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50568U - 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的扭力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的扭力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50568U
CN205750568U CN201620104997.XU CN201620104997U CN205750568U CN 205750568 U CN205750568 U CN 205750568U CN 201620104997 U CN201620104997 U CN 201620104997U CN 205750568 U CN205750568 U CN 205750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ressure
torsion
torque
value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049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秀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NEUMATICS INDUSTRY Co Ltd
China Pneumat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NEUMATIC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NEUMATICS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NEUMATIC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049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50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50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5056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的扭力控制系统,包含:设置在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上的震动传感器与扭力传感器;以及连接于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的扭力控制装置,包含:进气压力监控模块用于控制进入的空气压力;气压调节模块调节输出气压大小;电磁阀控制输出的气压源;记忆单元储存锁固前校验获得的二工作气压与分别对应的二扭矩值,及分别对应的二震动频率值;以及微处理器根据上述参数建立的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曲线及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其中,微处理器根据目标扭矩值在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曲线上取得对应的工作气压以驱动扭力工具,再依据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及震动传感器感测的震动频率值,判断锁固作业是否合格。

Description

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的扭力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气动扭力工具的控制系统,特别是针对冲击式或脉冲式的气动扭力工具,利用一扭力传感器TTD(Torque Transducer)与一震动传感器BD(BPM Detector)在校验时同步建立起来的气压与输出扭力与震动值的对应关系曲线,以达到精确控制目标扭力的扭力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本申请申请人先前已提出专利申请“扭力控制方法及其扭力控制装置”(公告号为I509379),其可使气动扭力工具精确地达到扭力控制的目的。然而,本申请申请人根据多年来从事扭力控制产品的经验,仍不断地追求扭力控制产品的改善,本申请申请人认为上述专利申请,仍可采用其他的装置与方法以达到更精确的扭力控制,且可大幅改善用户使用上的弹性与便利性。本申请的申请人思索使用前述专利申请使用的扭力传感器,虽可精确的达到扭力控制的目的,但制造成本高昂,尤其是应用于冲击式的气动扭力工具,因承受剧烈的冲击震动,也有着使用寿命的问题,再者,因必需装设在扭力工具的出力端,经常因操作空间的限制,而无法使用,造成极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气动扭力工具的扭力控制系统,尤其是冲击式的气动扭力工具的扭力控制,以期进一步改善增进前述专利申请的扭力控制的精确度及克服前述专利申请,使用时受到操作空间限制而无法使用扭力传感器的问题,以增进作业上的弹性与便利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扭力控制系统,其连接一气压供气系统、一扭力控制装置、一气动扭力工具与一扭力传感器。震动传感器设置在气动扭力工具上。扭力传感器则弹性装设在气动扭力工具出力端的轴线。扭力控制装置包含:进气压力监控模块、气压调节模块、电磁阀、记忆单元及微处理器。进气压力监控模块控制从气压系统进入扭力控制装置的空气压力,同时在进气超出扭力控制装置设定的气压压力上限时提出警示。气压调节模块调节输出至气动扭力工具的一工作气压,气压调节模块根据程序设定的指令以自动或手动方式调整工作气压的高低;电磁阀开启或切断输出至气动扭力工具之气压源;记忆单元储存各控制参数以及正式锁固作业前该气动扭力工具在可稳定工作的气压范围内,对同一规格、类型的紧固件与待锁固件分别以第一工作气压与第二工作气压驱动扭力传感器以校验取得分别对应的第一扭矩值与第二扭矩值,以及震动传感器感测到的对应的第一震动频率值与第二震动频率值,其中第一工作气压不等于第二工作气压;微处理器依据第一工作气压、第二工作气压、第一扭矩值与第二扭矩值,建立一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曲线,且依据第一工作气压与第二工作气压以及对应的第一震动频率值与第二震动频率值,建立一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
操作时,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可于上述两条对应关系曲线建立完成后,移除扭力传感器,并仅借着贴附于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上的震动传感器感测到的震动频率值与储存于扭力控制装置的两条对应关系曲线,仅依工作震动频率值以及气压与震动频率值的对应关系曲线,就可在锁紧作业起始全部过程,做闭回路的监控,根据感测到的震动值,判断锁固结果是否与目标扭矩值相符。
依据上述储存于扭力控制装置的气压与扭力以及震动值,经校验后所建立的关系曲线,于操作时亦可视需要加上锁固作业所需时间或依扭力传感器侦测到的紧固件锁至贴到工作面时开始算起的旋转角度等参数,通过扭力控制装置做更精密的扭力控制。
其中,在正式进行锁固作业时,在第一扭矩值与第二扭矩值范围内输入一目标扭矩值,微处理器在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曲线上取得对应该目标扭矩值的工作气压,微处理器再依据该工作气压来驱动气动扭力工具以进行锁固作业。且微处理器依震动传感器感测的工作震动频率值及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判断以该工作气压驱动气动扭力工具进行锁固作业时,对应的震动频率值是否与目标扭矩值相符。
较佳地,扭力控制装置更可包含一输入模块,其可具有一自动设定钮;在锁固作业前,先进行输出扭力的校验作业时,当自动设定钮被触发后,微处理器以默认程序自动将气压由第二工作气压逐步调升至第一工作气压,或由第一工作气压逐步调降至第二工作气压,以建立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曲线以及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同时全程予以记录在记忆单元内。
较佳地,更可另设一套显示模块、警示模块及输出入模块在内建有电源模块与简易微处理器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或穿戴式电子装置,以方便作业。
较佳地,在进行锁固作业时,以微处理器控制电磁阀输出工作气压至气动扭力工具,微处理器判断扭力传感器感测到的应变值已达目标扭矩值时,判断完成锁固合格并切断气源。
较佳地,在进行锁固作业时,微处理器根据该锁固作业所需的时间,在扭力传感器感测到的应变值已达目标扭矩值时,根据锁固时间是否在预定的锁固时间范围内,以判断锁固作业合格与否。
较佳地,气动扭力工具可利用扭力传感器及其内建的角度传感器;在进行锁固作业时,扭力传感器感测到紧固件锁至贴面的扭力应变值时,角度传感器开始计算旋转角度,当扭力应变值达到该目标扭矩值时,微处理器根据锁固角度是否在预定的锁固角度范围内,来判断该锁固作业合格与否。
较佳地,在进行锁固作业时,如因作业空间限制而需移除扭力传感器的情况下,微处理器仅根据感测的震动值以及经校验建立的气压与扭力及震动值的关系曲线,仍可做闭回路的控制,在达到目标扭矩值时,比较对应的震动值,以判定锁固作业合格与否。
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控制系统依据预设的锁固作业全程所需的时间、目标扭矩值、震动感测值、紧固件贴面后的旋转角度等的组合运用,且可视气动扭力工具的型式、特性,诸如:离合器式、行星齿轮减速静力式(TorqueMultiplier)、油压脉冲式或冲击式以及各种锁固作业的规范;诸如:扭力模式、时间+扭力模式、角度+扭力模式或时间+扭力+角度模式等,都可依程序设定控制参数、参数判定的优先级与控制的精度范围等,使应用范围更广、扭控精度与可靠度更得以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控制系统,其可具有一或多个下述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控制系统,除了利用经校验建立的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曲线,以获得对应于目标扭力的工作气压来进行锁固作业外,更进一步利用震动传感器,校验扭力时同步建立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并于达到目标扭矩值时,比较对应的震动值,以判定锁固作业合格与否。由此一参数可有效的增进扭矩控制的精确度,更得以在因作业空间限制而需移除扭力传感器的作业情况下,仍可仅根据感测的震动值以及经校验建立的气压与扭力及震动值的关系曲线做闭回路的控制,以进行可控制扭力的锁固作业,并判定锁固作业合格与否。
(2)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控制系统,可将扭力控制装置的显示模块、警示模块及输出入模块独立设置在内建有电源模块与简易微处理器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或穿戴式电子装置,以方便作业。
(3)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控制系统,其由自动设定模式,可自动地建立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曲线及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以有效的增加校验的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控制系统,其由扭矩模式、时间与扭矩模式、扭矩与角度模式、及时间、扭矩与角度模式等多种锁固模式的配置,由此可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控制系统的应用层面,从而可有效的增加其实用性及控制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的扭力控制系统的步骤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的扭力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控制系统的自动设定步骤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控制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控制系统的扭矩模式锁固作业的步骤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控制系统的时间与扭矩模式锁固作业的步骤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控制系统的角度与扭矩模式锁固作业的步骤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控制系统的时间、角度与扭矩锁固作业模式的步骤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控制系统的气压、扭矩、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图。
符号说明
1:气压管路系统
2:扭力控制装置
3:气动扭力工具
4:扭力传感器
5:震动传感器
6:角度传感器
7:穿戴式装置
8:扭力控制系统
20:电源模块
20’:穿戴式用电源模块
21:进气压力监控模块
22:气压调节模块
23:电磁阀
25:微处理器
25’:穿戴式用微处理器
26:输出入模块
26’:穿戴式用输出入模块
27:显示模块
27’:穿戴式用显示模块
28:记忆单元
28’:穿戴式用记忆单元
29:警示单元
29’:穿戴式用警示单元
30:自动设定钮
51:第一工作气压
52:第二工作气压
53:第一扭矩值
54:第二扭矩值
55:第一震动频率值
56:第二震动频率值
57: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曲线
58: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
S11~S16、S31~32、S51~S52、S61~62、S71~S73、S81~S84: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述各实施例,例如包含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气压调节、稳定气压的监控等技术手段,其例如在专利申请“扭力控制方法及其扭力控制装置”(公告号为I509379)中所描述,谨将其全文引入为本申请说明书的一部分。
如图1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控制系统的步骤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控制系统可利用下列所包含的步骤:(S11)设置一震动传感器于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S12)自气压系统连接气压管路至扭力控制装置,在锁固作业的起始过程中输出稳定的工作气压至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S13)在锁固前,利用装设在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出力端的扭力传感器,以紧固件与待锁固件先进行输出扭力的校验作业,依据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可正常操作的第一工作气压及对应的第一扭矩值与第二工作气压及对应的第二扭矩值,建立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曲线;(S14)依据对应于第一工作气压的第一震动频率值及对应于第二工作气压的第二震动频率值,建立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S15)输入介于第一与第二扭矩值之间的目标扭矩值,依据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曲线以得到对应的工作气压值,并以该工作气压驱动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进行锁固作业;以及(S16)依据震动传感器感测的工作震动频率值及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判断以该工作气压驱动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进行锁固作业时,对应的震动值是否符合目标扭矩值。
简单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控制系统由震动传感器设置在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上,从而在建立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曲线时,可一并建立一接近线性的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如图9所示)。因此,在以对应目标扭矩值的工作气压进行锁固作业时,可一并利用震动传感器感测到的震动频率值同时验证是否与目标扭矩值符合。
顺便一提的是,在建立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曲线与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中所使用的第一工作气压与第二工作气压,其中第一工作气压不等于第二工作气压。且较佳地,第一工作气压可为在可稳定输出的工作气压中的最高工作气压,而第二工作气压可为在可稳定输出的工作气压中的最低工作气压。另外,由于第一工作气压为该气动扭力工具可容许的最高工作气压,而第二工作气压值为该气动扭力工具可正常操作的最低工作气压,因此第一扭矩值可为最大扭矩值,而第二扭矩值可为最小扭矩值。
如图2和图3所示。如图3的步骤S31~32所示,在锁固前先进行输出扭力的校验作业时,若当输出入模块26的自动设定钮30被触发,微处理器25可自动地以设定的程控,由第二工作气压52逐步提升至第一工作气压51,或由第一工作气压51逐步调降至第二工作气压52,以建立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曲线57及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58。为了利用扭力控制装置的自动调压模块以便在无法达到目标扭矩值时,可通过微处理器以设定的程序将气压自动向上微调,直到目标扭矩值时,始切断气源或于最终仍无法达到目标扭力时,提出警示并切断气源。为此目的,实际开始操作的工作气压则视需要可设定为较气动扭力工具可容许的最高工作气压低10~20%。
其中,若为手动方式时,当然地为以手动方式调节气压至第一工作气压51以获得第一扭矩值53与第一震动频率值55,再调节气压至第二工作气压52以获得第二扭矩值54与第二震动频率值56,分别取其高、低两点间的连结,以建立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曲线57及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58。
扭力控制系统8包含扭力传感器4、震动传感器5与扭力控制装置2。扭力控制装置2主要为连接在一气压系统1与气动扭力工具3之间。扭力控制装置2主要包含了进气压力监控模块21、气压调节模块22、电磁阀23、记忆单元28及微处理器25,而另可包含显示模块27、警示单元29及输出入模块26等组件。气压调节模块22可包含自动或手动调压模块、气压比例控制阀、气压压力控制阀等组件,于此便不再加以赘述。
震动传感器5设置在气动扭力工具3(如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上,而扭力传感器4装设在气动扭力工具3的出力端,其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微处理器25;其中震动传感器、扭力传感器与扭力控制装置相互之间各以通讯模块,利用有线或无线传输的方式通讯,例如RS232、RS485、USB和相关通讯协议RF、BT、WIFI、ZB等。而震动传感器5可包含加速度计等可感测工具的震动频率的感测组件、信号放大电路、微处理器、电源或传输模块等组件等,且其以有线或无线传输的方式连接微处理器25。
进气压力监控模块21控制从气压系统1进入扭力控制装置2的空气压力,或在进气超出扭力控制装置2的压力上限时利用警示模块29提出警示。气压调节模块22调节输出至气动扭力工具3的一气压值。电磁阀23开启或切断输出至气动扭力工具3的气压源。
记忆单元28储存气动扭力工具3在稳定工作气压范围内,在进行正式锁固作业前,对同一规格、类型的紧固件与待锁固件分别以第一工作气压51与第二工作气压52校验取得分别对应的第一扭矩值53与第二扭矩值54,及震动传感器5感测到的对应于第一工作气压51的第一震动频率值55与对应于第二工作气压52的一第二震动频率值56。微处理器25依据校验获得的第一工作气压51、第二工作气压52、第一扭矩值53与第二扭矩值54,建立一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曲线57,且依据第一工作气压51、第二工作气压52与第一震动频率值55、第二震动频率值56,建立一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58。因此,在正式进行锁固作业时,微处理器25可依据第一与该第二扭矩值53、54内输入的一目标扭矩值,由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曲线57上取得对应目标扭矩值的一工作气压,微处理器25再依据该工作气压来驱动气动扭力工具3以进行锁固作业。接着,微处理器25可再依据震动传感器5感测的震动频率值,根据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58,以同时判断该感测的震动频率值是否与目标扭矩值相符。
在实际运用中,微处理器25同时依据扭力传感器4所感测到的应变值及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58获得的震动频率值,以判断该感测的震动频率值是否符合目标扭矩值。如此,同时利用二者来判断锁固作业是否符合目标扭矩值,可增进扭矩控制的精确度。当然地,亦可选择性地仅使用其中一种方式来判断锁固作业是否符合目标扭矩值。举例来说,微处理器25可仅依据扭力的应变值,或者仅依据震动的频率感测值,来判断锁固作业是否符合目标扭矩值。由于扭力传感器4为价格较为昂贵的组件,且在长时间剧烈冲击的锁固作业下容易造成损坏,因此若在完成校验后,移除扭力传感器4,仅依据震动传感器来侦测震动频率值,仍可做闭回路的控制,来判断锁固作业否符合目标扭矩值,除了可减少购置成本,且适用于受操作空间限制,无法使用扭力传感器的作业场所。
此外,在上述的自动模式中,气压调节模块22包含自动调压模块、气压比例控制阀、气压压力控制阀,此时微处理器25可控制先以低于对应于目标扭矩值的工作气压驱动气动扭力工具3,再由气压比例控制阀、气压压力控制阀自动地调高至对应于目标扭矩值的工作气压,以避免启动瞬间造成过扭。甚至于,可进一步依据扭力传感器4所感测到的应变值、查询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58获得的震动频率值或两者之组合,而自动地调整至对应于目标扭矩值的工作气压。其中,若在作业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于移除扭力传感器4后,仍可由已建立的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曲线57及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58,进行闭回路的扭控锁固作业。
如图4所示,在较佳地实施例中,可另增设功能模块,如显示模块27’、微处理器25’、警示模块29’、输出入模块26’等电子组件于便携式电子装置或穿戴式电子装置中,以方便用户操作,并以无线的方式与微处理器25进行通讯。便携式电子装置可为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等,而穿戴式电子装置可为智能型手表、智能型眼镜或智能型头盔等,其皆可包含;电源、微处理器、无线输出入模块、显示模块与警示模块等。
在实际运用中,锁固作业可分别设有扭矩模式、时间与扭矩模式、扭矩与角度模式、及时间、扭矩与角度模式等多种锁固模式,以因应各种锁固作业对所使用的紧固件与待锁固件的质量规范等的需求,分别进行说明如下。
如图5所示。如图步骤S51~S52所示,若以扭矩模式进行锁固时,在进行锁固作业开始时,微处理器25依据对应目标扭矩值的工作气压控制电磁阀23驱动气动扭力工具3。同时,扭力传感器4会持续地将感测到的扭力应变值传送至微处理器25,而微处理器25会持续地比对扭力应变值是否符合或已达目标扭矩值;当微处理器25判断扭力应变值符合或已达目标扭矩值时,控制电磁阀23切断输出至气动扭力工具3的气压源,以完成锁固作业并判定锁固作业合格。
如图6所示。如图步骤S61~62所示,若以时间与扭矩模式进行锁固时,在进行锁固作业开始时,扭力传感器4会持续地将感测到的扭力应变值传送至微处理器25,而微处理器25会不断的比对扭力应变值是否符合或已达目标扭矩值;同时地,微处理器25会自电磁阀23开始驱动气动扭力工具3起累计一锁固时间,且比对锁固时间是否符合预定的锁固时间范围。当微处理器25判断扭力应变值已达目标扭矩值,且锁固时间符合预定的时间范围内时,控制电磁阀23立即切断输出至气动扭力工具3的气压源,完成锁固作业并判定锁固作业合格。
如图7所示。如图步骤S71~73所示,对于扭矩的比对与判断,如前所述,于此便不再赘述。若以角度与扭矩模式进行锁固时,气动扭力工具3可利用与扭力传感器4内建的角度传感器6。在进行锁固作业时,当紧固件锁至与待锁固件贴面的瞬间,扭力传感器4所感测到的扭力应变值会产生一明显的峰值;此时,微处理器25则依角度传感器6开始感测的旋转角度,比对锁固角度值是否达到预定的锁固角度范围内。当微处理器25判断扭力应变值已达目标扭矩值,且锁固角度位移达到预定的锁固角度范围内时,控制电磁阀23切断输出至气动扭力工具3的气压源,以完成锁固作业并判定锁固作业合格。
如图8所示。如图步骤S81~84所示,其中,对于扭矩、角度与时间的比对与判断,如前所述,于此便不再赘述。简而言之,微处理器25判断扭力应变值达到目标扭矩值时,锁固角度值符合预定的锁固角度范围内,以及锁固时间值亦符合预定的锁固时间范围内时,判断锁固作业合格。值得一提的是,锁固角度值符合预定锁固角度值及锁固时间值符合预定锁固时间值,其可具有容许合格范围,例如±10%,皆可判定为合格。由此,以忽略紧固件与待锁固件无法避免的因软硬结合面等的差异性所产生的数值差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控制系统,更进一步利用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3装设的震动传感器5测得的震动频率值,以判定锁固作业是否达到目标扭矩值。由此可有效的增进控制扭矩的精确度。更得以在作业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在移除扭力传感器4后,仍可由已建立的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曲线57及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58,进行闭回路的扭控锁固作业。另外,亦可将扭力控制装置内同样的功能模块,例如显示单元、记忆单元、输出入模块、警示单元、微处理器等另增设于便携式电子装置或穿戴式电子装置7,并与扭力控制装置以无线通信传输,由此可有效的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此外,可由自动设定模式而自动地建立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曲线及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由此可有效的增加操作上的便利性。而在锁固作业中,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控制系统可具有多种锁固模式的配置,由此可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控制系统的应用层面,从而可有效的增加实用性及使用上的便利性。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8)

1.一种扭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震动传感器,设置在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上;
扭力传感器,弹性地以内建或外挂方式装设在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出力端的轴线;
扭力控制装置,连接在气压系统与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之间,其包含:
进气压力监控模块,控制自气压系统进入该扭力控制装置的空气压力,或在进气超出该扭力控制装置之压力上限时,提出警示;
气压调节模块,供以手动或自动方式调节输出至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的气压大小;
电磁阀,开启或切断输出至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的气压源;
记忆单元,储存依据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在进行正式锁固前,在可稳定工作的气压范围内,利用扭力传感器,对同一规格、类型的紧固件与待锁固件进行校验以获得第一工作气压与对应的第一扭矩值及第二工作气压与对应的第二扭矩值,及该震动传感器感测到的对应的第一震动频率值与第二震动频率值,其中该第一工作气压不等于该第二工作气压;
微处理器,依据该第一工作气压、该第二工作气压、该第一扭矩值与该第二扭矩值,建立的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曲线,以及该第一工作气压、该第二工作气压、该第一震动频率值、该第二震动频率值,建立的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并依传感器的回馈讯号,以指令各单元模块做闭回路的输出扭力控制;
其中,在正式进行锁固作业时,根据该第一扭矩值与该第二扭矩值范围内输入的目标扭矩值,该微处理器在该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曲线上取得对应的工作气压,该微处理器再依据该工作气压来驱动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以进行锁固作业,该微处理器依据该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及该震动传感器感测的震动频率值,以判断该锁固作业是否合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装设的该震动传感器与连接的该扭力传感器与该扭力控制装置,相互之间各以通讯模块,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传送或接收感测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输入模块,其具有自动设定钮,在锁固前,该微处理器根据待锁固作业设定所需时间以进行输出扭力的校验作业时,当该自动设定钮被触发后,该微处理器由该第二工作气压逐步提升至该第一工作气压,或由该第一工作气压逐步调降至该第二工作气压,以建立该气压与扭矩的对应关系曲线及该气压与震动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另设一套微处理器、输入模块、显示模块、电源模块及警示模块于便携式电子装置或穿戴式电子装置,并以无线的方式与该扭力控制装置进行通讯,以方便操作者使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进行锁固作业时,该微处理器依据对应目标扭矩值的该工作气压,控制该电磁阀驱动该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以进行锁固,而该微处理器在该扭力传感器感测到的扭力应变值已达该目标扭矩值时,切断气源完成锁固作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进行锁固作业时,该微处理器根据锁固作业所需的锁固时间,在扭力传感器感测到的扭力应变值达到该目标扭矩值时,视所耗时间是否在预定的锁固时间范围内,以判断该锁固作业合格与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利用该扭力传感器及该扭力传感器内建的角度传感器,在进行锁固作业时,该微处理器根据该扭力传感器感测到紧固件接触到工作面的应变值时,视该角度传感器开始计算旋紧角度所产生的锁固角度,是否在预定锁固的角度范围内,以判断该锁固作业合格与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利用该扭力传感器及该扭力传感器内建的角度传感器,在进行锁固作业时,该微处理器根据该扭力传感器感测到紧固件接触到工作面的应变值时,视该角度传感器开始计算旋紧角度所产生的锁固角度,是否在预定锁固的角度范围内,且根据锁固所耗时间是否在预定之锁固时间范围内,以判断该锁固作业合格与否。
CN201620104997.XU 2016-02-02 2016-02-02 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的扭力控制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750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4997.XU CN205750568U (zh) 2016-02-02 2016-02-02 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的扭力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4997.XU CN205750568U (zh) 2016-02-02 2016-02-02 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的扭力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50568U true CN205750568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74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04997.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750568U (zh) 2016-02-02 2016-02-02 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的扭力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5056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4943A (zh) * 2016-02-02 2017-08-08 中国气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的扭力控制方法及其扭力控制系统
CN109108882A (zh) * 2017-06-26 2019-01-01 中国气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冲击式扭力工具的扭力控制系统及其扭力控制方法
CN114076651A (zh) * 2020-08-20 2022-02-22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材料临时紧固件验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4943A (zh) * 2016-02-02 2017-08-08 中国气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的扭力控制方法及其扭力控制系统
CN109108882A (zh) * 2017-06-26 2019-01-01 中国气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冲击式扭力工具的扭力控制系统及其扭力控制方法
CN109108882B (zh) * 2017-06-26 2021-02-09 李育侪 电动冲击式扭力工具的扭力控制系统及其扭力控制方法
CN114076651A (zh) * 2020-08-20 2022-02-22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材料临时紧固件验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076651B (zh) * 2020-08-20 2024-04-26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材料临时紧固件验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50568U (zh) 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的扭力控制系统
EP1973077A2 (en)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tool use
EP2855100B1 (de) Elektrowerkzeug
US10166643B2 (en) Method for making safe the use of at least one hand-held power tool
CN105320168A (zh) 扭力控制方法及其扭力控制装置
CN101733735B (zh) 手持式工具机装置
US20120143368A1 (en) Closed-loop cnc machine system and method
CN107024943B (zh) 气动冲击式扭力工具的扭力控制方法及其扭力控制系统
US20150083448A1 (en) Electric tool and method for fastening a threaded member by using it
US1059665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uel level monitoring in an engine-driven generator
WO2006013518A3 (en) Touch screen with pressure-dependent visual feedback
CN109070317A (zh) 用于加紧螺纹紧固件的装置
US20180108241A1 (en) Wearable device and system
TWI592778B (zh) 氣動衝擊式扭力工具的扭力控制方法及其扭力控制系統
KR101599780B1 (ko) 타이어 압력 모니터링 시스템을 위한 프로토콜 오해 회피 장치 및 방법
US2004019333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US2021037974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nvil position using an inductive sensor
CN204116983U (zh) 扭力控制装置
TWI509379B (zh) 扭力控制方法及其扭力控制裝置
US20230148339A1 (en) Apparatus for tightening threaded fasteners
CN102493953A (zh) 节能控制系统、汽车起重机和节能控制方法
US20190030672A1 (en) Intelligent Detection Cutting Tool Structure
US20170173751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t least One Hand-Held Power Tool
US20190154029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ir compressor with electric inlet valve control
CN104516274B (zh) 一种电动工具及螺纹件紧固程度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112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