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44528U - 连接接口转换电路与连接接口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接口转换电路与连接接口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44528U
CN205644528U CN201620049145.5U CN201620049145U CN205644528U CN 205644528 U CN205644528 U CN 205644528U CN 201620049145 U CN201620049145 U CN 201620049145U CN 205644528 U CN205644528 U CN 205644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connection
end point
connection end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4914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大泉
陈耘颉
游子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is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his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is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Phis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62004914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44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44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445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接口转换电路与连接接口连接器。所述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包括控制电路与切换电路。所述切换电路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以判断来自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一信号是否符合第一条件并且根据判断结果输出第二信号。所述切换电路用以反应于所述第二信号而导通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第二连接接口之间的第一传导路径并且断开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之间的第二传导路径。其中所导通的所述第一传导路径用以在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之间传输第三信号。藉此,可避免第一传导路径与第二传导路径彼此干扰。

Description

连接接口转换电路与连接接口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连接接口转换电路与连接接口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系统的数据处理速度不断增加,用来传输数据信号的连接接口也不断演进。以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标准为例,目前在市面上较为流通的至少有USB Standard type-a、USB standard type-b、USB minitype-a、USB mini type-b、USB micro type-a及USB micro type-b,而USB type-c则是最新提出的通用串行总线标准。
对于两种不同规格的连接接口来说,不同规格意味着这两种连接接口上的连接端点的配置可能不同,甚至连接接口的尺寸也可能不同。因此,为了使两种不同规格的连接接口可通过实体连接的方式来传递信号,必须在这两种连接接口之间接上相对应的转接器。但是,一般的转接器并不会在其装置内部进行额外的信号隔离等抗干扰程序,从而可能使得经由转接器传输的信号受到干扰。特别是,若转接器的一端仅支持单一通道(或单一通道组)传输数据信号,而转接器的另一端支持多通道(或多通道组)传输数据信号,则多通道中未使用的通道可能会对使用中的通道造成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接口转换电路与连接接口连接器,可防止在不同规格的连接接口之间传递的信号受到某一连接接口中未使用的通道的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其适于电性连接至第一连接接口与第二连接接口以在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之间传输信号,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连接端点的总数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连接端点的总数不同。所述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包括控制电路与切换电路。所述切换电路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用以判断来自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一信号是否符合第一条件并且根据判断结果输出第二信号,其中所述切换电路用以反应于所述第二信号而导通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之间的第一传导路径并且断开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之间的第二传导路径,其中所导通的所述第一传导路径用以在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之间传输第三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接口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是配置于第一电子装置,作为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数据传输接口,所述第二连接接口是配置于第二电子装置,作为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数据传输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接口是配置于第一电子装置,作为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数据传输接口,所述连接接口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是配置于第二电子装置,作为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数据传输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范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接口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转接接口、第二转接接口及连接接口转换电路。所述第一转接接口用以电性连接至第一连接接口。所述第二转接接口用以电性连接至第二连接接口,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连接端点的总数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连接端点的总数不同。所述连接接口转换电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转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转接接口,所述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包括控制电路与切换电路。所述切换电路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以判断来自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一信号是否符合第一条件并且根据判断结果产生第二信号,所述切换电路用以反应于所述第二信号而导通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之间的第一传导路径并且断开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之间的第二传导路径,其中所导通的所述第一传导路径用以在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之间传输第三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导路径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多个第一连接端点,所述第二传导路径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多个第二连接端点,所述第一传导路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传导路径的第二端皆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多个第一连接端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所述第一连接端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所述第二连接端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彼此相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所述第一连接端点皆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第三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所述第一连接端点的总数为6并且用以传输第一超速(SuperSpeed)差分信号正、第一超速差分信号负、通用串行总线2.0(USB 2.0)差分信号正、通用串行总线2.0差分信号负、第二超速差分信号负及第二超速差分信号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比较电路,所述比较电路用以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来比较第一电压值与第二电压值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所述第二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压值是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三连接端点的电压值,所述第二电压值是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四连接端点的电压值。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所述第三连接端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所述第四连接端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彼此相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压值是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三连接端点的电压值,所述第二电压值是预设电压值。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包含定义通道(Configuration Channel)信号与边频带使用(SideBand Use)信号的至少其中之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连接端点的总数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连接端点的总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连接端点被配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彼此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连接端点皆被配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第三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规格符合通用串行总线类型c(USB type-c),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规格符合通用串行总线类型a(USB type-a)与通用串行总线类型b(USB Type-b)的其中之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接口连接器是转接线装置与转接头装置的其中之一。
基于上述,所述连接接口转换电路适于电性连接至具有不同接口规格的第一连接接口与第二连接接口以在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之间传输信号。当检测到来自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一信号符合第一条件时,所述连接接口转换电路中的控制电路会输出第二信号。反应于第二信号,所述连接接口转换电路中的切换电路会导通此两个连接接口之间的第一传导路径并且断开此两个连接接口之间的第二传导路径,以经由所导通的第一传导路径来在此两个连接接口之间传输第三信号。藉此,可防止在所导通的第一传导路径上传递的信号受到第二传导路径的干扰。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所示的连接接口转换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所示的导通第一传导路径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范例实施例所示的导通第一传导路径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所示的第一电路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范例实施例所示的第一电路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范例实施例所示的第一电路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所示的第一连接接口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所示的第二连接接口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所示的设置连接接口转换电路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范例实施例所示的设置连接接口转换电路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范例实施例所示的连接接口连接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连接接口转换系统;
11、12、91、92、1001、1002、1101、1102:连接接口;
13、93、1003:连接接口转换电路;
131:第一电路;
132、232:第二电路;
210、220:传导路径;
201、202、203:连接端点组;
431、531、631:第三电路;
401、501、502、601、602、701~724、801~804、811~814、821~825、831~835、841~845、851~855:连接端点;
70:插槽;
80~85:插头;
90、1000:连接接口装置;
1103、1104:连接接口连接器;
1103_1、1103_2、1104_1、1104_2:转接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所示的连接接口转换系统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1,连接接口转换系统10包括连接接口11、连接接口12及连接接口转换电路13。在本范例实施例中,连接接口11也称为第一连接接口,而连接接口12也称为第二连接接口。连接接口11与12分别具有多个连接端点。其中,每一个连接端点包括一个引脚。例如,每一个引脚是以导电材料制成,并且被焊接在所属的连接接口的表面。连接接口11上的连接端点的总数与连接接口12上的连接端点的总数不同。在本范例实施例中,是假设连接接口11的规格符合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标准中的USBtype-c,而连接接口12的规格则符合USB标准中的其他规格,例如,USBStandard type-a、USB standard type-b、USB mini type-a、USB mini type-b、USBmicro type-a及USB micro type-b等,且不限于此。因此,在本范例实施例中,连接接口11上的连接端点的总数会多于连接接口12上的连接端点的总数。
在本范例实施例中,连接接口11为相对于连接接口12的接收端并且具有插槽,而连接接口12为相对于连接接口11的插入端并且具有插头。在本范例实施例中,连接接口11上的连接端点与连接接口12上的连接端点的数目与配置方式皆不同,甚至连接接口11上的插槽与连接接口12上的插头的尺寸与形状也不吻合,故连接接口11与12需经由额外的连接装置才能彼此实体连接。然而,在另一范例实施例中,若连接接口11与连接接口12的至少部分规格(例如,连接端点的配置、插槽与插座的形状和/或尺寸)吻合,则连接接口11与12可能不需经由额外的连接装置也可以彼此实体连接。
连接接口转换电路13适于电性连接至连接接口11与12以在连接接口11与12之间传输信号。例如,连接接口转换电路13可以与连接接口11结合成独立芯片(例如,USB芯片)、与连接接口12结合成独立芯片、或者单独配置于转接线或转接头等各式连接接口连接器内。
连接接口转换电路13包括第一电路131与第二电路132。其中第二电路132电性连接至第一电路131。在本范例实施例中,第一电路131为控制电路,而第二电路132为切换电路。
在本范例实施例中,第一电路131用以从连接接口11接收信号S_1(Signal_1)(也称为第一信号)并且判断来自连接接口11的信号S_1是否符合某一条件(也称为第一条件)。根据判断结果,第一电路131会输出信号S_2(Signal_2)(也称为第二信号)。例如,信号S_2会被输入至第二电路132的控制端。反应于信号S_2,第二电路132会导通连接接口11与12之间的某一个信号传递路径(以下也称为第一传导路径)并且断开连接接口11与12之间的另一个信号传递路径(也称为第二传导路径)。其中所导通的第一传导路径即是用于在连接接口11与12之间传输信号S_3(Signal_3)(也称为第三信号)。在此提及的一个信号传递路径可以包括一或多个信号通道。换言之,第一电路131为用以从连接接口11接收信号S_1、判断信号S_1是否符合第一条件并且根据判断结果输出信号S_2的电路;而第二电路132为用以反应于信号S_2而导通连接接口11与12之间的第一传导路径并且断开连接接口11与12之间的第二传导路径的电路。
在本范例实施例中,信号S_3是对应于欲传输的数据的数据信号。例如,信号Signal_3具有多个脉冲,并且此些脉冲可被识别为一连串的比特“1”与“0”。此外,信号S_4(Signal_4)(也称为第四信号)可以经由或不经由连接接口转换电路13而从连接接口11传送至连接接口12。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所示的导通第一传导路径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2,假设信号S_1符合第一条件,则反应于信号S_2,第二电路232会导通传导路径210。其中,传导路径210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连接接口11上的一个连接端点组201,而传导路径210的第二端则电性连接至连接接口12上的一个连接端点组203。其中,连接端点组201包括设置在连接接口11上的一或多个连接端点(也称为连接接口11的第一连接端点),而连接端点组203则包括连接接口12上的一或多个连接端点(也称为连接接口12的第一连接端点)。在将传导路径210导通之后,信号S_3可经由传导路径210在连接接口11与12之间传输。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范例实施例所示的导通第一传导路径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3,假设信号S_1不符合第一条件,则反应于信号S_2,第二电路232会导通传导路径220。其中,传导路径220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连接接口11上的连接端点组202,而传导路径220的第二端则电性连接至连接接口12上的连接端点组203。其中,连接端点组202也包括设置在连接接口11上的一或多个连接端点(以下也称为连接接口11的第二连接端点)。在将传导路径220导通之后,信号S_3可经由传导路径220在连接接口11与12之间传输。
具体来说,连接端点组201与连接端点组202皆配置在连接接口11上,并且皆可用于传输信号S_3。第一电路131会检测信号S_1以对应于连接接口11上当前用来传输信号S_3的连接端点组是连接端点组201或202来选择性地导通传导路径210与220的其中之一。例如,当信号S_1的信号型态表示连接接口11上当前用来传输信号S_3的连接端点组是连接端点组201时,传导路径210会被导通并且传导路径220会被断开;而当信号S_1的信号型态表示连接接口11上当前用来传输信号S_3的连接端点组是连接端点组202时,传导路径220会被导通并且传导路径210会被断开。藉此,在被导通的传导路径上传输的信号S_3就不容易受到被断开的传导路径的干扰。
在一范例实施例中,第一电路131会根据检测到的信号S_1来比较某一电压值(以下也称为第一电压值)与另一电压值(以下也称为第二电压值)。根据比较结果,第一电路131会输出相对应的信号S_2。在一范例实施例中,第一电压值是指连接接口11上的某一个连接端点(也称为连接接口11的第三连接端点)的电压值,而第二电压值是指一个预设电压值。或者,在另一范例实施例中,第一电压值是指连接接口11的第三连接端点的电压值,而第二电压值是指连接接口11上的另一个连接端点(以下也称为连接接口11的第四连接端点)的电压值。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所示的第一电路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4,在本范例实施例中,第一电路131包括第三电路431。第三电路431包括至少一个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N-typeMetal-Oxide-Semiconductor,NMOS)元件。在本范例实施例中,第三电路431为比较电路。其中,此NMOS元件的源极电性连接至一参考电压(例如,接地)。此NMOS元件的栅极电性连接至连接接口11上的连接端点401并且用以检测连接端点401的第一电压值V1。此NMOS元件的漏极电性连接至第二电路132或232的控制端并且用以输出信号S_2。
在图4的范例实施例中,第三电路431是用以比较连接端点401的第一电压值V1与一个预设电压值并且根据比较结果输出信号S_2的电路。当连接端点401的第一电压值V1不大于一个预设电压值时,此NMOS元件的源极与漏极不会被导通,因此信号S_2会呈现一个预设的电压型态(例如,处于低电压电平)。然而,当连接端点401的第一电压值V1大于此预设电压值时,此NMOS元件的源极与漏极会被导通,因此信号S_2会呈现另一个预设的电压型态(例如,处于高电压电平)。在一范例实施例中,此预设电压值也可称为一个NMOS元件的导通电压。此外,在图4的另一范例实施例中,第三电路431也可以包含至少一个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P-typeMetal-Oxide-Semiconductor,PMOS)元件,或者第三电路431中的NMOS元件也可以是以PMOS元件来取代。此外,其他类型的电路元件(例如,电容和/或电阻等)也可被加入至第三电路431中,以获得更精准的感测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图4的范例实施例中,连接端点401不会被包含于用于传输信号S_3的任一个连接端点组(例如,图2与图3中的连接端点组201与202)中。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范例实施例所示的第一电路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5,在本范例实施例中,第一电路131包括第三电路531。第三电路531至少包括一个放大器元件。在本范例实施例中,第三电路531也为比较电路。其中,此放大器元件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至连接接口11上的连接端点501并且用以检测连接端点501的第一电压值V2。此放大器元件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至连接接口11上的连接端点502并且用以检测连接端点502的第二电压值V3。此放大器元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第二电路132或232的控制端并且用以输出信号S_2。
在图5的范例实施例中,第三电路531是用以比较连接端点501的第一电压值V2与连接端点502的第二电压值V3并且根据比较结果输出信号S_2的电路。当连接端点501的第一电压值V2大于连接端点502的第二电压值V3时,信号S_2会呈现一个预设的电压型态。当连接端点501的第一电压值V2小于连接端点502的第二电压值V3时,信号S_2会呈现另一个预设的电压型态。此外,其他类型的电路元件(例如,电容和/或电阻等)也可被加入至第三电路531中,以获得更精准的感测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图5的范例实施例中,连接端点501与502皆不会被包含于用于传输信号S_3的任一个连接端点组(例如,图2与图3中的连接端点组201与202)中。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范例实施例所示的第一电路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6,在本范例实施例中,第一电路131包括第三电路631。第三电路631至少包括一个比较器元件。在本范例实施例中,第三电路631也为比较电路。其中,此比较器元件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至连接接口11上的连接端点601并且用以检测连接端点601的第一电压值V4。此比较器元件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至连接接口11上的连接端点602并且用以检测连接端点602的第二电压值V5。此比较器元件的接地端电性连接至一参考电压(例如,接地)。此比较器元件的电源端电性连接至一个工作电压VCC。此比较器元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第二电路132或232的控制端并且用以输出信号S_2。
在图6的范例实施例中,第三电路631是用以比较连接端点601的第一电压值V4与连接端点602的第二电压值V5并且根据比较结果输出信号S_2的电路。当连接端点601的第一电压值V4大于连接端点602的第二电压值V5时,信号S_2会呈现一个预设的电压型态。当连接端点601的第一电压值V4小于连接端点602的第二电压值V5时,信号S_2会呈现另一个预设的电压型态。此外,其他类型的电路元件(例如,电容和/或电阻等)也可被加入至第三电路631中,以获得更精准的感测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图6的范例实施例中,连接端点601与602皆不会被包含于用于传输信号S_3的任一个连接端点组(例如,图2与图3中的连接端点组201与202)中。
在图2与图3的一范例实施例中,连接端点组201中的连接端点皆设置在连接接口11的同一个表面(也称为第一表面),而连接端点组202中的连接端点则设置在连接接口11的另一个表面(也称为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彼此相对。例如,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皆位于连接接口11的插槽内。此外,连接端点组203中的连接端点皆设置在连接接口12的同一个表面(也称为第三表面)。例如,第三表面位于连接接口12的插头上。然而,在图2与图3的另一范例实施例中,连接端点组201、202及203中的各个连接端点可以配置在相同或不同表面上,视不同的接口规格而定,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制。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所示的第一连接接口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1与图7,假设连接接口11包括符合USB type-c的规格的插槽70,则插槽70上配置有连接端点701~724。其中,连接端点701~724中的每一个连接端点包括一个引脚。连接端点701~712配置在插槽70内的第一表面,而连接端点713~724配置在插槽70内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
在本范例实施例中,连接端点702、703、706、707、710及711可视为连接接口11的第一连接端点(例如,属于图2与图3中的连接端点组201)并且可用以传输信号S_3,而连接端点714、715、718、719、722及723可视为连接接口11的第二连接端点(例如,属于图2与图3中的连接端点组202)并且同样可用以传输信号S_3。其中,经由连接端点702、703、706、707、710及711传输的信号依序为超速(SuperSpeed)差分信号TX1+与TX1-、USB2.0差分信号D+与D-、以及超速差分信号RX2-与RX2+;而经由连接端点714、715、718、719、722及723传输的信号依序为超速差分信号TX2+与TX2-、USB 2.0差分信号D+与D-、以及超速差分信号RX1-与RX1+。
在一范例实施例中,信号TX1+(或RX1+)也称为第一超速差分信号正,信号TX1-(或RX1-)也称为第一超速差分信号负,信号D+也称为USB 2.0差分信号正,信号D-也称为USB 2.0差分信号负,信号RX2-(或TX2-)也称为第二超速差分信号负,并且信号RX2+(或TX2+)也称为第二超速差分信号正。
在本范例实施例中,连接端点705、708、717及720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端点所传输的信号可视为S_1。其中,经由连接端点705与708传输的信号依序为定义通道(Configuration channel)信号CC1与边频带使用(Sideband use)信号SBU1;而经由连接端点717与720传输的信号依序为定义通道信号CC2与边频带使用信号SBU2。
在一范例实施例中,当连接端点705与708的至少其中之一的电压电平处于高电平时,表示当前连接端点702、703、706、707、710及711被用来传输信号S_3;反之,当连接端点717与720的至少其中之一的电压电平处于高电平时,表示当前连接端点714、715、718、719、722及723被用来传输信号S_3。
在一范例实施例中,可将检测到的连接端点705、708、717与720中的任一个的电压值视为第一电压值。当连接端点705与708的至少其中之一的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时,电性连接至连接端点702、703、706、707、710及711的传导路径(例如,图2中的传导路径210)会被导通。反之,当连接端点717与720的至少其中之一的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时,电性连接至连接端点714、715、718、719、722及723的传导路径(例如,图2中的传导路径220)会被导通。
在另一范例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连接端点705与708的其中之一的电压值视为第一电压值,并且将连接端点717与720的其中之一的电压值视为第二电压值。当检测到第一电压值大于第二电压值时,电性连接至连接端点702、703、706、707、710及711的传导路径(例如,图2中的传导路径210)会被导通。反之,当检测到第二电压值大于第一电压值时,电性连接至连接端点714、715、718、719、722及723的传导路径(例如,图2中的传导路径220)会被导通。
在一范例实施例中,信号S_4包括经由连接端点701、712、713及724的至少其中之一所传输的接地信号GND和/或经由连接端点704、709、716及721的至少其中之一所传输的总线电源信号VBUS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所示的第二连接接口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1与图8,连接接口12可以包含插头80~85中的任一个,且不限于此。其中,插头80具有4个连接端点801~804并且符合USB Standardtype-a的规格;插头81具有4个连接端点811~814并且符合USB Standardtype-b的规格;插头82具有5个连接端点821~825并且符合USB mini type-a的规格;插头83具有5个连接端点831~835并且符合USB mini type-b的规格;插头84具有5个连接端点841~845并且符合USB micro type-a的规格;插头85具有5个连接端点851~855并且符合USB micro type-b的规格。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所示的设置连接接口转换电路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9,在本范例实施例中,连接接口装置90包括连接接口91与连接接口转换电路93,而连接接口装置90(或连接接口91)经由连接接口转换电路93电性连接至连接接口92。连接接口装置90与连接接口92可分别设置于任意电子装置上,以作为所属装置的数据传输接口。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范例实施例所示的设置连接接口转换电路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10,在本范例实施例中,连接接口装置1000包括连接接口1002与连接接口转换电路1003,而连接接口装置1000(或连接接口1002)经由连接接口转换电路1003电性连接至连接接口1001。连接接口1001与连接接口装置1000可分别设置于任意电子装置上,以作为所属装置的数据传输接口。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范例实施例所示的连接接口连接器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11,在本范例实施例中,连接接口1101与连接接口1102可分别设置于任意电子装置上,以作为所属装置的数据传输接口。在本范例实施例中,上述范例实施例中提及的连接接口转换电路是分别配置于连接接口连接器1103与1104内,而连接接口1101与1102可经由连接接口连接器1103或1104来彼此实体连接。其中,连接接口连接器1103为转接线装置,而连接接口连接器1104为转接头装置。
在本范例实施例中,连接接口连接器1103还包含用以电性连接至连接接口1101的转接接口1103_1以及用以电性连接至连接接口1102的转接接口1103_2;藉此,连接接口连接器1103内的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可经由转接接口1103_1来与连接接口1101通讯,并且经由转接接口1103_2来与连接接口1102通讯。此外,连接接口连接器1104还包含用以电性连接至连接接口1101的转接接口1104_1以及用以电性连接至连接接口1102的转接接口1104_2;藉此,连接接口连接器1104内的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可经由转接接口1104_1来与连接接口1101通讯,并且经由转接接口1104_2来与连接接口1102通讯。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图9至图11的范例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接口皆是以符合USB type-c的规格的连接接口作为范例,且图9至图11的范例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接口皆是以符合USB type-a与USB type-b(例如,Standard type-a、USB standard type-b、USB mini type-a、USB mini type-b、USB micro type-a及USB micro type-b)中的任一种规格的连接接口作为范例,但是,在另一范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接口与第二连接接口皆可以是其他类型的连接接口。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实施例中,连接接口转换电路适于电性连接至具有不同接口规格的第一连接接口与第二连接接口以在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之间传输信号。当检测到来自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一信号符合第一条件时,所述连接接口转换电路中的第一电路会输出第二信号。反应于第二信号,所述连接接口转换电路中的第二电路会导通此两个连接接口之间的第一传导路径并且断开此两个连接接口之间的第二传导路径,以经由所导通的第一传导路径来在此两个连接接口之间传输第三信号。藉此,可防止在所导通的第一传导路径上传递的信号受到第二传导路径的干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9)

1.一种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适于电性连接至第一连接接口与第二连接接口以在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之间传输信号,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连接端点的总数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连接端点的总数不同,所述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包括:
控制电路;以及
切换电路,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电路,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用以判断来自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一信号是否符合第一条件并且根据判断结果输出第二信号,
其中所述切换电路用以反应于所述第二信号而导通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之间的第一传导路径并且断开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之间的第二传导路径,
其中所导通的所述第一传导路径用以在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之间传输第三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导路径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多个第一连接端点,
其中所述第二传导路径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多个第二连接端点,
其中所述第一传导路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传导路径的第二端皆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多个第一连接端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一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二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彼此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点皆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第三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点的总数为6并且用以传输第一超速差分信号 正、第一超速差分信号负、通用串行总线2.0差分信号正、通用串行总线2.0差分信号负、第二超速差分信号负及第二超速差分信号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比较电路,
其中所述比较电路用以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来比较第一电压值与第二电压值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所述第二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值是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三连接端点的电压值,
其中所述第二电压值是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四连接端点的电压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所述第三连接端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一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所述第四连接端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二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彼此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值是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三连接端点的电压值,
其中所述第二电压值是预设电压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包含定义通道信号与边频带使用信号的至少其中之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连接端点的总数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连接端点的总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连接端点被配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彼此相对,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连接端点皆被配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第三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规格符合通用串行总线类型c,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规格符合通用串行总线类型a与通用串行总线类型b的其中之一。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口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是配置于第一电子装置,作为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数据传输接口,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接口是配置于第二电子装置,作为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数据传输接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是配置于第一电子装置,作为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数据传输接口,
其中所述连接接口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是配置于第二电子装置,作为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数据传输接口。
16.一种连接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接接口,用以电性连接至第一连接接口;
第二转接接口,用以电性连接至第二连接接口,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连接端点的总数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连接端点的总数不同;以及
连接接口转换电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转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转接接口,其中所述连接接口转换电路包括:
控制电路;以及
切换电路,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电路,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用以判断来自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一信号是否符合第一条件并且根据判断结果输出第二信号,
其中所述切换电路用以反应于所述第二信号而导通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之间的第一传导路径并且断开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之间的第二传导路径,
其中所导通的所述第一传导路径用以在所述第一连接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之间传输第三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导路径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多个第一连接端点,
其中所述第二传导路径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多个第二连接端点,
其中所述第一传导路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传导路径的第二端皆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多个第一连接端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一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二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彼此相对。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点皆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第三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点的总数为6并且用以传输第一超速差分信号正、第一超速差分信号负、通用串行总线2.0差分信号正、通用串行总线2.0差分信号负、第二超速差分信号负及第二超速差分信号正。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比较电路,
其中所述比较电路用以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来比较第一电压值与第二电压值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所述第二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值是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三连接端点的电压值,
其中所述第二电压值是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四连接端点的电压值。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连接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所述第三连接端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一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所述第四连接端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二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彼此相对。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值是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三连接端点的电压值,
其中所述第二电压值是预设电压值。
2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包含定义通道信号与边频带使用信号的至少其中之一。
2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连接端点的总数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连接端点的总数。
2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连接端点被配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彼此相对,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连接端点皆被配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第三表面。
2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的规格符合通用串行总线类型c,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的规格符合通用串行总线类型a与通用串行总线类型b的其中之一。
2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口连接器是转接线装置与转接头装置的其中之一。
CN201620049145.5U 2016-01-19 2016-01-19 连接接口转换电路与连接接口连接器 Active CN205644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49145.5U CN205644528U (zh) 2016-01-19 2016-01-19 连接接口转换电路与连接接口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49145.5U CN205644528U (zh) 2016-01-19 2016-01-19 连接接口转换电路与连接接口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44528U true CN205644528U (zh) 2016-10-12

Family

ID=57079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49145.5U Active CN205644528U (zh) 2016-01-19 2016-01-19 连接接口转换电路与连接接口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4452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6424A (zh) * 2016-11-29 2017-05-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接头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054541A (zh) * 2017-12-05 2018-05-18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转接装置、多设备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08270255A (zh) * 2016-12-30 2018-07-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6424A (zh) * 2016-11-29 2017-05-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接头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776424B (zh) * 2016-11-29 2019-12-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接头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270255A (zh) * 2016-12-30 2018-07-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270255B (zh) * 2016-12-30 2019-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054541A (zh) * 2017-12-05 2018-05-18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转接装置、多设备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08054541B (zh) * 2017-12-05 2020-09-29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转接装置、多设备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US11316308B2 (en) 2017-12-05 2022-04-26 Jrd Communicaton (Shenzhen) Ltd. Adapter, multi-device detection system and detection method thereo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47713B (zh) 双向总线系统和操作双向总线的方法
CN104035357A (zh) 基于usb插座的耳机、充电和otg设备的电路设计
CN107807892B (zh) 一种usb type-c转usb3.0的方法及转接头
CN205644528U (zh) 连接接口转换电路与连接接口连接器
CN209313152U (zh) 用于usb电缆的电路、电子标记电路及用于usb连接器的电子标记电路
CN107580701A (zh) 用于提供可重新配置的双向前端接口的装置和方法
CN102156681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usb接口连接控制装置
CN106354591A (zh) 通用串行总线的检测电路
CN109086236A (zh) 电源充电路径切换电路及其电子设备
CN105161941A (zh) 单输入多输出的快速充电线缆及快速充电器
CN104267781A (zh) 扩展坞可复用的移动终端及其扩展坞复用的方法
CN204539303U (zh) 带复用功能的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及电视机
CN102882499A (zh) 电源热插拔控制电路和系统
CN210167853U (zh) 配电自动化终端
CN105320634A (zh) 数据转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25173B (zh) 数据通讯路径切换电路、车载路由器及汽车
CN207766467U (zh) 一种耳机与串口自动切换电路
CN102236630A (zh) 多设备连接系统
CN203178400U (zh) 短路及接地故障指示器及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CN202535405U (zh) 网络接口开关控制器
CN107659301A (zh) 电平转换电路及接口通信系统
CN102738662A (zh) 接口及具有该接口的电子装置及其保护方法
CN206619128U (zh) 电压接口电路
CN107342923B (zh) 具有至少两个总线用户的装置
CN204810461U (zh) 一种视频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