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47921U - 水平全向强声器 - Google Patents

水平全向强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47921U
CN205647921U CN201620428399.8U CN201620428399U CN205647921U CN 205647921 U CN205647921 U CN 205647921U CN 201620428399 U CN201620428399 U CN 201620428399U CN 205647921 U CN205647921 U CN 205647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wave
wave diffuser
sound
diffuser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283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鸿翔
罗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anru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anru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anru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anru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283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47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47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47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平全向强声器。改善现有技术安装繁琐、体积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中音驱动扬声器,输入端与中音驱动扬声器相连的中筒,输入端与中筒的输出端相连的声波扩散体,以及套于声波扩散体外部的聚声罩;所述声波扩散体与聚声罩之间留有供声波通过的间隙,且在两者之间设有支撑柱。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水平全向辐射,无声干涉,无声“盲区”;而且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体积小、重量轻、风阻小,全天候,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水平全向强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平全向强声器。
背景技术
目前,要实现向四面扩声,传统的方法是安装多个号角朝不同方向扩声,如图1所示。现有应急广播及车载公共宣传扬声器大部分都具有:重量轻,电声转换效率高的特点,所以被广泛配备使用。但普遍都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安装繁琐,且体积大。用在车载或应急场所时,因风阻太大,易被吹坏。以致在关键时刻发挥不了应有作用,其后果不堪设想;
2、多个扬声器组合时,因各扬声器有各自的频率指向特性,一般频率越高指向越尖锐,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波在空间传播时,声相反相,该点的声压级明显下降,声相同相时,该点的声压级明显增强,出现不可控的声波干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平全向强声器。
水平全向强声器,包括中音驱动扬声器,输入端与中音驱动扬声器相连的中筒,输入端与中筒的输出端相连的声波扩散体,以及套于声波扩散体外部的聚声罩;所述声波扩散体与聚声罩之间留有供声波通过的间隙,且在两者之间设有支撑柱。
所述中音驱动扬声器底部还设有与其相连的底部防护板,且底部防护板的两端还与声波扩散体的底边沿相连。
所述聚声罩的截面呈“几”字型。
所述声波扩散体呈葫芦嘴上半部分的形状,且中筒位于声波扩散体内部,中筒的顶部与声波扩散体口径较小的一端相连。
所述聚声罩靠近声波扩散体一侧的中部设有倒锥体结构的相位塞。
所述支撑柱设置于声波扩散体顶部,所述支撑柱为两根以上,且均匀分布于声波扩散体上沿。
所述中筒位于中音驱动扬声器的上方。
所述中筒与声波扩散体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水平全向辐射,无声干涉,无声“盲区”;而且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体积小、重量轻、风阻小,全天候,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圆形号角阵列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中音驱动扬声器,2-中筒,3-声波扩散体,4-支撑柱,5-聚声罩,6-底部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2所示,水平全向强声器,包括中音驱动扬声器1,输入端与中音驱动扬声器相连的中筒2,输入端与中筒的输出端相连的声波扩散体3,以及套于声波扩散体外部的聚声罩5;所述声波扩散体与聚声罩之间留有供声波通过的间隙,且在两者之间设有支撑柱4。
在使用时,当中音驱动扬声器产生声波后,通过中筒向声波扩散体传播,通过声波扩散体和聚声罩之间的间隙向外传播,由于聚声罩和声波扩散体之间的间隙是全方位的360°,故而声波能够向四周传播,效果极佳。
为了方便安装本实用新型,所述中音驱动扬声器底部还设有与其相连的底部防护板6,且底部防护板的两端还与声波扩散体的底边沿相连。通过设置底部防护板能够轻松、快捷的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到需要位置,同时也能够确保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所述中音驱动扬声器位于声波扩散体内部,通过底部防护板和声波扩散体结成的腔体,能够有效的保护中音驱动扬声器免受损伤,方便工程安装。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聚声罩的截面呈“几”字型。所述声波扩散体呈葫芦嘴上半部分的形状,且中筒位于声波扩散体内部,中筒的顶部与声波扩散体口径较小的一端相连。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体积更加小,合理利用空间,使得声波首先竖直向上传播,然后由于聚声罩顶部的阻挡,使其均匀的向四周扩散,实现水平全向无声干涉辐射的扩声。
为了更好的实现声波的导向,所述聚声罩靠近声波扩散体一侧的中部设有倒锥体结构的相位塞。具体的相位塞外壁为弧形状,通过设置相位塞能够使得声波传到此处时,更加容易等相均匀地向四周扩散。
为了确保聚声罩与声波扩散体得到稳定,同时防止支撑柱阻碍声波的传输,所述支撑柱设置于声波扩散体顶部,所述支撑柱为两根以上,且均匀分布于声波扩散体上沿。
为了合理利用空间,减少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体积,所述中筒位于中音驱动扬声器的上方。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稳定,所述中筒与声波扩散体为一体结构。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水平全向强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音驱动扬声器(1),输入端与中音驱动扬声器相连的中筒(2),输入端与中筒的输出端相连的声波扩散体(3),以及套于声波扩散体外部的聚声罩(5);所述声波扩散体与聚声罩之间留有供声波通过的间隙,且在两者之间设有支撑柱(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全向强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音驱动扬声器底部还设有与其相连的底部防护板(6),且底部防护板的两端还与声波扩散体的底边沿相连。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全向强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声罩的截面呈“几”字型。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平全向强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筒位于声波扩散体内部,中筒的顶部与声波扩散体口径较小的一端相连。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全向强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声罩靠近声波扩散体一侧的中部设有倒锥体结构的相位塞。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平全向强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设置于声波扩散体顶部,所述支撑柱为两根以上,且均匀分布于声波扩散体上沿。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平全向强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筒位于中音驱动扬声器的上方。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平全向强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筒与声波扩散体为一体结构。
CN201620428399.8U 2016-05-11 2016-05-11 水平全向强声器 Active CN205647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28399.8U CN205647921U (zh) 2016-05-11 2016-05-11 水平全向强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28399.8U CN205647921U (zh) 2016-05-11 2016-05-11 水平全向强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47921U true CN205647921U (zh) 2016-10-12

Family

ID=57060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28399.8U Active CN205647921U (zh) 2016-05-11 2016-05-11 水平全向强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479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4437A (zh) * 2016-05-11 2016-07-06 四川汗瑞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水平全向强声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4437A (zh) * 2016-05-11 2016-07-06 四川汗瑞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水平全向强声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1065890A3 (en) Loudspeaker system
CN205647921U (zh) 水平全向强声器
CN105744437A (zh) 水平全向强声器
CN203596900U (zh) 扬声器用增益导向号筒
CN103269468B (zh) 号角式多点激励扬声器箱
CN203775361U (zh) 一种采用被动振膜单元的声学结构、音频辐射模块和音箱
CN105165025A (zh) 扬声器
CN204993800U (zh) 一体式线性阵列扬声器组合装置
CN210431837U (zh) 一种隐蔽式倒相管条形音箱结构
US20120288129A1 (en) Open-back woofer baffle with resonance control ports
CN203734818U (zh) 一种号角式点声源音箱
CN206360133U (zh) 一种用于小尺寸房间的声场扩散及吸音装置
CN206707095U (zh) 一种吸音铝材吊顶结构
CN203039873U (zh) 扬声器用不完全对称矩形号筒
CN211447440U (zh) 一种吊顶吸声结构
CN204906718U (zh) 一种同轴式扬声器用组装结构
CN214960092U (zh) 一种号角式耦合声源音箱
CN204781605U (zh) 一种房屋的铝木复合立柱
CN216752072U (zh) 一种同轴喇叭与高音号角组合的线性阵列音箱
CN209194892U (zh) 一种便于组合的石膏板
CN203554671U (zh) 线性阵列音箱喇叭阵列系统
CN206136182U (zh) 一种弧形音箱
CN207926886U (zh) 一种线阵音响箱体
CN209277313U (zh) 一种三维艺术吸声体
CN209267795U (zh) 一种非对称音频指向性的音柱及其音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