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18041U - 一种制冷系统、制冷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系统、制冷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18041U
CN205718041U CN201620530071.7U CN201620530071U CN205718041U CN 205718041 U CN205718041 U CN 205718041U CN 201620530071 U CN201620530071 U CN 201620530071U CN 205718041 U CN205718041 U CN 205718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eck valve
arrival end
valve
condenser
ex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300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洁平
张景卫
黎健伯
王淑婉
叶松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enling Environmental Systems Co Ltd
Guangdong Shenling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enling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enling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enling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300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18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18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1804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制冷机组,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类型电磁阀、第二类型电磁阀、贮液器、干燥过滤器、膨胀阀、蒸发器、集液器、第一类型单向阀、第二类型单向阀、第三类型单向阀、毛细管、控制器。所述制冷系统通过在冷凝换热面积调节的电磁阀后增加集液器,并在集液器的出口端设置了毛细管;一方面解决了基于冷凝面积调节的风冷式低温制冷系统中,存在冷凝器集汽管及其支管由于液态冷媒频繁冲击及振动产生的破坏作用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设置集液器而导致热气旁通带来的整个制冷系统能力的不利影响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机组在低温工况下长期制冷运行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系统、制冷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制冷系统、制冷机组。
背景技术
在风冷式低温制冷领域,由于冷凝压力的调节需要,除了采用变频调节风量或者风机分级进行启停控制以外,为了使机组能够适应更低的低温环境工况进行制冷,需要通过增加电磁阀或其它电动开关式阀类(本实用新型以电磁阀为例进行说明,下同)对冷凝器面积进行调节,即当环境温度更低时,通过电磁阀的开关对冷凝器面积的调节,实现对制冷系统冷凝压力的调节,保证压缩机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由于电磁阀在关闭状态下仍存在极少量或微量的冷媒(制冷剂)泄露,尤其是制冷系统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低环境温度下,泄漏到电磁阀后的冷媒基本上是以液态形式存在,即电磁阀在打开前,在电磁阀阀后已存在泄漏的一定量的液态冷媒,此时电磁阀前后的压差很大,当电磁阀打开时,电磁阀阀后的液态冷媒在高压差、高速的气态冷媒作用下,以极高的流速冲击冷凝器集汽管,同时产生强大的振动。在低温制冷工况下,电磁阀的频繁开关调节,这种冲击及伴随的振动对冷凝器集汽管及其支管会产生破坏性作用,长期运行将导致冷凝器集汽管及其集汽管破裂,冷媒泄漏,整个制冷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现有基于冷凝器换热面积调节的制冷系统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制冷机组,旨在解决现有的基于冷凝器换热面积调节的制冷系统中,存在冷凝器集汽管及其支管由于液态冷媒频繁冲击及振动产生的破坏作用,长期运行将导致冷凝器集汽管及其集汽管破裂,冷媒泄漏,整个制冷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冷系统,包括:用于将低温低压气态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的压缩机,用于通过与外界热交换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降温成为低温高压液态的冷凝器,用于调节所述冷凝器的换热面积的第一类型电磁阀和第二类型电磁阀,用于贮存低温高压液态冷媒的贮液器,用于对从所述贮液器中流出的低温高压液态冷媒进行干燥和过滤的干燥过滤器,用于使低温高压液态冷媒成为低温低压液态冷媒的膨胀阀,用于使低温低压液态冷媒吸热汽化为低温低压气态冷媒的蒸发器,用于收集泄露到所述第一类型电磁阀后的液态冷媒的集液器,用于控制冷媒流向的第一类型单向阀、第二类型单向阀和第三类型单向阀,用于节流的毛细管,及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类型电磁阀、所述第二类型电磁阀开启和关闭的控制器;
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类型电磁阀、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类型单向阀、所述第二类型单向阀、所述贮液器、所述干燥过滤器、所述第二类型电磁阀、所述膨胀阀、及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所述集液器的入口端连接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类型电磁阀的出口端之间,所述集液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三类型单向阀的入口端,所述第三类型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所述毛细管的入口端,所述毛细管的出口端连接贮液器的入口端;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类型电磁阀、所述第二类型电磁阀连接;所述贮液器的入口端包括:第一入口端、第二入口端;所述第二类型单向阀的出口端与所述贮液器的第一入口端连接;所述毛细管的出口端与所述贮液器的第二入口端连接。
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类型电磁阀设置有3个,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所述冷凝器设置有4个,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三冷凝器、第四冷凝器;所述第一类型单向阀设置有4个,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所述第二类型单向阀为第五单向阀;
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三冷凝器、所述第四冷凝器之间并联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入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入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入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三冷凝器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三冷凝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四冷凝器的入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四冷凝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出口端并联后与所述第五单向阀的入口端连接。
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出口端并联后与所述第五单向阀的入口端连接之间还设置有逆止阀。
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逆止阀上安装有冷凝压力传感器,所述冷凝压力传感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开关。
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集液器设置有3个,包括:第一集液器、第二集液器、第三集液器;所述第三类型单向阀设置有6个,包括:第六单向阀、第七单向阀、第八单向阀、第九单向阀、第十单向阀、第十一单向阀;
所述第一集液器的入口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口端之间,所述第一集液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六单向阀的入口端,所述第六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七单向阀的入口端;所述第二集液器的入口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出口端之间,所述第二集液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八单向阀的入口端,所述第八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九单向阀的入口端;所述第三集液器的入口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冷凝器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出口端之间,所述第三集液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十单向阀的入口端,所述第十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十一单向阀的入口端;所述第七单向阀、所述第九单向阀、所述第十一单向阀的出口端并联后均与所述毛细管的进口端连接。
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膨胀阀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蒸发器为干式蒸发器、翅片式换热器、满液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的一种。
一种制冷机组,包括以上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制冷机组,所述制冷系统通过在冷凝换热面积调节的电磁阀后增加集液器,并在集液器的出口端设置了毛细管;一方面解决了基于冷凝面积调节的风冷式低温制冷系统中,存在冷凝器集汽管及其支管由于液态冷媒频繁冲击及振动产生的破坏作用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设置集液器而导致热气旁通带来的整个制冷系统能力的不利影响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机组在低温工况下长期制冷运行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制冷系统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制冷控制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制冷机组,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用于将低温低压气态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的压缩机,用于通过与外界热交换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降温成为低温高压液态的冷凝器,用于调节所述冷凝器的换热面积的第一类型电磁阀和第二类型电磁阀,用于贮存低温高压液态冷媒的贮液器,用于对从所述贮液器中流出的低温高压液态冷媒进行干燥和过滤的干燥过滤器,用于使低温高压液态冷媒成为低温低压液态冷媒的膨胀阀,用于使低温低压液态冷媒吸热汽化为低温低压气态冷媒的蒸发器,用于收集泄露到所述第一类型电磁阀后的液态冷媒的集液器,用于控制冷媒流向的第一类型单向阀、第二类型单向阀和第三类型单向阀,用于节流的毛细管,及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类型电磁阀、所述第二类型电磁阀开启和关闭的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制冷系统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第一类型电磁阀、冷凝器、第一类型单向阀、第二类型单向阀、贮液器16、干燥过滤器17、第二类型电磁阀、膨胀阀19、蒸发器20、集液器、第三类型单向阀、毛细管15及控制器。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具体的,所述第一类型电磁阀设置有3个,包括:第一电磁阀2、第二电磁阀3、第三电磁阀4;所述冷凝器设置有4个,包括:第一冷凝器5、第二冷凝器6、第三冷凝器7、第四冷凝器8;所述第一类型单向阀设置有4个,包括:第一单向阀9、第二单向阀10、第三单向阀11、第四单向阀12;所述第二类型单向阀为第五单向阀14;所述第二类型电磁阀为第四电磁阀18;所述集液器设置有3个,包括:第一集液器29、第二集液器28、第三集液器27;所述第三类型单向阀设置有6个,包括:第六单向阀25、第七单向阀26、第八单向阀23、第九单向阀24、第十单向阀21、第十一单向阀22。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压缩机1、所述第一类型电磁阀、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类型单向阀、所述第二类型单向阀、贮液器16、干燥过滤器17、所述第二类型电磁阀、膨胀阀19、及蒸发器20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所述集液器的入口端连接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类型电磁阀的出口端之间,所述集液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三类型单向阀的入口端,所述第三类型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毛细管15的入口端,毛细管15的出口端连接贮液器16的入口端。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图1中未示出)与压缩机1、所述第一类型电磁阀、所述第二类型电磁阀连接,用于控制压缩机1、所述第一类型电磁阀、所述第二类型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更具体的,所述控制器与压缩机1、第一电磁阀2、第二电磁阀3、第三电磁阀4、第四电磁阀18连接,用于控制压缩机1、第一电磁阀2、第二电磁阀3、第三电磁阀4、第四电磁阀18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毛细管15的出口端连接贮液器16的入口端;贮液器16的入口端包括:第一入口端a、第二入口端c;第五单向阀14(所述第二类型单向阀)的出口端与贮液器16的第一入口端a连接;毛细管15的出口端与贮液器16的第二入口端c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压缩机1的出口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与第五单向阀14的入口端连接,第五单向阀14的出口端与贮液器16的第一入口端a连接,贮液器16的出口端b与干燥过滤器17的入口端连接,干燥过滤器17的出口与第四电磁阀18的入口端连接,第四电磁阀18出口端与膨胀阀19的入口端连接,膨胀阀19的出口端与蒸发器20的入口端连接,蒸发器20的出口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一类型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出口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端之间,用于调节所述冷凝器换热面积;也即是压缩机1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类型电磁阀的入口端,所述第一类型电磁阀的出口端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端。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电磁阀与所述冷凝器之间连接所述集液器的入口端;所述集液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三类型单向阀的入口端,所述第三类型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毛细管15的入口端,毛细管15的出口端连接贮液器16的第二入口端c;所述冷凝器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类型单向阀的入口端,所述第一类型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第五单向阀14的入口端,所述第五单向阀14的出口端连接贮液器16的第一入口端a。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一冷凝器5、第二冷凝器6、第三冷凝器7、第四冷凝器8之间并联连接;第一电磁阀2的入口端与压缩机1的出口端连接,第一电磁阀2的出口端与第一冷凝器5入口端连接,第一冷凝器5的出口端与第一单向阀9入口端连接;第二电磁阀3的入口端与压缩机1的出口端连接,第二电磁阀3的出口端与第二冷凝器6入口端连接,第二冷凝器6的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10入口端连接;第三电磁阀4的入口端与压缩机1的出口端连接,第三电磁阀4的出口端与第三冷凝器7入口端连接,第三冷凝器7的出口端与第三单向阀11入口端连接;第四冷凝器8入口端与压缩机1的出口端连接,第四冷凝器8的出口端与第四单向阀12入口端连接;第一单向阀9、第二单向阀10、第三单向阀11、第四单向阀12的出口端并联后与第五单向阀14的入口端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一单向阀9、第二单向阀10、第三单向阀11、第四单向阀12的出口端并联后与第五单向阀14的入口端连接之间还设置有逆止阀13。
进一步的,所述逆止阀13上安装有冷凝压力传感器(图1中未示出),所述冷凝压力传感器用于控制第一电磁阀2、第二电磁阀3、第三电磁阀4的开关。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一集液器29的入口端连接于第一冷凝器5的入口端与第一电磁阀2出口端之间,第一集液器29的出口端连接第六单向阀25的入口端,第六单向阀25的出口端连接第七单向阀26的入口端;第二集液器28的入口端连接于第二冷凝器6的入口端与第二电磁阀3的出口端之间,第二集液器28的出口端连接第八单向阀23的入口端,第八单向阀23的出口端连接第九单向阀24的入口端;第三集液器27的入口端连接于第三冷凝器7的入口端与第三电磁阀4的出口端之间,第三集液器27的出口端连接第十单向阀21的入口端,第十单向阀21的出口端连接第十一单向阀22的入口端;第七单向阀26、第九单向阀24、第十一单向阀22的出口端并联后均与毛细管15的进口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膨胀阀19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20为干式蒸发器、翅片式换热器、满液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所述制冷系统的制冷过程为:首先,压缩机1将低温低压气态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后排出,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再进入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通过与外界热交换,将高温高压气态冷媒降温成为低温高压液态冷媒,然后低温高压液态冷媒进入贮液器16,接下来,贮液器16中贮存的低温高压液态冷媒再进入干燥过滤器17中进行干燥和过滤,之后经干燥过滤后的低温高压液态冷媒进入膨胀阀19,膨胀阀19将干燥过滤后的低温高压液态冷媒转化为低温低压液态冷媒;然后低温低压液态冷媒进入蒸发器20,蒸发器20使低温低压液态冷媒吸热汽化为低温低压气态冷媒,最后低温低压气态冷媒返回到压缩机1,完成一个制冷过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制冷机组,包括以上所述的制冷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以上所述制冷机组的制冷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制冷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制冷机组通电后,设定所述制冷机组的冷凝压力传感器的第一压力值P1、第二压力值P2、第三压力值P3及冷凝压力调节幅度值△P;设定所述制冷机组的压缩机的开机延迟时间t1与停机延迟时间t2
其中,所述第一压力值P1、所述第二压力值P2、所述第三压力值P3分别对应于控制所述制冷机组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的开启与关闭;
S200、所述制冷机组的控制器根据输入的启动机组指令启动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的第四电磁阀和所述压缩机联锁控制,所述第四电磁阀根据启动机组指令即刻打开,当启动机组指令下达时间至开机延迟时间t1时压缩机启动;
S300、根据所述第一压力值、所述第二压力值、所述第三压力值,分别对应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
S400、所述控制器根据输入的停止机组运行指令控制制冷机组停止运行,所述第四电磁阀和所述压缩机联锁控制,所述第四电磁阀根据停止机组运行指令即刻关闭,当停止机组运行指令下达时间至停机延迟时间t2时压缩机停机。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00具体包括:
S310:所述制冷机组启动及运行过程中,当所述冷凝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达到P1+△P,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当所述冷凝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达到P1,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
S320:当所述冷凝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达到P2+△P,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开启;当所述冷凝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达到P2,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
S330:当所述冷凝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达到P3+△P,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开启;当所述冷凝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达到P3,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关闭。
也就是说,基于以上的制冷系统实施例,在机组启动及运行过程中,控制器(控制系统)根据液管管路中冷凝压力传感器压力值是否达到P1+△P来控制第一电磁阀2开启,控制系统根据液管管路中冷凝压力传感器压力值是否达到P1来控制第一电磁阀2关闭;控制系统根据液管管路中冷凝压力传感器压力值是否达到P2+△P来控制第二电磁阀3开启,控制系统根据液管管路中冷凝压力传感器压力值是否达到P2来控制第二电磁阀3关闭;控制系统根据液管管路中冷凝压力传感器压力值是否达到P3+△P来控制第三电磁阀4开启,控制系统根据液管管路中冷凝压力传感器压力值是否达到P3来控制第三电磁阀4关闭。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冷凝换热面积调节的电磁阀后增加集液器,并在集液器的出口端设置了毛细管,当电磁阀后有液态冷媒时可以收集到集液器内,电磁阀打开时,高压强、高流速的冷媒气态不会出现“带液”冲击冷凝器集汽管的,避免了电磁阀因冷凝器换热面积调节经常开关导致电磁阀后液态冷媒频繁冲击及振动产生的破坏作用;同时为了降低由于设置集液器而导致热气旁通带来的整个制冷系统能力的不利影响,在集液器的出口端设置了毛细管,通过毛细管的节流作用,可以大大降低热气旁通对制冷的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所述制冷系统能够解决风冷式低温制冷系统在冷凝换热面积调节时,在冷凝器集汽管及其支管由于液态冷媒频繁冲击及振动产生的破坏作用;同时,也能够解决因设置集液器而导致热气旁通带来的整个制冷系统能力的不利影响,保证了机组在低温工况下长期制冷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其制冷效率更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制冷机组,所述制冷系统通过在冷凝换热面积调节的电磁阀后增加集液器,并在集液器的出口端设置了毛细管;一方面解决了基于冷凝面积调节的风冷式低温制冷系统中,存在冷凝器集汽管及其支管由于液态冷媒频繁冲击及振动产生的破坏作用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设置集液器而导致热气旁通带来的整个制冷系统能力的不利影响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机组在低温工况下长期制冷运行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将低温低压气态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的压缩机,
用于通过与外界热交换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降温成为低温高压液态的冷凝器,
用于调节所述冷凝器的换热面积的第一类型电磁阀和第二类型电磁阀,
用于贮存低温高压液态冷媒的贮液器,
用于对从所述贮液器中流出的低温高压液态冷媒进行干燥和过滤的干燥过滤器,
用于使低温高压液态冷媒成为低温低压液态冷媒的膨胀阀,
用于使低温低压液态冷媒吸热汽化为低温低压气态冷媒的蒸发器,
用于收集泄露到所述第一类型电磁阀后的液态冷媒的集液器,
用于控制冷媒流向的第一类型单向阀、第二类型单向阀和第三类型单向阀,
用于节流的毛细管,
及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类型电磁阀、所述第二类型电磁阀开启和关闭的控制器;
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类型电磁阀、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类型单向阀、所述第二类型单向阀、所述贮液器、所述干燥过滤器、所述第二类型电磁阀、所述膨胀阀、及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
所述集液器的入口端连接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类型电磁阀的出口端之间,所述集液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三类型单向阀的入口端,所述第三类型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所述毛细管的入口端,所述毛细管的出口端连接贮液器的入口端;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类型电磁阀、所述第二类型电磁阀连接;
所述贮液器的入口端包括:第一入口端、第二入口端;所述第二类型单向阀的出口端与所述贮液器的第一入口端连接;所述毛细管的出口端与所述贮液器的第二入口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型电磁阀设置有3个,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
所述冷凝器设置有4个,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三冷凝器、第四冷凝器;
所述第一类型单向阀设置有4个,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
所述第二类型单向阀为第五单向阀;
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三冷凝器、所述第四冷凝器之间并联连接;
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入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入口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入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入口端连接;
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入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三冷凝器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三冷凝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入口端连接;
所述第四冷凝器的入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四冷凝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入口端连接;
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出口端并联后与所述第五单向阀的入口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出口端并联后与所述第五单向阀的入口端连接之间还设置有逆止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止阀上安装有冷凝压力传感器,所述冷凝压力传感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液器设置有3个,包括:第一集液器、第二集液器、第三集液器;
所述第三类型单向阀设置有6个,包括:第六单向阀、第七单向阀、第八单向阀、第九单向阀、第十单向阀、第十一单向阀;
所述第一集液器的入口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口端之间,所述第一集液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六单向阀的入口端,所述第六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七单向阀的入口端;
所述第二集液器的入口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出口端之间,所述第二集液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八单向阀的入口端,所述第八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九单向阀的入口端;
所述第三集液器的入口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冷凝器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出口端之间,所述第三集液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十单向阀的入口端,所述第十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十一单向阀的入口端;
所述第七单向阀、所述第九单向阀、所述第十一单向阀的出口端并联后均与所述毛细管的进口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阀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为干式蒸发器、翅片式换热器、满液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的一种。
8.一种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
CN201620530071.7U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制冷系统、制冷机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718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30071.7U CN205718041U (zh)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制冷系统、制冷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30071.7U CN205718041U (zh)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制冷系统、制冷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18041U true CN205718041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00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30071.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718041U (zh)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制冷系统、制冷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180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0323A (zh) * 2016-06-03 2016-08-31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制冷机组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0323A (zh) * 2016-06-03 2016-08-31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制冷机组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CN105910323B (zh) * 2016-06-03 2018-07-24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制冷机组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0323B (zh) 一种制冷系统、制冷机组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WO2020103516A1 (zh) 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换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16700A (zh) 热泵系统及操作方法
CN103629873A (zh) 双级压缩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5556220A (zh) 具有热回收模块的制冷回路
CN109579344A (zh) 一种能够防止压缩机液击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2257749A2 (en) Refrigera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11895689A (zh) 一种提高宽温区应用的制冷系统过冷度装置
CN208765303U (zh) 空调系统
CN208832629U (zh) 一种低温冷水机组
WO2009103469A2 (en) Refrigera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KR101161381B1 (ko)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CN204115322U (zh) 热氟融霜装置
CN205718041U (zh) 一种制冷系统、制冷机组
JP2005214444A (ja) 冷凍装置
CN101324382A (zh) 一种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CN209893554U (zh) 一种带热气旁通的调温除湿机
CN209877403U (zh) 一种超低温水汽捕集泵加装旁路阀提高制冷效率的装置
CN106196761B (zh) 制冷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71834A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CN207708792U (zh) 一种压缩空气冷干机
CN212619487U (zh) 一种提高宽温区应用的制冷系统过冷度装置
CN210463646U (zh) 一种热泵系统
CN101086397A (zh) 空调器的冷媒转换装置控制方法
CN109579357B (zh) 一种具有高效热回收的多联机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7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7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