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96911U - 一种加固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固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96911U
CN205696911U CN201620262879.1U CN201620262879U CN205696911U CN 205696911 U CN205696911 U CN 205696911U CN 201620262879 U CN201620262879 U CN 201620262879U CN 205696911 U CN205696911 U CN 205696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ngle
girth member
swash plate
guid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628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佘明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ached Paper Product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ached Paper Product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ached Paper Product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ached Paper Product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628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969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96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969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固件,安装于固定结构,所述加固件包括连接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及设有开口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固定板与连接板的第一端的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与连接板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连接并与第一固定板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板包括第一斜板,所述第一斜板远离连接板的第一端向容纳空间倾斜第一角度,所述第二固定板包括第二斜板,所述第二斜板远离连接板的第二端向容纳空间倾斜第二角度,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斜板的第一角度及第二斜板远离的第二角度的设计,使得当加固件安装于固定结构之后,第一斜板及第二斜板具有向容纳空间挤压的弹力,进而使得固定结构在容纳空间中能够更加稳定,固定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加固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件领域,尤其是一种加固件。
背景技术
生活中,组装结构时总是需要一些加固件来加强组装件的固定性,如画框的边角位置一般都需要加上加固件以使图画在框中更加的稳定,同时也使画框更加的美观。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加固件,固定结构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且很难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结构的效果不好,很难安装等问题的加固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固件,安装于固定结构,所述加固件包括连接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及设有开口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固定板与连接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与连接板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连接并与第一固定板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板包括第一斜板和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斜板远离连接板的第一端向容纳空间倾斜第一角度,所述第一引导部设于第一斜板的内表面并靠近开口,所述第二固定板包括第二斜板和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斜板远离连接板的第二端向容纳空间倾斜第二角度,所述第二引导部设于第二斜板的内表面并靠近开口,所述第一引导部设有倾斜第三角度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引导部设有倾斜第四角度的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对设置并面向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相等或不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在1度到3度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角度与第四角度相等或不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角度和第四角度在30度到50度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导部包括第一面、第二面及第三面,所述第一面即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二面与第一斜板的内表面贴合,所述第三面与连接板的内表面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引导部包括第四面、第五面及第六面,所述第四面即为第二斜面,所述第五面与第二斜板的内表面贴合,所述第六面与连接板的内表面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包括第一定位柱,第一定位柱位于第一引导部和开口之间并从第一斜板的内表面向第二斜板凸出,所述第一定位柱在末端形成锥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板包括第二定位柱,第二定位柱位于第二引导部和开口之间并 从第二斜板的内表面向第一斜板凸出,所述第二定位柱在末端形成锥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及连接板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斜板远离连接板的第一端向容纳空间倾斜第一角度,第二斜板远离连接板的第二端向容纳空间倾斜第二角度,则当加固件安装于固定结构之后,第一斜板及第二斜板具有向容纳空间挤压的弹力,进而使得固定结构在容纳空间中能够更加稳定,固定效果更好。
2.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引导部设有倾斜第三角度的第一斜面,及第二引导部设有倾斜第四角度的第二斜面,且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对设置并面向开口,使得在把加固件安装于固定结构的过程中,固定结构的表面会随着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的方向进入加固件的容纳空间,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引导部及第二引导在安装于固定结构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力的引导作用,使得加固件的安装更加的省力,更加的顺利。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引导部的第三面与连接板的内表面平行,这样的设计,使得当固定结构的边缘具有边框时,所述第三面会与边框的内表面贴合,使得加固件在固定结构中的定位更加的精准,进而提高了加固件的安装效果。
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引导部的第六面与连接板的内表面平行,这样的设计,使得当固定结构的边缘具有边框时,所述第六面会与边框的内表面贴合,使得加固件在固定结构中的定位更加的精准,进而提高了加固件的安装效果。
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定位柱的设计,使得当固定结构为纸质的,则第一定位柱的锥状的末端可以插入固定结构中,使得加固件更加稳固的安装于固定结构中。
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定位柱的设计,使得当固定结构为纸质的,则第二定位柱的锥状的末端可以插入固定结构中,使得加固件更加稳固的安装于固定结构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固件的第一角度及第二角度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与图2类似,但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固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固件100,安装于固定结构。所述加固件100包括连接板10、第一固定板20、第二固定板30及设有开口的容纳空间40,所述第一固定板20与连接板10的第一端11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30与连接板10的与第一端11相对的第二端12连接并与第一固定板20相对。其中,连接板10的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的位置请参照图2。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板20、第二固定板30及连接板10一体成型。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固件100用于画框的四个角的固定,所述连接板10呈90度的L形,当然,如果画框的四个角也有可能不是直角的,那么连接板10的角度也会随之变化。安装时,所述画框的角容纳于容纳空间40中。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固件100也可以用于在固定结构的边边位置,则所述连接板10是一块直板。
请同时参照图1-图3,所述第一固定板20包括第一斜板21,所述第一斜板21远离连接板10的第一端11向容纳空间40倾斜第一角度A;所述第二固定板30包括第二斜板31,所述第二斜板31远离连接板10的第二端12向容纳空间40倾斜第二角度B。
由此可见,因为容纳空间40、第一角度A及第二角度B的存在,所述第一斜板21及第二斜板31在自然状态下具有一个向容纳空间40挤压的力,当把所述固定结构装入所述加固件100的容纳空间40中之后,第一斜板21及第二斜板31便会自发的向固定结构内部挤压,进而使得固定结构在容纳空间40中能够更加稳定,固定效果更好。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角度A与第二角度B可以相等或不相等,所述第一角度A和第二角度B在1度到3度范围内都能满足要求,其中所述第一角度A和第二角度B为2度效果最佳。
请参照图2、图3,所述第一固定板20包括第一引导部22,所述第一引导部22设于第一斜板21的内表面并靠近开口,所述第二固定板30包括第二引导部32,所述第二引导部32设于第二斜板31的内表面并靠近开口,所述第一引导部22设有倾斜第三角度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引导部32设有倾斜第四角度的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对设置并面向开口。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板20通过在第一斜板21的内表面靠近开口的位置设置具有面向开口的第一斜面的第一引导部22,使得在把加固件100安装于固定结构的过程中,固定结构的表面会随着第一斜面的方向进入加固件100的容纳空间40,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引导部22在安装于固定结构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力的引导作用,使得加固件100的安装更加的省 力,更加的顺利。同样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固定板30通过在第二斜板31的内表面靠近开口的位置设置具有面向开口的第二斜面的第二引导部32,而且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对设置并面向开口,其目的也是使得第二引导部32在安装于固定结构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力的引导作用,使得加固件100的安装更加的省力,更加的顺利。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角度与第四角度可以相等或不相等,所述第三角度和第四角度在30度到50度之间,其中所述第三角度和第四角度为45度效果最佳。
本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2,所述第一引导部22包括第一面221、第二面222及第三面223,所述第一面221即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二面222与第一斜板21的内表面贴合,所述第三面223与连接板10的内表面平行。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引导部22的第三面223与连接板10的内表面平行,这样的设计,使得当固定结构的边缘具有边框时,所述第三面223会与边框的内表面贴合,使得加固件100在固定结构中的定位更加的精准,进而提高了加固件100的安装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3,所述第二引导部32包括第四面321、第五面322及第六面323,所述第四面321即为第二斜面,所述第五面322与第二斜板31的内表面贴合,所述第六面323与连接板10的内表面平行。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引导部32的第六面323与连接板10的内表面平行,这样的设计,使得当固定结构的边缘具有边框时,所述第六面323会与边框的内表面贴合,使得加固件100在固定结构中的定位更加的精准,进而提高了加固件100的安装效果。
请参照图2,所述第一固定板20包括第一定位柱23,第一定位柱23位于第一引导部22和开口之间并从第一斜板21的内表面向第二斜板31凸出,所述第一定位柱23在末端形成锥状。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定位柱23的设计,使得当固定结构为纸质的,则第一定位柱23的锥状的末端可以插入固定结构中,使得加固件100更加稳固的安装于固定结构中。
请参照图3,所述第二固定板30包括第二定位柱33,第二定位柱33位于第二引导部32和开口之间并从第二斜板31的内表面向第一斜板21凸出,所述第二定位柱33在末端形成锥状。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定位柱33的设计,使得当固定结构为纸质的,则第二定位柱33的锥状的末端可以插入固定结构中,使得加固件100更加稳固的安装于固定结构中。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加固件,安装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包括连接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及设有开口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固定板与连接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与连接板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连接并与第一固定板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板包括第一斜板和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斜板远离连接板的第一端向容纳空间倾斜第一角度,所述第一引导部设于第一斜板的内表面并靠近开口,所述第二固定板包括第二斜板和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斜板远离连接板的第二端向容纳空间倾斜第二角度,所述第二引导部设于第二斜板的内表面并靠近开口,所述第一引导部设有倾斜第三角度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引导部设有倾斜第四角度的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对设置并面向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相等或不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在1度到3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角度与第四角度相等或不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角度和第四角度在30度到50度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包括第一面、第二面及第三面,所述第一面即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二面与第一斜板的内表面贴合,所述第三面与连接板的内表面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部包括第四面、第五面及第六面,所述第四面即为第二斜面,所述第五面与第二斜板的内表面贴合,所述第六面与连接板的内表面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包括第一定位柱,第一定位柱位于第一引导部和开口之间并从第一斜板的内表面向第二斜板凸出,所述第一定位柱在末端形成锥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包括第二定位柱,第二定位柱位于第二引导部和开口之间并从第二斜板的内表面向第一斜板凸出,所述第二定位柱在末端形成锥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及连接板一体成型。
CN201620262879.1U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加固件 Active CN2056969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62879.1U CN205696911U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加固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62879.1U CN205696911U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加固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96911U true CN205696911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12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62879.1U Active CN205696911U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加固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969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3856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ivotable arm
WO2021027601A1 (zh) 电池模组
US20140308121A1 (en) Fan having power connector
CN205696911U (zh) 一种加固件
CN202840052U (zh) 连接器外壳之固定结构
US9449586B2 (en) Keyboard device
KR200478855Y1 (ko) 패널용 코너 결합장치
TWM585842U (zh) 傢俱產品拼裝連接件
CN205356898U (zh) 一种wifi板固定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05378150U (zh) Ca卡座结构及其机顶盒
CN204580306U (zh) 一种组合型阅览桌
CN203951113U (zh) 拆装式多媒体线盒
US9395770B1 (en) Retractable data and power system having an inner carriage side panel with a latch with a round slot and an angled slot
CN208353581U (zh) 微型扬声器的磁回结构
CN206738323U (zh) 粘接夹具
CN205557849U (zh) 一种新型角柱
CN205044167U (zh) 一种3d打印薄壁构件拼接装置
CN204577295U (zh) 滑动键和电子装置
CN203864620U (zh) 一种卡扣及其卡扣连接机构
CN204376091U (zh) 一种连接器和连接组件
CN209390295U (zh) 一种音箱
CN209538569U (zh) 一种阳角与墙板的连接结构
CN202473497U (zh) 变压器器身与油箱的新型限位装置
CN203933855U (zh) 机顶盒门开关装置
CN202745641U (zh) 一种门扇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