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98901U - 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 - Google Patents

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98901U
CN205698901U CN201620313308.6U CN201620313308U CN205698901U CN 205698901 U CN205698901 U CN 205698901U CN 201620313308 U CN201620313308 U CN 201620313308U CN 205698901 U CN205698901 U CN 2056989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shell
bio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unctional elect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1330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天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ung medical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F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FT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F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1330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989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989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989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包括主体、外壳、端口以及显示装置。其中,外壳设置在主体上,主体内部设有第一磁铁、外壳内部设有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对应设置且相向面极性相反;端口设置在主体上,显示装置设置在外壳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体积轻巧,便于携带,显示及操作界面拓展性强,人机交互体验好,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角度调整,给操作者提供了便捷。

Description

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治疗及康复技术产品领域,尤其涉及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分为设备型和便捷式两种。设备型的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组成复杂,且体积庞大,还须外配PC电脑,不利于携带;便携式的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显示及操作界面单一,人机交互体验差、使用功能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解决了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包括主体、外壳、端口以及显示装置。其中,外壳设置在主体上,主体内部设有第一磁铁、外壳内部设有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对应设置且相向面极性相反;端口设置在主体上,显示装置设置在外壳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体积轻巧,便于携带,显示及操作界面拓展性强,人机交互体验好,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角度调整,给操作者提供了便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底座,底座的一侧和主体底部相连并且底座和主体之间可以绕连接处转动。底座可以很好的对主体起到支撑的作用,给使用过程带来便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包括相连的主体上壳和主体底壳,主体上壳与主体底壳相对的面设有凹槽,第一磁铁置于凹槽内。主体内部设置凹槽,磁铁可以更好的固定在主体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包括相连的外壳上壳和外壳底壳,外壳底壳与外壳上壳相对的面设有凹槽,第二磁铁置于凹槽内。外壳内部设置凹槽,磁铁可以更好的固定在外壳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底壳设有用于与底座相连的支架,支架置于主体底壳与主体上壳相背一面的内部。设置支架可以更好更方便的与底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支架相连的圆孔。设置圆孔,可以使底座更好的与主体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将支架和圆孔之间连接的单向阻尼转轴及与之配套的转轴套,单向阻尼转轴一端与转轴套配合,另一端与圆孔配合相连,转轴套固定在支架上。采用单向阻尼转轴将支架和圆孔进行连接,对主体或者底座施加外力,可以使主体和底座绕单向阻尼转轴转动,进而调整主体与底座之间的夹角,在不施加外力情况下,也可使主体与底座之间固定在任何一个角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中心轴与圆孔的中心轴相互垂直,第一通孔可以与旋转轴配合。使得底座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360°任意旋转,适应操作者使用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过程中的位置角度调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可以是IPAD或智能手机,显示装置与外壳的连接方式为卡接。显示装置采用IPAD或智能手机,拓展性强,可靠性高,人机交换体验好,并且连接方式简单,易于操作,节省人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底壳与外壳上壳相对的一面上还设有FPC线路板、充电端子以及金属连接件,FPC线路板与充电端子相连,铆钉与FPC线路板连接;
主体上壳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外壳上壳上的金属连接件对应设置,主体底壳与主体上壳相对的一面上还设有PCBA板、POGO PIN,POGO PIN设置在PCBA板上,POGO PIN与第二通孔对应设置,POGO PIN穿过第二通孔与金属连接件相抵接。
可形成完整的充电电路,显示装置不需要外接电源,可通过主体直接供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的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的外壳和主体的结构以及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的主体底壳内部结构以及与底座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的IPAD充电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包括主体1、外壳2、端口3、显示装置4以及底座5。
如图2、3、4所示,主体1由主体上壳12和主体底壳13两部分相连,主体上壳12与主体底壳13相对的一面内设置有若干凹槽,每个凹槽里面对应放置有第一磁铁11。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磁铁11的数量为4个,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布设。外壳2同样由外壳上壳22和外壳底壳23两部分相连,外壳底壳23与外壳上壳22相对的一面内设置有若干凹槽,每个凹槽里面对应放置有第二磁铁21。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磁铁11和第二磁铁21的数量均为4个,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布设。其中,第二磁铁21与第一磁铁11对应设置,且相向的面极性相反,利用两个磁铁之间的吸力,将外壳2固定在主体1上,实现了外壳2在主体1上的固定和取放。
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4为IPAD或智能手机,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4采用的是IPAD,IPAD的外形尺寸与外壳2的外壳上壳22相匹配,安装时,直接将IPAD卡入外壳2中,不需要其他辅助部件也可将IPAD很好的固定,IPAD用于操作者与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之间的数据交流,拓展性强,可靠性高。
端口3安装在主体1上,本实施例中的端口3安装在主体底壳13的底部,与外壳2位于主体的同一侧,并且位在外壳2的下方,外部装置通过与端口3连接,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
主体底壳13与主体上壳12相背一侧的内部设有支架131,支架131底部的两端分别设有螺丝孔,螺丝通过该螺丝孔与转轴套7的一端连接固定。底座5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圆孔51,圆孔51分别与单向阻尼转轴6配合,单向阻尼转轴6的另一端和上述转轴套7配合,采用单向阻尼转轴6和转轴套7将主体1和底座5相连,当对主体1或者底座5施加外力时,可调节主体1和底座5之间的夹角;当不施加外力时,主体1和底座5可以固定在所调整的角度上。
底座5上还设有第一通孔52,第一通孔52的轴心轴和圆孔51的中心轴相互垂直。转轴穿过第一通孔52与之配合,使底座5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360°旋转。
如图5所示,主体底壳13与主体上壳12相对的一面上安装有PCBA板132,PCBA板132上固定有POGO PIN(精密连接器)133。主体上壳12上设有第二通孔121,第二通孔121与POGOPIN(精密连接器)133对应设置。外壳底壳23与外壳上壳22相对的一面上设有FPC线路板231、充电端子232以及金属连接件233,金属连接件233与第二通孔121上下对应设置。FPC线路板231与充电端子232相连接,金属连接件233和PFC线路板231连接,即金属连接件233和充电端子232之间形成电气通路。本实施例中金属连接件采用的是铆钉,只要具备与FPC固定后还可以导电即可,在此不做限定。PIN(精密连接器)133穿过第二通孔121与铆钉相抵接,则充电端子232、FPC线路板231、铆钉233、POGO PIN(精密连接器)133、PCBA板132形成一个完整的充电电路,IPAD5可连接充电端子232进行充电。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外壳(2)、端口(3)以及显示装置(4),所述外壳(2)设置在主体(1)上,所述主体(1)内部设有第一磁铁(11)、所述外壳(2)内部设有第二磁铁(21),所述第一磁铁(11)和第二磁铁(21)对应设置且相向面极性相反;所述端口(3)设置在主体(1)上,所述显示装置(4)设置在外壳(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5),所述底座(5)的一侧和所述主体(1)底部相连并且底座(5)和主体(1)之间可以绕连接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相连的主体上壳(12)和主体底壳(13),所述主体上壳(12)与主体底壳(13)相对的面设有凹槽,所述第一磁铁(11)置于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包括相连的外壳上壳(22)和外壳底壳(23),所述外壳底壳(23)与外壳上壳(22)相对的面设有凹槽,所述第二磁铁(21)置于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底壳(13)设有用于与底座(5)相连的支架(131),所述支架(131)置于主体底壳(13)与主体上壳(12)相背一面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支架(131)相连的圆孔(5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支架(131)和圆孔(31)之间连接的单向阻尼转轴(6)及与之配套的转轴套(7),所述单向阻尼转轴(6)一端与转轴套(7)配合,另一端与圆孔 (31)配合相连,所述转轴套(7)固定在所述支架(13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其特征在于,底座(5)上设有第一通孔(52),所述第一通孔(52)的中心轴与所述圆孔的中心轴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通孔(52)与旋转轴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4)为IPAD或智能手机,所述显示装置(4)与外壳(2)的连接方式为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底壳(23)与外壳上壳(22)相对的一面上还设有FPC线路板(231)、充电端子(232)以及金属连接件(233),所述FPC线路板(231)与充电端子(232)相连,所述金属连接件(233)与FPC线路板(231)连接;
所述主体上壳(12)设有第二通孔(121),所述第二通孔(121)与设于外壳底壳(23)上的金属连接件(233)对应设置,所述主体底壳(13)与主体上壳(12)相对的一面上还设有PCBA板(132)、POGO PIN(133),所述POGO PIN(133)设置在PCBA板(132)上,所述POGO PIN(133)与所述第二通孔(121)对应设置,所述POGO PIN(133)穿过第二通孔(121)与金属连接件(233)相抵接。
CN201620313308.6U 2016-04-14 2016-04-14 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 Active CN2056989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13308.6U CN205698901U (zh) 2016-04-14 2016-04-14 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13308.6U CN205698901U (zh) 2016-04-14 2016-04-14 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98901U true CN205698901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07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13308.6U Active CN205698901U (zh) 2016-04-14 2016-04-14 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989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3889A (zh) * 2021-09-15 2021-11-12 杭州范斯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佩戴的腕带式神经刺激仪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3889A (zh) * 2021-09-15 2021-11-12 杭州范斯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佩戴的腕带式神经刺激仪
CN113633889B (zh) * 2021-09-15 2024-03-08 杭州范斯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佩戴的腕带式神经刺激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43110U (zh) 一种多功能电脑桌
CN205698901U (zh) 生物反馈功能电刺激仪
CN205945166U (zh) 一种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
CN205753559U (zh) 磁吸手机充电支架及磁吸手机充电装置
CN103166287A (zh) 移动电子终端设备的底座
CN205811628U (zh) 一种支架式无线充电装置
CN205666642U (zh) 一种支架式无线充电器
CN205541576U (zh) 一种用于构建模型的磁性智能电路控制装置
CN203521723U (zh) 一种usb集线器
CN106896868A (zh) 电子设备
CN204349532U (zh) 具有支架的移动电源
CN208228726U (zh) 一种镜子
CN205985534U (zh) 一种多功能旋转插座
CN205979037U (zh) 一种拍照的辅助云台
CN205355407U (zh) 一种磁吸数据线
CN205071248U (zh) 一种组合型多媒体系统
CN205646935U (zh) 一种手机外置充电装置
CN207926229U (zh) 一种可折叠式无线充电器结构
CN203348849U (zh) 一种新型电子显示产品左右旋转结构
CN206558832U (zh) 一种可换式充电接口配件及充电座
CN203800981U (zh) 多功能移动设备底座支架
CN202586002U (zh) 多功能电源转换插座或插头
CN204756348U (zh) 一种带有电源装置的移动电子设备支架
CN205882786U (zh)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懒人支架
CN206136314U (zh) 墙壁式无线路由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Jinhui 518000 Shenzhen Road, Guangdong province Pingshan New District No. 14 Biomedical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No. 1 203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Fung medical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Jinhui 518000 Shenzhen Road, Guangdong province Pingshan New District No. 14 Biomedical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No. 1 203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XFT Electronics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