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46413U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46413U
CN205746413U CN201620465988.3U CN201620465988U CN205746413U CN 205746413 U CN205746413 U CN 205746413U CN 201620465988 U CN201620465988 U CN 201620465988U CN 205746413 U CN205746413 U CN 205746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source module
light
illuminato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6598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6598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46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46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46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水平面的本体、设置于本体上的若干光源模组,每一光源模组包括基板及设置于基板上的至少一个发光单元,所述若干光源模组内的至少两个光源模组的基板所在平面与本体所具有的至少一个水平面呈非零度夹角,所述若干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先向内汇聚后再向外扩散,所述光线汇聚后形成汇聚区域。由于若干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先汇聚再扩散,室内天花板设置可以让光源模组发出的在汇聚区域内的光线通过的开孔,通过开孔后的汇聚光线可以再向外扩散。如此,既可以控制照明装置产生的眩光对人的影响,并且在不需要将开孔开设很大的前提下,又能满足一些场合大角度的照明需求。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LED灯因具有低功耗、光效高、寿命长等特点,而成为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灯具。LED灯使用时会产生轻微或强烈的眩光,轻微眩光的会使人视觉疲劳,严重的眩光则使人深感不舒服,造成紧张、心神烦乱,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会越来越严重。
国家标准GB50034-2004中对眩光有明确规定:图书馆、阅览室、办公场所、医疗诊室等等场所要求统一眩光值(Unified Glare Rating,UGR)小于19。为了控制眩光,市场上较多的照明灯具,大多采用收窄光束角改变配光形状或将灯具深藏的方式来实现。然而,有些照明场合(如层高很低的照明场所)需要大角度的照明产品,因此,无法采用收窄光束角的方式控制眩光。若将灯具深藏到天花板里面安装,则由于灯具发光角度很大就需要在天花板上开一个很大的孔洞才不至于遮挡光线,如此,既影响美观又很难实现很好的控制眩光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控制眩光及可以实现大角度光束角的照明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水平面的本体、设置于本体上的若干光源模组,每一光源模组包括基板及设置于基板上的至少一个发光单元,所述若干光源模组内的至少两个光源模组的基板所在平面与本体的至少一个水平面呈非零度夹角,所述若干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先向内汇聚后再向外扩散,所述光线汇聚后形成汇聚区域。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光源模组还包设置于基板上且覆盖发光单元的用于聚光的光学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若干光源模组由内而外依次分布,所述若干光源模组的基板与本体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由内而外依次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若干光源模组由内而外依次包括至少两组光源模组,每组光源模组呈环形状分布,每组光源模组与本体水平面之间分别形成一个夹角,所述至少两组光源模组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由内至外依次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每组光源模组内的各个光源模组的基板与本体的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若干光源模组由内而外依次包括第一组光源模组、第二组光源模组及第三组光源模组,所述第一组光源模组内每个光源模组的基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相同的第一夹角,所述第二组光源模组内每个光源模组的基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相同的第二夹角,所述第三组光源模组内每个光源模组的基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相同的第三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小于第三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下表面上具有一个内凹的弧形安装面,所述若干光源模组的基板沿所述弧形安装面安装于本体,所述本体设有一个凹陷区域及形成于凹陷区域内的凹陷部,所述弧形安装面为凹陷部的底面,所述若干光源模组定位于所述凹陷部内。
进一步的,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第一定位元件及第二定位元件,所述第一定位元件置于本体下表面的凹陷区域内且与凹陷部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元件上设有若干与光源模组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光学元件外的遮光套,所述遮光套延伸入所述定位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元件为全内反射准直透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本体连接,所述第二定位件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定位件具有一个内边缘部,所述第一定位件具有一个外边缘部,所述第二定位件的内边缘部抵压第一定位件的外边缘部,所述第一定位件定位于所述本体及第二定位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照明还包括散热元件及安装元件,所述散热元件连接于本体的上表面,所述安装元件连接于散热元件,所述若干光源模组内的基板之间相互电性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水平面的本体、设置于本体上的至少两个光源模组,每个光源模组包括环形基板、设置于所述环形基板上的若干发光单元及设置于基板上且覆盖若干发光单元的用于聚光的光学元件,所述至少两个光源模组的基板所在平面与本体的至少一个水平面呈非零度夹角,所述至少两个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先向内汇聚后再向外扩散,所述光线汇聚后形成汇聚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元件为全内反射准直透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其安装于天花板的内侧,所述天花板上设有开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具有一个水平面的本体、设置于本体上的若干光源模组,每个光源模组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若干发光单元及设置于基板上且覆盖若干发光单元的用于聚光的光学元件,所述若干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先向内汇聚后再向外扩散,所述光线汇聚后形成汇聚区域,所述汇聚区域落入所述开孔内,所述光线在天花板内侧汇聚,所述光线在天花板外侧扩散。
进一步的,所述若干光源模组由内而外依次包括第一组光源模组及第二组光源模组,所述第一组光源模组内每个光源模组的基板与本体的水平面之间形成相同的第一夹角,所述第二组光源模组内每个光源模组的基板与本体的水平面之间形成相同的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第二夹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照明装置内若干光源模组与本体的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如此,照明装置内若干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先汇聚再扩散,所述光线汇聚后形成汇聚区域,因此,室内天花板设置可以让汇聚区域内的光线通过的开孔,通过开孔后的汇聚光线可以再向外扩散。如此,既可以控制照明装置产生的眩光对人的影响,并且在不需要将开孔开设很大的前提下,又能满足一些场合大角度的照明需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2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4的部分立体组装图;
图6为图4的另一个部分立体组装图;
图7为沿图1内A-A线的剖面图;
图8为沿图1内B-B线的剖面图;
图9为图3所示光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图4所示光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图3所示光源模组的剖面图;
图12为照明装置的光路图及与天花板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100,其包括:本体1、设置于本体1下表面的若干光源模组2、组装于本体1下表面且用于进一步定位若干光源模组2的第一定位元件3、将第一定位元件3定位于本体1上的第二定位元件4、设置于本体1上表面的散热元件5及组装于散热元件5上的安装元件6。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控制照明装置100的眩光,该照明装置100安装于室内天花板的内部。照明装置100可以为射灯、天棚灯或其他类似的灯具。
以下针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装置100内各个元件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3及图4所示,本体1大致呈矩形块状,其由绝缘材料制成。本体1设有一个上表面11及一个下表面12。本体1的上表面11为一平面,散热元件5的一侧接触至本体1的上表面。本体1的下表面12上设有一个大致呈矩形的凹陷区域15。本体1上还设有自凹陷区域15对应的底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凹陷部13,凹陷部13的底面呈弧形状,凹陷部13的中间区域最深,且深度向外逐步变小,凹陷部13的底面即为用于安装若干光源模组2的弧形安装面。凹陷区域15的底面上还设有若干相互间隔的凹槽14,若干凹槽14分布于凹陷部13的周围。进一步地,自上述凹陷部13的底面进一步向内延伸形成若干定位槽131,若干定位槽131凹陷部13中心向外依次呈环形分布。若干定位槽131对应收容若干光源模组2。通过若干定位槽131,若干光源模组2可以依一定排列顺序定位于本体1上。本体1具有至少一个水平面,如本体1的上表面11。当然本体1上还具有与上表面11平行的平面,该等平面也可以视为本体1的水平面。
如图4至图6所示,若干光源模组2定位于本体1的凹陷部13内,每个光源模组2可以通过粘性材料(如胶水)或磁性元件定位至本体1凹陷部13的若干定位槽131内。如此,若干光源模组2定位于本体1的凹陷部13内。照明装置100还包括与外部市电连接且设置于本体1外的驱动电源组件(未图示),驱动电源组件上延伸而出正极导线及负极导线,其中,正极导线的一端连接于一个光源模组2,负极导线的一端连接于另一个光源模组2。照明装置100还包括将若干光源模组2串联在一起的若干导线(未图示),如此就形成了一个可以给若干光源模组2供电的供电回路。当然,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电源组件也可以安装于散热元件5的上方。
如图9至图11所示,具体的,每个光源模组2包括基板21、设置于基板21上的至少一个LED发光单元22、设置于基板21上且覆盖LED发光单元22的用于聚光的光学元件或配光元件23及套设于光学元件或配光元件23外的遮光套24。照明装置100内单个光源模组2的功率大约为3瓦(W)。上述正极导线、负极导线的一端均光源模组2的基板21上、若干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一个基板21。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光学元件或配光元件23为透镜。以下针对光源模组2内各个元件的具体结构再作详细说明。
基板21可以为印刷电路板,其一侧面上可以设置粘性材料,通过粘性材料,基板21可以定位于本体1凹陷部13的定位槽131内。透镜23具有一个光源容置槽231,LED发光单元22收容于光源容置槽231内。透镜23具有光入射面232、光反射面233及光出射面234,LED发光单元22发出的光线通过光入射面232进入透镜23内,光线经过光反射面233的反射后,从光出射面234延伸出去。透镜23为全内反射(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TIR)准直透镜,从LED发光单元22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23后,光束角变小。通过全内反射准直透镜23,光源模组2发出光线的光束角可以设定在一个较小的需要的角度范围内,如6至10度。遮光套24的内表面呈黑色,即涂有黑色物质。因此,遮光套24为不透光元件,可以用于吸收由透镜23出射的杂散光。由于光源模组2的光束角小,因此,光源模组2发出的光线可以集中于一个区域。
如图4至图8并结合图12所示,若干光源模组2均匀分布于本体1凹陷部13的底面。具体地,若干光源模组2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分布的第一组光源模组2a、第二组光源模组2b及第三组光源模组2c。第一组光源模组2a包括若干呈环形分布的光源模组2,第二组光源模组2b也包括若干呈环形分布的光源模组2,第三组光源模组2c也包括若干呈环形分布的光源模组2。第一组光源模组2a内光源模组2的数量小于第二组光源模组2b内光源模组2的数量,第二组光源模组2b内光源模组2的数量小于第三组光源模组2c内光源模组2的数量。第一组光源模组2a内的每个光源模组2的基板21与本体1的水平面之间均形成一个相同的第一夹角α,第二组光源模组2b内的每个光源模组2的基板21与本体1的水平面之间均形成一个相同的第二夹角β,第三组光源模组2c内的每个光源模组2的基板21与本体1的水平面之间均形成一个相同的第三夹角γ,并且第一夹角α小于第二夹角β,第二夹角β小于第三夹角γ。上述第一夹角α、第二夹角β及第三夹角γ为各组光源模组2a、2b、2c的安装倾角。上述夹角α、β及γ均为非零度夹角。
由于各组光源模组2a、2b、2c与本体1的水平面之间形成不同的夹角,这样,各组光源模组2a、2b、2c发出的小角度光线的照射方向就各不相同,对各组光源模组2a、2b、2c选择合适的安装倾角,就可以实现照明装置100不同的发光角度及不同的照明装置100的配光形状。
具体地,当第一夹角α等于35度、第二夹角β等于43度、第三夹角γ等于71度时,照明装置100内的若干光源模组2发出的配光曲线呈蝙蝠翼形状,光束角大约为130度左右。当第一夹角α等于60度、第二夹角β等于70度、第三夹角γ等于81度时,照明装置100内的若干光源模组2发出的光线对应的配光曲线呈水滴状,光束角大约为60度左右。当第一夹角α等于76度、第二夹角β等于80度、第三夹角γ等于85度时,照明装置100内的若干光源模组2发出的光线的光束角大约为30度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组光源模组2a、第二组光源模组2b及第三组光源模组2c发出的光线先汇聚于一个区域或一个点后再向外扩散开来。因此,从第一组光源模组2a、第二组光源模组2b及第三组光源模组2c发出的光线具有一个汇聚角δ及一个扩散角ε,汇聚角δ等于扩散角ε。
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照明装置100内若干光源模组的结构及分布情况也可以为以下描述的情形。
照明装置100内包括至少两个光源模组,至少两个光源模组由内而外依次分布。每个光源模组包环形的基板、均匀设置于基板上的若干发光单元、设置于基板上且覆盖发光单元的用于聚光的光学元件或配光元件及套设于光学元件或配光元件外的遮光套。光学元件也呈环形状。每个光源模组的基板与本体1的水平面之间分别形成各个夹角,且各个夹角由内而外依次增大。光学元件或配光元件为全内反射(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TIR)准直透镜。若干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先汇聚再扩散,所述光线汇聚后形成汇聚区域。
如图12所示,为了控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装置100产生的眩光,该照明装置100需要安装于室内天花板200的内部,其与室内花板200之间的安装距离为H。如此,室内人员无法直接看到照明装置100若干光源模组2发出的光线,从而避免了照明装置100产生的眩光对人的影响。同时,室内天花板200上开设的开孔210的大小只需要让上述汇聚于一个区域或一个点的光线通过即可,从而避免了天花板开设大孔影响美观的情形出现。照明装置100在室内天花板200内的安装距离H与照明装置100发出光线的汇聚角δ相关,汇聚角δ越小,光线汇聚区域或汇聚点离照明装置100的距离越远,才能保证光线汇聚区域或光线汇聚点正好落入开孔210内,因此,安装距离H越大;汇聚角δ越大,光线汇聚区域或汇聚点离照明装置100的距离越近,才能保证光线汇聚区域或光线汇聚点正好落入开孔210内,因此,安装距离度H越小。汇聚角δ与安装距离H之间成反比。从第一组光源模组2a、第二组光源模组2b及第三组光源模组2c发出的光线通过开孔210后扩散开来而进入室内照明区域。
如图3、图4及图6至图8所示,第一定位元件3由绝缘或金属材料制成,其大致呈圆形盖板状。第一定位元件3大致呈拱形状,其包括一个拱形部33及位于拱形部33外围的外边缘部32。拱形部33的截面的弧度与本体1的凹陷部13的底面凹陷弧度大致相同,如图7及图8所示。第一定位元件3置于本体1凹陷区域15内、与凹陷部13相对且遮蔽凹陷部13。第一定位元件3上设有若干与光源模组2对应的定位孔31,光源模组2的遮光套24的一端收容于定位孔31内并紧贴定位孔31的内边缘。如此,光源模组2可以进一步定位于第一定位元件3上,从光源模组2发出的光线不会被第一定位元件3遮挡。进一步地,上述定位孔31设置于拱形部33上且贯穿拱形部33。同时,光源模组2的一个端面与第一定位元件3的拱形部33的下表面平齐。如此,第一定位元件3与光源模组2之间初步定位。第一定位元件3的外边缘部32位于本体1凹陷区域15内。
如图3、图4、图7及图8所示,第二定位元件4由绝缘材料制成,其大致呈矩形平板状。第二定位元件4收容于本体1的凹陷区域15内。螺钉(未图示)将第二定位件4与本体1锁合在一起的,然后第二定位元件4压在第一定位元件3的外边缘部32,所以第一定位件3定位于本体1及第二定位件4之间。第二定位元件4中间区域设有一个通孔41及与通孔41相应的内边缘部42,由于通孔41的存在,若干光源模组2发出的光线不会被第二定位元件4遮挡。具体地,第一定位元件3的外边缘部32被第二定位元件4的内边缘部42抵压。由于第一定位元件3的外边缘部32夹置于本体1及第二定位件4之间,因此,当第二定位件4与本体1之间固定连接后,第一定位件3也固定于本体1上。
如图3及图4所示,散热元件5可以由铝等散热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制成。散热元件5包括一个底板51及设置于底板51上的散热片52。散热元件5的底板51接触至本体1的上表面,二者之间通过螺钉(未图示)可以连接在一起。当然,散热元件5与本体1之间的连接并不仅限于通过螺钉来连接,二者之间还可以通过粘性材料(未图示)实现固定连接。当散热元件5连接于本体1后,光源模组2发出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元件5导向照明装置100的外部。
如图1至图4所示,安装元件6由金属材料制成,其包括平板状主体部62及自该主体部62四角朝向散热元件5方向延伸形成的大致呈L形的安装臂61。安装元件6与散热元件5之间可以通过螺钉(未图示)连接。在其它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安装元件6与散热元件5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等连接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安装元件6位于室内天花板200的上方且固定连接于位于室内天花板200上方的墙面(未图示)上。
综上所述,由于照明装置100内若干光源模组2基板21与本体1的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即若干光源模组2倾斜设置,使得若干光源模组2发出的光线先汇聚再扩散,所述光线汇聚后形成汇聚区域,因此,室内天花板200设置可以让光源模组2发出的在汇聚区域内的光线通过的开孔210,通过开孔210后的汇聚光线可以再向外扩散。如此,既可以控制照明装置100产生的眩光对人的影响,并且在不需要将开孔210开设很大的前提下,又能满足一些场合大角度的照明需求。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水平面的本体、设置于本体上的若干光源模组,每一光源模组包括基板及设置于基板上的至少一个发光单元,所述若干光源模组内的至少两个光源模组的基板所在平面与本体的至少一个水平面呈非零度夹角,所述若干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先向内汇聚后再向外扩散,所述光线汇聚后形成汇聚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光源模组还包设置于基板上且覆盖发光单元的用于聚光的光学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光源模组由内而外依次分布,所述若干光源模组的基板与本体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由内而外依次增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光源模组由内而外依次包括至少两组光源模组,每组光源模组呈环形状分布,每组光源模组与本体水平面之间分别形成一个夹角,所述至少两组光源模组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由内至外依次增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光源模组内的各个光源模组的基板与本体的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相同。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光源模组由内而外依次包括第一组光源模组、第二组光源模组及第三组光源模组,所述第一组光源模组内每个光源模组的基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相同的第一夹角,所述第二组光源模组内每个光源模组的基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相同的第二夹角,所述第三组光源模组内每个光源模组的基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相同的第三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小于第三夹角。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下表面上具有一个内凹的弧形安装面,所述若干光源模组的基板沿所述弧形安装面安装于本体,所述本体设有一个凹陷区域及形成于凹陷区域内的凹陷部,所述弧形安装面为凹陷部的底面,所述若干光源模组定位于所述凹陷部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第一定位元件及第二定位元件,所述第一定位元件置于本体下表面的凹陷区域内且与凹陷部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元件上设有若干与光源模组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光学元件外的遮光套,所述遮光套延伸入所述定位孔内。
9.如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为全内反射准直透镜。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本体连接,所述第二定位件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定位件具有一个内边缘部,所述第一定位件具有一个外边缘部,所述第二定位件的内边缘部抵压第一定位件的外边缘部,所述第一定位件定位于所述本体及第二定位件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还包括散热元件及安装元件,所述散热元件连接于本体的上表面,所述安装元件连接于散热元件,所述若干光源模组内的基板之间相互电性连接。
12.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水平面的本体、设置于本体上的至少两个光源模组,每个光源模组包括环形基板、设置于所述环形基板上的若干发光单元及设置于基板上且覆盖若干发光单元的用于聚光的光学元件,所述至少两个光源模组的基板所在平面与本体的至少一个水平面呈非零度夹角,所述至少两个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先向内汇聚后再向外扩散,所述光线汇聚后形成汇聚区域。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为全内反射准直透镜。
14.一种照明装置,其安装于天花板的内侧,所述天花板上设有开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具有一个水平面的本体、设置于本体上的若干光源模组,每个光源模组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若干发光单元及设置于基板上且覆盖若干发光单元的用于聚光的光学元件,所述若干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先向内汇聚后再向外扩散,所述光线汇聚后形成汇聚区域,所述汇聚区域落入所述开孔内,所述光线在天花板内侧汇聚,所述光线在天花板外侧扩散。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光源模组由内而外依次包括第一组光源模组及第二组光源模组,所述第一组光源模组内每个光源模组的基板与本体的水平面之间形成相同的第一夹角,所述第二组光源模组内每个光源模组的基板与本体的水平面之间形成相同的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第二夹角。
CN201620465988.3U 2016-05-20 2016-05-20 照明装置 Active CN205746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65988.3U CN205746413U (zh) 2016-05-20 2016-05-20 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65988.3U CN205746413U (zh) 2016-05-20 2016-05-20 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46413U true CN205746413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61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65988.3U Active CN205746413U (zh) 2016-05-20 2016-05-20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464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84666B1 (ko) 조명 기구 및 방법
US10408986B2 (en) Optical waveguide and lamp including same
US11675120B2 (en) Optical waveguides for light fixtures and luminaires
US8674616B2 (en) Distributed illumination system
CN105121947B (zh) 包括多个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
US9366396B2 (en) Optical waveguide and lamp including same
US10156328B2 (en) LED bar lighting and exhibition cabinet having same
CN201436444U (zh) 照明用led面光源
US11729877B2 (en) Lighting fixture and methods
CN105090887A (zh) Led灯具及其光学透镜
TW201441544A (zh) 具有全內反射鏡片之槽形照明系統
US20210293397A1 (en) Perimeter luminaire
CN106322244A (zh) 一种照明装置
EP1600691A1 (en) Lamps and lamp assemblies
CN205746413U (zh) 照明装置
US20170082269A1 (en) Optical Components for Luminaire
US11162659B2 (en) Lens, lens group and lamp
KR101298287B1 (ko) 엘이디 조명등용 피라미드적층방열판 및 이를 장착한 엘이디조명등
CN210800802U (zh) 一种透镜、透镜组和灯具
CN204806287U (zh) Led灯具及其光学透镜
CN217737011U (zh) 一种多面发光且具有防眩光功能的景观照明灯具
US20230417382A1 (en) Lighting Devices Having Optical Waveguides for Controlled Light Distribution
TW201411045A (zh) 照明器具及使用此照明器具之照明器具單元
US20240074013A1 (en) Lighting fixture and methods
CN212252379U (zh) 一种高出光率可调角度的led工矿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