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59173U - 一种太阳能移动式提灌站中实现风机紧固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移动式提灌站中实现风机紧固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59173U
CN205559173U CN201620322058.2U CN201620322058U CN205559173U CN 205559173 U CN205559173 U CN 205559173U CN 201620322058 U CN201620322058 U CN 201620322058U CN 205559173 U CN205559173 U CN 205559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telescopic arm
wall
bar shaped
shaped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220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青
应文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Shuanglv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Shuanglv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Shuanglv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Shuanglv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220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591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59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591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移动式提灌站中实现风机紧固的装置,风机本体的外壁上安装有两组紧固装置,紧固装置均包括连接臂,连接臂的外壁上连接有伸缩臂,伸缩臂包括伸缩臂一和伸缩臂二,伸缩臂一设置在伸缩臂二内部,伸缩臂一与连接臂的外壁垂直固定,伸缩臂二设置有底座,伸缩臂二的外壁上设置有条形通槽一,伸缩臂二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根条形通槽二,条形通槽二均与条形通槽一连通,伸缩臂一的外壁上设置有条形通槽三,条形通槽三中设置有限位销轴,限位销轴设置在条形通槽一中。该装置能够将风机牢牢地固定,而且能够对风机进行一定位置的调整,防止造成风机在交通工具上安装不到位,在交通工具移动时,能够增大其稳定性和适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移动式提灌站中实现风机紧固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移动式提灌站中实现风机紧固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发电是将原始能源转换为电能的生产过程。现在发电多用化石燃料,但化石燃料的资源不多,日渐枯竭,人类已渐渐较多的使用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来发电。电能在生产、传送、使用中比其他能源更易于调控,因此,它是当前最理想的二次能源。发电在电力工业中处于中心地位,决定着电力工业的规模,也影响到电力系统中输电、变电、配电等各个环节的发展。2013年底中国发电装机预计将达12.3亿千瓦左右,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跃居世界第一,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8日发布《2013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计,2013年全国新增装机8700万千瓦左右,其中火电4000万千瓦左右。预计201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12.3亿千瓦左右,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跃居世界第一,其中水电2.8亿千瓦、火电8.6亿千瓦、核电1478万千瓦、并网风电7500万千瓦、并网太阳能600万千瓦左右。报告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将继续趋稳回升,带动用电需求增速回升。预计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2.3亿千瓦左右,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4700-4800小时,其中火电5050-5150小时,较上年有所增加。全国电煤供应总体平稳,局部地区电煤运输偏紧。其中东北地区供应富余能力增加;西北地区供应能力有一定富余;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平衡有余;华中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受跨区通道能力制约、部分机组停机进行脱硝改造以及天然气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考虑高温、来水等不确定性,华东和华北地区的部分省份在部分高峰时段可能有少量电力缺口。
在利用交通工具移动时产生的风力进行发电时,由于交通工具上的颠簸性,导致风机在交通工具上不能进行有效的固定,易产生抖动,而且无法对应进行相应位置的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在利用交通工具移动时产生的风力进行发电时,由于交通工具上的颠簸性,风机仅仅通过螺丝固定在交通工具上导致风机在交通工具上不能进行有效的固定,易产生抖动,而且无法对应进行相应位置的调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太阳能移动式提灌站中实现风机紧固的装置,该装置能够将风机牢牢地固定,而且能够对风机进行一定位置的调整,防止造成风机在交通工具上安装不到位,在交通工具移动时,能够增大其稳定性和适用性,解决了现有在利用交通工具移动时产生的风力进行发电时,由于交通工具上的颠簸性,风机仅仅通过螺丝固定在交通工具上导致风机在交通工具上不能进行有效的固定,易产生抖动,而且无法对应进行相应位置的调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太阳能移动式提灌站中实现风机紧固的装置,包括风机本体,所述风机本体的外壁上安装有两组紧固装置,且紧固装置沿着风机本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紧固装置均包括连接臂,连接臂均与风机本体的外壁固定,连接臂的外壁上连接有伸缩臂,伸缩臂包括伸缩臂一和伸缩臂二,且伸缩臂一的一端设置在伸缩臂二内部,伸缩臂一远离伸缩臂二的一端与连接臂的外壁垂直固定,伸缩臂一能够在伸缩臂二中沿着其轴线方向移动,伸缩臂二远离连接臂的一端设置有底座,且伸缩臂二与底座固定,在伸缩臂二的外壁上设置有条形通槽一,条形通槽一的中心线和伸缩臂二的中心线平行,在伸缩臂二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根条形通槽二,且条形通槽二相互平行,条形通槽二的中心线均与伸缩臂二的中心线垂直,并且条形通槽二均与条形通槽一连通,在伸缩臂一的外壁上设置有条形通槽三,条形通槽三的中心线和条形通槽一的中心线平行,条形通槽三中设置有限位销轴,且限位销轴设置在条形通槽一中,限位销轴能够随着伸缩臂一在伸缩臂二中的移动伸入到对应的条形通槽二中。
所述风机本体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外筒,外筒由筒体一和筒体二构成,连接臂与筒体一的外壁固定,筒体一和筒体二均呈喇叭状结构,且筒体一中开口较小的一端的尺寸与筒体二中开口较小的一端的尺寸相同并且该两端相互连接为整体结构,在筒体一的内腔中设置有支架,支架与筒体一的内壁固定,支架中设置有定子,定子中设置有转子,支架上安装有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的导风筒,导风筒的外形呈圆锥体形状,并且其开口端为圆锥体端面较小的一端且朝向筒体二,定子和转子均设置在导风筒的内腔中,导风筒、转子和定子均设置在筒体一内部,导风筒上设置有导风帽,导风帽设置在导风筒远离开口端的端面上,且导风帽弯曲为弧形,导风帽完全覆盖导风筒远离开口端的端面,转子中设置有转轴,转轴穿过转子和导风筒,且转轴从导风筒的开口端穿过,转轴的中心线和导风筒的中心线平行,转轴的外壁上套合有轴承一和轴承二,轴承一与导风筒的内壁固定,轴承二与筒体二的内壁固定,转子设置在轴承一和轴承二之间,转轴的外壁上套合有涡轮叶片,涡轮叶片设置在轴承二和转子之间,涡轮叶片设置在筒体二内部,筒体一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片导流槽板,导流槽板朝向筒体一中心线的一端与筒体一的内壁面平行,导风筒、转子和定子均设置在导流槽板形成的区域中心处;所述筒体二的外壁上安装有导向翼,且导向翼在径向上完全覆盖筒体二的外壁后再与筒体一的外壁连接。
所述筒体一的中心线、转轴的中心线均和筒体二的中心线重合;所述转轴的中心线和导风筒的中心线平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能够将风机牢牢地固定,而且能够对风机进行一定位置的调整,防止造成风机在交通工具上安装不到位,在交通工具移动时,能够增大其稳定性和适用性,解决了现有在利用交通工具移动时产生的风力进行发电时,由于交通工具上的颠簸性,风机仅仅通过螺丝固定在交通工具上导致风机在交通工具上不能进行有效的固定,易产生抖动,而且无法对应进行相应位置的调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导流槽板,2-导风帽,3-轴承一,4-支架,5-导向翼,6-转轴,7-涡轮叶片,8-定子,9-转子,10-筒体一,11-轴承二,12-筒体二,13-导风筒,14-连接臂,15-伸缩臂一,16-条形通槽一,17-伸缩臂二,18-条形通槽三,19-限位销轴,20-条形通槽二,21-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太阳能移动式提灌站中实现风机紧固的装置,包括风机本体,所述风机本体的外壁上安装有两组紧固装置,且紧固装置沿着风机本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紧固装置均包括连接臂14,连接臂14均与风机本体的外壁固定,连接臂14的外壁上连接有伸缩臂,伸缩臂包括伸缩臂一15和伸缩臂二17,且伸缩臂一15的一端设置在伸缩臂二17内部,伸缩臂一15远离伸缩臂二17的一端与连接臂的外壁垂直固定,伸缩臂一15能够在伸缩臂二17中沿着其轴线方向移动,伸缩臂二17远离连接臂14的一端设置有底座21,且伸缩臂二17与底座21固定,在伸缩臂二17的外壁上设置有条形通槽一16,条形通槽一16的中心线和伸缩臂二17的中心线平行,在伸缩臂二17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根条形通槽二20,且条形通槽二20相互平行,条形通槽二20的中心线均与伸缩臂二17的中心线垂直,并且条形通槽二20均与条形通槽一16连通,在伸缩臂一15的外壁上设置有条形通槽三18,条形通槽三18的中心线和条形通槽一16的中心线平行,条形通槽三18中设置有限位销轴19,且限位销轴19设置在条形通槽一16中,限位销轴19能够随着伸缩臂一15在伸缩臂二17中的移动伸入到对应的条形通槽二20中。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底座21上设置有多个螺丝孔,使得将其固定在对应的位置,然后在实际使用时,根据不同交通工具的安装位置,调整伸缩臂的长度,伸缩臂的长度调整通过限位销轴19在条形通槽三18或条形通槽三16的位置进行确定,在合适位置后,然后将限位销轴19卡入到条形通槽二20中,由于条形通槽二20是与条形通槽一16连通并且保持垂直状态,只需将限位销轴19转动一个很小的角度就能够从条形通槽一16卡入到条形通槽二20中,方便而且快捷,同时牢固性更高,利用伸缩臂的长度变化,调整风机本体的位置,使得不同交通工具能够适用,防止其造成干涉,安装能够到位,获得与风力接触的最佳位置,对称设置的紧固装置使得连接更加稳定,保证了风机能够在与风接触时整体受力均衡,该装置能够将风机牢牢地固定,而且能够对风机进行一定位置的调整,防止造成风机在交通工具上安装不到位,在交通工具移动时,能够增大其稳定性和适用性,解决了现有在利用交通工具移动时产生的风力进行发电时,由于交通工具上的颠簸性,风机仅仅通过螺丝固定在交通工具上导致风机在交通工具上不能进行有效的固定,易产生抖动,而且无法对应进行相应位置的调节的问题。
风机本体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外筒,外筒由筒体一10和筒体二12构成,连接臂与筒体一10的外壁固定,筒体一10和筒体二12均呈喇叭状结构,且筒体一10中开口较小的一端的尺寸与筒体二12中开口较小的一端的尺寸相同并且该两端相互连接为整体结构,在筒体一10的内腔中设置有支架4,支架4与筒体一10的内壁固定,支架4中设置有定子8,定子8中设置有转子9,支架4上安装有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的导风筒13,导风筒13的外形呈圆锥体形状,并且其开口端为圆锥体端面较小的一端且朝向筒体二12,定子8和转子9均设置在导风筒13的内腔中,导风筒13、转子9和定子8均设置在筒体一10内部,导风筒13上设置有导风帽2,导风帽2设置在导风筒13远离开口端的端面上,且导风帽2弯曲为弧形,导风帽2完全覆盖导风筒13远离开口端的端面,转子9中设置有转轴6,转轴6穿过转子9和导风筒13,且转轴6从导风筒13的开口端穿过,转轴6的中心线和导风筒13的中心线平行,转轴6的外壁上套合有轴承一3和轴承二11,轴承一3与导风筒13的内壁固定,轴承二11与筒体二12的内壁固定,转子9设置在轴承一3和轴承二11之间,转轴6的外壁上套合有涡轮叶片7,涡轮叶片7设置在轴承二11和转子9之间,涡轮叶片7设置在筒体二12内部,筒体一10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片导流槽板1,导流槽板1朝向筒体一10中心线的一端与筒体一10的内壁面平行,导风筒13、转子9和定子8均设置在导流槽板1形成的区域中心处;所述筒体二12的外壁上安装有导向翼5,且导向翼5在径向上完全覆盖筒体二12的外壁后再与筒体一10的外壁连接;所述筒体一10的中心线、转轴6的中心线均和筒体二12的中心线重合;所述转轴6的中心线和导风筒13的中心线平行。把风能转变为电能是风能利用中最基本的一种方式。平常风力发电都是大型发电机组,将其安装在自然风力较大处来进行发电,而在交通工具移动时,尤其是电动三轮车行驶运动产生风力和自然界风力,这种能源平常都是浪费的,没有将其利用起来,而本方案将电动三轮车行驶运动产生风力和自然界风力为动力,推动涡轮叶片旋转带动转子运转发电。本方案将筒体一10和筒体二12形成的外筒结构为锥形漏斗状,挤压后散开,提高风速和风压,达到增加动力的目的。两个端面尺寸相同的筒体连接为整体结构,使得外筒的内腔更加容易将风速和风压进行控制和增加,对于叶片的冲击力度更大,叶片转动效率更高,叶片是与风接触的部件,涡轮叶片7是现有的结构,涡轮叶片7增大了增加受风面。在筒体内壁加导流槽板1作为导流片,形成旋风,增加旋向切力,提高风机转速和旋转动力,达到提高发电量的能力,导向翼5、转子9和定子8均是现有结构,能够在市场上直接购买得到,转子9和定子8的功率均为300W至600W,导向翼5也称为调向器,调向器的功能是使发电机的风轮随时都迎着风向,从而能最大限度地获取风能。一般风力发电机几乎全部是利用导向翼5来控制风轮的迎风方向的。导向翼5的材料通常采用镀锌薄钢板。支架4采用三叉支架,导风帽2是用来阻挡风进入到转子9和定子8中,避免由于在交通工具高速移动过程中产生的风力或者自然界产生的风力,其内部含有灰尘或者液体等进入到转子9和定子8之间,造成设备受到损坏,同时也是对风力进行导向,利用导风帽2的弧形结构,使得风力对导风帽2表面冲击小,将风力沿着弧面引导离开,配合导风筒13,圆锥体形状的导风筒13使得风力能够平稳地从其表面过渡,减少风力对其冲击,保证了风向与风速,从而使得涡轮叶片7处接受到的风力的流向更加集中,冲击更加强烈。轴承是用于支撑转轴6的转动,使得转轴6在转动过程中更加顺畅,能够使得涡轮叶片7在风力作用下转动时带动转轴6转动更加方便,减少部件之间的摩擦,减少能源消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法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太阳能移动式提灌站中实现风机紧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本体,所述风机本体的外壁上安装有两组紧固装置,且紧固装置沿着风机本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紧固装置均包括连接臂(14),连接臂(14)均与风机本体的外壁固定,连接臂(14)的外壁上连接有伸缩臂,伸缩臂包括伸缩臂一(15)和伸缩臂二(17),且伸缩臂一(15)的一端设置在伸缩臂二(17)内部,伸缩臂一(15)远离伸缩臂二(17)的一端与连接臂的外壁垂直固定,伸缩臂一(15)能够在伸缩臂二(17)中沿着其轴线方向移动,伸缩臂二(17)远离连接臂(14)的一端设置有底座(21),且伸缩臂二(17)与底座(21)固定,在伸缩臂二(17)的外壁上设置有条形通槽一(16),条形通槽一(16)的中心线和伸缩臂二(17)的中心线平行,在伸缩臂二(17)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根条形通槽二(20),且条形通槽二(20)相互平行,条形通槽二(20)的中心线均与伸缩臂二(17)的中心线垂直,并且条形通槽二(20)均与条形通槽一(16)连通,在伸缩臂一(15)的外壁上设置有条形通槽三(18),条形通槽三(18)的中心线和条形通槽一(16)的中心线平行,条形通槽三(18)中设置有限位销轴(19),且限位销轴(19)设置在条形通槽一(16)中,限位销轴(19)能够随着伸缩臂一(15)在伸缩臂二(17)中的移动伸入到对应的条形通槽二(2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移动式提灌站中实现风机紧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本体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外筒,外筒由筒体一(10)和筒体二(12)构成,连接臂与筒体一(10)的外壁固定,筒体一(10)和筒体二(12)均呈喇叭状结构,且筒体一(10)中开口较小的一端的尺寸与筒体二(12)中开口较小的一端的尺寸相同并且该两端相互连接为整体结构,在筒体一(10)的内腔中设置有支架(4),支架(4)与筒体一(10)的内壁固定,支架(4)中设置有定子(8),定子(8)中设置有转子(9),支架(4)上安装有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的导风筒(13),导风筒(13)的外形呈圆锥体形状,并且其开口端为圆锥体端面较小的一端且朝向筒体二(12),定子(8)和转子(9)均设置在导风筒(13)的内腔中,导风筒(13)、转子(9)和定子(8)均设置在筒体一(10)内部,导风筒(13)上设置有导风帽(2),导风帽(2)设置在导风筒(13)远离开口端的端面上,且导风帽(2)弯曲为弧形,导风帽(2)完全覆盖导风筒(13)远离开口端的端面,转子(9)中设置有转轴(6),转轴(6)穿过转子(9)和导风筒(13),且转轴(6)从导风筒(13)的开口端穿过,转轴(6)的中心线和导风筒(13)的中心线平行,转轴(6)的外壁上套合有轴承一(3)和轴承二(11),轴承一(3)与导风筒(13)的内壁固定,轴承二(11)与筒体二(12)的内壁固定,转子(9)设置在轴承一(3)和轴承二(11)之间,转轴(6)的外壁上套合有涡轮叶片(7),涡轮叶片(7)设置在轴承二(11)和转子(9)之间,涡轮叶片(7)设置在筒体二(12)内部,筒体一(10)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片导流槽板(1),导流槽板(1)朝向筒体一(10)中心线的一端与筒体一(10)的内壁面平行,导风筒(13)、转子(9)和定子(8)均设置在导流槽板(1)形成的区域中心处;所述筒体二(12)的外壁上安装有导向翼(5),且导向翼(5)在径向上完全覆盖筒体二(12)的外壁后再与筒体一(10)的外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移动式提灌站中实现风机紧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一(10)的中心线、转轴(6)的中心线均和筒体二(12)的中心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移动式提灌站中实现风机紧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6)的中心线和导风筒(13)的中心线平行。
CN201620322058.2U 2016-04-18 2016-04-18 一种太阳能移动式提灌站中实现风机紧固的装置 Active CN2055591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22058.2U CN205559173U (zh) 2016-04-18 2016-04-18 一种太阳能移动式提灌站中实现风机紧固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22058.2U CN205559173U (zh) 2016-04-18 2016-04-18 一种太阳能移动式提灌站中实现风机紧固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59173U true CN205559173U (zh) 2016-09-07

Family

ID=56808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22058.2U Active CN205559173U (zh) 2016-04-18 2016-04-18 一种太阳能移动式提灌站中实现风机紧固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591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6248A (zh) * 2016-04-18 2016-07-06 四川双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移动式提灌站中的风机紧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6248A (zh) * 2016-04-18 2016-07-06 四川双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移动式提灌站中的风机紧固装置
CN105736248B (zh) * 2016-04-18 2018-03-20 四川双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机紧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3347A (zh) 一种涡轮轴流旋向增压风力发电装置
CN102226845B (zh) 反射聚光单元、太阳能风能一体发电单元及其系统
CN106438200B (zh) 一种太阳能和风能综合发电系统
CN205559162U (zh) 一种太阳能移动式提灌站的风机自动旋转对准风向的装置
EP3147500B1 (en) Vertical axis wind machine having controllable output power
CN205559173U (zh) 一种太阳能移动式提灌站中实现风机紧固的装置
CN204097177U (zh) 一种多供电方式的曝气机
CN205503367U (zh) 一种涡轮轴流旋向增压风力发电机
KR20120109889A (ko) 건물형 태양광 및 풍력에너지 발전장치
CN107762719A (zh) 一种太阳能移动式提灌站中的风机紧固装置
CN205503364U (zh) 能够增大发电效率的涡轮轴流旋向发电机构
CN105736248A (zh) 一种太阳能移动式提灌站中的风机紧固装置
CN201103511Y (zh) 一种可变桨风轮
CN204253275U (zh) 水平轴双转子风力发电装置
CN201730754U (zh) 一种带有限位装置的风力发电机
CN203532156U (zh) 一种垂直轴式风机
CN209115254U (zh) 一种水平轴小型多风机风力发电装置
CN201246282Y (zh) 风力发电装置
CN204859033U (zh) 风压发电装置
CN205445889U (zh) 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机
CN111102136A (zh) 一种永磁悬浮组合型风光发电系统
CN204827793U (zh) 垂直轴风力发电机风轮
CN204941786U (zh) 无巡航无摆桨缓风级驱动多位风力发电装置
CN204186012U (zh) 一种风光能发电雨棚
CN103437953A (zh) 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风车叶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