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69254U - 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及其回抽冲封器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及其回抽冲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69254U
CN205569254U CN201620328656.0U CN201620328656U CN205569254U CN 205569254 U CN205569254 U CN 205569254U CN 201620328656 U CN201620328656 U CN 201620328656U CN 205569254 U CN205569254 U CN 2055692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back
disposable
straight tube
isocon
central ve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2865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林
赵佩群
刘晓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TMMU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MMU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MM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MMU filed Critical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MMU
Priority to CN20162032865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692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692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692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及其回抽冲封器,其回抽冲封器包括预冲式冲管注射器,预冲式冲管注射器的前端出液口设置有自带分流开关的分流管,分流管为卜形或小h形的三通结构,包括一直管和设置在直管上的一支管,直管尾端与预冲式冲管注射器前端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将回抽回血和冲封管结合到一步完成,减少了发生血源性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几率,延长了中心静脉置管的使用时间。而带有该回抽冲封器的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能够使物品一次性准备到位,提高临床工作效率,既解决了重复查对物品齐全性和有效期的繁琐,又符合无菌观念,一人一包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从而有效减轻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工作量,且操作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及其回抽冲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及其回抽冲封器。
背景技术
预冲式冲管注射器为经蒸汽灭菌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现在临床使用较为广泛,其结构主要由芯杆、套筒、活塞、盖帽及内装一定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又叫生理盐水)组成,为无色的澄明液体,适用于在不同药物(尤其是特殊药物)治疗的间隙,冲洗、封闭导管的管路末端,其适用范围广,局限性小,符合机体内环境,对患者病情及生理指标影响小。尤其是老年患者,随着正常生理功能及调节水平的下降,或是其他疾病的影响,易致凝血功能异常,故冲封管液最好选用0.9%氯化钠溶液;而且预冲式冲管注射器无需提前配制,操作简单,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目前,医院使用的中心静脉置管,一般为两根通道,一根为主管,一根为副管。在临床上,一般使用其中一根来作为特殊药物注射,而另一根用于常规药物注射。在常规液使用结束后以预冲式冲管注射器冲封管即可。但特殊药物使用后,因少量药物都会对患者生命体征有所影响,不可直接冲封管,故会现使用空管注射器回抽部分回血,再进行冲封管。此操作过程中反复抽插不同的注射器时存在如下缺陷:一是易增加了血源性感染和交叉感染的机会;二是不方便且繁琐,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三是降低了中心静脉置管的使用时间;四是增加了医疗用品使用成本;五是易将空气带入人体内。
此外,医护人员给病人进行中心静脉置管输液等护理时,需要用到胶贴、一次性空管注射器、一次性预冲式冲管注射器和一次性无菌手套等,但这些护理用品没有一个统一的归置处,在使用时,需重复核查用品的齐全性和有效期,造成用品准备费时费力,且还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对医护人员的护理产生了不便。
因而,临床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及其回抽冲封器,不仅能将回抽回血和冲封管结合到一步完成,以减少感染几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还能使护理用品一次性准备到位,既解决了重复查对物品齐全性和有效期的繁琐,又符合无菌观念,一人一包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从而有效减轻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工作量,节省操作治疗时间,且降低医疗用品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及其回抽冲封器,以提高临床工作效率,防止交叉感染和血源性感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的回抽冲封器,包括预冲式冲管注射器,所述预冲式冲管注射器的前端出液口设置有自带分流开关的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为卜形或小h形的三通结构,包括有一直管和设置在直管上的一支管,直管尾端与预冲式冲管注射器前端相连。
进一步,所述分流开关设置为一个,包括可转动的设置在分流管的直管和支管交汇处的活动挡片。
进一步,所述分流开关还包括设置在活动挡片上的弹簧,使活动挡片呈常闭状态设置在与预冲式冲管注射器相连的分流管直管上。
进一步,所述分流开关设置为两个,包括内置在分流管直管且呈正向控流的第一单向阀和内置在分流管支管且呈反向控流的第二单向阀。
进一步,还包括通过支架与预冲式冲管注射器并排设置的空管注射器,并使分流管的直管和支管尾端分别连接有预冲式冲管注射器和空管注射器。
进一步,所述支架包括横杆和设置在横杆两端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各设有一呈C形或内凹弧状的凹槽,用于分别连接预冲式冲管注射器和空管注射器。
进一步,所述预冲式冲管注射器与分流管和/或空管注射器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包括外包装袋以及封于外包装袋袋内的托盘、碘伏棉棒、胶贴和无菌手套,还包括上述的回抽冲封器,所述回抽冲封器、碘伏棉棒、胶贴和无菌手套均设于托盘上。
进一步,所述托盘上部设有内凹的容置凹槽,用于置放回抽冲封器;所述容置凹槽底部设有若干个内凹的、且用于分别置放碘伏棉棒、胶贴和无菌手套的凹位。
进一步,所述回抽冲封器、碘伏棉棒和无菌手套均设置为一次性护理产品,并由独立的薄膜外壳袋包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回抽冲封器能将回抽回血和冲封管结合到一步完成,减少了发生血源性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几率,延长了中心静脉置管的使用时间,还能避免操作时将空气带入人体内。
2、本实用新型的回抽冲封器具有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安全性能好等优点。
3、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能使护理用品一次性准备到位,既解决了重复查对物品齐全性和有效期的繁琐,又符合无菌观念,一人一包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从而有效减轻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工作量,节省操作治疗时间,且降低医疗用品使用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可以一个人轻松完成此操作,不需要求助他人,同时优化了护理流程,使得操作流程更规范、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回抽冲封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回抽冲封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向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1-预冲式冲管注射器;2-空管注射器;3-分流管,301-直管,302-支管;4-活动挡片;5-消毒盖帽,501-棉团,502-消毒液包,503-按钮;601-第一单向阀,602-第二单向阀;7-支架,701-横杆,702-连接板;8-外包装袋;9-托盘;10-无菌手套;11-碘伏棉棒;12-胶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的回抽冲封器,包括预冲式冲管注射器1,所述预冲式冲管注射器1的前端出液口设置有自带分流开关的分流管3;所述分流管3为卜形或小h形的三通结构,包括有一直管301和设置在直管301侧壁上的一支管302,其中直管301前端用于连接中心静脉置管(未画出)的尾管末端,其尾端用于连接冲封中心静脉置管的预冲式冲管注射器1前端出液口,而支管302用于另接回抽回血的空管注射器2前端进液口;优选的,分流管3为卜形的三通结构。这样,直管301利于预冲式冲管注射器1内置的生理盐水以最短行程和均匀速度由其后端向前端推进并进入中心静脉置管管内,而支管302与直管301形成30°~90°之间的夹角,利于接入空管注射器2,并使由中心静脉置管回抽部分回血经其前端向后端输出并进入空心注射器2内。所述分流开关设置为一个,包括通过转轴(未画出)可转动的设置在分流管3的直管301和支管302交汇处的活动挡片4,所述活动挡片4的尺寸面积大于直管301横截面面积,使得活动挡片4在关闭直管301时在其内呈倾斜布置,支管管302径小于等于直管301管径,这样利于活动挡片4通过转动转轴后均可隔断直管301或支管302,达到分流的作用,还因其在关闭直管301时,其倾斜面可使直管301前端部与支管302形成过渡配合连通,使的回抽回血顺利进入空管注射器2内。
操作时,将分流管3内的活动挡片转动并保持其直管301阻断,接着,将分流管3的直管尾端与预冲式冲管注射器1连接,其支管302与空管注射器2连接,然后,将直管301前端与中心静脉置管的尾管末端连通;通过空管注射器2回抽回血后,此过程中同时也将分流管3内的空气抽走,同时不用再拔出空管注射器2,接着将活动挡片转动,使其打开直管301通路并阻断直管302通路,接着推送预冲式冲管注射器1,使其内部生理盐水通过直管301进入中心静脉支管内完成冲封,最后拔除分流管3直管301前端与中心静脉置管的连接,并带走处理,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回抽和冲封作业。本实用新型的回抽冲封器能将回抽回血和冲封管结合到一步完成,减少了发生血源性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几率,延长了中心静脉置管的使用时间,还能避免操作时将空气带入人体内,且不用反复插接预冲式冲管注射器和空管注射器,具有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安全性能好等优点。
本实施例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分流开关还包括设置在活动挡片4上的弹簧(未画出),使活动挡片4呈常闭状态设置在与预冲式冲管注射器1相连的分流管直管301上。这样,受弹簧的弹性作用下,连接预冲式冲管注射器1的分流管3的直管301通路自动关闭,便于空管注射器直接回抽回血,而但空管注射器直接回抽结束后,只需推动预冲式冲管注射器1方可自动打开活动挡片4,并在推动力的作用下,保持使活动挡片4处于关闭支管302直至预冲式冲管注射器1内的生理盐水完毕后,活动挡片4又自动复位,其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冲式冲管注射器1与分流管3和/或空管注射器2为一体式结构。这样,可避免在护理过程中重新插接预冲式冲管注射器1和空管注射器2与风流管3之间的连接时存在的二次感染,并能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冲式冲管注射器1采用10ml,这样在使用中避免了注射器封管时因注射器管径小、压力强而导致导管破损的风险。空管注射器2采用5ml,且使用5ml的空管注射器至少回抽2-3ml的回血,再进行冲封管。所述分流管3的直管301前端还可设置有消毒盖帽5,用于进一步密封预冲式冲管注射器1内的生理盐水;所述消毒盖帽5内设置有棉团501和袋状的消毒液包502,通过按压消毒盖帽5外侧上的带有顶针的按钮503时,可刺破消毒液包502并填充棉团501对分流管3直管301前端进行消毒便于快速、可靠、安全与中心静脉置管的尾管末端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分流开关设置为两个,包括内置在分流管3直管301且呈正向控流的第一单向阀601和内置在分流管3支管301且呈反向控流的第二单向阀602。该第一单向阀601与预冲式冲管注射器1相连,第二单向阀602与空管注射器2连接;还包括通过支架7与预冲式冲管注射器1并排设置的空管注射器2,并使分流管3的直管301和支管302尾端分别连接有预冲式冲管注射器1和空管注射器2;所述支架7包括横杆701和设置在横杆701两端的连接板702,所述连接板702的两侧各设有一呈C形或内凹弧状的凹槽(未标注),用于分别连接预冲式冲管注射器1和空管注射器2。这样,通过反向控流的第二单向阀602可完成回抽回血工作,而通过正向控流的第一单向阀601可完成冲封管工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包括外包装袋8以及封于外包装袋8袋内的托盘9、碘伏棉棒11、胶贴12和无菌手套10,还包括上述的回抽冲封器,所述回抽冲封器、碘伏棉棒11、胶贴12和无菌手套10均设于托盘9上,所述托盘9上部设有内凹的容置凹槽(未标记),用于置放上述的回抽冲封器;所述容置凹槽底部设有若干个内凹的、且用于分别置放碘伏棉棒11、胶贴12和无菌手套10的凹位,若干个凹位与容置凹槽呈梯形分布在托盘9上;这样通过回抽冲封器可实现对碘伏棉棒11、胶贴12和无菌手套10进行密闭在各自相应的凹槽内,防止它们在外包装袋8内散乱。所述回抽冲封器、碘伏棉棒11和无菌手套10均设置为一次性护理产品,并由独立的薄膜外壳袋包装。这样,当在护理工作中,撕开外包装袋时,可保证回抽冲封器、碘伏棉棒11和无菌手套10处于密闭状态,防止它们受到感染,直到使用某一种物品时,再拆开与之相对于的薄膜外壳袋,完成护理工作。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引流管护理套件包物品齐全,改变了以前物品准备繁琐和不齐全的劣势,提高临床工作效率;还符合无菌观念,一人一包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从而有效减轻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工作量,且操作省时省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无菌手套10采用薄膜手套,具有成本低廉;当然还可以采用橡胶手套。
本实施例中,所述托盘9内还可以备有空白标识贴(未画出),方便拿取,可以及时标明中心静脉置管各管道名称,防止因为手边暂时无标识而遗忘,优化了护理流程。
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是根据护理工作流程设计,具有结构合理、简单、可靠的优点,具体的护理流程操作如下:
在使用时,首先,洗净双手,携带该护理包前往护理点;然后先让患者平卧,接着打开护理包的外包装袋,并拉出托盘;然后取出无菌手套戴在手上,接着使用碘伏棉棒对病人的中心静脉置管尾管末端进行消毒作业,在取出回抽冲封器,按压其上分流管消毒盖帽的按钮给予分流管前端实施消毒后与中心静脉置管对接;接着利用空管注射器回抽回血2-3ml后,使用预冲式冲管注射器冲封生理盐水;接着拔出回抽冲封器,并检查中心静脉置管标识和固定情况,酌情使用胶贴或标识;最后收拾用物后洗手,完成整个护理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的回抽冲封器,包括预冲式冲管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冲式冲管注射器的前端出液口设置有自带分流开关的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为卜形或小h形的三通结构,包括有一直管和设置在直管上的一支管,直管尾端与预冲式冲管注射器前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抽冲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开关设置为一个,包括可转动的设置在分流管的直管和支管交汇处的活动挡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抽冲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开关还包括设置在活动挡片上的弹簧,使活动挡片呈常闭状态设置在与预冲式冲管注射器相连的分流管直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抽冲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开关设置为两个,包括内置在分流管直管且呈正向控流的第一单向阀和内置在分流管支管且呈反向控流的第二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回抽冲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支架与预冲式冲管注射器并排设置的空管注射器,并使分流管的直管和支管尾端分别连接有预冲式冲管注射器和空管注射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抽冲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横杆和设置在横杆两端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各设有一呈C形或内凹弧状的凹槽,用于分别连接预冲式冲管注射器和空管注射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抽冲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冲式冲管注射器与分流管和/或空管注射器为一体式结构。
8.一种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包括外包装袋以及封于外包装袋袋内的托盘、碘伏棉棒、胶贴和无菌手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回抽冲封器,所述回抽冲封器、碘伏棉棒、胶贴和无菌手套均设于托盘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上部设有内凹的容置凹槽,用于置放回抽冲封器;所述容置凹槽底部设有若干个内凹的、且用于分别置放碘伏棉棒、胶贴和无菌手套的凹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抽冲封器、碘伏棉棒和无菌手套均设置为一次性护理产品,并由独立的薄膜外壳袋包装。
CN201620328656.0U 2016-04-19 2016-04-19 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及其回抽冲封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692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28656.0U CN205569254U (zh) 2016-04-19 2016-04-19 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及其回抽冲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28656.0U CN205569254U (zh) 2016-04-19 2016-04-19 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及其回抽冲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69254U true CN205569254U (zh) 2016-09-14

Family

ID=56863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2865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69254U (zh) 2016-04-19 2016-04-19 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及其回抽冲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692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40716U (zh) 一种儿科专用胃肠减压器
CN205569254U (zh) 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包及其回抽冲封器
CN202776616U (zh) 一种新型口腔冲洗装置
CN205924569U (zh) 一次性血液透析用物包
CN203539867U (zh) 普外科用上药取液多用装置
CN202198901U (zh) 一次性血液透析护理包
CN201912519U (zh) 小儿肠套叠水压复位装置
CN205515392U (zh) 造口护理包
CN201572432U (zh) 注射消毒器
CN205163259U (zh) 一种动静脉内瘘钝针穿刺包
CN207137076U (zh) 内科用静脉定量放血治疗装置
CN206880738U (zh) 动脉穿刺包
CN206630994U (zh) 导尿管
CN215537799U (zh) 一种picc堵管再通护理包
CN203196085U (zh) 一种密封包装的冲封管注射器
CN212262013U (zh) 一种臭氧大自血疗法用整合无菌输血治疗包
CN220530421U (zh) 一种便携式胸水腹水引流包
CN210408885U (zh) 一种一次性picc维护包
CN219782743U (zh) 一种颈静脉置管换药包
CN215690574U (zh) 一种防刺伤的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
CN202859322U (zh) 一次性动静脉两用穿刺包
CN205126427U (zh) 一种用于皮肤扩张术的护理包
CN208809158U (zh) 一种适用于儿科用的吸痰器
CN201612657U (zh) 一种一次性医用压脉带
CN203354681U (zh) 一种方便的口腔护理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14

Termination date: 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