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57448U - 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57448U
CN205657448U CN201620216007.1U CN201620216007U CN205657448U CN 205657448 U CN205657448 U CN 205657448U CN 201620216007 U CN201620216007 U CN 201620216007U CN 205657448 U CN205657448 U CN 205657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
control module
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160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枕戈
金亮亮
刘俊强
王静
浦锡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X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Xing Xi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ZTE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Xing Xi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ZTE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Xing Xi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160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574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57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574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辆,电动车辆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端口、直流充电输入接口、交流充电输入接口、充电控制模块、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控制模块、电池管理系统和动力电池之间两两连接,充电控制模块还分别与无线充电接收端口、直流充电输入接口及交流充电输入接口连接;充电控制模块根据电动车辆的充电类型,由无线充电接收端口、直流充电输入接口或交流充电输入接口对应与充电设备的对应输出接口或端口对接完成后,充电控制模块与充电设备进行信息交互,根据信息交互判断电动车辆的充电输入类型及充电设备的输出状态是否符合充电条件,若符合,则启动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电动车辆进行充电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电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辆的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新能源的电动车辆在近几年已经备受各界的高度重视,在各个应用领域都有了飞跃式的增长,但仍处于发展初期。在电池续航里程低的现状下,充电难依然是困扰电动车辆发展的最大难题,阻碍了电动车辆的推广速度。由于充电设备的建设需要时间周期、合理规划、大量的资金投入、人力投入和后期维护等等,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遍地开花,覆盖到所有电动车辆的充电需求。
目前市场上对电动车辆的充电方式有:直流充电、无线充电和交流充电等三种充电方式。各电动车辆制造商都采用独立设置各种充电类型输入电动车辆的方式,每种电动车辆仅具备一种充电输入。例如,交流充电类型的电动车辆,仅能接收交流充电类型的充电设备的电能进行充电。而各运营商都采用独立建设各种类型充电设备的方式,每种充电设备仅具备一种充电输出。各种充电类型的充电设备是分散分布的,由于当前电动车辆的总量并不是非常高,因此,各种充电类型的充电设备覆盖率比较低。仅有固定一种充电类型的电动车辆需要根据自身的充电需求找到相应类型的充电设备,才能进行充电,非常麻烦,不够便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旨在提高电动车辆进行充电的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所述电动车辆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端口、直流充电输入接口、交流充电输入接口、充电控制模块、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充电控制模块、所述动力电池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之间两两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分别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口、所述直流充电输入接口及所述交流充电输入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相关信息,将所述充电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充电控制模块;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类型,由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口、所述直流充电输入接口或所述交流充电输入接口对应与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输出端口、直流充电输出接口或交流充电输出接口进行匹配,进行相应充电接口或端口的对接;在对接完成后,所述充电控制模块与所述充电设备进行信息交互,根据所述信息交互判断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输入类型及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状态是否符合充电条件,若符合,则启动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充电。
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口包括无线充电接收功率的副边线圈和无线充电单元车载侧的无线通讯通道,所述直流充电输入接口包括直流充电的功率输入端口和直流充电相关信号输入通道,所述交流充电输入接口包括交流充电的功率输入端口和交流充电相关信号输入通道。
可选地,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无线充电控制单元,所述无线充电控制单元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包括通讯单元,所述通讯单元用于与已建立连接关系的充电设备进行充电信息的交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动车辆集成直流充电接收、无线充电接收和交流充电接收的功能,能适应任何充电类型的充电设备,便捷地完成充电或补电。充电控制模块根据电动车辆的充电类型,由无线充电接收端口、直流充电输入接口或交流充电输入接口对应与充电设备的输出端口或接口进行匹配,进行相应充电端口或接口的对接。在对接完成后,充电控制模块与充电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判断电动车辆的充电输入类型及充电设备的输出状态是否符合充电条件,若符合,则启动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解决了电动车辆会因充电设备充电输出类型的限制而充电难的问题,达到方便电动车辆的用户使用任意充电类型的充电设备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的目的,实现所有充电类型的充电设备均能完成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提高充电设备利用率,更加提高了电动车辆进行充电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端口、直流充电输入接口、交流充电输入接口、充电控制模块204、动力电池205和电池管理系统206;充电控制模块204分别与动力电池205、无线充电接收端口、直流充电输入接口及交流充电输入接口连接,电池管理系统206分别与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及所述动力电池连接,即充电控制模块204、动力电池205和电池管理系统206两两之间进行连接。其中,电池管理系统206用于获取动力电池205的充电相关信息,将充电相关信息发送至充电控制模块204。电动车辆在进行充电的过程中,电池管理系统206(BMS)对动力电池205进行相关监控,动力电池205充电完成后,电动车辆通过通讯与充电设备之间的交互信息,由充电设备关闭充电功率输出的充电通道,结束此次充电。充电控制模块204用于对接收到已建立连接关系的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进行传输或转换,并对动力电池205进行充电;具体地,充电控制模块204对接收到的充电功率进行传输或转换,以及进行电动车辆内部充电的安全防护,并将转换得到的直流充电电流输送至动力电池205,对动力电池205进行充电。无线充电接收端口用于接收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输入,直流充电输入接口用于接收充电设备的直流充电输入,交流充电输入接口用于接收充电设备的交流充电输入。所述动力电池205用于存储所述充电控制模块204输送过来的所述直流充电电流,为所述电动车辆提供电能。
电动车辆的充电过程可为:待充电的电动车辆找到充电设备后,该充电设备可为有线充电设备和/或无线充电设备,电动车辆根据充电设备的充电输出类型,从本车的无线充电接收端口、直流充电输入接口或交流充电输入接口等充电接口中,选择其中能与充电设备中的充电输出接口相匹配的充电输入接口,进行相应充电接口的对接,该对接可包含物理的对接(功率输入/出端口)、信号(信号输入/出通道)的对接等。对接完成后,电动车辆通过通讯与充电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待充电的电动车辆根据预先设置好的充电控制逻辑或用户自定义的充电控制逻辑,对充电输入类型及充电设备的输出状态进行判断,判断符合充电条件后,电动车辆向充电设备请求开始充电。由充电设备启动充电,输出充电功率经过电动车辆相应的充电输入接口和充电控制模块204后,向动力电池205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电动车辆集成直流充电接收、无线充电接收和交流充电接收的功能,能适应任何充电类型的充电设备,便捷地完成充电或补电。电动车辆的充电控制模块204根据电动车辆的充电类型,由无线充电接收端口、直流充电输入接口或交流充电输入接口对应与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输出端口、直流充电输出接口或交流充电输出接口进行匹配,进行相应充电端口或接口的对接。在对接完成后,充电控制模块204与充电设备进行信息交互,根据该信息交互判断电动车辆的充电输入类型及充电设备的输出状态是否符合充电条件,若符合,则启动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解决了电动车辆会因充电设备充电输出类型的限制而充电难的问题,达到方便电动车辆的用户使用任意充电类型的充电设备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的目的,实现所有充电类型的充电设备均能完成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提高充电设备利用率,更加提高了电动车辆进行充电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上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口包括无线充电接收功率的副边线圈201_1和无线充电单元104_3车载侧的无线通讯通道201_2,上述直流充电输入接口包括直流充电的功率输入端口202_1和通讯、控制以及弱电源等直流充电相关信号输入通道202_2,所述交流充电输入接口包括交流充电的功率输入端口203_1和控制、确认等交流充电相关信号输入通道203_2。
进一步地,上述电动车辆还包括电池管理系统206,电池管理系统206分别与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及所述动力电池连接,即上述充电控制模块204、动力电池205和电池管理系统206两两之间进行连接。电池管理系统206用于获取动力电池205的充电相关信息,将充电相关信息发送至充电控制模块204。
电动车辆在进行充电的过程中,电池管理系统206(BMS)对动力电池205进行相关监控,动力电池205充电完成后,电动车辆通过通讯与充电设备之间的交互信息,由充电设备关闭充电功率输出的充电通道,结束此次充电。
进一步地,上述充电控制模块204包括无线充电控制单元、直流充电控制单元及交流充电控制单元;其中,无线充电控制单元、直流充电控制单元及交流充电控制单元分别与无线充电接收端口、直流充电输入接口及交流充电输入接口连接,对相应类型的充电进行控制。例如,无线充电控制单元与无线充电接收端口连接,对电动车辆的无线充电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上述充电控制模块204还包括通讯单元,该通讯单元用于与已建立连接关系的充电设备进行充电信息的交互,大大方便了电动车辆与充电设备进行充电信息的交互。
此外,还可以设置充电设备兼具有直流充电输出、无线充电发送和交流充电输出的功能,通过建设一个充电设备,可满足所有充电类型的电动车辆的充电需求。从而使得通过充电设备或电动车辆的功能集成,解决各种类型电动车辆充电难的问题,达到方便电动车辆的用户使用充电设备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的目的,提高充电设备利用率及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辆的充电原理进行详细说明,首先,电动车辆与充电设备建立无线充电、直流充电或交流充电的充电通道;然后根据充电设备的充电输出类型,通过相应的交互方式与所述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前的信息交互;再根据所述信息交互判断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输入类型及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状态是否符合充电条件;若所述电动车辆需求的充电输入类型及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状态符合充电条件,则通过所述充电通道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具体地,电动车辆集成直流充电接收、无线充电接收和交流充电接收的功能,能适应任何充电类型的充电设备,因此任意充电类型的充电设备,可满足该电动车辆的充电需求。充电设备的类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该充电设备可为充电桩或充电站,该充电设备可为直流充电类型的充电设备,或者为交流充电类型的充电设备,或者是兼具有直流充电输出、无线充电发送和交流充电输出功能的充电设备。
在进行充电之前,电动车辆可根据充电设备的充电输出类型,与该充电设备建立无线充电、直流充电或交流充电的充电通道。例如,当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充电设备仅具有交流充电输出功能时,电动车辆将自身的交流充电输入接口与充电设备的交流充电输出接口进行交流充电接口的对接,与充电设备建立交流充电的充电通道,进行交流充电。当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充电设备兼具备无线充电、直流充电及交流充电功能时,电动车辆根据预设的充电控制规则,将电动车辆的无线充电接收端口、直流充电输入接口或交流充电输入接口与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发送端口直流充电输出接口或交流充电输出接口进行相应充电发送端口或充电输出接口的对接,与充电设备建立相应的充电通道。预设的充电控制规则可为按照默认优先与充电设备建立交流充电、无线充电或直流充电的充电通道;或者是由用户指定与充电设备建立相应的充电通道进行充电。
在上述电动车辆与充电设备建立充电通道后,电动车辆可根据充电设备的充电输出类型,通过相应的交互方式与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前的信息交互,以提高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的可靠性。该交互方式可包括充电确认和通讯方式,例如,当充电设备的充电输出类型为无线充电类型或直流充电输出类型时,电动车辆通过通讯方式与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前的信息交互;当充电设备的充电输出类型为交流充电类型时,电动车辆通过充电确认与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前的信息交互。该信息交互可包括充电设备输出功率的范围、电动车辆接收功率的范围等。
电动车辆在与充电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后,充电设备可根据交互的信息判断该电动车辆的充电输入类型及充电设备的输出状态是否符合充电条件。例如,当充电设备输出功率的范围与电动车辆接收功率的范围不存在重叠时,电动车辆的充电输入类型不符合充电条件,反之,电动车辆的充电输入类型符合充电条件。当电动车辆与充电设备建立直流充电的充电通道,而充电设备进行交流充电输出时,充电设备的输出状态不符合充电条件,反之,充电设备的输出状态符合电条件
在上述电动车辆判断自身的充电输入类型及充电设备的输出状态是否符合充电条件的过程中,若电动车辆需求的充电输入类型及充电设备的输出状态符合充电条件,则通过建立好的充电通道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例如,当上述建立无线充电的充电通道时,充电设备对电动车辆进行无线充电。当电动车辆充电完成后,将完成充电的交互信息发送至所述充电设备,由充电设备关闭相应充电功率输出的充电通道,结束当前充电。方便了工作人员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的管理及电动车辆的用户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提高了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的便捷性。若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输入类型及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状态不符合充电条件,则输出充电条件不符合的相关提示信息。该相关提示信息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当电动车辆无充电输入功率输入和/或充电设备的功率输出不正常时,可通过语音播报进行播报、在电动车辆的显示屏进行显示等形式提示用户,方便工作人员根据提示信息,对充电设备或电动车辆进行检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动车辆集成直流充电接收、无线充电接收和交流充电接收的功能,能适应任何充电类型的充电设备,便捷地完成充电或补电。电动车辆与充电设备建立无线充电、直流充电或交流充电的充电通道,根据充电设备的充电输出类型,通过相应的交互方式与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前的信息交互。然后根据该信息交互判断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输入类型及充电设备的输出状态是否符合充电条件;若符合,则通过建立好的充电通道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解决了电动车辆会因充电设备充电输出类型的限制而充电难的问题,达到方便电动车辆的用户使用任意充电类型的充电设备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的目的,实现所有充电类型的充电设备均能完成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提高充电设备利用率,更加提高了电动车辆进行充电的便捷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端口、直流充电输入接口、交流充电输入接口、充电控制模块、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充电控制模块、所述动力电池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之间两两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分别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口、所述直流充电输入接口及所述交流充电输入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相关信息,将所述充电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充电控制模块;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类型,由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口、所述直流充电输入接口或所述交流充电输入接口对应与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输出端口、直流充电输出接口或交流充电输出接口进行匹配,进行相应充电接口或端口的对接;在对接完成后,所述充电控制模块与所述充电设备进行信息交互,根据所述信息交互判断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输入类型及所述充电设备的输出状态是否符合充电条件,若符合,则启动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口包括无线充电接收功率的副边线圈和无线充电单元车载侧的无线通讯通道,所述直流充电输入接口包括直流充电的功率输入端口和直流充电相关信号输入通道,所述交流充电输入接口包括交流充电的功率输入端口和交流充电相关信号输入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无线充电控制单元,所述无线充电控制单元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口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包括通讯单元,所述通讯单元用于与已建立连接关系的充电设备进行充电信息的交互。
CN201620216007.1U 2016-03-21 2016-03-21 电动车辆 Active CN2056574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16007.1U CN205657448U (zh) 2016-03-21 2016-03-21 电动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16007.1U CN205657448U (zh) 2016-03-21 2016-03-21 电动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57448U true CN205657448U (zh) 2016-10-19

Family

ID=57355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16007.1U Active CN205657448U (zh) 2016-03-21 2016-03-21 电动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5744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1655A (zh) * 2016-03-21 2017-04-19 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电动车辆的充电方法及电动车辆
CN107891775A (zh) * 2017-10-31 2018-04-1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09367410A (zh) * 2018-12-03 2019-02-22 上海上汽安悦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式自由联动直流充电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1655A (zh) * 2016-03-21 2017-04-19 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电动车辆的充电方法及电动车辆
CN107891775A (zh) * 2017-10-31 2018-04-1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09367410A (zh) * 2018-12-03 2019-02-22 上海上汽安悦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式自由联动直流充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10138B (zh) 一种汽车充放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EP2783899B1 (en) Charging system and charging reservation method
CN205544374U (zh) 一种多模式可扩展的电动汽车充电桩系统
CN103762689B (zh) 一种电动汽车交直流组合充电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US9566873B2 (en) Electric vehicl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using an SAE standard and user terminal
CN104283239B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车载无线充电系统
CN104283238B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车载无线充电系统
CN104158259A (zh) 基于v2g技术的车载充放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3182948A (zh) 电动汽车及在充放电和驱动功能之间切换的动力系统
KR101214448B1 (ko) 충전기 간 통신 네트워크를 포함하여 구성되는 충전 설비와 그 충전 제어 방법
CN206544472U (zh) 一种车辆电池系统及车辆
CN104052107B (zh) 一种基于wifi的电动汽车自适应充电控制方法
CN205657448U (zh) 电动车辆
CN107554317A (zh) 无线电力传输方法、无线充电方法以及电动车辆
US20210129689A1 (en) Notification controller, mobile body, electric power system, and notification method
CN108909490A (zh) 一种车辆充放电的控制方法、装置、充放电系统及车辆
CN107571751A (zh) 一种汽车充电桩的智能管理系统
CN108859820A (zh) 储能式充电设备
CN106849302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三级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6740214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终端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617611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208993498U (zh) 电动汽车充电站系统
CN107444190A (zh) 一种垂直循环停车设备的控制导引充电装置
CN107453440A (zh) 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充电装置
CN205583737U (zh) 充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08

Address after: 518000 floor 2, building B8, ZTE Industrial Park, No. 2, Xili Chuangyan Road, Xili community,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X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441000, No. six,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industrial base, 49 Deng Cheng Avenue, hi tech Zone, Xiangfan, Hubei, Xiangyang

Co-patentee before: CHENGDU XINGXI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ONGX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