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25573U - 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 - Google Patents

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25573U
CN205725573U CN201620384672.1U CN201620384672U CN205725573U CN 205725573 U CN205725573 U CN 205725573U CN 201620384672 U CN201620384672 U CN 201620384672U CN 205725573 U CN205725573 U CN 205725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mat
floating
easily installed
mat unit
flo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8467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宽达
邓赞高
胡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WATER RESOURCE PEARL RIVER PLANNING DESIGNING AND SURVEY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WATER RESOURCE PEARL RIVER PLANNING DESIGNING AND SURVEY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WATER RESOURCE PEARL RIVER PLANNING DESIGNING AND SURVEY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WATER RESOURCE PEARL RIVER PLANNING DESIGNING AND SURVEY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8467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25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25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255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装置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包括浮排单元以及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布置在浮排单元的上方;浮排单元包括两个相间隔布置的浮管,两个浮管之间通过连接连杆连接,连接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浮排单元的两个浮管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浮排结构采用浮排单元作为浮体,浮排单元包括两个浮管,且浮管之间通过连接连杆进行连接,结构较为简单,且施工安装方便,成本也较低;再者,不需要设置较为复杂的结构连接浮管,简化结构,且对于浮管形成的浮排单元而言,连接连杆本身可以漂浮在水面,不会对浮排单元造成荷载,大大减少浮排结构的荷载量。

Description

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
背景技术
绿色能源的开发是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的发展方向,太阳能发电是其中主要的组成,由于光伏组件的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平地,所以,只有在大西北的荒漠戈壁上才适宜大面积开发,而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由于土地珍贵,较为平坦的地面多为基本农田或林地,已被充分利用,使得太阳能的发展受到限制,而利用水库、湖泊、河流等平整的水面来开发水上漂浮式光伏发电装置是比较合适的发展方向,在国内外也已有一些成功案例。
目前,漂浮式光伏发电装置的漂浮结构主要可归纳为三种形式:框架平台式、浮体平台式和浮体-支架一体式。
框架平台式漂浮结构是在框架平台的下方固定浮体,从而形成整体式的漂浮平台,在平台上方设置维护发电装置的人行通道和架设安装光伏组件的支架,再将各平台相互连接形成整体化的光伏发电装置。这样的整体结构稳定可靠,设在平台上的维护通道行走起来方便、平稳,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浮体只提供浮力,而无需具备其他功能,但是,由于支架和浮体都采用传统方法制作,设计相对简单,但结构庞大,且吊装施工难度较大。
浮体平台式漂浮结构的浮体不仅提供整体平台的浮力,同时也起到连接支架和担当检修通道的作用。通常是先在水面架设浮体,形成水上施工交通道路,再在浮体上架设光伏支架,孤立的浮体之间虽然连接成片,但行走在上面还是会上下浮动、左右摇摆。在浮体平台式的水上光伏电站中,支架和浮体均采用传统材料制作的,因而设计制作相对简单,无需大型吊装,施工较为简便。
浮体-支架一体式结构(简称一体式)是由浮体同时提供浮力并固定光伏组件,整个光伏发电装置是由支架型浮体和检修道路型浮体连接而成的,由于维护通道是个独立浮块,且体积有限,在维护通道上行走时,上下浮动的幅度较大,检修时行走和搬运材料极不方便。
现有技术的漂浮式光伏发电装置中,浮体的安装一般需要采用较为复杂的结构,这样,对于整个漂浮式光伏发电装置而言,结构较为复杂,施工安装困难以及成本较高,且浮体不仅需要承受光伏组件的荷载,且需要承受另外附件的较大的荷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漂浮式光伏发电装置存在结构复杂、施工安装困难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包括浮排单元以及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布置在所述浮排单元的上方;所述浮排单元包括两个相间隔布置的浮管,两个所述浮管之间通过连接连杆连接,所述连接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浮排单元的两个浮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管箍扣,两个所述第二管箍扣分别对应套设在所述浮排单元的两个浮管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包括多个所述浮排单元,多个所述浮排单元之间相间隔布置,相邻的所述浮排单元之间形成有供船只通行的维护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相邻的所述浮排单元之间通过弧形连杆连接,所述弧形连杆的中部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凹陷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箍扣上固定有连接块,所述弧形连杆的端部穿设在所述连接块中。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呈水平状布置在所述浮管的外侧,且所述连接块中设有贯穿所述连接块上下的安装孔,所述弧形连杆的端部穿设在所述安装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浮管上连接有竖立状布置的支杆,所述光伏组件连接在所述浮排单元的两个浮管的支杆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支杆的下端设有第一管箍扣,所述第一管箍扣套设在所述浮管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箍扣与第二管箍扣的结构一致,包括环绕状布置的环形条,所述环形条的两端之间设有将所述环形条封闭布置的卡扣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环形条一端的连接头以及活动连接在所述环形条另一端的活动头,所述连接头中设有卡槽,所述活动头中设有用于卡扣在所述卡槽中的卡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浮排结构采用浮排单元作为浮体,浮排单元包括两个浮管,且浮管之间通过连接连杆进行连接,结构较为简单,且施工安装方便,成本也较低;再者,不需要设置较为复杂的结构连接浮管,简化结构,且对于浮管形成的浮排单元而言,连接连杆本身可以漂浮在水面,不会对浮排单元造成荷载,大大减少浮排结构的荷载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漂浮式光伏发电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弧形连杆、浮管以及连接连杆之间配合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箍扣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漂浮式光伏发电装置,运用在水库、湖泊以及河流等水面上,浮排结构运用在漂浮式光伏发电装置中,当然,其也可以运用在其他的结构中,不仅限制于本实施例中的运用。
浮排结构包括多个浮排单元以及光伏组件10,其中,多个浮排单元相间隔布置,相邻的浮排单元之间形成有供船只通行的维护通道,且光伏组件10安装在各个浮排单元的上方;各个浮排单元包括两个相间隔布置的浮管13,两个相间隔布置的浮管13之间通过连接连杆11连接形成一体,从而形成了上述的浮排单元;相邻的浮排单元之间通过弧形连杆15连接,弧形连杆15的中部形成朝下凹陷的凹陷区域14,弧形连杆15的两端则对应连接在相邻的浮排单元的浮管13上,从而,使得相邻的浮排单元之间形成稳固的连接关系。
本实施例中,浮排结构采用浮排单元作为浮体,浮排单元包括两个浮管13,且浮管13之间通过连接连杆11进行连接,结构较为简单,且施工安装方便,成本也较低;再者,不需要设置较为复杂的结构连接浮管13,简化结构,且对于浮管13形成的浮排单元而言,连接连杆11本身可以漂浮在水面,不会对浮排单元造成荷载,大大减少浮排结构的荷载量。
或者,作为其他实施例,浮排结构也可以包括单个浮排单元,这样,则无需形成维护通道,当然,也可以布置多个浮排单元,浮排单元之间形成有维护通道,具体可视实际需要而定。
对于多个浮排单元的结构,浮排单元之间通过弧形连杆15进行连接,结构简单,并且施工安装方便。浮排单元之间形成有维护通道,不需要在浮排结构上另外铺设维护通道,当需要进行维护安装时,直接利用轻便的电动船只在维护通道中行走则可,并且,浮排结构仅需要承担光伏组件10的荷载,使得整个浮排结构的支撑结构较为简单。弧形连杆15的中部形成凹陷区域14,这样,不会对浮排单元之间的维护通道形成阻碍。在实际施工安装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通过设置浮管13的长度,以及浮排单元的数目等等来形成不同面积布置的浮排结构;另外,根据进行安装或维护的船只的大小,对应设置足够宽的维护通道。
本实施例中,浮管13的两端分别采用管端头进行封堵,使得浮管13封闭,避免外部的水进行浮管13内;另外,为了使得浮管13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浮管13包括多个管段,管段依序连接,形成直条状的浮管13,当然,管段之间可以采用管卡进行连接,便于管段之间的连接,每条浮管13的长短根据光伏组件10布局的需要和自然环境(包括水面的波动、流速、风速等)条件的要求灵活确定。
本实施例中,浮管13上连接有竖立状布置的支杆12,光伏组件10则连接在浮排单元两个浮管13的支杆12的上端,也就是说,光伏组件10置于浮排单元的两个浮管13的上方,且分别连接在两个浮管13的支杆12的上端,这样,调节两个浮管13上的支杆12的长度,可以使得光伏组件10呈不同角度倾斜布置。
将光伏组件10直接连接在支杆12的上端,通过调节浮排单元两个浮管13上的支杆12的长度,则可以对应调节光伏组件10的倾斜状态,使得整个浮排结构的结构简单,便于施工安装,且成本也低。
支杆12与浮管13之间呈垂直状布置,当然,作为其它实施例,支杆12也可以与浮管13之间呈倾斜状布置,具体可视实际需要而定。本实施例中,支杆12的下端设有第一管箍扣,利用第一管箍扣套设在浮管13的外周,将支杆12固定在浮管13的上端,光伏组件10则固定连接在支杆12的上端。
支杆12与光伏组件10之间可以通过螺钉等进行安装,或者,还可以采用其它连接结构进行安装。
本实施例中,连接连杆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管箍扣,利用第二管箍扣分别对应套设在两个浮管13的外周,从而实现连接连杆11将相间隔的浮管13形成浮排单元。当然,连接连杆11呈直条状,且连接连杆11的长度根据光伏组件10的长度而定,也就是根据浮排单元的两个浮管13的间隔而定。
本实施例中,弧形连杆1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浮排单元相邻的浮管13上的第二管箍扣上,这样,第二管箍扣不仅可以用于使得连接连杆11连接两个浮管13,且可以用于连接弧形连杆15,大大简化结构,且对于第二管箍扣而言,一侧与连接连杆11连接,另一侧与弧形连杆15连接,同时也使得第二管箍扣能够稳固连接在浮管13上。
具体地,第二管箍扣上固定有连接块,且连接块布置在浮管13的外侧,上述的弧形连杆15的端部则嵌入在该连接块中。连接块呈水平布置,且连接块中设有贯穿连接块上下的安装孔,上述的弧形连杆15的端部则穿设在该安装孔中。
或者,作为其它实施例,弧形连杆15的两端也可以通过其它连接结构与浮管13连接,例如,弧形连杆15的两端分别设有圆套筒,弧形连杆15设置在两个浮排单元之间,且两个圆套筒分别对应套设在两个浮排单元相邻的浮管13外周,实现弧形连杆15将两个浮排单元连接为一体的效果。或者,弧形连杆15的两端也可以对应连接在第一管箍扣上,具体设置可视实际需要而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管箍扣的结构与第二管箍扣的结构相同,包括环绕状布置的环形条171,环形条171的两端之间设置有卡扣结构,这样,当第一管箍扣或第二管箍扣与浮管13连接时,直接将环形条171套设在浮管13的外周,且利用环形条171两端之间的卡扣结构,将环形条171固定连接形成封闭状,使得第一管箍扣或第二管箍扣稳固的套设在浮管13的外周。
具体地,卡扣结构包括连接头173以及活动头172,其中,连接头173连接在环形条171的一端,其中具有卡槽,活动头172活动连接在环形条171的另一端,其中具有卡勾,这样,利用卡勾卡扣在卡槽中,则实现卡扣结构的连接。当然,可以通过活动头172的摆动,实现卡扣结构的脱离。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漂浮式光伏发电装置,该漂浮式光伏发电装置包括了上述的浮排结构,其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由于浮排结构只需承担光伏组件10的荷载,无需承载维护通道,使得基于漂浮式光伏发电装置的结构简单、轻巧、造价低廉以及装卸方便;
(2)、采用船只作为电站维护的交通工具,无需顾虑电能来源,其交通能力和效率要比步行高得多,而且更为轻松,特别是对于光伏组件10的清洗工作,可在船只边挂上水泵,边航行边清洗,效率极高;
(3)、采用浮管13作为浮体,浮管13纵横连接形成的网状浮排结构,光伏组件10直接安装在浮排单元上,节省大量材料;
(4)、浮排单元的浮管13之间采用连接连杆11进行连接,浮排单元之间采用弧形连杆15进行连接,安装极为方便;
(5)、所采用的主要材料均为现有的常用工业产品,价格低廉,购买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浮排单元以及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布置在所述浮排单元的上方;所述浮排单元包括两个相间隔布置的浮管,两个所述浮管之间通过连接连杆连接,所述连接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浮排单元的两个浮管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管箍扣,两个所述第二管箍扣分别对应套设在所述浮排单元的两个浮管的外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包括多个所述浮排单元,多个所述浮排单元之间相间隔布置,相邻的所述浮排单元之间形成有供船只通行的维护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所述浮排单元之间通过弧形连杆连接,所述弧形连杆的中部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凹陷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箍扣上固定有连接块,所述弧形连杆的端部穿设在所述连接块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呈水平状布置在所述浮管的外侧,且所述连接块中设有贯穿所述连接块上下的安装孔,所述弧形连杆的端部穿设在所述安装孔中。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管上连接有竖立状布置的支杆,所述光伏组件连接在所述浮排单元的两个浮管的支杆的上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的下端设有第一管箍扣,所述第一管箍扣套设在所述浮管的外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箍扣与第二管箍扣的结构一致,包括环绕状布置的环形条,所述环形条的两端之间设有将所述环形条封闭布置的卡扣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环形条一端的连接头以及活动连接在所述环形条另一端的活动头,所述连接头中设有卡槽,所述活动头中设有用于卡扣在所述卡槽中的卡勾。
CN201620384672.1U 2016-04-28 2016-04-28 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 Active CN205725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84672.1U CN205725573U (zh) 2016-04-28 2016-04-28 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84672.1U CN205725573U (zh) 2016-04-28 2016-04-28 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25573U true CN205725573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32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84672.1U Active CN205725573U (zh) 2016-04-28 2016-04-28 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255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9729A (zh) * 2018-05-18 2018-08-21 郑宏明 一种新型抗风浪牡蛎养殖浮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9729A (zh) * 2018-05-18 2018-08-21 郑宏明 一种新型抗风浪牡蛎养殖浮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6056A (zh) 水上光伏发电装置浮体及浮体之间的连接方法
WO2016045473A1 (zh) 柔性光伏支架
CN205546995U (zh) 一种三分锚式深海网箱稳固系统
WO2017118228A1 (zh) 水上光伏系统
CN105871309A (zh) 一种浮动式水上光伏发电系统
CN206031711U (zh) 一种水上光伏发电平台
CN205725573U (zh) 便于安装的浮排结构
CN205566173U (zh) 一种水上漂浮光伏电站
CN104604766A (zh) 具有对称翼型剖面的网箱系统
CN205725575U (zh) 基于船只安装维护的漂浮式光伏发电装置
CN204794826U (zh) 预应力柔性光伏支架
CN205725574U (zh) 用于安装光伏组件的浮排结构
CN105186986B (zh) 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整体平台漂浮式装置
CN106347596B (zh) 环形浮管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及安装方法
CN101617119A (zh) 用于回收海浪能量的设备
CN204282325U (zh) 栅栏式围油栏
CN104727304B (zh) 一种海上风电场钢管桩浮运装置
CN208198767U (zh) 一种漂浮式可移动重复使用的海上测风结构
CN205754178U (zh) 一种球形浮筒的漂浮式太阳能电站安装架
CN207193910U (zh) 一种桥梁支撑用减震装置
CN106218829B (zh) 一种水上太阳能光伏阵列支架装置
CN210621464U (zh) 一种水上漂浮平台固定装置
CN204886818U (zh) 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整体平台漂浮式装置
CN106230355A (zh) 基于船只安装维护的漂浮式光伏发电装置
CN107317542A (zh) 一种水上太阳能电池板的漂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