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18395U - 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及新型管道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及新型管道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18395U
CN205618395U CN201521129185.2U CN201521129185U CN205618395U CN 205618395 U CN205618395 U CN 205618395U CN 201521129185 U CN201521129185 U CN 201521129185U CN 205618395 U CN205618395 U CN 205618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guiding
housing
wind wheel
en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2918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告牙
徐继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YTR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YTR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YTR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YTR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2918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18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18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1839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壳体、电机、离心风轮和导风构件,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导风构件为导风筒,所述离心风轮设置在所述导风筒内,所述导风筒的筒内侧壁上设有导风斜面,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多个轴向导风斜曲面,多个轴向导风斜曲面之间的间隔构成多个所述排风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使输出风压增大,送风距离更长,输入功率减小,更节能,噪音更低。

Description

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及新型管道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或商用空调与通风器具或设备,尤其涉及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及新型管道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家用或商用空调与通风场所,需管道送风或排风,根据不同场所或要求,管道输送风需要加压,如图1所示。目前,风管输送风中途或末端加压所使用风机100,有直接离心式风机和外转子离心式风机两种,直接离心式风机需要风管走向改向,设计与应用不方便,尤其在家用管道通风场所,应用很少,在图1中包括风机100、风机进风口101、风机出风口105、接线与控制板106、风道200、进风格栅300、天花板400、墙体500。
外转子式加压风机,不要求输送风风管改向,在家用管道通风场所应用广泛,该种风机100,其结构如图2及图3的剖面结构图所示,在风机腔体103中,风机电机外转子套接后倾式离心风轮102,后者在风机腔体103中高速旋转,气流从后倾式离心风轮102的进风口101处进,从其后倾式离心风叶边沿离心甩出,径向打在壳体104内壁,气流由动压转变成在腔体103中的静压,再在风机出风口105由静压转变成动压输出,实现风机在管道中加压功能,气流在风机中,因压力变换、动压头损失,造就此种风机加压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壳体、电机、离心风轮和导风构件,其中,所述离心风轮和导风构件设置在所述中空腔体内,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离心风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导风构件为导风筒,所述离心风轮设置在所述导风筒内,所述导风筒的筒内侧壁上设有导风斜面,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多个轴向导风斜曲面,多个轴向导风斜曲面之间的间隔构成多个所述排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还包括导风壳体,所述导风壳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导风壳体内部设有多个导风曲面,所述导风曲面数量与所述轴向导风斜曲面数量相同,所述导风曲面与所述轴向导风斜曲面进行对接,多个导风曲面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导风壳体的多个出风口,多个所述出风口分别与多个所述排风口一一导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口一端向所述出风口另一端进行开口收拢,所述出风口一端与所述排风口端面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心风轮包括风轮中心转轴、第一端板、离心风叶和第二端板,所述风轮中心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风轮中心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连接,所述离心风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连接,所述离心风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板连接,所述离心风叶至少有三个并绕所述风轮中心转轴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离心风叶与所述第一端板的连接点绕所述风轮中心转轴的轴线所形成的轨迹为第一轨迹圆,所述离心风叶与所述第二端板的连接点绕所述风轮中心转轴的轴线所形成的轨迹为第二轨迹圆,所述第二轨迹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轨迹圆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心风叶与所述风轮中心转轴的轴线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风轮中心转轴相垂直,所述第一端板为不通风的实心板,所述第二端板为中心可通风的环形板,所述离心风叶靠近所述风轮中心转轴的部分围合成进风通道,所述离心风叶远离所述风轮中心转轴的部分围合成排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通过所述环形板的中心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相连通,所述排风通道与所述壳体的排风口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风筒的筒内侧壁上设有旋转状的导风斜面,所述导风斜面绕所述风轮中心转轴的轴线从所述第二端板螺旋上升至第一端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风筒的筒内侧壁设有下小上大的喇叭形状的导风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风斜面在所述导风筒的筒内侧壁上沿离心风轮的旋转方向呈渐开线张开,所述环形板的板面为圆弧状,所述离心风叶为奇数,所述排风通道沿所述风轮中心转轴的轴线从所述第二端板向第一端板逐渐变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心风叶的迎风面为渐开线凸曲面;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壳体与所述导风构件为一体设置或者分体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新型管道送风装置,包括所述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以及安装在所述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两端的风道,所述离心风轮为塔形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使输出风压增大,送风距离更长,输入功率减小,更节能,噪音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背景技术的加压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未安装导风壳体;
图5是本实用新型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已安装导风壳体;
图6是图5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导风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轮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轮与导风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离心风轮与导风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的导风构件剖开一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至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壳体、电机6和离心风轮3,其中,所述离心风轮3设置在所述中空腔体内,所述电机6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离心风轮3与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6可带动所述离心风轮3旋转,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43和排风口41,所述离心风轮3包括风轮中心转轴34、第一端板33、离心风叶32和第二端板31,所述风轮中心转轴34的一端与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风轮中心转轴3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33连接,所述离心风叶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33连接,所述离心风叶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板31连接,所述离心风叶32至少有三个并绕所述风轮中心转轴34的周向间隔均匀设置,所述离心风叶32与所述第一端板33的连接点绕所述风轮中心转轴34的轴线所形成的轨迹为第一轨迹圆,所述离心风叶32与所述第二端板31的连接点绕所述风轮中心转轴34的轴线所形成的轨迹为第二轨迹圆,所述第二轨迹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轨迹圆的直径。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1,所述进风口43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上,所述排风口41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4上,所述第一壳体4内设有多个轴向导风斜曲面42,多个轴向导风斜曲面42之间的间隔构成多个所述排风口41。
该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还包括导风壳体7,所述导风壳体7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4上,所述导风壳体7内部设有多个导风曲面71,所述导风曲面71数量与所述轴向导风斜曲面42数量相同,所述导风曲面71与所述轴向导风斜曲面42进行对接,多个导风曲面71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导风壳体7的多个出风口72,多个所述出风口72分别与多个所述排风口41一一导通。
所述出风口72一端向所述出风口72另一端进行开口收拢,所述出风口72一端与所述排风口41端面接触。
所述离心风叶32与所述风轮中心转轴34的轴线的夹角为锐角,即所述离心风叶32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端板33与所述风轮中心转轴34相垂直,所述第一端板33为不通风的实心板,所述第二端板31为中心可通风的环形板。
所述离心风叶32靠近所述风轮中心转轴34的部分围合成进风通道,所述离心风叶32远离所述风轮中心转轴34的部分围合成排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通过所述环形板的中心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43相连通,所述排风通道与所述壳体的排风口41相连通。
所述壳体的中空腔体内设有导风构件2,所述导风构件2为导风筒,所述离心风轮3设置在所述导风筒内,所述导风筒的筒内侧壁21上设有旋转状的导风斜面22,所述导风斜面22绕所述风轮中心转轴34的轴线从所述第二端板31螺旋上升至第一端板33。
所述导风筒的筒内侧壁22与所述离心风叶32之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端板33与所述导风筒的另一端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第二间隙、排风口41相连通为排风通道。
所述导风斜面22在所述导风筒的筒内侧壁22上沿离心风轮的旋转方向呈渐开线张开,所述环形板的板面为圆弧状,所述离心风叶32优选为奇数。
所述排风通道沿所述风轮中心转轴34的轴线从所述第二端板31向第一端板33逐渐变大。
所述离心风叶32的迎风面为凸曲面,优选为渐开线凸曲面。
所述电机6通过电机安装板5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4上,所述第二端板31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上,所述进风口43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上,所述排风口41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4上。
对于电机6的安装,也可以不设置电机安装板5,在所述第一壳体4上设置电机安装凹槽,将电机6直接安装到所述第一壳体4上的电机安装凹槽的。
所述离心风轮3外形大致为塔形或者叫梯形,其上端为第二端板33,为只带中心轴孔并不通风的盲端,第二端板33在中心轴孔上固定设置有用以风轮安装、垂直精度高的风轮轴套,以套配电机轴用以安装所述离心风轮3;第二端板33周边区域用以固定离心风叶32的一端。所述离心风轮3下端为第二端板31,第二端板31中心部为风轮吸风进风口,边沿区域为风轮端环板,用以固定离心风叶32的另一端;所述离心风叶32设置在第二端板31、第一端板33之间,相对于离心风轮3的中心轴线,呈径向圆周均布,数量为奇数,且该离心风叶32,相对于离心风轮3的中心轴线为斜置,其依离心风轮3旋转方向的迎风面,为凸形面,凸形曲线随径向半径增大,一般设计呈为渐开线张开,以最大限度降低风轮旋转切风噪音。
离心风轮3的构造设置使其当以迎风面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可将空气从第二端板31的进风口吸进,从斜置的离心风叶32离心甩出。因离心风叶32的斜置及风叶迎风面为渐开线凸曲面,使所甩出的离心空气运动矢量方向,不仅有指向壳体的中空腔体的径向水平分量,也有指向第二端板33即出风端的轴向垂直分量,因此,离心风叶32的出风方向为倾斜向上离心甩出,相比传统的水平离心甩出,其吸力更大。
一个突出而显著的技术设计是,在所述离心风轮3与壳体之间设置一特定的导风构件2,所述导风构件2其形状为导向筒,其外壁与壳体紧密联结,导风筒的筒内侧壁21为在离心风轮3径向圆周上沿离心风轮3旋转方向呈渐开线张开、在离心风轮3轴向上呈螺旋上升直至排风口并与壳体内壁相切合的构件。
所述导风构件2与所述离心风叶32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为:在离心风轮3径向圆周上沿离心风轮3旋转方向呈渐开线张开,在离心风轮3轴线上因离心风轮3的塔形形状,第一间隙自离心风轮3的第二端板31至第二端板33方向不断增大。
作为所述导风构件2的扩展设计应用,考虑第一间隙可由不同压缩间隙并列构成,导风斜面22亦可由多条渐开线台阶构成,以形成渐开线式台阶风道,可称为复合风道构件。
第二壳体1和导风构件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成型。
为使经风道加压的气体不短路至吸风口,所述第二端板31可制成曲面状,以与第二筒状壳体1的进风颈部保持最小运动间隙贴合。
所述离心风轮3又称为塔形离心风轮。
如图14-1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给出了导风构件2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风构件2为导风筒,所述离心风轮3设置在所述导风筒内,所述导风筒的筒内侧壁21设有下小上大的喇叭形状的导风斜面22。该导风斜面22与筒内侧壁21可以一体成型,当然,该导风斜面22与筒内侧壁21也可以是单独的两个部件。
除电机6和离心风轮3外,其余部件可由金属或非金属塑料制成。通过所述导风构件2与离心风轮3之间形成的特殊风道气隙,可使离心风轮3离心甩出的径向分量运动空气,不是直接压向壳体内壁,形成静压力,气体由静压力而压向排风口输出,而是不丧失运动压头,经渐开线风道压缩后,逐渐向排风口螺旋轴向压出。离心风轮3旋转压缩出的轴向分量空气,则直接从排风口41压出。由此二者,显著提高了轴向排风能力,由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风动原理可得,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输入输出风静压不变,则输出风动压增大,则输入风动压也增大,表现为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吸风能力增强。
所述壳体的整体外径为240mm,高度为180mm,第二壳体1、第一壳体4通过止口和对接的安装螺钉定位与安装 。第二壳体1内置离心风轮3,该离心风轮3安装在电机6的输出轴上,第二端板33的直径为125mm,第二端板31的直径为175mm,第二端板31的中心为风轮吸风口,风轮吸风口直径为120mm,该第二端板31可制成曲面状,与第二壳体1进风颈部保持最小运动间隙贴合;离心风叶32斜置,离心风叶32的叶片数优选为11片,离心风叶32迎风突曲面为渐开线面。在离心风轮3与第二壳体1之间,置有导风构件2,该导风构件2为形成单一压缩气隙道的风道构件,其外壁与第二壳体1通过注塑构成一体,其内腔壁在与离心风轮3的第二端板31构成压缩风道起始压缩位置处的间隙为4mm,高度等同离心风轮3的轴向高度,在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径向圆周上沿风轮旋转方向风道构件内腔壁呈渐开线张开、在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轴向上导风斜面22呈螺旋上升直至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出风端并与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外壳内壁相切合,离心风轮3在导风构件2中运行自如。
出风口72口径为与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的进风口等口径。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在工作时内部气流的运动方向如图6箭头方向所示。
电机6可为无极调速的无刷直流电机,亦可为普通交流异步电机。
通过样机测定,在等同进出风口口径、相同转速2300rpm下,本实用新型的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输入功率25.06W,出风口72最大风速13.2 m/s,平均风速8.5 m/s,风量约为400立方米/小时;而现有技术加压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输入功率65W,出风口最大风速10.7m/s,平均风速6.8m/s,风量约为300立方米/小时。
两种等口径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在相同功耗,例如,在相同输入功率33W时,本实用新型的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转速2445rpm ,最大风速13.57m/s ,平均风速10 m/s,风量为480立方米/小时。现有技术加压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出风口最大风速6.1 m/s,平均风速4.53 m/s,风量约为200立方米/小时。由此体现本实用新型加压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的加压优越及节能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使输出风压增大,送风距离更长,输入功率减小,更节能,噪音更低。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新型管道送风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以及安装在所述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两端的风道。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壳体、电机、离心风轮和导风构件,其中,所述离心风轮和导风构件设置在所述中空腔体内,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离心风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导风构件为导风筒,所述离心风轮设置在所述导风筒内,所述导风筒的筒内侧壁上设有导风斜面,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多个轴向导风斜曲面,多个轴向导风斜曲面之间的间隔构成多个所述排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其特征在于:该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还包括导风壳体,所述导风壳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导风壳体内部设有多个导风曲面,所述导风曲面数量与所述轴向导风斜曲面数量相同,所述导风曲面与所述轴向导风斜曲面进行对接,多个导风曲面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导风壳体的多个出风口,多个所述出风口分别与多个所述排风口一一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一端向所述出风口另一端进行开口收拢,所述出风口一端与所述排风口端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轮包括风轮中心转轴、第一端板、离心风叶和第二端板,所述风轮中心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风轮中心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连接,所述离心风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连接,所述离心风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板连接,所述离心风叶至少有三个并绕所述风轮中心转轴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离心风叶与所述第一端板的连接点绕所述风轮中心转轴的轴线所形成的轨迹为第一轨迹圆,所述离心风叶与所述第二端板的连接点绕所述风轮中心转轴的轴线所形成的轨迹为第二轨迹圆,所述第二轨迹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轨迹圆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叶与所述风轮中心转轴的轴线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风轮中心转轴相垂直,所述第一端板为不通风的实心板,所述第二端板为中心可通风的环形板,所述离心风叶靠近所述风轮中心转轴的部分围合成进风通道,所述离心风叶远离所述风轮中心转轴的部分围合成排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通过所述环形板的中心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相连通,所述排风通道与所述壳体的排风口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筒的筒内侧壁上设有旋转状的导风斜面,所述导风斜面绕所述风轮中心转轴的轴线从所述第二端板螺旋上升至第一端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筒的筒内侧壁设有下小上大的喇叭形状的导风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斜面在所述导风筒的筒内侧壁上沿离心风轮的旋转方向呈渐开线张开,所述环形板的板面为圆弧状,所述离心风叶为奇数,所述排风通道沿所述风轮中心转轴的轴线从所述第二端板向第一端板逐渐变大。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任一项所述的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叶的迎风面为渐开线凸曲面;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壳体与所述导风构件为一体设置或者分体设置。
10.一种新型管道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以及安装在所述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两端的风道,所述离心风轮为塔形构造。
CN201521129185.2U 2015-12-30 2015-12-30 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及新型管道送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18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29185.2U CN205618395U (zh) 2015-12-30 2015-12-30 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及新型管道送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29185.2U CN205618395U (zh) 2015-12-30 2015-12-30 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及新型管道送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18395U true CN205618395U (zh) 2016-10-05

Family

ID=57032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2918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18395U (zh) 2015-12-30 2015-12-30 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及新型管道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1839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7970A (zh) * 2019-03-19 2019-06-28 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的送风系统
EP4174322A1 (en) * 2021-10-29 2023-05-03 Huaian Guorun Electric Co., Ltd. Air-flow channel structure of air pump, micro air pump, waterproof air pump, and inflatable product
CN117954994A (zh) * 2023-12-21 2024-04-30 广东博瑞天成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抽出散热单元的一体化电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7970A (zh) * 2019-03-19 2019-06-28 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的送风系统
EP4174322A1 (en) * 2021-10-29 2023-05-03 Huaian Guorun Electric Co., Ltd. Air-flow channel structure of air pump, micro air pump, waterproof air pump, and inflatable product
CN117954994A (zh) * 2023-12-21 2024-04-30 广东博瑞天成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抽出散热单元的一体化电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10045A (en) Air discharge unit for underfloor air conditioning and underflo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ing same
CN204646777U (zh) 径流式叶轮和风机单元
CN108252949A (zh) 混流风轮及混流风机
CN106438466A (zh) 一种离心风机及空调室内机
CN204126917U (zh) 塔形离心式风轮吸风机及空气处理设备
CN205446103U (zh) 无叶吊扇
CN102269169A (zh) 贯流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2777402A (zh) 送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205618395U (zh) 管道通风新型加压风机及新型管道送风装置
CN102287385A (zh) 离心式风机
CN109404305B (zh) 一种仿生叶片无蜗壳离心通风机
CN109595197B (zh) 一种风机
CN105465017A (zh) 无叶吊扇
CN207513872U (zh) 一种离心风机系统
CN201687736U (zh) 贯流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595198B (zh) 一种风机叶轮
CN207864255U (zh) 一种带有缓冲仓的蜗壳及包含该蜗壳的油烟机
CN204145185U (zh) 食物加工机的防回风散热机构
CN103629156B (zh) 一种低噪高效的中央空调室外机冷却轴流风机
CN207865500U (zh) 一种带有增压翅片的涡轮及包含该涡轮的油烟机
CN110529414A (zh) 一种离心式管道风机
CN205977816U (zh) 导流圈、离心风机及空调
CN205448109U (zh) 冷却风扇
CN207814044U (zh) 一种盘管风机
CN102705250A (zh) 一种小型离心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05

Termination date: 202112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