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36609U - 节能玻璃幕墙 - Google Patents

节能玻璃幕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36609U
CN205536609U CN201620096459.0U CN201620096459U CN205536609U CN 205536609 U CN205536609 U CN 205536609U CN 201620096459 U CN201620096459 U CN 201620096459U CN 205536609 U CN205536609 U CN 205536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energy
energy
pipe
heat
curtai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9645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建军
王贺省
刘杰艺
胡宇
王梦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Fangte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Fangte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Fangte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Fangte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9645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36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36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366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20Solar therm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节能玻璃幕墙,包括保温板、玻璃板、间隔围框以及太阳能集热装置,其中,所述玻璃板面对所述保温板且与所述保温板呈间隔设置,所述间隔围框设于所述保温板和所述玻璃板之间,与所述保温板和所述玻璃板共同围设形成中间腔,所述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多个呈并排设置的太阳能集热管、以及至少一水管,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设于所述中间腔内,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内设有换热媒介,所述水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中间腔内且邻近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设置,所述水管内充注有水用以与所述太阳能集热管的换热媒介进行热交换。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节能玻璃幕墙减少室内热量的损耗且能利用太阳能,而具有节能的优点。

Description

节能玻璃幕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玻璃幕墙。
背景技术
当前,大量建筑物都使用玻璃幕墙做外围护结构,其中玻璃幕墙的层间玻璃大约占总玻璃幕墙面积的30%,对建筑物整体的耗能影响至关重要。当室内外环境存在温差时,较容易发生能量交换而导致能耗损失,例如,在夏季,外界的高温高至30~40度,冬季,外界的温度低至几度,甚至低至负几十度,而室内温度通常要求在20度左右,因室内温度差较大,要想使室内维持一定的温度值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玻璃幕墙,旨在满足结构层间保温的同时,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并加以利用,达到节能环保效果。
为到达上述之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玻璃幕墙,包括:
保温板;
玻璃板,面对所述保温板且与所述保温板呈间隔设置;
间隔围框,设于所述保温板和所述玻璃板之间,与所述保温板和所述玻璃板共同围设形成中间腔;以及,
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多个呈并排设置的太阳能集热管、以及至少一水管,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设于所述中间腔内,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内设有换热媒介,所述水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中间腔内且邻近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设置,所述水管内充注有水用以与所述太阳能集热管的换热媒介进行热交换。
优选地,所述换热媒介为无机超导介质。
优选地,所述保温板为发泡水泥保温板,所述玻璃板为超白钢化玻璃。
优选地,每一所述太阳能集热管呈扁平状,且每一所述太阳能集热管的内部形成有至少一太阳能集热管路。
优选地,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与所述保温板之间填充有成型泡沫。
优选地,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的面对所述玻璃板的一面贴覆有吸热薄膜。
优选地,以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间隔围框的下边框与所述太阳能集热管的下端之间设有垫片。
优选地,以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的上端均向同一侧弯曲,以共同形成供所述水管穿过的通道。
优选地,所述水管的两端对应与热水器的水箱的两接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水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水泵,所述水泵用以驱动所述热水器的水箱中的水流进所述水管后回收至所述热水器的水箱,所述节能玻璃幕墙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水泵电性连接,用以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水管中的水温,控制所述水泵工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节能玻璃幕墙设置有保温板,隔绝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热交换,而减少室内的热量损耗,此外,所述节能玻璃幕墙内设有太阳能集热装置,以对透过玻璃板的阳光进行利用,从而,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并加以利用,达到节能环保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玻璃幕墙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节能玻璃幕墙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节能玻璃幕墙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节能玻璃幕墙的沿A-A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的节能玻璃幕墙的太阳能集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节能玻璃幕墙应用时的安装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节能玻璃幕墙 42 水管
1 保温板 5 成型泡沫
2 玻璃板 6 吸热薄膜
3 间隔围框 7 垫片
3a 上边框 8 管托
3b 下边框 91 温度传感器
3c 侧边框 92 水泵
31 干燥剂包 93 共同段
4 太阳能集热装置 94 外接自来水管
41 太阳能集热管 200 热水器的水箱
41a 通道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玻璃幕墙,广泛应用于建筑物中,用以隔断室内外热量交换,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同时,也起到装饰作用和一定的支撑作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玻璃幕墙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节能玻璃幕墙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节能玻璃幕墙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节能玻璃幕墙的沿A-A面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1的节能玻璃幕墙的太阳能集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玻璃幕墙的实施例中,所述节能玻璃幕墙100包括:
保温板1;
玻璃板2,面对所述保温板1且与所述保温板1呈间隔设置;
间隔围框3,设于所述保温板1和所述玻璃板2之间,与所述保温板1和所述玻璃板2共同围设形成中间腔(未标号);以及,
太阳能集热装置4,包括多个呈并排设置的太阳能集热管41、以及至少一水管42,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41设于所述中间腔内,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41内设有换热媒介,所述水管4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中间腔内且邻近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41设置,所述水管42内充注有水用以与所述太阳能集热管41的换热媒介进行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节能玻璃幕墙100设置有保温板1,隔绝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热交换,而减少室内的热量损耗,此外,所述节能玻璃幕墙100内设有太阳能集热装置4,以对透过玻璃板2的阳光进行利用,从而,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并加以利用,达到节能环保效果。
在所述节能玻璃幕墙100安装至建筑物时,保温板1是朝向室内设置,用以隔断室内外热量交换,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保温板1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具有保温功能的板,例如各种发泡板,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板1为发泡水泥保温板,发泡水泥保温板使用的原材料粉煤灰——我国当前排量较大的工业废渣之一,实现了废物的循环利用;发泡水泥保温板导热系数低,保温效果好,防火等级为A级,防水,轻质高强,隔音,无毒害放射物质,寿命长,发泡水泥保温板的使用寿命可达50年,与建筑主体设计使用年限一致。
在所述节能玻璃幕墙100安装至建筑物时,玻璃板2朝向室外具有装饰作用,所述玻璃板2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可适用于玻璃板2,例如各种钢化玻璃板2,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玻璃板2为超白钢化玻璃板,超白钢化玻璃板具有透光率好且具有较好的强度,因而,有利于太阳光透过所述玻璃板2而被太阳能集热管41吸收,并且不容易破损。
间隔围框3与玻璃板2和保温板1围合形成密封的中间腔,为此,间隔围框3与玻璃板2和保温板1之间通常会设置密封用的胶料,例如,间隔围框3与保温板1用丁基热熔密封胶固定且密封,间隔围框3与玻璃板2之间才硅酮耐候密封胶固定且密封,此外,间隔围框3的内侧装填干燥剂包31,用以使所述中间腔保持干燥,而不置于有水汽的存在而影响所述保温板1的保温性能,以及影响所述玻璃板2的透光性能,所述间隔围框3可以采用金属或非金属材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隔围框3采用铝制材料制成,铝制材料具有质轻且价廉的优点,此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节能玻璃幕墙100呈四方形,所述间隔围框3由四个边框拼接围合而成。
太阳能集热装置4用以吸收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化为水的热能,具体地,所述太阳能集热装置4中的太阳能集热管41中的换热媒介在吸收太阳能后,由液态变为气态,也即被气化。被气化后的换热媒介与所述水管42中的水进行热交换,所述水管42中的水被加热。所述太阳能集热管41和所述水管42的材质优选为金属材质,例如,铜、铝、钢等等。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媒介为无机超导介质,具体做法,采用多种无机元素的液态混合物作为传热介质注入到如铜、铝、碳钢、不锈钢、玻璃等各类金属(或非金属)管状、板状腔体内,经密封成型后,形成具有高速传热性能的传热技术。其主要特点有:
1、启动迅速、传热速度快。自一端加热,几秒内可将热量传递到另一端。元件不光能导热利用均温,特性还可实现传冷。
2、热阻小、均温性好,它的传热能力远高于金属材料,传热元件的表面温度趋于一致,当量导热系数为14MW/m.℃,纯银的的导热系数411W W/m.℃,是纯银的3.4万倍。(可以举例说明:将一根铁棒或铜棒一端加热烧红,另一端很长时间手可以接触说明内部热阻大,热量不能及时传过来,而采用传热元件几秒内另一端达到加热端相同温度,说明内部热阻极小,几乎为零)传热元件内部传热能力大,传热元件内部轴向传热能力27.2MW/m。
于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太阳能集热管41呈扁平状,且每一太阳能集热管41的内部形成有至少一太阳能集热管41路,具体参见图5所示,每一太阳能集热管41的内部形成有多个太阳能集热管路411。将所述太阳能集热管41设计为扁平状,而有利于所述太阳能集热管41吸收太阳能。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41与所述保温板1之间填充有成型泡沫5,所述成型泡沫5进一步隔绝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41的热量传递至所述保温板1层,从而进一步减少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41的热量损失,进而,提高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41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还有,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41的面对所述玻璃板2的一面贴覆有吸热薄膜6,所述吸热薄膜6可以高效地对太阳能进行吸收。
在所述节能玻璃幕墙100安装至建筑物时,通常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41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间隔围框3包括上边框3a、下边框3b以及两侧边框3c。所述水管42靠近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41的上端设置,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41内的液态的换热介质在气化后,会流动至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41的上端,而与所述水管42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隔围框3的下边框3b与所述太阳能集热管41的下端之间设有垫片7,以对所述太阳能集热管41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
还有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41的上端均向同一侧弯曲,以共同形成供所述水管42穿过的通道41a,为此,使得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41与所述水管42之间的热交换面积最大,而热交换效率较高。所述间隔围框3的上边框3a与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41的上端之间设有管托8,以对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41的上端进行限位。
请进一步参阅图6,图6为图1的节能玻璃幕墙100应用时的安装示意图。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管42的两端对应与热水器的水箱200的两接口(冷水入口200a和回水口200b)连接,从而,所述太阳能集热装置4可以对热水器的水箱200内的水进行加热,更进一步地,所述水管42上设有温度传感器91和水泵92,所述水泵92用以驱动所述热水器的水箱200中的水流进所述水管42后回收至所述热水器的水箱200,所述节能玻璃幕墙100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91和水泵92电性连接,用以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91检测的所述水管42中的水温,控制所述水泵92工作,当所述水管42内的水的温度到达设定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水泵92开启,向所述水管42内更换水,且将加热后的水补充至所述热水器的水箱200内。
进一步地,参阅图6,所述水管42的一端具体与所述热水器的水箱200的冷水入口200a连接,并且,所述水管42的与所述冷水入口200a的一段作为共同段93,与外接自来水管94连接,外接自来水管94通过该共同段93与所述冷水入口200a连接,外接自来水管94上安装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磁阀,用以控制外接自来水管94的通断,所述水泵92设于所述共同段93上,此外,所述公共段93上设有通断阀,当所述热水器的水箱200需要补水时,即当所述热水器的水箱200的水位达到低水位值(水位通过设置与水箱200的水位计检测)时,控制器控制所述外接自来水管94上的电磁阀开启,让自来水接入就可以,当所述热水器的水箱200的水位达到高水位值时,控制器控制自来水管94的电磁阀关闭,进而,可以实现自动补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其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节能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温板;
玻璃板,面对所述保温板且与所述保温板呈间隔设置;
间隔围框,设于所述保温板和所述玻璃板之间,与所述保温板和所述玻璃板共同围设形成中间腔;以及,
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多个呈并排设置的太阳能集热管、以及至少一水管,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设于所述中间腔内,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内设有换热媒介,所述水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中间腔内且邻近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设置,所述水管内充注有水用以与所述太阳能集热管的换热媒介进行热交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媒介为无机超导介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为发泡水泥保温板,所述玻璃板为超白钢化玻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太阳能集热管呈扁平状,且每一所述太阳能集热管的内部形成有至少一太阳能集热管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与所述保温板之间填充有成型泡沫。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的面对所述玻璃板的一面贴覆有吸热薄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间隔围框的下边框与所述太阳能集热管的下端之间设有垫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多个太阳能集热管的上端均向同一侧弯曲,以共同形成供所述水管穿过的通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的两端对应与热水器的水箱的两接口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节能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水泵,所述水泵用以驱动所述热水器的水箱中的水流进所述水管后回收至所述热水器的水箱,所述节能玻璃幕墙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水泵电性连接,用以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水管中的水温,控制所述水泵工作。
CN201620096459.0U 2016-01-29 2016-01-29 节能玻璃幕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36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96459.0U CN205536609U (zh) 2016-01-29 2016-01-29 节能玻璃幕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96459.0U CN205536609U (zh) 2016-01-29 2016-01-29 节能玻璃幕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36609U true CN205536609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74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9645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36609U (zh) 2016-01-29 2016-01-29 节能玻璃幕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366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1811A (zh) * 2020-07-11 2020-10-30 深圳景源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幕墙及其监测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1811A (zh) * 2020-07-11 2020-10-30 深圳景源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幕墙及其监测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ang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rmal performance of thermosyphon flat-plate solar water heater with a mantle heat exchanger
CN201377914Y (zh) 无水箱太阳能热水器
CN201367685Y (zh) 太阳能发电产热节能屋面板
CN201246906Y (zh) 双真空玻璃板超薄型太阳能热水器
CN205536609U (zh) 节能玻璃幕墙
CN106123337A (zh) 一种储能电热水器
CN206724515U (zh) 一种利用微通道环路热管的太阳能热泵系统
CN100460778C (zh) 承压式多介质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CN201688579U (zh) 一种壁挂整体承压平板太阳能热水器
CN201177395Y (zh) 棒锤型双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
CN202417227U (zh) 一种光热建筑一体化的转角式集热落地光热窗
CN202598893U (zh) 低热损失u型管式真空玻璃管集热器
CN204983188U (zh) 一种热交换低碳建筑节能墙
CN210241985U (zh) 一种地热能与空气源热泵复合加热系统
CN100360871C (zh) 太阳能采暖及热水屋顶
CN203837302U (zh) 超导壁挂式单管循环太阳能热水器系统
CN209801827U (zh) 太阳能集热、储热和释热的太阳能应用系统
CN103741834B (zh) 仿生智能外围护结构
CN102692086B (zh) 一种平板壁挂无水箱太阳能热水器
CN202221168U (zh) 双仓太阳能热水器
CN105937814A (zh) 一种建筑被动式降温与太阳能热水综合利用装置
CN205013965U (zh) 一种用于炉窑的保温绝热外套
CN201032297Y (zh) 承压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CN206338948U (zh) 一种分区加热式水箱
CN204460804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