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20357U - 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 - Google Patents

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20357U
CN205620357U CN201620147962.4U CN201620147962U CN205620357U CN 205620357 U CN205620357 U CN 205620357U CN 201620147962 U CN201620147962 U CN 201620147962U CN 205620357 U CN205620357 U CN 2056203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eismoelectric
transducer
measurement system
rock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479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拼搏
彭蓉
狄帮让
魏建新
李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62014796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203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203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203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在该系统中,含流体孔隙岩样、接收电极和激发换能器浸入水槽内流体,且相互之间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的输出端与激发换能器连接,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的触发端与示波器的触发端连接;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用于向激发换能器提供电脉冲信号,向示波器提供同步触发信号;激发换能器用于将电脉冲信号转换为超声波信号;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接收电极连接,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示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接收电极用于接收岩样被超声波信号诱导产生的震电信号;放大器用于放大震电信号;示波器用于检测并显示震电信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能进行实验室震电信号测量的测试平台,便于进行震电信号实验研究。

Description

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地球物理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含流体孔隙岩石中的震电信号是基于两类震电效应产生的。第一类震电效应是:地震波传播到含流体饱和孔隙介质时产生一个压力致使孔隙流体流动,流体的流动使得岩石中双电层产生扰动,双电层的扰动引起孔隙流体中可自由移动电荷和固定电荷发生相对位移,这种相对骨架的净电荷流产生电场,即:共振电场。该电信号在震电记录上是伴随声波传播而出现,信号到达各个电极的时间与波源到电极间的距离相关。由于双向介质中固-液界面处双电层的形成与流体性质以及介质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储层参数密切相关,故由双电层存在而产生的震电效应能够反应含流体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关键参数,也能直接反应储层流体性质,因此震电效应对地下油气藏勘探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类震电效应产生界面响应场,当地震波传播遇到电化学性质或者弹性差异的分界面时会诱发第二类震电效应,此时,电荷平衡受到扰动,导致电荷分布的不对称性,形成界面电磁场。该电磁波以光速传播,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所以不管电极与震源间距离关系如何变化,只要震源与界面距离不变,信号都会同步到达各个电极,故在不同位置处的电极接收到的界面震电信号到达时间是一致的。在界面处诱导的震电信号能够直接反应地下界面情况以及地质体结构,震电波场的频率特征与地震波场相近,有着跟地震勘探类似的分辨率。
地震勘探对流体不敏感,而电磁勘探无法反映分层界面信息,震电效应是地震波场和电磁场之间的耦合,能直接将地震波场和电磁场联合在一起,因此震电效应既能反应含油气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又能对储层中流体信息敏感,还有着与地震勘探类似的分辨率,所以震电效应在油气勘探方面的应用是非常有前景的。
中国专利申请号89109296A震电勘探法用于探测多孔地层中两种不溶混流体的存在或 者主要包含水相物的高渗透率地层的存在。中国专利申请号95109728.8井中震电探测法提出在地下深部井中应用电磁测量装置进行井中和井间震电探测。但是这两种探测方法和装置都适用于野外震电勘探,并不适用于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和研究。而且从目前国内外的震电信号研究来看,大量学者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而震电信号实验方面的研究缺乏,主要原因是因为缺少能进行实验室震电信号测量的仪器或者测试平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用以提供能进行实验室震电信号测量的仪器或者测试平台,以便于进行震电信号实验方面的研究,该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包括:
岩样1、接收电极2、激发换能器3、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4、放大器5、示波器6、水槽7;其中:
水槽7中注入流体;岩样1、接收电极2和激发换能器3浸入水槽7内流体,且相互之间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岩样1为含流体孔隙岩样;
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4的输出端与激发换能器3连接,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4的触发端与示波器6的触发端连接;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4用于向激发换能器3提供电脉冲信号,向示波器6提供同步触发信号;激发换能器3用于将电脉冲信号转换为超声波信号;
放大器5的输入端与接收电极2连接,放大器5的输出端与示波器6的输入端连接;接收电极2用于接收岩样1被超声波信号诱导产生的震电信号;放大器5用于放大震电信号;示波器6用于检测并显示震电信号。
一个实施例中,该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还包括:
与示波器6输出端连接的计算机8,计算机8用于接收示波器6输出的震电信号,对震电信号进行数据处理。
一个实施例中,岩样1、接收电极2和激发换能器3固定在支架上。
一个实施例中,岩样1、接收电极2和激发换能器3相互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一个实施例中,水槽7内流体为纯净水、自来水、NaCl溶液和油中的一种。
一个实施例中,水槽7内流体与岩样1中流体为同种流体,或为不同种类的流体。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含流体孔隙岩样为饱和状态或不饱和状态。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电极2为Ag/AgCl电极。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Ag/AgCl电极直径为0.5mm,长度为10mm。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激发换能器3为纵波激发换能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测量到小尺度岩样产生的震电信号,该系统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重复性,利用该系统可以在实验室内对不同尺度的小岩样进行震电效应的研究,使震电效应更好地应用于油气勘探的岩石物理实验研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为解决实验室内进行定量或者定性的震电信号实验研究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该系统能够在无电磁屏蔽室的条件下,测量到实验室内尺度范围一般在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之间的小岩样产生的震电信号。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
岩样1、接收电极2、激发换能器3、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4、放大器5、示波器6、水槽7;其中:
水槽7中注入流体;岩样1、接收电极2和激发换能器3浸入水槽7内流体,且相互之间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岩样1为含流体孔隙岩样;
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4的输出端与激发换能器3连接,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4的触发端与示波器6的触发端连接;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4用于向激发换能器3提供电脉冲信号,向示波器6提供同步触发信号;激发换能器3用于将电脉冲信号转换为超声波信号;
放大器5的输入端与接收电极2连接,放大器5的输出端与示波器6的输入端连接;接收电极2用于接收岩样1被超声波信号诱导产生的震电信号;放大器5用于放大震电信号;示波器6用于检测并显示震电信号。
具体实施时,岩样1、接收电极2和激发换能器3可以固定在支架上。岩样1、接收电极2和激发换能器3相互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水槽7可以采用有机玻璃水槽。水槽7内的流体可以是纯净水、自来水、NaCl溶液和油中的一种;和/或,岩样1中的流体可以是纯净水、自来水、NaCl溶液和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水槽7内的流体与岩样1中的流体可以是同一种流体,或者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流体。流体种类可根据实验目的进行选择。含流体孔隙岩样可以是饱和状态,或者也可以是不饱和状态。
其中,激发换能器3是关键的器件之一,为提高检测准确度,激发换能器3要求转换效率高,输出功率高,转换的超声波信号足够强,产生的超声波信号尾巴短,激发换能器3本身屏蔽性能要足够好;接收电极2可以要求导电性、稳定性好,不易产生极化效应。实施例中,激发换能器3例如可以采用纵波激发换能器。实施例中,接收电极2例如可以是Ag/AgCl电极。Ag/AgCl电极的直径可以是0.5mm,长度可以是10mm。
具体实施时,可以将激发换能器3、岩样1和接收电极2固定到支架上,并保持水平对准置于水槽7中,三者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例如将三者之间的距离调整至设定范围;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4的电脉冲重复周期钮、能量钮以及增益调节钮;可以将激发换能器3的频率钮调至与激发换能器3的机械共振频率相同;启动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4的开关,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4产生一个高压电脉冲信号传播至激发换能器3,同时分出一个低幅度的同步触发信号给示波器6;激发换能器3将接收到的高压电脉冲信号通过压电效应转换为超声波信号;超声波信号在岩样1中传播形成压力梯度,进而在岩样1中产生震电信号;震电信号由接收电极2接收,并进入放大器5进行弱信号的放大;调节示波器6的分辨率,使放大后的震电信号得以被示波器6检测到并在示波器6上显示,实现稳定测量岩样中产生的微弱的震电转换信号并适用于实验室内的震电效应研究。震电测量的实验环境要求电器运行少,噪音低,以防外部电磁干扰和噪音影响实验的精确性。为提高检测准确度,放大器6可以要求本身噪音低,不会给接收到的震电信号引入额外的噪音。为提高检测准确度,示波器6可以要求有叠加功能,减小随机噪声的影响。
再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还可以包括与示波器6输出端连接的计算机8,计算机8用于接收示波器6输出的震电信号,对震电信号进行数据处理。示波器6将检测到的震电信号传输至计算机8,由计算机8进行数据的处理,例 如通过将接收到的震电信号放大、滤波、去噪等处理能够得到波形平稳,信噪比高的震电信号。计算机8还可以对接收电极2进行定位控制,通过调整接收电极2在水槽7中的位置,改善震电信号的接收质量。
下面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的实验过程。本例中,将水槽7中注入一定量的自来水,采用的自来水的电导率为0.08S/m,静置至气泡较少后开始测试。流体深度不宜过浅,以没过岩样1、激发换能器3和接收电极2一定深度为宜,流体种类可根据实验目的进行选择,注入水槽7中的流体需静置一段时间至气泡较少或无气泡,减少气泡对实验造成的影响;
将激发换能器3、岩样1、接收电极2固定在支架上,保持水平对准,浸没入流体中一定深度,调整好三者之间的距离;将激发换能器3与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4输出端连接,根据需要调整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4的电脉冲重复周期钮、能量钮以及增益调节钮,将激发换能器3的频率钮调至与激发换能器3的机械共振频率相同,将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5的触发端与示波器6的触发端相连;将接收电极2与放大器5的输入端连接,放大器5的输出端与示波器6的输入端连接,通过数据线将示波器6与计算机8连接,将上述各个仪器通过导电良好的导线与地连接好,减小电磁干扰;其中与接收电极2连接的导线可以采用屏蔽性能良好的屏蔽电缆;
将上述各个仪器与电源连接好,启动各个仪器开关,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4开关打开后,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4产生一个高压电脉冲信号传播至激发换能器3,同时分出一个低幅度的同步触发信号给示波器6;激发换能器3将接收到的高压电脉冲信号通过压电效应转换为超声波信号;超声波信号在岩样1中传播形成压力梯度,继而在岩样1中诱导产生震电信号;
调节示波器6的分辨率,产生的震电信号通过示波器6检测到,检测到的震电信号最终将传输至计算机8,由计算机8进行数据的处理。实验测量所得到的震电信号振幅约为几微伏到几十微伏之间,频率范围与发射的声波信号频率范围相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测量到小尺度岩样产生的震电信号,并且检测到的微弱震电信号具有稳定、信噪比高的特点,该系统具有很好地操作性和重复性,利用该系统可以在实验室内对不同尺度的小岩样进行震电效应的研究,使震电效应更好地应用于油气勘探的岩石物理实验研究。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岩样(1)、接收电极(2)、激发换能器(3)、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4)、放大器(5)、示波器(6)、水槽(7);其中:
水槽(7)中注入流体;岩样(1)、接收电极(2)和激发换能器(3)浸入水槽(7)内流体,且相互之间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岩样(1)为含流体孔隙岩样;
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4)的输出端与激发换能器(3)连接,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4)的触发端与示波器(6)的触发端连接;方波超声脉冲发射仪(4)用于向激发换能器(3)提供电脉冲信号,向示波器(6)提供同步触发信号;激发换能器(3)用于将电脉冲信号转换为超声波信号;
放大器(5)的输入端与接收电极(2)连接,放大器(5)的输出端与示波器(6)的输入端连接;接收电极(2)用于接收岩样(1)被超声波信号诱导产生的震电信号;放大器(5)用于放大震电信号;示波器(6)用于检测并显示震电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示波器(6)输出端连接的计算机(8),计算机(8)用于接收示波器(6)输出的震电信号,对震电信号进行数据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岩样(1)、接收电极(2)和激发换能器(3)固定在支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岩样(1)、接收电极(2)和激发换能器(3)相互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水槽(7)内流体为纯净水、自来水、NaCl溶液和油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水槽(7)内流体与岩样(1)中流体为同种流体,或为不同种类的流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流体孔隙岩样为饱和状态或不饱和状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电极(2)为Ag/AgCl电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g/AgCl电极 直径为0.5mm,长度为10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换能器(3)为纵波激发换能器。
CN201620147962.4U 2016-02-26 2016-02-26 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 Active CN2056203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47962.4U CN205620357U (zh) 2016-02-26 2016-02-26 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47962.4U CN205620357U (zh) 2016-02-26 2016-02-26 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20357U true CN205620357U (zh) 2016-10-05

Family

ID=57033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47962.4U Active CN205620357U (zh) 2016-02-26 2016-02-26 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203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2617A (zh) * 2018-03-14 2018-09-2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岩心动电响应特性的装置以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2617A (zh) * 2018-03-14 2018-09-2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岩心动电响应特性的装置以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42801B1 (en) System for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using induce electrokinetic effect
Sinha et al. An active source electromagnetic sounding system for marine use
Butler Near-surface geophysics
US5877995A (en)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Zhu et al. Electroseismic and seismoelectric measurements of rock samples in a water tank
CN105517889B (zh) 监测系统、组件、方法和应用
US4813028A (en) Acoustic well log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2508299B (zh) 在井中发射并接收偶极横波的探测方法
USH1561H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on of seismic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s
Liu et al.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in situ acoustic properties and geotechnical parameters of sediments in the Yellow Sea, China
SA90100268B1 (ar) طريقة للتنقيب الكهروزلزالي
US6476608B1 (en) Combining seismic waves with seismoelectrics to perform prospecting and measurements
Hu et al. Simulation of the converted electric field during acoustoelectric logging
D'Alessandro et al. The INGV's new OBS/H: analysis of the signals recorded at the Marsili submarine volcano
CN205620357U (zh) 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系统
CN105758936A (zh) 震电信号的实验测量方法
CN113466953A (zh)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页岩油甜点探测系统及数据采集方法
Chen et al.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seismoelectric effects in fluid-saturated porous media
Klar et al. Marine gas hydrate technology: 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possibilities for Europe
CN105807326A (zh) 一种利用天波进行深部勘探的系统和方法
Chen et al. Co‐seismic geomagnetic fluctuations and atmospheric disturbances during the 2018 M 6.2 Hualien earthquake
JP2862171B2 (ja) 地層の物理特性の音響波を用いた非破壊測定方法
CN115522914A (zh) 一种套后储层径向远距离高精度探测方法和系统
Singer et al. Electrokinetic Logging shows Potential to measure Permeability
Morency et al. Seismoelectric effects for geothermal resources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