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29735U - 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29735U
CN205729735U CN201620114330.8U CN201620114330U CN205729735U CN 205729735 U CN205729735 U CN 205729735U CN 201620114330 U CN201620114330 U CN 201620114330U CN 205729735 U CN205729735 U CN 2057297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rror image
patient
therapeutic equipment
gripper shoe
image reco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1433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华
王玉龙
朱晓龙
聂晓云
陈文生
吕星
李小萍
王坤
陈晓燕
曹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62011433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297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29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2973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用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该装置包括用于隐藏患者的患侧上肢的可折叠收纳的镜箱,以及用于对患者的健侧上肢进行镜面成像的平面镜,平面镜与镜箱滑动连接,镜箱两端具有供患侧上肢伸入的开口。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包括可折叠收纳的镜箱以及与镜箱滑动连接的平面镜,其通过镜箱隐藏患者的患侧上肢,并通过平面镜对患者的健侧上肢进行镜面成像以供患者观察,如此,有效地满足了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早期开展康复的需求,并且,该装置的结构简单,重量轻,可折叠收纳,便于转移和携带。

Description

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简称MN)是指人们观察其他人做动作时引起自己执行该动作的脑皮质神经元激活,即动作观察-执行匹配系统。镜像神经元主要位于额下回后部、前运动皮质、顶下小叶等部位,各个部位的镜像神经元组成镜像神经元系统(mirror neuron system,简称MNS)。MN在语言、移情、动作理解和模仿、运动想象及运动学习等重要的神经生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此处,镜像神经元是二十世纪末期神经科学领域最主要的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人脑中存在部分特殊的神经元,这类神经元具有类似镜面反射的效果,被称为“镜像神经元”,该镜像神经元不仅会在人体执行某一动作时兴奋,还会在人体看到或联想到该动作时兴奋。根据镜像神经元理论,当人体观察和执行某种动作时可激活相同的镜像神经元,因此,反复观察其他同类执行相同的动作,可反复多次激活相同的大脑区域,从而影响支配该动作的大脑皮层的重塑。
镜像视觉反馈(mirror visual feedback,简称MVF),或称为镜像治疗(mirrortherapy),最早由Ramachandran等于1995年介绍于世,用于康复医学实践及神经科学研究。最初应用于两种传统康复疗法难以获得满意效果的疾病,即截肢后的幻肢痛和脑卒中后的偏瘫。由于疗效显著,激发了众多跟进实验,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目前,镜像治疗在神经康复中,已经被运用到认知障碍、言语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镜像神经元疗法可能是通过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激活来促进大脑发生可塑性改变和功能重组,进而促进受损的运动功能恢复。近年来,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产生了许多新的康复治疗方法,如运动观察疗法、运动想象疗法、镜像疗法、脑机接口技术等,但学者结合大脑磁共振的观察研究证实,观看镜中自身影像运动相较于其他方式观看自身运动或他人运动,脑部活化量更大、活化区域更多。
临床实践证明,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运动功能,能明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患者回归社会。对于脑血管意外运动功能的恢复过程,虽然可以持续1~2年,但以发病后1~3个月内治疗恢复最快,早期康复治疗比治疗持续时间和治疗强度更为重要,康复治疗介入越早,功能恢复越明显。研究表明,猴子在脑梗塞后,一组猴子在5天内开始康复治疗,另一组猴子作为对照,从脑功能成像图中,可发现经康复治疗训练后,未损伤的运动皮层出现了功能重组,肢体功能的恢复较明显,同时抑制了损伤周围运动皮层的进一步损伤;而未接受康复治疗训练的猴子,其损伤周围的脑组织功能继续退化,如此,说明早期积极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脑损伤周围组织的功能重组,增强脑的可塑性,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镜像神经元理论及其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价值已经引起了国内相关专家和科研部门的重视,MVF为康复医学开辟了新的思路,也为神经科学提供了革新的视角。虽然传统的镜像治疗仪形式多样,但是,这些镜像治疗仪基本上都存在仪器笨重,不容易转移,或不便于携带等等缺点,不能满足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早期开展康复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其结构简单,重量轻,可折叠收纳,便于转移和携带,能够有效满足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早期开展康复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所述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用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早期开展康复训练,所述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包括用于隐藏所述患者的患侧上肢的可折叠收纳的镜箱,以及用于对所述患者的健侧上肢进行镜面成像的平面镜,所述平面镜与所述镜箱滑动连接,所述镜箱两端具有供所述患侧上肢伸入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平面镜包括镜框,以及设置于所述镜框中的镜面。
进一步地,所述镜箱包括水平设置的面板,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面板两侧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镜框与所述面板的两端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的两端开设有滑槽,所述镜框的两侧边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沿所述面板的端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与所述面板的一侧边缘通过向心自锁合页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板顶部与所述面板的另一侧边缘通过向心自锁合页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板底端的侧边上设置有用于可拆卸固定所述平面镜的联钩。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其包括可折叠收纳的镜箱以及与镜箱滑动连接的平面镜,其通过镜箱隐藏患者的患侧上肢,并通过平面镜对患者的健侧上肢进行镜面成像以供患者观察,如此,有效地满足了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早期开展康复的需求,并且,该装置的结构简单,重量轻,可折叠收纳,便于转移和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在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在折叠收纳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该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用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早期开展康复训练。鉴于该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对场地要求不高、成本低、副作用少、安全性好,适合在基层医院及社区机构应用,也适合患者在家中自主训练。不但提高了康复效率,也加强了患者的主动性,符合现代康复医学的理念。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其根据平面镜反射相等的物像及距离,以正常肢体镜像代替患侧肢体,通过视觉反馈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消除异常感觉或恢复运动功能的康复目的。具体地,该装置可包括镜箱1和平面镜2,平面镜2与镜箱1滑动连接,且镜箱1的两端具有供患者的患侧上肢伸入的开口10,此处,该镜箱1用于隐藏患者的患侧上肢,平面镜2用于对患者的健侧上肢进行镜面成像以供患者观察。另外,镜箱1可折叠收纳,并且,由于平面镜2与镜箱1滑动连接,在该装置闲置时,可现将镜箱1折叠,然后将平面镜2相对于镜箱1滑动以平铺于该镜箱1上侧,进而实现了整个装置的折叠收纳。由此可见,该装置通过其镜箱1隐藏患者的患侧上肢,并通过其平面镜2对患者的健侧上肢进行镜面成像以供患者观察进行康复训练,如此,有效地满足了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早期开展康复的需求,并且,该装置的结构简单,重量轻,可折叠收纳,便于转移和携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平面镜2包括镜框21和镜面22,其中,镜框21为一矩形结构,对应地,镜面22也为矩形形状,该镜面22固定于镜框21内。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平面镜2还可为其他的结构形式,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镜箱1可包括面板11、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其中,面板11水平设置,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垂直设置在面板11的两侧,并分别与面板11两侧的侧边转动连接,如此,第一支撑板12、面板11以及第二支撑板13合围形成了该镜箱1,以及位于其两端的开口10。这里,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可相对于面板11转动并与其形成折叠。另外,上述镜框21与面板11的两端滑动连接,需要收纳该装置时,先滑动镜框21使其转动并贴靠在面板11的上侧,接着,再将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折叠于面板11的底侧,如此,整个装置形成折叠收纳。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镜箱1还可为其他的结构形式,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支撑板12与上述第二支撑板13的结构相同,此处,两者均优选为长方板状。也就是说,第一支撑板12与第二支撑板13的形状以及长宽高均相同,这样,第一支撑板12与第二支撑板13支撑于上述面板11底侧并使其保持水平。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支撑板12与上述第二支撑板13,在高度相同的提前下,形状可以不相同,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面板11的两端开设有滑槽110,上述镜框21的两侧边通过连接件14与该滑槽110滑动连接配合,如此,实现了镜框21与面板11的滑动连接。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镜框21与面板11还可采用其他的滑动连接方式。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滑槽110沿上述面板11的端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也就是说,在连接件14与滑槽110滑动连接作用下,上述镜框21可相对于面板11转动,并且还可平行于该面板11进行滑动,滑动的终点即为滑槽110的两端。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支撑板12的顶部与上述面板11的一侧边缘通过向心自锁合页(附图中未画出)铰接,与此同时,上述第二支撑板13的顶部与面板11的另一侧边缘也通过向心自锁合页铰接。此处,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向面板11外侧转动的极限位置是与该面板11形成垂直状态,如此,避免了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向面板11外侧过度转动导致的支撑不稳。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还可通过其他方式与面板11转动连接,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使用状态下,上述平面镜2与上述面板11垂直,且与上述第二支撑板13平行,此处,该第二支撑板13底端的侧边上设置有联钩15,当整个装置展开并处于使用状态时,通过联钩15可将第二支撑板13底端与平面镜2的镜框21底部可拆卸连接形成定位,如此,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另外,当该装置闲置折叠收纳时,联钩15可用于将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连接固定。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通过其他措施以提高整个装置在使用状态下的稳定性。
上述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其使用方法如下:1)将该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放在桌面上打开,使平面镜2垂直置于人体前方正中矢状面;2)房间内保持安静,患者取端坐位,坐于桌前,双上肢置于平面镜2两侧,健侧上肢置于平面镜2的反射面(即镜面22)前,患侧上肢置于镜箱1中,嘱患者目光注视健侧上肢以及健侧上肢的成像,此时,健侧上肢的成像在患者看来形似偏瘫上肢(即患侧上肢);3)治疗室根据患者上肢功能的评估结果,一共选择五组分解动作,用于患者的镜像学习,包括健侧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手屈伸握拳、跟随治疗师学习手形变化等;4)待患者放松后,治疗师首先向患者解释接下来要做的镜像训练目的、流程和要求,并将动作逐个演示给患者看,直到患者完全理解,接着进行各分解动作练习,训练内容即为之前提到的五个动作;5)嘱患者将其注意力集中于平面镜2中出现的健侧上肢运动的基础上,同时让患者观察健侧上肢活动时在镜子里的成像,如包括健侧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和桡偏尺偏、手屈伸握拳、手指抓握和伸展以及拇指外展,跟随治疗师学习手形变化等,并将其观察到的成像想象成患侧上肢的运动,同时患侧上肢尽可能的做出与健侧上肢一致的动作,如果患侧上肢有部分功能,患者利用健侧上肢做简单动作,如取球、握球、持杯等,患侧上肢尽量在镜箱中与健侧上肢进行相同样的运动,并且患侧上肢握持同样的训练物品(如杯子、球),使患者主观感觉是患侧上肢完成的;6)治疗师(或照料者)监督患者完成每个动作的质量,必要时需口头提示患者利用其自身视觉反馈来进行调整,每次治疗15min,每天一次;7)若患者经多次尝试仍然不能做出标准动作,治疗师可辅助患者进行调整,必要情况下,可允许患者通过观察自己健侧上肢正在执行的动作来进行调整,待全部分解动作练习结束后,治疗师通过引导语让患者把注意力重新集中于自身和周围环境,然后让其体会身体的感觉并休息一分钟。
在使用上述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的过程中,应该注意:1)患者必须意识清晰,认知功能良好;2)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头痛、恶心等副作用,及时停止治疗;3)因个体想像能力的差异,治疗效果可能不同。
上述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可应用于以下适应症:1)截肢后幻肢痛;2)脑卒中后运动功能、言语功能、认知训练、偏侧忽略症等;3)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手部术后功能恢复、骨折后主动活动不能、臂丛根性撕脱伤等;4)面瘫,可作为一项长期治疗方案应用于慢性面瘫伴面肌痉挛;5)脑瘫患者,研究表明镜像治疗能提高偏瘫型脑性瘫痪的上肢运动功能、增大其握力、前臂旋后角度及肌肉厚度,但对患者痉挛程度改善无明显的影响;6)精神分裂症,利用镜像治疗改善患者的行为及情感的辨识度。
另外,上述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不适于以下禁忌症:1)生命体征不平稳;2)严重高血压;3)眼部疾患或症状,如复视、偏盲、青光眼等;4)骨折未愈合、关节不稳定或脱位。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上述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具备以下优势:1)早期介入软瘫期;2)于对远端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较好;3)为临床治疗难度高的疼痛、感知觉障碍、偏侧忽略等提供了有效方法;4)双侧肢体的训练更有利于整体康复;5)可缓冲消耗体力较多的传统康复治疗;6)镜像疗法结合其它康复治疗技术的综合康复治疗,符合现代康复医学模式的要求;7)弥补了传统镜像治疗仪的不足,容易转移,便于携带,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安全性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替换和改进等等,这些修改、替换和改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用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包括用于隐藏所述患者的患侧上肢的可折叠收纳的镜箱,以及用于对所述患者的健侧上肢进行镜面成像的平面镜,所述平面镜与所述镜箱滑动连接,所述镜箱两端具有供所述患侧上肢伸入的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镜包括镜框,以及设置于所述镜框中的镜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箱包括水平设置的面板,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面板两侧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镜框与所述面板的两端滑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相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两端开设有滑槽,所述镜框的两侧边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沿所述面板的端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与所述面板的一侧边缘通过向心自锁合页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板顶部与所述面板的另一侧边缘通过向心自锁合页铰接。
8.如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底端的侧边上设置有用于可拆卸固定所述平面镜的联钩。
CN201620114330.8U 2016-02-04 2016-02-04 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297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14330.8U CN205729735U (zh) 2016-02-04 2016-02-04 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14330.8U CN205729735U (zh) 2016-02-04 2016-02-04 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29735U true CN205729735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73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1433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29735U (zh) 2016-02-04 2016-02-04 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2973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1241A (zh) * 2017-12-27 2018-06-29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一种基于镜像视觉反馈的面部肌肉康复训练系统
CN108744421A (zh) * 2018-05-04 2018-11-06 苏州科技城医院 便于使用的组合式镜像治疗装置
CN108905081A (zh) * 2018-05-04 2018-11-30 苏州科技城医院 车载式镜像治疗装置
CN114305718A (zh) * 2021-12-27 2022-04-12 徐永清 一种口腔科临床检查用平面镜放置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1241A (zh) * 2017-12-27 2018-06-29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一种基于镜像视觉反馈的面部肌肉康复训练系统
CN108744421A (zh) * 2018-05-04 2018-11-06 苏州科技城医院 便于使用的组合式镜像治疗装置
CN108905081A (zh) * 2018-05-04 2018-11-30 苏州科技城医院 车载式镜像治疗装置
CN114305718A (zh) * 2021-12-27 2022-04-12 徐永清 一种口腔科临床检查用平面镜放置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olteni et al. Exoskeleton and end-effector robots for upper and lower limbs rehabilitation: narrative review
Chaitow Cranial manipu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osseous and soft tissue approaches
CN205729735U (zh) 便携式镜像康复治疗装置
Grünert-Plüss et al. Mirror therapy in hand rehabilitat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e St Gallen protocol for mirror therapy and evaluation of a case series of 52 patients
Paris A history of manipulative therapy through the ages and up to the current controversy in the United States
Liu et al. Mental imagery for relearning of people after brain injury
RU2567796C1 (ru) Способ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двигательной активности и координации у детей в ранней реабилитации позвоночно-спинномозговой травмы с применением игрового метода
Chaitow Positional Release Techniques with on-line videos E-Book
Pomeroy The effect of physiotherapy input on mobility skills of elderly people with severe dementing illness
Al-Mahmood et al. On wearable devices for motivating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disability via gaming and home rehabilitation
Raya et al. Assistive robots for physical and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in cerebral palsy
RU2487739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двигательных нарушений при ишемическом инсульте в остром периоде
Oppelt et al. A case study utilizing spinal manipulation and 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 care to enhance function of a post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patient
Jung et al. Upper extremity physical therapy for stroke patients using a general purpose robot
Page An over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motor imagery after stroke: a neuroimaging approach
Dhote Eye exercises-an eyesight rejuvenation therapy
RU2632510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патологических двигательных синергий верхних конечностей у больных, перенесших нарушение мозгового кровообращения
Huang et al. Translation of robot-assisted rehabilitation to clinical service in upper limb rehabilitation
McPartland et al. Bodywork therapy systems
Sharma et al.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and Mirror Therapy Improve Hand Functions after Stroke
Fekos et al. Modified Graded Motor Imagery Programme Containing “Fekos Mirror Therapy method”: Α novel therapeutic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shoulder dysfunctions-a pilot study
Niemeier Visual imagery training for patients with visual perceptual deficits following right hemisphere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s: A case study presenting the Lighthouse Strategy.
RU2105534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заболеваний глаз
UA46131C2 (uk) Спосіб відновлення функції периферичних нервів
RU2745475C1 (ru) Способ корректирующего массажа шейно-воротниковой зоны и плечевого пояс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