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25419U - 非接触的传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的传动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725419U CN205725419U CN201620350824.6U CN201620350824U CN205725419U CN 205725419 U CN205725419 U CN 205725419U CN 201620350824 U CN201620350824 U CN 201620350824U CN 205725419 U CN205725419 U CN 2057254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en
- magnetic part
- active
- support
- wheel dis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AREA)
Abstract
一种非接触的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二支架,一驱动马达位于第一支架上方,其枢轴经第一支架与位于第一支架下方且周围环设有主动固持件的主动磁件连接,该主动磁件的两端分别为N极与S极,该主动磁件受驱动马达驱动而产生转动,并以主动固持件为中心180°自由旋转;一从动轮盘利用一轴承锁设于第一支架上,该从动轮盘上环设有数个与主动磁件对应的从动磁件,每一从动磁件的两端分别为N极与S极,且其周围环设有从动固持件,并以从动固持件为中心作180°自由旋转,该主动磁件与该从动磁件之间具有一可变磁力,使得该主动磁件驱动该从动磁件以带动该从动轮盘以该轴承为中心而旋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非接触的传动机构,尤指涉及一种无需传送带的传动机构,特别指利用非接触磁力,以小马达即能直接带动大、小轮盘结构,兼具无磨擦损耗、结构简单与容易维护,且适用于特殊环境使用等优点及功效的非接触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食品机械或电子作业机械中常会使用带式的传动装置,例如油炸机、或扫描仪等。
这种带式传动装置主要在一驱动轮及一从动轮之间套设有一传送带,并藉由一夹持结构或螺丝固定于一支架上,当驱动轮受一马达动力驱动而往特定方向转动时,利用传送带与驱动轮、从动轮之间的摩擦传动作用,即可使传送带产生运转,但,在实际使用时仍有以下的问题:
一、由于驱动轮、从动轮及传送带利用摩擦转动,故在装配时,从动轮必须往后拉紧,且从动轮对传送带会产生极大的拉力,因拉掣的力量较大导致传送带使用寿命较短。
二、夹持结构或螺丝会因为多种原因而松脱,从而造成从动轮有所松脱,导致传送带的张力值受到影响,进而影响适用机械的作业质量。
三、传送带两侧边的周长尺寸很难制造为一致,因此传送带在运转时会产生左、右蛇行的问题。
四、经使用一段时间后,传送带与驱动轮及从动轮间相互的磨损问题绝对无可避免,尤其是驱动轮与从动轮需旋转传动传送带,故驱动轮与从动轮磨损的速率将较传送带更快,当传送带或驱动轮与从动轮磨擦损耗后,势将影响其传送带循环绕转的顺畅性,是以必须就其驱动轮与从动轮及传送带进行更换作业,在此一情形下,除了其驱动轮与从动轮的繁复拆组更换作业所造成的工时耗费与麻烦不便外,其拆换下来的传送带废料的后续处理上更是一大难题,若将其直接丢弃,则不但造成环保问题,更造成资源及金钱的浪费,导致此种带式传动装置较为复杂、成本亦较高。故,一般已用者无法符合使用者于实际使用时的所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克服已知技艺所遭遇的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利用非接触磁力,在无需传送带下,以小马达即能直接带动大、小轮盘结构,兼具无磨擦损耗、结构简单与容易维护,且适用于特殊环境使用等优点及功效的非接触的传动机构。
为达以上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系一种非接触的传动机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其包括:一第一支架,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在其上设有数个导孔及一贯穿孔;一对第二支架,其于该第一支架下方,沿相对于该第一支架的纵向且彼此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于该第一支架的两侧;一驱动马达,位于该第一支架上方,其具有一枢轴,该枢轴一端与该驱动马达可枢转地相连接,另一端穿设于该第一支架的贯穿孔;一主动组件,具有一位于该第一支架下方且周围环设有一主动固持件的主动磁件,该主动磁件的两端分别为一N极与一S极,其透过一轴套而与该驱动马达的枢轴接合,令该主动磁件受该驱动马达的动力驱动而产生转动,并以该主动固持件为中心作0~180°的自由旋转;以及一从动组件,利用一轴承经由这些导孔锁设于该第一支架上,该从动组件具有一从动轮盘,该从动轮盘中心设有一与该轴承接合的枢孔,并于该从动轮盘上环设有数个间隔距离排列且与该主动磁件对应的从动磁件,每一从动磁件的两端分别为一N极与一S极,且其周围环设有一从动固持件,藉由该从动固持件而固定在该从动轮盘上,并以该从动固持件为中心作0~180°的自由旋转,其中该主动磁件与该从动磁件之间具有一可变磁力,使得该主动磁件驱动该从动磁件以带动该从动轮盘以该轴承为中心而旋转;藉上述构件所组成的整体结构,以该驱动马达作为推进动力,驱动马达电流方向改变,马达转向改变,该主动磁件的磁极亦随其改变,该主动磁件与该从动磁件之间产生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作用,产生前吸后推或前推后吸的动作使该从动轮盘旋转。
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该对第二支架于该第一支架下方沿水平方向彼此平行延伸并相对于该第一支架成直角正交。
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该主动磁件与该从动磁件系为圆形、长方形或矩形。
本实用新型一种非接触的传动机构,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其包括:一底座,其上方两侧各设有数个彼此间隔设置的定位孔;一第一支架,位于该底座一侧上方,该第一支架上端设有一第一贯穿孔,下端设有数个与该底座一侧上的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一导孔;一第二支架,位于该底座另一侧上方,该第二支架上端设有一第二贯穿孔,下端设有数个与该底座另一侧上的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二导孔;一驱动马达,其具有一枢轴,该枢轴一端与该驱动马达可枢转地相连接,另一端穿设于该第一支架的第一贯穿孔;一主动组件,位于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之间,其具有一主动轮盘,该主动轮盘包括一第一主动表面及一相对于该第一主动表面的第二主动表面,该第一主动表面上环设有数个间隔距离排列的主动磁件,每一主动磁件的两端分别为一N极与一S极,且其周围环设有一主动固持件,藉由该主动固持件而固定在该主动轮盘上,而该第二主动表面中心设有一主动轴承座,该主动轴承座上具有一主动轴套,透过该主动轴套而与该驱动马达的枢轴接合,令该主动轮盘受该驱动马达的动力驱动而产生转动,并使得该主动磁件以该主动固持件为中心作0~180°的自由旋转;以及一从动组件,具有一从动轮盘,该从动轮盘包括一第一从动表面,及一相对于该第一从动表面且与该第一主动表面相对应的第二从动表面,该第一从动表面中心设有一从动轴承座,该从动轴承座上具有一从动轴套,该从动轴套中设有一与该第二贯穿孔接合的轴杆,利用该轴杆经由该第二贯穿孔穿设于该第二支架上端,而该第二从动表面上环设有数个间隔距离排列且与这些主动磁件对应的从动磁件,每一从动磁件的两端分别为一N极与一S极,且其周围环设有一从动固持件,藉由该从动固持件而固定在该从动轮盘上,并以该从动固持件为中心作0~180°的自由旋转,其中该主动磁件与该从动磁件之间具有一可变磁力,使得该主动磁件驱动该从动磁件以带动该从动轮盘旋转;藉上述构件所组成的整体结构,以该驱动马达作为推进动力,驱动马达电流方向改变,马达转向改变,该主动磁件的磁极亦随其改变,该主动磁件与该从动磁件之间产生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作用,产生前吸后推或前推后吸的动作使该从动轮盘旋转。
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为一两侧具有三角斜板的L型结构,且其彼此背对地位于该底座两侧上方。
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该主动磁件与该从动磁件为永久磁铁、电磁铁或超导体电磁铁,且为圆形、长方形或矩形。
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该主动磁件的数量大于、等于或小于该从动磁件的数量。
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该主动轮盘的直径大于或小于该从动轮盘的直径。
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该主动磁件位于该从动磁件的内侧或外侧。
本实用新型利用电源带动驱动马达转动主动组件,无需传送带,即可以驱动马达直接带动从动组件,当主动组件的轮盘小于从动组件的轮盘时,以小轮盘带动大轮盘,故转速变慢;反之,当主动组件的轮盘大于从动组件的轮盘时,以大轮盘带动小轮盘,故转速变快。意即,本实用新型以驱动马达作为推进动力,使主动磁件与从动磁件之间产生一可变磁力,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作用,以磁力推动或吸引从动轮盘而旋转,藉由可变磁力为一种非接触力,在长时间运转下,可以有效解决传统需要传送带所衍生的摩擦损耗问题,并可使得此传动机构结构简单、容易维护,除了能大幅减低振动、噪音,亦因无润滑问题,适合使用于真空腔室、无尘室、或是使用特殊气体腔室等特殊环境中。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6系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7系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8系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
组件标号对照:
第一支架1;
导孔11;
贯穿孔12;
第二支架2;
驱动马达3;
枢轴31;
主动组件4;
主动磁件41;
主动固持件411;
轴套42;
从动组件5;
从动轮盘51;
枢孔511;
从动磁件52;
从动固持件521;
轴承53;
底座6;
第一对定位孔61;
第二对定位孔62;
第一支架7;
第一贯穿孔71;
第一导孔72;
第二支架8;
第二贯穿孔81;
第二导孔82;
主动组件9;
主动轮盘91;
第一主动表面911;
第二主动表面912;
主动磁件92;
主动固持件921;
主动轴承座93;
主动轴套931;
从动组件10;
从动轮盘101;
第一从动表面1011;
第二从动表面1012;
从动轴承座102;
从动轴套1021;
轴杆1022;
从动磁件103;
从动固持件1031。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4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系一种非接触的传动机构,包括一第一支架1、一对第二支架2、一驱动马达3、一主动组件4及一从动组件5所构成。
上述所提的第一支架1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在其上设有数个导孔11及一贯穿孔12。
该对第二支架2于该第一支架1下方,沿相对于该第一支架1的纵向实质上彼此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于该第一支架1的两侧。其中,该对第二支架2于该第一支架1下方沿水平方向彼此平行延伸并相对于该第一支架1成直角正交。
该驱动马达3具有一枢轴31,该枢轴31一端与该驱动马达3可枢转地相连接,另一端穿设于该第一支架1的贯穿孔12。
该主动组件4具有一位于该第一支架1下方且周围环设有一主动固持件411的主动磁件41,该主动磁件41为圆形、长方形、矩形或几何形状,其两端分别为一N极与一S极,其透过一轴套42而与该驱动马达3的枢轴31接合,令该主动磁件41受该驱动马达3的动力驱动而产生转动,并以该主动固持件411为中心作0~180°的自由旋转。
该从动组件5利用一轴承53经由该些导孔11锁设于该第一支架1上,该从动组件5具有一从动轮盘51,该从动轮盘51为非固定形状,可为轮状或盘状,其中心设有一与该轴承53接合的枢孔511,并于该从动轮盘51上环设有数个间隔距离排列且与该主动磁件41对应的从动磁件52,这些从动磁件52为永久磁铁、电磁铁或超导体电磁铁(superconguctingmagnets),且为圆形、长方形、矩形或几何形状,且每一从动磁件52的两端分别为一N极与一S极,且其周围环设有一从动固持件521,藉由该从动固持件521而固定在该从动轮盘51上,并以该从动固持件521为中心作0~180°的自由旋转,其中该主动磁件41与该从动磁件52之间具有一可变磁力,使得该主动磁件41驱动该从动磁件52以带动该从动轮盘51旋转。如是,藉由上述揭露结构构成一全新的非接触的传动机构。
上述主动组件4可装设于该从动组件5的从动轮盘51外侧,如图3所示;亦可进一步装设于该从动组件5的从动轮盘51内侧。即该主动组件4可装设于该从动轮盘51的外侧或内侧两者择其一的位置来达到使该主动磁件41驱动该从动磁件52以带动该从动轮盘51旋转的效果。
当组装时,该轴承53以数个锁固组件(图中未示)锁设于该第一支架1上的这些导孔11中,并且,该轴承53系贯穿该从动轮盘51的中心轴,使该从动轮盘51得以该轴承53为中心而旋转。运用时,以该驱动马达3作为推进动力,驱动马达电流方向改变,马达转向改变,该主动磁件41的磁极亦随其改变。当该驱动马达3转动时,该驱动马达3上的主动磁件41便会旋转,以接近该从动磁件52两端面的磁极进行反复变更(S→N或N→S),在转动时,该主动磁件41与该从动磁件52一面的异极间产生一吸力;而另一面则有同极所产生的排斥力,使该主动磁件41可将每一从动磁件52依序由后往前吸,再往前推,亦或由前往后吸,再往后推,藉此带动该从动轮盘51旋转。其中,当该驱动马达3加速,该从动磁件52亦会跟着一起加速,以磁力辅助该从动轮盘51加速旋转;减速亦同。
请参阅图5~图8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的非接触的传动机构,除上述所提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型态之外,亦可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型态,包括一底座6、一第一支架7、一第二支架8、一驱动马达3、一主动组件9以及一从动组件10所构成。
上述所提底座6上方设有数个彼此间隔设置的定位孔61、62,以本实施例为例,包含第一对定位孔61及第二对定位孔62,且每一对定位孔61、62皆包含二贯穿构造的开孔。
该第一支架7为一两侧具有三角斜板的L型结构,其位于该底座6的一侧上方,且该第一支架7上端设有一第一贯穿孔71,下端设有二与该底座6上第一定位孔61相对应的第一导孔72。
该第二支架8为一两侧具有三角斜板的L型结构,其位于该底座6的另一侧上方,并与该第一支架7彼此背对。该第二支架8上端设有一第二贯穿孔81,下端设有二与该底座6上第二定位孔62相对应的第二导孔82。
该驱动马达3具有一枢轴31,该枢轴31一端与该驱动马达3可枢转地相连接,另一端穿设于该第一支架7的第一贯穿孔71。
该主动组件9位于该第一支架7与该第二支架8之间,其具有一主动轮盘91,该主动轮盘91包括一第一主动表面911及一相对于该第一主动表面911的第二主动表面912,该第一主动表面911上环设有数个间隔距离排列的主动磁件92,该主动磁件92为永久磁铁、电磁铁或超导体电磁铁,且为圆形、长方形、矩形或几何形状。每一主动磁件92的两端分别为一N极与一S极,且其周围环设有一主动固持件921,藉由该主动固持件921而固定在该主动轮盘91上,而该第二主动表面912中心设有一主动轴承座93,该主动轴承座93上具有一主动轴套931,透过该主动轴套931而与该驱动马达3的枢轴31接合,令该主动轮盘91受该驱动马达3的动力驱动而产生转动,并使得该主动磁件92以该主动固持件921为中心作0~180°的自由旋转。
该从动组件10具有一从动轮盘101,该从动轮盘101包括一第一从动表面1011,及一相对于该第一从动表面1011且与该第一主动表面911相对应的第二从动表面1012,该第一从动表面1011中心设有一从动轴承座102,该从动轴承座102上具有一从动轴套1021,该从动轴套1021中设有一与该第二贯穿孔81接合的轴杆1022,利用该轴杆1022经由该第二贯穿孔81穿设于该第二支架8上端,而该第二从动表面1012上环设有数个间隔距离排列且与这些主动磁件92对应的从动磁件103,这些从动磁件103为永久磁铁、电磁铁或超导体电磁铁,且为圆形、长方形、矩形或几何形状。每一从动磁件103的两端分别为一N极与一S极,且其周围环设有一从动固持件1031,藉由该从动固持件1031而固定在该从动轮盘101上,并以该从动固持件1031为中心作0~180°的自由旋转,其中该主动磁件92与该从动磁件103之间具有一可变磁力,使得该主动磁件92驱动该从动磁件103以带动该从动轮盘101旋转。
上述主动组件9中主动轮盘91的直径可大于该从动组件10中从动轮盘101的直径,且该主动磁件92的数量大于或等于该从动磁件103的数量,并使该主动磁件92位于该从动磁件103的外侧,如图5所示;亦或,该主动组件9中主动轮盘91的直径亦可小于该从动组件10中从动轮盘101的直径,且该主动磁件92的数量小于或等于该从动磁件103的数量,并使该主动磁件92位于该从动磁件103的内侧(图中未示)。即该主动组件9的主动轮盘91相对该从动组件10的从动轮盘101可以大于或小于两者择其一的尺寸来达到使该主动磁件92驱动该从动磁件103以带动该从动轮盘101旋转的效果,当中小的主动轮盘带动大的从动轮盘会变慢;而大的主动轮盘带动小的从动轮盘会变快。
当组装时,该第一支架7与该第二支架8以数个锁固组件(图中未示)锁设于该底座6上方的第一对定位孔61及第二对定位孔62中,并透过穿设于该第一支架7上的枢轴31连接该驱动马达3与该主动组件9,再以该轴杆1022将该从动组件10穿设于该第二支架8上。运用时,以该驱动马达3作为推进动力,驱动马达电流方向改变,马达转向改变,该主动磁件92的磁极亦随其改变。当该驱动马达3转动时,与该驱动马达3连接的主动轮盘91上的主动磁件92便会旋转,以接近该从动磁件103两端面的磁极进行反复变更(S→N或N→S),在转动时,该主动磁件92与该从动磁件103一面的异极间产生一吸力;而另一面则有同极所产生的排斥力,使该主动磁件92可将每一从动磁件103依序由后往前吸,再往前推,亦或由前往后吸,再往后推,藉此带动该从动轮盘101旋转。其中,当该驱动马达3加速,该从动磁件103亦会跟着一起加速,以磁力辅助该从动轮盘101加速旋转;减速亦同。
藉此,本实用新型利用电源带动一驱动马达转动一主动组件,无需传送带,即可以驱动马达直接带动一从动组件,当主动组件的轮盘小于从动组件的轮盘时,以小轮盘带动大轮盘,故转速变慢;反之,当主动组件的轮盘大于从动组件的轮盘时,以大轮盘带动小轮盘,故转速变快。意即,本实用新型以驱动马达作为推进动力,使主动磁件与从动磁件之间产生一可变磁力,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作用,以磁力推动或吸引从动轮盘而旋转,藉由可变磁力为一种非接触力,在长时间运转下,可以有效解决传统需要传送带所衍生的摩擦损耗问题,并可使得此传动机构结构简单、容易维护,除了能大幅减低振动、噪音,亦因无润滑问题,适合使用于真空腔室、无尘室、或是使用特殊气体腔室等特殊环境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系一种非接触的传动机构,可有效改善已用的种种缺点,利用非接触磁力,在无需传送带下,以小马达即能直接带动大、小轮盘结构,兼具无磨擦损耗、结构简单与容易维护,且适用于特殊环境使用等优点及功效,进而使本实用新型的产生能更进步、更实用、更符合使用者所须,确已符合新型专利申请的要件,爰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非接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支架,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在其上设有数个导孔及一贯穿孔;
一对第二支架,其于该第一支架下方,沿相对于该第一支架的纵向且彼此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于该第一支架的两侧;
一驱动马达,位于该第一支架上方,其具有一枢轴,该枢轴一端与该驱动马达枢转地相连接,另一端穿设于该第一支架的贯穿孔;
一主动组件,具有一位于该第一支架下方且周围环设有一主动固持件的主动磁件,该主动磁件的两端分别为一N极与一S极,其透过一轴套而与该驱动马达的枢轴接合,令该主动磁件受该驱动马达的动力驱动而产生转动,并以该主动固持件为中心作0~180°的自由旋转;以及
一从动组件,利用一轴承经由这些导孔锁设于该第一支架上,该从动组件具有一从动轮盘,该从动轮盘中心设有一与该轴承接合的枢孔,并于该从动轮盘上环设有数个间隔距离排列且与该主动磁件对应的从动磁件,每一从动磁件的两端分别为一N极与一S极,且其周围环设有一从动固持件,藉由该从动固持件而固定在该从动轮盘上,并以该从动固持件为中心作0~180°的自由旋转,其中该主动磁件与该从动磁件之间具有一可变磁力,使得该主动磁件驱动该从动磁件以带动该从动轮盘以该轴承为中心而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对第二支架于该第一支架下方沿水平方向彼此平行延伸并相对于该第一支架成直角正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主动磁件与该从动磁件为圆形、长方形或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主动磁件与该从动磁件为永久磁铁、电磁铁或超导体电磁铁。
5.一种非接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其上方两侧各设有数个彼此间隔设置的定位孔;
一第一支架,位于该底座一侧上方,该第一支架上端设有一第一贯穿孔,下端设有数个与该底座一侧上的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一导孔;
一第二支架,位于该底座另一侧上方,该第二支架上端设有一第二贯穿孔,下端设有数个与该底座另一侧上的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二导孔;
一驱动马达,其具有一枢轴,该枢轴一端与该驱动马达枢转地相连接,另一端穿设于该第一支架的第一贯穿孔;
一主动组件,位于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之间,其具有一主动轮盘,该主动轮盘包括一第一主动表面及一相对于该第一主动表面的第二主动表面,该第一主动表面上环设有数个间隔距离排列的主动磁件,每一主动磁件的两端分别为一N极与一S极,且其周围环设有一主动固持件,藉由该主动固持件而固定在该主动轮盘上,而该第二主动表面中心设有一主动轴承座,该主动轴承座上具有一主动轴套,透过该主动轴套而与该驱动马达的枢轴接合,令该主动轮盘受该驱动马达的动力驱动而产生转动,并使得该主动磁件以该主动固持件为中心作0~180°的自由旋转;以及
一从动组件,具有一从动轮盘,该从动轮盘包括一第一从动表面,及一相对于该第一从动表面且与该第一主动表面相对应的第二从动表面,该第一从动表面中心设有一从动轴承座,该从动轴承座上具有一从动轴套,该从动轴套中设有一与该第二贯穿孔接合的轴杆,利用该轴杆经由该第二贯穿孔穿设于该第二支架上端,而该第二从动表面上环设有数个间隔距离排列且与这些主动磁件对应的从动磁件,每一从动磁件的两端分别为一N极与一S极,且其周围环设有一从动固持件,藉由该从动固持件而固定在该从动轮盘上,并以该从动固持件为中心作0~180°的自由旋转,其中该主动磁件与该从动磁件之间具有一可变磁力,使得该主动磁件驱动该从动磁件以带动该从动轮盘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接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为一两侧具有三角斜板的L型结构,且其彼此背对地位于该底座两侧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接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主动磁件与该从动磁件为永久磁铁、电磁铁或超导体电磁铁,且为圆形、长方形或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接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主动磁件的数量大于、等于或小于该从动磁件的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接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主动轮盘的直径大于或小于该从动轮盘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接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主动磁件位于该从动磁件的内侧或外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043269 | 2016-01-18 | ||
CN2016200432692 | 2016-01-1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725419U true CN205725419U (zh) | 2016-11-23 |
Family
ID=57296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350824.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25419U (zh) | 2016-01-18 | 2016-04-25 | 非接触的传动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725419U (zh) |
-
2016
- 2016-04-25 CN CN201620350824.6U patent/CN20572541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348754B2 (en) | Motion control using electromagnetic forces | |
CN106160396B (zh) | 一种电磁式振动能量收集器 | |
US20080024017A1 (en) | Magnetic energy power machine | |
TW200625759A (en) | Electric motor | |
KR20070061889A (ko) | 자력에 의해 구동되는 다축 팬 및 상기 다축 팬용 동력전달 시스템 | |
DE50310380D1 (de) | Anordnung mit einem gleitlager | |
KR20180122547A (ko) | 자동 조심 가상 타원형 구동 장치 | |
EP0732694A3 (en) | Integrated data storage disk and disk drive | |
CN205725419U (zh) | 非接触的传动机构 | |
US9577500B2 (en) | Rotary continuous permanent magnet motor | |
CN102255467A (zh) | 一种用于移动通信装置的气缸类型线性马达 | |
CN205377552U (zh) | 磁力凸轮驱动单元及振动台装置和直线驱动装置 | |
US20190140514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enhanced mechanical/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 |
EP0938089A3 (en) | Hard disk drive device | |
CN107390774A (zh) | 一种磁力提供手感的旋钮 | |
US11509209B2 (en) | Generator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 |
CN106887941A (zh) | 行星磁动力推挽驱动装置 | |
CN207687293U (zh) | 一种磁性间接连接机构 | |
CN201388112Y (zh) | 运动器材的发电装置 | |
CN102959242A (zh) | 多行程磁力永动机 | |
CN218603391U (zh) | 一种摩擦电磁杂化发电装置 | |
CN206608332U (zh) | 一种多叶无脉动橡胶转子 | |
CN101009472A (zh) | 磁力旋转动力机 | |
CN201590787U (zh) | 同极性磁动机 | |
US3318502A (en) | Roller drive for non-magnetic recording tape magnetically actuate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