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43994U - 用于涡轮叶片的扰流肋结构及涡轮叶片 - Google Patents

用于涡轮叶片的扰流肋结构及涡轮叶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43994U
CN205743994U CN201620454878.7U CN201620454878U CN205743994U CN 205743994 U CN205743994 U CN 205743994U CN 201620454878 U CN201620454878 U CN 201620454878U CN 205743994 U CN205743994 U CN 205743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disturbing
disturbing rib
rib
turbo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548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C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VI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VI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548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43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43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439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涡轮叶片的扰流肋结构及一种涡轮叶片,该涡轮叶片具有沿叶片径向延伸的内通道用于冷气的流通以实现对流换热,该扰流肋结构包括设置在内通道的内壁上的扰流肋,用于对流过该内通道的冷气进行扰流,该扰流肋上设有至少一个从扰流肋前缘穿透至后缘的通孔。

Description

用于涡轮叶片的扰流肋结构及涡轮叶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轮机叶片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涡轮叶片的扰流肋结构及涡轮叶片。
背景技术
提高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热效率和推重比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提高涡轮前温度。当前涡轮前温度最高已经超过2100K,远超现有金属材料的许用温度。不仅如此,涡轮叶片在高转速下(通常可达10000rpm以上)工作,承受非常大的离心力。在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要保证叶片正常可靠工作,就必须对涡轮叶片进行有效冷却,降低其温度水平。
在现代燃气涡轮叶片冷却中,带扰流肋的内冷通道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冷却结构。详言之,通过在叶片内设置回转通道使冷却气体与叶片进行对流换热,并通过在回转通道内布置扰流肋结构,通过增大换热面积和增强气流扰动的方式来进一步强化换热。这种冷却布局虽可降低叶片平均温度水平,但其引入往往也会例如在扰流肋后缘导致局部高温区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扰流肋结构及具有这种扰流肋结构的涡轮叶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涡轮叶片的扰流肋结构,该涡轮叶片具有沿叶片径向延伸的内通道用于冷气的流通以实现对流换热,该扰流肋结构包括设置在内通道的内壁上的扰流肋,用于对流过该内通道的冷气进行扰流,该扰流肋上设有至少一个从扰流肋前缘穿透至后缘的通孔。
在一实例中,该涡轮叶片具有多个内通道,每个内通道的内壁上皆设置有该扰流肋。
在一实例中,该内通道的内壁上设有沿叶片径向布置的多个该扰流肋。
在一实例中,该扰流肋的截面形状为方形。
在一实例中,该通孔在位于1/5至1/2的肋高位置穿透该扰流肋。
在一实例中,该通孔的孔径为该扰流肋的肋高的1/5至1/3。
在一实例中,该通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方形。
在一实例中,该扰流肋的肋高为0.5mm至1.5mm。
在一实例中,该扰流肋的延伸方向与冷气流向呈一角度,该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前述扰流肋结构的涡轮叶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由于扰流肋上通孔结构的存在,削弱了冷气在通过扰流肋时的流动分离现象,减小了气动损失。通孔结构有效改善了扰流肋后缘的冷气回流,有利于改善扰流肋后缘区域的换热,降低该区域局部温度水平。另一方面,通孔结构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冷气与扰流肋的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水平。
总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肋结构能够提升扰流肋的换热效果,改善扰流肋后缘出现的局部高温区,提高了冷气利用率,对叶片冷却更有利。
附图说明
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更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的涡轮叶片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了图1的涡轮叶片沿叶片径向的截面剖视图;
图3是示出了沿图1的涡轮叶片的A-A方向的截面剖视图;
图4是示出了图3中的区域X的局部放大图;
图5a是示出了沿图3中的涡轮叶片的B-B方向的截面剖视图;
图5b是示出了常规扰流肋结构的气流示意图。
为清楚起见,以下给出附图标记的简要说明:
100:涡轮叶片
110:内通道
120:扰流肋
12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注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描述的诸方面仅是示例性的,而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任何限制。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的涡轮叶片100的立体图,以及图2是示出了图1的涡轮叶片沿叶片径向的截面剖视图。在图1和图2中,涡轮叶片的叶片径向大致为上下竖直方向。
涡轮叶片100内部设有内通道110以用于换热之用。如图1、2所示,内通道110沿涡轮叶片100的径向延伸,用于对流交换的冷气从涡轮叶片100的底部送入,可从端部送出,从而实现与涡轮叶片100的对流交换,从而起到为涡轮叶片100降温的效果。一般地,涡轮叶片100内可如图中所示地设有多个内通道以增强热交换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增强热交换效果,在涡轮叶片上增设了一种扰流肋结构。具体而言,该扰流肋结构首先包括扰流肋120。扰流肋120设在内通道110的内壁上,扰流肋120的延伸方向不在叶片径向上,因为冷气流向基本与叶片径向平行,所以为了起到扰流的作用,扰流肋120需要拦截冷气,所以扰流肋120的延伸方向与冷气流向呈一定角度,该角度可以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在特定实施例中,该角度可以小于90度,例如45-60度,更具体而言可以是图2中所示的45度。多个扰流肋120可沿叶片径向布置在内通道110的内壁上。
图3是示出了沿图1的涡轮叶片100的A-A方向的截面剖视图,图4是示出了图3中的区域X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4所示,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扰流肋120上设有从扰流肋前缘穿透至后缘的通孔121。这里的方位名词“前缘”和“后缘”是相对于冷气流向而言的,扰流肋120面对气流的一面称为扰流肋前缘,背对气流的一面称为扰流肋后缘。
本实用新型的通孔121的设置使扰流肋120的前缘后缘之间有通道以供冷气通过。每个扰流肋120上的通孔121的数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根据冷气需要进行设置。
图5a是示出了沿图3中的涡轮叶片100的B-B方向的截面剖视图。从该截面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通孔121从扰流肋前缘穿透至后缘。在特定实施例中,扰流肋120的截面形状基本为方形,如图5a中所示,当然也可以是任何其他合适的形状。扰流肋120的肋高e通常为0.5mm~1.5mm。通孔121可在位于约1/5至1/2的肋高位置穿透扰流肋120,通孔121的孔径尺寸可为肋高e的约1/5至1/3。通孔121的截面形状可为圆形、方形或其他有利于冷却的异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肋结构可通过通过整体铸造或3D打印的方法加工而成。
图5b是示出了常规扰流肋结构的气流示意图,从图5b与图5a的对比中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肋结构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中黑体粗箭头代表冷气流向。
在如图5b所示的常规扰流肋结构中,冷气在通过扰流肋120时发生了边界层的分离和再附着,一部分从主流分离出的气体在肋的后缘局部区域(由Y表示)形成回流区,使得该区域换热效果变差,出现局部高温区。为应对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在扰流肋120上开有多个通孔121,使得冷气在通过扰流肋120时分流成两股,一股横越肋,一股从通孔121中直接穿过扰流肋120达到肋后缘的Y区域,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扰流肋120后缘局部低换热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也提供了一种带有上述扰流肋结构的涡轮叶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由于扰流肋上通孔结构的存在,削弱了冷气在通过扰流肋时的流动分离现象,减小了气动损失。通孔结构有效改善了扰流肋后缘的冷气回流,有利于改善扰流肋后缘区域的换热,降低该区域局部温度水平。另一方面,通孔结构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冷气与扰流肋的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水平。
总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肋结构能够提升扰流肋的换热效果,改善扰流肋后缘出现的局部高温区,提高了冷气利用率,对叶片冷却更有利。
提供之前的描述是为了使本领域中的任何技术人员均能够实践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方面。但是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而不应被限定于以上所解说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和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对各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动和修改,这些变动和修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涡轮叶片的扰流肋结构,所述涡轮叶片具有沿叶片径向延伸的内通道用于冷气的流通以实现对流换热,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肋结构包括设置在内通道的内壁上的扰流肋,用于对流过所述内通道的冷气进行扰流,所述扰流肋上设有至少一个从扰流肋前缘穿透至后缘的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叶片具有多个内通道,每个内通道的内壁上皆设置有所述扰流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通道的内壁上设有沿叶片径向布置的多个所述扰流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肋的截面形状为方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在位于1/5至1/2的肋高位置穿透所述扰流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为所述扰流肋的肋高的1/5至1/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方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肋的肋高为0.5mm至1.5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肋的延伸方向与冷气流向呈一角度,所述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10.一种涡轮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扰流肋结构。
CN201620454878.7U 2016-05-18 2016-05-18 用于涡轮叶片的扰流肋结构及涡轮叶片 Active CN205743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54878.7U CN205743994U (zh) 2016-05-18 2016-05-18 用于涡轮叶片的扰流肋结构及涡轮叶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54878.7U CN205743994U (zh) 2016-05-18 2016-05-18 用于涡轮叶片的扰流肋结构及涡轮叶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43994U true CN205743994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64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54878.7U Active CN205743994U (zh) 2016-05-18 2016-05-18 用于涡轮叶片的扰流肋结构及涡轮叶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4399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1951A (zh) * 2017-01-23 2017-05-31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涡轮转子叶片的前缘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CN108386234A (zh) * 2018-02-23 2018-08-1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以柱排肋片为基本冷却单元的燃机叶片内部冷却结构
CN109386309A (zh) * 2017-08-03 2019-02-26 通用电气公司 具有非均匀人字形销的发动机构件
CN111648830A (zh) * 2020-05-14 2020-09-1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涡轮动叶后部的内冷带肋通道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1951A (zh) * 2017-01-23 2017-05-31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涡轮转子叶片的前缘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CN109386309A (zh) * 2017-08-03 2019-02-26 通用电气公司 具有非均匀人字形销的发动机构件
CN109386309B (zh) * 2017-08-03 2021-12-24 通用电气公司 具有非均匀人字形销的发动机构件
CN108386234A (zh) * 2018-02-23 2018-08-1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以柱排肋片为基本冷却单元的燃机叶片内部冷却结构
CN111648830A (zh) * 2020-05-14 2020-09-1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涡轮动叶后部的内冷带肋通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43994U (zh) 用于涡轮叶片的扰流肋结构及涡轮叶片
CN105114186B (zh) 一种用于预旋冷却系统的叶孔式预旋喷嘴
CN106761951A (zh) 一种涡轮转子叶片的前缘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US20160305454A1 (en) Air outlet protection structure,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designing air outlet protection structure
CN105799496B (zh) 车辆用风扇护罩
CN101394730A (zh) 分形散热器
CN202417612U (zh) 一种涡轮导向叶片
CN109139128A (zh) 一种船用燃气轮机高压涡轮导叶冷却结构
CN208106505U (zh) 燃气轮机的叶片
CN205753850U (zh) 一种立式水轮发电机的通风冷却装置及立式水轮发电机
CN201954977U (zh)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空冷岛散热单元装置
CN102588000A (zh) 涡轮叶片前缘沉槽肋内冷结构及其方法
JP2018538473A (ja) 冷却システムが装備されたブレード、付随するガイドベーンアセンブリおよび付随するターボ機械
CN106930977A (zh) 一种直冷降噪轴流风机
CN201057079Y (zh) 强制空冷式引擎冷却结构
CN205791837U (zh) 一种利于散热的抽风式汽轮发电机定子
CN202417611U (zh) 一种涡轮叶片
CN207961050U (zh) 风扇和微波炉
CN103016077A (zh) 涡轮盘冷却封严装置
CN209419452U (zh) 一种转子组件及其应用的电机
CN102713160B (zh) 内部通风叶片
CN206845538U (zh) 一种直冷降噪轴流风机
BR112012024519B1 (pt) compressor compreendendo pelo menos uma grade de pás fixa e motor, em particular turborreator de aeronave, dotado de pelo menos um compressor e de um sistema de extração de ar
CN206250887U (zh) 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及外转子电机
CN205450958U (zh) 一种应用于信息设备的散热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0241 Minhang District Lianhua Road, Shanghai, No. 3998

Patentee after: China Hangfa commercial aviation engin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Address before: 200241 Minhang District Lianhua Road, Shanghai, No. 3998

Patentee before: AVI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