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49357U - 水壶 - Google Patents

水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49357U
CN205649357U CN201620242007.9U CN201620242007U CN205649357U CN 205649357 U CN205649357 U CN 205649357U CN 201620242007 U CN201620242007 U CN 201620242007U CN 205649357 U CN205649357 U CN 2056493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exhaust stream
air inlet
inlet port
pot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420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新华
马向阳
陈炜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420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493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493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493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壶,包括壶身、壶盖和排气组件,壶身上设有把手,壶盖密封安装在壶身的顶部,壶盖和壶身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壶盖上形成有排气口,排气组件设在壶盖内,排气组件包括第一排气流路和第二排气流路,第一排气流路和第二排气流路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排气流路和第二排气流路均与排气口相通,第一排气流路具有第一进气口,且第二排气流路具有第二进气口,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与容纳空间相通,排气组件被构造成当水壶倾倒且把手触地时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位于容纳空间内的最高液位的上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壶,可以将容纳空间内的水蒸气排出。

Description

水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倾倒安全电水壶的壶盖同壶身之间采用密封的装配方式防止水壶意外倾倒后壶中的热水溢出烫伤人,而在煮水过程中必须的蒸汽排放通道和机械式电水壶必须具有的温控开关蒸汽通道绝大多数采用重锤(最常见的形状为球状、轴对称的圆台旋转件)封堵的方式安装在水壶的密封盖中,利用重锤倾倒时产生位移的方式密封排气通道,以免壶身中的水溢出。
然而,重锤的倾倒位移密封方式具有密封不严和不及时(缓慢倾倒时)会漏水的情况,以及完全密封使煮水过程中的水壶中因为热惯性的原因,导致壶身内部蒸汽压力过高的情况,再或者在煮少量水的过程中开盖后再快速盖盖时因为进入的冷空气被快速加热,而此时壶身又处于倒水状态(此时排气口被重锤密封)则也会导致壶身内部蒸汽压力过高的情况,而内部压力过高时,有可能会将壶盖冲出导致壶中热水伤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壶,所述水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高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壶,包括:壶身,所述壶身上设有把手;壶盖,所述壶盖密封安装在所述壶身的顶部,所述壶盖和所述壶身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壶盖上形成有排气口;以及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设在所述壶盖内,所述排气组件包括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具有第一排气流路和第二排气流路,所述第一排气流路具有第一进气端口,且所述第二排气流路具有第二进气端口,所述第一进气端口和所述第二进气端口与所述容纳空间相通,所述第一排气管上形成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一进气端口和所述第二进气端口之间,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壶盖上的排气口相通,所述排气组件被构造成当所述水壶倾倒时所述第一进气端口和所述第二进气端口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最高倾倒液面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壶,通过在壶盖内设置排气组件,可以将容纳空间内的水蒸气排出,防止容纳空间内压力过大而导致壶盖被冲出,或者壶身爆裂导致容纳空间内的热水喷出而烫伤人。另外,通过将排气组件中的第一排气流路和第二排气流路设置在同一管路上,可以简化第一排气管的结构,从而可以简化排气组件的装配工序,节约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排气流路包括:第一排气流路段,所述第一排气流路段直线延伸,所述第一排气流路段的一端形成有所述第一进气端口;和第二排气流路段,所述第二排气流路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流路段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排气流路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口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气流路段沿所述壶盖的周向弧形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气流路包括:第三排气流路段,所述第三排气流路段直线延伸,所述第三排气流路段的一端形成有所述第二进气端口;和第四排气流路段,所述第四排气流路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排气流路段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四排气流路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口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气流路与所述第二排气流路至少部分平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四排气流路段沿所述壶盖的周向弧形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排气流路和所述第二排气流路位于同一平面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进气端口和所述第二进气端口的开口方向相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进气端口和所述第二进气端口分别邻近所述壶盖的内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进气端口和所述第二进气端口分别位于所述把手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具有第三排气流路,所述第三排气流路具有第三进气端口,所述第三进气端口与所述容纳空间相通,当所述水壶倾倒且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壶身的正上方时所述第三进气端口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最高倾倒液面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排气流路与所述第一排气流路和所述第二排气流路均位于同一平面内。
可选地,所述第三排气流路包括:第五排气流路段,所述第五排气流路段的一端形成有所述第三进气端口;第六排气流路段,所述第六排气流路段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口相通;连接流路段,所述连接流路段连接在所述第五排气流路段和所述第六排气流路段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排气流路段和所述第六排气流路段分别沿所述壶盖的周向弧形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流路段直线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排气流路位于所述第一排气流路和所述第二排气流路中的至少一个的内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进气端口邻近所述把手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气管与所述第一排气管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气口邻近所述把手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壶盖的剖面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的排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排气组件的剖视图;
图6是图2中所示的壶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把手位于壶身的正上方;
图7是图2中所示的壶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把手向右触地;
图8是图2中所示的壶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把手向左触地;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的壶盖的剖面图;
图11是图9中所示的排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9中所示的排气组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所示的排气组件的剖视图;
图14是图9中所示的壶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把手向右触地;
图15是图9中所示的壶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把手向左触地。
附图标记:
水壶100,
壶身1,把手11,容纳空间12,
壶盖2,
壶盖密封圈21,蒸汽导管22,出气口密封圈23,重锤24,下盖板25,
排气组件3,
第一排气流路31,第一排气流路段311,第一进气端口3111,第二排气流路段312,
第二排气流路32,第三排气流路段321,第二进气端口3211,第四排气流路段322,
第三排气流路33,第五排气流路段331,第三进气端口3311,第六排气流路段332,
连接流路段333,
出气口34,
供电底座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壶100。水壶100可以为电水壶。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水壶100为电水壶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水壶100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水壶100,而不限于电水壶。
如图1-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壶100例如电水壶,包括壶身1、壶盖2和排气组件3。
具体而言,壶身1上设有把手11,壶盖2密封安装在壶身1的顶部以防止漏水,壶盖2和壶身1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12,壶盖2上形成有排气口,容纳空间12内可以盛放水,在烧水过程中容纳空间12内产生的水蒸气可以通过排气口排出。
排气组件3设在壶盖2内,排气组件3包括第一排气管,第一排气管具有第一排气流路31和第二排气流路32,第一排气流路31具有第一进气端口3111,且第二排气流路32具有第二进气端口3211,第一进气端口3111和第二进气端口3211与容纳空间12相通,第一排气管上形成有出气口34,出气口34位于第一进气端口3111和第二进气端口3211之间,出气口34与壶盖2上的排气口相通,排气组件3被构造成当水壶100倾倒时第一进气端口3111和第二进气端口3211中的至少一个位于容纳空间12内的最高倾倒液面的上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最高倾倒液面”可以理解为水壶100倾倒(例如,平放在地面上)时,容纳空间12内的液体的最高液面。
由此,不但可以防止水壶100在倾倒时发生漏水的情况,而且还可以将容纳空间12内的水蒸气通过第一排气流路31或第二排气流路32排出容纳空间12外,防止容纳空间12内压力过大而导致壶盖2被冲出,或者壶身1爆裂导致容纳空间12内的热水喷出而烫伤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壶100例如电水壶,通过在壶盖2内设置排气组件3,可以将容纳空间12内的水蒸气排出,防止容纳空间12内压力过大而导致壶盖2被冲出,或者壶身1爆裂导致容纳空间12内的热水喷出而烫伤人。另外,通过将排气组件3中的第一排气流路31和第二排气流路32设置在同一管路上,可以简化第一排气管的结构,从而可以简化排气组件3的装配工序,节约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11-图13所示,第一排气流路31包括第一排气流路段311和第二排气流路段312。第一排气流路段311直线延伸,第一排气流路段31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进气端口3111,第二排气流路段312的一端与第一排气流路段311的另一端相连,第二排气流路段312的另一端与出气口34相通。由此,容纳空间12内的水蒸气可以通过第一进气端口3111进入第一排气流路段311,再进入第二排气流路段312,并通过出气口34排出。同时,可以减小第一排气流路31的占用空间,使得壶盖2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从而减小壶盖2的体积。
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排气流路段312沿壶盖2的周向弧形延伸。由此,第一排气流路31的内侧可以放置其他零部件,可以进一步地减小第一排气流路31的占用空间,使得壶盖2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从而减小壶盖2的体积,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例如,在图3、图4、图10和图11所示的示例中,第二排气流路段312沿壶盖2的周向延伸四分之一长度。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二排气流路段312还可以沿其他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11-图13所示,第二排气流路32包括第三排气流路段321和第四排气流路段322。第三排气流路段321直线延伸,第三排气流路段321的一端形成有第二进气端口3211,第四排气流路段322的一端与第三排气流路段321的另一端相连,第四排气流路段322的另一端与出气口34相通。由此,容纳空间12内的水蒸气可以通过第二进气端口3211进入第三排气流路段321,再进入第四排气流路段322,并通过出气口34排出。同时,可以减小第二排气流路32的占用空间,使得壶盖2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从而减小壶盖2的体积。
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10和图11所示,第四排气流路段322沿壶盖2的周向弧形延伸。由此,第二排气流路32的内侧可以放置其他零部件,可以进一步地减小第二排气流路32的占用空间,使得壶盖2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从而减小壶盖2的体积,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例如,在图3、图4、图10和图11所示的示例中,第四排气流路段322沿壶盖2的周向延伸四分之一长度。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四排气流路段322还可以沿其他方向延伸。
可选地,如图4、图5、图11-图13所示,第一排气流路31与第二排气流路32至少部分平行设置。由此,可以进一步地减小第一排气流路31和第二排气流路32的占用空间,使得壶盖2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从而减小壶盖2的体积,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例如,在图4、图5、图11-图13所示的示例中,第三排气流路段321与第一排气流路段311平行设置。当然,本实用新型也不限于此,第三排气流路段321与第一排气流路段311可以交叉设置,只要保证当水壶100倾倒时,第一进气端口3111和第二进气端口3211的至少一个位于最高倾倒液面以上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11-图13所示,第一排气流路31和第二排气流路32位于同一平面内。由此,可以减小排气组件3的占用空间,使得壶盖2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从而减小壶盖2的体积,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7、图8、图11-图15所示,第一进气端口3111和第二进气端口3211的开口方向相反,此时分别由第一进气端口3111和第二进气端口3211进入到第一排气流路311段和第三排气流路段321的蒸汽的流向相反。由此,当壶身1倾倒且把手11触地时,可以保证第一进气端口3111或第二进气端口3211中的一个可以位于液面以上,从而可以将容纳空间12内的水蒸气排出,防止容纳空间12内压力过大而导致壶盖2被冲出,或者壶身1爆裂导致容纳空间12内的热水喷出而烫伤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8、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进气端口3111和第二进气端口3211分别邻近壶盖2的内壁。由此,当壶身1倾倒且把手11触地时,在容纳空间12内液面较高的情况下,可以保证第一进气端口3111和第二进气端口3211位于液面以上,从而保证容纳空间12内的水蒸气可以排出,防止容纳空间12内压力过大而导致壶盖2被冲出,或者壶身1爆裂导致容纳空间12内的热水喷出而烫伤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8、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进气端口3111和第二进气端口3211分别位于把手11的两侧。由此,在壶身1倾倒时,无论壶身1沿其中心线逆时针方向旋转还是顺时针方向旋转,当把手11触地时,可以保证第一进气端口3111和第二进气端口3211中的任意一个位于液面以上,从而可以将容纳空间12内的水蒸气排出,防止容纳空间12内压力过大而导致壶盖2被冲出,或者壶身1爆裂导致容纳空间12内的热水喷出而烫伤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排气组件3进一步包括第二排气管,第二排气管具有第三排气流路33,第三排气流路33具有第三进气端口3311,第三进气端口3311与容纳空间12相通,当水壶100倾倒且把手11位于壶身1的正上方时第三进气端口3311位于容纳空间12内的最高倾倒液面的上方。当水壶100倾倒且把手11位于壶身1的正上方(例如,用户正常倒水)时,容纳空间12内的水蒸气可以通过第三排气流路33排出容纳空间12。由此当水壶100倾倒且把手11位于壶身1的正上方时,可以防止容纳空间12内压力过大而导致壶盖2被冲出,或者壶身1爆裂导致容纳空间12内的热水喷出而烫伤人。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三排气流路33与第一排气流路31和第二排气流路32均位于同一平面内。由此可以进一步的减小排气组件3的占用空间,使得壶盖2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从而减小壶盖2的体积,便于用户的使用。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三排气流路33与出气口34连通,由此第三排气流路33内的水蒸气可以先流向出气口34,并通过排气口排出,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在壶盖2上开口的数量,进一步地简化壶盖2的结构,同时便于实现壶盖2与壶身1之间的密封。
进一步地,如图4-图8所示,第三排气流路33包括第五排气流路段331、第六排气流路段332和连接流路段333。第五排气流路段331的一端形成有第三进气端口3311,第六排气流路段332的一端与出气口34相通,连接流路段333连接在第五排气流路段331和第六排气流路段332之间。由此,容纳空间12内的水蒸气可以通过第三进气端口3311进入第五排气流路段331,再依次流入连接流路段333和第六排气流路段332并通过出气口34排出。同时,可以减小第三排气流路33的占用空间,使得壶盖2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从而减小壶盖2的体积。
进一步地,第五排气流路段331和第六排气流路段332分别沿壶盖2的周向弧形延伸。例如,在途3和图4所示的示例中,第五排气流路段331和第六排气流路段332分别沿壶盖2的周向延伸四分之一长度。由此可以进一步地减小第三排气流路33的占用空间,使得壶盖2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从而进一步减小壶盖2的体积。更进一步地,连接流路段333直线延伸。由此,可以更进一步地减小第三排气流路33的占用空间,使得壶盖2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从而更进一步减小壶盖2的体积,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五排气流路段331和第六排气流路段332还可以沿其他方向延伸,只要保证当当水壶100倾倒且把手11位于壶身1的正上方(例如,用户正常倒水)时,容纳空间12内的水蒸气可以通过第三排气流路33排出容纳空间12即可。
可选地,如图4-图8所示,第三排气流路33位于第一排气流路31和第二排气流路32中的至少一个的内侧。由此可以使得排气组件3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可以减小排气组件3的占用空间,进而可以减小壶盖2的体积,便于用户的使用。
优选地,如图4-图8所示,第三进气端口3311邻近把手11设置。由此当水壶100倾倒且把手11位于壶身1的正上方时,在容纳空间12内液面较高的情况下,可以保证第三进气端口3311位于液面以上,从而保证容纳空间12内的水蒸气可以排出,防止容纳空间12内压力过大而导致壶盖2被冲出,或者壶身1爆裂导致容纳空间12内的热水喷出而烫伤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气口邻近把手11设置。由此便于将容纳空间12内的水蒸气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气流路31、第二排气流路32和第三排气流路33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由此可以增加排气组件3的结构的多样性。
在图4和图5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分别为单独加工制造的两个部件。其中,为了减小排气组件的占用空间,可以将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并排设置并粘接连接成一体。当然,第二排气管和第一排气管还可以一体成型,此时第二排气管和第一排气管为同一管道构件,在该管道构件的管道内可以设置隔板以将管道分隔成不同的流道,例如,第一排气流路和第二排气流路。
下面参考图1-图1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两个具体实施例的水壶100。下述描述仅以水壶100为电水壶为例进行说明,电水壶适于放置在供电底座4上,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图9-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壶100,包括壶身1、壶盖2和排气组件3。
具体地,壶身1上设有把手11,壶盖2与壶身1之间设有壶盖密封圈21,壶盖2密封安装在壶身1的顶部,壶盖2和壶身1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12,壶盖2上形成有排气口排气组件3设在壶盖2内,排气组件3包括第一排气管,第一排气管具有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第一排气流路31和第二排气流路32,第一排气流路31具有第一进气端口3111,且第二排气流路32具有第二进气端口3211,第一进气端口3111和第二进气端口3211通过壶盖2的下盖板25与容纳空间12相通。第一排气管上具有与排气口连通的出气口34,出气口34设在第一进气端口3111和第二进气端口3211之间且排气口邻近把手11设置,第一排气流路31和第二排气流路32均通过出气口34与排气口相通。
第一排气流路31包括第一排气流路段311和第二排气流路段312。第一排气流路段311直线延伸,第一排气流路段31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进气端口3111;第二排气流路段312沿壶盖2的周向弧形延伸四分之一长度,第二排气流路段312的一端与第一排气流路段311的另一端相连,第二排气流路段312的另一端与出气口34相通。
第二排气流路32包括第三排气流路段321和第四排气流路段322。第三排气流路段321直线延伸且与第一排气流路段311平行设置,第三排气流路段321的一端形成有第二进气端口3211;第四排气流路段322沿壶盖2的周向弧形延伸四分之一长度,第四排气流路段322的一端与第三排气流路段321的另一端相连,第四排气流路段322的另一端与出气口34相通。
其中,第一进气端口3111和第二进气端口3211分别位于把手11的两侧,第一进气端口3111和第二进气端口3211的开口方向相反且分别邻近壶盖2的内壁设置。在壶身1由正常工作位置倾倒后,由于把手11的存在,在向左或右倾倒时,把手11触地后水壶100即处于稳定状态。当水壶100倾倒且把手11触地时第一进气端口3111和第二进气端口3211中的一个位于容纳空间12内的最高液位的上方。由此当水壶100倾倒且把手11触地时,可以保证容纳空间12内的水蒸气可以排出,防止容纳空间12内压力过大而导致壶盖2被冲出,或者壶身1爆裂导致容纳空间12内的热水喷出而烫伤人。而此时第一进气端口3111和第二进气端口3211中的另外一个虽然处于液面下,但由于其位于的流路的内部的最高高度高于液面,所需的排水压力高于液面上的进气口的排气压力,因此只会有在液面高度以上的进气口会排出气体而不会排出水。
另外,壶盖2内还具有蒸汽导管22,出气口34通过出气口密封圈23与蒸汽导管22连通,蒸汽导管22内的蒸汽可以排出至壶身1底下部的温度控制器或壶盖2上的排水口。壶盖2内还可以包括重锤24,当壶身1倾倒时,重锤24可以封堵蒸汽导管22,重锤24可以为球形或圆台形。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壶100,当壶身1倾倒且把手11触地时,可以将容纳空间12内的水蒸气排出,防止容纳空间12内压力过大而导致壶盖2被冲出,或者壶身1爆裂导致容纳空间12内的热水喷出而烫伤人。另外,通过将排气组件3中的第一排气流路31和第二排气流路32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可以缩小排气组件3的体积,减小排气组件3的占用空间,使得壶盖2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从而减小壶盖2的体积,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实施例二
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与第一排气管一体成型的第二排气管,第二排气管具有第三排气流路33,第三排气流路33与第一排气流路31和第二排气流路32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位于第一排气流路31和第二排气流路32内侧,由此可以进一步的使排气组件3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减小壶盖2的体积。第三排气流路33具有第三进气端口3311,第三进气端口3311邻近把手11设置且与容纳空间12相通,当水壶100倾倒且把手11位于壶身1的正上方时第三进气端口3311位于容纳空间12内的最高液位的上方。
第三排气流路33包括第五排气流路段331、第六排气流路段332和连接流路段333。第五排气流路段331的一端形成有第三进气端口3311,第六排气流路段332的一端与出气口34相通,连接流路段333连接在第五排气流路段331和第六排气流路段332之间。其中,第五排气流路段331和第六排气流路段332分别沿壶盖2的周向弧形延伸四分之一长度,且第五排气流路段331靠近第二排气流路段312设置,第六排气流路段332靠近第四排气流路段322设置,连接流路段333直线延伸且与第一排气流路段311和第三排气流路段321平行。
由此,当壶身1倾倒且把手11触地或把手11位于壶身1的正上方时,可以将容纳空间12内的水蒸气排出,防止容纳空间12内压力过大而导致壶盖2被冲出,或者壶身1爆裂导致容纳空间12内的热水喷出而烫伤人。另外,通过将排气组件3中的第一排气流路31、第二排气流路32和第三排气流路33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可以缩小排气组件3的体积,减小排气组件3的占用空间,使得壶盖2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从而减小壶盖2的体积,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9)

1.一种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壶身,所述壶身上设有把手;
壶盖,所述壶盖密封安装在所述壶身的顶部,所述壶盖和所述壶身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壶盖上形成有排气口;以及
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设在所述壶盖内,所述排气组件包括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具有第一排气流路和第二排气流路,所述第一排气流路具有第一进气端口,且所述第二排气流路具有第二进气端口,所述第一进气端口和所述第二进气端口与所述容纳空间相通,所述第一排气管上形成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一进气端口和所述第二进气端口之间,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壶盖上的排气口相通,所述排气组件被构造成当所述水壶倾倒时所述第一进气端口和所述第二进气端口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最高倾倒液面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流路包括:
第一排气流路段,所述第一排气流路段直线延伸,所述第一排气流路段的一端形成有所述第一进气端口;和
第二排气流路段,所述第二排气流路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流路段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排气流路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口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流路段沿所述壶盖的周向弧形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流路包括:
第三排气流路段,所述第三排气流路段直线延伸,所述第三排气流路段的一端形成有所述第二进气端口;和
第四排气流路段,所述第四排气流路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排气流路段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四排气流路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口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流路与所述第二排气流路至少部分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排气流路段沿所述壶盖的周向弧形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流路和所述第二排气流路位于同一平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端口和所述第二进气端口的开口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端口和所述第二进气端口分别邻近所述壶盖的内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端口和所述第二进气端口分别位于所述把手的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进一步包括:
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具有第三排气流路,所述第三排气流路具有第三进气端口,所述第三进气端口与所述容纳空间相通,当所述水壶倾倒且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壶身的正上方时所述第三进气端口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最高倾倒液面的上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排气流路与所述第一排气流路和所述第二排气流路均位于同一平面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排气流路包括:
第五排气流路段,所述第五排气流路段的一端形成有所述第三进气端口;
第六排气流路段,所述第六排气流路段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口相通;
连接流路段,所述连接流路段连接在所述第五排气流路段和所述第六排气流路段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排气流路段和所述第六排气流路段分别沿所述壶盖的周向弧形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流路段直线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排气流路位于所述第一排气流路和所述第二排气流路中的至少一个的内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气端口邻近所述把手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管与所述第一排气管一体成型。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邻近所述把手设置。
CN201620242007.9U 2016-03-25 2016-03-25 水壶 Active CN2056493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42007.9U CN205649357U (zh) 2016-03-25 2016-03-25 水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42007.9U CN205649357U (zh) 2016-03-25 2016-03-25 水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49357U true CN205649357U (zh) 2016-10-19

Family

ID=57355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42007.9U Active CN205649357U (zh) 2016-03-25 2016-03-25 水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493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7349A (zh) * 2018-10-19 2020-04-28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水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7349A (zh) * 2018-10-19 2020-04-28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水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46615B (zh) 一种水热压力锅的水标
CN105509307A (zh) 一种开水器
CN105716060B (zh)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CN205649357U (zh) 水壶
CN107048987A (zh) 一种蒸汽锅
CN106551623B (zh) 具有自动进水装置的电热水壶
CN206729717U (zh) 一种蒸汽阀组件及设有该蒸汽阀组件的电饭煲
CN203478171U (zh) 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它的蒸汽烹饪器具
CN201798917U (zh) 双循环微压煎药机
CN206303756U (zh) 一种蒸汽阀组件及设有该蒸汽阀组件的电饭煲
CN206182913U (zh) 一种保温杯
CN205386071U (zh) 一种蒸汽料理机
CN206612545U (zh) 一种防溢蒸汽阀及电饭煲
CN209285135U (zh) 一种蒸汽阀及具有该蒸汽阀的烹饪器具
CN206137861U (zh) 一种蒸汽阀组件及设有该蒸汽阀组件的电饭煲
CN204931359U (zh) 咖啡机
CN100491855C (zh) 新型的快速加热饮水机
CN206809130U (zh) 具有自动进水装置的电热水壶
CN209074198U (zh) 电水壶
CN206944452U (zh) 一种饮水机电加热装置
CN206112888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应用其的家用电器
CN207428975U (zh)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
CN207640214U (zh) 一种防倾倒壶盖及应用该壶盖的热水壶
CN207323282U (zh) 一种蒸汽锅
CN205978699U (zh) 自清洁暗装预埋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