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47856U - 一种便携提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提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47856U
CN205547856U CN201620123190.0U CN201620123190U CN205547856U CN 205547856 U CN205547856 U CN 205547856U CN 201620123190 U CN201620123190 U CN 201620123190U CN 205547856 U CN205547856 U CN 2055478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edge
portable
carry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231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灵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1231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478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47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478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的便携提手,所述的提手为一中空的螺旋卷状结构,该结构两边部的中心位置均设有凹陷,且这两个边部分别向内卷曲后对应呈上下重叠状;所述提手的底面中部至两端之间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凹弧,且提手一周设有圆滑的边缘;所述的提手不但便于携带,而且还能够在拎提携带放有重物的塑料袋、布袋或纸袋时有效的达到不勒手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提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在拎提放有重物的塑料袋、布袋或纸袋时能够起到不勒手作用的便携提手。
【背景技术】
公知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使用到塑料袋、布袋或纸袋来盛放并携带物品,且在使用时,人们基本全是通过单手直接拎提塑料袋、布袋或纸袋的拎带或提绳来达到携带移动物品的目的,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塑料袋、布袋或纸袋内放入重物时,其拎带或提绳被手指拎起时会紧缩在一起,从而缩小了拎带或提绳与手指之间的接触面积,导致手指会受到较大的挤压力,进而使人们在拎提放有重物的塑料袋、布袋或纸袋一定时间后会感到非常不适,即通常所说的感觉勒手,严重时可能还会导致手指出现勒痕或勒伤;
目前,为解决不易长时间拎提塑料袋、布袋或纸袋的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些用于减轻手部负担的,简称为“提手”的物件,其大致分为如下几类:1、设有手柄和钩子的提手,其通过手握手柄,然后用钩子钩提起袋子的拎带或提绳进行移动,但这种提手不但不利于携带,而且提手上的钩子还易出现钩挂其他物品的危险;2、设有凹槽的提手,其采用将袋子的拎带或提绳对应放置在提手凹槽内的方式来完成拎提,但这种提手在使用时存在有不易将拎带或提绳吻合对应放置在凹槽内的缺陷,同时,由于该种提手和第一种提手均是依靠重力来拎提袋子,因此一旦袋子在中途被放下或是底部被撑起,其拎带或提绳就极易与提手之间发生脱离,从而导致袋子内的物品出现散落;3、设有弹簧卡扣结构的提手,其是利用弹簧卡扣对应卡夹住袋子的拎带或提绳,然后达到拎提袋子移动的目的,但这种提手的弹簧卡扣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其不但成本相对较高,而且还容易损坏;综上所述,目前还没有一种即便于携带,又能够有效解决长时间拎提塑料袋、布袋或纸袋的勒手问题的提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提手,所述的提手不但便于携带,而且还能够在拎提携带放有重物的塑料袋、布袋或纸袋时有效的达到不勒手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提手,所述的提手为一中空的螺旋卷状结构,该结构两边部的中心位置均设有凹陷,且这两个边部分别向内卷曲后对应呈上下重叠状;所述提手的底面中部至两端之间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凹弧,且提手一周设有圆滑的边缘。
进一步,所述的凹陷边缘设为弧状过渡。
进一步,所述两个边部之间的垂直高度和提手总体的垂直高度之比至少设为3:10。
进一步,所述提手底面的凹弧与该底面中心点之间的垂直落差高度和提手总体的垂直高度之比至少设为2:10。
进一步,所述提手的一端端部设有通孔。
进一步,所述提手对应位于外圈的边部一侧设有起瓶器的卡口结构。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提手结构简单,造型美观,易于携带,便于使用;所述的提手能够以横向和纵向两种方式拎提塑料袋、布袋或纸袋的拎带或提绳,并且在拎提过程中不会对手指造成挤压伤害,从而在拎提携带放有重物的塑料袋、布袋或纸袋时能够有效的达到不勒手的目的;此外,所述的提手能够有效的保障其与袋子的拎带或提绳之间在拎提携带的过程中不易脱落,同时还能够在实施拎提操作的前后达到易于安取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边部;2、凹陷;3、凹弧;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发明,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结合附图1~2所述的便携提手,所述的提手由硬质的健康环保的常用金属或无公害塑料制成,其呈现形式为中空的螺旋卷状结构,该结构中对应的两边部1的中心位置均设有圆弧状过渡的凹陷2,且这两个边部1分别向内卷曲后对应呈上下重叠状,即在扭动所述提手后,能够利用所述提手卷曲后上下对应重叠的两边部1之间的间隙将塑料袋、布袋或纸袋的拎带或提绳放至提手的中空部,从而达到通过手握所述的提手来拎提塑料袋、布袋或纸袋,以及避免塑料袋、布袋或纸袋的拎带或提绳勒手的目的;根据需要,能够将所述提手的两个边部1之间的垂直高度和提手总体的垂直高度之比设为3:10;
同时,在所述提手的底面中部至两端之间的位置分别设置一对应手型的凹弧3,从而达到通过适应手型的凹弧3来增加手握提手拎提袋子时的舒适度的目的;根据需要,能够将提手底面的凹弧3与该底面中心点之间的垂直落差高度和提手总体的垂直高度之比至少设为2:10;此外,为保障所述提手的边缘安全,避免其边缘在携带或使用时可能会出现的划伤手指、袋体或其他物品的现象,能够将所述提手的一周设置为圆滑的边缘,从而使所述的提手能够在携带和使用时更为安全;根据需要,还能够在所述提手的一端端部设置出一个用于与钥匙圈对应接合的通孔4,从而能够通过该通孔4将所述提手挂在钥匙圈上,达到便于携带和防止丢失的目的;为增加所述提手的功能项,能够在提手对应位于外圈的边部1一侧设置出起瓶器的卡口结构,从而使所述的提手还能够被当做起瓶器来使用。
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提手时,只需将提手两边部1之间的间隙对应塑料袋、布袋或纸袋的拎带或提绳,再顺应提手的螺旋方向转动提手,使塑料袋、布袋或纸袋的拎带或提绳自然的顺提手的内壁面滑进提手中空的结构内部,然后就能够直接通过提起提手来完成拎提袋子的操作了;在此期间,即使是提手被转动过度,塑料袋、布袋或纸袋的拎带或提绳也会受到对应位于提手内圈的边部1的限制,从而不会与提手发生脱离,这有效的保障了所述提手的实用性能;此外,在拎提过程中,塑料袋、布袋或纸袋的拎带或提绳受重力影响,其会保持在提手内的底部位置,且在提手底部的承托下也不会对手指造成任何挤压;当需要取下提手时,也只需再反向转动提手,使塑料袋、布袋或纸袋的拎带或提绳顺提手的内壁面向外滑出就能够使其与提手顺利脱离了;另外,当遇到有些袋子的手提部分较为窄小,其不易用上述方法套入提手时,能够将提手横向穿入袋子的手提部分,然后使袋子的手提部分自然的落在提手中段的,由两边部1的凹陷对应形成的低谷内,从而达到利用这个低谷对袋子的手提部分进行限位,然后再通过提手轻松拎提携带袋子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故本实用新型未对其进行详述。

Claims (6)

1.一种便携提手,其特征是:所述的提手为一中空的螺旋卷状结构,该结构两个边部(1)的中心位置均设有凹陷(2),且这两个边部(1)分别向内卷曲后对应呈上下重叠状;所述提手的底面中部至两端之间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凹弧(3),且提手一周设有圆滑的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提手,其特征是:所述凹陷(2)的边缘设为弧状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提手,其特征是:所述两个边部(1)之间的垂直高度和提手总体的垂直高度之比至少设为3: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提手,其特征是:所述提手底面的凹弧(3)与该底面中心点之间的垂直落差高度和提手总体的垂直高度之比至少设为2: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提手,其特征是:所述提手的一端端部设有通孔(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提手,其特征是:所述提手对应位于外圈的边部一侧设有起瓶器的卡口结构。
CN201620123190.0U 2016-02-17 2016-02-17 一种便携提手 Active CN205547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3190.0U CN205547856U (zh) 2016-02-17 2016-02-17 一种便携提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3190.0U CN205547856U (zh) 2016-02-17 2016-02-17 一种便携提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47856U true CN205547856U (zh) 2016-09-07

Family

ID=56818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23190.0U Active CN205547856U (zh) 2016-02-17 2016-02-17 一种便携提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478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58960A (zh) 一种背包式购物袋
CN205547856U (zh) 一种便携提手
CN205574682U (zh) 一种带拼图的木质酒盒
CN204071611U (zh) 储物箱
CN204071539U (zh) 新型可折叠杯
CN208233708U (zh) 一种便携式西药存放袋
CN206777020U (zh) 一种便携式水杯
CN204409682U (zh) 新型智能领带
CN205757774U (zh) 一种小型家用箱包
CN205390608U (zh) 带魔尺的伞柄
CN211188772U (zh) 一种皮肤精华无针射流导入仪
CN204336144U (zh) 一种具有固定滑板结构的背包
CN203829379U (zh) 引流瓶及引流管便携包
CN202151123U (zh) 围裙
CN201480055U (zh) 一种上衣的胸部口袋
CN213992712U (zh) 一种捋式伞囊
CN204444573U (zh) 一种防脏手提包
CN107176365A (zh) 一种绝缘漆漆桶
CN204864814U (zh) 收折式帽套
CN203937821U (zh) 一种皮划艇防水裙
CN203523612U (zh) 护包一体渔护
CN208530094U (zh) 一种多功能圆规
CN209210345U (zh) 一种防伤手的易掰安瓿瓶瓶套
CN208481010U (zh) 一种保温杯结构
CN207428613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伞下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