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23652U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23652U
CN205523652U CN201620289552.3U CN201620289552U CN205523652U CN 205523652 U CN205523652 U CN 205523652U CN 201620289552 U CN201620289552 U CN 201620289552U CN 205523652 U CN205523652 U CN 205523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jackshaft
shaft
main shaft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895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lian Power Quf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n Lian Kinetic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n Lian Kinetic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n Lian Kinetic Systems Inc
Priority to CN2016202895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23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23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236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包括分别与发动机及电机连接的两根输入轴,位于同侧或异侧,与每根输入轴连接的中间轴,与中间轴连接的变速机构,与变速机构连接的主轴,输出轴,还包括与主轴连接的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由分别连接主轴及输出轴的主轴常啮合齿轮、输出轴齿轮以及同步器,主轴常啮合齿轮与输出轴齿轮之间直接啮合连接或通过输出中间齿轮连接,同步器与输出轴齿轮及输出轴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加工制造难度小、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目前已经存在采用两个或以上原动机驱动车辆的混合动力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大部分的传动系统都是利用结合电动机操作的内燃机,从而向车辆的车轮传递驱动扭矩。但是在现有的传动系统中,大部分会采用过桥齿轮,由于该种齿轮结构复杂且不是现有机械变速箱已广泛使用的零件,导致制造难度大、成本高、可靠性差。
中国专利ZL03811785.1公开了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具有旋转输出的第一原动机、具有旋转输出的第二原动机以及包括主轴的变速器,该主轴至少支撑有两个主轴齿轮。变速器包括第一独立中间轴,其驱动式连接第一原动机,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于其上与相应主轴齿轮啮合的变速齿轮。第二独立中间轴驱动式连接第二原动机,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于其上并与相应主轴齿轮啮合的变速齿轮。第一和第二中间轴上的变速齿轮与主轴齿轮配合,以提供第一和第二中间轴各自与主轴之间的至少一齿轮速比。换挡控制机构选择式接合和脱离第一和第二中间轴以随主轴旋转。但是该专利仍采用过桥齿轮,因此仍然存在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加工制造难度小、成本低、可靠性高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包括
分别与发动机及电机连接的两根输入轴,位于同侧或异侧,
与每根输入轴连接的中间轴,
与中间轴连接的变速机构,
与变速机构连接的主轴,
输出轴,
还包括与主轴连接的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该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包括分别连接主轴及输出轴的主轴常啮合齿轮、输出轴齿轮以及换挡机构,所述的主轴常啮合齿轮与所述的输出轴齿轮之间直接啮合连接或通过输出中间齿轮连接,所述的换挡机构与所述的输出轴齿轮及输出轴连接。使用的换挡机构可以是同步器,也可以是接合套换挡机构。
所述的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输出传动齿轮,连接输出轴齿轮及输出轴。
所述的输出传动齿轮与换挡机构连接。
所述的输入轴与中间轴制成一体。
所述的输入轴与中间轴之间经输入传动机构连接,该输入传动机构由分别与输入轴及中间轴啮合连接的输入轴常啮合齿轮及中间轴常啮合齿轮组成,所述的输入轴常啮合齿轮及所述的中间轴常啮合齿轮直接啮合连接。
所述的输入轴常啮合齿轮与输入轴制成一体,所述的中间轴常啮合齿轮与中间轴制成一体。
所述的变速机构包括与中间轴连接的若干中间轴挡齿轮,与中间轴挡齿轮连接的主轴挡齿轮,该主轴挡齿轮及主轴与换挡机构连接,所述的变速机构还通过换挡机构与输出轴齿轮及输出轴连接。
所述的变速机构包括与中间轴连接的若干中间轴挡齿轮,该中间轴挡齿轮及中间轴与换挡机构连接,与中间轴挡齿轮连接的主轴挡齿轮,所述的变速机构还通过换挡机构与输出轴齿轮及输出轴连接。
所述的中间轴挡齿轮与中间轴制成一体。
所述的发动机与输入轴之间还设有离合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第一过桥齿轮和第二过桥齿轮,增加了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由于第一过桥齿轮和第二过桥齿轮结构复杂且不是现有机械变速箱已广泛使用的零件,制造难度大、成本高、可靠性差。本实用新型当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的同步器或者接合套换挡机构不在空挡位置时,主轴的动力通过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传递至输出轴;当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的同步器或者 接合套换挡机构处于空挡位置时,主轴与输出轴之间没有动力传递,同样能够实现上述技术效果,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包含的零件简单成熟,因此具有加工制造难度小、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适合大批量产业化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七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八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九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十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动机,2-第一输入轴,3-第一输入轴常啮合齿轮,4-第一中间轴常啮合齿轮,5-第一中间轴,6-第一中间轴E4挡齿轮,7-第一中间轴E3挡齿轮,8-第一中间轴E2挡齿轮,9-第一中间轴E1挡齿轮,10-主轴E4挡齿轮,11-主轴E3挡齿轮,12-主轴E2挡齿轮,13-主轴E1挡齿轮,14-同步器E1,15-同步器E2,16-电机,17-第二输入轴,18-第二输入轴常啮合齿轮,19-第二中间轴常啮合齿轮,20-第二中间轴,21-第二中间轴M2挡齿轮,22-第二中间轴M1挡齿轮,23-主轴M1挡齿轮,24-主轴M2挡齿轮,25-同步器M1,26-主轴,27-主轴常啮合齿轮,28-输出中间齿轮,29-输出中间齿轮轴,30-输出轴齿轮,31-同步器O1,32-输出轴,33-接合套换挡机构E1,34-接合套换挡机构E2,35-接合套换挡机构M1,36-接合套换挡机构O1,37-离合器,38-输出中间轴,39-第一输出传动齿轮,40-第二输出传动齿轮,41-第三输出传动齿轮,42-第一中间轴E5挡齿轮,43-第一中间轴E6挡齿轮,44-主轴E6挡齿轮,45-主轴E5挡齿轮,46-接合套换挡机构E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输入轴、可选择性设置的第一输入传动机构、第一中间轴、第一变速机构、第二输入轴、可选择性设置的第二输入传动机构、第二中间轴、第二变速机构、主轴、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输出轴。第一输入轴与第一输入传动机构相连,第一输入传动机构与第一中间轴相连,第一中间轴与第一变速机构相连,第一变速机构与主轴相连,第二输入轴与第二输入传动机构相连,第二输入传动机构与第二中间轴相连,第二中间轴与第二变速机构相连,第二变速机构与主轴相连,主轴与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相连,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与输出轴相连,接下来结合具体的结构示意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展开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其结构如图3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包括第一输入轴2、第一输入传动机构、第一中间轴5、第一变速机构、第二输入轴17、第二输入传动机构、第二中间轴20、第二变速机构、主轴26、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输出轴32。第一输入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输入轴常啮合齿轮3、第一中间轴常啮合齿轮4。第一变速机构包括第一中间轴E4挡齿轮6、第一中间轴E3挡齿轮7、第一中间轴E2挡齿轮8、第一中间轴E1挡齿轮9、主轴E4挡齿轮10、主轴E3挡齿轮11、主轴E2挡齿轮12、主轴E1挡齿轮13、同步器E1 14、同步器E2 15。第二输入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输入轴常啮合齿轮18、第二中间轴常啮合齿轮19。第二变速机构包括第二中间轴M2挡齿轮21、第二中间轴M1挡齿轮22、主轴M1挡齿轮23、主轴M2挡齿轮24、同步器M1 25。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包括主轴常啮合齿轮27、输出中间齿轮28、输出中间齿轮轴29、输出轴齿轮30、同步器O1 31。第一输入轴2与第一输入轴常啮合齿轮3相连或者制成一体,第一输入轴常啮合齿轮3与第一中间轴常啮合齿轮4啮合,第一中间轴常啮合齿轮4与第一中间轴5相连或者制成一体,第一中间轴5与第一中间轴E4挡齿轮6、第一中间轴E3挡齿轮7、第一中间轴E2挡齿轮8、第一中间轴E1挡齿轮9分别相连或者制成一体,主轴E4挡齿轮10、主轴E3挡齿轮11、主轴E2挡齿轮12、主轴E1挡齿轮13分别空套在主轴26上,第一中间轴E4挡齿轮6与主轴E4挡齿轮10啮合,第一中间轴E3挡齿轮7与主轴E3挡齿轮11啮合,第一中间轴E2挡齿 轮8与主轴E2挡齿轮12啮合,第一中间轴E1挡齿轮9与主轴E1挡齿轮13啮合,第二输入轴17与第二输入轴常啮合齿轮18相连或者制成一体,第二输入轴常啮合齿轮18与第二中间轴常啮合齿轮19啮合,第二中间轴常啮合齿轮19、第二中间轴M2挡齿轮21、第二中间轴M1挡齿轮22与第二中间轴20分别相连或者制成一体,主轴M1挡齿轮23、主轴M2挡齿轮24分别空套在主轴26上,第二中间轴M2挡齿轮21与主轴M2挡齿轮24啮合,第二中间轴M1挡齿轮22与主轴M1挡齿轮23啮合,主轴常啮合齿轮27与主轴26相连或者制成一体,主轴常啮合齿轮27与输出中间齿轮28啮合,输出中间齿轮28空套在输出中间齿轮轴29上,输出中间齿轮28与输出轴齿轮30啮合,同步器E1 14与主轴E4挡齿轮10、主轴E3挡齿轮11及主轴26相连,同步器E2 15与主轴E2挡齿轮12、主轴E1挡齿轮13及主轴26相连,同步器M1 25与主轴M1挡齿轮23、主轴M2挡齿轮24及主轴26相连,同步器O1 31与输出轴齿轮30及输出轴32相连。发动机1与第一输入轴2相连,电机16与第二输入轴17相连。发动机1与第一输入轴2相连,电机16与第二输入轴17相连。
实施例2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其结构如图4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其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换挡方式为接合套换挡,换挡机构为接合套换挡机构E1 33、接合套换挡机构E2 34、接合套换挡机构M1 35、接合套换挡机构O1 36,接合套换挡机构E1 33与主轴E4挡齿轮10、主轴E3挡齿轮11及主轴26相连,接合套换挡机构E2 34与主轴E2挡齿轮12、主轴E1挡齿轮13及主轴26相连,接合套换挡机构M1 35与主轴M1挡齿轮23、主轴M2挡齿轮24及主轴26相连,接合套换挡机构O1 36与输出轴齿轮30及输出轴32相连,第一输入轴2与第二输入轴17位于异侧。
实施例3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其结构如图5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其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发动机1与第一输入轴2之间设置有离合器37,第二输入轴17与第二中间轴20相连或者制成一体,不设置第二输入传动机构,主轴常啮合齿轮27与输出轴齿轮30啮合,同步器M1 25设置在同步器E1 14与同步器E2 15之间。
实施例4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其结构如图6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其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还包括输出中间轴38、第一输出传动齿轮39、第二输出传动齿轮40、第三输出传动齿轮41。输出中间轴38与第一输出传动齿轮39相连或者制成一体,第一输出传动齿轮39与第二输出传动齿轮40啮合,第二输出传动齿轮40与第三输出传动齿轮41啮合,第三输出传动齿轮41与输出轴32相连或者制成一体。
实施例5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其结构如图7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其与第四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变速机构还包括第一中间轴E5挡齿轮42、第一中间轴E6挡齿轮43、主轴E6挡齿轮44、主轴E5挡齿轮45、接合套换挡机构E3 46。第一中间轴E5挡齿轮42、第一中间轴E6挡齿轮43与第一中间轴5分别相连或者制成一体,主轴E6挡齿轮44、主轴E5挡齿轮45分别空套在主轴26上,接合套换挡机构E3 46与主轴E6挡齿轮44、主轴E5挡齿轮45及主轴26相连。换挡方式为接合套换挡。第二输入轴17与第二中间轴20相连或者制成一体。
实施例6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其结构如图8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例,其与第四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发动机1与第一输入轴2之间设置有离合器37,第二输入轴17与第二中间轴20相连或者制成一体,同步器M1 25设置在同步器E1 14与同步器E2 15之间。
实施例7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其结构如图9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第七种实施例,其与第五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输入轴2与第一中间轴5相连或者制成一体,第一输出传动齿轮39与第二输出传动齿轮40啮合,接合套换挡机构O136与第二输出传动齿轮40及输出轴32相连。
实施例8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其结构如图10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第八种实施例,其与第四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同步器O1 31与第三输出传动齿轮41及输出轴32相连。
实施例9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其结构如图11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第九种实施例,其与第七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输出传动齿轮39与第二输出传动齿轮40啮合,第二输出传动齿轮40与第三输出传动齿轮41啮合。
实施例10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其结构如图12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第十种实施例,其与第二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不包括第一中间轴E4挡齿轮6、主轴E4挡齿轮10;接合套换挡机构E1 33与第一输入轴常啮合齿轮3、主轴E3挡齿轮11及主轴26相连。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同步器E1 14、同步器E2 15、接合套换挡机构E1 33、接合套换挡机构E2 34、接合套换挡机构E3 46任意一个不在空挡位置时,第一变速机构处于在挡状态;同步器E1 14、同步器E2 15、接合套换挡机构E1 33、接合套换挡机构E2 34、接合套换挡机构E3 46全部处于空挡位置时,第一变速机构处于空挡状态。同步器M1 25或接合套换挡机构M1 35不在空挡位置时,第二变速机构处于在挡状态;同步器M1 25或接合套换挡机构M1 35在空挡位置时,第二变速机构处于空挡状态。同步器O1 31或接合套换挡机构O1 36不在空挡位置时,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处于在挡状态;同步器O1 31或接合套换挡机构O1 36在空挡位置时,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处于空挡状态。
第一动力源行驶模式:使第一变速机构处于在挡状态,第二变速机构处于空挡状态,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处于在挡状态。第二动力源行驶模式:使第一变速机构处于空挡状态,第二变速机构处于在挡状态,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处于在挡状态。双动力源行驶模式:使第一变速机构处于在挡状态,第二变速机构处于在挡状态,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处于在挡状态。双动力源相互作用模式:使第一变速机构处于在挡状态,第二变速机构处于在挡状态,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处于空挡状态。

Claims (10)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包括
分别与发动机及电机连接的两根输入轴,位于同侧或异侧,
与每根输入轴连接的中间轴,
与中间轴连接的变速机构,
与变速机构连接的主轴,
输出轴,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主轴连接的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所述的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包括分别连接主轴及输出轴的主轴常啮合齿轮、输出轴齿轮以及换挡机构,所述的主轴常啮合齿轮与所述的输出轴齿轮之间直接啮合连接或通过输出中间齿轮连接,所述的换挡机构与所述的输出轴齿轮及输出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传动及分合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输出传动齿轮,连接输出轴齿轮及输出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传动齿轮与换挡机构连接,该换挡机构为同步器或接合套换挡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轴与中间轴制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轴与中间轴之间经输入传动机构连接,该输入传动机构由分别与输入轴及中间轴啮合连接的输入轴常啮合齿轮及中间轴常啮合齿轮组成,所述的输入轴常啮合齿轮及所述的中间轴常啮合齿轮直接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轴常啮合齿轮与输入轴制成一体,所述的中间轴常啮合齿轮与中间轴制成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速机构包括与中间轴连接的若干中间轴挡齿轮,与中间轴挡齿轮连接的主轴挡齿轮,该主轴挡齿轮及主轴与换挡机构连接,所述的变速机构还通过换挡机构与输出轴齿轮及输出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速机构包括与中间轴连接的若干中间轴挡齿轮,该中间轴挡齿轮及中间轴与换挡机构连接,与中间轴挡齿轮连接的主轴挡齿轮,所述的变速机构还通过换挡机构与输出轴齿轮及输出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轴挡齿轮与中间轴制成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动机与输入轴之间还设有离合器。
CN201620289552.3U 2016-04-08 2016-04-08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 Active CN205523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89552.3U CN205523652U (zh) 2016-04-08 2016-04-08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89552.3U CN205523652U (zh) 2016-04-08 2016-04-08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23652U true CN205523652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90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89552.3U Active CN205523652U (zh) 2016-04-08 2016-04-08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236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5682A (zh) * 2016-04-08 2016-08-10 上海馨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5682A (zh) * 2016-04-08 2016-08-10 上海馨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10826B2 (en) Parallel axes type transmission having a plurality of idle drive routes
CN101761612A (zh) 汽动车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
US8806975B2 (en) Method for running a drive line
US20220258594A1 (en) Hybrid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otor Vehicle
US20220169106A1 (en) Hybrid Transmission Unit and Motor Vehicle
US10641358B2 (en) 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
US20220134864A1 (en) Hybrid Transmission Assembly and Motor Vehicle
US20220144073A1 (en) Hybrid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otor Vehicle
US9841080B2 (en)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20220212533A1 (en) Hybrid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otor Vehicle
US20220203819A1 (en) Hybrid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otor Vehicle
US20220128125A1 (en) Hybrid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otor Vehicle
US20220126673A1 (en) Hybrid Transmission Unit and Motor Vehicle
US20160084362A1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CN205523652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
CN104879452A (zh) 一种双联齿轮式六挡变速箱及其换挡过程控制方法
CN107234964B (zh) 混合动力装置
CN205523654U (zh) 一种在混合动力汽车中使用的动力传动装置
US20170122411A1 (en) Drive device for motor vehicle
CN205523653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传动装置
CN105835682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装置
CN107747613B (zh)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及具有该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车辆
KR20160035663A (ko) 전기차의 2단 변속기
CN105711407A (zh) 一种在混合动力汽车中使用的动力传动装置
KR20150125089A (ko) 하이브리드 변속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07

Address after: 273100 No.3 Youlin Road, Qufu City, Jin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lian power (Qufu)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503-21, Block B, No. 1, Lane 518, Hengyong Road,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June 2018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SYNETEC POWER SYSTEM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