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14743U - 血管压迫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血管压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14743U
CN205514743U CN201620056346.8U CN201620056346U CN205514743U CN 205514743 U CN205514743 U CN 205514743U CN 201620056346 U CN201620056346 U CN 201620056346U CN 205514743 U CN205514743 U CN 205514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rod
perstriction
head
adjusting
w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5634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金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05634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14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14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1474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管压迫装置,包括松紧调节机构、相互对称的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的尾部之间通过松紧调节机构连接成大致为U形的整体结构,左调节杆的端部设置有左血管压迫头,右调节杆的端部设置有右血管压迫头,左血管压迫头和右血管压迫头相互对称且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血管压迫装置,整体大致呈U形结构用于箍在脑后,左血管压迫头和右血管压迫头分别压在左耳屏和右耳屏前的穴位上,能够实现宽度、长度、上下等多方位的调节,给医生检查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设计简单合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血管压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管压迫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
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而高新技术医疗设备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和计算机化,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因而是各科技大国,国际大型公司相互竞争的制高点,介入门槛较高。即使是在行业整体毛利率较低、投入也不高的子行业也会不断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出现,并从中孕育出一些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企业。因此行业总体趋势是高投入、高收益。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部分医院设备的更新换代,最近几年,我国医疗影像诊断设备的市场需求急剧增长,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医疗影像诊断设备行业的发展,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企业不断地成长壮大,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国内自主生产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
耳屏是外耳门前面的突起,由软骨和皮肤构成,能遮住外耳门。耳屏前一公分通常具有很多穴位,当医生需要对此处的血管进行检查时,如进行彩超检查,需要对该处进行按压,而该处的面积本来就小,如果通过人工手指按压,则占用面积较大,而且不便后续的彩超检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耳屏前的部位按压困难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管压迫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血管压迫装置,包括松紧调节机构、相互对称的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的尾部之间通过松紧调节机构连接成大致为U形的整体结构,左调节杆的端部设置有左血管压迫头,右调节杆的端部设置有右血管压迫头,左血管压迫头和右血管压迫头相互对称且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血管压迫装置用于箍在脑后,左血管压迫头和右血管压迫头分别压在左耳屏和右耳屏前的穴位上,通过调节松紧调节机构可以调节左血管压迫头和右血管压迫头之间的距离(宽度距离),从而调整左血管压迫头和右血管压迫头对穴位压迫的松紧度。
进一步地,根据该装置的结构,松紧调节机构设计如下:包括调节机构外壳、固定在调节机构外壳内的上导轨和下导轨,上导轨和下导轨上下相对设置,上导轨上滑动安装有上齿条,下导轨上滑动安装有下齿条,上齿条与下齿条之间啮合有传动齿轮,所述的松紧调节机构还包括蜗轮蜗杆传动装置,所述的传动齿轮套装在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的输出轴上,所述左调节杆的尾部向下弯折后与下导轨的左端固定连接,右调节杆尾部向上弯折后与上导轨的右端固定连接。调节机构外壳的左右两侧开设有用于穿设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安装孔,左右两个安装孔相互对称。
为了便于手动调节松紧调节机构,作为优选,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包括调节螺杆、套装在调节螺杆上的蜗杆、蜗轮轴以及套装在蜗轮轴上的蜗轮,蜗轮与蜗杆相啮合,调节螺杆的一端伸出至调节机构外壳外。
为了能够调节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的长度,作为优选,所述的左调节杆分为左前调节杆和左后调节杆,所述的左后调节杆呈圆弧形(即X平面上的正投影呈弧形,向松紧调节机构弯曲),左后调节杆的尾部向下弯折后与下导轨的左端固定连接,左前调节杆的后端可伸缩调节的套装在左后调节杆的前端,所述的左前调节杆的前端向左侧弯折然后再向右弯折形成左迂回部,左迂回部的自由端与左血管压迫头连接,所述的右调节杆分为右前调节杆和右后调节杆,所述的右后调节杆呈圆弧形(即X平面上的正投影呈弧形,向松紧调节机构弯曲),右后调节杆的尾部向下弯折后与上导轨的右端固定连接,右前调节杆的后端可伸缩调节地套装在右后调节杆的前端,所述的右前调节杆的前端向右侧弯折然后再向左弯折形成右迂回部,右迂回部的自由端与右血管压迫头连接。
为了适应不同病人的头部宽度,作为优选,所述的血管压迫装置还包括左压迫头调节杆,左迂回部的自由端可伸缩调节地套装在左压迫头调节杆的一端,左压迫头调节杆的另一端与左血管压迫头转动连接,左血管压迫头的自由端呈圆球状,所述的血管压迫装置还包括右压迫头调节杆,右迂回部的自由端可伸缩调节地套装在右压迫头调节杆的一端,右压迫头调节杆的另一端与右血管压迫头转动连接,右血管压迫头的自由端呈圆球状。左压迫头调节杆和右压迫头调节杆的设计可以实现微调,使得医生对血管的检查更为方便。
为了对左血管压迫头和右血管压迫头转动后进行固定,所述左压迫头调节杆的另一端与左血管压迫头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锁紧螺母,右压迫头调节杆的另一端与右血管压迫头转动连接处设置有锁紧螺母。
当病人戴好血管压迫装置后,为了使得松紧调节机构位于脑后的下方,使得耳后对左调节杆和右调节杆有一定的支撑作用,所述左调节杆的中部向后低于左调节杆的前部,右调节杆的中部向后低于右调节杆的前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血管压迫装置,整体大致呈U形结构用于箍在脑后,左血管压迫头和右血管压迫头分别压在左耳屏和右耳屏前的穴位上,能够实现宽度、长度、上下等多方位的调节,给医生检查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设计简单合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血管压迫装置最优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血管压迫装置最优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血管压迫装置最优实施例中除去调节机构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出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B出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左调节杆,11、左前调节杆,12、左后调节杆,13、左迂回部,2、右调节杆,21、右前调节杆,22、右后调节杆,23、右迂回部,3、松紧调节机构,31、调节机构外壳,32、上导轨,33、下导轨,34、上齿条,35、下齿条,36、传动齿轮,371、调节螺杆,372、蜗杆,373、蜗轮轴,374、蜗轮,4、左血管压迫头,5、右血管压迫头,6、左压迫头调节杆,7、右压迫头调节杆,8、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一种血管压迫装置,包括松紧调节机构3、相互对称的左调节杆1和右调节杆2,左调节杆1和右调节杆2的尾部之间通过松紧调节机构3连接成大致为U形(设定该视角为X平面视角,即连接成的整体在X平面上的正投影大致为U形,图1可理解为在X平面视角)的整体结构,左调节杆1的端部设置有左血管压迫头4,右调节杆2的端部设置有右血管压迫头5,左血管压迫头4和右血管压迫头5相互对称且相对设置。
如图3所示,松紧调节机构3包括调节机构外壳31、固定在调节机构外壳31内的上导轨32和下导轨33,上导轨32和下导轨33上下相对设置,上导轨32上滑动安装有上齿条34,下导轨33上滑动安装有下齿条35,上齿条34与下齿条35之间啮合有传动齿轮36,松紧调节机构3还包括蜗轮蜗杆传动装置,传动齿轮36套装在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的输出轴上,左调节杆1的尾部向下弯折后与下导轨33的左端固定连接,右调节杆2尾部向上弯折后与上导轨32的右端固定连接。
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包括调节螺杆371、套装在调节螺杆371上的蜗杆372、蜗轮轴373以及套装在蜗轮轴373上的蜗轮374,蜗轮374与蜗杆372相啮合,调节螺杆371的一端伸出至调节机构外壳31外。
通过旋转调节螺杆371伸出至调节机构外壳31外的那一端,带动蜗杆372,蜗杆372带动蜗轮374,蜗轮374带动蜗轮轴373,蜗轮轴373带动传动齿轮36,传动齿轮36带动上齿条34与下齿条35相向或向背运动,实现头部宽度方向上的松紧调节。
如图2、4、5所示,左调节杆1分为左前调节杆11和左后调节杆12,左后调节杆12呈圆弧形,左后调节杆12的尾部向下弯折后与下导轨33的左端固定连接,左前调节杆11的后端可伸缩调节地套装在左后调节杆12的前端,左前调节杆11的前端向左侧弯折然后再向右弯折形成左迂回部13,左迂回部13的自由端与左血管压迫头4连接,右调节杆2分为右前调节杆21和右后调节杆22,右后调节杆22呈圆弧形,右后调节杆22的尾部向下弯折后与上导轨32的右端固定连接,右前调节杆21的后端可伸缩调节地套装在右后调节杆22的前端,右前调节杆21的前端向右侧弯折然后再向左弯折形成右迂回部23,右迂回部23的自由端与右血管压迫头5连接。左前调节杆11和左后调节杆12之间套结的部位,以及右前调节杆21和右后调节杆22之间套结的部位,均设有调节螺钉,可以便于头部前后长度方向上的调节。
血管压迫装置还包括左压迫头调节杆6,左迂回部13的自由端可伸缩调节地套装在左压迫头调节杆6的一端,左压迫头调节杆6的另一端与左血管压迫头4转动连接,左血管压迫头4的自由端呈圆球状,血管压迫装置还包括右压迫头调节杆7,右迂回部23的自由端可伸缩调节地套装在右压迫头调节杆7的一端,右压迫头调节杆7的另一端与右血管压迫头5转动连接,右血管压迫头5的自由端呈圆球状。左压迫头调节杆6的一端通过调节螺钉和左迂回部13的自由端套接,右压迫头调节杆7的一端通过调节螺钉和右迂回部23的自由端套接,可以实现右压迫头调节杆7和左压迫头调节杆6之间距离的微调,以及右压迫头调节杆7和左压迫头调节杆6的转动(沿右压迫头调节杆7/左压迫头调节杆6d的轴线转动),从而实现右血管压迫头5的自由端和左血管压迫头4的自由端的万向调节。
左压迫头调节杆6的另一端与左血管压迫头4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锁紧螺母8,即左压迫头调节杆6的另一端与左血管压迫头4插接,且左压迫头调节杆6的另一端与左血管压迫头4的插接处均开设有螺纹孔,锁紧螺母8安装在螺纹孔内,右压迫头调节杆7的另一端与右血管压迫头5转动连接处设置有锁紧螺母8,即右压迫头调节杆7的另一端与右血管压迫头5插接,且左压迫头调节杆6的另一端与左血管压迫头4的插接处均开设有螺纹孔,锁紧螺母8安装在螺纹孔内。
左调节杆1的中部向后低于左调节杆1的前部,即从左后调节杆12某部位向后高度逐渐递减,右调节杆2的中部向后低于右调节杆2的前部,即从右后调节杆22某部位向后高度逐渐递减。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7)

1.一种血管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松紧调节机构(3)、相互对称的左调节杆(1)和右调节杆(2),左调节杆(1)和右调节杆(2)的尾部之间通过松紧调节机构(3)连接成大致为U形的整体结构,左调节杆(1)的端部设置有左血管压迫头(4),右调节杆(2)的端部设置有右血管压迫头(5),左血管压迫头(4)和右血管压迫头(5)相互对称且相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松紧调节机构(3)包括调节机构外壳(31)、固定在调节机构外壳(31)内的上导轨(32)和下导轨(33),上导轨(32)和下导轨(33)上下相对设置,上导轨(32)上滑动安装有上齿条(34),下导轨(33)上滑动安装有下齿条(35),上齿条(34)与下齿条(35)之间啮合有传动齿轮(36),所述的松紧调节机构(3)还包括蜗轮蜗杆传动装置,所述的传动齿轮(36)套装在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的输出轴上,所述左调节杆(1)的尾部向下弯折后与下导轨(33)的左端固定连接,右调节杆(2)尾部向上弯折后与上导轨(32)的右端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包括调节螺杆(371)、套装在调节螺杆(371)上的蜗杆(372)、蜗轮轴(373)以及套装在蜗轮轴(373)上的蜗轮(374),蜗轮(374)与蜗杆(372)相啮合,调节螺杆(371)的一端伸出至调节机构外壳(31)外。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调节杆(1)分为左前调节杆(11)和左后调节杆(12),所述的左后调节杆(12)呈圆弧形,左后调节杆(12)的尾部向下弯折后与下导轨(33)的左端固定连接,左前调节杆(11)的后端可伸缩调节的套装在左后调节杆(12)的前端,所述的左前调节杆(11)的前端向左侧弯折然后再向右弯折形成左迂回部(13),左迂回部(13)的自由端与左血管压迫头(4)连接,
所述的右调节杆(2)分为右前调节杆(21)和右后调节杆(22),所述的右后调节杆(22)呈圆弧形,右后调节杆(22)的尾部向上弯折后与上导轨(32)的右端固定连接,右前调节杆(21)的后端可伸缩调节的套装在右后调节杆(22)的前端,所述的右前调节杆(21)的前端向右侧弯折然后再向左弯折形成右迂回部(23),右迂回部(23)的自由端与右血管压迫头(5)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管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血管压迫装置还包括左压迫头调节杆(6),左迂回部(13)的自由端可伸缩调节地套装在左压迫头调节杆(6)的一端,左压迫头调节杆(6)的另一端与左血管压迫头(4)转动连接,左血管压迫头(4)的自由端呈圆球状,
所述的血管压迫装置还包括右压迫头调节杆(7),右迂回部(23)的自由端可伸缩调节地套装在右压迫头调节杆(7)的一端,右压迫头调节杆(7)的另一端与右血管压迫头(5)转动连接,右血管压迫头(5)的自由端呈圆球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管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压迫头调节杆(6)的另一端与左血管压迫头(4)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锁紧螺母(8),右压迫头调节杆(7)的另一端与右血管压迫头(5)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锁紧螺母(8)。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管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调节杆(1)的中部向后低于左调节杆(1)的前部,右调节杆(2)的中部向后低于右调节杆(2)的前部。
CN201620056346.8U 2016-01-20 2016-01-20 血管压迫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14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56346.8U CN205514743U (zh) 2016-01-20 2016-01-20 血管压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56346.8U CN205514743U (zh) 2016-01-20 2016-01-20 血管压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14743U true CN205514743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67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5634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14743U (zh) 2016-01-20 2016-01-20 血管压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147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6493A (zh) * 2016-01-20 2016-04-20 陈金钟 血管压迫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6493A (zh) * 2016-01-20 2016-04-20 陈金钟 血管压迫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81987B (zh) 畸齿矫正装置
CN208958288U (zh) 手术用外固定复位支架
CN209203951U (zh) 导向机构、下肢康复外骨骼和外骨骼机器人
CN109846589A (zh) 一种可实现个性化调节的颈椎病牵引颈托
CN206700275U (zh) 一种双柱减荷膝关节炎支具
CN107693096A (zh) 一种具有可锁万向关节器的调控式仿生骨外固定架
CN202168853U (zh) 一种六自由度骨折整复外固定器
CN109965960A (zh) 一种电机可拆的数字化可调节骨骼矫形外固定架
CN205514743U (zh) 血管压迫装置
CN103445834B (zh) 快速牵伸延长杆
CN209122794U (zh) 下肢康复外骨骼和外骨骼机器人
CN203988550U (zh) 一种骨科牵引器
CN103750936A (zh) 外套内顶式骨折固定支架
CN206714730U (zh) 用于可调节间距的内窥镜蛇骨结构
CN203328880U (zh) 家用背部牵引器
CN209286071U (zh) 传动装置、下肢康复外骨骼和外骨骼机器人
CN208926561U (zh) 一种肱骨骨折辅助复位装置
CN209136847U (zh) 一种在桡骨远端复杂骨折复位手术中使用的牵开装置
CN105496493A (zh) 血管压迫装置
CN203425024U (zh) 马蹄足矫形器
CN109124989A (zh) 传动装置、下肢康复外骨骼和外骨骼机器人
CN2855344Y (zh) 漏斗胸矫形手术套用工具
CN203425015U (zh) 快速牵伸延长杆
CN202288562U (zh)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下颌托的改进结构
CN202365978U (zh)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改进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