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80782U - 天线阵列单元 - Google Patents

天线阵列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80782U
CN205680782U CN201620349051.XU CN201620349051U CN205680782U CN 205680782 U CN205680782 U CN 205680782U CN 201620349051 U CN201620349051 U CN 201620349051U CN 205680782 U CN205680782 U CN 2056807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microstrip line
node
antenna branch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4905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34905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807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807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8078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天线阵列单元,它是一个双面的天线PCB板(100);天线PCB板(100)的第一层面(110),主要是馈电网络层及上天线支路,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经过馈电网络将信号电流馈入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形成二单元阵列,从而实现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天线PCB板(100)的第二层面为接地层(210);天线阵列单元可用于4G或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主要频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高频宽,体积小、结构简单、增益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天线阵列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4G以及下一代移动通信天线,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关键技术MIMO(多路输入输出)天线。
背景技术
随者移动通讯技术发展到第三代(3G),特别是智能终端的出现,使市场对移动数据的需求急剧膨胀,而目前的3G技术是当初基于语音通信发展出的技术,由于受到移动数据带宽的限制,对移动数据,目前已不能满足移动数据需求的迅速发展。MIMO(多路输入输出)多天线技术是4G以及下一代通信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其可以大大增加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并有效改善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非常适合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对高速率数据的要求。MIMO(多路输入输出)多天线技术是在无线链路两端都使用多个天线,将发送分集和接收分集结合起来的技术,如何在狭小空间内安置多个天线,同时避免天线间的相互干扰,实现各个天线的高辐射效率改善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这对天线设计来说是个挑战。
由此,一种新型的天线阵列单元可以实现多天线输入输出,做为一种MIMO(多路输入输出)多天线实现方式,满足4G移动系统以及下一代通信系统无线传输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天线阵列单元,可以在狭小空间内放置多个天线,具有天线相关性小、隔离度高、体积小、增益高、结构简单等特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阵列单元,它是一个双面的天线PCB板(100);天线PCB板(100)的第一层面(110),主要是馈电网络及上天线支路,天线PCB板(100)的第二层面(210)为接地层面;在第一层面(110)和第二层面(210)上有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和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这些天线支路的宽度相同,长度不全相同;B(190)和D(250)天线支路长度相同;天线支路A(180)和C(230)形状都是L形或直线形,它们的长度要大于B(190)和D(250)的长度;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经过馈电网络将信号电流馈入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在接地层面(210)上的接地层(220)直接连着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其与第一层面(110)对应的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形成两单元阵子天线阵列,从而实现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线阵列单元,第一层面(110)上的馈电网络是由微带线1(130)、微带线2(140)、微带线3(150)、微带线4(160)、微带线5(170)组成,不同标号的微带线长度或宽度不全相同,其中微带线4(160)、微带线5(170)的宽度相同;微带线5(170)是一条凹凸、锯齿或蛇形线形状微带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线阵列单元,第一层面(110)主要是馈电网络层及上天线支路;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馈入,经过微带线3(150)流入节点2(151),信号电流经过节点2(151)分流,经过并联的微带线4(160)、微带线5(170),馈入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线阵列单元,在第一层面(110)上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馈入,经过微带线3(150)流入节点2(151),信号电流经过节点2(151)分流,分流出的一路电流经过的微带线5(170)流入上天线支路B(190),另一路电流直接馈入上天线支路A(180)。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线阵列单元,在第一层面(110)上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馈入,经过线1(130)、微带线2(140)、微带线3(150)流入节点2(151);信号电流从节点2(151)分流,经过并联的微带线4(160)、微带线5(170),馈入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线阵列单元,第二层面(210)为接地层面,其上面的接地层(220)是矩形状金属薄片;接地层(220)连着两个末端支路是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从空间中感应出的信号电流,经过接地层(220)耦合馈入到节点1(120),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流入第一层面(110),最终与第一层面(110)的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形成闭合合路,形成两单元阵子天线阵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线阵列单元,第二层面(210)为接地层面,其上面接地层(220)是矩形状金属薄片;接地层(220)连着两个末端支路是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从空间中感应出的信号电流,经过接地层(220)上的过孔(240),汇入第一层面(110)上的路径(221),再由路径(221)耦合馈入到节点1(120),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最终与第一层面(110)的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形成闭合合路,形成两单元阵子天线阵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线阵列单元,第二层面(210)为接地层面,其上面的接地层(220)是矩形状金属薄片;接地层(220)连着两个末端支路是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从空间中感应出的信号电流,经过接地层(220)流入到路径(222),再由路径(222)耦合馈入到第一层面(110)上的节点1(120),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最终与第一层面(110)的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形成闭合合路,形成两单元阵子天线阵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线阵列单元,第二层面(210)为接地层面,其上面的接地层(220)是矩形状金属薄片,其连着一个长方形金属薄片线路(223);接地层(220)连着两个末端支路是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从空间中感应出的信号电流,经过接地层(220)、线路(223)流入到节点1(120),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汇入第一层面(110),最终与第一层面(110)的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形成闭合合路,形成两单元阵子天线阵列。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它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图1和2、图3和4、图5和6、图7和8是按照本实用新型天线阵列单元的提供的四种实现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参考图1和2所见,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一种天线阵列单元,它是一个双面的天线PCB板(100);图1是天线PCB(100)的第一层面(110),主要是馈电网络及上天线支路,图2是天线PCB板(100)的第二层面(210),为接地层面;在第一层面(110)和第二层面(210)上有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和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这些天线支路的宽度相同,长度不全相同;B(190)和D(250)天线支路长度相同;天线支路A(180)和C(230)形状都是L形或直线形,它们的长度要大于B(190)和D(250)的长度;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经过馈电网络将信号电流馈入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在接地层面(210)上的接地层(220)直接连着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其与第一层面(110)对应的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形成两单元阵子天线阵列,从而实现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
第一层面(110)上的馈电网络是由微带线1(130)、微带线2(140)、微带线3(150)、微带线4(160)、微带线5(170)组成,不同标号的微带线长度或宽度不全相同,其中微带线4(160)、微带线5(170)的宽度相同;微带线5(170)是一条凹凸、锯齿或蛇形线形状微带线。
第一层面(110)主要是馈电网络层及上天线支路;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馈入,经过微带线3(150)流入节点2(151),信号电流经过节点2(151)分流,经过并联的微带线4(160)、微带线5(170),馈入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
第二层面(210)为接地层面,其上面的接地层(220)是矩形状金属薄片;接地层(220)连着两个末端支路是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从空间中感应出的信号电流,经过接地层(220)耦合馈入到节点1(120),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流入第一层面(110),最终与第一层面(110)的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形成闭合合路,形成两单元阵子天线阵列。
参考图3和4所见,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一种天线阵列单元,它是一个双面的天线PCB板(100);图3是天线PCB(100)的第一层面(110),主要是馈电网络及上支路天线,图4是天线PCB板(100)的第二层面(210),为接地层面;在第一层面(110)和第二层面(210)上有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和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这些天线支路的宽度相同,长度不全相同;B(190)和D(250)天线支路长度相同;天线支路A(180)和C(230)形状都是L形或直线形,它们的长度要大于B(190)和D(250)的长度;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经过馈电网络将信号电流馈入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在接地层面(210)上的接地层(220)直接连着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其与第一层面(110)对应的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形成两单元阵子天线阵列,从而实现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
第一层面(110)上的馈电网络是由微带线1(130)、微带线2(140)、微带线3(150)、微带线4(160)、微带线5(170)组成,不同标号的微带线长度或宽度不全相同,其中微带线4(160)、微带线5(170)的宽度相同;微带线5(170)是一条凹凸、锯齿或蛇形线形状微带线。
第一层面(110)主要是馈电网络层及上天线支路;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馈入,经过微带线3(150)流入节点2(151),信号电流经过节点2(151)分流,经过并联的微带线4(160)、微带线5(170),馈入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
第二层面(210)为接地层面,其上面接地层(220)是矩形状金属薄片;接地层(220)连着两个末端支路是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从空间中感应出的信号电流,经过接地层(220)上的过孔(240),汇入第一层面(110)上的路径(221),再由路径(221)耦合馈入到节点1(120),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最终与第一层面(110)的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形成闭合合路,形成两单元阵子天线阵列。
参考图5和6所见,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一种天线阵列单元,它是一个双面的天线PCB板(100);图5是天线PCB(100)的第一层面(110),主要是馈电网络及上支路天线,图6是天线PCB板(100)的第二层面(210),为接地层面;在第一层面(110)和第二层面(210)上有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和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这些天线支路的宽度相同,长度不全相同;B(190)和D(250)天线支路长度相同;天线支路A(180)和C(230)形状都是L形或直线形,它们的长度要大于B(190)和D(250)的长度;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经过馈电网络将信号电流馈入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在接地层面(210)上的接地层(220)直接连着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其与第一层面(110)对应的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形成两单元阵子天线阵列,从而实现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
第一层面(110)上的馈电网络是由微带线1(130)、微带线2(140)、微带线3(150)、微带线4(160)、微带线5(170)组成,不同标号的微带线长度或宽度不全相同,其中微带线4(160)、微带线5(170)的宽度相同;微带线5(170)是一条凹凸、锯齿或蛇形线形状微带线。
在第一层面(110)上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馈入,经过微带线3(150)流入节点2(151),信号电流经过节点2(151)分流,分流出的一路电流经过的微带线5(170)流入上天线支路B(190),另一路电流直接馈入上天线支路A(180)。
第二层面(210)为接地层面,其上面的接地层(220)是矩形状金属薄片;接地层(220)连着两个末端支路是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从空间中感应出的信号电流,经过接地层(220)流入到路径(222),再由路径(222)耦合馈入到到第一层面(110)上的节点1(120),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最终与第一层面(110)的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形成闭合合路,形成两单元阵子天线阵列。
参考图7和8所见,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一种天线阵列单元,它是一个双面的天线PCB板(100);图7是天线PCB(100)的第一层面(110),主要是馈电网络及上支路天线,图8是天线PCB板(100)的第二层面(210),为接地层面;在第一层面(110)和第二层面(210)上有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和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这些天线支路的宽度相同,长度不全相同;B(190)和D(250)天线支路长度相同;天线支路A(180)和C(230)形状都是L形或直线形,它们的长度要大于B(190)和D(250)的长度;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经过馈电网络将信号电流馈入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在接地层面(210)上的接地层(220)直接连着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其与第一层面(110)对应的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形成两单元阵子天线阵列,从而实现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
第一层面(110)上的馈电网络是由微带线1(130)、微带线2(140)、微带线3(150)、微带线4(160)、微带线5(170)组成,不同标号的微带线长度或宽度不全相同,其中微带线4(160)、微带线5(170)的宽度相同;微带线5(170)是一条凹凸、锯齿或蛇形线形状微带线。
第一层面(110)主要是馈电网络层及上天线支路;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馈入,经过线1(130)、微带线2(140)、微带线3(150),入节点2(151);信号电流从节点2(151)分流,经过并联的微带线4(160)、微带线5(170),馈入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
第二层面(210)为接地层面,其上面的接地层(220)是矩形状金属薄片,其连着一个长方形金属薄片线路(223);接地层(220)连着两个末端支路是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从空间中感应出的信号电流,经过接地层(220)、线路(223)流入到节点1(120),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汇入第一层面(110),最终与第一层面(110)的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形成闭合合路,形成两单元阵子天线阵列。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Claims (9)

1.一种天线阵列单元,其特征在于,它是一个双面的天线PCB板(100);天线PCB板(100)的第一层面(110),主要是馈电网络及上天线支路,天线PCB板(100)的第二层面(210)为接地层面;在第一层面(110)和第二层面(210)上有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和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这些天线支路的宽度相同,长度不全相同;B(190)和D(250)天线支路长度相同;天线支路A(180)和C(230)形状都是L形或直线形,它们的长度要大于B(190)和D(250)的长度;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经过馈电网络将信号电流馈入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在接地层面(210)上的接地层(220)直接连着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其与第一层面(110)对应的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形成两单元阵子天线阵列,从而实现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阵列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层面(110)上的馈电网络是由微带线1(130)、微带线2(140)、微带线3(150)、微带线4(160)、微带线5(170)组成,不同标号的微带线长度或宽度不全相同,其中微带线4(160)、微带线5(170)的宽度相同;微带线5(170)是一条凹凸、锯齿或蛇形线形状微带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阵列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层面(110)主要是馈电网络层及上天线支路;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馈入,经过微带线3(150)流入节点2(151),信号电流经过节点2(151)分流,经过并联的微带线4(160)、微带线5(170),馈入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阵列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层面(110)主要是馈电网络层及上天线支路;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馈入,经过微带线3(150)流入节点2(151),信号电流经过节点2(151)分流,分流出的一路电流经过的微带线5(170)流入上天线支路B(190),另一路电流直接馈入上天线支路A(18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阵列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层面(110)主要是馈电网络层及上天线支路;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馈入,经过线1(130)、微带线2(140)、微带线3(150)流入节点2(151);信号电流从节点2(151)分流,经过并联的微带线4(160)、微带线5(170),馈入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阵列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二层面(210)为接地层面,其上面的接地层(220)是矩形状金属薄片;接地层(220)连着两个末端支路是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从空间中感应出的信号电流,经过接地层(220)耦合馈入到节点1(120),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流入第一层面(110),最终与第一层面(110)的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形成闭合合路,形成两单元阵子天线阵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阵列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二层面(210)为接地层面,其上面接地层(220)是矩形状金属薄片;接地层(220)连着两个末端支路是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从空间中感应出的信号电流,经过接地层(220)上的过孔(240),汇入第一层面(110)上的路径(221),再由路径(221)耦合馈入到节点1(120),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最终与第一层面(110)的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形成闭合合路,形成两单元阵子天线阵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阵列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二层面(210)为接地层面,其上面的接地层(220)是矩形状金属薄片;接地层(220)连着两个末端支路是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从空间中感应出的信号电流,经过接地层(220)流入到路径(222),再由路径(222)耦合馈入到到第一层面(110)上的节点1(120),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最终与第一层面(110)的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形成闭合合路,形成两单元阵子天线阵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阵列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二层面(210)为接地层面,其上面的接地层(220)是矩形状金属薄片,其连着一个长方形金属薄片线路(223);接地层(220)连着两个末端支路是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两个下天线支路C(230)、D(250)从空间中感应出的信号电流,经过接地层(220)、线路(223)流入到节点1(120),信号电流从节点1(120)汇入第一层面(110),最终与第一层面(110)的两个上天线支路A(180)、B(190)形成闭合合路,形成两单元阵子天线阵列。
CN201620349051.XU 2016-04-24 2016-04-24 天线阵列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807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49051.XU CN205680782U (zh) 2016-04-24 2016-04-24 天线阵列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49051.XU CN205680782U (zh) 2016-04-24 2016-04-24 天线阵列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80782U true CN205680782U (zh) 2016-11-09

Family

ID=57437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4905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80782U (zh) 2016-04-24 2016-04-24 天线阵列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8078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6671A (zh) * 2016-04-24 2016-08-03 林伟 天线阵列单元
CN108631059A (zh) * 2018-04-02 2018-10-09 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
CN116780184A (zh) * 2021-01-22 2023-09-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6671A (zh) * 2016-04-24 2016-08-03 林伟 天线阵列单元
CN105826671B (zh) * 2016-04-24 2019-02-26 林伟 天线阵列单元
CN108631059A (zh) * 2018-04-02 2018-10-09 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
CN116780184A (zh) * 2021-01-22 2023-09-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07548U (zh) 高效的天线收发阵列装置
Alrabadi et al. MIMO transmission using a single RF source: Theory and antenna design
CN102117973B (zh) 一种双极化室内分布天线
CN106160816B (zh) 大规模mimo系统中实现完美全向预编码的同步信号和信号的发送与接收方法
CN107482320A (zh) 一种5g大规模阵列天线
CN205680782U (zh) 天线阵列单元
CN100356629C (zh) 移动终端多天线系统
CN104752842B (zh) 宽频的天线收发阵列
CN107852208A (zh) 单用户(su)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4506223B (zh) 任意时间偏差下鲁棒的分布式波束形成器设计方法
CN206116614U (zh) 一种高效全向多mino天线
KR102542594B1 (ko) 다층 인쇄 회로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4253313B (zh) 高效的天线收发阵列装置
CN203660058U (zh) 高效的天线阵列装置
CN104143699A (zh) 双极化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92026B (zh) 一种天线传输装置及移动终端及天线设计方法
CN102394368A (zh) 一种带mimo天线的移动终端
CN104134861A (zh) Mimo天线系统、近似全向的天线装置及其高增益微型天线
CN104682018B (zh) 天线阵列装置
CN105826671B (zh) 天线阵列单元
CN104701610A (zh) 具有控制波束宽度的小型化天线单元和大规模天线阵列
CN105206928B (zh) 宽频的天线阵列
CN104282997B (zh) 高效的天线阵列装置
CN204793221U (zh) 宽频的天线收发阵列
CN204407470U (zh) 高隔离度的mimo天线系统及无线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