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52664U - 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与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与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52664U
CN205752664U CN201620501479.1U CN201620501479U CN205752664U CN 205752664 U CN205752664 U CN 205752664U CN 201620501479 U CN201620501479 U CN 201620501479U CN 205752664 U CN205752664 U CN 2057526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assembled
straight cutting
phase plug
upper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014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津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5014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526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526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526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与三芯线缆(1)组装成电源插头,包括:外壳、三个连接有插脚(2)的接线柱(3),线缆(1)的三根线分别与接线柱(3)在外壳内电连接,所述的外壳内设有线缆夹紧机构,所述的线缆夹紧机构夹紧线缆(1),所述的外壳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壳(4)与下壳(5)。结构简单,方便可靠,线缆固定可靠,并适应不同直径的线缆,整体的体积小,满足PDU使用,同时可以对插头进行标识,用于区分不同的设备电源线,便于机柜的维修。

Description

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与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以及使用该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在机电设备中广泛使用电气机柜,尤其是在弱电系统工程中,弱电机柜广泛采用19寸标准机柜,用于设备和线缆的安装,其中线缆主要是安装于电气机柜的背面。
机柜内的弱电设备供电,通常采用PDU(电源分配单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柜用电源分配插座,PDU可以看成一个有多位插孔的插线板,两端固定在机柜内。
在实际的工程中,机柜内的各种设备的电源线,长短不一;有粗有细;插头外形各式各样。即便是统一规格的设备及电源线,由于设备安装的位置不同,到了PDU这里也会变得长短不一了。退一步讲,无论是否使用PDU,在针对设备电源线缆的理线中,这个电源线缆长短不一的问题都是存在的。
处理这种电源线缆长短不一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把长的线缆找地方盘绕起来,由于有的线只长一点,所以只能绕个小圈,而长很多的线,就要绕个几层的大圈,机柜内部理线不能整齐化一,不美观;
第二种是按照合适的长度,剪掉多余的线缆和插头,统一安装新的三相插头。弱电设备的功率一般都比较小,并且使用的都是插头和线一体的注塑插头。但目前现有的直插线缆形式的组装插头产品非常少,类似注塑插头外形的更是空白。另外,插头作为强电的产品,在外形、颜色、接线类型和参数等方面更偏向于强电,适用于弱电工程的更是少之又少。
同时,在很多工程施工中,对于设备电源线的标识问题不够重视,设备电源线上没有任何标识。少数的一些,做了简单的标识,但随着时间,其标识褪色、破损、脱落等,给日后的维护保养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弱电工程中,很多系统的通讯网络,是需要在不中断通讯的状态下,进行维修或维护的。在进行维护和维修前,需要对网络进行相应的更改设置,做好周密的网络疏导方案再动手。但最终,在面对一堆没有标识的插头时,计划被彻底打败了。
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逼得维护人员,只能逐个拆除机柜内的理线环或扎线带。工程竣工时整整齐齐的机柜,就这样变成了“蜘蛛网”。久而久之,这个蜘蛛网越搞越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结构简单,方便可靠,线缆固定可靠,并适应不同直径的线缆,外形与注塑插头一致,满足弱电工程的使用需求,同时可以对插头进行标识,用于区分不同的设备电源线,便于机柜的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与三芯线缆1组装成电源插头,包括:外壳、三个连接有插脚2的接线柱3,线缆1的三根线分别与接线柱3在外壳内电连接,所述的外壳内设有线缆夹紧机构,所述的线缆夹紧机构夹紧线缆1,所述的外壳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壳4与下壳5。
所述的线缆夹紧机构包括下壳5内的沿中轴线均布的多个楔爪6,下壳5由下方安装入上壳4,楔爪6外侧面与上壳4中心的线缆夹紧孔道7接触,向内变形夹紧线缆1。
所述的楔爪6有三个;
同时,所述的线缆夹紧孔道7为一个等直径的圆孔;或者,所述的线缆夹紧孔道7的截面是周向锯齿状的,包括两组以上直径不同的夹紧齿道8,每组齿道8包括三个均布的道齿。
所述的线缆夹紧孔道7包括三组直径不同的夹紧齿道8。
所述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还包括识别标识,所述的识别标识设于外壳上。
所述的识别标识包括不同颜色的识别环9,识别环9安装于外壳上。
所述的识别环9安装于上壳4与下壳5间,套于下壳5上,下方通过螺纹连接底盖10。
所述的识别环9圆周处设有豁口17,在底盖10的边缘设有安全销18,安全销18嵌入豁口17中,限制识别环9旋转。
所述的识别标识包括不同颜色的上壳4或下壳5。
所述的上壳4内部下方设有三个均布的定位凹槽29,下壳5上方设有一个定位凸头30,定位凸头30嵌入定位凹槽29中,限定上壳4下壳5与相对位置。
所述的线缆夹紧机构包括设于上壳4侧壁周向均布的轴向夹紧螺钉31,上壳4侧壁周向均布的轴向螺纹孔,夹紧螺钉31旋入螺纹孔前端接触线缆1,夹紧线缆1。
所述的插脚2与接线柱3冲压或焊接固定。
所述的接线柱3与插脚2安装于下壳5的异形安装孔中;或者,所述的接线柱3与插脚2与下壳5注塑为一体。
一种电气设备,所述的电源插头采用上述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结构简单,方便可靠,线缆固定可靠,并适应不同直径的线缆,外形与注塑插头一致,满足弱电工程的使用需求,同时可以对插头进行标识,用于区分不同的设备电源线,便于机柜的维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之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之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之相对于图3的剖切位置的剖视图B+C;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之相对于图3的剖切位置的剖视图D+E;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之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之仰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之相对于图8的剖切位置的剖视图D+E;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之 夹紧齿道分布图;
图11至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结构示意图三至十一;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识别环结构示意图之主视剖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识别环结构示意图之仰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底盖结构示意图之仰视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底盖结构示意图之主视剖视图;
图24至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替代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3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接线柱与插脚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接线柱与插脚的冲压式结构示意图二;
图3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接线柱与插脚的焊接式结构示意图一;
图3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接线柱与插脚的焊接式结构示意图二;
图3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接线柱与插脚的注塑式结构示意图一;
图3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接线柱与插脚的注塑式结构示意图一;
图3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表示注塑式接线柱与 插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4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提到的描述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除特殊说明均不特指该方位,只是为了描述方便,所述产品的放置方向不同其描述也不尽相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理解的方位,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与三芯线缆1组装成电源插头,基本的结构包括:外壳、三个连接有插脚2的接线柱3,线缆1的三根线分别与接线柱3在外壳内电连接,具体的接线柱3与线缆1的三根线通过线缆螺钉12固定,接线柱3可以与通用的一致,包括与接线柱3连接插脚2,接线柱3与插脚2是冲压在一起的,插脚2由外壳伸出,插接使用。本例中,所述的外壳内设有线缆夹紧机构,所述的线缆夹紧机构夹紧线缆1,所述的外壳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壳4与下壳5。具体的上壳4与下壳5通过壳体固定螺钉13固定,而接线柱3与插脚2设于下壳5中对应位置的三个异形安装孔中,参考图3所示,这是常规的结构。本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特点在于,所述的线缆夹紧机构包括下壳5内的沿中轴线均布的多个楔爪6,下壳5由下方安装入上壳4,楔爪6外侧面与上壳4中心的线缆夹紧孔道7接触,向内变形夹紧线缆1。需要说明的是本例中的图1与图2的剖视图,线缆夹紧孔道7处省略了部份轮廓线,为示意图。
这里的楔爪6可以有两个,三个或四个,甚至于更多,六个,八个等,而对于三相插头来说,最佳的方案是所述的楔爪6有三个;同时,所述的线缆夹紧孔道7为一个等直径的圆孔;这时的楔爪6可以是任意的两个以上均可。
另外,所述的楔爪6有三个时,如图7至图10所示,是上壳4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例中图9剖视图,线缆夹紧孔道7处省略了部份轮廓线,为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的线缆夹紧孔道7的截面可以是周向锯齿状的,包括两组以上直径不同的夹紧齿道8,每组夹紧齿道8包括三个均布的道齿。具体的如图8本例中可是三组,分别是S组,M组与L组,三组的直径是不同的,用于适应不同直径的线缆1。一共是9个道齿,每个道齿占用360度圆周的40度范围,参考图10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尺寸,可以供实际使用中参考。
如图8所示,参考图11所示,所述的上壳4内部下方设有三个定位凹槽29,定位凹槽29间的夹角是80度,分别适应S组,M组与L组道齿的位置,如图5所示,下壳5上方设有一个定位凸头30,定位凸头30嵌入定位凹槽29中,限定上壳4下壳5与相对位置。
同时,在每一个40度的范围区域的上壳4体上设置壳体固定螺纹孔14,一共9个,在固定时,下壳5内的三个楔爪6插入根据线缆直径选取的对应组的夹紧齿道8的道齿。下壳5设有三个壳体固定通孔15,三个壳体固定螺钉13分别通过壳体固定通孔15与壳体固定螺纹孔14配合,拧紧的过程中,下壳5向上壳4移动,楔爪6外侧面与上壳4中心的线缆夹紧孔道7接触,向内变形夹紧线缆1。
在夹紧的情况下上壳4与下壳5间是有一定的间隙的,而由于线缆1的直径差别会很大,一般6.3mm~9.4mm,这样间隙的范围也就较大,极限情况可达4mm。这一多组分成S组,M组与L组的形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同一组别内不同直径的线缆,楔爪6的变形不同,上壳4与下壳5间的位置关系也不同,也就是上壳4与下壳5间间隙不同,也可以满足夹紧线缆1的要求。楔爪6对准上壳4的S组夹紧齿道8时,适用于较细的电缆,楔爪6的变形范围是从5.4~6.6mm;楔爪6对准上壳4的M组夹紧齿道8时,适用于中等的电缆,楔爪6的变形范围是从6.6~7.8mm;楔爪6对准上壳4的L夹紧齿道8时,适用于较粗的电缆,楔爪6的变形范围是从7.8~9.0mm。这样一来,上壳4与下壳5的这个“缝隙”最大值就缩小到了1.2mm左右。
具体的,如图11所示,利用S组夹紧齿道8,楔爪6的变形后的夹紧线缆处的尺寸是5.4mm,上壳4与下壳5的“缝隙”尺寸约0.2mm。
如图12所示,利用S组夹紧齿道8,楔爪6的变形后的夹紧线缆处的尺寸是6.0mm,上壳4与下壳5的“缝隙”尺寸约0.7mm。
如图13所示,利用S组夹紧齿道8,楔爪6的变形后的夹紧线缆处的尺寸是6.6mm,上壳4与下壳5的“缝隙”尺寸约1.2mm。
如图14所示,利用M组夹紧齿道8,楔爪6的变形后的夹紧线缆处的尺寸是6.6mm,上壳4与下壳5的“缝隙”尺寸约0.2mm。
如图15所示,利用M组夹紧齿道8,楔爪6的变形后的夹紧线缆处的尺寸是7.2mm,上壳4与下壳5的“缝隙”尺寸约0.7mm。
如图16所示,利用M组夹紧齿道8,楔爪6的变形后的夹紧线缆处的尺寸是7.8mm,上壳4与下壳5的“缝隙”尺寸约1.2mm。
如图17所示,利用L组夹紧齿道8,楔爪6的变形后的夹紧线缆处的尺寸是7.8mm,上壳4与下壳5的“缝隙”尺寸约0.2mm。
如图18所示,利用L组夹紧齿道8,楔爪6的变形后的夹紧线缆处的尺寸是8.4mm,上壳4与下壳5的“缝隙”尺寸约0.7mm。
如图19所示,利用L组夹紧齿道8,楔爪6的变形后的夹紧线缆处的尺寸是9.0mm,上壳4与下壳5的“缝隙”尺寸约1.2mm。
另外,本例中,在上壳4的上尾部,是线缆保护部分,在外形上是完全仿照注塑类插头。在“上”“下”和“左”“右”两个方向上,分别有两个弯曲凹16,用以保护线缆最小弯曲半径。还有,在上壳4的上尾端设有与上壳4配套的软橡胶尾堵11,用于线径小于8mm左右时封堵缝隙之用,当线径大于8mm,则不需要安装。
本例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还包括识别标识,所述的识别标识设于外壳上。可以是直接采用不同颜色的上壳4或下壳5,简单方便。也可以是如本例中,所述的识别标识包括不同颜色的识别环9,识别环9安装于外壳上。具体的是所述的识别环9安装于上壳4与下壳5间,套于下壳5上,壳体固定螺钉13固定好上壳4与下壳5后,识别环9还可以自由旋转,下方还通过螺纹连接底盖10,底盖10同时固定连接有插脚2的接线柱3。识别环9如图20至图21所示,底盖10如图22与图23所示。
识别环9有以下作用:
一、色彩标识的作用。在生产和销售时,识别环9有多种颜色,配以相应颜色的不干胶贴纸。在施工中,不干胶贴纸,贴在相应的设备外壳上,形成设备(不干胶贴纸)和插头颜色的一一对应关系。复杂一点的,也可以按照电子或工程色序,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数字,按照机柜内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的顺序排列,这需要在插头的说明书中增加色序表。总之,应用的方法很多。
二、识别环9套于下壳5上,遮挡了为保证夹紧线缆1上壳4与下壳5间会出现的缝隙。
三、固定底盖10,采用螺纹的形式,旋转固定时,底盖10相对于下壳5是不旋转的,通过色识别环9的旋转,达到固定的目的。
此外,为了避免在通电状态下,误旋转识别环9,造成插头解体,本例的识别环9的圆周处设有豁口17,在底盖10的边缘设有安全销18,安装好后,安全销18嵌入豁口17中只有用翘起安全销18后,识别环9才可以旋转。安全销18的位置厚度,除了考虑到“弹性”以外,还有螺纹的螺距问题,在图纸中,螺纹仅为示意,图纸中螺纹的尺寸,是比照安全销18厚度来的。也就是说,需要拆卸插头时,翘起安全销,在旋转一圈后,安全销18将不会再阻碍识别环9的旋转。
底盖10的插脚孔19尺寸和位置,是严格按照国标设计的。
安装时,将线缆1端部外皮剥掉适合的长度,芯线剥皮上锡;将线缆1依次穿过尾堵11(如果需要)、上壳4、识别环9和下壳5;调整好线缆1的位置(带外皮部分),选择适合的线缆夹紧机构的夹紧齿道8角度(S、M、L),使用壳体固定螺钉13拧紧;将芯线穿过连接有插脚2的接线柱3,用线缆螺钉12固定,剪掉多余部分;插脚2放入内框架相应的异形安装孔区域,套上底盖10,旋转识别环9,将底盖10固定到位。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识别标识除了采用色彩以外,还可以采用数字,字母等来区分,也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同时,本例中,还有一些替代方案,也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24所示,省略了图1中的识别环9,其底盖10通过卡扣20卡于下壳5的对应的拆卸孔21中,这时,上壳4、下壳5或底盖10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用于识别。本方案缺点是卡扣结构不可靠,易折断,不利于反复拆装和老化后易松动。图25与图26所示是卡扣方案的变型,不再详述。
如图27所示,将图1中的识别环9与下壳5合并为一体,其底盖10通过增加的底盖螺钉22固定,这时的壳体固定螺钉13需从上方固定。这时,上壳4、下壳5或底盖10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用于识别。本方案缺点是不美观。
如图28所示,将图1中的识别环9与底盖10省略,上壳4与下壳5通过壳体固定螺钉13从下方外侧连接。是采用卡爪形式将连接有插脚2的接线柱3固定在下壳5上。这时,上壳4或下壳5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用于识别。方案缺点是卡爪结构强度低,在遇到插入阻力较大时,卡爪26易折断。
如图29所示,将图1中的识别环9与底盖10省略,上壳4与下壳5通过壳体固定螺钉13从上方外侧连接。是采用卡爪形式将连接有插脚2的接线柱3固定在下壳5上。这时,上壳4或下壳5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用于识别。方案缺点是卡爪结构强度低,在遇到插入阻力较大时,卡爪26易折断。
实施例二
本例与实施例一的最大区别在于,上壳4与下壳5直接采用旋转螺纹连接的形式,另外所述的线缆夹紧孔道7为一个等直径的圆孔。具体的:
如图30所示,将图1中的识别环9与底盖10合并为一体为识别环9,所述的线缆夹紧孔道7为一个等直径的圆孔。去掉上壳4的夹紧齿道8的多组结构和定位等,上壳4与下壳5直接采用旋转螺纹连接的形式。识别环9通过识别环螺钉23从底面由外向内固定于下壳5上。这时,上壳4、下壳5或识别环9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用于识别。方案缺点是适用线型范围较小,需要做多个规格。另外,上壳4与下壳5直接采用旋转螺纹连接的形式相对于螺丝固定,旋转螺纹在较大的力的作用下,容易“脱扣”。
如图31所示,将图1中的识别环9与底盖10合并为一体为识别环9,所述的线缆夹紧孔道7为一个等直径的圆孔。去掉上壳4的夹紧齿道8的多组结构和定位等,上壳4与识别环9直接采用旋转螺纹连接的形式。下壳5通过下壳螺钉24从内部由内向外固定于识别环9上。这时,上壳4、下壳5或识别环9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用于识别。方案缺点是适用线型范围较小,需要做多个规格。另外,上壳4与识别环9直接采用旋转螺纹连接的形式相对于螺丝固定,旋转螺纹在较大的力的作用下,容易“脱扣”。
如图32所示,将图1中的识别环9与底盖10省略,所述的线缆夹紧孔道7为一个等直径的圆孔。去掉上壳4的夹紧齿道8的多组结构和定位等,上壳4与下壳5直接采用旋转螺纹连接的形式。是采用卡爪形式将连接有插脚2的接线柱3固定在下壳5上。这时,上壳4或下壳5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用于识别。方案缺点是卡爪结构强度低,在遇到插入阻力较大时,卡爪26易折断。并且,适用线型范围较小,需要做多个规格。另外,上壳4与下壳5直接采用旋转螺纹连接的形式相对于螺丝固定,旋转螺纹在较大的力的作用下,容易“脱扣”。
实施例三
本例主要讨论接线柱3与插脚2的形式,上述给出了如图33与图34,接线柱3与插脚2是冲压在一起的形式;如图35与图36给出了插脚2是焊接的方式,省略了接线柱3,具体的其它结构参考实施例一,不再详述。
如图37与图38给出了接线柱3与插脚2的定位方式,是与下壳5注塑在一块的,实现了更可靠的固定,这里需要在插脚2上设置凸起28,使注塑更牢固,具体参考图39与图40,不再详述。此时,不需要下壳5中对应位置的三个异形安装孔。
实施例四
如图41所示,一种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与三芯线缆1组装成电源插头,基本的结构包括:外壳、三个连接有插脚2的接线柱3,线缆1的三根线分别与接线柱3在外壳内电连接,具体的接线柱3与线缆1的三根线通过线缆螺钉12固定,接线柱3可以与通用的一致,包括与接线柱3连接插脚2,接线柱3与插脚2是冲压在一起的,插脚2由外壳伸出,插接使用。本例中,所述的外壳内设有线缆夹紧机构,所述的线缆夹紧机构夹紧线缆1,所述的外壳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壳4与下壳5。具体的上壳4与下壳5通过直接的螺纹连接互相连接固定,而接线柱3与插脚2设于下壳5中对应位置的三个异形安装孔中,通过内压板25固定,参考图33所示,这是常规的结构。本例中,特点在于,所述的线缆夹紧机构包括设于上壳4侧壁周向均布的轴向夹紧螺钉31,上壳4侧壁周向均布的轴向螺纹孔,夹紧螺钉31旋入螺纹孔前端接触线缆1,夹紧线缆1。夹紧螺钉31可以有三个,当然两个也可以使用,四个以上使用较麻烦。
本例,上壳4或下壳5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用于识别。其它的相关结构参考实施一,不再详述。此方案在结构上比较可靠,只是美观程度较差。
同时,本例中,还有一些替代方案,也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42所示,省略了内压板25,直接通过上壳4内部延伸固定接线柱3与插脚2。方案缺点是外壳易松动,从而造成插脚活动。在遇到插入阻力较大时,外壳易“脱扣”。
如图43所示,省略了内压板25,直接通过上壳4内部延伸固定接线柱3与插脚2。同时,上壳4或下壳5通过卡勾连接。方案缺点是卡勾结构强度低,在遇到插入阻力较大时,卡勾27易折断。
实施例五
一种电气设备,所述的电源插头采用实施例一、二、三、四所述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并应用于电气机柜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与三芯线缆(1)组装成电源插头,包括:外壳、三个连接有插脚(2)的接线柱(3),线缆(1)的三根线分别与接线柱(3)在外壳内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内设有线缆夹紧机构,所述的线缆夹紧机构夹紧线缆(1),所述的外壳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壳(4)与下壳(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缆夹紧机构包括下壳(5)内的沿中轴线均布的多个楔爪(6),下壳(5)由下方安装入上壳(4),楔爪(6)外侧面与上壳(4)中心的线缆夹紧孔道(7)接触,向内变形夹紧线缆(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楔爪(6)有三个;
同时,所述的线缆夹紧孔道(7)为一个等直径的圆孔;或者,所述的线缆夹紧孔道(7)的截面是周向锯齿状的,包括两组以上直径不同的夹紧齿道(8),每组齿道(8)包括三个均布的道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缆夹紧孔道(7)包括三组直径不同的夹紧齿道(8)。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识别标识,所述的识别标识设于外壳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识别标识包括不同颜色的识别环(9),识别环(9)安装于外壳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识别环(9)安装于上壳(4)与下壳(5)间,套于下壳(5)上,下方通过螺纹连接底盖(1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识别标识包括不同颜色的上壳(4)或下壳(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缆夹紧机构包括设于上壳(4)侧壁周向均布的轴向夹紧螺钉(31),上壳(4)侧壁周向均布的轴向螺纹孔,夹紧螺钉(31)旋入螺纹孔前端接触线缆(1),夹紧线缆(1)。
10.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插头采用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
CN201620501479.1U 2016-05-27 2016-05-27 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与电气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526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01479.1U CN205752664U (zh) 2016-05-27 2016-05-27 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与电气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01479.1U CN205752664U (zh) 2016-05-27 2016-05-27 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与电气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52664U true CN205752664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62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0147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52664U (zh) 2016-05-27 2016-05-27 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与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526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4199A (zh) * 2019-09-17 2019-11-19 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端子及电连接器插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4199A (zh) * 2019-09-17 2019-11-19 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端子及电连接器插头
CN110474199B (zh) * 2019-09-17 2024-05-28 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端子及电连接器插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41307B1 (en) Universal cover plate
US20040177990A1 (en) Universal cover plate
US4900270A (en) Cable adaptor assembly
CN205752664U (zh) 直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与电气设备
CN106329203A (zh) 一种快速安装插座
CN205882253U (zh) 侧插线缆组装式三相插头与电气设备
CN209298358U (zh) 一种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电气线缆连接器
CN1230812A (zh) 带有断路器的电源插座
CN100338827C (zh) 电气用具本身和有关的改进
US7083466B1 (en) Cover of wiring box for use in telecommunication line
CN210536848U (zh) 一种网络配线架用保护设备
CN206059835U (zh) 组合式理线环用连接边条、插接件、理线环与电气设备
CN210897684U (zh) 一种常用电线对接接线装置
KR200303780Y1 (ko) 보빈콘센트가 내장된 배선정리함
KR200429439Y1 (ko) 밴드 케이블
CN217280089U (zh) 用于设备内部布线的无护套单芯极细电线
CN109638531A (zh) 一种超六类屏蔽信息插座模块
CN2927373Y (zh) 连接器双体护套
CN209766336U (zh) 一种漏电开关电线的转接头
CN204885527U (zh) 免剥线缆连接器
CN219163799U (zh) 一种线束快速拆装接头
CN213584286U (zh) 一种rgb电缆连接线
CN209896274U (zh) 一种多端口电线连接部件
CN218005464U (zh) 一种ZigBee智能插座
CN211701368U (zh) 一种新型接线暗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