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42420U - 一种电荷自恢复的复合驻极体薄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荷自恢复的复合驻极体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42420U
CN205542420U CN201521026805.XU CN201521026805U CN205542420U CN 205542420 U CN205542420 U CN 205542420U CN 201521026805 U CN201521026805 U CN 201521026805U CN 205542420 U CN205542420 U CN 205542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film
film
electric charge
composite electret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2680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军
钟俊文
钟其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2102680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42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42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424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Treatments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荷自恢复的复合驻极体薄膜,复合驻极体薄膜保持电荷,当复合驻极体薄膜所保持的电荷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其保持的电荷会消失,当外界干扰消失后,复合驻极体薄膜又能吸附外界的电荷;复合驻极体薄膜包括:位于上层的第一薄膜和位于下层的第二薄膜,第一薄膜与所述第二薄膜之间有孔洞结构;第一薄膜是指在电晕极化后保持负电荷的高分子薄膜,第二薄膜是指在电晕极化后保持正电荷的高分子薄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驻极体薄膜具有便于操控、成本低廉和适于大批量规模生产等特点,且机械性能好,不容易脱落或者开裂。

Description

一种电荷自恢复的复合驻极体薄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电元器件制造相关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荷自恢复的复合驻极体薄膜。
背景技术
驻极体是指可长期储存空间电荷和偶极电荷的电介质材料,其能被用于制造静电电容发电机,因此驻极体在能源收集领域特别是机电转换领域具有十分广泛而重要的应用。衡量驻极体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便是其长期保持电荷的能力,优良的驻极体材料就有长期稳定保持大量电荷的能力。经典的现代驻极体有聚四氟乙烯(PTFE)、氟化乙丙烯共聚物(FEP)、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等。
但是,上述这些驻极体材料大多是空间电荷驻极体,其所保持的电荷绝大部分位于驻极体薄膜表面。在受到外界干扰,如触碰到水时,所保持的电荷便会快速失去且不能自动恢复。因此,本领域存在着开发新型的,抗外界干扰能力强的驻极体材料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荷自恢复的复合驻极体薄膜,其目的在于,获得机械性能好、可保持的电荷量大、抗干扰能力强、且具备自恢复电荷能力的驻极体薄膜,旨在解决传统薄膜在高湿度环境下电荷易流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荷自恢复的复合驻极体薄膜,所述复合驻极体薄膜保持电荷,当所述复合驻极体薄膜所保持的电荷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其保持的电荷会消失,当外界干扰消失后,所述复合驻极体薄膜又能吸附 外界的电荷;所述复合驻极体薄膜包括:位于上层的第一薄膜和位于下层的第二薄膜,所述第一薄膜与所述第二薄膜之间有孔洞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薄膜是指在电晕极化后保持负电荷的高分子薄膜,所述第二薄膜是指在电晕极化后保持正电荷的高分子薄膜。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薄膜的材料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尼龙、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薄膜的材料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尼龙、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薄膜的厚度为10μm至100μm;所述第二薄膜的厚度为10μm至100μm。
更进一步地,所述复合驻极体薄膜的厚度为20μm至200μm。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备以下的技术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驻极体薄膜具有便于操控、成本低廉和适于大批量规模生产等特点。由于加工温度和压力选择合适,所制备的复合驻极体薄膜机械性能好,不容易脱落或者开裂。
(2)由于在电晕极化后在薄膜规则孔洞内部形成了电偶极子,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驻极体薄膜所能保持的电荷量大,在外界干扰消失后,其失去的电荷会自动重新恢复,具备传统驻极体薄膜材料所不具备的抗干扰能力。
(3)由于制备原理都是具有柔性的高分子薄膜,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驻极体薄膜具有柔性可弯折的优点,可以用于制备柔性静电感应发电机。由于复合驻极体薄膜能有长期稳定且抗外界干扰地保持大量电荷,所以应用此类驻极体薄膜制备的柔性发电机输出大,且具有更宽广的应用 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驻极体薄膜的截面示意图,此种复合驻极体薄膜中凹陷图案被压印在上层薄膜上;
图2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驻极体薄膜的截面扫描电镜图;
图3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驻极体薄膜的被高压极化后内外部电荷分布图;
图4(a)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驻极体薄膜的表面电位-时间衰减图示;图4(b)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驻极体薄膜的表面电位-水处理次数回复与总体衰减图示;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为第一薄膜,2为第二薄膜,3为凹陷图案,4为电偶极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电元器件制造相关领域,涉及一种具有受到外界干扰后电荷流失,而干扰消失后具备电荷自动恢复功能的新型复合驻极体薄膜,所制得的复合驻极体薄膜简单、机械性能好、可保持的电荷量大、抗外界干扰能力强的优点,使得利用此种驻极体薄膜制备的柔性发电机具有更宽广的应用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荷自恢复的复合驻极体薄膜;利用热压成膜和电晕极化工艺进行制备,并对成膜材料选择,成膜条件和极化条件等关键工艺进行了研究和设计,相应能够制备机械性能好、可保持的电荷量大、抗干扰能力强、具备自恢复电荷能力的新型优良驻极体薄膜材料,同时具备便于操控、成本低廉和适于大批量规模生产等特点,使得利用此种驻极 体薄膜制备的柔性发电机具有更宽广的应用领域。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荷自恢复的复合驻极体薄膜,该驻极体薄膜可以用于制备柔性发电机,应用于机电转换领域。具体地,利用热压成膜工艺将两种高分子材料压制在一起,形成中间有规则孔洞的复合驻极体薄膜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荷恢复的复合驻极体薄膜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a)选取两种高分子薄膜材料,其中一种容易在电晕极化后保持负电荷,命名为第一薄膜1;另一种容易在电晕极化后保持正电荷,命名为第二薄膜2。第一薄膜1选自以下材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尼龙、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第二薄膜2选自以下材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尼龙、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
(b)利用热压印技术在第一薄膜1或者第二薄膜2上压印出规则的凹陷图案,热压印时,采用的热压温度为80℃至300℃,因为步骤(a)中所述的高分子材料的熔程都在此范围内;采用的压力为1000N至30000N,在此压力范围下既能有效地形成凹陷图案又能防止高分子膜破损;形成的规则凹陷图案的长宽高均在50至5000μm之间,这种尺寸的凹陷图案有助于在后续的电晕极化过程中形成电偶极子。
(c)利用电晕极化方法使得第一薄膜1或者第二薄膜2带上电荷,从而使得两块薄膜能够平整地吸附在一起。极化电压范围为-5kV至-15kV或者是5kV至15kV,在此极化电压范围内,第一薄膜1或第二薄膜2能充分地吸附电荷,从而形成强静电吸附。
(d)采用热压成膜技术将吸附在一起的第一薄膜1和第二薄膜2紧紧地热压融化在一起,形成上层为第一薄膜1下层为第二薄膜2的中间有孔 洞结构的复合驻极体薄膜,孔洞长宽高均在50至5000μm之间。热压时,采用的热压温度为80℃至300℃,具体选择的热压温度应该位于第一薄膜1和第二薄膜2的熔程之间,使得热压过程中,第一薄膜1或者第二薄膜2可以软化而具有黏合性而另一个薄膜则物性相对不变;采用的压力为10N至1000N,在此压力范围内,既使得第一薄膜1和第二薄膜2能充分黏合又不会破坏原先形成的凹陷图案。此种热压成膜方法制备方法具有具备便于操控、成本低廉和适于大批量规模生产等特点,所制得的薄膜粘附牢固,机械性能好,不易断裂。
(e)利用负高压电晕极化方法使得制备的复合驻极体薄膜保持电荷,极化时复合驻极体薄膜中上层第一薄膜1正对极化针。极化电压范围为-5kV至-15kV,具体所用的极化电压与复合驻极体薄膜中孔洞的大小有关,孔洞尺寸越大则所用的电压越高。利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驻极体薄膜所保持的电荷在受到外界干扰时,例如触碰到水,其保持的电荷会消失,当外界干扰消失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复合驻极体薄膜又能吸附外界的电荷(具体对于第一薄膜1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第二薄膜2为聚丙烯所制得的样品,其恢复时间在半小时到3小左左右)使其重新能够保持一定的电荷,一般能回复至原始值的90%,并且能够经受多次的外界干扰。
在本实用新型中,步骤(a)中第一薄膜1的厚度为10μm至100μm;第二薄膜2的厚度为10μm至100μm,此种厚度范围内的薄膜容易加工且具有良好的柔性。步骤(c)中所制得的复合驻极体薄膜的厚度为20μm至200μm。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制备的复合驻极体薄膜具有柔性可弯折的特点,因为其所用的原理都是柔性的高分子薄膜,可用于制备柔性静电感应发电机。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备以下的技术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驻极体薄膜具有便于操控、成本低廉和适于大批量规模生产等特点。由于加工温度和压力选择合适,所制备的复合驻极体薄膜机械性能好,不容易脱落或者开裂。
(2)由于在电晕极化后在薄膜规则孔洞内部形成了电偶极子,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驻极体薄膜所能保持的电荷量大,在外界干扰消失后,其失去的电荷会自动重新恢复,具备传统驻极体薄膜材料所不具备的抗干扰能力。
(3)由于制备原理都是具有柔性的高分子薄膜,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驻极体薄膜具有柔性可弯折的优点,可以用于制备柔性静电感应发电机。由于复合驻极体薄膜能有长期稳定且抗外界干扰地保持大量电荷,所以应用此类驻极体薄膜制备的柔性发电机输出大,且具有更宽广的应用领域。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荷自恢复驻极体薄膜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驻极体复合薄膜由上次第一薄膜1和下层第二薄膜2组成,第一薄膜1和第二薄膜2之间具有规则的孔洞结构。
图2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驻极体薄膜的截面扫描电镜图。图2清晰地显示出第一薄膜1和第二薄膜2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中间规则孔洞的复合驻极体薄膜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薄膜1选自以下材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尼龙、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第二薄膜2选自以下材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尼龙、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热压印技术在第一薄膜1或者第二薄膜2上压印出规则的凹陷图案,热压印时,采用的热压温度为100℃至200℃;采用的压力为1000N至30000N;形成的规则凹陷图案的长宽高均在50至5000μm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热压成膜技术将吸附在一起的第一薄膜1和第二薄膜2紧紧地热压融化在一起,形成上层为第一薄膜1下层为第二薄膜2的中间有孔洞结构的复合驻极体薄膜。热压时,采用的热压温度为80℃至300℃;采用的压力为10N至1000N。此种热压成膜方法制备方法具有具备便于操控、成本低廉和适于大批量规模生产等特点,所制得的薄膜粘附牢固,机械性能好。
在本实用新型中,步骤(a)中第一薄膜1的厚度为10μm至100μm;第二薄膜2的厚度为10μm至100μm。所制得的复合驻极体薄膜的厚度为20μm至200μm.
图3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驻极体薄膜的被高压极化后内外部电荷分布图。可见在被高压极化后,第一薄膜1和第二薄膜2之间的规则孔洞中的空气被电离,形成偶极子,偶极子在第一薄膜1表面感应出负电荷,在第二薄膜2表面感应出正电荷。
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负高压极化方法使得制备的复合驻极体薄膜保持电荷,极化时复合驻极体薄膜中上层第一薄膜1正对极化针。极化电压范围为-5kV至-15kV。
图4(a)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驻极体薄膜的表面电位-时间衰减图示,图4(b)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驻极体薄膜的表面电位-水处理次数回复与总体衰减图示。图4(a)和图4(b)证明所制得的复合驻极体薄膜能够长时间保持较大量的剩余电荷,同时复合驻极体薄膜所保持的电荷在受到外界干扰时,例如触碰到水,其保持的电荷会消失,当外界干扰消失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复合驻极体薄膜又能吸附外界的电荷,使其重新能 够保持一定的电荷,并且能够经受多次的外界干扰。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备以下的技术优点:首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驻极体薄膜具有便于操控、成本低廉和适于大批量规模生产等特点。所制备的复合驻极体薄膜机械性能好,不容易脱落或者开裂;其次,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法制备的复合驻极体薄膜所能保持的电荷量大,在外界干扰消失后,其失去的电荷会自动重新恢复,具备传统驻极体薄膜材料所不具备的抗干扰能力;最后,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法制备的复合驻极体薄膜具有柔性可弯折的优点,可以用于制备柔性静电感应发电机。由于复合驻极体薄膜能有长期稳定且抗外界干扰地保持大量电荷所,应用此类驻极体薄膜制备的柔性发电机输出大,且具有更宽广的应用领域。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电荷自恢复的复合驻极体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驻极体薄膜保持电荷,当所述复合驻极体薄膜所保持的电荷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其保持的电荷会消失,当外界干扰消失后,所述复合驻极体薄膜又能吸附外界的电荷;所述复合驻极体薄膜包括:位于上层的第一薄膜(1)和位于下层的第二薄膜(2),所述第一薄膜(1)与所述第二薄膜(2)之间有孔洞结构;利用热压技术在所述第一薄膜(1)或所述第二薄膜(2)上压印出规则的凹陷图案;
所述第一薄膜(1)是指在电晕极化后保持负电荷的高分子薄膜,所述第二薄膜(2)是指在电晕极化后保持正电荷的高分子薄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驻极体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1)的材料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尼龙、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酰亚胺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驻极体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薄膜(2)的材料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尼龙、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酰亚胺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驻极体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1)的厚度为10μm至100μm;所述第二薄膜(2)的厚度为10μm至100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驻极体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驻极体薄膜的厚度为20μm至200μm。
CN201521026805.XU 2015-12-10 2015-12-10 一种电荷自恢复的复合驻极体薄膜 Active CN205542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26805.XU CN205542420U (zh) 2015-12-10 2015-12-10 一种电荷自恢复的复合驻极体薄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26805.XU CN205542420U (zh) 2015-12-10 2015-12-10 一种电荷自恢复的复合驻极体薄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42420U true CN205542420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62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26805.XU Active CN205542420U (zh) 2015-12-10 2015-12-10 一种电荷自恢复的复合驻极体薄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4242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2002A (zh) * 2017-05-26 2017-07-25 成都润泰茂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稳定贮藏电荷的微型振动发电装置
CN111682099A (zh) * 2020-06-01 2020-09-1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柔性聚合物压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2002A (zh) * 2017-05-26 2017-07-25 成都润泰茂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稳定贮藏电荷的微型振动发电装置
CN111682099A (zh) * 2020-06-01 2020-09-1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柔性聚合物压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82099B (zh) * 2020-06-01 2022-01-0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柔性聚合物压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eng et al. Highly porous polymer aerogel film‐based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Li et al. Polymer electre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WI791426B (zh) 超級電容器裝置,以及其製造方法
CN103229262B (zh) 用于电化学双层电容器的多孔碳
US10825614B2 (en) Energy harvesting device using electroactive polymer nanocomposites
US9887048B2 (en) Stretchable supercapaci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Liu et al. Compressible all‐in‐one supercapacitor with adjustable output voltage based on polypyrrole‐coated melamine foam
CN205542420U (zh) 一种电荷自恢复的复合驻极体薄膜
Kelley et al. Poly (vinylidene fluoride‐co‐hexafluoropropylene) nanocomposites incorporating cellulose nanocrystals with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lithium ion batteries
MX2013008028A (es) Separador para dispositivo electroquimico y proceoso para su preparacion.
Klem et al. based supercapacitor with screen-printed poly (3, 4-ethylene dioxythiophene)-poly (styrene sulfonate)/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 films actuating both as electrodes and current collectors
Wang et al. Flexible pseudocapacitive iontronic tactile sensor based on microsphere‐decorated electrode and microporous polymer electrolyte for ultrasensitive pressure detection
CN111480289A (zh) 摩擦发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Liu et al. Integrated bending actuation and the self‐sensing capability of poly (vinyl chloride) gels with ionic liquids
CN205789506U (zh) 一种超薄耐高温聚丙烯电容器金属化薄膜
CN106863994A (zh) 一种电荷自恢复驻极体薄膜的制备方法
Panda et al. Analysis of aqueous supercapacitor with various current collectors, binders and adhesives
CN106848051A (zh) 机械能采集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AU2011214122B2 (en) Electrostatic capacitor device
KR101429819B1 (ko)
Mahulkar et al.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carbon materials as electrodes of supercapacitor
CN215620617U (zh) 一种不干胶底纸
CN202423011U (zh) 抗大电流金属化薄膜方阻
CN10689363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膈膜清洗剂
Jain et al. Effect of nano-fill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based electrochemical double layer capaci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