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21770U - 发光二极管支架、光源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二极管支架、光源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21770U
CN205621770U CN201620470005.5U CN201620470005U CN205621770U CN 205621770 U CN205621770 U CN 205621770U CN 201620470005 U CN201620470005 U CN 201620470005U CN 205621770 U CN205621770 U CN 2056217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secting line
line
intersecting
intersection
emitting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7000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培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7000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217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217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217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光源及显示装置;发光二极管支架包括主体结构,主体结构设有用于安装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凹形容置腔,凹形容置腔的表面包括:与凹形容置腔的开口相对设置的底面;沿凹形容置腔的宽度方向排列、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沿凹形容置腔的长度方向排列、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其中,在任一平行于底面、且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交的平面内,第一侧面与平面的交线为第一交线,第二侧面与平面的交线为第二交线;第一交线和第二交线对称设置、且第一交线和第二交线之间的距离从中点至两端逐渐减小。该发光二极管支架与导光板配合使用时,光能利用率较高。

Description

发光二极管支架、光源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光源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图1a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的主视图;图1b为图1a中的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沿A-A方向的切面结构示意图;图1c为图1a中的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沿B-B方向的切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a-1c所示,现有的发光二极管支架,围成其内部腔体10的四个侧面(第一侧面210、第二侧面220、第三侧面230和第四侧面240)均为倾斜的平面,安装于腔体10内的发光二极管(LED)芯片沿腔体10的宽度方向上(A-A方向上)以及长度方向(B-B方向上)的出光角度都在110-120度。
上述发光二极管支架构成的LED光源在用于侧入式背光模组中时,腔体10的长度方向(B-B方向)对应于导光板侧边的延伸方向,腔体10的宽度方向(A-A方向)对应于导光板的厚度方向,由于导光板在厚度方向上尺寸很小,而该LED光源沿腔体10宽度方向上(A-A方向上)的出光角度很大,因此,该LED光源在腔体10的宽度方向上(A-A方向上)出射的大角度光线很容易损失,所以,上述发光二极管支架构成的LED光源在与导光板配合使用时,光线利用率往往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光源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光二极管支架沿其宽度方向上出射的光线易损失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包括主体结构,所述主体结构设有用于安装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凹形容置腔,所述凹形容置腔的表面包括:与凹形容置腔的开口相对设置的底面;沿凹形容置腔的宽度方向排列、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沿凹形容置腔的长度方向排列、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其中,
在任一平行于底面、且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交的平面内,第一侧面与所述平面的交线为第一交线,第二侧面与所述平面的交线为第二交线;所述第一交线和所述第二交线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交线和所述第二交线之间的距离从中点至两端逐渐减小。
上述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中,第一交线和第二交线从中点至两端的变化表现了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在向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两个方向延展过程的变化,第一交线和第二交线之间的距离从中点至两端逐渐减小,即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在向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两个方向延展过程呈逐渐收拢的趋势,因此,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可以使射向他们的光线发生折射而偏向第三侧面或第四侧面的方向出射,从而可以减小沿凹形容置腔的宽度方向出射的光线、增加沿凹形容置腔的长度方向出射的光线;进而,上述发光二极管支架与导光板配合使用时,沿其宽度方向上的出射光线较少、光线损失较小;因此,上述发光二极管支架与导光板配合使用时的光能利用率较高。
优选地,在任一垂直于底面、并垂直于所述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排列方向、且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交的平面内,第一侧面与所述平面的交线为第三交线,第二侧面与所述平面的交线为第四交线;所述第三交线和所述第四交线为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三交线和所述第四交线之间的距离从凹形容置腔的开口至底面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第一交线和所述第二交线都为弧线;且,所述第一交线的弧度为0.3~2,所述第二交线的弧度为0.3~2。
优选地,所述第三交线和所述第四交线都为弧线;所述第三交线的弧度为0.3~2,且所述第三交线的切线中,以所述第三交线与底面相交的一点作为切点的切线与底面的夹角为5~30度;所述第四交线的弧度为0.3~2,且所述第四交线的切线中,以所述第四交线与底面相交的一点作为切点的切线与底面的夹角为5~30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交线和所述第二交线都呈V形设置;且所述第一交线的V形夹角为160~180度;所述第二交线的V形夹角为160~180度。
优选地,所述第三交线和所述第四交线都为直线;且,所述第三交线与底面的夹角为70~90度;所述第四交线与底面的夹角为70~90度。
优选地,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为对称设置的弧面。
优选地,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为凹形弧面;或者,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为凸形弧面。
一种光源,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发光二极管支架的凹形容置腔内的发光二极管芯片。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光源。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的发光二极管支架沿A-A方向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1c为图1a中的发光二极管支架沿B-B方向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中的发光二极管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c为图2a中的发光二极管支架沿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排列方向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2d为图2a中的发光二极管支架沿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排列方向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中的发光二极管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c为图3a中的发光二极管支架沿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排列方向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3d为图3a中的发光二极管支架沿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排列方向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2a~3d。
如图2a~3d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包括主体结构1,主体结构1设有用于安装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凹形容置腔2,形成凹形容置腔2的表面包括:与凹形容置腔2的开口相对设置的底面20;沿凹形容置腔2的宽度方向排列、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沿凹形容置腔2的长度方向排列、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23和第四侧面24;其中,
在任一平行于底面20、且与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相交的平面内,第一侧面21与该平面的交线为第一交线31,第二侧面22与该平面22的交线为第二交线32;第一交线31和第二交线32对称设置、且第一交线31和第二交线32之间的距离从中点至两端逐渐减小。
上述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中,第一交线31和第二交线32从中点至两端的变化表现了第一侧面21与第二侧面22在向第三侧面23和第四侧面24两个方向延展过程的变化,第一交线31和第二交线32之间的距离从中点至两端逐渐减小,即第一侧面21与第二侧面22在向第三侧面23和第四侧面24两个方向延展过程呈逐渐收拢的趋势,因此,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可以使射向他们的光线发生折射而偏向第三侧面23或第四侧面24的方向出射,从而可以减小沿凹形容置腔2的宽度方向出射的光线、增加沿凹形容置腔2的长度方向出射的光线;进而,上述发光二极管支架与导光板配合使用时,沿其宽度方向上的出射光线较少、光线损失较小;因此,上述发光二极管支架与导光板配合使用时的光能利用率较高。
如图2a~3d所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发光二极管支架,在任一垂直于底面20、并垂直于第三侧面23和第四侧面24的排列方向、且与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相交的平面内,第一侧面21与该平面的交线为第三交线33,第二侧面33与该平面的交线为第四交线34;第三交线33和第四交线34对称设置、且第三交线33和第四交线34之间的距离从凹形容置腔2的开口至底面方向逐渐减小。
上述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中,第三交线33和第四交线34从凹形容置腔2的开口至底面20方向的变化表现了第一侧面21与第二侧面22从开口至底面20方向上延展过程的变化,第三交线33和第四交线34之间的距离从凹形容置腔2的开口至底面20方向逐渐减小,即第一侧面21与第二侧面22在从底面20至开口方向延展过程呈逐渐开放的趋势,因此,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可以使射向他们的光线朝向开口方向折射,从而可以增加出光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凹形容置腔2的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可以为以下两种具体设置方式:
方式一,如图2a~2d所示,第一交线31和第二交线32都为弧线,即第一侧面21向第三侧面23和第四侧面24两个方向上呈弧线形延展,第二侧面22向第三侧面23和第四侧面24两个方向上也呈弧线形延展。优选地,第一交线31的弧度为0.3~2;第二交线32的弧度也为0.3~2。
进一步地,第三交线33和第四交线34也都为弧线,即第一侧面21从开口至底面20方向上呈弧线形延展,第二侧面22从开口至底面20方向上也呈弧线形延展。优选地,第三交线33的弧度为0.3~2,且第三交线33的切线中,以第三交线33与底面20相交的一点作为切点的切线与底面20的夹角为5~30度,即第一侧面21相对于底面20的倾斜角α1为5~30度;第四交线34的弧度为0.3~2,且第四交线34的切线中,以第四交线34与底面20相交的一点作为切点的切线与底面20的夹角为5~30度,即第二侧面22相对于底面20的倾斜角α2为5~30度。
方式二,如图3a~3d所示,第一交线31和第二交线32都呈V形设置,即第一侧面21向第三侧面23和第四侧面24两个方向呈直线形延展、且两个延展方向具有一定夹角,第二侧面22向第三侧面23和第四侧面24两个方向也呈直线形延展、且两个延展方向具有一定夹角。优选地,第一交线31的V形夹角θ1(两个延展方向的夹角)为160~180度;第二交线的V形夹角θ2(两个延展方向的夹角)为160~180度。
进一步地,第三交线33和第四交线34都为直线,即第一侧面21与第二侧面22从开口至底面20方向上都呈直线形延展。优选地,第三交线33与底面20的夹角为70~90度,即第一侧面21相对于底面20的倾斜角α1为70~90度;第四交线34与底面20的夹角为70~90度,即第二侧面22相对于底面20的倾斜角α2为70~90度。
如图2a~2c和3a~3c所示,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凹形容置腔2的第三侧面23和第四侧面24可以为对称设置的弧面;具体地,第三侧面23与第四侧面24分别向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两个方向呈弧线形延展、且分别从开口至底面20方向上也呈弧线形延展。
第三侧面23与第四侧面24设置为弧面,则经第三侧面23和第四侧面24折射后出射的光线更加均匀,进而可以有效减弱该发光二极管支架形成的光源的萤火虫(hotspot)效应。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a~2c所示,第三侧面23和第四侧面24可以为凹形弧面。优选地,第三侧面23向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两个方向延展的弧度为0.3~2、从开口至底面20方向上延展的弧度为0.3~2,第三侧面23相对于底面20的倾斜角α3为5~30度;第四侧面24向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两个方向延展的弧度为0.3~2、从开口至底面20方向上延展的弧度为0.3~2,第四侧面24相对于底面20的倾斜角α4为5~30度。
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a~3c所示,第三侧面23和第四侧面24可以为凸形弧面。优选地,第三侧面23向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两个方向延展的弧度为0.3~2、从开口至底面20方向上延展的弧度为0.3~2;第四侧面24向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两个方向延展的弧度为0.3~2、从开口至底面20方向上延展的弧度为0.3~2。
当然,上述各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支架的凹形容置腔2结构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支架并不限于上述结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发光二极管支架中,凹形容置腔2的四个侧面(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第三侧面23和第四侧面24)可以为镜面,也可以分别在各表面上设置微型反射结构以增加出光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源,该光源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发光二极管支架,以及安装于发光二极管支架的凹形容置腔内的发光二极管芯片。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发光二极管光源,上述光源沿其宽度方向出射的光线较少、沿其长度方向出射的光线较多;因此,上述光源与导光板配合使用时,沿其宽度方向上的出射光线较少、损失较小,进而,上述光源的光线耦合效率较高,光能利用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该背光源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光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光源或者背光源。
上述背光源和显示装置的光线耦合效率较高、光能利用率较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所述主体结构设有用于安装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凹形容置腔,所述凹形容置腔的表面包括:与凹形容置腔的开口相对设置的底面;沿凹形容置腔的宽度方向排列、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沿凹形容置腔的长度方向排列、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其中,
在任一平行于底面、且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交的平面内,第一侧面与所述平面的交线为第一交线,第二侧面与所述平面的交线为第二交线;所述第一交线和所述第二交线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交线和所述第二交线之间的距离从中点至两端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在任一垂直于底面、并垂直于所述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排列方向、且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交的平面内,第一侧面与所述平面的交线为第三交线,第二侧面与所述平面的交线为第四交线;所述第三交线和所述第四交线为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三交线和所述第四交线之间的距离从凹形容置腔的开口至底面方向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线和所述第二交线都为弧线;且,所述第一交线的弧度为0.3~2,所述第二交线的弧度为0.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交线和所述第四交线都为弧线;
所述第三交线的弧度为0.3~2,且所述第三交线的切线中,以所述第三交线与底面相交的一点作为切点的切线与底面的夹角为5~30度;
所述第四交线的弧度为0.3~2,且所述第四交线的切线中,以所述第四交线与底面相交的一点作为切点的切线与底面的夹角为5~30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线和所述第二交线都呈V形设置;且所述第一交线的V形夹角为160~180度;所述第二交线的V形夹角为160~180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交线和所述第四交线都为直线;且,所述第三交线与底面的夹角为70~90度;所述第四交线与底面的夹角为70~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为对称设置的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为凹形弧面;或者,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为凸形弧面。
9.一种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发光二极管支架的凹形容置腔内的发光二极管芯片。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
CN201620470005.5U 2016-05-20 2016-05-20 发光二极管支架、光源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56217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70005.5U CN205621770U (zh) 2016-05-20 2016-05-20 发光二极管支架、光源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70005.5U CN205621770U (zh) 2016-05-20 2016-05-20 发光二极管支架、光源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21770U true CN205621770U (zh) 2016-10-05

Family

ID=57024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70005.5U Active CN205621770U (zh) 2016-05-20 2016-05-20 发光二极管支架、光源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217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0295A (zh) * 2016-05-20 2016-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支架、光源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0295A (zh) * 2016-05-20 2016-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支架、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05870295B (zh) * 2016-05-20 2018-07-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支架、光源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8847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rism sheet thereof
KR102570053B1 (ko) 도광판,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274663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M538172U (zh) 光源模組
CN213517809U (zh) 导光元件及背光模块
CN213843580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202020521A (zh) 導光板與背光模組
US20130341660A1 (en) Led module
EP2423718A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CN205621770U (zh) 发光二极管支架、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05870295B (zh) 发光二极管支架、光源及显示装置
US8858056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corresponding backlight module
US20150029750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20170192166A1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60341872A1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 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779442B2 (en) LED module
CN102620211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US20130321743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21082508A1 (zh) 背光透镜及背光模组
US11009647B2 (en) Backlight source device, light guide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537775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US20170184773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5278165A (zh) 背光模块及具有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
CN102661529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US8222664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