座结构100的第一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座结构100,通过在所述卡座本体10上设置所述推杆21以及弹性件22,将推杆21的第二端212与卡托30连接,将弹性件22连接于推杆21的第一端211。然后,在所述卡座本体10上设置滑槽12以及滑动装设于所述滑槽12的卡针40,当外力按压所述卡针40时,所述卡针40的抵接端能够抵持于所述推杆21的第一端211,使得所述第一端211抵压所述弹性件22,从而使得所诉弹性件22提供弹力使得所述第二端212挤压所述卡托30,从而实现将所述卡托30顶出所述插槽11。由于所述卡针40滑动装设于所述滑槽12,故而无需额外携带顶针,便于随时将所述卡托30顶出,进一步方便用户操作。
所述卡座本体10包括第一立臂13、第二立臂14以及第三立臂15,所述第一立臂13与所述第三立臂15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立臂14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立臂13以及第三立臂15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立臂13、第二立臂14以及第三立臂15形成所述插槽11。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座本体10为“凵”字形。所述第一立臂13、第二立臂14以及第三立臂15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以保证其连接的紧密性。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臂13、第二立臂14以及第三立臂15还可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连接。
所述滑槽12与所述插槽11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12形成于所述第 一立臂13、第二立臂14以及第三立臂15形成的所述插槽11内。具体地,所述滑槽12形成于所述卡托30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三立臂15之间。
所述推杆组件20设于所述卡座本体10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杆组件20设于所述第二立臂14上。具体地,所述推杆21设于所述第二立臂14与所述第三立臂15之间。所述推杆21为折弯条形杆状结构,以便于连接所述弹性件22以及所述卡托3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立臂14上设置有一凸杆(图未示),所述弹性件22的一端设于所述凸杆上,以将所述弹性件22固定于所述第二立臂14。所述弹性件2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推杆21的第一端211,以便于后续所述第一端211挤压所述弹性件22。优选地,所述弹性件22为弹簧或者弹性压片。当所述弹性件22为弹簧时,所述弹性件22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凸杆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推杆21的第一端211上,当所述推杆21受到外力挤压时,所述推杆21的第一端211能够挤压所述弹性件22,以使所述弹性件22被压缩而产生弹性力。当所述弹性件22为弹性压片时,所述弹性件22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凸杆上,另一端与所述推杆21的第一端211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21还包括顶出杆213,所述顶出杆213的一端与所述推杆21的第二端212转动连接,所述顶出杆21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卡托30。具体地,所述顶出杆213为“L”字形条板,包括第一顶出部213a以及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顶出部213a的第二顶出部213b。所述第一顶出部213a与所述卡托3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顶出部213b转动连接于所述推杆21的第二端212。优选地,所述第一顶出部213a与所述卡托30的一端可直接接触或者所述第一顶出部213a与所述卡托30的一端之间可具有间距,当所述弹性件22受到外力压缩产生弹性力使得所述推杆21转动时,连接于所述推杆21上的所述第二顶出部213b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顶出部213a抵接于所述卡托30的一端并将所述卡托30顶出所述插槽11。
为了进一步地改进,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杆21还包括转轴214,所述顶出杆213与所述推杆21之间通过所述转轴214转动连接。具体地,所述顶出杆213的第二顶出部213b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推杆21的第二端212相对应也开设有通孔,所述转轴214同时穿过所述通孔,并通过螺帽或者螺母固定,从而实现所述第二端212与所述第二顶出部213b的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组件20还包括弹片23,所述弹片23设于所述第二端212上,并且当所述卡托30位于所述插槽11内时,所述弹片23卡合连接于所述卡托30的一侧上。具体地,所述弹片23包括固定部231以及卡接部232,所述固定部23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端212上,所述卡接部232与所述固定部231之间成夹角设置,并且所述卡接部232与所述固定部231的夹角处形成一卡槽233,所述托盘31的一侧上相对应所述卡槽233设置有凸台(图未示),所述凸台卡合于所述卡槽233内。通过所述弹片23的卡合作用,使得所述卡托30位于所述插槽11内时,能够卡合于所述弹片23上,从而起到固定的作用。此外,当所述卡针40受到外力按压使得所述卡针40的抵接端抵接于所述推杆21的第一端211上时、,以使所述第一端211挤压所述弹性件22,所述弹性件22受力压缩而提供弹性力并使得所述卡托30弹出所述插槽11时,由于所述弹片23具有一定的弹性力,因此所述弹片23能够起到一定的弹力作用辅助所述卡托30顶出所述插槽11,进而使得所述卡托30在顶出所述插槽11时更快速便捷。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在所述推杆21上设置所述弹片23,而是直接在所述卡座本体10的第一立臂13上开设凹槽,然后在所述卡托30的一侧上设置有弹性凸起,当所述卡托30滑动插入于所述插槽11内时,所述卡托30上的弹性凸起卡合于所述凹槽内,此时,所述卡托30牢牢地位于所述插槽11内。或者,在所述第一立臂13上设置有弹性凸起,然后在所述卡托30的一侧上设置有凹槽,当所述卡托30位于所述插槽11内时,所述第一立臂13上的弹性凸起卡合于所述卡托30的凹槽内。
所述卡托30包括托盘31以及连接于所述托盘31一端的盖板32,所述托盘,31用以承载所述SIM卡300,并且所述托盘31滑动连接于所述插槽11。本实施例中,所述托盘31的一侧连接于所述顶出杆213,以便于当按压所述卡针40时,所述顶出杆213能够受力将所述托盘31顶出所述插槽11。
具体地,为了便于防止所述SIM卡300,所述托盘31上设置有卡槽(图未示),并且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台阶,所述台阶用以放置所述SIM卡300。优选地,所述卡槽为通槽,以使所述SIM卡300放置于所述台阶内时,能够使得所述SIM卡300上的引脚与所述终端上的引脚电性连接,以实现所述SIM卡300的电性导通。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卡槽可不为通槽,而是在所述卡槽的底壁上开设多个走线孔,以供所述SIM卡300连线至所述终端的电路板上 即可。
所述盖板32为条形板,以封闭所述插槽11的开口。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卡座结构100可安装于终端的第一安装槽内,因此,插槽11与第一安装槽连通所述盖板32封闭所述终端的第一安装槽的开口。以防止灰尘或者杂物等进入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卡托30也可不包括所述盖板32,而是直接利用所述托盘31的一端来封闭所述插槽11即可。
所述卡针40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12。本实施例中,所述卡针40包括压接板42以及垂直连接于所述压接板42的连接柱43,所述压接板42封闭所述滑槽12的开口。具体地,所述压接板42为一块方形板,所述终端的侧边上可还开设有第二安装槽(图未示),所述第二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滑槽12连通,所述卡针40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所述压接板42封闭所述第二安装槽,从而能够防止灰尘杂物等进入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所述连接柱43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12内,并且所述连接柱43上设置有所述抵接端41,当按压所述压接板42时,所述连接柱43沿所述滑槽12可滑动至所述抵接端41与所述推杆21的第一端211抵接。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43为条形杆状结构。所述连接柱43远离所述压接板42的一端为所述抵接端41。即,当按压所述压接板42时,所述连接柱43受到所述压接板42的按压力作用而沿所述滑槽12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使得所述抵接端41抵接于所述推杆21的第一端211上,并使得所述第一端211挤压所述弹性件22,以使所述弹性件22受力压缩并产生弹性力使得所述推杆21的第二端21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顶出杆213转动而使得所述顶出杆213的第一顶出部213a抵接于所述托盘31的一端上,进而使得所述托盘31受力从所述插槽11内顶出,实现查看或者更换所述托盘31内的所述SIM卡300的效果。通过将所述连接柱43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12内的设计,可防止所述卡针40出现丢失或者需要额外携带的问题;同时,利用按压所述压接板42即可实现将所述托盘31弹出的设计,使得查看或者更换所述SIM卡300更为快速便捷,便于用户操作,进而能够大大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性。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抵接端41与所述推杆21的第一端21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当所述压接板42受力使得所述连接柱43沿所述滑槽12内滑动时,所述抵接端41能够沿朝向所述推杆21的第一端 211的方向滑动并实现抵接于所述第一端211上,以使所述第一端211受力挤压所述弹性件22。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抵接端41与所述推杆21的第一端211之间也可不具有间距,而是直接将所述抵接端41连接于所述推杆21的第一端211。
进一步地,所述卡针4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压接板42以及所述连接柱43之间的导向柱44,所述导向柱44上开设有限位槽441。所述导向柱44为条形杆状结构,并且所述导向柱44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柱43的宽度,以便于开设所述限位槽441。所述导向柱44沿所述连接柱43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槽441为开设于所述导向柱44上的方形槽,并且所述限位槽441沿所述导向柱44的长度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限位槽44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端441a以及第二限位端441b。所述第一限位端441a为远离所述压接板42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端441b为靠近所述压接板42的一端。
所述卡针40还进一步包括限位件45,所述限位件45设于所述连接柱43上,并且所述限位件45可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441,当所述连接柱43沿所述滑槽12滑动连接至所述限位件45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端441a时,所述连接柱43的抵接端41与所述推杆21的第一端211抵持,以使所述第一端211抵压所述弹性件22而产生弹性力使得所述托盘31弹出所述插槽11;当所述连接柱43沿所述滑槽12滑动至所述限位件45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端441b时,所述连接柱43的抵接端41远离所述第一端211,此时,所述托盘31位于所述插槽11内。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45为“工”字形条板,所述限位件45的竖直端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441内,所述限位件45的一水平端卡合于所述限位槽441,另一水平端设于所述连接柱43上。利用所述限位件45的限位作用,能够防止所述连接柱43从所述滑槽12内掉出的同时,还能够使得所述连接柱43始终沿所述滑槽12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使得所述抵接端41始终能够与所述推杆21的第一端211保持受力抵接或者是不受力状态下的连接效果。具体地,当按压所述压接板42使得所述抵接端41抵接于所述第一端211上时,所述限位件45在所述连接柱43的带动下沿所述限位槽441远离所述压接板42的方向滑动,直至所述限位件45与所述限位槽441的第一限位端441a抵接,此时,所述第一端211挤压所述弹性件22到达所述弹性件22的压缩极限,所述弹性件22产生弹性力使得所述第二端212转动,使得所述顶出杆213抵接于所述托盘31的一端上, 此时,所述托盘31受力从所述插槽11内顶出。而当需要将所述托盘31固定于所述插槽11内时,只需将所述盖板32卡合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并推动所述托盘31直至所述托盘31的一侧卡合于所述弹片23上即可。
进一步地,当需要取出所述卡托30,以查看或者更换所述卡托30内的SIM卡300时,可通过手指直接按压所述压接板42或者采用其他硬质物体,如钥匙、笔等按压所述压接板42,使得所述连接柱43沿所述滑槽12内滑动至所述抵接端41抵接于所述第一端211,此时,所述第一端211挤压所述弹性件22以使所述弹性件22产生弹性力使得所述第二端212转动,此时,所述顶出杆213抵接于所述托盘31并将所述托盘31顶出,即可实现对所述卡托30内的SIM卡300进行查看或更换。
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1000,所述终端包括壳体200、以及卡座结构100,所述卡座结构100设于所述壳体200内。
所述终端1000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电脑、照相机等终端。本实施例中,以所述终端1000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壳体200可为手机的壳体,如中框、前壳或者后盖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座结构100可安装于所述壳体200的侧面上,例如,在所述壳体200的侧面上开设有所述第一安装槽(图未示),所述卡座结构10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座结构以及终端,通过在卡座本体上设置推杆以及弹性件,并使得推杆的第一端与弹性件连接,第二端与卡托连接,然后在卡座本体上开设滑槽,设置卡针滑动装设于滑槽,利用外力按压卡针使得卡针的抵接端抵接于推杆的第一端,从而使得推杆的第一端低压弹性件,此时,弹性件提供弹性力使得第二端作用于卡托,从而将卡托顶出插槽。采用上述设计,由于卡针滑动装设于滑槽,因此,无需额外携带卡针,即可实现随时取出SIM卡,便于用户操作的同时也能防止卡针丢失。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一些示例”或类似“第一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 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卡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结构包括卡座本体、推杆组件、卡托以及卡针,所述卡座本体上设置有插槽以及设于所述插槽一侧且与所述插槽贯通的滑槽,所述推杆组件包括推杆以及弹性件,所述推杆设于所述卡座本体上,所述推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所述卡托滑动装设于所述插槽且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卡针滑动装设于所述滑槽内,并且所述卡针包括抵接端,当所述卡针被外力按压至所述抵接端抵持所述第一端时,所述第一端抵压所述弹性件,以使所述弹性件提供弹性力将所述卡托顶出所述插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还包括顶出杆,所述顶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端,所述顶出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卡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还包括转轴,所述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顶出杆之间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包括用以承载SIM卡的托盘以及设于所述托盘一侧的盖板,所述托盘滑动装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盖板用以封闭所述插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设于所述第二端上,并且当所述托盘位于所述插槽内时,所述弹片卡合连接于所述托盘的一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包括固定部以及卡接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端上,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成夹角设置,并且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固定部的夹角处形成一卡槽,所述托盘的一侧上相对应所述卡槽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卡合于所述卡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针还包括压接板以及垂直连接于所述压接板的连接柱,所述压接板用于封闭所述滑槽,所述连接柱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并且所述连接柱与所述抵接端连接,当所述压接板被外力按压时,所述连接柱沿所述滑槽滑动,以使所述抵接端与所述第一端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针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压接板以及所述连接柱之间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端和第二限位端,所述卡针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连接柱上,并且所述限位件可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
当所述连接柱沿所述滑槽内滑动至所述限位件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端时,所述连接柱的抵接端与所述第一端抵持,以使所述第一端抵压所述弹性件;
当所述连接柱沿所述滑槽内滑动至所述限位件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端时,所述连接柱的抵接端远离所述第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或者弹性压片。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卡座结构,所述卡座结构设于所述壳体上。
CN201620146612.6U 2016-02-26 2016-02-26 一种卡座结构及终端 Active CN2057544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46612.6U CN205754446U (zh) 2016-02-26 2016-02-26 一种卡座结构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46612.6U CN205754446U (zh) 2016-02-26 2016-02-26 一种卡座结构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54446U true CN205754446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74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46612.6U Active CN205754446U (zh) 2016-02-26 2016-02-26 一种卡座结构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5444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5368A (zh) * 2016-02-26 2016-06-0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卡座结构及终端
CN108600443A (zh) * 2018-04-12 2018-09-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插卡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847859A (zh) * 2018-07-27 2018-11-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5368A (zh) * 2016-02-26 2016-06-0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卡座结构及终端
CN108600443A (zh) * 2018-04-12 2018-09-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插卡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600443B (zh) * 2018-04-12 2019-09-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插卡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847859A (zh) * 2018-07-27 2018-11-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5368A (zh) 一种卡座结构及终端
CN1878183B (zh) Sim卡固定装置
CN205754446U (zh) 一种卡座结构及终端
CN104241893B (zh) 卡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CN103367998B (zh) 芯片卡卡持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01630724B (zh) 电子装置的电池盖结构
JP3750870B2 (ja) 組み合わせ留め具・電気コネクタを有する無線電話機
CN105207025A (zh) 便于更换卡片的手机卡座
US7837487B2 (en) Card socket assembly
US7025637B1 (en) Memory card adapter
CN101567917B (zh) 芯片卡固定装置
US7529573B2 (en) Slide apparatus of slide-type portable terminal
US20090124307A1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4935690B (zh) 移动终端和该移动终端的制造方法
CN107343067B (zh) 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05016804U (zh) 便于更换卡片的手机卡座
WO2001018981A1 (de) Akkumulatoreinheit und kommunikationsendgerät
KR100988516B1 (ko) 슬라이드 힌지장치
CN201910521U (zh) 一种沉板式SIM卡和T-Flash卡二合一卡座
CN208045816U (zh)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数据线端口
WO2021056817A1 (zh) 卡座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CN101631152A (zh) 一种滑盖手机用滑块模组
CN205725887U (zh) 电子装置
CN107526572A (zh)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205081777U (zh) 一种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22

Address after: 518057 Des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9789 Shennan Avenue,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17th Floor (15th Floor of Natural Floor) 1702-1703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icrophone Holding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40 21 floor, east block, Times Technology Building, 7028 Shennan Road,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GOLDEX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