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92940U - 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 Google Patents

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92940U
CN205592940U CN201620429134.XU CN201620429134U CN205592940U CN 205592940 U CN205592940 U CN 205592940U CN 201620429134 U CN201620429134 U CN 201620429134U CN 205592940 U CN205592940 U CN 205592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coal slime
fluidized bed
circulating fluidized
co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2913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小奇
赵勇纲
曹培庆
刘志强
白杨
莫鑫
刘青
张缦
吕俊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Shendong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Shendong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Shendong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2042913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92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92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9294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包括炉膛(1)、设置于炉膛(1)的侧壁上且用于将回收的颗粒再次送入炉膛(1)内的返料管(2)和设置于炉膛(1)的侧壁上且用于将煤泥送入炉膛(1)内的煤泥入口管(3),所述煤泥入口管(3)邻近所述返料管(2)设置且位于所述返料管(2)的上方,所述煤泥入口管(3)的与所述炉膛(1)的侧壁连接的一端向下倾斜。由于炉膛上部有下降的颗粒边界层流,下部有高浓度的由返料管循环至炉膛的高温颗粒,两股高温颗粒流对新入炉膛的煤泥进行冲击,使得新进入炉膛的煤泥迅速升温,缩短煤泥的加热时间,从而使燃烧时间延长,提升煤泥的燃烧效率。

Description

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背景技术
煤泥是洗煤过程的副产物,其具有水分大,灰分高,颗粒细以及黏性高的特点。由于缺乏有效的利用技术,煤泥被堆放在固定地点,存在很大的环境隐患。例如,煤泥遇水流失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而当风干后,又会产生扬尘,造成大气污染。此外,煤泥一般具有2500大卡~5500大卡的热量,甚至超过一些低热质动力煤,煤泥的随意堆放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因此,与煤泥处理相关的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安全以及煤炭的高效利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高含量的水分和灰分,以及较低的发热量,煤泥不适应于传统煤粉炉燃烧。为了大批量且高效率地实现对煤泥的综合利用,煤泥被广泛应用于循环流化床燃烧发电。煤泥在流化床中受热结块沉积,而破坏流化质量,从而造成燃烧不稳定。为了控制流化床的稳定燃烧,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煤泥在循环流化床中的给料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1)顶部给料;(2)中部给料;(3)回料阀给料(即返料管给料);(4)密相区雾化给料。其中,由于进料口邻近炉膛出口,顶部给料方式下煤泥在炉膛内的一次停留时间短,燃烧效率低。而采用中部给料时,其给料系统结构简单,机械故障率高,并且煤泥的燃烧效率较低。将煤泥的入料口往底部移动,煤泥在炉膛中的一次停留时间加长,因此回料阀给料和密相区雾化给料两种方式下的燃烧效率最高。对于回料阀给料方式,当锅炉处于启动或者低负荷阶段时,由于循环灰量较少,循环灰对煤泥的携带能力不足,导致煤泥在回料阀中粘结,使得煤泥在锅炉低负荷下无法给入,也不适合大比例掺烧。对于密相区雾化给料方式,雾化风引起煤泥颗粒对喷枪口进行冲刷,对喷枪造成严重的磨损,而影响喷枪的使用寿命。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泥燃烧效率高且燃烧适应性广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该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包括炉膛、设置于所述炉膛的侧壁上且用于将回收的颗粒再次送入所述炉膛内的返料管和设置于所述炉膛的侧壁上且用于将煤泥送入所述炉膛内的煤泥入口管,所述煤泥入口管邻近所述返料管设置且位于所述返料管的上方,所述煤泥入口管的与所述炉膛的侧壁连接的一端向下倾斜。
优选地,所述炉膛呈塔体状。
优选地,所述煤泥入口管的轴线与所述炉膛的中心轴线共面。
优选地,所述煤泥入口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炉膛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且30°≤a≤60°。
优选地,所述煤泥入口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返料管的延伸方向平行。
优选地,所述煤泥入口管的与所述炉膛的侧壁连接的一端与所述返料管的与所述炉膛的侧壁连接的一端在所述炉膛的同一条母线上。
优选地,所述煤泥入口管的与所述炉膛的侧壁连接的一端到所述返料管的与所述炉膛的侧壁连接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H,且0.5m≤H≤1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其包括上述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
上述技术方案中煤泥入口管邻近返料管设置且位于返料管的上方,由于煤泥入口管的位置低,煤泥在炉膛内的一次停留时间长。并且,由于炉膛上部有下降的颗粒边界层流,下部有高浓度的由返料管循环至炉膛的高温颗粒,两股高温颗粒流对新入炉膛的煤泥进行冲击,使得新进入炉膛的煤泥迅速升温,缩短煤泥的加热时间,从而使燃烧时间延长,提升煤泥的燃烧效率。颗粒流的冲击加强了进入炉膛的煤泥向炉膛朝各个方向扩散的能力,煤泥在炉膛的横截面上分布均匀,避免了局部燃烧不充分的现象。煤泥入口管与返料管分开设置,可以避免循环灰量较少时循环灰对煤泥的携带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的入料不受运行工况负荷的影响,具有很好的燃烧适应性。此外,这种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直接在炉膛的侧壁上开口,不需要额外设置喷枪等装置,可以避免颗粒流对伸入炉膛的喷枪等造成磨损,使得这种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具有较低的机械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炉膛 2返料管
3煤泥入口管 4连接管
A一次风 B二次风
C流化风 D松动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如图1所示,其包括炉膛1、设置于炉膛1的侧壁上且用于将回收的颗粒再次送入炉膛1内的返料管2和设置于炉膛1的侧壁上且用于将煤泥送入炉膛1内的煤泥入口管3,煤泥入口管3邻近返料管2设置且位于返料管2的上方,煤泥入口管3的与炉膛1的侧壁连接的一端向下倾斜。其中,煤泥入口管3邻近返料管2设置且位于返料管2的上方,由于煤泥入口管3的位置低,煤泥在炉膛1内的一次停留时间长。并且,由于炉膛1上部有下降的颗粒边界层流,下部有高浓度的由返料管2循环至炉膛1的高温颗粒,两股高温颗粒流对新入炉膛1的煤泥进行冲击,使得新进入炉膛1的煤泥迅速升温,缩短煤泥的加热时间,从而使燃烧时间延长,提升煤泥的燃烧效率。颗粒流的冲击加强了进入炉膛1的煤泥向炉膛朝各个方向扩散的能力,煤泥在炉膛1的横截面上分布均匀,避免了局部燃烧不充分的现象。煤泥入口管3与返料管2分开设置,可以避免循环灰量较少时循环灰对煤泥的携带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的入料不受运行工况负荷的影响,具有很好的燃烧适应性。此外,这种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直接在炉膛1的侧壁上开口,不需要额外设置喷枪等装置,可以避免颗粒流对伸入炉膛1的喷枪等造成磨损,使得这种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具有较低的机械磨损。
其中,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炉膛1呈塔体状,且如图1所示,图中的黑色颗粒为底料,白色颗粒为煤泥,在炉膛1的底部有向上输送的一次风A和朝向返料管2和煤泥入口管3输送的二次风B,从而能够搅动炉膛1内的底料和煤泥,使炉膛1底部的底料和煤泥能够充分混合和扩散。同时,返料管2的自由端(远离炉膛1的侧壁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管4,连接管4与旋风分离器(未图示)的排料口连接,炉膛1内的烟气经烟气排放口进入旋风分离器内进行分离后,分离出来的颗粒可以再依次经连接管4和返料管2进入炉膛1内而再次燃烧,以将提升煤泥的燃烧效率。另外,向连接管4内输送的流化风C和松动风D也能够提升从返料管2进入炉膛1内的颗粒的流动速度,高温颗粒流对新入炉膛1的煤泥进行冲击,使得新进入炉膛1的煤泥迅速升温,缩短煤泥的加热时间,从而使燃烧时间延长,提升煤泥的燃烧效率。
进一步地,煤泥入口管3的轴线与炉膛1的中心轴线共面。其中,煤泥入口管3的轴线就是煤泥入口管3的延伸方向上所有横截面形心的连线。由于煤泥入口管3的延伸方向为朝向炉膛1的中心,从煤泥入口管3进入炉膛1内的煤泥能够在一次风A、二次风B、下降的颗粒边界层流以及高浓度的由返料管2循环至炉膛1的高温颗粒流作用下进行最充分的扩散,从而使煤泥的燃烧效率最大化。
而如图1所示,煤泥入口管3的延伸方向与炉膛1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且夹角a不能过小或者过大。当夹角a过小时,进入炉膛1的煤泥缺少横向速度,扩散至整个炉膛截面的能力低,使得煤泥在炉膛截面的分布不均匀,造成局部燃烧不充分。然而,若夹角a过大,煤泥流缺少向下的分速度,大部分煤泥颗粒被输送至远离返料管2,从而使得由返料管2返送的颗粒与新进入炉膛1的煤泥颗粒的碰撞机会减小,造成煤泥颗粒的升温速率降低。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夹角a的大小应符合30°≤a≤60°。
另外,煤泥入口管3的延伸方向与返料管2的延伸方向优选为相互平行,从而保证由返料管2返送的颗粒与新进入炉膛1的煤泥颗粒能够充分碰撞,以提升煤泥颗粒的升温速率。并且,煤泥入口管3的与炉膛1的侧壁连接的一端与返料管2的与炉膛1的侧壁连接的一端在炉膛1的同一条母线上。其中,母线绕特定的轴线旋转一周而能够形成立体几何图形,而炉膛1的母线也是如此,并且具体来说炉膛1的母线是指炉膛1的侧壁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且能够与炉膛1的中心轴线共面的线。让煤泥入口管3的与炉膛1的侧壁连接的一端与返料管2的与炉膛1的侧壁连接的一端在炉膛1的同一条母线上,从而同样能够保证由返料管2返送的颗粒与新进入炉膛1的煤泥颗粒之间的充分碰撞,以提升煤泥颗粒的升温速率。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煤泥入口管3的与炉膛1的侧壁连接的一端到返料管2的与炉膛1的侧壁连接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H,且距离H不能过大或者过小。当距离H过大时,则缺少下部向上的颗粒流的冲击,进入炉膛1的煤泥会贴壁向下流动,难以扩散至整个炉膛1的横向截面,炉膛1的稀相区气体流动沿截面分布不均匀,壁面区域的气体流速低于床层中心的气体速度,壁面区域的泥煤浓度过高,而导致壁面附近欠氧,使煤泥的燃烧不充分。然而,当距离H过小时,煤泥可能进入密相区,煤泥进入炉膛后结块,向下沉积。当煤泥块处于密相区时,煤泥块可能沉积至一次风A和二次风B的风帽处从而堵塞风帽,使得炉膛流化不均匀。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距离H应符合0.5m≤H≤1m。
另外,煤泥通过压力泵输送至炉膛1,必须保证煤泥入口管3内的工作压力大于炉膛1内的煤泥入口处(煤泥进入炉膛处位置)的工作压力,或者说是必须保证压力泵出口压力大于炉膛1内的煤泥入口处的工作压力,以阻止炉膛1中的气体和颗粒进入煤泥管道输送系统,这样才能保证煤泥的给料顺畅。若炉膛1中的气体和颗粒进入煤泥输送管道,会阻碍煤泥的正常输送,且对炉膛1的流化稳定性造成影响。其中,炉膛1内的煤泥入口处的工作压力为6KPa~8KPa,因此要求压力泵的出口压力稍微大于该值,而压力泵的出口压力到底比炉膛1内的煤泥入口处的压力大多少,则取决于压力泵出口与煤泥入口处之间的连接管道的布置。
总之,通过合理的设计煤泥入口管3,能保证煤泥有较高的燃烧效率、煤泥的给料不受循环量的控制,且避免了喷嘴等突出部件的磨损,使得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其包括上述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旋风分离器、尾部烟道以及设置于尾部烟道内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等。通过合理的设计煤泥入口管3,能保证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煤泥有较高的燃烧效率且使得煤泥的给料不受循环量的控制。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8)

1.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包括炉膛(1)、设置于所述炉膛(1)的侧壁上且用于将回收的颗粒再次送入所述炉膛(1)内的返料管(2)和设置于所述炉膛(1)的侧壁上且用于将煤泥送入所述炉膛(1)内的煤泥入口管(3),所述煤泥入口管(3)邻近所述返料管(2)设置且位于所述返料管(2)的上方,所述煤泥入口管(3)的与所述炉膛(1)的侧壁连接的一端向下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1)呈塔体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泥入口管(3)的轴线与所述炉膛(1)的中心轴线共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泥入口管(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炉膛(1)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且30°≤a≤6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泥入口管(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返料管(2)的延伸方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泥入口管(3)的与所述炉膛(1)的侧壁连接的一端与所述返料管(2)的与所述炉膛(1)的侧壁连接的一端在所述炉膛(1)的同一条母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泥入口管(3)的与所述炉膛(1)的侧壁连接的一端到所述返料管(2)的与所述炉膛(1)的侧壁连接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H,且0.5m≤H≤1m。
8.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该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
CN201620429134.XU 2016-05-12 2016-05-12 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92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29134.XU CN205592940U (zh) 2016-05-12 2016-05-12 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29134.XU CN205592940U (zh) 2016-05-12 2016-05-12 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92940U true CN205592940U (zh) 2016-09-21

Family

ID=56930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29134.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92940U (zh) 2016-05-12 2016-05-12 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929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6254A (zh) * 2016-05-12 2016-10-12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6254A (zh) * 2016-05-12 2016-10-12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CN106016254B (zh) * 2016-05-12 2018-05-01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19670A1 (zh)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燃煤飞灰方法及其设备
CN203549800U (zh) 一种多级燃烧新型循环流化床炉
CN203628635U (zh)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
CN1305074A (zh) 一种变截面型循环流化床燃烧设备
CN101187471A (zh) 渐缩渐扩管和返灰泵以及飞灰再燃式循环流化床燃烧设备
CN205592940U (zh) 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CN102266718A (zh) 一种基于环流循环流化床的半干法烟气脱硫方法及其装置
CN106016254B (zh) 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08976077U (zh) 一种管式旋风分离器
CN104696951B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一体化耦合脱硫脱硝的方法
CN205351944U (zh) 一种用于高含湿量粉末生物质的干燥装置
CN103697467B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煤泥的方法
CN109945172B (zh) 适用于d类燃料颗粒和a类载氧体颗粒的化学链燃烧装置
CN111981473A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的炉渣燃尽系统及方法
CN107741025B (zh) 带有旋转式炉排的生物质燃料锅炉
CN109058983A (zh) 循环流化床贫氧燃烧催化氧化分级燃烧锅炉系统及方法
CN106287689B (zh) 外循环物料提升分配系统及应用的多流程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02008136U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
KR101560715B1 (ko) 유동층보일러용 공기분배 매니폴드
CN210480884U (zh) 一种活性炭制备系统
CN208983330U (zh) 双燃料锅炉系统
CN208418711U (zh) 一种循环硫化床锅炉
CN201801463U (zh) 一种石灰浆液制备装置
CN208365523U (zh) 一种水煤浆循环流化床燃烧装置
CN101920164B (zh) 一种卧式密相循环流化干塔脱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