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35381U - 背光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35381U
CN205535381U CN201620348449.1U CN201620348449U CN205535381U CN 205535381 U CN205535381 U CN 205535381U CN 201620348449 U CN201620348449 U CN 201620348449U CN 205535381 U CN205535381 U CN 2055353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glue frame
backlight module
bottom side
back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484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小明
董慧
金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Luyuan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Luyuan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4844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353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353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353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胶框、由胶框的底侧向胶框的至少一个水平侧延伸设置的背板以及设置在胶框的底侧与背板之间的柔性电路板;在背板上设有开口,部分柔性电路板由开口穿出;在开口处、并位于柔性电路板的下方设有垫片,该垫片用于在部分柔性电路板由开口穿出时,与该部分柔性电路板的底侧形成滑动接触,即将柔性电路板与背板隔开,由此可避免对柔性电路板的底侧造成划伤;而且,由于柔性电路板的底侧未有划伤,因此可以保证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稳定运行,使其整体画面不受影响,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电子绘画平板的模组为实现高精度的touch(触控)功能,需要在BLU(Back Light Unit,背光模组)里增加EMR(ElectromagneticRelay,电磁继电器),其FPC(Flexible Circuit Board,柔性电路板)需要从背板的开口穿出,在组装背板时,为防止划伤FPC,需要将开口设置得较大,而在组成模组后,BLU极容易从背板开口处进入异物或灰尘,最终影响整体画面和最终的客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柔性电路板在由背板上的开口穿出时造成划伤的背光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胶框、由所述胶框的底侧向所述胶框的至少一个水平侧延伸设置的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胶框的底侧与所述背板之间的柔性电路板;在所述背板上设有开口,部分所述柔性电路板由所述开口穿出;在所述开口处、并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下方设有垫片。
优选的,部分所述垫片与位于所述胶框底侧的部分所述背板连接,其余部分所述垫片探出于所述开口的底侧边缘。
优选的,所述开口由位于所述胶框的水平侧的部分所述背板延伸至位于所述胶框底侧的部分所述背板上;所述垫片未探出于位于所述开口的顶侧边缘。
优选的,部分所述垫片插设在所述开口中,其余部分所述垫片较所述开口宽。
优选的,所述垫片板由橡胶材质制成。
优选的,位于所述胶框水平侧的部分所述背板具有弹性折边,所述弹性折边用于在所述胶框与模框之间形成弹性支撑。
优选的,在所述胶框的底侧、并位于靠近所述开口处设有可被压缩的垫层。
优选的,所述垫层延伸至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安装位置的上方。
优选的,在所述胶框的底侧设有凹槽,所述垫层与所述胶框接触的一侧嵌设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凹槽用于对所述垫层形成水平方向上的限位。
优选的,所述垫层粘接在所述胶框上。
优选的,所述垫层由泡棉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通过在其背板的开口处设置垫片,以在部分柔性电路板由开口穿出时,与该部分柔性电路板的底侧形成滑动接触,即将柔性电路板与背板隔开,由此可避免对柔性电路板的底侧造成划伤;而且,由于柔性电路板的底侧未有划伤,因此可以保证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稳定运行,使其整体画面不受影响,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于柔性电路板处的外侧视角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于开口处除背板之外其余部分结构的截面视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于开口处除背板之外其余部分结构的截面视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胶框与垫层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胶框;2、背板;21、开口;3、柔性电路板;4、垫片;5、垫层;6、模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胶框1、背板2以及柔性电路板3;背板2由胶框1的底侧向胶框1的至少一个水平侧延伸设置,位于胶框1水平一侧的部分背板2具有弹性折边,弹性折边用于在胶框1与模框6之间形成弹性支撑,从而使背板2与模框6扣合;背板2上开设有开口21,部分所述柔性电路板3由所述开口21穿出;在所述开口21处、并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3的下方粘接有垫片4,垫片4可由橡胶或其他柔性材质制成,用于在所述部分柔性电路板3由开口21穿出时与该部分柔性电路板3的底侧形成滑动接触,从而将柔性电路板3的底侧与背板2隔开,由此可避免对柔性电路板3的底侧造成划伤。
部分垫片4与位于胶框1底侧的部分背板2连接,其余部分垫片4在竖直方向上探出于开口21的底侧边缘,即便柔性电路板3探出的部分向下弯曲,也不会触碰到开口21的底侧边缘;而且,由于探出于开口21的部分垫片4也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因此当柔性电路板3探出会与垫片4探出于开口的部分同步向下弯曲,由此可使柔性电路板3靠近开口的部分的弯曲应力分散,即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对于厚度较薄的柔性电路板3而言,不容易造成损伤。进一步的,开口21由位于胶框1的水平侧的部分背板2延伸至位于胶框1底侧的部分背板2上;垫片4在竖直方向上未探出于位于开口21的顶侧边缘,即开口21整体呈L形,可以使垫片4在垂直于位于胶框1底侧的部分背板2的方向上既探出于开口21的底侧边缘、又不探出于开口21的顶侧边缘,即可以做到在竖直方向上不探出背板2的水平侧,从而不影响背光模组外部结构的平整性。
垫片4整体呈“凸”字形,其后部较开口21宽,前部插设在开口21中;插设在开口21中的为垫片4探出的部分,在宽度方向上受到开口21的限位,可以防止垫片4在宽度方向上发生错动,同时使垫片4的后部卡在开口21的内侧,防止垫片4从开口21中脱出。
另外,在胶框1的底侧、并位于靠近开口21处粘接有可被压缩的垫层5,垫层5用于在背板2扣合后,对开口21形成密封,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而且,由于有垫片4的存在,在开口21内侧的背板2上形成了一个凸起,而可被压缩的垫层5却可以发生适应性的形变,以填充缝隙,消除密封盲区,在开口21源头处形成良好的密封,该垫层5优选为由泡棉材质制成,可实现快速压敏固定。进一步的,垫层5优选延伸至柔性电路板3的安装位置的上方,从而使垫层5不仅在开口21处形成封堵,还在柔性电路板3与胶框1之间形成区域性封堵,由此使密封效果大幅提升。
在胶框1的底侧设有凹槽,该凹槽为与垫片4的形状相适应的“凸”字形,垫层5与胶框1接触的一侧嵌设在凹槽中,凹槽用于对垫层5形成水平方向上的限位,防止垫层5在安装过程中和后续使用过程中发生水平方向的错动,从而保证了密封效果的稳定性。
另外,再结合4所示,对于具有多个开口21的背板2,即每个开口21处均有柔性电路板3穿出,而垫层5则采取整块式设计,即垫层5为沿多个开口21的排布方向的内侧的整体呈带状的结构,该带状的垫层5的一侧排列有多个突出的部分,同时,凹槽的形状也与带状的垫层5的形状相适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由于背光模组的柔性电路板3的底侧未有划伤,且背板2的开口21处不易进入灰尘,由此可以保证显示设备的整体画面不受影响,且可实现稳定的高精度触控功能,增加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胶框、由所述胶框的底侧向所述胶框的至少一个水平侧延伸设置的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胶框的底侧与所述背板之间的柔性电路板;在所述背板上设有开口,部分所述柔性电路板由所述开口穿出;在所述开口处、并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下方设有垫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垫片与位于所述胶框底侧的部分所述背板连接,其余部分所述垫片探出于所述开口的底侧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由位于所述胶框的水平侧的部分所述背板延伸至位于所述胶框底侧的部分所述背板上;所述垫片未探出于位于所述开口的顶侧边缘。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垫片插设在所述开口中,其余部分所述垫片较所述开口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板由橡胶材质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胶框水平侧的部分所述背板具有弹性折边,所述弹性折边用于在所述胶框与模框之间形成弹性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胶框的底侧、并位于靠近所述开口处设有可被压缩的垫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延伸至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安装位置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胶框的底侧设有凹槽,所述垫层与所述胶框接触的一侧嵌设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凹槽用于对所述垫层形成水平方向上的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粘 接在所述胶框上。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由泡棉材质制成。
12.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620348449.1U 2016-04-20 2016-04-20 背光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2055353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48449.1U CN205535381U (zh) 2016-04-20 2016-04-20 背光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48449.1U CN205535381U (zh) 2016-04-20 2016-04-20 背光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35381U true CN205535381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96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48449.1U Active CN205535381U (zh) 2016-04-20 2016-04-20 背光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3538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3551A (zh) * 2017-01-22 2017-05-24 上海与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壳体结构和移动终端
CN114660845A (zh) * 2022-04-21 2022-06-24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3551A (zh) * 2017-01-22 2017-05-24 上海与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壳体结构和移动终端
CN114660845A (zh) * 2022-04-21 2022-06-24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660845B (zh) * 2022-04-21 2024-02-09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34399B (zh) 触控显示模组
CN104614881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05535381U (zh) 背光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
TWM491575U (zh) 螢幕保護裝置
CN106648222A (zh) 交互智能平板的边框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CN107437376A (zh) 一种壳体与屏幕的组件
WO2009104930A3 (ko) 내로우 비엠을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107025852A (zh) 无边框显示器
CN206162451U (zh) 一种触摸屏结构
CN103454789B (zh) 窄边框显示器
CN103235427A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窄边框结构
CN206249167U (zh) 交互智能平板的边框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CN207359935U (zh) 一种纳米智控互动黑板
CN103440830B (zh) 一种显示屏、拼接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2932617A (zh) 窄边框液晶电视边框结构装置
WO2015070575A1 (zh) 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3458612A (zh) Fpc焊盘
CN207780421U (zh) 一种触控式tft液晶显示模组
WO2017117992A1 (zh) 胶框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6325375A (zh) 固定结构、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组装方法
CN205793843U (zh) 一种液晶屏保护装置
CN205139536U (zh) 一种背光源用的框架及背光源、液晶显示模组
CN102830840A (zh) 一种触摸屏组件及使用该触摸屏组件的终端
CN103809310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CN204287677U (zh) 背光模组的防漏光结构及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905

Address after: 230012 Hefei New District, Tongling, North Road, No. 2177, No.

Patentee after: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230011 Anhui city in Hefei Province, the New Station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