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09084U - 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09084U
CN205509084U CN201620229655.0U CN201620229655U CN205509084U CN 205509084 U CN205509084 U CN 205509084U CN 201620229655 U CN201620229655 U CN 201620229655U CN 205509084 U CN205509084 U CN 205509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seat
coaxial connector
coupling bar
connecto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2965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绍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Smith Metal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Smith Metal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Smith Metal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Smith Metal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2965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09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09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090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为主要包括一座体、一主导体及一次导体,其中该座体具有一贯通槽,该贯通槽的两端分别具有一通口及一连接栓,另在座体顶面上具有一上通口,该连接栓内更设有一导接座,于该座体内设有一固定座,于该导接座及固定座上穿设有一导接组件,于该固定座另一端上套设一导电座,为与该导接组件相对应,于该导电座的外周面上为设有一导杆,而该主导体为用以穿设于该座体内,其上为具有一导电柱,该导电柱为穿入该导电座内,最后该次导体底端为具有一导接端,该导接端为抵掣于该固定座上,且与导电座的导杆直接碰触。

Description

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以连接外部天线设备的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由于无线通讯技术的飞快进步,行动装置的设计上,如手机,会设一天线接收装置,然而在某些不同环境下则需要再外接一天线设备,而为了连接这类的天线设备,则会在行动装置上装设一同轴连接器,藉此将讯号线插入该同轴连接器后,使得该行动装置与本身的天线接收装置断电,而与外接的天线设备导通。
而在已知技术中,如新型专利第M326213号揭露了一种切换接头,如其图1所示,其结构为包括一第一壳体5a,其上具有第一开口51、第二开口52与第三开口53,前述结构为通往一开设于第一壳体5a内的容置空间50,而该结构另包括一第一主导体1a,该第一主导体1a为位于容置空间50内,且其一端朝向第一开口51,其另一端朝向第二开口52,又,该结构的一次导体2则位于并穿过第三开口53到达容置空间50内,其中次导体2与第一主导体1a并不直接接触,是透过一第一移动导体3a与第一主导体1a电连接,使第一主导体1a与次导体2各自连接的电子组件得以透过第一移动导体3a电连接,而为了确保使前述结构电性连结,在第一移动导体3a上则更形成一底缘3a0,为以朝向次导体2的方向延伸以更加确实的与次导体2接触,最后,在第一移动导体3a与第一主导体1a的间设有一弹性组件30,对第一移动导体3a使予一弹力使的常与次导体2保持接触,若第一壳体5a为金属制,则在第一壳体5a与次导体2的间则设有一第二绝缘体53’,同理在第一壳体5a与第一主导体1a的间则有一第一绝缘体51’,以免有不当的电回路产生。
在本案中,该第一绝缘体51’为以紧配方式组合于第一壳体5a的第一开口51内,这样的结构,在长期使用下经过插头6a多次插拔后,绝缘体51’很容易发生自壳体5a第一开口51内脱落或松动,将会使得内部的主导体1a与次导体2或者插入的插头6a发生接触不良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用以主导体被稳定固定在座体内,即便外接接头多次插拔,也不会使主绝缘座及主导体发生脱落或动摇等问题,大幅延长同轴连接器之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一种同轴连接器结构改良,包括:
一座体,其内具有一贯通槽,该贯通槽的两端分别具有一通口及一连接栓,另在与该通口及连接栓走向相垂直的座体顶面上具有一上通口,该连接栓内更设有一导接座,该连接栓内周面更设有一卡座,以限制该导接座位置以防向外滑出,于该导接座另一端上则套设一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为抵掣一固定座,该固定座为设于该座体内,以限制该弹性组件的活动空间,于该座体内为设有一导接组件,用以导接外接接头内部的同轴线,于该固定座另一端上则套设一导电座,其位置恰与该导接组件相对应,于该导电座的外周面上为设有一导杆,于该导电座外露于该固定座外的座体上穿设一弹簧;
一主导体,为用以穿设于该座体内,其上为具有一导电柱,该主导体的导电柱为自通口向连接栓方向穿入,该导电柱为穿设该弹簧后穿入该导电座内,另该主导体的一端上设有一绝缘座,于该绝缘座的内一端则向外延伸一凹座,于该凹座的另一端再延伸一连接端;及
一次导体,为设于一绝缘座内,用以对应连接该座体的上通口,该次导体底端为具有一导接端,次导体进入座体后,该导接端为抵掣于该固定座上,且与导电座的导杆直接碰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导接座的一端端口为与该连接栓端口平行并形成一定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固定座为为一绝缘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导接座及固定座内为分别具有一贯穿座体的穿槽及通槽,该导接组件为穿设于该穿槽及通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导电座为呈中空柱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主导体为为柱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座体与该连接栓间更具有一绝缘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通口外周缘上更设有一圆形凸板,该凸板内板面上设有螺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绝缘座外周面上更设有螺纹,为用以该凸板旋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连接栓的外周面上更设有螺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凹座上更具有一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用以设置该次导体的绝缘座上更具有一穿孔,该穿孔为用以与该上通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绝缘座为呈圆形座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于该绝缘座的顶部位置为向外延伸一管体,为用以连接另一外接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管体为具有一破孔,该次导体为具有另一导电端,该导电端为外露于该破孔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结构改良,用以主导体被稳定固定在座体内,即便外接接头多次插拔,也不会使主绝缘座及主导体发生脱落或动摇等问题,大幅延长同轴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完成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使用状态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使用状态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结构剖视图。
图中标示:1-同轴连接器;11-座体;111-贯通槽;112-通口;113-连接栓;114-上通口;115-凸板;116-绝缘板;117-定位槽;118-卡座;12-主导体;121-导电柱;122-绝缘座;123-凹座;124-凹槽;125-连接端;13-次导体;131-导接端;132-导电端;14-导接座;141-穿槽;142-管体;143-破孔;15-弹性组件;16-固定座;161-通槽;17-导接组件;18-导电座;181-导杆;19-弹簧;22-绝缘座;221-穿孔;222-管体;223-破孔;30-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为为一单出线的同轴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1,为用以提供一外接接头插入作导电性连接,该同轴连接器1主要为主要包括一座体11、一主导体12及一次导体13所组成,其中该座体11内部形成一水平向贯通槽111,该贯通槽111的两端分别具有一通口112及一连接栓113,另在与该通口112及连接栓113走向相垂直的座体11顶面上具有一上通口114,该通口112的周围上为向外延伸一圆形凸板115,该凸板115内板面上设有螺纹,而该连接栓113为呈圆柱状向外延伸,于该连接栓113与座体11间更设有一绝缘板116,其外周面上设有螺纹,用以提供外接接头与该同轴连接器1接入导通,又该连接栓113内更设有一导接座14,如图2的组合结构剖视图所示,该导接座14的一端端口为与该连接栓113端口平行并形成一定位槽117,该连接栓113内周面更设有一卡座118,以限制该导接座14位置以防向外滑出,该导接座14内为具有一贯穿座体的穿槽141,于该导接座14另一端上则套设一弹性组件15,于本实施例中该弹性组件15为为弹簧,该弹性组件15为抵掣一固定座16,该固定座16为设于该座体1内,藉此以限制该弹性组件15的活动空间,再于该固定座16为为一绝缘体,于该固定座16上为设有一通槽161,该通槽161位置恰与该穿槽141相对,于该座体1内为设有一导接组件17,该导接组件17为穿设于该穿槽141到通槽161的一端内,用以导接外接接头内部的同轴线,于该固定座16的通槽161另一端上则套设一导电座18,其中该导电座18为呈中空柱状,其位置恰与该导接组件17相对应,于该导电座18的外周面上为设有一导杆181,于该导电座18外露于该固定座16外的座体上穿设一弹簧19。
续参阅图1。而该主导体12为为柱状,为用以穿设于该座体11内,其上为具有一导电柱121,该主导体12的导电柱121为自通口112向连接栓113方向穿入,并位在座体11的贯通槽111中心在线,如图2的组合结构剖视图所示,该导电柱121为穿设该弹簧19后穿入该导电座18内,另该主导体12的一端上设有一绝缘座122,该绝缘座122的一端外周面设有螺纹,为用以该凸板115对应旋接,使其固定该主导体12于座体11的相对位置,于该绝缘座122的内一端则向外延伸一凹座123,该凹座123其上具有一凹槽124,该凹槽124使其主导体12外露,于该凹座123的另一端再延伸一连接端125,该连接端125为用以外接行动装置;最后,该次导体13为设于一绝缘座22内,其中该次导体13为呈棒状,该绝缘座22为呈圆形座体,用以对应连接该座体11的上通口114,该绝缘座22上为具有一垂直方向的穿孔221,该穿孔221用以连通该上通口114,使该穿孔221用以容设该次导体13后直接垂直向延伸进入座体11的贯通槽111内,该次导体13底端为具有一导接端131,次导体13进入座体11后,该导接端131为抵掣于该固定座16上,且与导电座18的导杆181直接碰触而形成导通状况;其组合完成图如图3所示。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剖视图,本实施例为为一种双出线的同轴连接器,该双出线的同轴连接器结构不同的处,在于该绝缘座22的顶部位置为向外延伸一管体222,为用以连接另一外接接头,且该管体142为具有一破孔223,而该次导体13为具有另一导电端132,该导电端132为外露于该破孔223位置。
请参阅图5及图6,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使用状态图的连续图式。如图5所示,当外接插头200(如图6所示)未插入座体11的连接栓113内前,该主导体12与次导体13为利用该导电座18保持导电性接触;而当外接插头200旋入座体11的连接栓113后,如图6所示,该外接插头200内的同轴线201为对应接入导接组件17内形成电性连接,同时该外接接头200接入该定位槽117后并推移该导接座14,使其该导接座14压缩该弹性组件15,直到该外接插头200压抵至该卡座118而定位;同时该导接座14压缩该弹性组件15,其内所容设的导接组件17亦随着该导接座14被推移而移动,使该导接座14顶触到该导电座18并推动该导电座18移动,且紧抵该弹簧19,致使该导电座18外周面上的导杆181与次导体13的导接端131分离而断路,使该主导体12与该外接插头200的同轴线201经由该导接组件17与导电座18的接触而产生电性连接状态;而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为于座体11内将该主导体12被稳定的正确固定在座体11内,并于结构上设置该定位槽117及卡座118结构,以确实对应接合该外接接头200,且即使外接插头2的插拔,也不会使主导体12发生脱落或动摇等问题,大幅延长同轴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结构剖视图。如图所示,为将该座体11转向朝下,使该次导体13向下插设一电路板30上,当外接插头200(如图6所示)未插入座体11的连接栓113内前,该主导体12与次导体13为利用该导电座18保持导电性接触;外接插头200内的同轴线201(本图未示)为对应接入导接组件17内形成电性连接,同时该外接接头200接入该定位槽117后并推移该导接座14,使其该导接座14压缩该弹性组件15,直到该外接插头200压抵至该卡座118而定位;同时该导接座14压缩该弹性组件15,其内所容设的导接组件17亦随着该导接座14被推移而移动,使该导接座14顶触到该导电座18并推动该导电座18移动,且紧抵该弹簧19,致使该导电座18外周面上的导杆181与次导体13的导接端131分离而断路,使该主导体12与该外接插头200的同轴线201经由该导接组件17与导电座18的接触而产生电性连接状态。
惟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是为较佳的实施实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若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下述的专利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座体,其内具有一贯通槽,该贯通槽的两端分别具有一通口及一连接栓,另在与该通口及连接栓走向相垂直的座体顶面上具有一上通口,该连接栓内更设有一导接座,该连接栓内周面更设有一卡座,以限制该导接座位置以防向外滑出,于该导接座另一端上则套设一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为抵掣一固定座,该固定座为设于该座体内,以限制该弹性组件的活动空间,于该座体内为设有一导接组件,用以导接外接接头内部的同轴线,于该固定座另一端上则套设一导电座,其位置恰与该导接组件相对应,于该导电座的外周面上为设有一导杆,于该导电座外露于该固定座外的座体上穿设一弹簧;
一主导体,为用以穿设于该座体内,其上为具有一导电柱,该主导体的导电柱为自通口向连接栓方向穿入,该导电柱为穿设该弹簧后穿入该导电座内,另该主导体的一端上设有一绝缘座,于该绝缘座的内一端则向外延伸一凹座,于该凹座的另一端再延伸一连接端;及
一次导体,为设于一绝缘座内,用以对应连接该座体的上通口,该次导体底端为具有一导接端,次导体进入座体后,该导接端为抵掣于该固定座上,且与导电座的导杆直接碰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接座的一端端口为与该连接栓端口平行并形成一定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座为为一绝缘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接座及固定座内为分别具有一贯穿座体的穿槽及通槽,该导接组件为穿设于该穿槽及通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电座为呈中空柱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导体为为柱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座体与该连接栓间更具有一绝缘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通口外周缘上更设有一圆形凸板,该凸板内板面上设有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绝缘座外周面上更设有螺纹,为用以该凸板旋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栓的外周面上更设有螺纹。
CN201620229655.0U 2016-03-24 2016-03-24 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 Active CN205509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29655.0U CN205509084U (zh) 2016-03-24 2016-03-24 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29655.0U CN205509084U (zh) 2016-03-24 2016-03-24 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09084U true CN205509084U (zh) 2016-08-24

Family

ID=56732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29655.0U Active CN205509084U (zh) 2016-03-24 2016-03-24 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0908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9555A (zh) * 2017-09-06 2020-06-12 卡莱尔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共线压缩射频连接器
CN115313099A (zh) * 2022-09-22 2022-11-08 深圳市康奈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池连接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9555A (zh) * 2017-09-06 2020-06-12 卡莱尔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共线压缩射频连接器
CN111279555B (zh) * 2017-09-06 2022-01-18 卡莱尔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共线压缩射频连接器
CN115313099A (zh) * 2022-09-22 2022-11-08 深圳市康奈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池连接器
CN115313099B (zh) * 2022-09-22 2023-05-19 深圳市康奈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池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43630U (ja) 感電防止コンセント
CN105576407B (zh) 一种卡扣式毛纽扣电连接器
CN101849325A (zh) 能够连接于印刷线路板的连接器
CN205509084U (zh) 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结构
CN206628678U (zh) 一种可偏转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3398401U (zh) 一种耳机接口结构
CN206727292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4184010B (zh) 一种具有插孔任意旋转功能的通用型插座
CN110364848A (zh) 一种公母同体连接器
CN105226430A (zh) 防触电防水型取电装置和防触电防水的电连接方法
CN205122861U (zh) 一种usb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CN103414045A (zh) 单孔多极式安全插头插座
CN203192963U (zh) 绝缘型同轴连接器
CN207474717U (zh) 一种压入式电子连接器
CN215812913U (zh) 一种电路板测试连接器
CN208142397U (zh) 一种开关插座
TWM478261U (zh) 板接型連接器
CN205680828U (zh) 一种fpc连接装置
CN216794064U (zh) 一种新型连接器结构
CN201541028U (zh) 具有改良绝缘本体结构的同轴电连接器
CN213904115U (zh) 语音开关
CN111799614A (zh) 一种可自动断电式的家用安全插座
CN203135067U (zh) 一种双线路耳机插座
CN104993296A (zh) 一种电力通信轨道
CN205609403U (zh) 一种弹片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